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扛着AK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行者寒寒
    崇祯的目的只有一个,若来年继续大旱,势必要让水渠灌溉到整个北方。

    这同样是个超级工程,水泥、红砖、混凝土大批量的生产,真定府的水泥工坊一再扩建,仅仅几个月时间已经隐隐成为了真定府的第一产业。

    由于军械所的所有产业皆属民营,充其量崇祯算是控股股东,工部、户部提供的各种原材料以一成利的低价卖与军械所。

    生产出水泥和红砖后再加一成利卖给工部,虽说只是一成利,但由于出货量巨大,军械所还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大把的银子花出去,还皆是花在了百姓头上,做的却是利国利民的正事儿,朝廷上下皆不敢多言。

    反正灾民要救,吃饱了饭的民壮比比皆是,他们唯一能付出的就是力气了。

    银子回流入军械所,再被刘鸿渐大把的花费到两所学堂和西山的改建上。

    工学院占地两百亩,最先被建起来的便是高约两丈的红砖墙,军械所的混凝土建筑十分成功,刘鸿渐执拗的将工学院的部分建筑改为混凝土楼房。

    特别是工学院中间的地标性建筑——一幢六层高的混凝土建筑,矗立在工学院的正中,巍峨的俯瞰着整个工学院。

    六层楼虽然在后世不算什么,但在平整的顺天府却已经是摩天大楼,站在楼顶,整个京城几乎都要尽收眼底。

    虽然外观略显怪异,但匠人们皆以此为傲,反观主管军校建筑工作的顾佳,对于混凝土建筑不甚感冒。

    顾佳性子有点较真,除却给刘鸿渐留下一块地方建自己的住所外,其他所有建筑皆是典型的明式建筑。

    ‘天公作美’一整个冬天皆未下雪,到了正月,两大学院的工程已经完成一半。

    刘鸿渐除了把控整体进度之外,便已经开始跟宋应星商议工学院的学科问题。

    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纺织工程、金属材料、火器工程、舰船工程……凡是二人觉得重要的皆在其列。

    完了刘鸿渐又在名单里加了两项——物理、化学,宋应星没听说过这两项,但出于对刘鸿渐的信任也并未多问。

    前者的课本皆由军械所负责提供,早在军械所成立之初,在刘鸿渐的倡议之




第512章 生源问题
    “一群混账!朕还没死呢!”崇祯盛怒之下把手中的青瓷茶碗摔了个稀碎。

    刚进大殿,刘鸿渐便碰到崇祯发飙,一地稀碎的青瓷碎片是对他的迎接。

    “皇上干嘛如此盛怒,这本就在您的预料之中呢,切莫再动怒了呀,否则臣也无能为力了……”刘鸿渐走到崇祯身边搀扶着他坐了下来。

    两个监察机构的全力运行之下,带来的最大弊端便是,崇祯变得更加易怒。

    但凡听到哪个朝臣私下里与人商议新君之事,崇祯便要发一通火,虽然知道朝臣们无可厚非,但他仍然忍不住。

    “这些官员实在可恶,他们竟说……说朕……”

    “皇上,您还记得北伐之时,臣对您说的话了吗”刘鸿渐少有的打断了崇祯的怒话,对于这个气急败坏的老头,他的心中只有迟暮的悲悯。

    穿不逢时,大明在蒸蒸日上,崇祯却以垂垂老矣,若是可以,他多想早穿越几年呀!

    “禅位……”崇祯突然冷静了下来,摆摆手让侍候一旁的小黄门收拾满地的碎片。

    “朕没忘!”崇祯略显沉重的道。

    在位的第十九个年头了,自十七岁入宫承继大业,到如今,整整十九年了。

    人生又有几个十九年,他一生的全部精力和所有热情,全都抛洒在了这片叫做大明的土地。

    禅了位他能做什么、会做什么

    激流勇退,说的轻巧,谈何容易

    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胸襟呀!

    “臣这次前来主要是跟您汇报下工学院和讲武堂的进度,经过连番赶工,如今两处学堂皆已大体完工,已经进入学堂内部的装整工作。

    而时下面临的主要问题,便是两大学院的生源问题。”

    刘鸿渐觉得气氛有点沉闷,随即不再谈禅位之事。

    工学院的生源还好说,从一开始刘鸿渐便把目标瞄向了普通人家的子弟,特别是既有匠人家中的孩子。

    富人以匠户为耻,工作院在首创之初便没有考虑。

    而想招收到足够的弟子,首要问题便是提高匠人的地位,让百姓们明白,匠人是个伟大的行业,不仅可以养家糊口而绰绰有余,还能够受人尊敬。

    刘鸿渐首先想到的便是全面解除压迫了匠人们三百年的枷锁——匠户制度。

    其次是把军械所匠人分级制度推广开来,按技能等级评待遇和薪俸,同时取消士绅官僚可免费驱使匠人的特权。

    同时匠人家庭也可以分配到田亩,取消匠人的轮值制度,全部由雇佣制代替。

    所谓轮值制度,是指轮值两京工部工坊做工的各类匠人,凡是户籍为匠户的百姓,三年为一轮。

    不论你是在川蜀还是在琼州,只要轮到了你,便必须提前几个月从外地出发赶赴京城给朝廷做工,往返路费自费、干粮自备。

    工部工坊发放的薪俸极低,负责监工的衙役经常对匠人们大打出手待之如奴隶,不少匠人本就穷困,饿死往返途中的比比皆是。

    而若全部实行雇佣制,不仅可以提高匠人们的收入,还可以大大提高匠人们的积极性。

    崇祯所忧虑的一旦解除匠户们的匠籍,让匠人自由择业所导致的缺乏匠人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毕竟许多匠人代代相承,除却手里的手艺外,大多已经失去生存的手段,外加上工学院全免费制,以及匠人分级制度,工学院的生源应当不成问题。

    但是到了讲武堂这儿,刘鸿渐却犯了难。

    倒不是讲武堂缺乏生源,恰恰相反,讲武堂的生源指标炙手可热。

    &nbs



第513章 忘却的宝贝(第三更,上周推荐票加更)
    “不如……五五开吧!”去年对勋贵们的血腥打压,崇祯现在感觉心里其实也有些不落忍。

    “不行啊皇上,时下最迫切的还是既有军队中级将官的培养,勋贵们最多三百……五百名额!”刘鸿渐想了一下说道。

    大明目前在册的皇亲国戚大约有十八万,虽然全被崇祯做了降爵处罚并收回了铁券,但抛却最低一级被贬为庶民的,仍然有十万之多。

    这是个多么庞大的数字!中华上下五千年,也就大明这么个奇葩,自己把自己累死,自己把自己拖垮。

    养着他们有何用能打的继续抢地盘去,否则回家啃红薯吧!

    “最多半年,等讲武堂一应设备完善,可再扩招一千,到时可以五五开。”见崇祯有些犹豫,刘鸿渐随即说道。

    “还有个问题,皇上。”刘鸿渐瞅了瞅崇祯,因为接下来要说的事,有可能又要令大叔心里犯嘀咕。

    “何事”崇祯问道。

    侍候在一旁的司礼监掌印王二喜端过来一碗黑乎乎的药汤,是以崇祯该喝药了。

    “您考虑过藩王吗”刘鸿渐小声的说道。

    这问题刘鸿渐不想提,但又不得不提,作为除却皇帝外,藩王们待遇最高、却又是比之勋贵更加不如。

    倒不是说藩王们没有想尽忠为国的,而是即便是想,也没有路子。

    自成祖朱大狠人靖难之后,各地的藩王们全成了朝廷圈养的猪,他们不能科举、不能从军甚至不能出藩地这一亩三分地儿。

    一声碌碌无为,除却生娃滚床单外一无是处。

    “藩王!”崇祯的眼中马上闪过一丝厉色。

    “佑明意欲何为”崇祯端起的药碗也放了下来,若不是知道刘鸿渐不会害他,崇祯当场便要发飙了。

    “咱大明三百年,藩王皆是碌碌无为对大明毫无贡献,还拖累朝廷负担,臣以为,并非他们不想报效朝廷,而是朝廷把他们的路封死了。

    臣也知道皇上的考虑,但时代不同了,若是担心叛乱,那么各地掌兵的将领都有这个嫌疑,何必单单压住藩王们呢”

    大明宗亲经历一次全员降爵,亲王将郡王,郡王降为镇国将军……

    降爵以前,大明现存亲王级二十八位,郡王级将近二百位,也就是说目前只郡王仍有二十几个。

    他想的更远,知道假以时日大明的工业腾飞起来,必然更多资源、更多的商品倾销地,正如同后世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一般。

    大明也需要走这条路,谁都躲不开。

    若以后真的四处抢地盘,这些地盘必定需要有人来驻守,那么问题来了,军队的将领真的比藩王们更靠谱而绝对不会反叛吗

    答案显而易见。

    既然如此,何不用宗亲呢,他们身上流淌这朱家的血液,对大明有着天然的归属感。

    而且真到了那个时候,藩王去海外就藩,还能将国内的庞大的藩地腾出来给百姓耕种。

    这样来说,朝廷岂不是更加安全

    一番解释猛如虎,又把崇祯给绕得头有点晕,他不知道什么是殖民地,也不清楚什么资本积累、商品倾销。

    但有一点他听进去了,是啊,真到了那一日,若是所有藩王全部封到了本属于大明的地方,何乐而不为呢

    “对了,皇上,给您看点好玩的!”见崇祯陷入沉思,刘鸿渐也不强求,毕竟他只是个提意见的,至于如何做,就跟他没关系了。

    刘鸿渐从腰间取出两个小物件,把其中一个打开递给崇祯,自己则拿着另外一个向殿外走去。

    “佑明,你是要去出恭吗”崇祯手里拿着个古怪玩意儿还没弄明白,但见刘鸿渐起身向外走,还以为刘鸿渐尿急。

    “皇上稍待,待会儿别吓着呀!”刘鸿渐心中窃喜,待走出大殿又继续朝外走了二三十步,打开了对讲机。

    这玩意儿还是当初在医学院图书馆当管理员时,教务处给发的用来应急的。

    &nbs



第514章 祖宗不足法(二合一)
    “嗯,这个什么对讲机,且留在这儿吧,朕若有什么事,便不用再着人传旨了。”崇祯瞄了一眼刘鸿渐手中的对讲机道。

    崇祯心里有点不爽,心说有这么逆天的神物,为何藏到才拿出来。

    “额……皇上,这玩意儿没啥大用,通信距离只有十里,而且……特别费电。”刘鸿渐哪里还看不出这大叔不乐意了,只好解释道。

    手台这东西,传输距离大约三到五公里,当时他还觉有意思,特地跟室友肥仔测过,距离超过五公里基本就只有刺啦啦的杂音了。

    “十里那也很厉害了!费什么电这是什么东西”崇祯满脸惊喜,如果北伐时他手里有这神物,两军对战时他岂不是不用在后头干着急了

    担忧之时直接报话不就成了……

    “额……”刘鸿渐再一次被勤学好问的崇祯给问住了。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指电荷运动所带来的现象,是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

    只是……就算这么解释……这大叔能明白才算怪了!

    “电啊,就是这神物的粮食,它吃了粮食才能帮皇上传话。”刘鸿渐几乎是硬着头皮解释的,虽然这比喻很奇葩,但还算说得通。

    他不得不忽悠崇祯大叔,否则这话头可就说来话长了,只是让刘鸿渐始料未及的是,崇祯接下来的问话差点让刘鸿渐抓狂。

    “那哪里有电,朕富有四海,岂能让这神物饿着”崇祯极为认真的询问。

    噗——刘鸿渐刚喝下一口茶水直接喷了出来。

    是啊,您是富有四海,但这电可不是后世几毛钱就能买到的,说不定要拿命去填呢!

    “皇上当见过下雨之时的雷光霹雳吧。”想了一下,刘鸿渐突然想起了闪电。

    “朕当然见过。”崇祯如同一个好问的学生般老实回答。

    “它就吃这个!”

    ……

    三月下旬,万物复苏,西山桃花、杏花相继开放,点缀得山间香气袭人。

    工学院也于三日前开始招生,只是一如刘鸿渐所料,在朝廷的圣旨尚未发布之前,外加上一应待遇这未曾宣布,来工学院报名的人寥寥无几。

    毕竟匠人太清苦了,任百姓们有一点办法,家里还有田亩耕种的都不会选择入匠籍。

    三天时间工学院只招收到了一百一十几个年轻弟子,而且十有皆是军械所原班匠人的孩子。

    军械所的匠人率先尝到了甜头,如今大部分匠人皆已经步入了小康,他们乐得没人去跟他们的孩子抢名额,并视那些仍旧鄙视匠人的百姓如傻叉。

    工学院的牌匾由崇祯亲自执笔写就,虽然不过是个民学,也不怎么受朝廷重视,但抵不过刘鸿渐的面子大,崇祯还是很开心的命人研墨,写下了笔力遒劲的八个大字:

    大明皇家工学院!

    印着崇祯私玺的招牌一挂出来,效果果然好了不少,只第二日便有数百穷苦百姓家的子弟前来报名。

    为了把工学院发扬光大,这些天宋应星更是绞尽脑汁苦心经营,白天里督造各房舍、掌管军械所的搬迁工作。

    到了晚上还要苦思冥想,为工学院那十数个新增的科目寻找大才任教。

    农学倒还好说,毕竟是他老宋自己的专长,他的两个不争气的儿子更是当仁不让,拿下了农学科目的教谕职位。

    土木工程由发明了纺纱机的小方方敬梓担任,水利工程则由山东工部主事牛淳主持。

    牛淳本来还有点不乐意,毕竟工部主事虽然是个芝麻大的小官,但那也是官儿呀,而且他才四十岁出头,还年轻。
1...153154155156157...3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