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地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雨竹
李石不知道那些人是怎么商量的,总之司马青很快就找到了他,表示同意他的意见,今后会尽力的为他争取大同府这单生意。
李石就让他们尽快做出一个计划书来,自己也会写下药方。
这一次,李石不仅给出药酒的药方,还有一些止血药粉的药方,这在军中都是经常用到的药。
李石知道,他们给兵士用的药肯定不会用贵的,因此他挑选出来的有三种价格的药粉,效果却比外头卖的金疮药好一些。
木兰看着那三张药粉,有些伤感,他们为国家出生入死,到头来用的药却还是最廉价的。
李石有些不能理解妻子的悲伤,他们以前连这些药粉都没有,受伤之后只能靠军医治疗,而军医少,往往会错过最好的止血疗伤时机,不少的人都是因此丧命,若这次兵部和户部能同意司马青的提议,别的不说光止血粉不知道就能救下多少人命。
所以,这是好事,李石不觉得有什么悲伤的。
这个时代的兵和木兰前世的兵完全不一样。
前世,当兵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牺牲,从网络上就能看出大家对士兵的尊重。
大家听说公务员涨工资都是各种反对的声音,但如果说是给当兵的涨工资,却很少会听到反对的声潮。
可这个时代不一样,只有最没有出息的人才会去当兵。
在这里,当兵是服兵役,兵天生就比民低一等,战时要打仗,休战时还要耕种户田,而户田的所要缴纳的租调要比民多三分之一,而普通的士兵向来被剥削严重。
别的不说,普通的士兵除了要耕种自己的户田外,还要负责帮忙耕种小旗,总旗参将的户田和私田,简单来说,战时,他们是冲锋陷坚充作肉盾,休战时是免费的奴隶。
也因此,这个国家的士兵有很多是罪犯和流民,自然,大部分是不得不服兵役的百姓和因为各种原因被划为军籍的百姓。
那你觉得朝廷会同意吗
李石沉默了一下,主要还是看当今的态度。
木兰歪头想了一下,当今还算励精图治,也算爱护百姓,而且,这几年国库充实了不少,你又公布了药方和药价,这笔钱应该不成问题的。
但这些药是要长期供给的。李石的信心只有一半,所以我们要做两手准备,就算是朝廷不同意这项政策,我们也可以为朝廷捐献一批药酒和止血药,就只供应给大同。
木兰惊讶,又要打仗了
李石对于妻子在某些事情上的敏锐已经见怪不怪了,我听司马青的意思,这半年来,边境的冲突一直在增多,北方的几个游牧民资只怕想要南下,而前朝我们失去了西京道和中京道,皇帝虽然没有明说,但我想他肯定想要收复失地,这场战事在所难免。
那我们捐的那些药能有多大的用处才那么一点点。
李石失笑,抓着妻子的手道:我倒是也想捐献多一些,只是你相公我现在还没那个本事,不过是想在上位者那里露个面,让江儿和阿文的路更顺畅些
说到底,李石最开始的目的就是自家的那两个孩子,而不是司马青说的什么利国利民的崇高理想。
当然,在有能力做的时候,李石是不介意做一些善事的。
我们先回府城吧,这件事交给他们来做。反正不管是哪个结果,他的最初目的都能达到,只不过第二种只是单纯的获得一些好名声,对李江和苏文的帮助也有限。
若能达成第一种,不说三地互相照应,可以帮助到李江和苏文,就单单其中的利益就有不少。
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木兰瞪大了眼睛,就这样把事情都丢给他们
李石点头,阳阳和天天也玩够了,再不回家两个孩子的性子就该野了。
李石说走就走,东西因为收拾过,再收拾就要快速的多。
当天晚上李石去和司马青及冯承运告辞。
司马青没想到李石这么快就要走,忙开口挽留,我们到西湖,还没请你们一起玩过呢。
那是因为你们没出去玩过,我却是将西湖游遍了,此时也没了留下的必要,诸位可以慢慢的玩,事情可以等到上路之后再商议也是一样的。
李石提醒他们可以早点回京城,留在这里并不可能会有什么作为。
那李石就这么走了他不怕我们拿了药方翻脸不认账文彦蹲在冯承运身边好奇的问道。
哼,有苏定和安国公在京城驻守,我们谁敢亏欠他你有胆子,你不认账试试看。
想到赖五的凶残和正直,文彦缩了缩脖子。
李石放心的回了府城。
傅氏和王氏都满心担忧的等着,收到李石木兰回来的消息顿时松了一口气。
拿不到丈夫的消息,李石那边也没传过来什么消息,俩人也不敢写信去问,只能忍着。
现在见李石神采飞扬,一如从前,而木兰脸上也不见焦躁,脸上还带着淡淡的浅笑,俩人就更加的放心了。
看来丈夫那里真的没什么事。
妞妞和明明正围着阳阳和天天,羡慕的问:西湖好玩吗
好玩,阳阳脆生生的道:我们玩了很多东西,划船、钓鱼、摘荷叶,我爹爹还带我们去逛街了。
妞妞和明明更羡慕了。
天天就大方的道:下次我们再去玩,我就叫娘亲带上你们。
妞妞和明明就低低的欢呼一声。
大人们听着童言稚语都有些无奈。
王氏让孩子们在一起玩,等李石一走,就焦急的拉住木兰问苏文的情况,大嫂,三爷到底怎么样了他在信里有没有说让我什么时候过去他一个人在边关,我实在是不放心。
虽然那封信是给李石的,但大家都知道,李石一定会把那封信给木兰看的。
再过几个月吧,等他来信接你们,你们再过去,不然,现在你们过去我更加的不放心,阿文也会分心照顾你们,那些辽人可不是讲道理的。
王氏脸色一白,但河间府就是这样,哪年没有边境冲突我总不能因为怕死就苟活于家中吧
胡说些什么木兰低声呵斥道:你是要置两个孩子于何地别说阿文没出什么事,他就算是出事了,难道你还真打算追随他而去你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一喜,也该顾虑顾虑两个孩子。
木兰见王氏低头,就叹道:行了,你现在过去也帮不了他什么,你也不用担心他的安全。赖五叔给他派了好几个侍卫,江儿那边又给了他两个,现在他那里可不缺人,可你们过去就不一样了,他要分出兵力和精力以及护卫来守护你们,到那时反而添麻烦。
王氏虽然很想马上到丈夫身边,但也知道这事不可能的。
而傅氏也正满怀希冀的看着木兰。
木兰就将李江的情况说了一遍,最后道:你大哥打听过消息,说那边正在打擂台,江儿要趁机拔除一些势力,你们过去了我们也不放心。
很晚了,姐妹们快睡吧,顺便求求月票
.
农家小地主 第365章 囤积
.
司马青等人回到京城就提出了低价为军队供应药酒和止血药粉的事。
皇上压下奏折没发,却将那些人的父亲都给叫进了宫里。
几个家长在御书房里谈论了什么不知道,但他们出宫后都咬了一下牙,家里的孩子真是太能闯祸了。
皇上现在手上所握有的兵权只有四十万,剩下的四十万就是掌握在底下各将军的手里,其中赖五手中的兵最多,统领河北东西两路和河东路的兵马,足有二十三万人马。
这一部分人皇上并不用多担心,因为早在建国初,赖五就将兵符交给他了。
现在赖五只有统领权,而不是所有权。
但当时天下初定,还不够太平,为了不使人猜疑,皇帝和赖五都没有将此事宣扬出去。
每一任皇帝,对兵权都有一种异常的执着,这种轻易可以颠覆社稷的力量自然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安全。
司马青还好,这小子只是想做出一番功绩来,让自己的父亲和别人刮目相看,但其他人不是,他们想要占有利益。
这样难免会和皇帝的初衷相悖,就算势力分割成十几份,皇帝也不允许。
因为如果利益统一,他们必定会联合起来。
虽然现在看着只是两种成药的供应,但军中用药一向大,战时更不用说,皇帝不想将命脉交到别人手里。
所以,皇帝提出,他们上交药方,朝廷配药,该有的功绩他会给他们。
司马青想也不想就答应了,但其他人却不会答应,他那些朋友的父亲们更不愿意放弃这样一个利益。
定国公磨着牙齿,没表态。
其实他和他儿子一样的想法,司马家已经够显赫了。
除了皇上和几位皇子,就是他们四国公,以后再立功那就是郡王,所以犯忌的事自然是能少做一些就一些。
但偏偏儿子这次找的人都不是省事的,那些人家更是难缠,可能那些孩子没多想,但大人们就不一样了。
司马家就算硬气,也不好一下子得罪这么多的人。
所以,他只能保持沉默。
事后,他就去找赖五商量,皇上是个什么意思老弟,你可得提醒我一下,若皇上真的不愿意让一步,你提早告诉我,我让青儿装病出去躲一阵。
赖五见司马青脸上焦急,几乎就要脱口而出,但想到军师千叮咛万嘱咐的话,到嘴的话还是转了一个弯,这件事皇上没问过我,老哥,你问我就问错了,你不如去问军师吧,这件事皇上肯定跟他商量的。
司马青叹息一声,脸色有些艰涩,你觉得我能从军师那里套话吗
赖五就可怜的看着他,要不,你就让青儿出去躲躲
司马青摇头着离开,但一上自家的马车,脸上的烦闷就没了。
司马青的智囊身子微微前倾的看着他。
司马青脸上带着淡笑道:战事在即,皇上肯定会让步,我们就继续保持沉默吧。这样,既不得罪皇上,也不会得罪那几个家族。
赖五虽然掩饰得很好,但察言观色这方面他做得要比赖五还要好一些。
司马青满意的摸着胡子,看谁还敢说他是大老粗。
皇上与几个臣子扯皮了一阵,最后朝廷分割去一半的利益,皇上自己的私库还要单独和他们平分利益,这就相当于朝廷直接掌握了一半还多的军队药品输出。
而且皇上很精明,采取了军师的意见,一半的利益并不是取六个卫所,而是十二个卫所取一半的定额,这样,他对每一个军队都有了一定的掌控力,甚至以后会慢慢的渗透进去。
本来是有利于几个掌权将军的局势瞬间就被扭转成皇帝的优势。
但谁也不敢说什么。
兵权虽然是掌握在几个将军的手中,但军队名义上是国家的,并不是他们的私有物。
这次提出这件事的人都得到了皇帝的嘉奖,特别是司马青,皇上直接让人进入兵部。
司马青很高兴。
冯承运虽然很可惜被分薄的利益,但还没到利令智昏的地步,他也知道,这样对军队和百姓才是最好的。
其他的人中有不在乎的,自然也有生气了,身上越发的阴郁。
司马青看不上这样的人,倒因为这件事渐渐与那些人走远了。
朝廷分去了一半的利益,剩下的则要各家商量着来分了。
这次和司马青一起去扬州的,算上他自己一共有八个人,八个人就是八个家族。
算上皇上,那就是九分,而皇上这里肯定要占大额,谁也不敢跟他抢。
因此,先前要求独占大同卫所的李石就特别显眼了。
有人当即冷笑道:不过是个匠人,与他要药方是看得起他,回头我叫人去与他拿药方就是了。没有提利益分割的事。
司马青和冯承运皱眉,俩人没说药方就在他们身上。
他们只是坚持要将李石该得的利益给他。
有几家本来就因为朝廷的介入脸色很不好看了,此时见这么点利益司马青和冯承运还要给一个没什么看头的外人,自然很不高兴。
脸色也落下来了。
定国公见有人敢当着他的面给他儿子脸色看,当下就冷哼一声道:荣大人倒是好胆气,李石可是安国公的亲侄子,又是苏定的妹婿,虽说他要独占一份,但安国公和苏定的份额肯定是不少的,你若要将他剔除在外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你最好先与安国公说一声。
荣大人脸色顿时白了,那大夫是安国公的侄子
定国公冷笑。
估计这几人光把心思放在利益分割上了,压根没仔细听他们的儿子汇报情况。
荣大人满脸怒气的去看儿子。
荣公子很委屈,他明明记得自己跟父亲说过了的,当然,那时候他的重点是放在李家和苏家的八卦上,但他可以保证,他也提了李石和安国公的关系了。
至于当时父亲在想什么以至于没听进去就不是他关心的了。
其实大同府分去一半的利益给朝廷,皇上又占去一份,李石只能占剩下的一些,还要分给苏定和赖五一些份额,其实是真的没有多少了。
但大同一直是边关要塞,不说常年打仗,但大大小小的冲突和小战役一直就没少过,一旦发生大的战事,大同就是主要的守卫地,到时候,药酒不用说,光止血的药粉都要消耗多少
所以,一个大同卫所其实相当于其他三个卫所了。
但涉及到护犊子的安国公,后面还有善于算计的苏定,以及持支持态度的皇帝,他们也只能咬牙应了。
皇帝自然会支持。
大同府是边关要塞,这个地方驻扎的是赖五的兵马,他不希望有别的势力渗透进这里,而赖五和苏定并不直接经营药品,而是全权交给李石,只是出钱,安心等着年终分红。
而李石是民间大夫,在这一点上,自然要比其他官员要安全得多。
皇上不管那八家如何确定剩下的利益,但大同府的事情却是确定下来了。
司马青和冯承运这才将药方上交。
皇上直接让户部拨钱给兵部开始筹备一个成药铺,就专门负责为军队输送药品。
国家的荒地有很多,国家收回的荒宅也有很多,皇上直接给他们拨了一个大一些的宅子做药品生产,再播出一个皇家庄园专门种植所需的药草。
至于生产的人员,那更加的简单,每年的官奴有这么多,直接培训上岗,连工钱都不用发的。
所以总体来说,朝廷办的成药铺竟然是成本最低的。
自然,现阶段他们不可能马上取用自家种植的药草,只能向外购买。
而在大家的视线还定在剩下的利益分配的时候,李石已经带着人悄悄的上京,几乎掏空家底的收购了那几种药材。
那几种药材很普遍,所以很便宜。
李石的资产不多,木兰将家里的银子都拿出来,又和李江要了三万两,和苏文要了六千两,一共九万八千多两银子全给买了那几种药材。
包括晾晒好的,和正在晾晒的。
一时间,这几种药材被收购一空。
而等到朝廷的人想要收购这几种药材的时候竟然发现缺货。
负责这个项目的赵大人一时脸上冒出冷汗。
皇上已经说了,他希望他们能在一个月内赶出一批药来,马上要送到大同,太原和河间三弟。
他前期准备工作就花费了十天,现在还有二十天,而本来最是普通的药材竟然缺货。
就算他比较平庸也察觉到了不对。
这是有人想要囤货投机
这是活腻歪了吧
但不管是不是活腻歪了,这是他升迁上任的第一件事,结果就遇到了麻烦,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他都落不到好。
他急得嘴角冒泡,不得不连夜写好请罪折子,折子里对囤货的商人是恨得牙痒痒。
第二天,赵大人脸色有些灰白的走出家门,正想去上朝请罪。
谁知道大早上门口上就等了人。
赵大人疑惑的看向倚在马车边上的青年,青年穿着一件石青色湖绸素面直缀,腰上挂着并蒂莲花锦缎荷包,旁边压着一块儿上等的白色圆玉佩,面白如玉的脸上挂着浅笑,正眼神温润的看向这边。
赵大人的脚步就一顿,见他身后的马车只是黑漆平顶马车,但不知为何,他就是觉得这样气质的人不该只是普通人,虽然对方站在他家大门对面,但他不认为是找他的。
赵大人脚步只是一顿,弯腰就要进轿子,耳边就听到略带着笑意的温润声音道:赵大人请略留步。
赵大人惊诧的抬头看向那人。
.
农家小地主 第366章 垄断
.
成药铺隶属于药司,暂时挂在兵部下面,但其实偌大的药司只有一个成药铺。
现在,赵大人就是药司的长官。
赵大人在被派来管理这个成药铺之前只是户部的一个从五品小官,在三品二品官满地走的京城,五品官实在是说不出口的小。
他为人平庸,在政绩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但此人天生对数字敏感,户部每年秋收年终的数字核对都是他在负责,虽然功劳都是记录在别人名下,但皇帝通过军师的明察秋毫,将他从一众人中选出来,直接升为三品官负责药司的所有事宜。
这人对数字和钱财有一种特别的执着,但为官还算清廉,这也是皇帝敢把他用在药司上的原因,要知道,药司过手的钱财可不少,而药材的可操作性很大。
别的不说,负责人要是直接将好的药材换成不合格的药材就能贪下好大一笔钱,就算皇上设立了监察机构,但也并不是不可以操作。
这人的爱好注定了他看人首先看的就是人家身上所有可以代表金钱的东西,比如衣服佩饰等。
李石见对面的人看着他发呆,微微的挑眉,再次出声提醒道:赵大人,不知可否给在下一些时间,在下有一笔生意想和您谈。
赵大人回过神来,老脸有些红,但好在他脸色本来就比较黑,所以李石没发现。
这位公子要和我说什么生意本官现在要去上早朝,不如你先到衙门里等着,我下了朝会去衙门。
李石微笑道:听说大人想要收购一些药材,在下手中正好有一些。
赵大人精神一振,目光炯炯的看着李石,公子手上有药材成色如何
李石脸上的笑容更真确了两分,我手上的药材有三等,但都是合格的,这一点大人尽管放心。
赵大人顿时也没了上朝的心思,让下人赶紧拿着请假折子去请假,自己请了李石进门,边走边问道:不知公子如何称呼。
在下李石。
李石赵大人停下脚步,上下打量了一下李石,钱塘李石
李石挑眉,在下的确出自钱塘,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大人所说的钱塘李石。
赵大人的脸色就沉下来,德胜医馆的东家
正是在下。
市面上的药材是你垄断的
正是。
赵大人对李石怒目而视。
李石忙摇手道:大人莫要误会,在下没有其他的意思,我只是发现有人在囤积这几种药材,这才将所有身家抢在前面收购的,并不是有意垄断,这不,在下让人一边收购,自己却赶往京城了,就是为了和大人做一笔生意的。
赵大人冷哼一声,并不相信,收购几样药材哪里是这么简单的,短短的一个多月,你竟然就将京城附近,江南及河北东西两路的药材收购一空要说没有坏心思,打死他都不信。
李石苦笑,赵大人只怕是第一次接触这行这业,因此对药材行还不太熟吧
赵大人脸色一僵,没说话。
他是官,又不是商人,更不是药材商人,怎么可能了解药材行
大人,药铺一般都有合作的药材商,而德胜医馆如今不说开遍江南,但分行不少,加之每年的义诊所要花费的药材,我们医馆有好几个相熟的大药材商,而药材商之间都是相熟的。我要收购一种药材,并不用每次都要到当地去谈价,只需传信并交付定金给他们,他们自然会将我所需的药材送来,至于价格,都是以往定下的,没有定下的,也是按照业内的价格往下调一些来定,所以在下收购药材真的不困难。
原先我与妻儿回到钱塘,却发现有人在偷偷的收购药方上的几种药材,手段粗糙,并不像是业内人,所以我才起了警惕心,只是我派人去查探的时候却查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无凭无据,我也不能告官,家弟在太原府任知府,写信与我说边关不稳,只怕这一两年要生战端,那些药材都是战时必须,石情急之下这才倾尽所有收购药材,只是那些药材我现在根本无用,留到明年药效必定有所折损,我想来想去也只能卖给朝廷和几位大人家族。
赵大人半信半疑。
李石抬眸看了他一眼,微叹道:只是可惜,几位大人家门槛太高,在下的帖子都递不进去,只好来大人这里撞撞运气。
那你想以什么价格将药材卖给我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事实来得可靠,就看药材的质量和价钱就知道李石是不是有意囤积药材。
李石忙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赵大人,上面有药材的等级和各自的价格。
赵大人沉吟了一下,这些价格倒是在他的接受范围之内,说真的,比他预想的还要低些,但就是这样也比他从药材商那里打听到的要贵上一些。
虽然只是一两文的差价,但耐不住数量大,这样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