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家小地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雨竹
木兰弹了一下他的额头,别去为难你大哥,我嘱咐了他暂时不告诉你的,你还小呢,所以大人的事暂时别掺合,等你长到十四岁,你不想听娘也是要告诉你的。
阳阳立时压下求知欲,傲娇的扭头道:谁稀罕知道
李彬有些紧张,手紧紧的抓着缰绳,李毅打马走到他的身边,手微微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道:大舅人和气,你别怕。
李彬呼出一口气,不好意思道:我,我就是第一次见大舅舅,有些紧张。
李毅了解的一笑,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也紧张,但相处下来就不怕了,如今又有父亲母亲带着,你更不用怕了。
也是。李彬想到还有父母在,就放松了些,这下也有心情看沿街的繁华了,京城到底是京城,比府城还热闹三分。
何止是热闹三分,你才来,没走过多少地方,等你住久了就知道了,京城要比府城富贵上六分,但日子过得也不易,也不如在府城自在。若不是为了求学,李毅还是更喜欢住在府城的。
而以李彬的性子,只怕也会更喜欢府城些。
苏定早在醉仙楼里等着了。
这一次,他本想请木兰他们回苏家做客的,帖子由妻子身边最得用的何嬷嬷送去。
但李石和木兰拒绝了。
苏定再一次清楚的意识到,他们虽是兄妹,却不是一家人。
他可以扛住家族的压力,可以争取到这个妹妹,却不能再叫木兰认同这个家族,更不用说归族了。
他以为这十来年他们兄妹感情融洽,木兰心底也原谅苏家了,可没想到她依然分得如此清楚。
所以宴客的地方只能改在酒楼了。
苏定咬牙在醉仙楼三楼包下了半边。
醉仙楼共有三层,一层是大厅,二楼是包厢,所能上二楼的非富即贵,因为包厢费太贵,非普通百姓能支付,而上三楼的,则非权贵富豪不能上了。
三楼统共只有四个大包厢,一角一个,苏定东边的两间,醉仙楼的掌柜知道他要宴客,客人还不少,干脆就叫人打通了两个包厢,再稍微布置一番,两个包厢,看着比一个花厅还要大,分为外间里间,体面得很。
苏夫人很满意,笑道:这样才算对得起我们花的银子。
何嬷嬷恭维道:这满京城,能拿得出这样手笔的也没几个,醉仙楼这样识趣,多半是看老爷的面子,毕竟咱们老爷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二品尚书,是如今最有望拜相的人了。
苏夫人横了她一眼,嗔道:快别胡说,叫人听见了笑话,老爷还年轻呢,怎么也要多历练几年,圣上才放心的。
何嬷嬷见苏夫人眉梢间带着喜意,就知道自己拍马屁拍对了,还要再恭维,苏定就从外面进来,忙收口站到一边,恭敬的行礼道:老爷。
苏定点头,二爷和四爷呢
二弟妹和四弟妹到楼下的锦绣坊去了,二爷和四爷就跟着一块儿去了。苏夫人给丈夫倒了一杯茶,问道:妹妹和妹夫还没来吗
应该快了,你叫人准备好茶水就是。
苏夫人见丈夫望着窗外,知道他是心急,就笑道:说起来爷也有好几年不曾见过妹妹了吧也不知她两个孩子长成什么样了,当初我在京城里听说你失踪了,吓得去了七魄,还是后来听说是妹妹和妹夫救了你将你藏起来了,这才安心些。
苏夫人见苏定眉梢微软,就继续道:要我说在醉仙楼宴请他们也好,妹妹又不是不到别人家做过客,哪里有在醉仙楼玩着新奇一会儿我们用过了饭,还可以到锦绣坊走走,多选几匹料子给几个孩子做身衣裳,也是我们做舅舅舅母的一片心。
苏定嘴角微翘,既如此说,一会儿叫锦绣坊的人送些料子过来,就在这儿看就是了,锦绣坊就算宽敞,你们人多,没得将人家地方都占了。
苏夫人自然应下,又叫人来去吩咐,在外头哨探的小厮却回来报:老爷,大夫人,姑奶奶和姑爷的马车到了街口了,再有一刻钟就到了。
那我们下去迎迎吧,见两个弟弟还没回来,苏定就皱起眉头,去把二爷和四爷他们叫回来。
小厮应下。
苏可和苏乐听说木兰他们快到了,大哥叫他们回去接人,苏可就皱起眉头,就算是婉玉,我们也没有亲自出去迎过,大哥也太给她面子了。偏偏这人还不识趣。
本来他这个做二哥的对这个妹妹回娘家还特意请了两天假,但她竟然连门都不屑回,也就是大哥,心太软,拿醉仙楼来给她做面子。
苏可是有些恼怒的。
苏乐却对这个姐姐很感兴趣,他是长大一些,偷听家人和奴仆说话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嫡亲姐姐的。
都说和大姐长得一模一样,但他从没见过,这次难得的机会,当然要亲眼见一见人才好。
大哥既然派人来叫,我们就快去吧。说着拉了妻子黄氏的手就要跑。
黄氏就嗔怪的看了他一眼,示意二哥二嫂都看着呢。
果然,苏可瞪着弟弟,你都多大了,也稳重些,孩子都能下地跑了,自己还跟个孩子似的。
苏乐吐吐舌头,老老实实的跟在二哥身边走。
沈氏就拉了黄氏的手,笑道:弟妹,我们也走吧,别叫大嫂等急了。
黄氏笑着应是。
兄弟三人,妯娌三人,再加上奴仆若干,直接将醉仙楼的门口给堵了。
醉仙楼的掌柜苦笑,但也知道就这一会儿的功夫,也不好去请人,只好团团的对着其他客人道歉请罪。
好在苏定很快就发现了,直接挥手道:你们都下去吧,别堵着门口了。
自己带头往旁边走了两步。
沈氏和黄氏第一次被人这样围观,都有些窘迫,心中也带了些火气,觉得那位从未见过面的小姑子架子也太大,好好的娘家不回,非要在酒楼里见面的,从未听说过这样的事。
倒是苏夫人还好,虽然她也不习惯被人看着,但她了解自己丈夫对苏木兰的愧疚,加之李石苏木兰两次救苏定的命,这个恩她虽从未说出口,心中却是记着的。
若苏定当初真的出事,他们孤儿寡母的,他与公公关系又差,她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自家的下场。
李石看见苏定带人站在酒楼门口,眉毛一挑,带着李毅和李彬快马两步,跳下马,作揖笑道:大哥
苏定见他不客气,更是高兴,扶住他的手臂,笑道:行了,快起来吧,我们两人还用这些虚礼
话音刚落,马车也到了门口。
周春将踏脚的小凳子放下,马车里先跳出一个十岁模样的孩子,再掀开帘子扶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往下跳,然后才是苏木兰
众人只见马车里先伸出一只细白却骨节分明的手来,然后就探出一个梳着流云髻,头戴金凤的女子,那女子抬头冲他们微微一笑,然后就踏下凳子,笑着行礼,大哥
苏定眼里闪过笑意,本想将苏可等介绍给木兰,但这里到底不好讲话,就转身相请道:我们先上去吧,回头将你嫂子们介绍你认识。
木兰点头,一手牵着一个孩子跟上。
苏可扯着苏乐跟上,苏乐瞪大了眼睛,呆呆的问道:这就是二姐姐
苏可瞪他,上去再说,别发呆了。
苏乐砸吧砸吧嘴,这和大姐姐也太像了些,但感觉又不太像。
自然不像,一个像是牡丹花,一个却是带刺的玫瑰花,如何一样得苏可心中嘀咕。
沈氏和黄氏对视一眼,也有些惊讶于这位小姑的颜色。
.





农家小地主 第433章 妯娌
.
苏定为木兰等人介绍苏可苏乐及沈氏黄氏,又见过两边的孩子,见面礼给了一大堆。
沈氏上前拉住木兰的手,表情微微一滞,却又马上收敛,满脸笑容道:早就听你几个哥哥提起妹妹,却一直不得见,如今总算是见着了。
是啊,也让孩子们互相认识,不然以后出门遇见,都不知是表兄弟,姐姐既然来了,不如就到家里去住一段时间,也让孩子们熟悉熟悉。黄氏也走到木兰的一边亲热的挽着她的胳膊道。
木兰不惯和人如此亲近,微微有些不自在,笑着推辞:我们现在住在安国公府,就不好过去了,不过弟妹以后若有时间可以到安国公府看我。说完,微微使了巧劲儿离开。
十几个孩子则乱哄哄的凑在一起说话,别说木兰,就是苏定都觉得吵得慌,就挥手道:你们到外间去玩,直儿,你好好照顾弟弟妹妹们,不准跑出去。
苏直是苏定的嫡长子,闻言起身应下,带着一群弟弟妹妹出去外间。
李石让李彬也跟着去,却留下李毅跟在身边。
李石木兰不在京城,赖五又不通文墨,苏定每个月都会抽出时间来问询李毅的功课,所以苏定对他很熟悉,见他被留下,张嘴就问,你们书院考试已闭,成绩如何
李毅恭敬的答道:成绩还未出,不过进入甲班应不成问题。
苏定满意,读书人,自满自然不好,但过谦就显得虚伪了,你既有把握,那就更应准备一下,今年你没回去乡试,是想等三年之后
是,父亲说我学问未到,三年后再应考。
苏定就看向李石,我看过他的文章,诗文制艺都不错,何以让他多等三年李家的孩子读书都厉害,要苏定说,能早取得功名就早取,像李江和苏文,现在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四品知府了。
而现在赶回钱塘秋闱也还来得及。
这孩子诗文制艺看着不错,但基础薄弱些,秋闱之后是春闱,今年应考,明年若不中,也是再等三年,那为何不等三年后再秋闱名次也好些,而且,这孩子有些急躁了,磨磨他的性子也好。
苏定看向垂首恭敬坐着的李毅,真的没看出来这孩子急躁在哪里,不过李石看人一向准,人家又是父子,肯定比自己了解孩子,所以苏定没再劝说。
你们将三个孩子扔在京城还真放心苏定早在信中知道他们要出去游历,现在看到了还是小孩子模样的阳阳和天天,难免觉得这对父母有些不称职。
李石就笑着解释,我们也不走远,就在京城附近转悠,三两个月肯定会回来一趟,小毅也长大了,让他学着照顾弟弟们也好。
李毅见父亲眼睛撇过来,忙拍着胸脯表示自己一定能照顾好弟弟们。
这边黄氏听到,就好奇的问木兰,姐姐要和姐夫去干什么
就你多话,什么都好奇的问一句,沈氏歉然的对木兰道:弟妹她年纪有点跳脱,妹妹别介意。
木兰瞥了她一眼,认真的点头道:我不介意。
沈氏噎了一下,黄氏却掩嘴而笑。
木兰回过头来回答黄氏的问题,我要和他要出去游历一番。
黄氏瞪大了眼睛,就是苏夫人也嚯的抬头看她。
游历黄氏的声音微微拔高了些,带着些疑惑道:为何要出去游历
木兰就笑道:自然是为增长见识,领略一下各地的风土人情,而且,他是大夫,有许多的药需要自己亲自去尝试,他也想多看一些病症,多积累一些经验。
这个她懂,黄氏歪着头问,那,姐姐这么也要跟着去
木兰理所应当的道:因为你姐夫本就是要陪着我去游历的呀,我若不去,他还怎么去
三人都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木兰,黄氏更是瞪大了眼睛,她有些不太能理解,木兰为什么会想要去游历。
她们若是闷了,就到郊外去游玩一番,或是去大相国寺,或是去慈宁庵或玩或住两天就是了,为何要跑到外头去
还是丢下孩子
苏夫人震惊过后却是有些欣羡的,她比两个弟妹更了解木兰的生平,知道这一位小姑子是个不拘小节,性子坚韧的,与一般女子都不同。
而李石待她也不同于一般的夫待妻,不仅仅是尊重,更是倚靠和平等的相护,所以在木兰做出如同男子般游历的决定之后,不仅李石没反对,就是苏定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仿似,苏木兰天生就可以跟随在丈夫身边出去游历似的。
苏乐在苏定身边坐不住,就悄悄离开那里,挤到妻子这边来。
苏夫人见了就好笑的将他拉到身边坐下,你都多大了还跟个孩子似的。
苏乐讨好的一笑。
沈氏往旁边让了让,笑道:也让你们姐弟亲近亲近。
苏乐好奇的去看木兰,木兰也扭头去看苏乐,视线相碰,苏乐就兴奋道:二姐姐,你和大姐长得真像,但感觉又不像。
苏夫人忙扯了苏乐一下,担忧的看向木兰。
这孩子怎么还是这么熊
明知道她们姐妹不和,还非要在她跟前提起,就是不知详情的沈氏和黄氏都知道避开,这个知道实情的却傻愣愣的撞上。
木兰微微一笑,并不恼,只是相貌相似而已,木兰看向他的眼睛,比如我和你,眼睛就长得很像,但感觉全然不一样。
苏乐一本正经的点头,你的眼睛太勾人了,若你不是我姐姐,被你一看,我的心魂也要被勾去了的。
苏夫人一巴掌就拍向他,喝道:胡说些什么喝了两杯酒就和我们闹起混来了苏夫人忙安慰木兰,妹妹别介意,这孩子让我和他大哥宠坏了,说话一直是有口无心的。
木兰只是一愣,然后就哈哈大笑起来,倒是认真看了苏乐一眼,点头道:倒真是二,看来大哥也不是无所不能的嘛,看,这教孩子上就比不上我。
苏乐本来是羞恼的,却见木兰眼里带着善意的笑,所以也将不好意思收起来了,抬着脖子道:这话不对,人人都夸我长得好,姐姐说你教孩子教得好,但阳阳他们还小呢,也看不出来。
阳阳看不出来,可前头不是还有江儿阿文和小毅你只看他们三个,是不是都比你强他们可都是我和李石亲手养的
那边苏定在苏乐说第一句话的时候脸色就不好了,听到后面脸更黑了,此时也听不下去了,起身过去踢了一下他屁股,怒道:成日在外头学的什么东西什么话都敢说。
苏乐稳稳的倚在大嫂身边,大哥的那脚都没叫他屁股挪动一下,知道他不舍得打他,更是有恃无恐,她是我姐姐嘛,又不是外人,自然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
木兰脸上的笑容微淡,很想说,你还是把我当外人吧。
不过,到底不想破坏气氛。
苏定见木兰没恼,自然也不会再找苏乐的不自在。
苏可瞪了弟弟一眼,回过头来和李石说话,几个孩子可都选好了书院
听说白鹿书院不错,我打算把三个孩子都送进白鹿书院去,这还要多谢大哥给的两个名额呢。
苏可皱眉,那还不如去官学,我与官学上的博士认识,走动一番,插几个孩子进去不成问题。
李石拒绝苏可的好意,三个孩子都太调皮捣蛋,官学自然是好的,但我怕几个孩子回头惹下祸事,还不如去白鹿学院,学规也严,又没有官学里的许多顾忌。
苏可沉默片刻,三个孩子只有两个名额,不如我去走动一番
李石有些苦恼的看着这位二舅哥,若是再拒绝,只怕他面上不好看,不拒绝,他又实在是不需要。
而且,他和木兰一样的心思,除了苏定,这苏家的人,他们也都只是面上情,心里并没有多少情义在的。
最后还是苏定帮他解围,行了,他们自有安排,听说天天读书不错,十有八九可以考进去,若能靠自己的本事进去,自然更好。
苏可这才丢下这件事。
阳阳拉着玩得脸红彤彤的天天进来。
木兰就给他们擦额头上的汗,怎么不跟表哥表弟们玩了
阳阳瞥了大人们一眼,炫耀的话到嘴边就变成了弟弟累了,所以我陪弟弟进来。
苏夫人拉过阳阳,摸他的手,上下打量他道:阳阳这么懂事了扭头对木兰道:还别说,妹妹养孩子就是比我们精心些,阳阳才十岁吧,看上去却比我家老二还壮实。
说着,眉宇间带着轻愁,家里几个孩子身子都有些弱,所以长得也慢些,不像阳阳和天天,健健壮壮的,我看着羡慕得不得了,妹妹告诉我是怎么养的。
木兰还未来得及说话,阳阳已经抢先道:那是因为舅母把他们当女儿娇养,自然养得柔柔弱弱的,像我弟弟,性子还软和呢,到了五岁,每天早上也要跟着我扎马步,不然就要围着院子跑,跑累了就饿了,饿了就吃得多,吃得多,自然就壮了,刚才我看表兄表弟们吃东西,像猫似的,不对,猫吃的都比他们多,他们吃的不多,又怎么能长得大
.




农家小地主 第434章 舅甥
.
苏夫人妯娌:
苏定兄弟三人:
木兰和李石:
阳阳眨眨眼,感觉气氛有些微妙,很是疑惑的歪头看母亲,难道他说的不对吗
以前他和弟弟不想吃饭,母亲都是这么教训他们的,只有吃得多才能快点长大,才能做许多事情。
木兰轻咳一声,竟然应和儿子道:阳阳说的也没错,孩子还是不要挑食好,多吃些五谷杂粮,自然就长得壮实了。
苏夫人扑哧一声笑出来,点头道:你说的没错,家里的几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些挑食,回头我一定整治他们一番。将此事揭过去了。
阳阳就有些没趣的歪倒在母亲旁边,觉得一点也不好玩。
外面的几个表兄弟姊妹下棋作画练字,也有丢沙包玩的,但那是他五岁后就不玩的了,后头经手几次也是为哄弟弟,实在不明白都七八岁了,表弟和表妹们怎么还玩得那么开心。
至于那些下棋什么的,在阳阳看来,那是功课,玩,就是出去,或是爬树下河,或是骑马斗狗,若是还拘在那一处练字作画,和做功课学习有什么两样
就算不玩那些,哪怕吹牛,不对,是多交流一些外头的风俗见识也好呀,但几个表兄看着年纪比他大,但好似走过玩过的地方还没他多呢。
保定那么近的地方,说起百里峡却一句都接不上,好吧,他们可能没去过,那莲池书院呢那可是读书人里有名的书院,就算没去过,里头的一二事物总能说的出来,只看书和听闻都能猜出一二分来,又怎会一句都接不上
阳阳觉得还不如回去找赖旭打架算账呢。
苏定看出侄子的情绪不高,就拉他到旁边,对苏夫人道:叫酒家上菜吧,我们吃过了饭,你们就看看还有什么东西要买的。阳阳,随舅舅来,舅舅和你说几句话。
木兰待要阻止,李石就按了按她的手。
而沈氏和黄氏却眼色微变,心中震惊,没想到大伯竟然这样看重这位小姑的儿子。
那为何小姑不与苏家走动
她们在族亲那里也没怎么听过这位小姑。
苏定可不管弟妹们怎么想,牵着阳阳的手就到了最里间,那是放着实木屏风,厚重的帘子放下来,外头的声音就被大部分隔开了,里头只有一张软榻,一张小桌子,还开了一道小窗,将窗户打开,却是正对着后头繁华的一条街,下面熙熙攘攘川流不息,阳阳感兴趣的踢掉鞋子爬上榻,直接趴在窗户上往外看。
苏定微微一笑,也除了鞋子,盘腿坐在塌上,问道:你闷闷不乐,是表兄招待不周吗
阳阳犹豫。
苏定就笑道:你母亲不会说谎,也不屑说谎骗人,在我看来,你的脾气有三分像你父亲,倒有七分像你母亲。
阳阳就骄傲的抬高了头,爹爹说,我娘那是光风霁月,无所不磊落。
苏定含笑的点头,那你告诉大舅舅,你刚才为什么闷闷不乐的
阳阳果然不再隐瞒,但这孩子还是比他娘聪明一点,首先申明道:我说了,舅舅可不许告诉表兄,也不许教训我。
苏定点头,你只管说,我不追究,若是说对了,舅舅还送你礼物。
阳阳不疑其他,老实道:我就觉得不好玩,表弟表妹们玩的都是我剩下的,表哥表姐们玩的我都是当功课在做的,不当玩,而且表兄们见识有限,也说不到一块儿。
苏定微微一笑,心里却道这孩子有些轻狂了。
第一项和第二项还罢,不过是志趣不同,这第三项又从何而来
你与表兄们见面不到一个时辰,怎么就觉得他们见识有限呢要知道你先头住在南边,他们住在北边,你说的,他们不知道,他们说的,自然也担心你不知道所以苏定很想知道,这个见识有限的判定是什么。
阳阳就挺直了胸膛道:舅舅说的不对,我虽然没来过北边,但书籍记录不少,京城风俗地理我也是读过的,加上又有赖五爷爷的来信,父亲和母亲也说过在京城的事,我多少也知道一些。
不止是京城,凡是我叔叔和舅舅走过路过的地方,他们必定会寻一些小物件送与我们,信件必定会给我们写明那里的风俗民情,各处好玩好吃的,凡是经了他们的手,过了他们的嘴,我虽没亲自玩过,亲自吃过,但还是说得上一二的。
我父亲常和我们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我现在还小,千里路是行了,却没能亲自领略一下这千里的风光,也不敢说读了万卷的书,但百八十卷,加之有父亲母亲的见识教导在,和表兄们说一说这北国的风光还是做得的,但表兄他们连保定的事都接不上口,难道我非要说起京郊明湖荷塘他才能和我接上口
苏定第一次被这个孩子震撼了,忍不住问他,听你这意思,你似乎行了千里路
阳阳左脸写着舅舅果然是傻子,右脸写着原来表兄笨不怪表兄,带着些同情的道:大舅舅,从钱塘一路到京城,足有两千多里,别说是千里,我还一下行了两个千里了呢。
苏定几乎都要以为自己很蠢了,看着认真的阳阳,苏定没好直接拆穿,只好委婉的道:你们从钱塘到京城,听说是先坐船,后行陆路,接着坐船到天津,又从天津拐了弯去保定看你们舅爷爷,到京城,总共花了不到两月的时间。
1...182183184185186...2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