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寻宝往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龙渊
我只是说这小子是一个世外高人的儿子,离家出走跑到了这里。假扮赵明什么的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罢了。
我还说,因为现在我们两个相交莫逆,阿越觉得不好意思再瞒我,所以就恢复了真正的身份。常姐她们当然也就信了。
胡小妖看了看阿越的新脸蛋,然后撅着嘴摇了摇头说道:“这小子比原来的样子差远了…原来带点沧桑劲儿的时候,还觉得挺顺眼的。”
说实话,阿越现在的样子一点不差,反而是时下里女孩最喜欢的花样男孩的样子,和什么晗的长得很像。两眼睛含情脉脉的时候,堪称是少女杀手。
只是没奈何,我家的这几个女孩最小的都一百七八十岁了。(这话说起来好别扭!)所以对他的相貌很是不以为然。
阿越也觉得很受挫折,这小子郁闷的说道:“你这是什么眼光?我可是很受女孩子欢迎的!”
“拉倒吧你!你那脸上都能刮下奶油来!”常姐笑着说道:“看着都腻得慌!”
我们这一路开着玩笑,很快的车子就开进了古玩城的停车场。
还是像昨天一样,那几个当事人都在现场。那个惹祸朱家卫当然也在。
朱家卫一看见我就是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上来就面带歉疚的向我说道:“你看!没想到给你惹了这么大的麻烦!这真是…”
“不算麻烦!”我立刻笑着对他说道:“你是一片好心,想给我弄点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我是为民除害,正好把那几个鬼给了。所以这里面的功德,其实也有你一份儿。”
“你就别不好意思了!”这时候,梅观林大哥也在一旁对着朱家卫说道:“抓鬼治病什么的,那是小叶子的本职工作。我先前说什么来的?他肯定不会怪你的!”
当着他们这几个人,我自然没办法昨天山洞里面的事再讲一遍。于是就把了魌头瓶里面七鬼的事情说了,听得这些人一个劲儿的惊叹。
末了,该干正事儿了。
我这次过来,一是看看他们几个人有没有什么事,昨天的阴气有没有沾染到这些人的身上。
另一件事,就是那个“遂心锦绣”里面取出来的那只石笔的事了。我就希望在场这些文物专家里面,说不定有谁会认识这个东西。
可是,等我拿出了那只黑黝黝的石笔以后,大家却全都皱起了眉头。
只有一个人若有所思的看着这只石笔,半天都没言语一声。
“梅大哥”我看梅观林在那沉思了半晌,忍不住向他问道:“您有什么印象没有?”
只见梅观林茫然的抬头看了看我,然后郁闷的说道:“我横竖就觉得我好像看见过这个东西,但是就是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了!”
“啊!那就好!”我惊喜的说道:“慢慢想,别着急!”
说实话,我也没想到梅观林会觉得这东西眼熟。
在场的这几个专家里面,刘墨林是古兵器专家,他可以排除在外。
除了他以外,赵海南学识最为渊博,对于历史掌故、民间传说了如指掌。还有朱家卫,他的主业是玩杂项的,对于各种偏门的东西知道得最多。
我原本以为,他们两个是最有可能认识这个石笔的人,可是没想到却让梅大哥首先给认出来了!
这时候,满屋的人都安静了下来,生怕打扰了梅大哥的思考。一时之间,屋子里面静悄悄的。
过了半晌,只见梅大哥苦恼的挠了挠头,郁闷的说道:“就像话到了嘴边儿似的,我就觉得是随口就能说出来的东西,可是咋就想不起来了呢?”
“慢慢来!慢慢来!”我立刻安慰梅大哥道:“你年纪大了,脑力衰退是正常的事…”
“滚犊子!”梅观林还不到四十,又哪里能说到脑力衰退这样的话?
他一听之下就知道我是在故意逗他,让他放轻松,但他还是笑着怼了我一句。
“梅哥是专门研究佛教造像的,要说他认识的东西……”这时候,半晌没说话的朱家卫若有所思的开口说道:“应该不是什么造像题材的东西,就是什么宗教仪式上面用的吧…”
“啊!”他这句话还没说完,就立刻被梅观林发出的一声大喝吓了一大跳!
“我想起来了!”只见梅观林大声的喊道:“我知道这是啥了!”
刚才显然是朱家卫的这句话忽然启发了梅观林,让他突然一下子想起来了!
我一听之下,立刻就是欢欣鼓舞。可是没想到,梅观林忽然间扭头就向着自己的柜子那边走去。
只见他打开了自己藏古董的铁柜,在里面的一堆卷轴和古画之间翻找了起来。
“这…你这是干啥?”我诧异的看着忙得热火朝天的梅大哥。
只见梅观林从一堆书画卷轴中抽出了一幅,然后走到了桌前,在桌子上将这幅卷轴徐徐打开。
我朝着那上面一看,只见上面画着一幅画。
这幅画的颜色素淡清丽,用的是工笔画法,上面画的是一副厅堂里面的景象。
在这个厅堂里面有这几个女眷,都是清朝妇人的打扮。这几个女子全都围在一张方桌的前面。
在方桌的边上,一左一右站着两个女人。
这两个女子各自伸出了一只手,在她们两个人伸出去的手上,共同端着一个藤编的小筐。
这个小筐离桌子大概只有半尺高,是筐口朝下扣着的。在小筐下方的桌面上还放着一个方盘,里面是黄色的看不清楚什么东西。画得好像是米,又好像是沙子。
只见上面的题跋上写道:
“元宵之夜请紫姑,保佑吉祥赐安福。 终归女儿同情意,焉辨荒唐事有无。”
“这是啥意思?”我纳闷的向着梅观林问道。
梅观林没说话,而是朝我递过一个放大镜。指着画上的一个地方让我好好看看。
我接过放大镜,朝着梅观林指给我的那个位置一看,立刻就是全身一震!
只见那幅画上面,在那个小盆下方,正有一根黑黝黝的笔,尖端朝下立在了那个方盘上!
我立刻抬起头来,看向了梅观林!
只见他笑着说道::“这幅画的名字,叫做《请紫姑神》…这都不重要!”
“关键的是她们在画上干的这件事,这个活动叫做“扶乩”。
“你拿来的这个石笔,原本就是扶乩专用的——乩笔!”
东北寻宝往事 第638章:不战不和亦不守,万顷烟波一旦收
让梅观林大哥这么一说,属于我们这边的人,一起“哦!”了一声。而我那几个玩古董的哥哥们,却还是一个个的摸不着头脑。
这个时候,就看出术业有专攻来了,毕竟我们这边的人都是跟神职人员挨着点边儿的。
就在这时,常如冰掏出了那张纸来,就是我画的像鬼画符一样的那一幅“双人呕吐图”。
“要是这么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常姐看着这幅画喃喃的说道:“难怪我看着有点儿眼熟!原来是扶乩!”
“看着眼熟,不早说!”我气愤的看了常姐一眼:“原来你是见过扶乩的!那你居然连乩笔都不认识?”
“我看过扶乩是一回事,”只见常姐毫不客气的朝我说道:“那时候我都是附在乩笔上面,又不是站在旁边,我怎么知道乩笔长什么样?”
“啊!”这个时候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忍不住惊叹了一声。
原来常姐之前扮演的,是那个请来的“神”的角色。是在乩笔上的那个视角上参加的扶乩活动!难怪她不认识乩笔!
到时候,我身边的那几个学者哥哥一个个看着常姐,脸上全是惊叹的表情,那个朱家卫更是一脸的惊愕!
他还不知道我们的底细,更没想到原来我身边的那个娇滴滴的大姐,居然还是一位仙家!
要说这扶乩是怎么回事?那说来话就长了。
扶乩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宗教活动,又叫扶鸾、降笔、请仙。实际上是一种占卜的手段。
在扶乩的时候,需要有两个人一起扶着一个架子,如果没有专门的架子的话,用树枝、簸箕或者是小筐都可以。在那个架子上面插着一支笔,笔尖是竖直朝下的。
而在笔尖的下面就是一个沙盘,两个人推动这个架子或者是簸箕,那支笔就会在沙盘上留下字迹。这些字迹由旁边的人抄写下来,这些写下来的内容就是神仙带给凡人的启示了。
伏击这个活动在古代流传甚广,现代做的人却很少。不过由它引申出来的占卜之术却是花样繁多。
包括现代的请笔仙、请碟仙、请筷仙等等,其实都是扶乩这种占卜术的变种,它们仍以各种方式在民间不断的流传。
在古代,下至村民农妇的小打小闹,上至国家气运的占卜,很多都是用扶乩来完成的,历史上的很多皇帝也都是这项活动的资深爱好者。
刚才我说的还是相对简单一些,事实上,如果是正式的扶乩,那么里面的讲究还是很多的。
由于扶乩又叫做“扶鸾”,所以那两个手持乩笔的人又叫做正鸾副鸾。
另外,还需要有两个解读沙盘上字体的人,这两人叫做唱生。
此外,还要有两个负责记录的人。这六个人合在一起叫做“三才六部”,而这些文字经过这些人的共同努力整理出来以后,才会变成神仙的指示。
实际上,我对这些东西多少还是明白一点的,如果在扶乩的时候,在这之前你要请谁下来,一般都会事先有个明确的说法。
如果要是帝王将相,讲究个天人交感,那么一般的地仙之流是不敢上来当“乩仙”的。
不过要是民间请仙,就没有这么多的讲究了。通常都是央求过路神仙,随便哪位来指点一下迷津都可以。这样的话,请来的是谁都是很有可能的。
常姐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人,而扶乩这项活动从唐代一直到清末,全都是非常盛行。她很有可能有的时候恰逢其会,也曾经给扶乩的人指点过一二来的。
我一边理清思路,一边把扶乩的事慢慢的讲给那几位不明白的人听,很快的大家也都听懂了。
“不就是个大型的请笔仙吗?”这时候,就见朱家卫在旁边嘟囔着说道:“原来这个石笔是用来干这个的,今天可是涨了姿势了!”
“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几次和扶乩有关的事件。”这时候我旁边的阿越开口向着大伙说道:
“在清朝的时候,当时的名臣叶名琛就非常相信这个东西,结果在他当广东巡抚的时候,正好赶上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英法联军入侵的时候,叶名琛亲自扶乩,据说是吕洞宾上来当了乩仙以后,写下了一句,“十五日后便无事”。当时的叶名琛如获至宝,因此既不与联军交涉,也不做什么防守。
就因为这个,叶名琛得了个“六不总督”的外号。就是“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人家就像一块牛皮糖一样跟你英法联军耗着。
于是在当时,就形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英法联军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心里琢磨着:“这小子要弄啥嘞?”
而叶名琛心里头也掐着日子算着,心里念叨着:“这帮猴子咋还不走呢?”
结果在开战以后,这位叶名琛直接就被英法联军给活捉,一路抓到了印度的加尔哥达。
“这不是典型的封建迷信害人的事例吗?“在朱家卫听到这里以后,他顿时跳起来说道:“叫你这一说,这扶乩也信不得啊?”
“我刚才说的是不灵的例子,这扶乩也有灵的时候,”只见阿越笑着说道:
“比如在光绪三十年正月初七那天,家住在在燕京西山碧云寺旁边的一位居士“高静涵”,他就在家中扶乩。”
当时他请来的是一位隋代高僧,叫做“天台步虚祖师”。
结果这位古代的高僧,在乩文中预言了中国的百年大事。当时的飞鸾训文是这样的:
“云暗暗,雾愁愁,龙归泥土塑猕猴。三岁孩童三载福。月中无主水空流,万顷烟波一旦。”
阿越说道:“在这段话里面,步虚祖师准确的预言了光绪帝的死期,(第一句龙归泥土)。还有宣统帝的三岁即位(第二句的三岁孩童)。”
“此外,还有大清国的灭亡!”(月中无主指的是皇帝退位,万顷烟波指的是清朝。)”
“所以有的时候,扶乩还是挺准的。”只见阿越笑着说道:“这里边主要的差别就是在于,你是想用它干什么”。
东北寻宝往事 第639章:漫把若兰方淑士,朱颜说与任君详
“这东西主要就是心理暗示吧?”这时候,旁边的赵海南开口说道:“如果是在沙盘上写字的话,那又能清楚到哪儿去?”
“要是这样,那个负责解读的人,就很容易穿凿附会,把一些模棱两可的字给理解成他想要的那个模样!”
“你说的有道理,”只见阿越笑道:“但是不对!”
“哦?”赵海南一听就来了兴趣,他连忙向着阿越问道:“你怎么知道?”
只见阿越笑着讲道:“我这里还有一个事例…那是在清顺治辛卯年,也就是1651年的时候,有个云间人,哦!就是今天的上海松江人,叫做李天佑的官员扶乩来的。”
在乩仙降临后,这个李天佑问:“仙家从哪里来?”
沙盘上的字迹答道:“儿家原住古钱塘,曾有诗篇号断肠。”
这个李天佑又问:“仙家姓什么?”
乩书又说:“犹传小字在词场。”
说到这里,只见阿越笑着说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在诗词界还有点名气。”
因为李天佑看见乩文有“儿家”两字,知道这个乩仙肯定是女子,就又猜测道:“仙家莫非是苏小小吗?”
乩书又说:“漫把若兰方淑士。”
李天佑立刻知道自己猜错了,于是不依不饶的又问:“莫非您是李清照吗?”
乩书又写道:“须知清照易贞娘,朱颜说与任君详。”
直到这位李天佑见到“朱颜”两个字的时候,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乩仙,是朱淑真降坛来了!
于是他们两个一问一答,乩仙朱淑真写成了《浣溪纱》等几首词后,这才告辞离去。
只见阿越讲到这里,笑着对赵海南说道:“通过我这么一讲,这个李天佑的水平相信你们也能看得出来。这家伙非但完全不通诗文,甚至不知道朱淑真的诗作《断肠集》的名字。所以他才会在反复追问之下,这才问出了乩仙的真名。”
“就因为这位“乩仙”的文采明显高于他。所以这篇乩文,这个扶乩者李天佑自己要想写出来,那根本就是不可能,因为他没那个本事!”
“这回你明白了吧?”阿越向着赵海南问道。
“哦!~”只见赵海南点了点头,心悦诚服的说道:“看来扶乩这件事,还真不是什么心理暗示之类的东西,能够轻易解释得了的!”
“小兄弟真是渊博,厉害!厉害!”赵海南连连向着阿越拱手,看他的表情很有些心悦诚服的意思。
我在一边看着,心道:阿越到底是个世家子弟,肚子里的货色还真不少!
我笑着看了看阿越。结果正看见这小子,正眉飞色舞的在哪儿正得瑟呢!
这个阿越大概是在家里被拘束得太狠了。他出来了以后,反而没有了一点儿世家子弟的样子。
反倒是别人跟他越开玩笑,越拿他不当外人他就越高兴。我估计这也是他天性如此,没办法的事。
要不是我亲眼看见昨天晚上他眉毛一立,一个“滚”字就吓跑了千门祖师和降头王。我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随和跳脱的少年,居然是天工门将来的门主!
这支石笔的用途既然搞清楚了,我们自然也就该走了。
我心里非常明白,这遂心锦绣是让我扶乩来问天意。不过扶乩这件事,绝对不适合在这个古玩城里面来做。
我掏出几块宝石来,感谢了梅观林的指点,送了他一块娇艳无暇的红宝石给他的女儿梅婉若去做首饰。
此外我还诚挚的谢过了朱家卫——人家也是心里一片赤诚的想要帮我来着。
在场的几个人,每人都有一块宝石相赠。大家虽然惊讶于宝石的贵重,但是也都知道我是什么性子,于是就嘻嘻哈哈的全都下了。
在这之后,我们一行人离开古玩城想要回家。
不过在我们几个刚走到停车场的时候,我就看见胡小妖在我前面走着,却是猛地全身一震!
“咋了?”我立刻向着胡小妖问道。
“我爸喊我过去…叫得很急!”胡小妖皱着眉,显然是担心他父亲那边出了什么事。
“那你赶快过去吧…等等!”胡小妖刚要转身走,又立刻被我叫了回来。
“没事,”我对狐小妖说道:“你爸叫你叫的这么急,估计一定是参老怪的事情发作了。”
大家听了这话以后,立刻全都醒悟了过来。
要是我分析的没错的话,这件事十有八九是那个曾经抓住玄蔚王的高人,追到参老怪和玄蔚王那里去了!
“参爷爷!”只见胡小妖把脚一跺,咬着嘴唇,眼泪汪汪的说道:“他们…那可怎么办?”
“他们有巨鹰当坐骑,应该没事…”我对着胡小妖说道。
说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前却忽然间浮现出了参老怪那个邋遢样子。
这个老爷子,在还不怎么认识我的时候,就送了一盆“无生土”给我,要不是他这件奇妙的宝贝,我早就死在西藏无人区了!
在这之后,这个怪老头三番两次的往我这里搬好东西,我都数不清拿过人家多少宝贝了!
一想到这次的事件之后,我和这个人品厚重的老头、还有玄蔚王他们也许就要天人永隔。我的心里就像是被什么东西给堵住了一样!
那个邋遢古怪的参老头,那个面冷心热的老人家,我也许再也见不着了!
猛然间,一股愤怒如同怒潮一般,从我的胸中喷涌而出!
“你替我给参老怪带个话儿,”我拼命压制着自己心中的怒火。对着胡小妖说道:
“等我将来娶媳妇的时候,我等着她们两口子来参加我的婚礼。”
“我叶知寒满天下一个亲人都没有。到时候让参老头和玄蔚王来当我家中的长辈,让他们俩看着我成亲娶媳妇…”
“他们俩要是不来,我叶某人这辈子不结婚,我叶知寒在此…对天盟誓!”
“哗!”的一下子,满场的众人顿时就是一片哗然!
这样的誓言,也是可以随便立下的吗?要是这老两口死了,那我还真就一辈子不结婚了?
只见大家一个个的,全都像是看个鬼一样看着我!
东北寻宝往事 第640:胡小妖连哭带喊的示爱方式
“我就不信了!”我气得脑门上突突直跳,大声的向天上说道:“我叶知寒平生造下功德无数,你能让我绝了后!”
等我这句话说完,大家立刻就明白了过来!
我刚才的这个誓约,这是把自己的命运和参老怪的生死紧紧的捆在了一起。天道要想弄死他们老两口子,就要先过我这一关!
此时此刻,黄九如目光如水的看着我,眼神中是无尽的柔情。常如冰咬着牙,狠狠的用指甲掐着我后背上的肉。
阿越则是皱着眉,随手就给我肩上来了一拳!
“看见了吧!”这时候只见在我的面前,胡小妖的一双大眼睛里面满是泪水,她向着天上失声的大叫道:“你们都看见了吧!”
只见她双目含泪,小脸蛋涨的通红。她就这样双眼死死的望着我,脚步盈盈的一步步向后退去,在她的嘴里,还不停的念诵道: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只见胡小妖一个倒纵,娇躯轻巧的一翻,就飞上了三十多米高的树尖上,灵动得就像一只燕子!
在她的嘴里还带着哭腔,不停的念诵道:“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只见她小巧的的身影,犹如流星一般向着远处飞去,转眼间就不见了踪影。而她口中的念诵声,也是随着她渐渐远去,直到细不可闻。
“这小妖!终于还是说出来了!”常如冰脸上带着笑意说道:“憋不住了吧?”
“姐!”黄九如在一边笑道:“你就别说她了!”
“这啥情况啊?”我在一边被胡小妖的反常表现,和常黄二人的这番话给弄得完全摸不着头脑。
我看了看阿越,用眼神向着阿越询问:你知道是咋回事不?咋会这么巧?这首汉乐府,居然又让胡小妖给念诵了一遍?
只见阿越耸了耸肩,示意这件事跟他没关系。
我一想也是,阿越那天和我的谈话事关机密,我都没敢告诉胡小妖,阿越就更不可能和这小丫头说了。
这么说她念出这首词,难道是个巧合?我苦恼的想道。
“这首汉乐府,里面讲得究竟是啥意思?”我向着阿越问道。
“回家自己查,查完了自己偷着乐去!”只见阿越没好气的对我说道:“你这小子,泡妞…真特么有一套!”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我这一下,可真是彻底蒙圈了!
阿越不理我,黄九如和常如冰就会在一边贼兮兮的笑,她们也是肯定不会说的。我只好郁闷的上了车。
在车上,我迫不及待的用手机上网,终于到了这首叫做《陌上桑》的古文。
等我仔细一看之下,我这才明白过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