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家小地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雨竹
偏偏大老爷生怕大爷亏待了三爷,这才将他孙子安排到三爷身边,就是指着有他这个大掌柜照应,以后三爷的日子好过些。
现在,大管家就只觉得满心的苦涩了。
苏定不知道大管家的这些心思,他只是听说这段时间母亲与大妹妹在府城的日子过得不太好,苏道经常去找大妹妹的麻烦,所以警告大管家一下罢了,他虽然不在府城,但周氏和苏婉玉是他的母亲与妹妹,不是谁都可以欺负的。
苏老太爷闭着眼睛几乎要睡过去,见苏定进来,睁开眼睛问道:可是在接风宴中出了什么事
接风宴很顺利,只是孙儿有些事要与几位同僚商量,所以回来晚了。苏定顿了顿道:祖父与父亲怎么还没睡现在天热痢疾多,应该多加休息才是。
江南一到热天就容易爆发痢疾,老人与小孩尤甚。
苏老太爷一叹,这不是担心你吗苏老太爷眉宇间都染上了愁绪,你怎么就接了这样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在京中的时候就该想尽办法推辞才是。
苏延年冷哼一声,只怕是念着这事的功劳,不舍得推吧
苏老太爷皱眉,狠狠地瞪了苏延年一眼,对苏定道:你爹就是刀子嘴豆腐心,你别往心里去。
苏定自然不会往心里去,他只当没听见苏延年说话,也不当这个人存在,只对苏老太爷解释:孙儿也想过要推辞,只是圣旨是当堂下的,因为前面已有不少人或生病或受伤,皇上面上虽不显,心中却也恼上了,我身体一向健康,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也不能推辞,所以只好接下。
苏定见苏老太爷沉思,就压低了声音道:孙儿出京的时候,傅大人与公孙大人因为伤重生病,皇上让他们回家荣养了,等什么时候病好了再说,现在吏部是左相暂代其职,而公孙大人的职位却是左侍郎代任了。
苏老太爷和苏延年这才面色微变,良久叹道:只怕傅大人和公孙的人从此就要颐养天年了。
既然已经被人暂代,又怎么可能还能官复原职得罪了皇上,以后只怕连官场都进不了了。
苏家现在也就只有一个苏定还能拿得出手,虽然底下还有许多苏家子弟在官场,但大多是小打小闹,也没什么出色的政绩,若是苏定也没撸下来,那苏家在朝中至少又要沉寂三十年。
三十年后能够改变很多事。
现在朝廷对江南的控制在逐步加重,府城又有杨家虎视眈眈,三十年,变故实在是太大。
苏老太爷收起心思,强打起精神来道:既然接了这个差事,那就要好好办,别辜负了皇上。顿了顿道:但你是首官,有些事却不必要亲力亲为,交给底下的人去做便好。
意思是让他手底下的人去干得罪人的事,自己只要稳坐钓鱼台就好。
苏定心中嗤笑,嘴上应下了。
接下来,苏家将要一场大难,这才大难需要他与老太爷与家族一起同心齐力的度过,他不希望他们现在就产生矛盾,反正他现在说什么都先应下好了。
.





农家小地主 第303章 调查
.
对于苏定的回归,最高兴的莫过于周氏和苏婉玉了。
苏定从书房里出来,才到二门就看到了听到消息迎出来的母亲,苏定脚下加快了步伐,看着周氏映在等下的脸庞,眼角是压不住的皱纹,心疼了几分,母亲,都这么晚了,您怎么还不睡
周氏高兴道:我这不是听说你回来了吗看你一身的酒气,快回去喝碗醒酒汤,我已叫人准备好了热水,梳洗了先好好的睡一觉。
周氏虽然生气大儿子不肯帮女儿,但这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几年不见,早想着了。
母子之间哪里有隔夜仇呢
苏定心中微暖。
第二天一早起来的时候周氏就在客厅里等着了,你先用些早饭,等一下去给太夫人和老太太请安。周氏顿了顿,问道:你的行李怎么没送回来虽说家里不缺你的穿用,但那些衣服东西都几年不用了
苏定解释道:我今后要住在官署,东西都留在了那边。
周氏大惊失色,这是怎么说你都回到家了,好好的家不住,怎么住到官署去那里面的下人都官家请的,除了一些粗活,哪里会照顾人
母亲,苏定打断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当初出京的时候皇上就关照过,我与几位大人也说好了,为免牵扯太多,我们就住在官署,我身边还有文砚呢,母亲不用太过担心。
周氏不太懂政治上的事,只是单纯的担心苏定的吃穿,闻言皱眉想了想,那回头我给你再收拾一些东西,再给你送两个丫头过去。
苏定忙摇手,这可不行,同住在一个官署之中,我不能搞特殊。
周氏满不在意的道:大不了我给他们每人都送几个丫头去。
苏定黑了脸,心中无奈,这人要是送去,苏家更说不清楚了,如果是以前,苏定早就发火说不要了,但现在他也是父亲了,虽然还是会心中烦躁,但好歹能耐下心来给周氏解释了。
等苏定给太夫人和老夫人请安完,他也顾不得停留,急匆匆的去了官署,今天是第一天,到底要有个什么样的章程,他还需要与属下商量。
既然已经来了,我们自然要快点去查,也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我们从京城赶到府城需一个月,他们早在大半个月前就收到了圣旨,十几二十天的时间改做完的动作早做完了,哪还有什么措手不及
那柳大人以为应当如何
自然是制定章程,一步一步来,只要仔细查验,他们只要有侵吞之举就一定会露出破绽。苏大人以为呢
苏定点头,本官赞同,如此我们就划分区域吧,两人一组,快速些,但更要紧的仔细,江南一直是重灾区,当初叛乱是从江南始,那些叛军又一直躲在江南,加之去年的雪灾,只怕有不少百姓流离失所,所以此次不求快,只求稳,查出东西也先不要声张,汇集到此处,等定国公带兵到了之后再一起清算。
几位大人对视一眼,慎重的点头。
平阳侯那样彪悍的人,带着兵去监督都有人要反,更何况他们都只是文弱的文官,身边只有这几十个侍卫,根本就不值一提,还是等定国公带兵到了之后再一起清算比较妥当些。
苏定拿出地图与几人划分,每一组负责一个区域,而每次出行都要随身带着侍卫。
这一次的检查就要从府城开始。
赋田的工作依然是交给地方官,苏定他们一行人的工作就是检查赋田的效率与成绩,看公田是否被侵占,检查应当分到土地的百姓是否都分到了。
府城周围的田地是知府大人直接负责,钱塘知府邓茂算是一个清廉的官,在官场中也算有名,现在不过三十多岁就是一方知府,能力也算出众。
这一行官员中包括苏定,对他的印象都还算不错。
邓茂见苏定对他态度还算不错,顿时松了一口气,他与苏家的关系不算坏,但也不算多好,在这钱塘府中,他落过几次苏家的面子,也算计过苏家,此时见苏定眼中坦荡,自然高兴。
他自信他看人还是挺准的。
而邓茂的能力也的确不错,苏定带着人在府城周边清点,又下到农户中调查,该给贫民的田地都分到了他们的手中,记录在册的公田并没有被侵占。
苏大人,会不会有没有记录在册的公田
苏定拍了拍账册,笑道:回头开库房检查往年户籍销账及地簿就知道了,圣上的旨意才下不过三个月,他们就算能伪造这公田册,也不可能来得及伪造那几样。
只是这时间
我们抽检一些就是,不用每一部都查,苏定顿了顿道:到时候你们亲自去选,每个人选三本,随机选。
身边的几人恍然大悟,这样随机下来,只要查出一本有问题,那就代表其他的或许都有问题,而且也减少了工作量。
只是,水至清则无鱼,出京之前圣上也交代过,只要不过度,我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现在还不是闹大的时候。
被皇上选来这里的官员,虽然都清廉至极,但也都识时务,至少他们并不迂腐,也知道现在天下未稳,有些事情能放过就要放过。
当下大家都点了头。
苏定骑着马回去,路过鸣凤村的时候勒马站住,身边的官员就道:大人,这里是鸣凤村,倒也有五百多亩的公田,我们要不要去看看
苏定点头,打马进去,入目的就是连成一片的大宅,随行的官员惊奇的咦了一声,这三户人家好富庶,一家的面积等同于公侯了。
再仔细一看,摇头道:左右两家还罢,这中间一家却只有三进,倒是大门挺气派,倒让我误会了。
但左右两边都是五进的大房子,围墙虽高,但他们现在骑在马上,又在坡上,不说看到里面的情景,大致的情况却能看个大概。
这,不会违制了吧
苏定微微皱眉。
身后一个官员对这方面了解比较多,摇头道:这倒不至于,看那墙面用的是青砖,我隐约看着里头的布局也只是照着农家小院来,除了大点,却没有违制,何况,此时还有谁追究这个
说的也是,房屋制度虽然一直都在,但普天之下还有多少人遵守
不过这三户人家倒是有钱,这样大的地方不知花销多少。里头又花团锦簇的,更不知耗费几何
他们遥遥看去,院子里的花开得正艳,里面树木郁郁葱葱,看得出打理得很好,但也因为距离远,他们看不出是什么花什么树。
被派来领路的衙役就忙解释道:诸位大人却是误会了,这不是三家,而是两家,或是说一家也不为过。就将苏李两家的关系说了,末了道:这房屋看着大,但其实花销不大,这里头用的是普通的青砖,木头也是普通,当初建造的时候又正是挑人工最便宜的冬天,所以我们私下计算过,也不过三四百两。
两栋五进的院子才三四百两不说苏定身后的官员,苏定也有些怀疑。
这却是千真万确,诸位大人不要看三四百两很少,在这乡下,三四百两也不简单呐。就是他,一辈子不吃不喝顶了天也就赚个二百两,还是在有灰色收入的情况下。
这,在京城没有两三千的银子只怕买不下一个五进的院子那还是在地段不太好的情况下。
衙役就笑道:大人说笑了,这乡下地方如何能与城里比,更遑论京城了,不说其他,在京城,光买地就要多少钱了,可这乡下地方可不要多少钱。说着小心的看了一眼苏定,压低了声音道:这里头还有一个故事呢,当初李苏两家在鸣凤村落户,却是得罪了里正,里正故意将他们两家放在河东,村长过意不去,在划分菜地的时候就将那一大片都给划给了李家和苏家,当时他们几个人吃饭都困难,谁能想到人家就能赚下这样大的家私,说来还是靠的那位苏姑奶奶
苏定似笑非笑的瞥了衙役一眼,知道他在拍他的马屁,苏家的故事在当年李江和苏文闹上门的时候就不是秘密了。
后来他们只需买那右边的地盖房子就行了,只是这乡下地方最不值钱的就是荒地,那片地方泥土浅薄,连菜都种不活,更别说种其他的庄稼了,除了荒废,也就只能建房子了
最难得的是李家与苏家竟能供出两位进士,听你那样说,他们家乡邻间也还和善
自然是和善的,因我们当年吃过逃难的苦,对灾民最是同情,去年我们府城雪灾,就是那位小李相公牵头捐钱捐物,圣上还嘉奖过他呢衙役见苏定没有阻止,知道自己说的话讨了他的欢心,更是大夸特夸。
而衙役这样一说,大家也想起来了,就是皇上赐了牌匾的德胜医馆
正是,正是,那位小李相公心善得很,每个月都有义诊,现在更是六十以上的老人前去看病免费,那些贫苦人家只要拿了户籍去也是免费,只要证明自己无力支出看诊的费用
那这德胜医馆岂不是大亏特亏有一个官员对钱财最是敏感,如此,他哪来的银子扶持医馆
.




农家小地主 第304章 做客
.
衙役骄傲道:大人不知,城里有富户想要做善事,也给德胜医馆捐了一些钱及药材,小李相公都记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公布出来,那些银两及药材用在什么地方都写的清清楚楚,还将账本给捐钱的那几家看呢。
您别看医馆免费给人看诊,就以为医馆亏钱,前去德胜医馆看病的人不少,因此也赚了不少钱。
难怪能将院子打理得这样好
有时候建房子不是最贵的,而是装修打理里面的院子才是花销最多的,其他的不说,奇石奇花奇树就不知花销多少了。
众人心中才散过这个念头,谁知衙役又笑道:几位大人又误会了,我虽没进过这李家与苏家,却也没听说过他们家收购奇石奇树,所以这院子未必就花销大。
你倒是什么都知道。
衙役就不好意思的笑道:我们这些人走街串巷,常要了解民情,故知道的多一些。
倒不是所有的衙役都知道这些,而是知府邓茂考虑到苏定会想要了解多一些,就专门拍了这个有包打听外号的衙役跟着。
苏定打马下坡,笑道:我们去看看吧,正巧,大家劳顿了大半天也渴了累了,下去讨碗水喝。
几位都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时间有些犹豫,讨水喝,不太好吧
苏定朗声笑道:就算是不讨水,看在我的面子上,吃顿饭还是可以的。说着打马下坡。
随从的官员都有些疑惑,文砚就笑着解释,诸位大人不知道,下面那位小李相公是我们苏家的姑爷。
苏家的姑爷
苏家的姑奶奶怎么会是孤儿流民还需要自己进山打猎供养弟弟
疑惑一闪而过,倒是有一人三年前就在京城任职,倒是影影绰绰听过一些谣言,他一直以为那是谣言的
文砚上前一步拍门,李毅牵着两个弟弟的手正要出门玩,打开门疑惑的看着底下站着的人,见他们人手一匹马,知道身份非凡,一时间有些拘谨的问道:你们是谁
苏定看了一眼李毅和李彬身上的衣服,对他们的身份心中了然,然后目光就放在了阳阳身上,见他几乎与李石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般,只眼睛与木兰的一样,上前一步,半蹲着道:阳阳,你猜我是谁
阳阳疑惑的歪头看苏定,很诚实的摇头,李毅就上前一步挡住阳阳,戒备的看着他,李彬牢牢的牵着阳阳的手,将他扯到身后。
苏定心中就对李毅与李彬有了好感,笑道:我是你们舅舅,你爹娘在家吗
李毅闻言更加戒备,我爹娘都在家里别以为他小就不知道,他舅舅在定远县,他又不是没见过苏文。
哦你爹也在家苏定好笑的看着李毅,那我怎么听说他在医馆里呢
苏定逗着李毅,里面周大福听到动静忙跑出来,他没见过苏定,因此没有认出苏定的身份,忙上前拉住李毅,恭敬道:这位公子找我家老爷
我是苏定,你家老爷若是不在,找你家太太也行,我们路过鸣凤村,有些渴了,特来讨两碗水喝。
周大福就吓了一跳,抬眼看去,就对上苏定那双与苏木兰一模一样的眼睛,有些慌乱的低下头,公子请进,小的这就去请太太,几位大人快请进。
周大福拉住李毅,低声道:大少爷,这是您大舅舅,快牵着二少爷和三少爷回去叫太太。
李毅这才知道误会了人家,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苏定一眼,但他不记得他还有个大舅舅,也从没听人说过呀。
但他还是听话的牵着李彬和阳阳的手跑去叫木兰。
苏定与随从的官员跟随周大福进去,现在两边的房子已经建好,李江和苏文两家都搬了进去,第一进的房屋就空了出来,木兰就依然将第一进算作前院,客厅也放在第一进里
几人一进门就看到院子里梨树,旁边缠着葡萄架,上面的葡萄爬满了架子,甚至伸到了旁边的围墙上,六月份正是开始吃葡萄的季节,上面白的,黑的,紫的,一团一团的葡萄挤在一起
这些都是当年刚搬进来的时候种的,到现在也有十来年了,所以果树长得很大,现在伸张开来,留下一大片树荫
不远处则是一口井。
明大人摸着胡子道:倒是凉快,好一番农家小院。
的确别有趣味。
周大福抽抽嘴角,这个调调
据他所知,二奶奶和三奶奶都不太喜欢,不过,他们现在也不住在家里,所以家里的一切都是照着大太太的喜好来的,而且很不巧的是,从老爷到三爷都很喜欢在院子里种果树
周大福请他们在客厅坐下,弯腰道:公子,几位大人先坐着,小的这就去给诸位泡茶。
大暑天的在外面跑,中午只吃了一点随身带的点心,大家早就饿了渴了,此时听周大福上茶,自然巴不得。
周大福心中却在犯难,不知道应不应该热情招待苏定。
木兰与府城苏家的关系一直很微妙,平时老爷甚至禁止他们在家中说起外头苏家的消息,而苏家几次让人送礼来,老爷都是直接叫人还回去,或是下次还礼的时候直接堵死
虽然外头总是说苏定与自家太太的关系好,是唯一承认自家太太身份的人,但他了解太太,太太有些淡漠,只怕她还不稀罕苏定的承认呢。
周大福正纠结,木兰就从后面过来了,看到苏定,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
看到木兰脸上的笑容,周大福心中一松,心里有了计较。
大哥怎么过来了
等一下要去查看鸣凤村的公田,就进来坐一下。苏定起身,为木兰介绍,这几位是我的同僚,我们都饿了渴了,所以进来讨碗水喝。他知道这个妹妹有些一根筋,要是不把话说明白,只怕她不会很快明白过来。
木兰果然很快反应过来,诸位大人好,我这是农家小舍,只有一些简单的饭食,只怕要委屈诸位了。
是我们叨扰李太太了。
木兰不在意的笑笑,对周春道:你去沏茶上来。招过周大福吩咐:厨房里有新鲜的肉,再叫人去菜园里摘些菜,叫人赶紧上灶
周大福一一应下,低声道:厨房里有今天早上给几位少爷做的点心
叫周春端上来。
老爷那里要不要派人去叫回来
木兰想了想,还是摇头道:算了,苏定也不是外人,叫他自己招呼就好,也好让他们自在些。木兰看了一眼坐在外头的侍卫衙役及他们的小厮,低声道:外头的也要招呼好来,茶点什么的快点上,让小坠及春红一块儿出来帮忙。
周大福应下。
里面,苏定拉住李毅,从腰上扯下一块儿玉佩,再从荷包里拿出一个扳指,从扇子上扯下一块扇坠,这是舅舅第一次见你们,身上也没带什么见面礼,来,舅舅给你们带上。
这几样东西价值都在伯仲之间,苏家是世家,苏定又是族长,身上的东西自然不会差。
随从的官员看见了,自然纷纷掏出见面礼给几个孩子,其中明大人最肉痛,他是几人里最穷的一个,三份见面礼可是耗了他不少的银子,虽然他给的并不重。
苏定见了哈哈大笑,朗声道:这就算你们给的饭资了。
明大人见苏定这样说,倒是将原先的拘谨丢去了,他最怕的是苏定不言语,心中却嫌弃。
苏大人这样说,下官定是要放开肚皮吃才能赚回来的。
李毅眼珠子一转,脆生生的道:大舅舅,几位大人,我家有很多果子,我摘下来给你们带回去好不好
哦你家有很多果树
李毅狠狠地点头,很多很多。
他和李彬现在的爱好之一就是爬树摘果子。
厨房的手脚很快,有些食材又是准备好了晚上用的,现在都是一拿出来就能用,木兰将客厅留给他们和几个孩子,自己也去厨房帮忙。并不在客厅里招待客人,只是将周大福留在那里,看缺什么就给补上。
他们不是农民,那些读书人规矩最多,木兰要是在客厅里,那些人反而会拘谨,气氛反而会凝滞,她不将苏定当外人,又将几个孩子留下,就是希望气氛能好些。
很快,木兰就端上一大盆的酸菜鱼,周春和坠儿端着红烧兔肉,爆炒斑鸠,香菇油菜,凉拌五丝,烧鸡和油煎豆腐
闻着香味,几位只吃了点心填补肚子的大人们顿时快速的分泌口水,眼睛止不住的往这边瞟
木兰将菜摆放好,让人将饭端上来,对众人笑道:大哥与诸位大人不如先用着,下面还有几道菜,却是时间要长些。
苏定就作为半个客人请大家入座,见桌上没有酒水,就问道:没有酒吗
木兰蹙眉,你们下午不是还要工作可以喝酒
苏定摸摸鼻子,底下的人也都喜欢喝酒,但也不好意思在木兰说出这话后说喝一点没关系。
周大福暗暗着急,上前笑道:太太,喝一些也是没事的
木兰的不喜欢工作的时候喝酒,也不喜欢喝了酒之后工作的人,沉默了片刻道:我这儿倒是有新酿的葡萄酒,度数很低,大哥要是想喝就喝那个吧。说着让周春去将葡萄酒端出来。
那是第一茬葡萄酿的,他们家的葡萄年岁大,加上打理的好,每年五月份葡萄酒开始成熟了,一整个围墙都是葡萄,成熟的不少,木兰怕浪费,就给做了葡萄酒。
.




农家小地主 第305章 托付
.
葡萄酒早就有了,只不过很少有人喝就是了,一是因为葡萄很少,作为水果都很贵,更别说拿来酿酒了,二是因为葡萄酒的度数很低,女子喝还好,男子喝就有些不够味了,因此葡萄酒并不普遍。
1...127128129130131...2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