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风月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府天
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从宰相执政,再到他们这些执掌各部牛耳的高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就如同当初张说罢相,当初他重用过的人,如王翰张九龄等等,纷纷左迁贬官,现如今他出为魏州刺史,张说罢相,李橙这个与张说和他有两重关系的自然很难再留在户部度支员外郎的任上,至于郭荃,出身寒素又没有靠得住强援的他,又怎可能再留在御史台?
“你们两个……李郎,你不妨去见见张说,他既然器重于你,总不会看着你被我牵累,就算左迁,也能给你一个好建议。都畿道河东道河北道,总是远远好过那些偏远的地方。”宇文融见李橙先是一愣,旋即长揖道谢,又说了些安慰话便告退而去,他招手示意郭荃到身前来,沉默片刻便苦笑了一声。
“我没有听杜十九郎的劝告,也没有听你的劝谏,以至于和张说两败俱伤,如今想想,悔不当初这种话我不想再说,可我着实没有识人之明。我只看到崔隐甫此人在御史大夫任上雷厉风行,甚至把御史台狱都给奏请废除了,而以往各自为政难以督管的局面,也被他大刀阔斧地整顿,最终事无巨细全都要过问,稍有过失便列上其罪贬黜,足足有整个御史台一半的人前后栽跟斗;我却没看到,他这雷厉风行得罪的人,远远胜过张说一个。”
郭荃自己就在御史台,怎么不知道崔隐甫在衔恨记仇张说的同时,却也不失为一个刚正的好官,可这种刚正是建立在别人的叫苦不迭上,否则,又何至于宇文融尚且还能出为魏州刺史,崔隐甫却于脆免了官?就算崔隐甫的母亲病重在床,可终究还没到那个地步
“李林甫到底聪明,关键时刻躲了个没影。”
想到早年就和自己交好,甚至还为自己引见了武惠妃的李林甫,宇文融心中不免五味杂陈。然而,他没有去怨艾李林甫的临阵退缩,他知道那会儿李林甫就算提出趋利避害的建议,急于赶尽杀绝的他也完全听不进去。摇了摇头把这些悔意赶出脑海,他便沉声说道:“你之前问我的打算,你自己呢?”
“我不过是微不足道之人,左右不过是左迁罢了,宇文户部不必担心。若是他日宇文户部功成回朝,我不是又有出头之日了?”
郭荃从万年尉调任宇文融麾下判官,又蒙其奏为监察御史,本来今年倘若顺利,宇文融还会再奏其为殿中侍御史,可如今一切成空,他反而不如从前那般急切于仕途了。而他的这种回答,却让宇文融心中更觉愧然。微微一沉吟,他突然生出了一个念头。
“如今固安公主侨居云州,不少流民纷纷安居于此,突厥此前派使节入贡谈和,契丹和奚人也暂时没有兴兵的大计划,所以,圣人据说有意复置云州,把之前迁徙到朔州的民众重新迁徙回去。那个地方天高皇帝远,又是苦差事,固安公主一看就是不好打交道的,故而人人皆以为苦差。可你和杜十九郎既然交好,如果躲不过要左迁,你不妨瞅准机会,先谋一个朔州录事参军事等到他日云州复置,必定会从邻近州县调人过去,由朔州迁云州却也可行。倘若我能回朝,自会调你回来”
云州从前是下都督府,永淳元年为突厥可汗默啜所破,故而一度废州,尽管固安公主就住在那儿,却也并没有重新设置官府。如今如若复置云州,那么肯定会恢复其为下都督府的建制。录事参军事只是区区从七品上,他倘若从御史台的监察御史外调此职,算得上是货真价实的左迁贬谪,可郭荃细细一沉吟,便知道宇文融这是在为自己着想。
把他调去魏州辅佐固然可行,但宇文融日后若有闪失,他这个下属会更加寸步难行,这竟是真心实意的保全他
“多谢宇文户部”
见郭荃突然正容下拜,宇文融一怔之后连忙伸手把人扶了起来。想到自己身兼数职劝农廉察天下,那种望风而拜所向披靡的威势,他不禁异常怅惘。事到如今,他能够为这些不离不弃的昔日心腹做的,竟是只有如此少少的一丁点而已。
这一场席卷两京,可称得上是张说罢相之后又一场政治风暴几乎告终的时候,安国女道士观中,玉真公主正在和金仙公主对坐弈棋。置身事外的她们冷眼旁观政局多变,心情却轻松得很,口中谈论的也是完全不想于的话题。
“元元,杜十九郎这次不但躲过了行刺,而且还躲过了洛阳城中的这一场大麻烦。你说玉曜和杜十九郎的好事,究竟打算拖到什么时候?”
“谁知道杜十九怎么想的,把人拐出去这么久了,结果却没个音信。如今出了蜀中,于脆去江南逛了,当初刘阿斗是乐不思蜀,他倒好,乐不思京,算算除了两三个月一封信,平日里连个音信都没有这次这么大的遇刺案子,他也不叫人说一声”
两位金枝玉叶正在说道那一对置身千里之遥江南的小情侣,霍清却蹑手蹑脚地来到了两人面前,长跪施礼后便呈上了手中的一个铜筒。
“二位贵主,云州固安公主命人送了信来。”
“哦?是元娘?”
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对视了一眼,全都笑了起来。
对于这一位按照辈分应该叫她们祖姑姑的和亲公主,她们知道其身世经历,又因为其性子真的讨人喜欢,因而倒多几分真心怜惜。此刻两人索性挪去坐在一块,聚首看信时,最初还只是带着几分轻松之色,但渐渐的,她们对视一眼,便双双蹙紧了眉头。而送了信来的霍清察言观色,知道固安公主今次来信恐怕不止说了些近况闲话,还有更要紧的事,连忙悄然退出去守在了外头。
“如何?”
“这个元娘,杜十九郎既然称她一声阿姊,此前又携了玉曜前往蜀中,这信中所言与奚族及契丹市茶,必定是真的。而她别无依靠,用这种手段获了大利,倘若真的朝中复置云州,云州都督一上任,她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玉真公主轻蹙秀眉说到这里,忍不住拈起了一枚圆润如玉的白色云子,踌躇了好一会儿方才抬头问金仙公主道,“可是,阿姊,要知道杜十九郎此前才升为殿中侍御史,正当重用之际……”
“杜十九郎是否愿意,那自然是最要紧的。只不过,朝中多变,张说也好,宇文融也好,都是何等呼风唤雨之辈?一朝失势,树倒猢狲散,甚至一个不好还有被人赶尽杀绝之忧,反而不如任外官逍遥。就是你我,何尝就愿意这么被拘在两京之地?好在我们是女冠,不比其他嫁人生子的公主,如若真的云州安定了下来,他日我们未尝不可悄悄到那里一游?”
“啊,阿姊这主意真是妙极”玉真公主眼睛一亮,却是连连点头道,“你说得有理。杜十九郎即便再有能耐,究竟年岁太小,阿兄无论如何也不会骤然将其升至高位,与其在朝中看别人脸色,何如在外自己做主?只要他肯,我回头去设法打探打探这复置云州究竟怎么个说法。料想云州那种地方,还供着一位昔日的和蕃公主,但使对前途还有那么几分热衷的,就不会愿意去不过,杜十九郎的资历,担当刺史却还差了点儿……”
“差了什么?这次回来,在京呆上一段时间,他总要再进一步,云州就算真的复置,也还在百废待兴之间,谁会相争?置不置都督还不一定呢。说不定,到时候李相国杜相国巴不得他去”
金仙公主伸手和玉真公主紧紧握在了一块儿,见自己这位妹妹露出了欣悦的笑容,她想起此前那段孽缘让其郁郁寡欢了许久,想了想便笑着说道:“对了,有个消息你兴许还不知道。昨日我进宫去见阿兄的时候,听说阿兄有意再次迎司马宗主进京,并于王屋山建造道观请其长居。你若是不喜欢两京嘈杂,日后大可请命随侍,一半日子在长安洛阳,一半日子在王屋山,又清净又逍遥
“阿兄又去找司马宗主了?”玉真公主霍然站起身,面上流露出了又惊又喜的笑容。下一刻,她陡然之间想到一件更重要的事,连忙上前凑到金仙公主耳边,用极轻的声音叨咕出了一句话。
“你呀你呀,竟然在想这个”金仙公主哑然失笑地摇了摇头,却不禁对这个提议怦然心动,“不过你说得对,这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全部章节





盛唐风月 第五百零六章 了却前事,调令回京
. .
当来自东都的信使千里迢迢,终于抵达了苏州的时候,已经是临近二月末了。尽管张丰并没有缓和他对于杜士仪劝茶抱持反对的态度,但相比最初的强硬,有几家佃户上门求恳说想试一试种茶,他最终不置可否。如此消息传扬开来,众人谁不知道吴郡张氏这最后一块石头虽则没被搬开,可也和陆氏一样,不再是不可攻克的堡垒。因此,这天袁盛借口天使莅临见他请了来时,张丰见到杜士仪时,竟稍稍露出了一丝笑容拱手为礼。
“杜侍御。”
“张郎君安好。”
除夕夜的旖旎过后,杜士仪把柳氏别院中的人全都丢给了袁盛去操心,自己则是挑选了本地的种茶好手,由茶引司出资,让他们到四乡愿意种茶的农户中去进行所谓的技术指导。得了工钱,杜士仪又承诺让商户优先收他们的茶,这些熟练的老茶户自然也乐得跑这种公差,一时间,一股轰轰烈烈的种茶风从苏州蔓延到了邻近各州县,以至于袁盛这个苏州刺史短短十数日内就接到了邻州好几位刺史的信,忙得不可开交。
而今,袁盛终于可以大大松了一口气。当事人都到齐了,那来自东都的特使李静忠客客气气地对众人拱了拱手,尤其是对杜士仪露出了一个善意的笑容,这才沉声说道:“陛下有命,柳氏子所行之事丧心病狂骇人听闻,本应绳之以法以儆效尤,然则柳氏关中豪族,联姻帝室,今后宫柳氏,出永穆公主及延王,不得不稍存体面。今命卑官前来,赐死柳氏子,以安诸卿之心。”
此话一出,在场的袁盛见杜士仪和张丰面色各异,前者仿佛已经预料到了似的,躬身应诺以示答应,而后者却面露愤懑,显然不满意这样的解决方式。面对这样的情景,袁盛唯恐张丰又不管不顾地抗争,以至于传言到天子耳中,他连忙上前不顾一大把年纪,笑呵呵地抓住了张丰的胳膊。
“陛下仁心,我等无不铭感五内。那柳氏别院是我命人随同这位内常侍前去,还是……”
“人多眼杂,袁使君随便挑个人带我去就行了”
对方既然这么说,袁盛对于去看这种杀人的事也兴趣不大,当即点头答应了下来。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对方却又恭恭敬敬地对杜士仪道:“杜侍御可否同行?此次虽是陛下有命,但赐死时,总需有御史台中人在场。”
李隆基的非刑杀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尤其是动辄杖责甚至于杖毙屡见不鲜,很少有御史台的御史出面抗辩封还,倒是大理寺有过一位强项的大理寺卿李朝隐劝过,杜士仪为了姜皎封还过一次,因而这一回他本没有什么旁观的兴致。但既然此刻李静忠特意请他同行,他也就没有拒绝,答应之后等到李静忠先行拱手出了门去,他转过头时见张丰面色铁青地站在那儿,想了想便走上前去。
“张九郎可是觉得,如此措置不合法度?”
“柳氏关中豪族便可为之存体面,那此子罔顾国法悍然杀人,就曾经想过自家名声?陛下实在是太过姑息了”张丰愤愤然地丢下这么一句话,继而就瞪着杜士仪质问道,“杜侍御就不觉得此事不合理?”
“当然觉得。”杜士仪见张丰一时露出了更恼怒的表情,便笑了笑说道,“非刑杀人,确实是律法大忌,然而有时候,不得不只看结果,不看形式。那我不在东都,焉知柳氏名声就真的分毫无损?教出了这么一个不肖子弟,他们怎么可能不承担一丁点后果?”
当和李静忠来到了柳氏别院的时候,杜士仪眼前仿佛还能浮现出张丰那张不以为然的恼火面孔。对于这位大唐愤青,他并不反感,反而觉得此人有什么说什么,真切得仿佛是一块官场白玉,怪不得连身为父亲的张齐丘,也没办法保护这么一个慷慨激昂的儿子。至于他,只要柳惜明死了,柳婕妤柳齐物能够一蹶不振,其他的他根本不在乎
“杜侍御,惠妃让我捎一句话给你。”一路上前呼后拥没法说话,李静忠直到进了柳氏别院,闲杂人等都避得远远的,方才找到了搭讪的机会。见杜士仪果然脚下一滞,侧头看了过来,他就含笑说道,“杜侍御在外一晃便将近两年,也该回京了。再上一步,无论是御史台的侍御史,亦或是六部郎官,杜侍御尽可胜任。到时候再磨砺一两任,中书舍人指日可待”
放眼大唐入过政事堂的宰相,几乎无一例外都在中书舍人这个枢要位置上呆过,这已经成了拜相道路上一块几乎是必经的踏脚石了。因而,杜士仪不得不暗自感慨武惠妃给出的这个筹码不可谓不重。
然而,他更知道,李隆基此人对于女人于政自始至终便心存提防,否则也不会在唐隆政变的时候第一时间杀了上官婉儿,断绝了太平公主一条臂膀,而后又在角力大获全胜后赐死了太平公主。就连身为结发夫妻,一度在寒微时共同谋划对付危局的王皇后,也在不得他欢心后立时处死。在其盛年之际,倘若武惠妃真的于政,这位天子真的会顾惜情分?所以说,武惠妃许诺的东西,其实只是虚的
“承惠妃吉言了。”
他含含糊糊应付了一句,等到和李静忠踏入那间寝堂,看见那个被铁链拴得严严实实,无法挪动更无法自残,消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的柳惜明面前时,他甚至没有费神多看人一眼,直接把目光转向了别处。
然而,李静忠宣了圣命,那个原本一动不动仿佛在等死的昔日贵公子,却突然暴跳了起来。他竭尽全力地挣扎着,口中谩骂着各种能想到的诅咒,到最后将那瓷瓶中的鸩酒完全倒入了他口中之后,瘫软在地的他方才一字一句地吐出了几个字。
“你……会……有……报应……”
“因果报应,我是相信的。”杜士仪这才转过头看着眼神渐渐涣散的柳惜明,淡淡地说道,“若是你有下辈子,记得做个好人”
李静忠有些不明所以,但看见柳惜明剧烈抽搐了几下就没了声息,他上前试过其人鼻息脉搏,确定真的死了,这才站起身来,长长舒了一口气道:“此子冥顽不灵,恐怕要辜负杜侍御一片苦心了。我命人就地安葬之后就启程回东都复命,预祝杜侍御接下来一切顺利”
“多谢多谢”
李静忠来得快,去得更快,甚至寻常官员都没怎么觉察这么一位来自内侍省的天子近侍来了一趟,他就悄然回转了东都。而他这一走,杜士仪便也和裴宁分头启程,裴宁去常州、润州、湖州,而他则是和王容南下前往越州、明州、睦州、婺州,台州。在这一圈劝茶以及在各州建立茶引分司的路途中,他便得知了张说致仕,宇文融罢为魏州刺史,崔隐甫免官的消息。尽管在预料之中,对于这样的两败俱伤,他难免暗中叹息。
而初尝禁果,多年禁欲简直一如和尚的他自然难以管束住自己,而王容既然体味到了个中**滋味,也自然不会把他拒之门外。等到四月间复又回到了苏州的时候,杜士仪固然看上去神采焕发仿佛年轻了两岁,王容同样像是被甘露滋润过的花朵似的,格外娇艳照人。
和他们的气色一样,这一路的收获同样不小,江南种茶面积尚比不上蜀中,茶商也尚未达到相当大的规模,豪族涉茶事的并不多,通过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合纵连横,茶引的推行比想象中的阻力要小,反而是种茶之事更加让人殚精竭虑。好在他并未采取强压之势,照如今的形势来看,不过数年,那绿油油让人口齿生香唇舌生津的茶叶,就能够在整个大唐天下真正风靡起来。
四月正是江南气温最适宜,但也是雨水常常光顾的季节。在淅淅沥沥的雨水中,刚刚和裴宁再次会合的他便等到了来自京城的敕命,却是召他回朝,除判益州两税使事,判茶引司事,而留裴宁于江南判茶引司事。面对这一走一留的措置,本有些意外的他看见裴宁的眼神时,就恍然大悟了过来。
“三师兄,你……”
“在京城虽好,但却人人盯着,不如在江南自在。所以我去信请族兄和阿兄一同设法,总算是别人不太在意我,所以便留下了。”裴宁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罕有的笑容,伸手在杜士仪肩膀上轻轻一拍,继而语重心长地说,“十九郎,你和玉曜的婚事,我怕是没法去参加了,所以这贺礼,索性我就提早送了给你们希望你们彼此同心,百年好合。”
一旁的王容也没想到裴宁竟会留下来,当看到那个送到面前的盒子时,她有些心情复杂地接了过来,见裴宁示意当面打开,她小心翼翼打开了盖子,立刻惊叹了一声。听到这惊叹,杜士仪忍不住凑过去一瞧,紧跟着却也愣住了。
盒子中是两个穿着蜀锦衣裳的木人娃娃,只是,一刀一刻间,那五官轮廓的神韵却活脱脱就是他和王容的翻版。他甚至忍不住伸手去摩挲着那艳色的衣裳,这才抬头看着裴宁说,“三师兄,等到我们成婚的时候,一定把这一对娃娃放在新房案头你在江南,万望多加保重,来日黯之也会到此上任,还要请你多加训丨诫。”
“江南有我,你尽管放心”

.全部章节




盛唐风月 第五百零七章 拜见师长
. .
从苏州到东都洛阳,既可由扬州而楚州再到徐州,也可由润州而濠州再至徐州,然后一路西行。当然,更简单的方法是从扬州走运河,由汴水直至汴州,然后再从陆路前往洛阳。然而,由于去岁的水灾之故,这条运河运粮都来不及,客运自然就更加不便。所以,杜士仪和王容索性走了润州到徐州的那条路,由滁州、濠州、徐州、宋州、汴州、郑州,最终进入了河南府地界。
尽管并不顺路,但算算还有时间,到了巩县,杜士仪便决定悄悄携王容前往嵩山一趟,拜见阔别多年的恩师卢鸿。时值五月初,走在外头太阳底下,已经能感受到火辣辣的炎热,但山间草木丰盛,流水潺潺,却是非但不热,还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凉意。尤其是当步入那条到悬练峰下卢氏草堂的旧路时,杜士仪赫然发现,那条上次来时就已经比最初平整了许多的小道,如今已经又拓宽了一倍。
即便是这种时节,这条山路上依旧能看到来来往往的行人,大多数都是三三两两的年轻白衫士子。夹杂在这其中,杜士仪带着王容陈宝儿并三个从者显得并不起眼。想到上次带着颜真卿到这里来的情景,杜士仪忍不住有些悠然出神,而男装打扮的王容则是有些拜见舅姑的惶恐。
要知道,杜士仪父母双亡,除了杜十三娘这个妹妹,卢鸿这位恩师应是最亲近的人了。
陈宝儿同样显得很紧张。从前在乡间时,他根本不会知道卢鸿是何许人,但跟着杜士仪这些年,耳濡目染听他说草堂中的往事,他如何不知道这草堂的主人便是坚辞天子赐官,一力在山中教导弟子的真正大隐?
“师兄?真的是师兄?”
听到这个清亮的声音,王容不禁抬头看去,见是一个年方弱冠的年轻人大步朝自己二人迎了上来,她连忙出声提醒杜士仪:“杜郎,有人叫你“
“你是……是颜师弟?”
见杜士仪回过神来端详来人,惊呼一声便大喜过望跳下马疾步上前,知道这必然是草堂中的师弟了,她不禁多打量了对方一会儿。可人家显然没给她什么介绍引见的机会,竟是一把拉住杜士仪就跑,那心急火燎的样子让她心中好一阵纳闷,想了想便连忙招呼了两个从者牵了杜士仪的坐骑,带着白姜骑马追了上去。
颜真卿浑然没注意自己拉着杜士仪弃马不用单靠两条腿进山有多可笑,而杜士仪自己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两人进了那一圈篱笆团团围起的草堂所在区域,杜士仪突然想起什么一回头,见王容等人骑马紧随其后,这才哑然失笑地敲了敲颜真卿的头。
“颜师弟,被你拉着走了这一路,我就忘了两条腿不如四条腿”
“啊?”颜真卿这才回过神,有些尴尬地笑道,“卢师前几天还念叨着师兄,我一见你就忘乎所以了。师兄,三师兄还好么?”
当初把颜真卿引到这里的时候,这位颜十七郎还只有十一岁,如今却已经十八岁,从一个童子长成了和杜士仪一般高的挺拔青年,这不由得让杜士仪感慨时光飞逝。而颜真卿在草堂整整七年,来来往往的求学弟子无不认得他,见他对杜士仪一口一个师兄,很快便有人好奇地围了上前。而颜真卿不过是问了一声三师兄,周遭那些窃窃私语的士子们便一时为之息声。
尽管裴宁入仕也已经好几年了,但这位铁面“监学御史”却已经在卢望之等人的刻意宣传下,成了卢氏草堂的一个传说。有幸与其共处过的为了自己当年受过的磨难,无不夸大其词传给后头的师弟们,而没见过却听过传说的前辈们再传给后入学的后辈时,不免更加把事实夸大了十分。于是,今天有幸见到一位可能和裴宁一块呆过的师兄,每一个人都为之噤若寒蝉。
杜士仪猜也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当即似笑非笑地说道:“三师兄好得很,不过他如今判茶引使,巡查江南淮南剑南道茶政,大多数时间都得在南边跑,忙得很。说起来,他在吴郡收了一个弟子,说是会悉心教导,来日带回山中拜见卢师时,倘若其他师弟们比不过他这弟子,只怕三师兄那张脸肯定会冷得无以复加……嗯,至少能冻死几个人”
入室子弟的月考,是卢鸿出题。而其他草堂弟子的月考,从前一直都是裴宁出题,那一个涵盖全面,足可让人欲仙欲死,甚至于有离开后又回来拜访师长的前辈们对后辈们私底下说话时,口口声声称比科场试更吓人。所以,几个站在旁边的草堂弟子们再次打了个寒噤,一时竟是如鸟兽散。听说过杜士仪在外名声的颜真卿见其如此弄鬼,忍不住被他逗乐了。
“师兄,你这是吓唬他们呢”
“我可不乐意一次次都像猴子似的给人盯着看。颜师弟,我这次带了在蜀中收的一个弟子,还有一个友人同来拜见卢师。”
1...216217218219220...7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