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家小地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雨竹
听说那些海匪现在都已经到了海岸边上了,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顶住。
你就放心吧,就算顶不住府城的援军也到了,到时候再把地盘抢回来就是了
可那沿岸的百姓
那也是没办法,更何况苏县令早就下令让他们离开了,他们若抵死了不走,我们有什么办法
两人边说着边走远了,等除了那两人的视线,两个人就擦了一下额头上的冷汗,我还真怕他们冲出来把我们给杀了。要知道那可是离敌营很近的地方了,真要闹出动静,他们还真的活不出来了。
偷听到这番话的人手软脚软的跑回去汇报了,他家就是海岸边上的,他知道,他的父母就算是收到了命令也绝对不会离开家的,那是他们一辈子的心血,那些海匪会杀人,但一样会被放火,他们若是看见房子里没人就会一把火给烧了
军师闻言眼睛一亮,这是个好机会,对方的人走了这么多,我们正好可以突围。
然后杀了朝廷命官,朝廷再来剿我们老三撇撇嘴道:要我说还不如就降安呢,苏县令的为人我还是信得过的。
老三,有你这么鼓动军心的吗
老子不管,老子只知道我家就在海边,老子的老爹老娘老婆孩子都在家呢,我要再不回去,我全家都能叫海匪给端了。
没错,海匪和咱们可不一样,那几个龟孙子专门祸害咱们老百姓
见上面的人谈论开了,底下的人也嚷嚷开了,提倡投降的多是住在海边的人,而也有一些住在内地的人提倡投降,更多的人则是犹豫不决的等着上头的命令。
军师看着混乱的局面,眼孔微缩,瞪着给他报信的人,谁让你将消息嚷嚷的到处都是的
那人低下头,被却挺直,军师一口气噎在喉咙里,偏偏还什么事都不能做。
论行军打仗,在场的人没人能比得过石参军,因此就算李石来了,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他依然不能轻易离开,但心里记挂着海边的事,嘴角都起泡了。
李石想了想道:只靠着这些人只怕也攻不下,我们现在不急着攻打他们,我看石参军不如留下两个得力的将士守着这里,你赶紧回去。若是情况有变,我们再撤退就是,据你们所说,我们若是撤退,他们应该不敢追击,
石参军想了想,同意了,当下布置一番,又细细的嘱咐了一遍,这才带着几个卫兵急忙往回赶。
苏文这才有时间询问情况,姐姐,姐夫,你们是怎么来的
骑马过来的。木兰没好气的道:难道还能走路过来不成
苏文心虚的摸摸鼻子,李石就一把打掉他的手,这样明显心虚的动作不要做,我都教过你们几次了
苏文忙立正站好。
李石就冷哼一声,做事也不会思前想后,你这几年都是白长的
苏文低下头去。
木兰坐在一边一句话不说,苏文做事的确鲁莽了些,这次一旦弄不好就是要掉脑袋的事。
苏文迟疑的问道:是心敏告诉你们的
苏文不提,木兰还没想到,顿时横着眉道:是你让心敏不告诉我们的
苏文看到姐姐的反应就后悔了,这下子被削的不只是他了。
木兰见他这样,气得踢了他一脚,旁边的衙役忙低头看地的看地,抬头看天的看天,就是没看见他们的县太爷摔到地上去了。
苏文有些懵,木兰第一次那脚踢他,以前都是上巴掌拍在屁股上的。
木兰手指微抖的指着他,你是确定你就能降服这些土匪,然后还将海匪打退了不然,随便哪一个都能要了你的命你有没有想过你死了她要怎么办是随着你一起死,还是回来被我责怪,被她自己责怪以后你要死自己死去,别拉着别人。
苏文脸色微变,就是李石也诧异的看了木兰一眼。
木兰转身就走,苏文就眼巴巴的看着李石。
李石冷哼道:现在知道求人了早干什么去了自己想办法吧。说着跟在木兰身后找了一个地方坐下。
衙役忙给李石和木兰端茶送水,刚才木兰的箭法他们都看到了,就是石参军手底下也没有这样的人。看来苏平那小子说的是真的,以前县太爷读书的时候靠的就是这位姑奶奶打猎活下来的。
李石和木兰上山的时候已经天黑,现在更是更深露重,木兰坐在李石和苏文的中间,手边放着自个的弓箭,底下的人也开始换防休息。
大家都知道,今天晚上是关键,因此很警惕,不敢有半点的疏忽。
听着对面的山寨里嚷嚷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苏文就上前问他们讨论得如何了,是否会归顺。
差不到到了中午,苏文的耐心都快没的时候,山寨的大门打开了
就算军师有千万个不愿,在众人面前也不得不屈服,若是老大还在,八成可以压下这些人,只是可惜当初老大害怕底下的人争权,一直压制着其他的几位当家,在他出事之后才没能将底下的人归拢在一起。
至此,定远县的土匪窝算是没了。
.





农家小地主 第194章 生气
.
因为害怕土匪家人和同伙的报复,苏文将墨松和苏平等人都留在王心敏的身边保护她。
衙门里的捕快带着李石和木兰直奔县衙,从门缝里看到李石的苏平顿时瞪大了眼睛,他忙将门打开,木兰姐姐,李姐夫,你们怎么来了
木兰有些疲惫,你嫂子呢
在后院呢。苏平犹豫着看向领着俩人过来的衙役,那人就扯开一个大大的笑,大着嗓门道:苏平兄弟,你不去实在是太可惜了,山上的土匪都投降了,以后我们定远县上课可就没土匪了。
苏平眼睛一亮,对他低声道:你等一下我,我一会儿有话和你说。忙将李石和木兰往后面领。
王心敏一连三个晚上都没睡好过,一颗心七上八下的,她的奶嬷嬷急的团团转,太太,还是写信回去和老爷说一声吧,最起码,也要和大姑奶奶和大姑爷说一声呀,不然老爷真的出了什么事,大姑奶奶那儿您可怎么交代呀
木兰姐姐要是知道了,只怕立时就要过来了。
过来了也好,也叫她劝劝老爷,这山上的土匪都在了这么些年了,中途换了多少县令啊,可还不是一点成效都没有老爷何必急于一时呢
王心敏微微皱眉,嬷嬷快别说这些了,我们家老爷是一心为民,又不是巴着升官,剿匪这样有益于民的事自然要做的。
一句话才落下,桔红就跑过来,太太,大太太,不是,是大姑奶奶和大姑爷来了。
王心敏一惊,忙起身迎出去,正巧碰上木兰,王心敏行礼道:姐姐,姐夫姐姐,你们怎么来了
木兰冲她点了一下头,直接越过她往屋里走去,王心敏忙跟上。
木兰将背上的弓箭放在桌子上,道:让厨房准备一些吃的,再去备些热水,等一下我和你姐夫梳洗一下就睡一觉。顿了顿,见王心敏忐忑不安的看着她,心微软,语气也不比原来的硬了,叹道:你放心好了,山上的土匪已经投安,阿文现在在山上安排一并事宜,你准备一下吧,若是海边的战事也顺利,一场庆功宴是少不了的。
王心敏一直提着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王嬷嬷也不由念了一声佛,笑容满面的道:恭喜姑奶奶,恭喜太太了,这下子老爷升官是一定的了。
木兰就泼她冷水道:阿文五年内是不可能离开这个县城的,这是承诺。
王嬷嬷脸上的笑容微僵,这,老爷怎么做这样的承诺。
要我看也没什么不好,若是再往上走,这次他能将苏家搭进去,下次他能把李家王家一块儿搭进去,在这里磨磨性子也没什么不好。
王嬷嬷看向王心敏。
王心敏羞愧的道:这件事本应该是要和姐姐、姐夫说一声的,只是也怕你们担心,就没敢说。
李石一直沉默,若眼前的是苏文,他自然可以教训一番,只是这是弟媳,就要木兰出面了。
木兰冷哼一声,那是不是等到要抄家灭族的时候你们再告诉我
这句话有些重,王心敏低下头去不敢应,王嬷嬷暗暗着急,但也知道这种事情并不是她可以插嘴的。
木兰没有再说话,等饭菜上来,王心敏要上前伺候,木兰就挥手道:不用了,我不惯。
王心敏见木兰冷着脸,不复以前的好说话,心中更是忐忑。
李石和木兰连着两天赶路,一到定远县又急忙上山,之后又是一晚上的戒备,一路上吃的都是干粮,现在好容易吃一顿热的,两人都没客气,吃完了就去洗了一个热水澡,然后躺在床上木兰就不想起床了。
李石给她盖上被子,睡在她外边,将她额角的头发弄到后面,关怀的问道:是不是累坏了
木兰困顿的点头,也不知道是不是老了,还是生了孩子的缘故,以前到山里设伏,一个晚上不睡也没什么,结果现在就赶了两三天的路,每天又有时间休息,偏还是觉得累。
和这些有什么缘故以前你太过拼命,自然没有感觉,养了几年,身子一时没适应过来罢了。
我想应该也是这样,昨晚上箭差一点就放早了想起昨天晚上的事来,木兰也不由的后背冒汗,如果那一箭没有成功,土匪头子豁出来,只怕真的会
就算是当初怀孕,最为艰难的时候她也没这样过,木兰看了一下自己的手,似乎真的是生疏了木兰想着回头要不要重新练一下箭法,生活中的事总是千变万化的,谁知道以后会不会还会用到这个本事呢
而且,比起做衣服,她似乎更喜欢射箭一些。
李石握住她的手,另一只手轻轻地拍着她道:你若是喜欢就去做,后院不是还有靶子吗
两个人说着小话就睡着了,而前面的王心敏才拉住从前面回来的桔红,怎么样跟回来的人怎么说
桔红先前听得眼睛冒红花,现在听太太这样问,就生动的再现了木兰射箭杀人的英姿,桔红双眼冒光的感叹道:没想到大太太这么厉害,那个土匪头子说杀就杀了,衙役大哥说了,要不是大太太及时赶到,只怕一场恶战是免不了了,而且我们还未必会赢
王嬷嬷却身子发寒,她动了动僵硬的手,干巴巴的问道:你是说大姑奶奶杀了人
桔红理所应当的点头,对啊,杀了土匪头子。
王嬷嬷就去看王心敏。
王心敏虽然也吃惊,但她还没和苏文成亲的时候就开始听苏文夸他姐姐的箭法怎么怎么好,猎野猪野鹿什么的都是手到擒来,见王嬷嬷害怕,她就拍着她的手安抚道:姐姐杀的是土匪头子,嬷嬷有什么害怕的我们应该高兴才是啊。
王嬷嬷强笑一声,心里却嘀咕道,可那也是一个人啊叫人杀人,看人杀人和亲手杀人还是不一样的。
那有没有说老爷什么时候回来王心敏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
最快也要到傍晚吧,衙役大哥说,山上的土匪都被县太爷收编,被石参军底下的以为军爷领着去海边了,县太爷留在山上处理山寨里的东西。
王嬷嬷眼睛一亮,这山寨里好东西不少吧
哪呀,里头空空如也,也就是一些破铜烂铁,剩下的钱也都分给了那些投安的土匪,让他们拿回去安家了。
不是说山上的土匪打劫了不少过路的客商吗
是打劫了不少,收获也多,但花销也大呀,他们又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而是一个人要养着好几个人呢。那些钱也就够他们温饱。
王嬷嬷不信。
桔红因为与外头的人接触比较多,有时候还会跑出去帮王心敏买这个买那个,因此听说的比较多。
嬷嬷别不信,因为这山上的土匪,路过咱们定远县的客商可少了不少,还会从这儿走的,要么是不能绕道的,要么是有些本事,料定了山上的土匪不敢抢的,或是绕道不合算的。他们虽然抢了不少人,但做土匪的更多,每次那些东西拿出来都不够每个人分,也就一人那么一丁点银子,他们又是那样的人家,钱拿回去也就勉强够家里买粮食罢了。
这么苦还去做什么土匪啊
不做土匪,只会更苦
等桔红一走,王嬷嬷就一改先前的态度,对王心敏道:太太等一下去见大姑奶奶可一定要毕恭毕敬的,姑奶奶说什么就是什么,您可千万不要顶撞她。
王心敏无奈,嬷嬷见我什么时候顶撞过姐姐行了,你快别担心了,你也别多心,姐姐那是对着外人呢。
王嬷嬷很想拍着腿对对方道,说不定你在对方的眼里就是一个外人,但想到自家的姑娘的性子,到底没说出口。
等李石和木兰再次睁开眼睛,外面的天色已经黑了,两个人精神饱满的出来,墨松就侯在外头,木兰看见他有些好奇的问道:你怎么到这儿来了不是在前院听差吗
小的听说大老爷和大太太来了,就想要过来请安,另外,还有一件事要禀报大老爷大太太。
什么事李石微微哑着声音问道,昨晚上喊话声音大,说的又多,声音竟然有些哑了。
二爷也来了定远县,现在正和三爷在海边呢。
李石握着茶杯的手就是一顿,手中的茶杯紧了又紧,到底没有将茶杯扔出去,这都是钱,这都是钱
但脸上却已经全黑了,墨松忙低下头去,不敢看李石。
木兰呆了一下,就轻笑道:你们二爷什么时候到的
今儿一早到的,与石参军的人围在海边,防范着海匪。墨松说话的声音越来越低,他也不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觉得大太太虽然是笑着的,但一定不是开心的表现。
想到跟过来的墨星,墨松心想,他们可真是患难兄弟啊,到哪儿都是一样的。
.




农家小地主 第195章 庆功宴
.
王心敏赶过来的时候,李江和苏文双双跪在院子里,屋里的李石和木兰正在吃饭,看都不看俩人一眼。
王嬷嬷忐忑道:太太不如去和大姑奶奶求求情,老爷以后是要在这为官的,总要给他留一些面子。
王心敏若有所思,正是因此,老爷才更要跪呢。
王嬷嬷心中迷惘,王心敏却没有再解释。
木兰看了一眼外面,道:让他们起来吧,总是跪着也不是办法。
让他们跪着吧,总要让定远县和南阳县的人知道,这两个胆大包天的人也不是没人管得了的。
我们什么时候回去静下来,木兰就疯狂的想阳阳了,她从没有离开阳阳这么长时间过,家里又没个长辈,也不知道桃子能不能照顾好阳阳。
李石也想儿子了,想了想道:他们明天只怕要开庆功宴,我们再怎样都要参加,后天一早就走吧。
木兰皱了皱眉,却还是同意了。他们两个要是都不参加庆功宴,只怕转身就有人议论,到时候对苏文和李江反而不利。
这儿的人对海匪深恶痛绝,加上海匪要么是穷凶极恶之人,要么就是倭寇,而倭寇身上有明显的标志,历任县令为了让民众为探,就将所有他知道的海匪的画像贴得满世界都是,也因此,海匪没能混上岸来,而外头的说法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也因此,他们不确定石参军的人是不是都围土匪去了,埋伏在海边的时候却见石参军的人很少,但明显是外松内紧。
海匪有些多疑,一时之间就下不了决定,也因此,让急忙赶回来的石参军围了一个正着,而听了消息带了本县的官兵赶过来的李江正好可以给石参军援助,虽然这次没能将海匪全都打下,却给了对方重击。
海匪更加以为这是一个针对他们的阴谋,对着石参军就恨得牙痒痒,只是石家与海匪的恩怨从祖辈就开始了,少说也有几十年了,石参军一点也不介意多这么一点。
功绩报上去,府城那边自然不会派人来,毕竟上次他们求援对方没来,这次要是来了,不是打他们的脸吗因此只是下了一个嘉奖令。
当然,这些事都是之后的事了。
但这次庆功宴依然很热闹,隔壁几个县的县令都亲自过来。
因为定远县的土匪,也间接影响到了隔壁几个县的秩序,其中就有好多人在过不下日子的时候也跑过来这边落草为寇了,而那些行商听说定远县有土匪,往往会将这几个县一起摒除掉,都不路过,因此,这几个县的情况虽然没有定远县那么糟糕,但都是老二不说老大。
这次土匪投安,海匪又被打败,几个县的县令都非常高兴,亲自提了礼物过来。
一进门就看到了同为县令的李江,有的人还没反应过来,李县令的南阳县离我们这儿组有三四天的行程,怎么反而在我们前面过来了
几位县令请,我是过来援助苏县令的。
当下几个县令嘴角抽抽,他们的县和苏文的县只有小半天行程的距离,有的甚至一两个时辰就能来回,他们都还没有来援助,李江算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其中有一人很快反应过来,迟疑的问道:李县令和苏县令是同科吧
李江含笑点头,是,我与苏县令的确是同科。
几人恍然大悟,在官场之中,同科之间向来微妙,可以为敌,更可以为兄为弟,可以说,同科就意味着人脉,有的甚至因为各种原因,信任同科胜过家中的兄弟。
几人正自以为了解,李江的小厮墨星就跑来,二爷,三爷叫您过去呢,说是石参军来了。
李江自然要请几位县令一起同往。
几位县令巴不得。
石参军是四品的武官,几个县都是他保卫的地方,可以说现在几个县里的武将都是他的手下,但因为定远县地理特殊,那些海匪要登岸多是从定远县这边登,土匪更是聚集在定远县这边,因此,石参军也是驻守在这边,加上与苏文脾气相投,两人虽然才认识不到一年,却已经引申为知己了。
苏文看到李江领着一串的县令过来,忙上前拱手笑道:几位过来了也不叫人通知我一声,也好叫在下前去迎接。
哪里敢劳苏县令的大驾前头不是有李县令招呼着吗
苏县令这次可算是立了大功了,只怕是升迁在即。
苏文摇头道:几位大人以为那些土匪是如此容易就投安的在下已经许诺,五年内决不离开定远县,只怕等在下从这儿出去,几位大人不知早走到哪儿了,到时候还要麻烦几位大人多多照顾才是。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要在这儿呆五年一般除了年纪大的,自觉升迁无望的外,都会想尽办法往上爬,只有走出七品这个坎,就一定能升迁,最不次也能到六品,运气好一点的能到四五品,死了也能庇护一下家人,而四品到三品向来是一个坎,走过去了,就是上升了一个档次。
在众人之中,就属李江和苏文的年纪最小,也是最有潜力的,但如果在一个地方熬五年,谁还能记得他呀
若是定远县是个富裕的地方还罢,最多还能走走关系什么的,偏定远县比他们这几个县还穷,当下几位县令看向苏文的眼光中都带了同情。
果然,先前他们的嫉妒是不对的,这样大的功绩怎么可能没有代价呢
苏文见将众人的嫉妒都消去了,这才转头对李江道:明天姐姐和姐夫回去,你什么时候走
我和他们一起走吧,正巧有一段路是一样的。
墨松过来请示,三爷,太太说酒席办好了,是否现在就将人引过去
自然。苏文脚步一顿,问道:姐夫呢
大老爷还在后头和大太太在一处呢,说是要准备一下明天回去的东西,等一会儿就出来。墨松和李石给苏文的一家下人都是跟在老宅的人一起排行,叫的苏文三爷,李石则是大老爷,完全将李苏当作一家人看。
只有王心敏的人区分开来。
本来李石是叫他们换过来的,毕竟几人的卖身契都在苏文身上,也是记在苏文名下,没有道理还叫他大老爷。
但一出来苏文就让人又改了回来。
在他看来,老宅的人叫他舅爷远没有三爷来得亲近。
李石见了也就不管了,木兰更不会管这些事,也因此,主子的想法,做奴才的自然要了解一二,大家见状,更是老爷二爷三爷的一直叫个不停
这下子却轮到几位县太爷迷糊了,石参军与苏文要好,倒是听说过李苏两家的事,加上危难之中,李石冒死来救,李江更是亲自带了官兵过来,想起家中的几个兄弟,石参军不由的羡慕。
李县令和苏县令可不止是同科这样简单吧
这个关系也没什么好瞒的,李江解释道:我们是两姨表兄弟,现在更是亲家,在下的大嫂是阿文的姐姐。
还有人迷糊,那怎么把你们两个放在一处排行了
让诸位见笑了,我们两家是当一家过的,所以下人叫习惯了,一时也没改过来。
那人还要再问,就有人拉了一下他的袖子,他当下闭嘴不语,却慢慢的放慢了脚步走到了后头,那县官就低声道:这李县令和苏县令从小就父母双亡,是上头的哥哥姐姐带大的,因为两家一早定下了亲事,两家就合做了一家,这样论资排辈,可不就是二爷三爷
其他人也竖起耳朵听着,闻言心中更是疑惑,但也知道此时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回头再打听就是了。
这次除了几位县官,苏文还特意请了附近有名望的老人以及客商,旨在告诉大家,定远县的土匪没了,欢迎大家前来投资,更欢迎大家从定远县取道,而他苏文本人也将在这里至少任五年的官职,除非朝廷要罢了他
下面各人心思复杂,苏文却不管这么多,他如此表态,算是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后面的一大摊烂摊子也不会丢给别人,他还有什么需要顾忌的
后院,王心敏正带了木兰去见几位夫人。
木兰当时来的时候除了身上的一套短打之外就没带什么衣服了,所以这次来,她穿的是王心敏的衣服,而李石穿的是苏文的衣服。
1...8283848586...2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