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扬天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何昊远
“吾王圣明!”这一次,司马安三人一齐起身,恭恭敬敬地给秦牧施了一礼。
秦牧今日这番话,让他们有一种颠覆性的认知,也给大秦提供了一条解决北疆问题的治本思路。
如果真的解决了困扰中原两千年的北疆问题,这将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创举,其意思之重大,将难以衡量。
***************************
s用什么办法让牧民安定下来,以便从根子上解决蒙古草原的问题,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书评区发表,若是可行,寡人一定采纳。
嗯,最后就是求订阅,求推荐票了。俺靠着订阅收入维持生计,所有订阅的人,都是衣食父母,请受我一拜!
(未完待续。。)
明扬天下 第647章 脍不厌细
***
晚饭过后,秦牧照例到御花园去散去,他特意把大玉儿叫上,达哲和孟古青也跟了来。
晚风凉爽,红霞漫天,走到染满霞光的池塘边,秦牧随口问大玉儿道“圣母皇太后,你说,如果把草原上的草场一块一块的划分给牧民,他们会乐意吗?”
圣母皇太后这个称呼,往往是在床第之间,秦牧用来调侃大玉儿的。她没想到秦牧突然以拿这个调侃她,并问出这样的问题来,不由得愣了一下。
自古以来,草原都是无主的,虽然部个部族之间有大致的势力范围,但要说把草场象田地一样明确划分给牧民,这还真是闻所未闻的事。
大玉儿是个心智颇深的女人,从秦牧这看似随意的一句话中,她立即品出了不同寻常的东西。只是其中的意味太深长,她需要一时间来消化。
秦牧扭过头来,看着这个水草肥美,散发着成熟风韵的熟妇,淡淡一笑道“你先不用想太多,只管简单地回答本王,如果把草场划分给牧民,作为他们的私有财产的一部份,他们会不会乐意?”
“会!”大玉儿很肯定地答道,“秦王有所不知,其实游牧生活,是非常辛苦的,草原上的牧民,也不是不想过安定的生活,只是迫于生存条件,不得不年年迁徙而已。”
秦牧相信她说的是真的,这也是人之常情。
孟古青是个没什么心机的少女,她脱口问道“你想把我们的草场分掉?”
“你们的?”秦牧呵呵一笑。
孟古青本来还想答话的,突然看到自己的姑姑在不断给自己抛眼色,当过一回牧羊姑娘的她,知道些“世事险恶”了,于是连忙收声。
秦牧看着她把露出半截的话头又咽回去,那艰难的样子就象在咽一只大蛤蟆。“哈哈哈”秦牧忍不住发出几声大笑来。
秦牧向她招招手,等她走过来,秦牧伸手搂住她,捏着她的腮边的婴儿肥迫使她抬起头来,象个怪大叔地笑道“其实,你说草原是你们的也无妨,只要记得,你们是本王的就行了。”
不知是不是因为多吃肉食、奶类的原因,蒙古妇女的胸通常都比较大,象大玉儿的就很壮观。而且似乎发育得也比较早。孟古青才十三岁,胸脯就开始鼓起来了,和她的小腰肢形成了美好的曲线。
“秦王,孟古青她不懂事,有口无心,请秦王饶恕她吧。”大玉儿代为求情道。
秦牧放开孟古青,淡淡地说道“咱们言归正传,有关划分草场之事,你方才似乎还有话要说。”
大玉儿暗暗吁了一口气。丰满有胸脯上下起伏着。这些天因为雅图的事,她总提到份小心,秦牧对她显然也没有开始时那么感兴趣了,已经有两天没有招她侍寝。这让她心里更加没着落。
一方面,她正值狼虎之年,生理上也渴望满足。更重要的是,秦牧的冷落是她难以承受的。如果连那方面。秦牧对她都没索求了,她也就彻底失去了价值。
现在秦牧好不容易又招她来问话,她自然要抓住这样的机会。一边在一些细微的动作上施展自己的风姿韵态,一方面迎合着秦牧的意思答道“秦王,请恕奴婢直言,要划分草场给牧民,他们虽然乐意,但真要做起来,却很难。”
“难在何处?”
“秦王,要把草场划分下去不难,其实难处在于如何让这种划分真正生效,草场是用来放牧的,马牛羊不象庄稼一样是死物,不会管你怎么划分草场,它们只会朝水草肥美的地方吃。草原上的牧民很难做到不让自家的羊不去侵犯别家的草场,那如此一来,所谓的划分草场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听了大玉儿的话,秦牧才知道,自己所谓的划分草场有些想当然了。
他特意把大玉儿叫来,也正是想问问她们这些“牧羊姑娘”,从她们的角度看看有什么问题。
自古以来,很多政策的制定,看上去都很好,但落到实处时却无法实施,症结无非就是不切实际。
如果按照自己先前的想法,象内地的田地一样,把草场一块一块地划分给牧民,这就是典型的乍看很好,但却脱离实际的政策。
秦牧隐约记得,后世的草原上,就是把草场划分到户的,不过想想,那个时代还有能力把自家的草场围起来,这个时代,难呃,很难吗?能不能远远打一些桩,然后能绳子连起来,做成简单的围栏呢嗯,似乎还是可行的。
秦牧沿着池边的小径漫行,接着问道“还有什么难吗?”
“回秦王,普通的牧民大部分肯定是愿意把草场划分到户的,但现在的一些首领或头人,肯定不愿意,一但草场划分到户,必然会损害到他们现有的利益;
所以此举一定会遭到他们百般阻挠,甚至以各种名义煽动叛乱,比如借用长生天的惩罚等等理由,让牧民听他们的。
秦王须知,草原上的牧民对鬼神的敬畏,要较中原百姓强烈得多,只要以神灵为名,即便是牧民觉得对自身有利,也不敢接受。”
不得不说,大玉儿这个“牧羊姑娘”考虑这些草原上的问题时,比他和司马安等人都详尽得多,也更切合草原的实际情况。
秦牧心中高兴,转过身来搂着她赞道“圣母皇太后,不错,不错,本王很满意,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大玉儿心中暗喜,不但没有挣扎,反而露出一副动情的媚妍之态,让人一下子又联想起了那水草肥美的草原,忍不住想骑着马儿尽情驰骋一番的草原。
“秦王折煞奴婢了,奴婢现在只是您的婢女,哪里还是什么圣母皇太后,秦王再这么说,奴婢可当不起”
大玉儿不象是在请罪,倒象在变相提醒秦牧,她曾经是大清的圣母皇太后,曾经是个身份无比高贵的女人,现在,任君采摘
秦牧手上加了把劲,将那搂得更紧些,感觉着她身上那份温软,呵呵笑道“本王在问你,要划分草场还会遇到什么难。”
“奴婢现在能想到的也就这么多,若是还能想起什么,奴婢一定会立即禀报秦王。”
大玉儿脸色微红,呼吸急促,媚态嫣然,看上去就象草原上的一匹发情了的母马。
不光是秦牧能感觉到她身体的变化,就是一旁的达哲和孟古青,神态也因此在些不自然起来,尤其是达哲,不自觉地绞着衣带,神情窘迫。
御花园里的晚风,轻轻地吹过,小径边的花草发起轻微的沙沙声,加入了孟古青之后,三个女人的关系可就更复杂了,表姐妹,姑姑与侄女,庶母和庶女
“咳咳!”秦牧轻咳两声,他心情真的不错,大玉儿虽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难,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解决;
实在不行,不划分到户,分成一个个小牧场也行嘛,十户二十户一起。反正目标是让他们定居下来,只要这个目的达到了,其他的都好办了。
秦牧最后又榨她一榨道“圣母皇太后,我劝你以后有什么还是别藏着掖着,不然本王会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奴婢不敢,奴婢不敢,秦王您问的这些事太突然,奴婢也没来得及仔细想,奴婢目前能想到的真的只有这么多,还望秦王明鉴。”
这下大玉儿终于有些紧张了,连忙要跪下请罪。但腰肢被秦牧搂着,却又如何跪得了下去。
秦牧闻着她身上淡淡的女人味,想着那水草肥美的草原,蓝蓝天空白飘,嗯,让大玉儿与达哲加上孟古青,合唱一曲草原牧歌来听听应该不错
***********************************
s求订阅,求推荐,求一份温暖,兄弟,今天订阅吧!
(未完待续。。)
明扬天下 第648章 太仆寺卿
******
在北京,秦牧如无必要,很少到皇极殿去召开朝会,有什么事情,涉及什么部门,他通常就将相关部门的官员招到养心殿,小范围的讨论之后,若是事小,则迅速解决,若事大,才会放到朝会上去讨论。
太仆寺卿杜风原名杜牧,和唐朝的大诗人杜牧同名同姓,为了避秦牧名讳,他才改叫杜风。这天一大早,他就捧着一份奏章前来求见。
这次太仆寺卿,两个少卿,包括下面的员外郎基本都随驾前来北京了,在朝中各个部门中,太仆寺是唯一一个“倾巢出动”的部门。
太仆寺为掌车马之官,皇帝出巡,扈从车马杂物皆由太仆寺总管。除此之外,太仆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那就是掌牧马之政令。
南方没什么牧马,消灭满清时,光是在辽东,就缴获了大量的马牛羊驼,关内缴获的也不在少数。这就不难理解,秦牧北上,为什么让太仆寺倾巢出动了。
杜风满面春风,进殿抱圆一揖,拜道“臣杜风,参见吾王。”
“杜卿免礼,来人,赐坐,赐茶!”
这是秦牧的惯例,在偏殿召见大臣时,从三品以上的官员,赐坐,赐茶;
从四品以上的官员赐坐不赐茶。
五品以下的官员,对不起,你得再接再厉,作出更多贡献才能,座位和茶暂时都没有。
“谢吾王。”
以前杜风能到御前奏对的机会少,所以他虽然高居从三品的寺卿之位,但从未有机会享受过这份殊荣。今天是第一次,他面上的春风更盛了。
谢座接茶之后,他连忙把茶杯放到一边的檀香木镂花小几上,重新站起身揖道“启奏吾王,此次缴获满清的各类牲口,臣及太仆寺属员已经紧急统计出了一个大致的数据。请吾王过目。”
杜风将奏章高举过,小太监连忙上去接下呈到御前,秦牧向杜风抬手示意他坐回去,然后翻开奏章。
奏章上明确地列着马28万匹,牛53万头,羊241万头,驼13万头。
这数字,关内的是由太仆寺自己统计,辽东的是由蒙轲、宁远他们汇总上来。主要包括的是从女真人手上缴获的数量,不含辽东百姓、以及科尔沁牧民所拥有的数额。
秦牧知道。纸面上的这些数字虽然简单明了,但要得到这些数字,太仆寺官员却是费了千辛万苦的。
秦牧看完后欣慰地说道“杜卿辛苦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统计出一个大致的数据,这对赶在入冬前,安置好这个牲口极为关键。太仆寺所有官员这次都功不可没,本王甚为欣慰,甚为欣慰啊。”
杜风一听到这声夸奖,这阵子所有的劳累顿感都值得了。他再次起身拜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些本是臣等职责所在,臣等不敢居功。”
“杜卿坐。坐,不必来回施礼。”秦牧并非只是口头赞赞,他对现在朝廷各部的高效率是真的挺欣慰的;
当然了,在历代立国之初。朝廷机构的效率通常都比较高。秦牧对此又比较重视,大秦各个机构的运行之高效,确实是很让人满意的。
“杜卿啊。如此多牲口,如何管理,太仆寺可有切实可行的方案,此事不比其它,一但无法及时妥善安置,牲口是要大量死亡的。”
“启奏吾王,短期安置的方案臣已经布置下去了,所有缴获的牲口,臣保证都能安然度过今冬,不过”
“杜卿有什么难处不防直说吧。”
“秦王,之前我朝虽然也有不少战马,但都已划归军中使用,太仆寺实则空有掌管牧政之名,而无其实。所以太仆寺属员虚缺过半,如今我朝拿下了辽东,少不得要设官监牧场,以保证军中战马供需,所以急需充实太仆寺属官缺额。”
秦牧颔首道“这一杜卿放心,本王这就传旨吏部,让吏部铨选一派能员,先充实太仆寺。杜卿掌理太仆寺,责任重大,不知对马政有何建言?”
杜风来之前,便料到秦牧会问起马政之事。
马政对历朝历代而言,都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骑兵的作用,是步兵难以代替的;
一个朝代对西北的控制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缺于这个朝代的马政优劣,因为没有充足的战马,靠步兵去控制西北那些辽阔的边境,不但耗费巨大,而且成效低下,面对游牧民族的骑兵,往往只能被动挨打,而无从灵活反击。
这些事情,作为掌管马政的太仆寺卿,当然不能不察。
杜风准备充分,神采奕奕地答道“启禀吾王,臣纵观汉唐宋明之马政,汉、唐、明三朝大体上不缺牧马地,战马的保障也比较理想,其马政大体上也比较粗放,弊端不少。
反而是两宋期间,因缺少牧马地,在马政方面花了很多心思,方方面面管理得也比较精细,尤其是在宋初,虽无牧马地,但通过这些策略,官马数量竟能达到二十多万匹,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所以臣认为宋代的马政特别值得借鉴。”
一听杜风这话,秦牧就感觉他不是无的放矢,不光是在古代,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纪,纵观世界,通常一些大国的政策和管理都比较粗放;只有象新加坡、日本、韩国这些小国而比较发达的国家,其方方面面才会做得尽可能精细。说是逼出来的实不为过。
宋代大致同理,因为没有牧马地,那么只能挖空心思去制定完备的马政,以尽可能保障战马的需求。
“嗯,就请杜请详细道来吧。”
“是,秦王,臣认真分析了一下,宋代不但于各州分设了官监,而且马政细则详尽,同时还明确规定各州府每年收集用于喂马的草料,数额明确,比如草66万围,麸料6万石,盐药油糖等10万斤石。开封城郊草场20余所,场内草料堆积如山。
其管理之细致,是历朝历代所未有。这些管理细则,有许多我朝可直接借鉴,臣便不多作赘述了。
臣今日着重于一,便是宋代的茶马贸易。秦王,其实无论是唐代还是明代,因不缺牧马地,官方大量设置官监牧场,但此举在臣看来,虽然保证的朝廷战马的供给,但也造成了巨大的损耗。设置如此凭大的牧场,颇在些得不尝失。”
听到这,秦牧精神为之一振,因为杜风的观颇为新奇,秦牧感觉他的意思,就象是反对把全部心思花在国有企业上,而忽视私营企业一样。
“臣以为,官监牧场虽然不可废置,但也不宜过于庞大,一但过于庞大,难免会有许多管理不到之处,使国用虚耗其中。
是以臣以为官监牧场只要能保证我朝三成的马匹供需即可,其余的可以借鉴宋代的办法,通过茶马贸易来获得。
秦王,宋代的茶马贸易,不但是宋代主要的战马来源渠道,而且还同时促进了边贸的发展。
有此良策在,我朝实在无须由官监牧场来承担所有战马的驯养,只要保障一部分,使本朝不受外族制约即可。余者通过边贸获取,一举两得,即省力又能促进边贸,何乐而不为?”
说实话,秦牧真心要为杜风鼓掌了,他的观和策略,大合秦牧心意,按照秦牧之前对漠蒙古分划草场的构想,一但成功实施,则大秦根本不用担心无马可用。
也就是说,无须去大规模设置官监牧场,造成不必要的虚耗。
关键是杜风的思想,不是那种自给自足的保守思想,这一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这就象经营一个公司,保证核心的东西就行了,其他外围的、利润少的部份,大可交给别的公司来做。这样可以减少成本支出。
这个概念出自杜风之口,秦牧如何不想为他击掌叫好呢?太仆寺有这样一位官员主持,战马供给方面,秦牧感觉自己可以放心了。
************************************
s求订阅,求推荐,手上还有月票的兄弟,也别忘了投下来支持一下。
(未完待续。。)
明扬天下 第649章 以边养边
******
按太仆寺卿杜风的建言,大秦也要设置官监牧场养马,但这主要是作为一种战略储备。
平日所须的牛马,主要是借鉴宋代的政策,依靠商品贸易从游牧民族手上获得。这样一来,朝廷无须去设立众多大牧场,费尽心力。
同时还能促进边境贸易,增加商税收入,增加各个游牧民族对大秦的依存度和信任度。
杜风满脸春风,侃侃而谈道“边境贸易的繁荣,不光是增加朝廷的商税那么简单。臣细阅宋代的资料,发现从宋初开始,宋太祖就通过制定一些优惠的政策,大力鼓励商人到边境去贸易,除了希望借此获得宋朝紧缺的战马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杜卿请说。”
“秦王,为了保证边境的安宁,历朝历代都免不了在边境大量驻军。而这些边境离产粮区通常比较遥远。朝廷在边军补给上,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明代由此施行了开中法,由商人运送粮草到边境,以供军需。朝廷再给商人开出盐引,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贩卖食盐。
宋代也有开中法,但除此之外,宋代鼓励边贸,也是为了解决边军的供给问题。从宋太祖开始,就在边境上设立了大量的榷场;而且对这些榷场作了相对详细的规定,用来调控边贸。
边贸课税所得,大多就地用于边军的供需,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从内地运送补给的数量。王安石出相之时,为了开拓西北,在边贸方面,更是给边军下放了许多特权,使得西北边军平日的给养,仅靠边贸就能解决大部分。
王安石曾有言‘以今日之力。用今日之财,西北之事,无不可为也。’听起来,完全是一副财大气粗之态。
王安石敢出此豪言壮语,关键就在于边贸上。所以,臣以为,大秦之马政,大可借鉴宋代之策,本身无须设置大量官监牧场,完全可以通过边贸从游牧民手上获得所须战马。如此一举数得。既可减少朝廷不必要的糜费,又可以促进边贸繁荣,还可以解决边军的一部分补给。”
秦牧静静地听着,杜风很推崇宋代的茶马贸易。不过就秦牧所知,宋朝的茶马贸易也是有其弊端的。
在这个时代,战马向来被一个国家视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象当初的辽国和西夏,为了保证自己的战略优势,都是严格限制向宋朝售卖战马的。
换而言之,有宋一代。最重要的战争资源之一的战马,一直受游牧主族限制。
不过从杜风的话听来,他提到的这些策略,已不仅仅局限于马政。已经涉及到了一个国家综合性的战略核心部分。
边军的补给,边贸的繁荣,与周边游牧部族的交往,盐政、茶贸。马政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放到了一起,以一个高度融合。相互促进、补充、完善的办法来统筹解决。
他有这样视野,让秦牧大为欣慰。
大秦的高官里头,真正进士出身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的人物。
但正是由于如此,这些能提拨上来的高官,很少有东林党人那种夸夸其谈,说得天花乱坠,真要他干一件实事时,毛都不会的人。
象杜风,以前也只是个秀才的身份,但听他一席话,有理有据,言而有物,绝不是那种满口锦秀、却不切实际的空洞之言。
“秦王,宋代的茶马贸易,受辽夏限制,实际上只能从西北的吐蕃人手中交易到战马,在这一上,宋代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但仍能保有不少战马,还顺带解释了西北边军很大一部分粮草补给,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
再看我大秦,则无须担心受到宋朝那样的制约,如今辽东、河套、河西、陇右、包括科尔沁都已收归大秦治下,这些地方是传统的产马地,百姓多以放牧为生。
所以,即便是周边的游牧民族与大秦交恶,限制战马交易,对大秦也不能造成根本性的伤害,大秦依旧可以从自己治下百姓手上,得到大量的战马。
有辽东、河套、河西、陇右这些传统的产马地在手,我朝不但不用担心象宋代那遭到外部制约,相反,咱们可以通过此举来控制周边的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产出单一,而所有的畜牧都不能长久保值,直白地说,马牛羊养大了,他们就必须卖出去,否则牧草不够,牛羊便会死掉,他们就会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即便牛羊不死掉,他们也必须以此换取盐铁茶等其他必须的生活物资。
咱们通过边贸,既能从他们手上获得所须的战马,又能以此控制他们,让他们形成一种习惯的依赖,谁敢侵犯大秦,首先断绝与他的贸易,让其有所顾忌。”
秦牧突然记得,杨慎曾提到,自古以来游牧民族大举南侵,往往是在畜牧繁衍的丰年,而不是荒年。
加强边贸,各取所须,游牧民族通过和平的方式,也能得到所须的生活物资,他们日子好转之后,还愿意铤而走险吗?
想不劳而获的人肯定还有,但秦牧相信,更多的人是珍惜生命的。毕竟每次南侵,并不见得都是不劳而获,多数的时候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
如此说来,发展边贸,真真是一个双赢的大好事,大秦可以得到大量的商税,还能籍此解决一部分边军补给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