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扬天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何昊远
“为何停下?”路振飞隔着轿帘问道。
轿夫连忙作答“回老。前头正在修路,怕是过不去。”
路振飞掀开帘子望去,只见大中街里,几十个民夫正在忙碌着,路边一个大铁框里冒着热气,刚刚闻到的刺鼻气味就是从那里发出的。
有马车将一车车碎石拉来,铺于地上,民夫牵着马拉的石碾,将碎沙石反复碾压平实。然后再在上面铺上一层搅拌了沥青的碎石,再碾压几遍,让路面变得很平整。
柏油路,这就是柏油路。
路振飞虽然还不知道效果如何。但看来去至少比石板路平整得多,看着就舒服。
作为内次辅,他也知道,从四川装船后的沥青。正顺着长江水道,源源不断地运到南京。
大秦各个衙门的效率之高,从这一就能体现出来。沥青发现没多久。南京城里竟然就开在铺柏油路了,当然,这也得益于长江水道的快捷。
“掉头,走东苑西街。”
“是,老。”
轿子掉头向东,从东苑西街进及乌衣巷,韩国公府就位于乌衣巷口不远。
唐代的诗人曾有这样感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若是诗人重来,只怕又得有另一番感慨了。
东晋时的富贵荣华,如今再一次在乌衣巷重现。其实从明初开始,能住在乌衣巷的,早就不是寻常百姓家了,大秦立国之后,尚黑,乌衣巷更是权贵集。
韩国公府给人的感觉,除了清雅就是简朴。
虽然贵为当年国丈,吏部尚书;杨廷麟却从未收人一次财物,也没有参与经商,家中用度,皆赖个人俸禄及以家里的三百亩地租金供给。
皇后娘娘回家省亲时,看到堂上双亲生活过得如此简朴,拿了日常用度节省下来的积蓄给自己母亲,结果被杨廷麟知道后,却对自己夫人大发了一通雷霆,皇后娘娘心里委屈,含着泪回宫,这事坊间早有传言。
对这种为官清廉,不仗权势,严于自律的人,路振飞是很敬重的。
接到下人禀报,杨廷麟迎出府来,俩人在阶下相对一揖,含笑寒暄。
“路某冒昧前来打扰,还望杨尚书见谅。”
“今日不知是什么风,把路老吹到寒舍来了。”
“杨尚书这府上,着实配得起‘寒舍’二字,杨尚书之高风亮节,本官佩服,佩服!”
“路老言重了,快快里面请。”
俩人进了花厅,府上丫环奉上茶来,厅中除了墙上几幅字画,还有一个黑漆梨木镂花屏风,两棵虬松盆栽,一个古董架上,摆着几个景德瓷瓶,和一些线装书。另有一个铜香炉,炉上青烟袅袅。
这样简单的摆设,尚及不城中一中户之家,若不知内情之人,实难以相信,这是吏部尚书、当今国丈的府第。
路振飞先聊了些诗词,等气氛融洽之后,才慢慢转变话题,试探地说道“纵观历代,军队不得掌握财政,这早已成常例。唐中期之后,外重内轻,且让节度使兼掌财政,乃有安史之乱,盛唐从此一蹶不振,至今想来乃让人感慨万千啊。”
“路老所言极是。”杨廷麟漫声附和着,心里却在猜测路振飞来意。
“杨尚书身为国丈,这些年来掌理吏部,铨选英才,严格考功,升降有度,朝中上下,无不对杨尚书佩服之致,杨尚书实不愧为国之柱石啊。”
路振飞东一拳西一腿,杨廷麟轻抚长髯,呵呵笑道“路老过奖了,本官不过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实不敢言有寸功之于朝廷也。倒是路老,德高望重,治政有方,为陛下分忧解难,才真的称得上是国之柱石。”
“杨尚书过奖,过奖,本官虽不至尸位素餐,但亦不敢言功,不过是勉为其难为陛下补漏捡遗罢了。”
路振飞见杨廷麟不接话头,一味的避重就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他只得说道“杨尚书,我等食君之禄,自应忠君之事,今日之大秦,看似蒸蒸日上,但在本官看来,也颇有些隐忧啊。”
“明人面前不说暗话,路老有话不妨直言。”
“陛下正值年富力强,开拓进取之心甚强,这本是好事,但陛下日理万机,政务纷繁,也总不免有些疏忽之处。我等为臣者,自当面君直谏,匡扶君上;
陛下急于进取,如今看来,大秦已有外重内轻的迹象。如今辽东、宣大、河西、南,皆驻以重兵,国内万里河山,除了中军都督府十多万大军驻守南京外,各地驻军甚少,这便是隐忧啊。
另外,更令人堪忧者,当数皇家海军,如今数万兵马远走海外,朝廷对其行止不得而知,其船坚炮利,如今又掌有巨额财源,短期内或许不会有何问题,但长此以往,只怕后果难料啊。”
杨廷麟轻抚胡须的动作停了下来,路振飞的话,不无道理。
海军远在海外,做了些什么朝廷不得而知,它有强大的军事能力,加上从海得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财货供给,朝廷很难加以制约。
明初下西洋,永乐帝为何要用内宦领军,还不是担心尾大不掉,其自立于海外。
“路老所言甚是,不知路老可有良策?”
“本官对此深以为虑,只是陛下开拓之心杨尚书想必也清楚,本官有心进言,只是恐陛下一时难以听进去啊。”
杨廷麟知道,路振飞是这要让自己这个国丈出头了。
**************
s三更求票,晚上再奉上一更,求月票!
明扬天下 第729章 飞剪式帆船
***
大秦各地,正在对银币及相关律令进行大力宣传。。。
在造币厂日夜加班加赶铸之下,首批银币计二十万枚已经在南京投放市场;
由于这次铸造的的银币含银高达九成,加上铸造精美,一投入市场就得到了百姓的认同和接受。
还因为银币正面有一条龙缠绕银币外沿,很快被百姓称之为龙币。
以前因市面上的银子成色不一,铜钱也有多种多样,什么老板钱,新板钱,普通百姓兑换起来总是很吃亏,可谓是深受其害。
这龙币一出,成色如此之足,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掐住银圆中心,用力猛吹,就能听到轻微韵音,易于辨别真假。百姓对此十分欢迎。
眼看龙币投入市场反应良好,秦牧着令铸币厂加大铸币力度,除了南京之外,武昌、北京、西京各加开一个铸币厂,争取在半年内,全面用龙币取代现在市面上混乱的货币。
这次虽然也铸有铜钱,但数量很少,只是作为银币的找零用,而且等纸币的信用进一步巩固之后,秦牧还打算一年后完全取销铜钱。
因为只要存在两种硬通币,就存在兑换问题。
市场上的银铜比价是有变化的,有时候是银贵铜贱,反之也有可能出现银贱铜贵的时候。
官方即便强制规定银币与铜币的等值比,那也无济于事。
打个比方,如果官方规定一银币等于十个铜钱,遇到市场上出现银贱铜贵的现象时,十个铜钱所含的铜重实际值两个银币,那么把铜钱熔成铜块,以一种商品的形式用来交易银币,溶十个铜钱就可以赚到一个银币。
反之。遇到银贵铜贱时,也可以熔银赚铜。
如果能用纸币代替铜钱,就不用担心这种现象,纸币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它与银币挂勾,相当于以银为本位发行的信用货币,不用担心出现银铜兑换那种弊端。
中国从明朝中后期,光是从西方流入中国的银子,就越过一亿两,加上国内产银量也不少。在大额交易商人们已经习惯用汇通银行的支票的情况下。以银币为单一货币,应该不会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了;
说白,也就是银币应该基本够用了。何况随着大秦进一步开放对外贸易,流入大秦的银子只会更多。
单一货币的好处是不用置疑的,秦牧希望能加快铸币进度,尽快让大秦的货币趋于统一,到时朝廷将会颁布已经制定好的法令,禁止任何人用金银交易,禁止私人铸钱。如有违令,轻者抄家,重者灭族。
普通百姓家现有的银子,可拿到汇通银行。以银两7钱1分5厘折合银币1圆的标准兑换。朝廷发行的龙币,严格按1圆重七钱二、其中银九铜一的比例铸造,亏不了你多少。
现在能走到这一步,已经是不错了。
中国金矿不多。而且多数是这个时代难以开采的;
所以只有汉代以前,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才能用金子为货币。而且还不是单一货币,得与银铜并用才行。
在秦牧看来,就算挖了碧瑶金矿和南非的兰德金矿,因为你不可能在短期内把两个金矿的金子全部开采出来,以大秦如此大的经济总量,也不可能象西方小国那样便用金币。
如果能在这一二十年内真正推动工业革命,经济总量会进一步增加,货币需求量也随之成倍增加,在中国发行金币根本不现实。
到时唯一的出路,就是以金为本位,发行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迟早的必然。
迟做不如早做,所以现在秦牧不会废除已经发行的纸币,而且会想方设法加强它的信用,让它与银币挂勾;
时机到时,慢慢减少银币的铸造量,而增加纸币的发行量,以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百姓慢慢从银币向纸币的过渡。
***
徐永顺这些天,除了忙着为妹妹筹办嫁妆外,也不忘加快新船的研制进度,因为他清楚,一艘先进的新船,才是妹妹最好的嫁妆。
这天离纳妃的吉日还有三日,徐永顺亲自来到午门,请皇帝往龙江船厂观看新船下水。
秦牧二话没说,放下手上一切政务,摆驾出宫,随徐永顺一齐前往龙江船厂。
途中秦牧听徐永顺提到,说柳昌祚想在南乡开一个的水泥厂,现在水泥的质量虽然还无法与后世相比,但比起其他建筑材料,已经是好很多了,用途十分广泛;
朝廷又准备大举修路,到时更是少不得会用到大量水泥,柳昌祚便想在水泥上插一手,当然,秦牧相信徐永顺也肯定会插足这个新兴行业的。
秦牧听后对徐永顺说道“你们要开水泥厂,朕自然是支持的,不过南乡不行,京城周边,以及在各城市周边,一律不准开水泥厂。你们要开,去找些水道便捷,又远离城市的地方开才行。”
南乡就是京城南郊,内监司原来只是为了方便,才选在这里试制,若是也让你们在南郊开水泥厂,我岂不得天天吃水泥灰,那还得了?
“陛下放心,臣回头就转告柳昌祚。”
毫无疑问,这批旧明权贵,就是秦牧暗中扶持的资本阶层的代表。
他们资本雄厚,身上挂着一个散官的职衔,大力投资各种实体经济,各行各业的工厂开了不少,这是秦牧乐于看到的。
秦牧不失时机地敲打道“小顺子,别怪朕没有提醒你们,经商还是要讲诚信的,为人若不讲诚信,纵使能获得一时暴利,但终究不能长久。特别是不要在朝廷那税银上动歪脑筋,否则到时可别怪朕无情了。”
徐永顺神情一凛,真诚地答道“陛下放心,臣等心里明白,陛下的信赖,才是臣等最重要的财富。”
“你明白就好。这样的话,朕只说一次。朕给了你们很多便利,一但你们出了问题,朝中百官肯定不会让朕好过。朕不得好过,你们的下场自己去想吧。”
“臣敢脑袋保证,绝不在税银上动心思,绝不给陛下添乱。”
秦牧颔颔首,不再说话,秦牧也绝不会任他一句保证,就真的相信他们会洁身自好。哪个不长眼,一但被抓住,到时再杀杀鸡不迟。
御驾到达龙江船厂时,厂里已经是处处披红挂彩,敲锣打鼓,仿佛大庆一般,厂里的管理者、研究人员,一起到厂门跪迎。
徐永顺一脸喜气洋洋,引着秦牧来到干船坞前。一艘长约20丈,宽度只有4丈左右,高约三丈的舰船停在干船坞里,船体上系着红色的彩带。新漆在阳光下反射着光芒。
它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修长,整体的线条充满了别样的美感,秦牧最关心的是它的舰艏设计,现在各式的舰船。船艏多为方形的;
象郑和的宝船,舰艏虽然略有内斜,但角度不大。这使得船只在航行时,舰艏受到的阻力很大,当然,现在各国的舰船大都差不多。
徐永顺这阵子日夜窝在船厂,对新船的十分重视,新船的各种特,他如数家珍,一一给秦牧介绍道“陛下请看,相比于原来的船形,我们在这艘新船上作了重大的改进,首先是它上下的比例,作了很大的调整,上宽下窄的比例更大;
最关键的在于他的舰艏,原来船只的舰艏都是方形的,陛下请看,这舰新船,我们将艏部水线以下缩窄到近乎刃状;
同时舰艏和干舷尽量外飘,上下形成一长斜线,让舰艏如同一把斜斜向前的利刃,提高破浪能力,减少航行阻力;
另外就是船的高度,也作了调整,尽量减少上层建筑,这不但增加了船的稳定性,而且有效减小受风面。”
徐永顺一面讲解,秦牧一面观看,心中非常满意,新船采用了西式的软帆,三桅,桅杆之高,足足达到船长的四分之三,前头有首柱,沿首柱外伸一斜扛,可在首部多悬一些支索三角帆,有利于扩大撑帆的容量。
它外飘的舰艏与干舷,保证了舰船在高速航行时亦不会有严重的上浪,保证了舰船的强大动力能最大限度地转换为高航速。
虽然还没有正式下水试航,但以秦牧的眼光看来,这艘船的设计已经在减小阻力、增加风力方面,做到了革命性的改进,航速肯定会有质的飞跃。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没有他这个后来人的指引,完全是船厂的工匠智慧的结晶,这让秦牧十分欣慰。
啥也别说了,先下水看看实际效果吧。
吉时到,秦牧亲自主持下水祭典,这是每艘必须的仪式,而这艘船意义重大,仪式更加隆重。
祭祀仪式过后,在热烈的锣鼓声中下,船厂的工人打开船坞的水闸,滔滔的江水灌入船坞中,很快就漫过船体底部。
船厂的工匠熟练地放松着固定船体的巨缆,随着船坞里的水位不断上升,船体在慢慢上浮,工匠们也有条不稳地放松着缆绳;
这个过程说来简单,却是下水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若是操作不好,很容易导致整艘船侧翻在船坞里。
龙门船厂的工匠经验丰富,驾轻就熟,下水的过程没有任何意外,等船体完全浮起来后,水手上船操舵,这个时候还不能升帆,前面由一艘牵引船牵引,一两百工人分立于船坞两边,开始喊着号子,用缆绳一一地把新船牵引出船坞。
因为船坞足有一里长,加上比较狭窄,整个牵引的过程耗时整整半个时辰,才总算把这崭新的家伙牵引进龙江。
“升帆!”
“升帆!”
“升帆!”
在水手们大声的呼喊起中,一面面巨大的帆缓缓升起,秦牧还好,徐永顺此时早已紧张得满头是汗,这艘新船如何,这可关系到他的前程,能不紧张吗?
秦牧微笑说道“小顺子,放松些,朕瞧着是不错的,想必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借陛下吉言,肯定没事。”徐永顺无意识地挠了挠头说道,“陛下是不知道,臣这些天可是日夜守在船厂,这艘船寄托了臣满心的期望。不瞒陛下,臣第一个孩子降生时,都没这么紧张。”
“哈哈哈”
“让陛下见笑了。”
“行了,你紧张朕能理解,但也别添油加醋的,要知道过犹不及,你的功劳,朕少不了你的。”
徐永顺讪讪地笑道“陛下明察秋毫,微臣在陛下面前唉,反正就那么小心思,也不怕陛下知道,嘿嘿”
这艘新船意义重大,它将可能带来帆船的一次革命,秦牧心情很好,随声问道“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臣不敢居功。”徐永顺躬身答道。
秦牧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感觉他此言不似作伪,回头一想,很快就想明白他想要些什么了。
******************************
s第三更,将近四千字奉上,俺辛勤耕耘,各位看官就请捧捧场,让我多收获几张月票吧,看着着被人家摔开了半条街,这个月的月票奖越来越渺茫,心里着急啊,俺一个吊丝作者,就那么收入,一千块月票奖对我来说真是很大的一笔收入了。跪求月票!求月票啊!
明扬天下 第730章 英国使者
***
新船在长江试航时,它的速度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体现,速度已经比旧式帆船快一倍,这还是在江上风力小的情况下,如果到了海上,相信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不过秦牧身为皇帝,不是不可能跟到海上去看新船测试的。
秦牧对新船主要的设计者李钊给予高度的赞扬,当场给予了一千龙币的赏赐,这可是一笔巨额的财富,李钊只是一个工匠,若是在历朝,这样的赏赐做梦也不敢想,激动得他热泪盈眶,伏地不起。
其他参与计划与建造者,也各有赏赐。
一众工匠不但得了皇帝的赞扬,还领取丰厚的赏赐,无不感激涕零,感觉比读书人考了状元般荣耀。
秦牧对他们说道“这世上的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思想最重要,你们以后有什么设想,不管别人认为有多么荒谬,都应该去实践它,或许最伟大的创新,就在别人认为很荒谬的构想里。
朕今日就有一个构想,需要你们来求证它是否合理,朕的设想是,在舰艏水线下面加装一个球鼻,大概是这样。”
秦牧说着,让韩赞周拿过纸笔来,开始根据自己的印象画起来,就他所以,后世的船舶,舰艏水线下面都有一个前凸的球形,类似于一个鼻子。
球鼻首船主要优是减少波浪阻力,船在水中航行会产生波浪,而波浪又增加了船舶航行的阻力,降低船速,引起船体摇摆,冲击堤岸,影响船舶安全航行;
因此,减少和消除波浪的影响是船舶发展中的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船首的“大鼻子”设计得当。可以使船体与球鼻分别形成的波浪的波峰与波谷相遇而相互抵消;
同时,还由于它首部线型改善,水线部分船体曲度缓和,对减少涡流阻力、提高船舶推进效率很有用。从而减少水阻力,提高船舶航速。同时,采用球鼻首,可以减少波浪对船舶的有害作用。
这项技术,在后世的大型船舶上都有应用,只是秦牧不能确定,用在帆船上适不适合。效果怎么样,所以让工匠们实践一下。
工匠们看了皇帝画的图纸,一个个面面相觑,没有一个能想象出这个球鼻的作用原理。秦牧也没有过多讲解,让他们从实践中领悟吧。
秦牧在龙江船厂整整呆了半天时间,才满意地回宫,李钊等新船设计者,则随新船出海,进行海试去了。要想得出新船各项数据,以及在各种海况下的表现,还需要作不少海试才行。
目前大秦分别在南京、杭州、宁波、泉州、登州、大连湾,都开办了大型的造船厂。广东的造船厂也正在筹备之中。
这些造船厂虽然属于私营的,但实际上朝廷对其有很深的渗透,暗中有很严的控制,这一与后世老美的军工企业很相似。
从龙门船厂回宫第三天。皇帝行纳妃礼,徐家大小姐被接入宫,册封昭仪。入住东六宫中的华宜宫。
目前宫中,除了杨芷这个皇后,只封一妃,巧儿不但值六千万两,而且是从贫贱之时就跟随秦牧,感情不同一般。
除了杨芷与巧儿,现在宫中最高的封号就是昭仪了,如果能产下龙子,徐若诗晋为妃是不难的。
这算是给徐永顺的一个变相赏赐。
是夜,华宜宫里红烛高烧,皇帝临幸华宜宫,花容月貌的徐昭仪再承恩露,这一夜几番死去活来的她才知道,在莫愁湖上,皇帝对她是多么的怜惜。
***
大中街,新铺成的柏油路成了南京城最新鲜的事儿,连城外的百姓,听说后都特意跑到大中街来看新奇。
那平整的路面,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在上面撒欢。
其它街坊的百姓,纷纷向监工的官吏打听,什么时候才轮到自家门前的街道也铺上柏油路。
工部的官吏自得地答道“快了。”
“那快了是什么时候?”
“快了就是快了。”
“那快了就是快了是什么时候?”
“就是你有完没完?就是快了!”
“官爷,您别生气,等铺到我们家那边,小的杀老母鸡款待您。”
“哈哈哈心领了,你那老母鸡还是留着下蛋吧,本官这乌纱还想戴呢。”
“官爷,瞧您说的,一只鸡而已,平常街坊邻里串个门还杀一只呢,这可不算是贿赂。”
“街坊邻里串门可以吃你们的鸡,我等为官者,不行。”
***
“不行!”
外交部大堂里,左侍郎黄振林严词拒绝,他一拂那黑色的大袖说道“我大秦皇帝陛下,岂是谁想见就见的?”
英国使者克劳斯威尔一身笔挺的礼服,手上拿着那种有象船的礼帽,这几天与黄振林反复交涉,一直没能取得进展,他才提出要觐见大秦皇帝,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的秦国官员一口拒绝了。
“下,您的条件太苛刻了,我大英帝国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英国人在大秦面前自称大英,这让黄振林感觉有些刺耳,据他所知,和大秦相比,英国不过是个蛋丸小国,不过如果算上人家的殖民地,确实算得上是大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