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枪手1号
“每方面野战集团军设司令官一人,下设两军,军以下,设师,团,营,连,排,班。”高远挥了挥手,一侧的曹天赐立即将一副权力架构图展开,挂在木架子上,放在了大堂中央,一众将领立马围了上来,架构图一目了然,司令官下辖两军,一军管两师,一师管三团,一团辖四营,一营四连,一连四排,一排四班。一班十人,一排四十人,一连一百六十人,一营一千人,一团四千人,一师一万二千人。如此算来,一个方面的野战集团军,兵员便有四万八千人,再加上一些非战斗人员,一个方面的野战集团军,铁定会超过五万人。
“我们,哪里来这么多兵?”叶重咽了一口唾沫,看着高远,呐呐地道“都督,我们征东军现在拢共也不到两万人,而按照您这个架构图,四个方面野战军,兵力超过二十万人啊!”
高远打了一个哈哈,“我把架构搭起来,以后大家要做的事情,便是往这个空格里填空,叶将军,你现在辽西郡方面招了多少兵了?”
叶重摇摇头,“招纳兵员,易精不易滥,我们征东军实行的是常备军制度,每招一个兵员,那是要发薪饷,每天都是吃粮的,我在辽西方面现在还只有三千人。”
“叶将军说得对,易精不易多,这一也是以后我们招兵的标准,但是大家不要将眼光放在现在,而要放得更远一些,现在我们兵员不够,但将来呢?我们先将架子搭起来,以后便有规纪可循。现在,你只有一个军的人员,便先编一个师,有一军的人员,便编一个军。”
“明白了!”所有的将领们都明白了高远的意思,也就是说,接下来的时间,便是各路野战集团军们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只要你有足够的军队,上头便会给你足够的编制。
“当然,新成立的军队,首先要接受兵部的核准,只有通过了兵部的认可,都督府才会承认这支军队的存在,户部才会给士兵发薪晌,如果那个敢随便弄些人来糊弄我,那后果,你用屁股想也可以想得明白。”高远补上了一句,脸上的笑容已经消失,变得有些冷厉起来。
“我要得是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为了这样一支军队,我可以砸锅卖铁当裤子,可不是一支人数虽多,但却军纪涣散,毫无战斗力的乌合之众。”
“遵命!”
“北方野战集团军,司令官孙晓,军长许原,严鹏。”
“东方野战集团军,司令官贺兰雄,军长孟冲,颜海波。”
“南方野战集团军,司令官叶重,军长郑晓阳,铁泫。”
“中央野战集团军,司令官叶真,军长步兵,那霸。”
“各部司令官,军长,由都督府亲自任命,师长由集团军司令官提名,报由都督府审核通过,团以上由各方面司令官自行任命,报都督府备案即可。”
师长以上将领由都督府任命,保证高级将领的忠诚性,而团以下官员由集团军自行任命,却可以保证一军之首能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军队的战斗力,从而确保能在指挥之上如臂使指,浑然如意。(未完待续。。)
我为王 第五百三十三章 :变革(3)
按照高远的远景规划,四个方面的野战集团军,如果满编满员,将有超过二十万人的常规军,这不由让所有在场的将领们在倒吸一口凉气的同时,又无比的兴奋,如叶重孙晓等人,指挥军队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数千不到一万人,但如果按照这个计划,将来他们的麾下,将会有五到六万大军,这是个什么概念?这代表着一个方面集团军便超过了行将灭亡的韩国的常备军人数,并魏国的常备军人数也少得有限。
二十万常规军,在大陆国家之中,除了秦楚赵三国之外,没有其它国家能够维持这样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
虽然还只是一个远景规划,但已经让在场的所有将领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撤销军法司!”不等将领们的兴奋劲过去,高远接着道“设立监察院,监察院职在监察百官,同时负责对内对外情报任务,由曹天赐任监察院院长。”
曹天赐跨前一步,从高远手中接过大印,鞠了一躬,默不作声的退回到一侧。
“各地郡治,设巡检司,负责地方治安,郡下县治,设巡检所,县以下,设巡检哨,巡检司为准军事组织。巡检司对太守负责。巡检司主官以及各县主官亦须报政事堂报备通过才能任命。”
高远一口气说完,目光炯炯地看着众人,如叶重叶真等少数几人,都开始明白,如此的一个政治军事架构,就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地方郡守的军事权被完全剥夺,只负责民政,而军队长官,却又因为后勤被牢牢的卡住。即便想要叛乱,也无能为力,三天无粮,但足以让军队再无任何战斗力,更何况军队司令官并不能任命直系下属的两名军长,师长亦需报备,虽然说师以下官员可以自行任命,但军师两级主官却又可以制衡司令官,在这种体系之下,想任由私人。独掌一军,根本没有任何可能。
想清这一切,叶重看着高远的目光不仅是又敬又畏,高远才多大年纪,竟然能想出如此的制衡之道,将所有的一切都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心,不看别的,只看这一次官员和将领的任命,他便将麾下各系人马调配得极为平衡。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除了这些政府直属机构之外,在积石城,还将设立军事大学。以加强武备,培养基层武官,军事大学面向征东府所辖区域内所有人敞开,当然。前提是你必须识字,军队亦可推荐优秀的士兵就读,每年。军事大学会向各部队批准一个核定的数目。军事大学除了日常的教学之外,但凡回到积石城的师以上将领,都必须到军事大学授课,结合自己的实战案例,向学员传经授道。第一任军事大学校长由本人兼任,拟招收学员一百人,这一百人将全部由各军推荐优秀士兵就读。大家下去之后,可以好好地在自己的军队之中选一选。“高远笑道。
基层军官,向下都是一支军队的骨干力量,如果专门设立了一个军事大学,也就等于以后军队的基层军官将基本上由这些学校出去的学生担任,换而言之,这是高远控制军队的另一个方法,由他本人兼任军事大学的校长,则从这个学校出去的学生,无异便是天子门生,以后无论是升迁还是什么别的,都要比其它的人具备先天的优势。
众人都还在啄磨这个军事大学的时候,高远接着道“除开军事大学之外,积石城还将设立积石学院,由蒋家权蒋议政担任校长,而相对应的,各郡须设立公办学堂,以后积石学院将只向这些郡立公学堂招生,当然,从积石学院学成毕业的学生,将会根据其学业成绩,直接委派官职。”
听着高远的话,蒋家权捻须微笑,这便是高远给予他的回报,他将在征东府控制范围内传授他的学术,征东军控制的范围越大,他的学术流派亦会更加强大,这也是他要与师兄李儒较量的根本,他想看到的是,到最后,到底他是对的,还是师兄李儒是对的。而为了证明这一,首先他便要帮助高远走向更高的山峰。
积石学院由自己担任校长,自然只会招收自己这个学术流派的学生,而下头的郡立公学堂学员为了获得到学院学习的机会,就必须学习自己的学术,这便是用权力来保证学术的推行,反过来,学术一旦得到统治地位,反过来又会促使政权的更加稳固。蒋家权所走的,便是他师兄李儒当年走过的道路,只不过当时李儒的学说得到了秦武烈王的支持,而自己却无人赏识,但蒋家权坚信,自己的学说比起师兄李儒的更加完善,师兄那一套,归根到底还是愚民政策,富了国家,苦了百姓,短期见效极快,但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埋下极大的祸端,当百姓承受的苦难达到一个临界之后,必然会奋而反抗。
关于这一,高远说得好,那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而只有让百姓们富起来,人人有产有业,方能使百姓从内心底里支持这个政权,面对外敌入侵,才会更加奋起反抗,有恒产者有恒心,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财产拱手送于他人。
秦国强,强在眼下,而征东府强,将强在未来。
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呢?
在积石城将军府的这一场会议,足足开了一整天,宣布完改制的具体方案之后,接下来的后续事务更多,三个郡的太守,都想从都督府这里得到更多的支持,希望都督府的政策能向他们那里倾斜的更多一些,而四大野战军的司令官,此时更是撕破了脸皮,想得到更多的军械,更多的后勤,以及更多的人才。
吵吵嚷嚷一天,即便是高远年轻力壮,也是被吵得头昏眼花,而蒋家权更是脸色发白,好不容易安抚下众人,高,蒋,严三人已是精疲力竭。
“好家伙,都督,您瞧瞧,你先前的预计都是准确的,便连叶真与叶重都吵将了起来。”蒋家权摇头道“现在大家伙可都是红了眼睛,一个野战集团军近六万人的编制,谁都想让自己的麾下更强起来。”
“这伙武将还好一些,你没看到连郑均,吴凯,吴慈安这三个本来文质彬彬的读书人都恨不得掐起来么?”严圣浩摇头,他现在很满足,自己虽然失去了河间郡,但在都督府中并没有出任闲职,而是担任了副议政一职,儿子严鹏更是出任了北方集团军下两名军长之一,而在看到了征东府的强势之后,他在想,或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他今天失去了一碗饭,没准来日能得到一碗米。
现在的情形,高远也很满意,作为征东府的最高统治者,下属之间有相争才正常,自己没有必要去制止这种行为,要做的,只是做一个公正的裁判者就可以了。
“军队的调配,现在无疑是要以东方和北方两个集团军为主,骑兵都要配属个这两个集团军,所有的精兵强将都要向这两个集团军倾斜,接下来,南方集团军和中央集团军并没有多少作战任务,更重要的是招募,训练军队,而另两个集团军接下来的作战任务却很大,困难也更多,所以,在其它方面,也要向这两个集团军倾斜”
“可如此一来,东方,北方两个集团军的实力,可就要远远凌驾于中央与南方两支部队了”蒋家权道
“无妨,叶真和叶重训练出来的军队,可以一支支调去孙晓与贺兰雄麾下,而孙贺手下的老兵,也可一支支的随着军事的进展而调到叶重叶真手下,如此下来,这一场仗打完,四支军队的实力并不会相差很远”
“东胡,将军准备用几年的时候收拾他们?”蒋家权问道一边的严圣浩听得瞠目结舌,刚刚击败了大燕十万常备军,正如日中天的东胡,在高远与蒋家权眼中,便如土鸡瓦狗一般不堪一击似的,难道这也是可以预定时间的吗?
“愈早愈好吧!”高远长出了一口气,”不能让东胡有回气儿的时间,只有趁早拿下东胡人,收回辽东地区,我们才能积蓄更多的力量,回过头来应对中原的变局韩国完了,魏国便是秦人的下一般菜,赵国内部不平,不见得有多大的决心支支魏国,一旦魏国也完了,那赵国便也危险了赵国一完,我们的危险就来了”
“的确如此”蒋家权头道”其实中原六国如果团结一心,聚合众人的力量,先行将秦国打得元气大伤的话,倒也可以多撑一段时间,或者一场大败,便能诱发秦国国内积聚的矛盾,问题是,六国之中,彼此之间都是矛盾重重,如果联合,更何况,秦国也不会坐视六国联合,定然会在中间使坏,所以不能指望这个,只能指望自己”
“好了,这事先不说了,咱们还是先办好自己的事情吧!”高远笑了笑,站了起来,”天要下雨,娘下嫁人,由得他去吧!”(未完待续。。)
我为王 第五百三十四章 :白杨村
今冬的雪比往年显得要特别多一些,天气总是好不了几天,便又是北风呼啸,大雪飘落,旧雪冻实,上面便又盖上一层厚厚的雪花,即便是雄骏的战马,行走在这样的路面之上,也显得有些吃力。。。
如此的天气,绝大多数的人自然愿意窝在家里,今年秋天,积石城迎来了一场大丰收,收获的粮食,足以让积石城所有人,安然度过这个冬天,而从大燕常备军那里缴获的大量屯集在扶风,牛栏山大营的后勤物资,更是让征东府高枕无忧。
但就在这样的天气里,却有一行人策马缓缓行走在风雪之中,为首一人,赫然便是如今征东都督府的最高首脑,高远。在他的身后,跟着副议政严圣浩,以及东方野战军集团的司令官贺兰雄,而随从他们卫护的只有数十名骑士。
自从宣布完改制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之后,高远便甩手不管细节上头的事情,而任由蒋家权等一干文人来完善这里头需要的一些律法制度,他自己则带着严圣浩,贺兰雄等数人,开始在积石城周边奔走。
积石城周边,两年以来,已经开拓出了无数的良田,越来越多的村落正在形成,这些村落,既有匈奴人聚集的村子,也有从辽西郡各个地方移民过来的百姓,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村落,便是由受伤不能再作战的退伍士兵形成的村落。
今天,高远要去的便是这样一个村子。
征东军对于这些因伤退役的士兵是极其优待的,不但有一笔不菲的抚恤金,更是替他们在积石城外,修建了统一的房屋,配发了耕牛,农具等一应所需要的牲畜。高远确信,只有让这些人衣食无忧。生活幸福,才能让仍在队伍之中服役的士兵没有后顾之忧,才更能奋勇作战,他们就是一面镜子,不仅照着这些伤兵,也照着征东府所有的士兵。
何大友今天很兴奋,也很惶恐,昨天积石郡太守吴凯吴大人便派了人下来通知说,都督高远高将军会来白杨村视察,今天一大早。他便爬了起来,在村子中央那棵最粗最高的白杨树下,敲响了钟,将所有村子里的人聚集了起来,召集众人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将村子外头的道路和村子里的路上的积雪全都清扫干净,大家伙从天还没亮就开始干起,直到日上三杆,才勉力完成。不过天公不作美,刚刚清扫干净的道路,因为一直没有停下来的雪而又被覆盖上了一层,这让他有些恼火。
抬首看看天。这雪一时停不下来,看来这项工作是进行不下去了,重新招回村民,让所有人都回到家里。换上最好的衣服,到村口迎接。
对于这些因伤退役的士兵来说,军服就是他们最好的服装了。或许他们的箱子底还有着更好的衣服,但今天,所有的退役士兵们都拿出了在离开军队时身上穿得那一件军服。
白扬村子里聚集着超过两百人的退役伤兵,以及他们的家属。
晌午的时候,视线的近头,出现了一队人马,何大友立即激动地回头冲着村民挥着手,“安静下来,安静下来,都督来了,士兵,排好队,家属,都给我退到两边去,方家的,把你家娃娃牵好,不要让他到处乱窜。还有二牛,你家那条恶狗拴好了没有,那狗东西见到生人就咬,要是吓着了都督,看我不将你家狗还有你一起熬成一锅狗杂碎汤……”
何大友有些语无伦次地大声叫着,士兵们面容严肃,一边的家属们却是忍不住大笑了起来,何大友不能不兴奋,他在队伍中时,只是一名小小的哨长,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高远,在一场战事之中,他失去了一条腿,就此退役,到了白扬村,因为这里他在军队之中的级别最高,所以便理所当然地成了白杨村的村长。
今天,他居然要看到高远高将军了。
走到村口的高远,意外地看到了站在他面前的是一支军队,虽然这些人有的少了手,有的少了腿,有的眼睛蒙着显然是瞎了,不少人都拄着拐,或者相互搀扶,但他们一个个都站得笔直。他们的身上,都穿着征东军的制式服装,藏青色的服装已经浆洗得有些发白,但却干干净净。
“敬礼!”何大友左手拄着拐,右手握拳,敲着自己的左胸,声嘶立竭的大喊着。在他的身后,两百多退役士兵与何大友一样,同时握拳,敲击着自己的左胸,发出整齐的声响。
高远眼睛有些泛红,翻身下马,“还礼!”他大声喝道,向着这群已经离开军队的军人们致以了自己最崇高的敬意。
紧跟在高远身后的严圣浩心中却是震憾无比,看着这些残疾的军人此时此刻,仍然保持着的军人作风和对高远的尊敬,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初自己最精锐的军队,在征东军面前仍然如此的不堪一击。
贺兰雄下马之后,随着高远向这些人还了一礼,眼睛却落在这些军人们身后的家属群中,他居然在内里看到了不少身着匈奴人传统服饰的女子。
“原扶风营第三队第五哨哨长何大友向将军报到!”何大友大声道。
高远走上前去,双手放在何大友的肩上,“好,好,你叫何大友,是老扶风营的兵,现在是这白杨村的村长?”
“是,将军,我是在两年前与赵国作战时受的伤,回来之后便退役了,在积石城兴建的时候,便被安置到这里筹建白杨村,现在是这个村的村长。”
“也是老兵了啊!”高远看着他身后的人群,“这里有多少伤残老兵?”
“回将军,这里一共有两百一十七名因伤退役军人,算上所有人的家属,整个村子共有一千零二十五人。”何大友响亮地回答。
“走,带我进村去,我们去看一看你们的村子如何?”高远笑着道。
“将军请。”何大友侧身让出道路,“将军,我们村子里所有人都过得好得很,将军为我们造好了房子,放发了耕牛,农具,我们这些人别的没有,只有一把子力气,这两年来,开的荒田越来越多,又免去所有的赋税,这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你们这里都是些伤残军人,耕种田地,想来也不大方便吧?”
何大友笑了起来,“将军,我们在军队的时候,长官们便告诫我们要互相帮助,组成一个团队,才能在战场上更好的活下来,我们到了这里,自然还是一个团队,互相帮助,互通有无,虽然每家都有每家的田地,但在耕作之时,我们组成了多个互助小组,活计显得轻松得很,特别是随着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我们的闲暇也越来越多,过了今冬,我们计划着还去开垦一些荒田呢!”
一直跟在高远身后的贺兰雄终于忍不住了,插嘴问道“何大友,你们村子里,怎么有这么多的匈奴妇人?她们是从哪里来的?”
“贺兰将军!”何大友向贺兰雄欠了欠身,贺兰雄与高远结交甚早,两军多次并肩作战,何大友自然是认得这位匈奴将军的。“当初我们退役的时候,军队什么都替我们想到了,物质上并没有什么缺乏的,但军队可不能帮我们找媳妇儿,我们这些人都残疾了,说实话,很难找到女人愿意嫁给自己的,但后来情况有些变化,草原上有许多流浪的匈奴人,女人特别多,有许多还拖儿带女的,这些人都过不下去了,有些便来到了我们这里,嫁给了我们村子里的残疾军汉,咱也没什么可挑的,能有女人跟着你过日子就很不错了,后来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匈奴女人都到了这里,所以,我们村子里匈奴女子就多了一些,其实这其中有很多孩子也是匈奴人,不过现在都穿上了我们的服装,就不是那么显眼了。”
贺兰雄听着何大友的话,心里却是有些难过,积石城虽然也招纳匈奴人,但匈奴人如此溃败如此,茫茫草原之上,也不知有多少孤儿寡母还在四处流浪。
高远却很是高兴,这些匈奴女人到来,不仅解决了这些士兵的个人问题,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可也是在促进着两个不同种族的融合,而这,正是他一直想要做的。
“对这些女人要好一些,可千万不能刁难人家。”高远道。
何大友笑道“将军,这个您就放心,大家都只有一个婆娘,还指望着白头偕老呢,再说了,这些匈奴女人不像我们大燕的女子,个个力气大得很,在家里干活都是一把好手,现在都是家里梁柱呢,开始语言有些不通,倒是有些麻烦,但现在她们已经能说一些中原话,我们也能讲几句匈奴语,方便多了。”
“那就好,那就好!”高远眉开言笑,“我看这村子里的娃娃很多,村子里有了学堂么?”
“这个还没有!”何大友为难地道“我们这里离城里有些远。”
高远转头看向严圣浩,严圣浩立即表态道“这个问题我们回去后马上解决,责成吴太守马上派遣学官,在这里成立学堂,教娃娃们读书认字,解决启蒙问题。”
“嗯!”高远笑道“这个问题要抓紧办,何大友,咱们去你家坐坐,我很想听你唠唠你们村子里的事情,对了,我还没有吃饭呢,中饭也在你家解决!”(未完待续。。)
我为王 第五百三十五章 :融合
整个村子里所有的房子都是一样的,土坯房,茅草,何大友是这里的村长,也并没有特别的优待,虽然简陋,但对有些人来说,却是可以遮风避雨的家。
一个女人正往大炕的矮桌上摆着一碗碗的菜肴,看她所穿着的服饰,竟然也是一个匈奴女子,大约三十出头的年纪,在屋角落里,怯生生地站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都只有十来岁的年纪,其中那个女孩怀里还抱着一个一岁出头的小家伙,此刻三张小脸正看着矮桌上那数碗大鱼大肉,喉咙里不停地吞咽着口水。
“她叫古依尔娜,也是一个匈奴人,那两个大一些的孩子是她带来的,小的那个却是我的种!”何大友笑吟吟的道,“古依尔娜是一个能干的女人。”他毫不吝啬地称赞着那个束手站在火炕旁的女子。
打量着何大友的家,除了一些简单的必须的家具之外,倒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更合适,高远扫了一眼何大友,“何大友,先前你跟我你们过得很好,但我看你这样子,过得并不好,先前,你在说假话么?”
何大友怔了怔,看了看自己的家,苦笑着摇摇头“将军,我哪敢在你面说假话,我家人口多一些,五张嘴要吃饭,我又是村长,村里那个有了什么困难,我总得出手帮一把,所以便过得窘迫一些,不过从不曾饿肚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