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家小地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雨竹
许氏沉默,握紧木兰的手,那你就去吧,几个孩子这儿有我呢,你多看一些,回头说给我听,就当是我也和你走一遭了。
木兰眼神流动,抿嘴一笑,自信萦绕身周,许氏一时看呆,只听到木兰压低了声音带着丝兴奋的道:我想写一本地志,若是能画出舆图更好了。
许氏吓了一跳,舆图你疯了
木兰眼里带着兴奋,摇头道:李石也很认同,这次我们先从河北走起,也不需要多详细,只记到乡镇即可。
那也很了不起了。
许氏口干舌燥,也压低了声音,只是画舆图要工笔画,其中又有计量算术,你
不用担心,计量算术我还是在行的,至于工笔画,更不用担心了
前世,叔叔婶婶是想让她学建筑设计的,她从小就学画画,叔叔婶婶觉得不学建筑设计浪费了。
只是那时候她嫌弃建筑设计要跑公地,和堂哥商量之后就填了服装设计。
但不管学那行,她的画艺一直没放下,木兰不敢保证她一定能将舆图画好,但最基本的要素还是可以保证的。
何况,她身边不是还有李石吗
若是能成书刊印,以后你也可以青史留名了。许氏想到前两天听到的话,恨声道:也好叫那些酸儒看看,女子是不是只需在家相夫教子。许氏摸着肚子,叹气道:我若不是肚子里还揣着一个,真想和你一块儿出去建一番事业去。
木兰就笑起来,你想去,赖五叔还不肯呢,家里三个孩子,大的小的哪个能离了你不过你现在不急,等以后旭儿再大一些,你把他弟弟们也丢给他,和赖五叔到庄子里住一段时间也好,出去外头游玩也罢,就当是去散散心了。
许氏怅然,眉宇间带着些担忧,旭儿,得多久才能长大啊。
木兰沉默下来。
她明白赖五和许氏的顾虑,这也是她愿意住在安国公府的原因之一。
赖五的年纪大了,现在看不出什么,但他身上大伤小伤不少,留下的暗伤也多,赖家又没有家族,赖旭今年才九岁,至少还得十年他才能立起来。
可这十年边关能一直太平吗
如果不能,作为皇帝的心腹,赖五肯定是要出征的。
不论胜败,许氏都担忧不已。
赖五,就是赖家的支柱,他不管是死亡还是生病,对赖家都是致命的打击。
所以赖五总是催他们上京,甚至以长辈的身份跑到十里长亭去接人,还早早的将夹道隔出来,就是为了留住他们。
不仅是为三家从前的情分,也为了给许氏和孩子们找一条后路和靠山。
他们一家住在这里,以后不管赖五发生什么,以李石和木兰的为人,肯定会出手相帮的,只要赖旭能够平安长到二十,他的弟弟们和许氏也就不用担心了。
许氏见木兰沉思,回过神来,强笑道:瞧我,说着说着倒把你给忘了,来,多吃点东西吧,过不多久你们就要出门,外头可没有这么好吃的东西。
木兰低声保证道:婶婶不用担心,赖五叔身体好着呢,再不济,小毅就住在这儿,阳阳也在这儿。
许氏眼圈一红,看了主桌那边一眼,和木兰抱怨道:你五叔叔下雨天总是身上疼,有时候脸都是煞白的,冷汗能把被子给浸湿,我早叫他辞官回家荣养,既然已经上交了兵权,那担着那个大将军的名头干什么只安国公的俸禄就够养活我们一家了,何况还有那么多的禄田,这十几年来,他私底下也买了不少的田地,够几个孩子用几辈子的了。
偏他念着念着那位,说他此时辞官,就是陷他于不义,可他怎么不想想,这些年边关不稳,真要打仗,他这个大将军是肯定要上战场的,旭儿还这么小,他要真的出事,我们娘几个只怕真的没有活路了
木兰扶着许氏进后头的隔间,让她坐在塌上,安慰道:朝中这么多大将,未必就会用到赖五叔,何况,圣上是个念旧情的
许氏摇头,你赖五叔的能力放在那儿,圣上又最信任他,真要有战事,十之八九是他,圣上就是再念旧情,你叔叔得罪了这么多人,难道圣上还会为了我们发作那些人不成你叔叔除了你们两家,一个亲人也没有你们肯进京,我和你叔叔都高兴得不得了,他跑上跑下的想给阳阳和天天找个好点的书院,我私心也想着阳阳和天天有出息些,以后他们甥舅相互扶持
木兰犹豫片刻,道:婶婶若是信我,就让五叔叔和圣上说一声,把旭儿和智儿都接出来在外头书院念书吧。
许氏迷蒙的看着木兰,不知道话题怎么转到这儿来了。
木兰就压低了声音道:李石说,现在圣上还身康体健,几位皇孙年纪也还小,他们在宫里读书自然没什么,可再过几年,皇孙们年纪大了,圣上也老了,有些事情,就算旭儿他们不懂,也必定会被卷入,赖五叔是忠臣,更是直臣,有些事情,能远着就远着。
许氏一凛,圣上早就请封大皇子为太子了,可这皇位的事,只要不到最后一步都说不准,何况,就算太子这边准了,皇长孙那边呢
皇长孙总有长大的时候,旭儿从小与他一块儿读书一块儿玩,长大以后是不是也会被打上皇长孙的标签
他们安国公府可以和皇长孙等几位皇孙交好,却没必要去追随他们。
许氏瞬间拿定了主意。
木兰就不由感叹,难怪赖五叔总是赞叹说自己娶了个好媳妇,看来,皇帝为赖五找媳妇的时候真的很用心。
.





农家小地主 第447章 难题
.
赖旭和赖智从五岁起就开始跟着宫里的小皇子和皇孙们一起读书习武,,不仅他们,各个国公府都有一个子弟在宫中,不过赖家深得皇上宠爱,所以仅有的两个孩子都被召进宫里。
这时候想要把赖旭和赖智带出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皇帝那里好说,赖五一向是说实话,而且,他们的小心思也瞒不住圣上,但其他人那里呢
他的退出,无疑会触及别人的利益,别的不说,其他的国公还是很乐意自家孩子与皇孙们交好的。
皇帝的嫔妃都是从民间小户人家采选,最高的限定条件至少也得四品,四品以上官员的女儿孙女不得参加采选。
本朝并不限定外戚的发展,所以成为外戚,无疑会得到许多助力。
就算不行,女儿或孙女嫁进皇家成为王妃也可以拉来不少助力,更是一件荣耀的事。
四个国公的孩子是一块儿送进宫里的,甚至赖五还站在首选地位,他要是退出了,意味着一下子就得罪了三个国公。
你赖五都退出了,那他们是退还是不退
就算赖五得罪的人多,也不惧怕得罪人,他也不愿意一下子得罪四个国公,四个大将军。
他能活到什么时候不知道,但他儿子现在还小呢,他多少要为他考虑一些。
赖五很苦恼,许氏一时也没了办法,艰难的翻了一个身,道:总之,旭儿和智儿不能在宫里呆着了,要不行就叫他们称病留在家里,我们请先生教他们,过个一两年,众人遗忘了,我们再送孩子去书院。
赖五皱眉,不行,旭儿以后是要入军营从武职的,外面的人不知根细,听了只当旭儿真的体弱,以后他在军中还怎么立威
赖五见妻子眉头紧皱,就放缓了声音道:这事我再想想,你先睡觉吧,免得孩子又折腾你。
许氏也有些迷迷糊糊的了,只是临睡前还是要赖五保证,孩子可一定要接出来。
赖五连连点头,一定,一定,你不说我也要把他们接出来的
太子处理政务渐渐上手,皇上的身体并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样强悍,最多十年,只怕要换新朝了,到时候皇孙们的争斗也要开始了。
太子仁厚博爱,霸气上就稍显不足,所以孩子们还是离皇孙们远一些好。
想到当今的身体,赖五有些伤感,他的身体也暗伤很多,也不知道能活到什么时候。
皇上的身体一直很好,连御医都很少叫,从立朝到如今已有十二年,可以说得上是励精图治了。
而太子也早就确立,本来有望一争的二皇子三皇子这些年来从不参加政务,四皇子身上虽领了一些差事,却一直被圣上压着。
可以说太子即位的可能性占了九成九,剩下的一点就是不可预防的意外了。
皇家少有能活到六十的,皇上现在已经五十了
赖五想了一晚上也没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这动脑筋实在不是他的长项。
所以一大早起来他就穿了朝服进宫了。
昨天是大朝会,赖五出现是正常的事,可今天是小朝会,赖五的出现让官员们看了又看,心中不断的猜测,是否又有了什么意外发生。
皇上也多看了赖五几眼,但全程赖五都低着头,整个朝会上一言不发。
皇上眼神微沉。
和赖五站的比较近的几人也深思起来,左相低垂着头,心里也在思索赖五跑到这儿的原因。
可还有事禀报
后头的官员对视一眼,本来拿着折子的手微微一顿,也不知道安国公有何事禀报,还是把机会让给他吧。
就这么一迟疑间,魏公公就已经得到了皇帝的示意,喊道:退朝
拿着折子的几人顿时懊恼不已,安国公,你不启奏起码告诉他们一声啊。
皇上已经起身,他们只好恭送。
赖五等人一走,就起来往后头去求见圣上。
定国公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是怎么了魂不守舍的。
胡说什么我在思考呢,一边儿去。
定国公嗤笑一声,你竟然会思考
赖五瞪着他,你想打架
定国公脸一僵,哼了一声,转身就走,这样的莽夫能有什么可思考的
不对,他连莽夫都算不上,没得拉低他们武将的素质。
左相见状微微一笑,跟在赖五身后往后去,见身后的官员离得有距离了,就低声问道:有什么苦恼的事
赖五见是军师,就苦着脸道:我有一件事怎么也想不出法子来。
所以就进宫找皇上了
赖五点头,军师一会儿也帮我参详参详。
左相笑眯了眼,这倒不难,只是告诉了我又告诉圣上,可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赖五偷眼看向后面,低声道:只要不告诉那三个就行。
左相挑眉,其他三位国公吗
看来一会儿做的事可能要损坏另外三位国公的利益了。
他暂且不论,皇上肯定乐意。
皇上错愕,你一大早上杵在朝堂上,就是想这个问题
赖五点头,有些气弱道:皇上,几位皇孙都要大了,他们两个再留在宫里就不合适了。
这和直接说,我担心你孙子们争权夺利把我儿子拉下水有什么区别
这话要是别人说的,皇帝铁定翻脸,但是赖五说的,皇帝直接忽略掉他的不委婉。
哪天赖五要是学会了委婉,他就应该要担心了。
左相站在一旁不说话,这事他最好是不要插手,如果说赖五在圣上跟前直白的像一张纸,那么他在皇上的跟前就是如那九曲十八弯的羊肠了。
没事也能叫圣上多琢磨几下。
皇上看了左相一眼,点头道:几个孩子的确大了,不过若是单旭儿和智儿出去,只怕另外三位国公心里多想。
赖五连连点头,他担心的不就是这个
皇上见赖五这样,好笑道:你竟然也怕了得罪人不成
皇上,倒不是怕了,只是为这件事不值得,何况,旭儿还小呢
皇上看着头上微白的赖五,心有戚戚,一时明白过来。
定国公的长孙都十四了,而赖五的儿子才九岁,他们能活到什么时候谁也不知道,真要出事,最艰难的莫过于赖旭了。
皇上叹息一声,想了想,道:这事你不必管了,我给你安排。
赖五顿时露出笑颜,握拳道:多谢皇上
皇上其实也不愿意让皇孙和四位国公家的孩子来往太密切。
他们手上除了赖五都还掌有兵权,真要密谋什么,这就是沃土。
趁着他们现在还小,分开了也还好。
当初让四国公的孩子入宫读书就是显荣宠,现在想要分开他们却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
皇上边处理政务,边想法子,最后在见到国子监祭酒的时候终于想到了办法。
国子监祭酒不安的低着头,他不过是照例希望皇上给国子监拨一些款项,建设建设藏书楼,怎么皇上一言不发的看着他
国子监如何进
国子监祭酒吓了一跳,忙拱手道:是各地杰出学子汇集,或每年九月开学考试,中者入,还有就是手上有举荐名额的官员举荐。
皇上点头,那爱卿觉得朕的几个孙子怎么样
国子监祭酒跪到地上,各位皇孙从小接受大儒教育,自然都是最好的。
你们入学考试还有几天
国子监祭酒眼睛发亮,已经预见了皇上的意思,朗声道:还有五天。
批阅试卷的时候可是糊名
国子监祭酒的声音低了八度,是。
皇上欣慰的点头,很好,朕就在这里给他们报个名,所有在上书房读书的孩子都去参加考试,各凭本事,要是让朕知道你们谁给他们放水,或是给他们作弊
国子监忙磕头道:臣定约束考场纪律。
皇帝满意了。
想他们全考上国子监是不可能的,别的不说,司马彪和赖旭肯定一上来就会被撸下来,这两个小子可不是读书的料。
但国子监不行,京城的其他书院也很不错,这样,孩子们都被打散了,等以后找个时机再把小皇子皇孙们叫回宫里读书,倒也避免了他们结党营私。
不过,在外头读书,见识无疑会增长。
皇上犹豫起来,要不还是让孩子们都在书院读书
也让他们知道一下民间疾苦。
赖五不知道,皇上只是半天就解决了困扰他一晚上的难题,此时他正兴冲冲的往回赶呢,谁知道才到巷子口,家奴就飞奔来报,许氏生产了。
赖五差点从马上摔下来,不是还有十二天吗
家奴擦着冷汗道:夫人是才发动的,国公爷快回去看看吧。
赖五飞回去。
许氏这已经是第三胎了,她并不慌张,稳婆是早准备好的,现在家里又住着两个名医,她就更不必担心了。
钟先生给许氏把脉,笑道:没事,夫人身体很好,孩子也很好,进产房吧。
许氏一边忍着疼痛,一边点头。
木兰担心的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许氏勉强算是大龄产妇了,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危险。
木兰还在忧心,李石就拍着她的手道:你放宽心,五婶婶保养得好,前头又生过两胎了,这一胎也一直控制着饮食,刚才先生给她看过了,胎位也正,不会有事的。
话音才落,赖五已经飞奔过来,怎么样怎么样夫人呢
木兰正要回答,屋里一声孩子的啼哭就传了出来,一个嬷嬷高兴的撩开帘子出来,国公爷大喜,府里添了位小公爷
赖五一愣,不是女儿吗
接生嬷嬷笑容满面,不是小姐,是位白白胖胖的小公爷。
好,赏赖五高兴坏了。
许氏却要郁闷死了,明明梦里都是姑娘的,大夫也说是姑娘的可能性大些,怎么生出来却是个儿子a
.




农家小地主 第448章 寻药
.
出了京城,沿着桑干河一路往北,直朝边城而去。
李石和木兰一路并不急赶路,凡遇到乡镇村落,李石都会停下来义诊一至三日。
小的村落,李石只停留一天,大的城镇,却会停留一至两天。
只要从当地村民的口中知道山上有药材的,或有稀奇之处的,夫妻俩都会到山里走一趟,现在的药材种类虽然很多,但每年依然有不少的新药增加。
有时候百姓的智慧更超越他们系统的学习,所以李石对流传民间的土方子很感兴趣。
若是觉得土方有价值,李石一定会研究一下其中的药材,李石虽然常进山林,但还是会迷路,而赖五派来保护他们的两个护卫常义常松兄弟对山林也是一筹莫展,所以木兰总是跟着。
除了两个护卫,木兰身边就只带了周春和一个三十多岁的婆子,她夫家姓周,也是赖五给她的。
属于边城人,他丈夫跟随赖五打仗,死在了战场,因为一儿一女都还年幼,家中婆婆又偏心,活不下去了才想着卖身为奴。
赖五见到了就把人带进府里,签着活契,平时只在府里做一些浆洗之类的活,而她的两个儿女,儿子现在在军中效命,女儿去年也嫁人了,听说赖五要给木兰找个婆子在路上照顾,就自荐了。
她从小在边城长大,什么苦日子都过过,也学过几招拳脚功夫,夫人是国公爷的侄女,报答她和报答国公爷是一样的。
周婆子看的很明白,她一个只会洗洗涮涮的婆子,儿子能挤掉他叔叔袭他爹的千户之职,女儿能嫁给一个校尉,全靠赖五,她没其他的能耐,只能在这些地方回报。
她本以为跟着夫人上路会很累,毕竟是贵妇,光是马车颠簸就不知多受罪了,可谁知,夫人竟然比她还快适应。
就是刚开始有些艰难的周春也很快适应过来了。
到了最后,她做的还是浆洗的活,做饭有夫人和周春,并不多需要她动手。
这也真是周婆子喜欢木兰的一个原因。
路上的活计夫人从不避让,虽然做的不多,但自己和老爷是她照顾的,周春也就能腾出空来和她分担其他家务,而夫人更是会时不时的接过做饭的活,她和周春更轻松了。
除了赶路的苦楚,和在国公府时并没多大差别,甚至因为伺候的人少,需要浆洗的东西也少,她的活计更轻松了。
但就是这样,她和周春也要比夫人轻松得多,因为遇到他们进山,她和周春就会留在乡镇或村落里,而夫人则是要跟着老爷他们进山。
木兰打头走在前面,一身短打,小心的掀开藤蔓,露出里面的小山洞。
一只毛绒绒,如同小狗一般大小的熊呜呜叫了两声。
常义常松都吓了一跳,左右一看,低声道:老爷,夫人,我们快走吧,熊孩子就在这里,母熊肯定也离得不远。
木兰听到熊孩子差点没笑出声来,她仔细的勘探了一下周围,看向一个方向,犹豫了片刻,道:我们的确不能久呆,走吧。
走的方向正是刚才木兰疑虑的地方,那儿有只动物,只怕是趁着母熊不在来偷吃熊宝宝的,我们一会儿射杀了它吧,若是不能,惊走也可以。
李石嘱咐:小心些。
木兰没想到躲在灌木丛里的会是只狐狸,还是一直火红色的狐狸,心中迟疑,手中的动作就一顿,狐狸就飞跃起来给了木兰一爪子,木兰往侧一躲,常义护住李石,而常松拔除刀就砍,狐狸尖叫一声,远远的跳开,回头看了他们一眼,跳跃着要离开。
木兰搭弓,瞄准,射箭
箭穿透狐狸的脖子,狠狠地摔在地上。
常义心颤了颤,他总是见木兰背着弓箭,但从未见她用过,先前想吃野味了,也是他们兄弟出手,大的猎物不敢说,但在林子里,野兔野鸡还是能抓的。
但看到木兰的出箭,俩人都觉得脖子一寒,那狐狸的动作奇快,他们看得都有点眼晕,夫人竟然能射中。
常义跑上去捏住狐狸的脖子,笑道:死了,没损皮毛。
李石微微一笑,拿回去剥皮,给你做一条围脖。
木兰摇头,这火红色的不好搭衣服,还是留着吧,以后给孩子做衣服。
李石眼睛亮晶晶的,对,给我们的女儿做衣服。
怎么还惦记着女儿
木兰好笑。
因为担心母熊回来,几人快速的离开这里。
他们进山是要找一味药材的,进山的猎人说过,他在西山里见过,当时受伤,就是扯着那草来止血的,有奇效。
李石听着描述,却是没见过的药草,所以想进山碰碰运气。
他们不知,他们才离开这里不久,一头大棕熊就出现在这里,它急哄哄的拍开藤蔓,见里面的小熊正开心的抓着自己的脚丫子打滚,就松了一口气。
它嗅了嗅空气中几乎闻不到的人味和血腥味,往前走了几步,然后就在一处灌木丛里徘徊,气得吼叫几声。
这骚狐狸竟敢跑到它的地盘来,活得不耐烦了
才走出不远的四人心中一凛,李石身子微僵,常义常松拉起他们就要跑,木兰就挥手,压低了声音道:没事,只要我们不惹它,它就不会轻易离开小熊来找我们麻烦的,不过这还是它的地盘,不高兴是有的,我们快走吧。
常义和常松松了一口气,多日来,他们也看懂了,夫人对山林很熟悉,甚至对里面的动物也很熟悉。
四人快速的离开棕熊的地盘。
找了一个较为开阔的地方休息,常松丢下两只兔子,常义剥皮,李石和木兰则去捡柴火,顺便查看周围有没有能用的药草。
木兰惊疑的指着一丛草问李石:你快看,是不是这种草
李石跑过来,看到躲在大树后头的一丛草,眼睛发亮,看着像,和孙大哥说的差不对,我们采一些,一会儿抓只动物来试试。
那你来采吧,我在旁边看着,顺便捡木柴。
李石就把怀里的木柴塞给妻子,拿出药锄小心的刨开。
这种草他没见过,要真是所找的,他们肯定得种植一些看看效果,所以还是不要损坏到草根才好。
1...188189190191192...2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