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扬天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何昊远
秦牧先让所有宫女都退出殿外,然后才说道“看到了吗?那两个匣子,那是皇后让朕拿去典当以资军用的。”
徐若诗冰雪聪明,一惊之后立即跪下说道“陛下。臣妾没有别的意思,臣妾只听说陛下急需用钱”
秦牧上前,将她扶起来。然后说道“你一片好意,朕没有怪你的意思,但你行事之时应该想想谁才是这后宫之主,这种事,朕不希望以后再发生。”
“臣妾知罪,臣妾这就去向皇后娘娘请罪。”
“不必了,你的嫁妆也不用全部捐出来,明日拿一半给皇后,让她暂时用来应付宫中用度吧,将来朕会一文不少的还给你们,包括皇后的。”
“臣妾遵命。”徐若诗暗暗舒了一口。
这次不管她是有心,还是无意,秦牧不想过多的追究。外头的事已经让他够头痛的了,他不想这后宫也乱起来。
秦牧将她搂过来,语重心长地说道“论钱,十个徐家也不上朕的一个巧儿,明白吗?朕看上的,不是你徐家的钱,是你这个人。该是你的,朕不会少了你的;不该是你的,千万不要动歪心思。”
“陛下,臣妾思虑不周,罪该万死。但臣妾真的没有针对皇后娘娘的意思,皇后娘娘贤良淑德,母仪天下,国丈也是清廉自守,忠君爱国,这都是臣妾打心眼里敬佩的,陛下”
“好了,你不必解释了,朕相信你,今夜你就侍寝乾清宫吧。”
“谢陛下。”徐若诗这才转忧为喜。
秦牧虽说不是看上徐家的钱,但第二天他微服出宫,巡幸西苑时,还是把徐永顺召到了西苑。
徐永顺是个十分机灵的人,得蒙召见,他心中早已有了大概猜测。
七月的莫愁湖,高枊垂阴,老鱼吐浪,一派风韵依稀。西苑的亭台楼临水而建,湖上风来,清爽宜人。
秦牧让人端上茶来,徐永顺受宠若惊,连忙说道“微臣蒙陛下垂爱,方有今日,陛下天恩,臣时刻想着报答万一”
秦牧可不是来听他表忠心的,大秦四面楚歌,狼烟滚滚,他正心焦呢。
“行了,小顺子,想必你也猜到我召见你所为何来了。说吧,你们能借朕多少钱?朕也不勉强你们,能借多少就借多少。”
皇帝借钱,不是没有,周赧王就因欠债太多,无法偿还,被债主逼得躲到宫中高台上。
但皇帝借钱的事确实不多见,更没见过象秦牧这样,没有一遮掩和羞态,直接开口问人借钱的。
徐永顺有些错愕,反倒有些不好意地说道“陛下,瞧您说的,说什么借呢,陛下要筹措钱粮,抗击外敌,臣等便是倾家荡产,也定要全力支持陛下,这个不知陛下需要多少?”
“三百万龙币,有没有?”
徐永顺这回也很光棍,一咬牙说道“陛下放心,三天之内,三百万龙币一定如数奉上,微臣这就回去筹措。”
徐永顺不提任何要求,连茶也没喝一口,便径直告退。
秦牧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暗暗了头,三百万龙币不是个小数目,徐家单独绝对拿不出。在他没有作出任何承诺的情况下,要说服柳昌祚那些人把钱拿出来,只怕要费上不少口舌。
徐永顺虽然年轻,但这分胆识和担当,着实不是寻常人可比。
秦牧在西苑也没有多呆,当即摆驾回宫,连同自己从内库拿出的一百万龙币,已经有四百万龙币打底,回宫的路上,秦牧眉头舒展了不少,来吧,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全世界斗,大秦有这个本钱,咱们看谁先趴下。
因为是微服出宫,秦牧的车驾没有大张旗鼓开道,回到大秦门时,看到不少百姓围在大秦门前,指指。
“李式,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尊旨。”
穿着便装的李式挤过人群,便看到一个朴素衣裳的中年妇人在大秦门前,身边放一副担子,手上托着一个大托盘,托盘上盖着的黄绸被风一吹,露出一片耀眼的金光来。
这个妇人,南京城的人几乎没有不认识的,她就是当初秦牧百金酬一饼之恩的李大娘。
她正一边吃力地举着托盘,一边对看守大秦门的兵丁说道“这位军爷,你就让老妇人进去吧。皇后娘娘身怀六甲,为了支援前方将士打胜仗,还缩衣节食,连首饰都典当以资军用,我老妇人深受皇恩,岂能眼睁睁地看着,军爷,老妇人就是想给陛下,给皇后娘娘献上自己的一心意,我不是歹人,军爷你就放老妇人进去吧。”
看守大秦门的士兵为难地说道“大娘,我知道你不是坏人,可这事我们做不了主啊。”
李式弄明白了事情的梗概,连忙回报秦牧。
秦牧听了有些感动。但他一时想不出,李大娘是如何得知皇后捐出自己的首饰的,这件事昨天才发生,今天就传到了坊间?若真如此,那整个后宫还有什么秘密可言?
*****************
s这个月,历史类估计连第九名都有月票奖,悲摧的我却被挤到了第十名,每个月最后几天,名次总是不断地跌,跌得我满头的包,此刻只能匍匐在地,磕几个响头,弱弱地问声各位衣食父母,还有月票吗?
(未完待续。。)





明扬天下 第761章 民心
***
“陛下。”
“陛下来了。”
“陛下万岁,万岁,万岁岁!”
秦牧走下车驾,南京城的百姓多数是认识他的,顿时跪到一地。
秦牧抬抬手,大声道“平身,都免礼!”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姓们虽然起身了,但激动的喊声更加洪亮,此起彼伏。
不管朝中大臣如何以死进谏,但普通百姓对大秦皇帝的好感和崇敬,从没有减少过。
不管皇帝如何大兴土木,如何兴兵伐敌,从未向百姓加征过一次饷。相反,普通老百姓还从事受益匪浅。
普通百姓不管你什么天下兴亡的大道理,他们只知道,谁给他们安定富足的生活,他们就感激谁。
“陛下!”
“李大娘请起吧。”
秦牧说着,上去虚扶了李大娘一把,惊得她连连说道“折煞贱妇人了,折煞贱妇人了。”
“李大娘不必如此,你有恩于朕,岂能让你跪在大秦门外?这样吧,老韩,拿块宫中行走的玉牌给李大娘,以后这大秦宫,李大娘你要进便进。”
“陛下,使不得,使不得,贱妇人一介草民,岂能僭越。陛下之天恩,贱妇人已无以为报,再不能受此大恩了。
陛下,今天宫里的林公公拿着宫中珍藏出来典当,向贱人感叹,说是陛下为了筹措军饷,宁愿节衣缩食,典当宫中珍藏,就算皇后娘娘身怀龙子,也用度减半,还把娘家陪嫁的首饰都拿出来典当了,也不向百姓派饷。
陛下啊,您这么做。让贱妇人等深受皇恩的人无地自容啊。今天贱妇人把陛下赐给的金子和家里的一积蓄都带来了。
贱妇人不知道什么大道理,只知道没有陛下,就没有贱妇人一家今天的好生活,这是贱妇人一家子的一心意,请陛下收下吧。”
“李大娘,不必如此,边境上来了几蕞毛贼而已,朝廷很快就能平息,大家不必惊慌,相信朕。相信我大秦的将士,一定能保我大秦安宁的。”
“陛下的话,贱妇人自然相信,但贱妇人这心意,陛下无论如何还是收下吧,你若是不收下,贱妇人就跪在这大秦门外不起来了。”
秦牧刚要说话,外头的人群中,突然有人大声说道“陛下。草民李大同,也捐二个龙币,聊表心意,还望陛下收下。”
秦牧循声望去。但一个五十岁上下的老大爷走出来,手上捧着两个白花花的龙币,颤悠悠地跪下。
“草民今年五十有八,乱世人命贱如狗。草民见多了,那种苦也尝多了,只有这两年。托陛下的洪福,草民才真正过上安定的生活,家里还攒下了几个小钱。如今前方将士们在和敌人拼命,陛下在节衣缩食,皇后娘娘连嫁妆都捐出来了,草民若是不知道也就罢,既然知道了,便不能昧着良心装着不知道,草民捐出这两个龙币,聊表心意,还望陛下不要嫌弃。”
外围原本窃窃私语的人群,突然全静了下来,落针可闻。
接着,一个见一个,一个跟着一个,全部又拜倒,纷纷解囊,或是一个龙币,或是几个铜钱,一双双手高举起,纷纷说道
“草民一心意,请陛下收下吧。”
“草民一心意,请陛下收下吧。”
“”
秦牧听着一声声呼唤,看着那无数双高高举起的手,感觉大秦的天,就是这一双双手撑起来的。
他强自笑了笑,大声说道“大家快请起来,朕若是收了你们的银子,那和派饷有什么差别?大家快起来,都回去吧。”
李大娘立即说道“陛下,这是大家自愿捐献的,怎么能和派饷相比呢?前朝派三饷,那是不顾百姓死活,强行摊派下来。现在大家自动捐献,那是有多少捐多少,量力而为,没有的便不用捐,这完全不一样。陛下,大家一心意,您就收下。”
“是啊,是啊,这些都是我们自愿捐献的。”
“请陛下收下吧。”
“请陛下收下吧。”
“不可,大家快把钱收回去,收回去,朕乃一国之主,有敌来犯,朕自能应对,大家不必如此。”
秦牧大声喊着,然而在那位老大爷带头下,人们纷纷把钱放到大秦门前,有一个龙币,有一个铜钱,有的多,有的少,但不管多少,大家都是放下了,再向秦牧拜上一拜就走。
这一幕是秦牧万万没想到的。更让他没想到是,此事很快就传开,轰动整个南京城。
市井间纷纷在传说,陛下为了筹措军费抵抗外敌,宁愿典当宫中典藏,也不愿向百姓派饷。皇后娘娘身怀龙子,还节衣缩食。皇家做到这份上,过上了好日子的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好说的呢。
前来大秦门捐钱的人络绎不绝,人们都是把钱放下便离开。一个个龙币,一个个铜钱,家里宽裕的捐多一,家里不宽裕的捐少一,或者不捐,没有谁勉强;
或许只是少吃一餐肉,少用零花钱。但抵不过南京城两百多万人口,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捐出零花钱,也十分可观。
大秦门前,一天下来,就堆出了一个高高的银山,几乎将整个大秦门堵住。
此事秦牧没想到,所有朝中大臣也没想到。恐怕就是那些捐出银子百姓,也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会主动拿着银子到大秦门前,不计名利的捐献出去,其中不乏一些人是受从众心里影响,但不管如何,总是他们一份心意捐出来了。
此事一出,本来雪片般进谏的奏章,在这一天就开始少了。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你若不信,可以去大秦门外看看。
有这样的民望,皇帝想做什么事做不成?
所有的进谏,在大秦门前那小山似的银子面,是那么苍白。百姓什么也没说,但却以无言的行动在支持皇帝。
有官员怀疑,这是皇帝与皇后、还有那李大娘演的一出戏。但不管如何,百姓总是被感动了,是自愿拿钱来大秦门捐的,民心已经向着皇帝,向着皇家。
那一双高举着的手,岂只是捧着几个铜钱?那是在捧起大秦的天啊!
进谏的言官少了,有些甚至也想不周青以死进谏的人,幽幽一叹,放弃了。
有人传说,户部尚书刘伯全在自己的签押房里,关起门来嚎淘大哭了一顿,没有人知道他哭些什么,只知道刘尚书拿了百姓捐出的钱,对户部官员大吼了一声,整个户部便没日没夜地忙碌了起来。
朝堂上这两天出奇的安静,皇帝也没有什么表示,只知道他招集了海陆两军都督府的武将,以及兵部的大臣,在华盖殿榷商着些什么。
朝堂上,有一种奇异的气氛在暗暗流动,便表面上又平静得出奇,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四面八方的战报仍是如雪片般飞来,没有捷报,形势反而越来越逼人,海军为了捍卫东南沿海,又与多国联合舰队在广东沿海血战了一场,歼敌一千,自损八百,未分胜负。
很快又传来消息,澳门的葡萄人也反水了,一起加入了对抗大秦的行列,使得东南沿海的局势更加危急。
青藏的和硕特部两万大军,兵围兰州城,大掠兰州周边,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兵,大有一举攻取兰州,截断河西走廊东端的架势。
如果兰州失守,整个河西走廊两面受敌,后果不堪设想,南京听不知那金戈铁马的轰鸣,却感受到了阵阵凛冽的朔风寒意。
这天,大秦宫里终于有动静了,第道圣旨下达调马六两、崔锋、艾能奇三部兵马,全力围剿思恩府叛乱。
风起青萍之末,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个开始,接来下恐怕将是帝王一怒,伏尸百万的情景了。
********************
s上个月的月票奖没了,正伤心,早上起来一看,这个月连分类月票榜都没上,心碎一地。
兄弟姐妹们,风际会,战即起,请大家支持,求保底月票!
(未完待续。。)




明扬天下 第762章 龙吟
;;;
***
龙武二年七月初八,红日初升,霞光万道,洒在大秦宫上。 章节更新最快
三通鼓一过,文武百官,在引班御史的带领下,执笏而行,走上那高高的盘着五爪金龙的金阶,鱼贯进入紫宸大殿。
在阵阵跌宕起伏的洪钟大吕声中,虎豹齐啸,狼象低吼,皇帝摆出全副仪仗,身着黑色龙袍,头戴十毓冕冠,腰配龙泉宝剑,御紫宸殿。
韩赞周站在丹墀一侧,手上拂尘一拂,仰首高声喊道“陛下升殿,百官跪迎!”
秦牧手按着剑柄,从后殿走出,两名宫女,持雉羽宫扇随行,立于御座之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行三拜九叩大礼,拜倒满殿。
秦牧站在盘着金龙的御座前,目光透过遮面的垂珠扫了整个大殿一眼,比往时慢了须臾,才展开大袖,徐徐坐下。
“众卿平身!”
“谢万岁!”
文武大臣起身,退回班列,大伙心里明白,皇帝突然召开大朝会,还故意迟缓片刻才让大臣起身,这是在立威!
所有大臣都微垂着头,没人敢正视丹墀上的龙椅。一种凝重的气氛弥漫着,让站在班末的那些官职低下,平日连参加常朝的资格都没有的官员心中大感忐忑,额头隐隐见汗。
今日,皇帝佩剑上殿,或许不只是要向外敌发出反击的怒吼。
攘外必须安内,今日,谁敢反对他,指不定会被先“攘”掉。
刚刚坐下的皇帝,再次站了起来,殿外的微风吹入,丹墀上那黑色的龙袍轻轻拂动,两边的镀金仙鹤中喷出的轻烟。让丹墀上那个高大的身影变得有些缥缈。
“朕,自御极以来,夙兴夜寐,励精图治。然今四境不靖,内乱又起。有人说,这是朕有失仁德所至,弹劾之声不绝,似乎朕不下罪己诏,便不肯罢休。”
丹墀上传来的声音,平静。但有力。
此刻,整个金銮大殿除了秦牧的声音,甚至听不到一丝呼吸声。
皇帝一开始就把话说得如此之重,让殿中大臣本就忐忑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
这些日子,批评的声浪确定是此起彼伏,虽然很少有人敢直接把矛头指向皇帝本人,但遭到攻击最多的,无不是那些坚持执行皇帝意志的人。这其实就是在间接的攻击皇帝。
罪己诏岂是轻易能下的?
除了明末的崇祯皇帝把罪己诏当成家常便饭外,没有哪个皇帝会轻易下罪己诏。
作为开国皇帝。罪己诏这三个字更是最大的忌讳。
因为罪己诏是在自我否定执政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秦牧按着剑柄,平静说道“朕,今日不妨告诉你们,朕不会下罪己诏。除非。朕的子民都说朕该下罪己诏了,否则,休想。”
秦牧的底气,来自于大秦门外那堆积如山的龙币。更准确地说,是来自于那一双双撑起大秦天空的手。
有了这样的底气,他的声音不大。却让人于无声处听惊雷,心头阵阵震颤。
“大秦定鼎之前,之所以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因为大家能团结一致,共御外辱。但现在,面对外敌入侵,有些人想的却不是如何去抗击外敌,而是忙着想看朕的笑话。”
满殿大臣心惊胆战地答道“臣等不敢!”
“不敢吗?荷兰人入侵、蒙古人入侵,西南土司作乱,一封封告急文书传来时,你们都在忙些什么?现在,告诉朕!”
秦牧终于忍不住沉喝一声,包括司马安、路振飞等内大臣在内,全部在这一声沉喝中,一齐伏地不起。
“朕,想做个宽仁的君主,不想做那兔死狗烹的事;但,你们也不要逼朕太甚。”
秦牧这话,说得很重,但这个时候听来,也很能听出几分真诚的意味。
大臣们纷纷答道“臣等不敢,臣等万死!”
“今日,在这金銮殿上,对所有入侵之敌,朕只有一句话,坚持还击!朕的态度已经表明了,正所谓亡羊补牢,为之未晚。诸位大臣,可还愿与朕团结一致,共御外辱?”
这样的问题,当然不会有人跳出来说我不愿意,谁也不想找死。
今天这场大朝会,皇帝表现得如此强势,除了有民意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有军方的支持。
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在这场政治浪潮中,立场与皇帝都是一至的。维护皇帝的尊严,就是在维护军方自己的利益。
有了军心民意的支持,后面还有一个隐藏于人们注意力之外庞大财团,皇帝一发话,三百万龙币立即到位。
回想当年的崇祯皇帝,几次三番低声下气相求,才求到五十两银子。这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皇帝啊!
“顾炎武!”
“臣顾炎武,恭听陛下垂示。”
“命你立即拟一份讨贼草诏递上来。”
“臣遵旨。”
“退朝!”
满殿大臣还在惊愕之中,秦牧已经然起身,大家只得大礼参拜“恭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场大朝会就这么散了,很显然,皇帝并不是想在这场大朝会上商议什么事,他只是要表明他的权威和态度。挟着强大的军心民意,让所有大臣明白,什么叫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如今外敌入侵,当以抗击外辱为重,在这个时候,谁再多放一个屁,谁就是自取灭亡。
大朝会散得很快,但大臣们心头的压力却没有散去,离开金銮大殿时,各级官员彼此很少交谈,提着心犹未放下,都保持着一份谨慎。
但各人心里,疑层层,皇帝就这么散朝了,对接下来的战事,难道皇帝心中都已有定论了吗?
就在各个大臣心中疑惑的当口,有太监出金銮殿,高声喊道“陛下有旨,着内辅臣,六部尚书,外交部侍郎,海陆两军大都督,即刻到华盖殿议事。”
司马安、李源等人听到旨意,心中都不禁暗暗舒了口气,还好,皇帝没有因为占据了绝对上风,而意气用事。
包括其他大臣,听了这道圣旨,也才暗暗松一口气。
回望那巍峨威严的金銮大殿,还有那些肃立的大汉将军,金瓜武士;高高的殿脊上的飞龙镇兽,在阳光下灼灼生辉,天之高,气象之大,一切都是那么神圣不可侵犯。
不错,这就是大秦。神圣不可侵犯的大秦王朝!
华盖殿里的议事,在紧张地进行着,各部官员回衙之后,收拾起心情,纷纷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工部的灯火彻夜不息。
兵部的灯火彻夜不息。
户部的灯火彻夜不息。
军器监的灯火彻夜不息。
海陆两军都督府的灯火彻夜不息。
第二天,一道讨贼诏书,自金碧辉煌的大秦宫发出,诏告天下犯我大秦者,虽远必诛!
这或许是有史以来,最简洁的一道诏书。只有九个字,但代表的却是大秦宫里,那位九五至尊一声清厉的龙吟。
这些天来,被战争的阴笼罩,气氛有阴郁的南京城,因为这声龙吟,瞬间有种开雾散,金光万道的感觉。
市井间,有狂放的少年,仗剑狂歌,意气风发地高唱着“秦有锐士,剑有锋芒。黑衣玄甲,横扫八荒。”
国子监里,有书生要学班定远投笔从戎,纷纷到午门前叩阙,请天子特批他们从军。
有两淮十八名盐商,因边境战乱生意受损,特进献三十万龙币以资军用,请天子早发王师,平定边患。
更有三十三名海商,仿佛要压倒盐商一般,一次进献八十万龙币,作为皇家海军军资,请天子早日平定海疆。
商人是最精明的群体,皇帝不向朝中权贵借钱,而向商人一口气借三百万龙币,其他商人立即从中闻到了别样的味道。他们纷纷慷慨解囊,为了自己的利益少受损失只是表面的理由。
但不管他们内心包藏着什么用意,或是皇帝自己有意借机抬高商人的地位,他们的慷慨解囊,无疑进一步推高了民意。无论是对于朝中大臣,还是对于军方,既是动力,也是压力。
这个时候,举国只能有一个声音,那就是战!
**********************
s月票弱弱的,分类榜都没冲上去,这是月初第一天,心里急啊!再来一章更新,请求月票支援,助我冲上榜去。
1...291292293294295...4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