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府天
对于宇文融此人,杜士仪此前知之不深,今日第一次相见,见其大约四十上下,身材颀长,面相清癯眼神炯炯,下颌只有稀疏的几根长须,嘴唇极薄,形容间流露出一股说不出的精明。尽管论职官,两人的官阶相同,然则大唐官场上下本就不以官品官阶相论,兼且宇文融的年纪几乎要比他大一倍,此刻又是对他客气有加,他拜见时也就多了几分恭敬,寒暄之后便呈上了韦拯的公文和私信。
“咦?”宇文融本就对杜士仪今日来意有几分猜测,这会儿先后看了韦拯的公文和私信,他惊咦过后,立时哈哈大笑了起来,“原来竟是如此一回事,韦明府果然知我,竟然调了杜少府前来相助。不过杜少府,之前那位郭少府固然已经理清了头绪,之后的事情也需得尽快。既然如此,我也不客气了,十天,十天之内,烦请杜少府把整理完了的逃户籍册交了给我。若不是郭少府这一病,原本该是五天,现在我容你缓五天。检括推勾之事是圣人如今最关心的,兹事体大,还请杜少府不要觉得我过苛。”
这种雷厉风行交待公务的态度,杜士仪却觉得很对胃口,当即行礼说道:“多谢宇文监察多与了这五日。那事不宜迟,我立时便回去经办此事。”
“好好,杜少府且去”
见杜士仪长揖行礼之后立时告退离去,宇文融盯着他的背影看了好一会儿,不禁眼神闪烁心念转动。相对于门荫出身,直到开元初年方才累转富平主簿的他,杜士仪可说得上是一帆风顺,单单释褐授万年尉,就不知道要羡煞多少士人——当然,若是连去年观风北地恰逢其会的那两桩功劳一并算上,这也不算太过分的超迁。观其主持万年县试和京兆府试的言行举止,足可见是能谋能断的人,如果能成为自己的臂助,那他可就如虎添翼了
更何况,杜士仪本就是他的荐主源乾曜和孟温礼都极其看重的人,和京兆韦氏走得也颇近
从宫中回到万年县廨,杜士仪先去见了韦拯回报,继而便立时去了郭荃处。进门之际,他险些和郭荃长子撞了个正着,见那只是略比自己年少的少年郎满脸通红讷讷赔礼,他正笑说没事,却不料郭荃闻讯便支撑着胳膊肘侧翻起来,恼怒地喝道:“还不给你杜世叔搬一张坐具,送上浆水来”
一下子便升格成了叔父级别,杜士仪只觉得有一种诡异的错乱感,却也不好推辞这称呼,否则他就成了郭荃的晚辈。等到坐定之后,他也不拐弯抹角,再次重申了之前对韦拯所提之事,随即又将今日进宫去御史台见宇文融的事情说了,末了才诚恳问道:“郭兄,我接下来立时就会去整理那些籍册,你可还有什么要吩咐之处?”
“京兆府境内,地少人多,逃亡的人户固然不少,然则投身于公卿之门为隐户的也同样不少。光是这长安郊外最近的樊川,我亲自寻访登记籍册,初步查得的隐户就有数百……”郭荃说着顿了一顿,随即又解说道,“我那直房中的案卷,涂朱的是业已查明的逃户,涂黑的是亡遁之人,涂黄的是暂时无法确认去处或来历的人户……”
郭荃整整说了一刻钟,最终还是杜士仪再三劝解他身体为重言简意赅,他才总算勉力支撑说完了。等到杜士仪出得门去时,他想起岁末自己任期将至,一时间眼神便黯淡了下来。若是不能有实绩而耽误了这一选,他便又要耽误至少三年
而郭荃长子送杜士仪出门之际,尽管忍了又忍,但最终还是讷讷开口说道:“杜世叔,阿爷前些日子一直都兢兢业业,只希望能做出一份让宇文御史满意的逃户簿册来,这才废寝忘食以至于累病了。他还对我提过,宇文御史不重空谈重实务,事成必然会有所嘉赏……您代他职责,能否……不,我只是想说……还请杜少府为阿爷美言两句。”
.全部章节
盛唐风月 第二百七十八章 君子不夺人之功
. .
即便接手之前尚心中惴惴,但头一日下来,杜士仪便真正体会到了郭荃在此次事情上下了多少工夫。他要做的只是检查和汇总,其他事情郭荃都已经替他做完了。
也就是说,这位倒霉的万年尉在强自支撑着跑完万年县所辖各乡各村,只剩下了一个扫尾工作时,却倒在了距离终点线只有区区几步的地方。倘若郭荃后台深厚,剩下的事情叫那些胥吏做完,也绝对可以交差。
因而,宇文融给了他十天,他最后却在五天之后准时把一应簿册都送到了御史台南院。这一日大约也是京兆府下辖其他各县交割簿册的时候,进进出出的县尉很不少,尽管杜士仪作为资历最浅年纪最轻的,并不认识这些其余各县的同僚,但却架不住别人认识他。等候在南院一间直房的时候,他就只见无数道目光在自己脸上身上乱瞟,心中不禁又好气又好笑。
这都是当了官的人,那好奇心竟然和民间百姓差不多
也不知道宇文融是不知道他提早来了,还是要把长安万年二县放到最后,总而言之,就只见前头蓝田各县的县尉一个接一个地被召入正厅禀报。同属京兆府下辖,最少也都是个畿县尉,大多数人年富力强绝不超过三十五岁,出去见宇文融的时候多数踌躇满志,可回来的时候有的喜气洋洋,有的垂头丧气,却是各不相同。当最后轮到杜士仪的时候,他又再次体会了一次注目礼的滋味。
“宇文监察。”
时隔五日再见杜士仪,宇文融的脸上不禁更多了几分玩味的表情。外间那些县尉,多数都是正九品,和他这个从八品的监察御史相差无几,但因为他奉旨检括推勾,这些人就得听命行事,这便是职权之分天壤之别。所以刚刚哪怕他温言嘉赏也好,疾言厉色也好,这些人都不得不唯唯听命,因为这是今年朝廷除却用兵之外最大的事,也是天子最重视的事
“杜少府,我给了你十天期限,你今日来,莫非是簿册已经齐全了?”
“是,请宇文监察过目。”
宇文融微微一挑眉,接过杜士仪递上来的簿册翻了几页,他那原本的漫不经心顿时一扫而空。仔仔细细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足足花去了一刻钟时间,他才将簿册一合,哈哈大笑道:“若是人人都像杜少府这般一丝不苟,那此番天下检括逃户的难题便可迎刃而解这簿册清晰明了,不愧是杜少府,五日之内便能汇总得这样清晰分明,足可为其余各县之楷模”
面对这样的溢美之词,杜士仪早在意料之中,当下拱了拱手说道:“宇文监察,这贪天之功我若是昧下了,恐怕接下来实在无法心安。实话实说,之前经办此事的郭少府已经把一切都整理得井井有条,只差最后抄录汇总的功夫,却难敌病魔,至今仍卧病在床。倘若宇文监察不信,可以调阅那些原始簿册。他今年便是万年尉任期满,所以对于这一桩任务异常用心,早在数月之前就已经有了病兆,他却不肯丢下此事,整日奔波乡里之间……”
宇文融听得杜士仪细细解释说郭荃早已病倒,却硬是带病操持此事,还在杜士仪知道的情况下拜托其帮忙隐瞒,他不禁想到了自己此前那十余年间在最微末的小官任上坎坷崎岖的仕途,一时竟有些感同身受。然而这种感觉来得快却也去得快,听完了杜士仪解说完郭荃的用心,他眯着眼睛一沉吟,随即说道:“虽则如此,但如今京兆府各县检括逃户之事暂时告一段落,纵使郭少府此前确实兢兢业业,然则他既然病了不能履职,此事之功自然还是归杜少府,这是制度。至于他这一任满吏部铨选何官,我却官卑职小,纵知他勤勉,无法出言相助……”
这话还没说完,杜士仪便轻咳了一声,随即长揖说道:“然则,我听说宇文监察辟署了众多判官,若是郭少府今岁要守选,不知能否简拔他这样的能员?”
宇文融登时心中一动。五天之内杜士仪能交出这样完备的逃户簿册,要说不是郭荃底子打得好,他也是不信的。这样有能力而又勤奋的下属,作为主官自然求之不得。想归这么想,他嘴里却叹道:“杜少府说笑了,万年尉何等清要,郭少府来日铨注官职,自然更进一步,何至于要求我区区一判官?须知我这监察御史,不过也才从八品,如今辟署的判官,大多数都只挂九品职官,那岂不是要委屈他了?”
知道宇文融这般说,心中恐怕正在权衡,杜士仪少不得趁热打铁地说道:“宇文监察此番清查逃户,谁都能看得见其中实绩,圣人素来赏罚分明,升迁之喜想必也不远了。郭少府既为能员,自然希望长官公正明允,自己能发挥其长。”
“哈哈哈”宇文融尽管不喜欢听人空谈,但并不代表他不爱听人奉承,尤其是杜士仪这种在长安城中名声赫赫的人。既然万年县廨交出了一份令他满意的答卷,而且杜士仪所言对他来说有利无害,他便慨然应允道,“倘使郭少府真的愿意,那我就从了此议便是能得如此勤恳精于之人为辅佐,亦是我宇文融之幸。不过,杜少府,你如此成人之美,真是有君子之风啊”
“君子不夺人所好,自然更不能夺人之功。”
当杜士仪从宇文融办事的正厅辞出来时,却已经是将近午时了。因他耽误的时间多,此前直房之中的那些县尉多半都已经散去,而进进出出的流外胥吏们刚刚听见堂上不时能传来宇文融的笑声,再加上此刻杜士仪神色从容,都知道他刚刚在里头受了褒奖而非责难,一时不禁叹为观止。
宇文融虽是骤贵,但在底层沉浮的时间太长,端的是不好糊弄这位杜少府好本事
回了万年县廨向韦拯禀告了万年县逃户簿册已经呈交,宇文融颇为嘉赏之后,杜士仪便再次前去见郭荃。尚在官舍之外,他就听到里头传来了一阵嘤嘤哭声,这一惊可非同小可。当他也来不及让人通报,匆匆就来到了正房门口的时候,却正好见人打起了门帘。那一手挑着门帘的中年妇人双目红肿面容憔悴,看服色打扮,不是郭荃的妻子吴氏还有谁?
“郭少府的病……”
“啊……是杜少府”吴氏先是一愣,随即连忙裣衽施礼,等听到杜士仪的问话,见其面色错愕,她慌忙解释道,“适才是妾身无状啼哭了两声,并非郭郎的病情有什么恶化。杜少府还请入内,妾身要去替郭郎煎药了。”
虚惊一场的杜士仪长长舒了一口气,等到进了屋子,又在一个婢女的低头引领下来到了最里头的郭荃病榻前,他见人已经听到外间的动静,硬是坐了起来,他便连忙伸手阻止,又在榻前盘膝坐下,先将今日宇文融的嘉赏说了,见郭荃高兴之后,却又流露出了一丝掩不住的遗憾,他便颔首示意那婢女先行退避,随后才告知了自己和宇文融接下来的一番话。
“杜贤弟,你真是……”郭荃一时喉头哽咽,竟有些说不出话来。
刚刚屋中妻子的啼哭,正是因为他这几年万年县尉期间的俸禄职田俸料等等所得加在一块,虽然颇为不菲,可如今两个儿子已经到了婚嫁之龄,要高攀官宦之家,就得预备丰厚的聘礼以及其余各项开销,倘若他还要守选方才能够注官,那呆在长安就更加入不敷出。因而,杜士仪竟然为他争取到了宇文融的赏识,倘若今岁选官不成,就让宇文融辟署他为判官,这简直是给了他一条最好的后路
“谢谢…谢谢你,杜贤弟”郭荃使劲忍住眼眶中的酸涩,竟是只能说出这么几个简单的字来。等到杜士仪笑着安慰他好好养病,继而便起身离开,他不觉仰着头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才发现眼中已经滚出了眼泪。抬起手来胡乱擦揉了两下,他才把脑袋伏在了自己双手之间。
当初万年县试点了杜士仪第一,他并不是那么公正无私,否则也不会把第一场帖经改成十通其六方可试第二场,可杜士仪却记着那旧情。先是官舍,再是此次的职司,然后又是在宇文融面前为他美言,这些人情……不,这些情分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雪中送炭
交割了这突如其来的一桩事,接下来尽管检括逃户还有一些扫尾的工作,但这一日杜士仪却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早些回宣阳坊私宅。当他策马来到自家门口时,却只见门前一个门丁喜笑颜开地上前说道:“郎君,娘子从樊川杜曲老宅过来了”
自从杜士仪入仕之后,杜十三娘因还有课业,杜思温特意为她请了琴师,再加上家中还有田产以及各种商事要理顺,她便暂时留在了樊川杜曲老宅之中。此刻听说妹妹来了,杜士仪自然喜出望外。一进二门,他就只见杜十三娘正在指挥人搬运行李,这一愣神之间,喜笑颜开的小丫头便快步跑了过来。
“阿兄,老宅的事情我都托付给十三兄了,接下来我就搬到这里住”说到这里,杜十三娘又眨了眨眼,笑吟吟地轻声道,“这样的话,阿兄若要鸿雁传书,就多一个人选啦”
“你呀”杜士仪忍不住和从前一样又要去揉小丫头的脑袋,可见杜十三娘敏捷地退开一步,想起她如今也是大姑娘了,他这才收回了手,却是一本正经地说道,“回头我就托付老叔公,先给你找个如意郎君,省得你闲情逸致太多,天天打趣我这个阿兄”
.全部章节
盛唐风月 第二百七十九章 众口铄金
. .
尽管杜士仪已经向宇文融交了簿册,检括逃户的事却只能算是暂时告一段落,零零碎碎各种事务却还不少。而郭荃因为吃了一颗定心丸,也就安心养病,再加上万年令韦拯也对其颇多优容,并未报其因病出缺。他这万年尉任期年底便要届满,尽管其余几位万年尉对他不但占着位子,而且还把功劳送给了杜士仪颇为不满,却也不想在他这仅剩两三个月任期的情况下落井下石结仇,对此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须臾便是九月末,京兆府境内的逃户清点终于告一段落,宇文融的精力自然而然就放在了其余各州县上,忙了大半个月的杜士仪终于又迎来了清闲。上任数月的他先后主持了万年县试和京兆府试,再加上临时替郭荃整理检括逃户的簿册等等,竟也算得上是万年县廨中难得的一大忙人。
按照平时的情形来说,如他这样的京县尉只需每天工作半日,每月还有其余各种假期,俸禄职田俸料等等均比同阶官更加优厚,这才是让人趋之若鹜的美官。毕竟,大唐各官署之中,官职越高的往往越是清闲,真正做事的都是作为基层公务员的流外胥吏。
这些人为了能够穿上官袍,却比官员勤恳多了
因而,杜士仪之前忙忙碌碌的那一阵子,书吏文山和安海虽也跟着一块前前后后忙了个四脚朝天,可都是乐在其中。尤其当杜士仪和终于病势稍愈的郭荃再次交换了职司,随即在功曹考课万年县廨上下官吏时,给他们俩评了一个上上,两人全都是感恩戴德,早忘了最初被调来跟着杜士仪的时候,心下多有不情愿。而任期几乎只剩下以天计算的寥寥日子,又是大病初愈,郭荃便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在长安城中寻找一处适合居住的宅子上,对考评反倒没那么在意了。
“真是想不到,朔方王大帅一世英名,竟然这次栽了个彻底就因为他说错了一句话,郭知运竟然就让他吃了这样的亏”
酒肆中听歌姬浅唱,看舞娘曼舞,这素来是大唐最寻常的消遣之一,在这么一间不大的酒肆二楼临窗雅座上,两个年轻人谈论的却和邻座那些市井轶闻,物价财货之类的东西不同,而是一等一的大消息。坐在东面的裴宁面无表情地品着那店家夸口说是剑南烧春的好酒,微微皱眉后便摇了摇头。
“这没什么好讶异的,朔方王大帅虽豪俊之士,但自视太高,也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倒是听说月初刚刚回了东都的姚开府,突发重疾,太医署已经有医士奉旨赶过去了。如果裴左丞没有料错,并州张使君入朝拜相已成定局。”
杜士仪知道裴家在朝中上下为官的人众多,如今位至显达的就有裴璀,裴宁那位兄长裴宽也是前途无量,消息自然灵通。想到如今源乾曜又恢复了不哼不哈听凭张嘉贞冲杀在前的架势,他不禁若有所思地说道:“张使君若入朝,只怕政事堂中绝不会是三方制衡,而是龙争虎斗,黄雀作壁上观。”
“你知道就好。”裴宁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淡淡地说道,“你跟着源乾曜,不会吃亏的。老好人固然没法权倾朝野,但不会轻易跌跟斗”
“宋开府……”
杜士仪的话还没说完,裴宁便打断了他道:“我知道宋开府心性高洁,他也是卢师最敬服的人。但我离开草堂之日,卢师也说过,刚则易折,圣人用他却未必喜他,不到局势非其不可,必然会继续雪藏。大师兄说得更露骨,宋开府年纪也不小了,能否支撑到再次拜相的那一天还未必可知。你和宋开府相交自然是好事,可若想推其复出为相,那却想都不用想,自开元之初到现在,何人为相都是圣心独运。”
李隆基这些年的用人之术,确实是少有用错人可一旦出错便立时罢相平息众怒,这一点也同样炉火纯青
尽管都是校书郎,秘书省校书郎从前还可以称得上是校书郎中最清贵的,但今不同前,天子多数时间都在大明宫,远在太极宫中的秘书省更多的只是相当于皇家外图书馆,而作为内图书馆的集贤殿却更加突出,裴宁这集贤殿校书郎自然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
杜士仪情知寻常进士欲求校书郎尚不可得,裴宁明经之后便立时授此官,着实是异数之中的异数。等到听这位三师兄语气平淡地提到前日李隆基来集贤殿选书,点了他和另一位校书郎在旁帮忙,言谈间问起卢鸿之事,他陡然之间想到前一次这位天子还问过自己可愿意劝卢鸿出山,顿时有些紧张地坐直了身子。
“放心,我又不是你,没有那么大的名声,圣人又不知道我亦是卢门弟子,自然不会问我这种事。”裴宁仿佛知道杜士仪的担心似的,哂然一笑便挟了一筷子米皮细细咀嚼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再说我那同僚怕我出彩,灵活机变妙语连珠,我就乐得装傻充愣。你已经是众矢之的,我何必再出那风头,让更多人惦记着卢师?”
“三师兄……”
杜士仪想到裴家对裴宁应该也抱持厚望,心中正有些过意不去,他就听到身后传来了一声嗤笑:“固安公主?小小一个庶女,如今也敢纵容人在西市和人争抢?真以为飞上枝头做凤凰了”
尽管不知道这个话题是如何挑起来的,但乍然听到,杜士仪登时心中大凛,竟顾不上自己和裴宁也是难能会面,冲着三师兄打了个手势便竖起耳朵倾听了起来。果然,劲爆的话题仿佛引来了身后那一桌其他人的好奇心,几个人顿时七嘴八舌问了起来。
“老兄,这话当真?”
“这可不能胡言乱语,固安公主虽不是真正的金枝玉叶,可如今也册封了公主……”
“什么宗室贵女”而最初说话的那人仿佛借酒壮胆,嘿然冷笑之后,又不管不顾说了起来,“什么固安公主,那不过是个偏妾所出之女,冒名上的宗谱遴选,要按照她那等卑微的身份,哪里轮得到她去和蕃?要不是今天西市那般相争,蓝田县主家的那齐管事又嚷嚷了开来,我正好在旁边听见,也不会相信还有这种奇事”
“不会吧,那是多大的罪名再者固安公主和蕃之前不过是内宅一女子,若单单是她,怎可能冒名册封公主下嫁
“不就是因为那之前幽州军还曾经在奚族手中吃了大亏,后来奚族不过刚刚请降内附,哪家宗室贵女愿意嫁到那种说不定会丢了性命的地方去?蓝田县主这才为国分忧,只可惜家中正好没有适龄的嫡女,只得将她送了去。谁知道她被册封嫁了去奚地之后便忘恩负义,逢年过节别说节礼,就连问候也少有,如今还敢让下人和嫡母相争齐管事说,县主为了这白眼狼,气得都犯过好几次病,只要县主上书正了她的身份,她这公主都未必再当得成”
“这倒是,听说那位齐管事是蓝田县主身前最得用的人。”
“辛家素来是蓝田县主说话做主……”
杜士仪想起今日是赤毕带着固安公主那几个从者去西市查看合用的店面,起初只是微微皱眉,此刻却不禁火冒三丈。然而,后头几人仿佛已经商议停当,丢下钱之后就径直去了。直到这时候,他方才长长吐出一口气,举起杯盏一饮而尽,那辛辣的酒在喉头一转,却让他更清醒了一些。
这时候,裴宁方才低声问道:“这些人刚刚在非议固安公主,看样子却不像真的是随口说说,反倒像是有意散布。我记得你去年身在奚王牙帐的时候,曾经从固安公主平了内乱建功。怎么,看你这样子,他们所言莫非你也知道什么?”
知道裴宁慧眼如炬最是敏锐,杜士仪便点了点头,言简意赅地将当初自己如何路遇固安公主说起,一直讲到了最后她的临危不乱力挽狂澜。末了,他方才轻声说道:“她当年又何尝愿意嫁去奚地那种危机四伏的地方?辛家为了自己之荣就卖了她这个女儿,如今见她荣宠,就又心中难忍,简直是……”
一时之间想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杜士仪竟是卡住了,这时候,裴宁便冷笑接口道:“这样卑鄙无耻卖女求荣而又贪得无厌的人家多了,不足为奇。你若是不说,我也险些忘了,在集贤殿中我也听到过如是传闻,说固安公主并非蓝田县主所出,身上没有宗室血脉,只说法没有如此露骨。”
“三师兄早就听到过这样的传闻了?”杜士仪登时心中一紧,追问两句,见裴宁摇头表示一贯不太注重这些别人家宅中事,只是偶尔听到只言片语,他不禁眉头紧锁,竟是就这么坐着抱拳对裴宁深深一揖道,“三师兄,不瞒你说,之前因为同舟共济结下了不解之缘,固安公主和我……还联手做了一些事情。就算不是因为这个,我也断然不能眼睁睁看着她能以巾帼之身建功,却被人诽谤诋毁若是再有消息,还请三师兄一定要知会我一声”
对裴宁这般板正的人说自己私下和固安公主认了姐弟,还指不定被其如何训丨诫,因此杜士仪便瞒下了此节。果然,裴宁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最终深深叹了一口气道:“知道了。只不过事涉宗室,非比寻常,你等我的消息就是。至于那两位和你交情匪浅的贵主那儿,你也不妨先通个消息预做准备。此事如果不闹大也就罢了,闹大了只怕不好收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