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原始人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墨守白
第二次造的纸和第一次造的纸相比,有了这么大的提升,让石头备受激励,然后韩成就顺理成章的做了甩手掌柜。
巫现在变得极为可怕,部落里的动物们见到他就瑟瑟发抖,尤其是福将它们,打死都不往巫身边凑。
因为头发稀少的巫,现在已经完全沦为了一个拔毛狂魔,见到动物就想上去薅两把毛下来,然后用来做毛笔。
经常被他抱着的
第五八一章 坑爹的豌豆
秋日的阳光铺撒下来,透过诸多翠绿的竹叶漏下斑斑点点的光。
竹影下,花岗岩石磨旁,放着一个木头架子,架子上挂着一个木头盒子。
木头盒子里铺设着柔软而又金黄的新鲜谷子杆,还带着一些未曾散去的粮食清香。
谷子杆上上面铺着一些麻布,麻布上面躺着一个穿着麻布衣服,盖着麻布单子的胖娃娃。
这娃娃是真胖,就算是躺在那里,脸也因为过多的肥肉变成了一个鸭梨形,看上去肥嘟嘟的。
从麻布单子下面伸出来的那条胳膊,一节一节的,像是刚刚从水里挖出来洗干净的白嫩莲藕,胖胖的小手指根处是一些胖乎乎的小肉坑。
这时候,这只胖胖的小手上的两根指头正塞在没有牙的嘴巴里。
这两根手指无疑极为美味,不然的话胖胖的小家伙也不会吃的这样香甜和满足。
口水直流的同时,满是婴儿肥的脸上也不时还带出一些笑容来。
“嘟嘟嘟……”
一个脑袋突兀的伸来,出现在婴儿的上方,挡住了漏下来的点点秋阳。
看着胖乎乎的儿子,韩成忍不住的伸出手指放到小家伙的胳肢窝处,脸上露出笑容来,嘴里发出一些声响进行逗弄,开始父子间经常进行的游戏。
胖乎乎的豌豆挤着眼睛,咧开没有牙的嘴,露出比韩成还要开心的笑容来。
刚过百天的小豌豆这时候已经能笑出声,被韩成这样挠着痒痒,他的两只胳膊开始胡乱的挥动,身上盖着的麻布单子被扒拉到了一边。
韩成的头低的有些很,离小家伙有些太近,没两下便被小家伙满是口水的手扒在了脸上。
如果是旁人,这样的事情发生之后韩成一定会异常嫌弃的去擦脸,然后离这家伙远远的,说不定还会在对方屁股上来上两脚。
但换成小豌豆,一切也就不一样起来了。他不仅仅没有将脸从儿子的魔爪中抽出来,反而还凑得更近了一些,好让儿子抓着舒服。
这样的游戏进行了一会儿,韩成伸手把小豌豆从摇篮里抱了起来,先将尿布垫好,两手环着他抱在怀中。
在韩成变着花样做好吃的滋补下,白雪妹的奶水很足。
伙食好,小豌豆的身体也就强壮。
刚百天的孩子,就已经有了十五斤多,这在原始时代是少见的,即便是在食物充足的青雀部落,百天的时候,能有小豌豆这一身膘的也不多。
十五斤多的小家伙抱在怀里,石头蛋子一样。
小豌豆的脖子已经硬实了,不用韩成用手扶,自己就能把头直起来好一阵,不过有些时候还会一个控制不住,一头撞到韩成的胸膛上,留下一片的口水。
抱着儿子嘴里咿咿呀呀说着一些外星人都不怎么能听懂的话,父子二人交流的十分愉悦。
不远处给跟秋蚕添上桑叶之后,手里拎着竹篮的白雪妹往这边看来,看着这一幕,只觉得心里格外的安静和快活。
这种快活将因为成哥哥明天要离开部落而产生的沉闷,都给冲淡了许多……
夜幕降下,繁忙而又热闹的青雀部落陷入了宁静之中,只有秋虫在夜里鸣叫。
这声音配上凉意渐起的夜色,再加上在最后不多的时日里闪烁着冷光的萤火,将周围衬得更加宁静了。
额,不对,除了秋虫的鸣叫声,这会儿的夜色里又隐约响起了一些别的声音。
韩成的喘息和白雪妹小猫一样的叫声混合在一起,奏响了原始的乐章。
男人出远门前,以及出远门归来之后,一般都少不了这样的乐章伴随。
走时是送行,归来时是欢迎。
以往大将出征以及凯旋之时,都会鸣炮用于壮行或者是庆贺,比如著名的《穆桂英挂帅》中的唱词,‘辕门外那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
韩成现在不是大将,自然用不了三声炮来壮行,对于他来说,一炮或者是两炮就已经足够了。
若真的是来上个三声炮,只怕明天就不用走了。
壮行的声音有些过大了,宁静的夜色里很快就又多出来了一种声音——孩子的哭声。
“娘的!你小子就是专门给老子作对的!”
韩成等了一会儿见小豌豆不仅没有停止哭闹的趋势,反而还哭的更凶了,只得无奈的停下,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恨恨的骂道,放开了缩成一小团的白雪妹……
第二天早
江湖救急
被锡矿石还有锡的冶炼弄的没有脾气,从九点多查资料一直查到十一点半左右才算是有了一点眉目,还不敢确定对不对……今晚这一章码不出来了,硬熬下去明天差不多也就毁了,明天加把劲争取码出五章来,将昨天和今天的都给补出来。当然,要是遇上今晚这种直接卡死的情况,也就另当别论了,我这样
第五八二章 青铜的曙光(补昨晚的)
c_t;雨后初晴的铜山,看起来别具一番风味。
诸多雪花大小的铜锈变得更为清晰,覆盖在山石之上,显得极为瑰丽。
近三十个青雀部落的人,分布在铜山以及铜山的周边,手里拎着木棍或者是粗铜做成的八棱锤,不时的将草丛分开,或者是在一些石头上来上两锤。
青雀部落的人来到这里已经六天了,因为这次带了粗铜做的锤子来,所以在开采铜矿石上速度要快不少,至少要比第一次的后期开采的快。
果然还是‘原汤化原食’,煮豆燃豆萁有时候还是非常需要的。
经过几个月的冶炼,之前所带回去的铜矿石已经用了一个七七八八,手法虽然粗糙了些,但也得到了不少的粗铜。
这次前来铜山,韩成的最大目的是寻找锡矿,但铜矿石的获取也一样是必不可少。
所以到达这里这里,先集中力量开采出来够这次运输的铜矿石之后,韩成这才让人在这附近全力以赴的寻找锡矿。
长腿手里拎着一根树棍,不停的在这里拨弄着草丛,掀开将地面覆盖住的枯枝碎叶,去察看这里有没有与众不同的石头。
翻找了一阵的长腿,抬头看看周边做着同样事情的人,本就不错的心情,变得更好了。
这次前来的人中,只有他一个人是奴隶,其余人都是部落里的公民。
此时部落里的公民,做着与他一样的事情。
这让长腿觉得自己距离部落里的公民是如此之近。
他会升起这样的感觉,并不仅仅只是因为这些。
此次前来的这一路上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在向他传递着这一消息。
比如按照部落里的规定,他一天只能吃两次食物,但这次却不同了。
中午分食食物的时候,尊敬的神子也会让人给自己一些,虽然并不多,而且成色也不如其他人的好,但他还是异常的感动。
晚上睡觉的时候,他虽然还是睡在距离火堆最远的地方,但也没有以前那样远了,可以紧贴着部落里的其他人睡……
长腿再一次的将衣服下面盖着的幸运符掏了出来,握在手里,满心的虔诚。
这个幸运符是在青雀部落发现大量孔雀石之后,他又重新找了一块了更为漂亮的孔雀石做出来的。
长腿现在对幸运符更加的虔诚了,因为他觉得自己之所以会比其余的奴隶都幸运,就是因为幸运符的缘故。
这样过了一阵,他又将幸运符小心的放进衣服里面贴着肉,然后接着继续拿着棍子在这里搜寻。
“哗哗……”
棍子穿过,不算怎么稠密的草丛被拨开,一些星星点点有些耀眼的光出现在长腿面前。
这一突兀的变化吓得他拎着棍子立刻朝着后面连退几步,一脸警觉和害怕的望着那里。
过了一阵不见有什么异常的变化,这才又试探着往前走上几步,伸长棍子去拨那些草。
草丛被拨开,刚才看到的那些星星点点、有些耀眼的光芒却没有出现。
长腿有些疑惑的眨巴眨巴眼睛,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他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又重新往前走了两步,星星点点的白光再次出现。
“这里!这里!”
他大声的喊叫起来。
长腿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是不是神子需要找的那种石头。
不过这会发光的东西,看起来就很不一般。
分布的周围的人被他的喊声所惊动,纷纷往聚拢过来。
还在铜山半山腰上转悠的韩成,也听到了这声音,心里一喜的他,也迅速的从山上下来,朝着长腿所在的地方而去。
韩成来到跟前的时候,这里已经聚集起了不少的人,正对着那片被棍子拨开的草丛指指点点,不时议论上两句,显得很是好奇的样子。
韩成也看到了那在阳光的照射下露出的星星点点的光,脸上喜色顿时就露了出来。
他快走两步来到近前,发现发光的东西是一小片的岩石。
岩石有些泛黄,泛黄的岩石里又分布着一些大小不一的银色斑点。
岩石只有碗口大小,周边的地方是泥土以及生长着的杂草。
这是银矿
这是出现在韩成脑海里的第一个念头。
他蹲在那里看了一会儿,伸手揪住岩石边上的杂草用力往一边拔起,密密麻麻的根带起一片的土壤,露出了下面更多的、沾染了泥土的岩石。
可千万别是银矿,这时候银对于青雀部落来说,还真不如锡来的实在。
&
第五八三章 天地为炉兮,造化万工,阴阳为碳兮,万物为铜。
“融化了!”
“这是锡矿石!”
炭火持续燃烧了好一阵时间之后,最底层的那层被砸碎的锡矿石开始融。
通过炉子边上的孔看到这一幕的韩成兴奋的喊叫出声。
其余一直在边上等待消息的人,也都跟着欢呼出声。
韩成又在这里看了一阵,见火焰透过最底层开始融化的锡矿石开始往上面的木炭蔓延而去,逐渐融化的锡矿石有往外流淌的趋势,就赶紧将最低处的那个口子用木炭还有陶泥给牢牢堵上。
“呼呼呼呼”
压风咕噜的人已经已经换到了第三个。
韩成从炉子的最上面斜着往下看,见到里面的矿石融化了大半,就让人将高一点的那个孔给捅开了,有融化的矿渣开始从那个孔里面流淌出来,更为沉重的金属液,则留在了炉子下面。
“放陶罐,开炉子!”
在炉子里面的矿石都已经融化,而且矿渣也都流淌的差不多的时候,韩成一声令下,立刻就有两个人拿着长长的木棍走了过来。
将木棍比较细的那头顶在炉子下面的那个洞口处,猛地一用力,就将堵着的洞口给捅开了。
木棍迅速的抽回,金属液就也顺着炉子上的孔流淌了出来,落在陶罐里。
纵然在部落就不止一次的见过炼铜,但此时再见到好好的石头被烧成水流淌出来,众人心里还是忍不住的一阵惊奇。
冷却了一会儿之后,陶罐被砸破,露出了上粗下细的罐子形金属锭。
这种金属锭的形状看起来还真的有些像‘金’这个字。
或许当初先人们造字的时候,就是从这方面来的。
看着这粗锡锭,韩成升起了制造青铜的心思。
让大部分的人去接着开采新发现的锡矿石,韩成在留下几个人在身边,趁着炉子里面的炭火还没有熄灭,温度还在,就又往里面加入了木炭。
然后费大劲从锡锭上弄下一些粗锡来,放入炉火之中继续融化,同时又将一个粗铜制作的铜锤头放了进去,和粗锡一块融化。
锡和铜的比例,大致上为一比二。
记得以前看古代通史的时候,曾经看到过关于铜锡比例的记载,就是‘金有六齐’。
六份的原料,一份的锡五份的铜炼制出来的青铜适合做什么,两分的锡四份的铜炼制出来的又适合的做什么器具……
具体什么比例的铜锡做出来的青铜,适合做什么样的器具,这样的事情韩成记不清楚了。
就算是之前他用拼音往陶板上记载了一些东西也不成。
因为当初记载的时候,对于这个问题他就是模糊的。
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有了铜锡,又知道‘金有六齐’之说,剩下的只需要将这些不同比例的青铜都给做出来,慢慢也就能够知道它们都适合做什么了。
风咕噜继续转动着,炉子上面冒着的烟气越来越淡,最终变成了不太显眼的青烟。
随着时间的推移,换了好几个按风咕噜的人之后,炉子里面放着的粗铜和粗锡终于都融化了,混着在了一起。
不过韩成并没有立即开炉子,因为他记得一个成语——炉火纯青。
说的就是冶炼青铜的时候,达到的最佳状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