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扬天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何昊远
两支白旗是多尔衮三兄弟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他们把持满清军政大权的依恃,重创两支白旗,势必会引发满清内部矛盾激化。
如果真能引起豪格一派与多尔衮一派的内斗,貌似强大的满清极可能在内斗中轰然垮掉。
呜!呜!呜!
风雪中再次传来清军低沉的角号声。
韩刚连忙说道“清军又要进攻了,请秦王回府。秦王放心,有臣在,滁州绝不会有失。”
秦牧哈哈一笑道“非本王信不过你,不过本王在此耍一下大刀,这戏演得才更象嘛。”
***************
s求月票,求推荐票!
★百 度 搜 索 来 ,免 费 阅 读 万 本 小 说 ..★
明扬天下 第423章 百战沙场碎铁衣
***
风雪靡靡,天地苍茫,城外敌人的角号呜呜如野兽的低吼,在风雪中回荡着,那沉闷的声音让人听了感觉极其压抑,心头闷闷的。
秦牧站在南门的城楼里,举着望远镜在观看清军的进攻部署,不过横斜飘飞的雪花让视线很模糊,只能看到黑压压一片,哪个城门将是清军主动的方向根本看不清楚。
秦牧嘴上对韩刚他们说得轻松,其实不过是为了缓解手下将士的压力,这是他惯常用的办法,主帅显得信心充足,手下将士才不会慌乱。
战略上藐视敌人,但在战术上,秦牧其实是非常谨慎的。
记得拿破仑说过一句话永远不要以为你的敌人是蠢笨的。
清军不但不蠢,而且剽悍善战。宁完我、范文程这些人虽然处于敌对立场,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绝对称得上一流的谋士。
满清的发家史,是用一路尸体铺陈出来的。谁轻视他,谁就会成为他们摘取战功的垫脚石。
这寒冬猎月,对秦军颇为不利,铁衣冷难着,许多将士手上都长出了冻疮,手脚麻木,反应变得迟缓。
反观清军,他们在零三四十度的苦寒之地生活惯了,惧怕南方的夏天。但这里的冬天对他们造不成太大的影响。
出于谨慎,秦牧把城防战的指挥权交给了韩刚,让史青负责组织起城中四万民壮加强巡逻,必要的话随时上城参与防守。牛万川的骑兵则枕戈待旦,随时待命出击。
这样一来,原来的滁州守将红娘子不干了,在城外呜呜的角号声中,她一身盔甲,外罩红色披风,纵马奔到南门,如同一团火焰般冲上城门楼。
她刚要张嘴理论。秦牧却抢先说道“你来做什么?”
红娘子气极,秀眉立即竖了起来“你讲不讲道理,我才是滁州守将。”
“你不是故意要躲着我吗?你躲着我我怎么给你安排任务。”
“你!”红娘子又气又委屈,眼中隐隐有泪光在闪动,但她却倔强地把头扬了起来,绷着脸说道,“我知道。你也看不起我,当我是”
“当你是什么?我当你是我的女人,你知不知道?”秦牧走上前去,捂着她的手和声说道,“莺儿,好了。敌人就要发起进攻了,不要再闹了,跟着我,不怕没有仗打,等下哪里出现危险,咱们就支援哪里。”
“这不一样,滁州本来就是我的。现在你却要我跟在你身边,什么都得听你的,这能一样吗?”
秦牧明白,她是要证明自己不是花瓶,不是摆设。
“好吧,莺儿,你既然不愿跟着我,我还你自由就是。不过。敌人就要上来了,这时候换将已经来不及。你现在暂时先跟着我吧,等把敌人这次进攻打退了,我就把南门交给你,这样可以了吗?”
“君无戏言。”
“君无戏言。”
敌军的大营扎在城南,南门必定是敌军主攻的方向,得到南门的指挥权。红娘子满意了。
秦牧再次举起望去镜,向城外望去,为了避免遭到城头炮击,清军的营寨离城有十里远。天空飘着雪花,望远镜里根本看不到清军营寨的影子,只能听到低沉的角号一声紧似一声,还有往来驰骋的马蹄声。
从马蹄声判断,清军应该是要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发起进攻。
韩刚已经在抓紧部署。按秦牧的要求,要让清军有攻上城头的机会,让滁看起来摇摇欲坠。
这就需要隐藏好实力,而又要确保城防不会真的崩溃。
这是个技术活,因为总是被敌军压着打,士气难免受损,如何掌握好这个度,安抚好士兵。需要主将审时度势,及时作出调整,并能在必要的时候重新鼓舞起士气才行。
没事可做的红娘子站在秦牧身边,又开始有些不自在。她和秦牧有了夫妻之实,秦牧虽然还没来得及册封她,但毕竟已是他的女人了,刚才用那样的口气对他说话
红娘子悄悄瞟了他一眼,秦牧站在垛口前,一身玄甲,身形如铁,垛口外茫茫的风雪让他的剪影看起来更加坚硬。
其实红娘子心里清楚,秦牧一直以来都在让着她,对她的撞从来没有红脸相向过,换了别人,只怕再也不可能让她如此任性而为了。
她走到墙边,将秦牧的乌豹大氅拿来,披在他身上,然后垂首站在他身边,默默不言。
“莺儿,别想太多,要开战了。”
“嗯。”红娘子应了一声,想了想补充道“鞑子每个城门都派兵马进攻,以此判断,这次应该还是要试探各个城门防守虚实。照我看来,咱们不应该每个城门都示弱,这样反而容易让鞑子意识到咱们在故意隐藏实力,也不利于我军保存士气,因此六个城门中,总应该有一两个城门狠狠地打,让鞑子难越雷池一步,如此虚虚实实,才能让鞑子相信咱们真的尽力了。”
“不错,不错,虚虚实实”秦牧立即对着城门楼外的李式大喊道,“李式,立即传本王命令,让南门和东门狠狠的打,不要再隐藏实力,快去。”
“喏!”
这次多铎不分主次,在六个城门都投入了一千人马,分别由巩阿岱、佟图赖、左梦庚、李永芳、孙得功、祖大乐指挥。
靡靡的风雪中,清军仿佛雪地里的狼群,咆哮着冲近,沉闷的马蹄声、脚步声、角号声,摧人心魄,啸啸寒风中,如有阴魄在凝结,鬼神在哭嚎。
城头的秦军伫立在风雪中,寒风如刀,雪花扑面,一个个握紧了冰冷的刀枪,疑神屏息望着城外。各级军官开始大吼着,让士兵进入垛口,一支支火绳枪装好了弹药,指着护城河上的石桥。
后面的弓箭手则搭箭在弦,只等一声令下,箭便离弦。
大战一触即发,茫茫风雪中,忽见一片金甲映着寒光,在一面黄旗的引领下,如潮水般向南门冲来。
咚!咚!咚!城头的战鼓轰隆震响,惊天动地,令人头皮发麻。
清军抬着梯,举着铁盾狂奔,南门的两门佛朗机炮在战鼓声中首先咆哮起来,两道火舌喷薄而出,两片弹幕冲破风雪,暴射而去。
“快,想活命就快,冲!”牛录章京麻勒不停地大吼着,火炮喷射而来的弹珠带着尖锐的呼啸声,击在他们的铁盾上,嘭!有的铁盾被击得爆裂成几块;
盾下的士兵被余威不减的弹珠击得脑袋绽裂,血肉横飞。有的盾牌没有遮挡好,盾下的士兵被直接击中胸腔,暴开拳头大的血洞,白骨裂出,血冒如泉。
“快,上桥!”麻勒目眦欲裂,如野兽般咆哮不止,带头冲上护城河上的桥面。清军本来松散的队成,就象遇到了峡谷的洪流,突然收紧,冲上石桥。
在狂奔的过程中,清军士兵不断弓张满月,一支支冰冷的劲箭腾空而起,形成大片的箭雨,向城头罩去,他们放箭的速度极快,一波接着一波,如同一片片的乌在飞掠。
城头的秦军稍有不慎,就是箭头入面,利镞穿骨,一蓬蓬热血染红城头。
激烈的战火让风雪为之失色,让空气迅速升温。
垛口处一支支火绳枪释放起满腔的怒火,清军挤在两丈宽的桥面上,避无可避,暴虐的子弹尖啸而来,击穿清军的盔甲,击断他们的肢体,惨叫声汇成一片;
桥面侧如同下饺子般,不断有清军坠落护城河中,激得水花飞溅,如蛟龙翻腾,河面很快就被染成红色,浮尸塞流。
麻勒至少付出了两百人的伤亡,才冲到城墙下,一架架带着倒钩的梯迅速架上城墙。
“上!”麻勒嘶吼不断。
一个个鞑子如狼似虎的扑向梯,飞纵而上
********************
s求推荐票!
★百 度 搜 索 来 ,免 费 阅 读 万 本 小 说 ..★
明扬天下 第424章 血战与论战
***
滁州城头的撕杀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飘飞的风雪冷却不了双方的怒火;
城下如蝗的箭矢不时腾空而起,射上城头,数波箭雨之后,往往就是鞑子咆哮着纵上梯之时。
城上的的秦军冒着敌人和箭矢,奋力斩断敌人梯上的倒钩,然后合力用钗子将梯推离城头;
一串串的鞑子随着梯坠落,有的直接摔到了冰冷的护城河里,连水漂也不打一个,就被沉重的铁衣带入了河底。
而城头的秦军往往也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鞑子之中很多人的箭术十分精准,秦军稍一露头,就会有利镞穿透面门,秀骨而入。
“绞!”总旗刘顺大吼着,手下的士兵在他的指挥下,喊着号子将深重的滚木绞上来,“放!”绞上来的滚木在他的嘶吼声中,再次狠狠的砸落,爬到一半的鞑子被当头砸下,一个压一个,惨叫不断。
与箭矢,枪炮相比,对付冲到城下的敌军,反而是滚木礌石火油这些东西更实用。
敌军顺着梯爬上来,数十斤重的礌石当头砸下去,不管你是盾牌还是盔甲都无济于事,巨大的石块能将人砸得四肢折断,骨头尽碎。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和数重围。
尚义不知道那些壮丽的诗句,他只知道他要报仇,身边几个兄弟都倒在了血泊里,其中总旗刘顺刚刚被一支劲箭射入左眼窝,被军医抬下去时。惨叫不绝,激烈的疼痛让他来回翻滚,抬他的青壮们要奋力压着刘顺的身体。才不让他滚落担架。
城上城下到处是尸体,呐喊声,呻吟声,刀箭声,听得人惊心动魄。
在这开了锅的战场上,身经百战的尚义保持阴沉的冷漠态度,他靠在垛口边。对旁边飞过的箭矢视若无睹,冷静地将子弹压入铳管内,然后再塞入一个纸团。将子弹压实。
这么做会使射击后枪管里的残留物成倍增加,但可以保证俯射时子弹不会先掉出来。
北风卷着雪花吹在他的脸上,让他的胡须一根根全变成了白色。
准备就绪后,他让旁边的李平将一块盾牌架在垛口上。他冰冷的目光从留出的缝隙中寻找着那个猎物。
麻勒。尚义虽然不知道他的名字,但这位清将穿着两重甲,在城下指挥攻城,总旗刘顺就是被他射中左眼的。
锁定麻勒的身影后,尚义不顾左边不远处已经有鞑子翻上城头,近十个手下正冲上去搏斗,他冷静地瞄准,这已经是他猎杀麻勒的第三枪了。这次绝不能再失手。
呯!
呼啸的子弹带着无力的怒火,瞬间击在麻勒的面门上。十来步的距离,子弹的威力惊人,麻勒整个脑袋被击得炸开,雄壮的身体随之倒地。
“章京大人!”
“啊,章京大人死了!”
附近的鞑子惊慌地大叫起来,乱成一团。
趁着城下混乱的瞬间,尚义奋身跳起,大声咆哮着下令,“射!快射!”
城头的秦军立即全部压到垛口边,向城下猛射,同时将一枚枚震天雷扔下出,激烈的爆炸此起彼伏,清军指挥攻城的将领身亡,士气大损,再在这通猛烈的打击之下,伤亡惨重,不得不扔下满地的尸体撤退。
鞑子的第一波攻击终于被打退了。南门与东门得了秦牧的命令,没有隐藏实力,这一战各击毙两百多名鞑子,尸体铺满了城门下,浓浓的血腥味薰人欲呕。
***
滁州离金陵不过百里,清军杀到滁州,金陵城里的气氛不免有些紧张,长江上有刘忠秦率领的水师游弋,禁止所有私人船只停靠北岸。
北岸更派有大批的游骑侦察预警。金陵城的各个城门都有士兵在盘查出入的行人。五城兵马司也加强了城内的巡逻,严查奸细。
不过总的来说,市民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酒楼茶肆间每天依然聚集着大量的读书人,他们讨论的主要有两个话题,一是江北的战事。一是顾炎武和傅青主推动的思想浪潮。
而且这场思想浪潮受关注的程度,绝不亚于江北的战事。前有金圣叹、金贡南这“双金组合”以一敌百,大放异彩。
接着又跳出来个人来,也一时风头无二,这两个人一个叫黄宗羲,一个叫王夫之。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州府城南王衙坪人。他还不到三十岁,但少年成名,张献忠南下湖广时听说他的大名后,曾派人去招揽他,他与兄长藏到山上拒不应征。
他是湖湘学派的新秀,文章写得极好,言辞犀利,思想有深度。顾炎武和傅青主掀起批判八股,批判朱程理学的思想浪潮后,他坐不住了,匆匆赶到金陵。
他到金陵的第一天所发表的议论,就注定一鸣惊人。
在桃叶渡的文人聚会上,他高声批判了从周敦颐到朱熹所坚持的气外求理、“理在气先”、“理在事先”,即精神先于物质存在的唯心论。
他强调“气”是阴阳变化的实体,理乃是变化过程所呈现出的规律性。理是气之理,气外没有虚托孤立的理。理不仅在气中,而且是气的运动变化,有它的必然规律性。
这是典型的唯物主义论。有力地驳斥朱程理学中精神先于物质存在的观。同时指出,正是朱程理学脱离现实寻求“理”的思想,将儒学思想引向了极端。
实际上,王夫之绝不是第一个对朱程理学进行否定的人。
朱程理学虽然一直是明朝的主流思想,但从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开始,其实已经代表着学者们对朱程理学开始进行反思、进行有限度的否定了。
只不过谁也没有象王夫之这样,对朱程理学如此旗帜鲜明的批判、否定过。
因此他的学说一经提出,立即引发了强烈的震动,每天找他辩论的人多不胜数。
黄宗羲的大名不下于王夫之,他也反对朱程理学中“理在气先”的理论,认为“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而是“气”的运动规律,认为“气质人心是浑然流行之体,公共之物也”。这与王夫之的理论大同小异。
黄宗羲推崇王阳明“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对秦牧在岳麓书院开办“物理”课非常赞赏,认为这种寻求万物运行的内在道理的学说,与心学中的格物致知是一样的。
而他引起轰动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提出了与王夫之基本相同的观,他比王夫之更牛,不但挑战了朱程理学,还对皇权提出了挑战。
他说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也就是说,产生君主,是要君主负担起抑私利、兴公利的责任。
对于君主,他的义务是首要的,权力是从属于义务之后为履行其义务服务的。君主只是天下的公仆而已。
他提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这甚基本上是对君主“家天下”的行为从根本上否定了其合法性。
这一,就连秦牧也没想到,在他掀起的这股思想大潮下,竟然有人敢站出来否定“家天下”合法性了。
黄宗羲与王夫之两人的思想与顾炎武、傅青主的引导遥相呼应,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那些支持朱程理学的人纷纷跳出来撰文驳斥,这股思想碰撞的激烈程度,真不亚于江北的大战。
朝中的杨廷麟等人顾不得学者们的辩论了,秦牧突然改变计划,竟然下旨让苏谨退到来安县,使得滁州只剩下八千人马。
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秦牧是一国之主,困于滁州,兵微将寡,这还得了?
诸葛敏、杨廷麟、堵胤锡、卞狄、刘伯全、白铁、宋应星、覃秋白等一大批文官一齐杀到兵部,要何亮立即调兵北上救援滁州。
兵部尚书何亮,侍郎顾君恩等一时成了众矢之的。
何亮没奈何,拿出秦牧发回的旨意给大家看,委曲地说道“各位的心情我理解,但是秦王有旨,本官可不敢抗旨不遵。”
*******************
s击少,订阅少,订阅量太惨淡了,求订阅,俺每天写两章,需要花**个小时,朋友们花一到两毛钱订阅,不算多,我的生活费全指望这微薄的订阅收入了,有大家的支持,才能让我支撑下去。
求订阅!
(未完待续。。)
★百 度 搜 索 来 ,免 费 阅 读 万 本 小 说 ..★
明扬天下 第425章 四面合围
***
堵胤锡、杨廷麟等一大批大臣齐到兵部,催促兵部尚书何亮调兵救援滁州,言辞激烈,差没打起来。
何亮对此虽然早有心里准备,但被二三十个大臣围着猛喷口水,杨廷麟还是国丈,何亮不敢怠慢,连忙拿出秦牧的旨意来。并强调自己要调兵需要内同意才行。
目前金陵驻军十万,统兵权在中军大都督刘猛手上;调兵权相对复杂一,名义上调兵权是在兵部手上,但兵部真要调动军队时,又需要得到内掌握的另一半虎符,调兵令才能生效。
内没有调兵权,但因掌握了另一半调兵虎符,对兵部却能形成牵制。
准确地说,目前内掌握的一半虎符,平时是掌握在秦牧手上。秦牧离京时才交给司马安暂代掌管的。
何亮拿出秦牧的旨意,同时抬出司马安,实在是没办法的事,只能这样减轻一下自己承受的压力,但杨廷麟等人看了秦牧的旨意后,并没有就此罢休。
其实秦牧的旨意上并非不让金陵调兵,但调兵却不是为了救援滁州,而是为了瓮中捉鳖。
这样一来,等于是让滁州的八千人马继续承受多铎的围攻,杨廷麟等人出于担心,自然不愿看秦牧陷在险地不救。
在二三十位大臣的围攻下,何亮说话都没人听,只得派人去向司马安求援,司马安匆匆赶到兵部,一看兵部大堂里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立即喝道“各位同僚,你们再这么闹下去,秦王就真的危险了,这个责任各位承担得起吗?”
堵胤礼立即反驳道“常言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滁州有个闪失,首辅大人又承担得起吗?”
“滁州城坚粮足。又有秦王亲自坐镇,一时不会有失,各位这样是自乱阵脚,多铎正求之不得。各位同僚听我一句劝,先各自回衙处理本部公务吧,别耽误了兵部调兵。”
大臣们还想再理论,夜不收指挥使黄连山突然奔入兵部大堂。高声喊道“秦王有旨,各部大臣各安其职,不得扰乱兵部,兵部立即按旨意调兵遣将,不得有误。”
有人立即厉喝道“大胆,你敢矫旨!”
黄连山连忙拿出一张盖有玺印的纸笺来说道“下官岂敢矫旨。各位大人请看,这是不是秦王的旨意。”
大场的大臣看了黄连山拿来的纸笺,不禁面面相觑,难道秦王有千里目?或者提前料到朝中大臣的反应?
看完盖有玺印的便笺,大家心有戚戚焉!秦牧虽不在金陵,一切却都逃不出他的掌控。
这首旨意来得如此及时,大臣们无可奈何。在司马安的劝说下,只得各自回衙办理公务。
兵部依旨迅速做出部署。李辰留守金陵,中军大都督刘猛率五万大军开始渡江北上。
*******
李九、朱一锦一起率领六千五百骑兵,风冒雪,自皇甫山西侧飞掠而过,然后沿襄河西岸狂奔南下。
“报,李将军,前方十里。黎塘镇有两百万子在抢掠。”探马飞驰回报。
李九马不停蹄,对朱一锦说道“朱将军,你往西,我往东,咱们两面包抄,一个也莫要让逃掉。”
“遵命!”
六千人马随即一分为二,如两条巨龙翻腾而去。风雪凄迷,蹄声如雷。
正在黎塘镇抢掠的三百清兵很快听到了闷雷似的马蹄起,根本不用再侦察,从蹄声他们就可判断出来敌的大至人数。
这是怎么回事。秦军怎么会突然有近万骑兵出现在这里?
牛录章京必隆顾不得多想,立即吹响撤退的角号,一个个鞑子提着抢来的东西翻上马背,冲出小镇,才奔出两里,李九的三千人马就象一股黑色的洪流,从风雪那边狂冲而至。
一比十,清军顽强地拼杀着,且战且退,李九死咬不放,清军向南退出三四里,一头撞上朱一锦包抄而来的人马。
在前后夹击之下,清军大溃,包括牛录章京必隆在内,两百清军无一逃脱。被杀八十二人,余者全数被俘。
顺利歼灭这股清军后,李九当即下令道“朱将军,你带三千五百人马留于黎塘镇,巡防襄河上游,无论如何不能让鞑子渡河。”
“李将军放心,襄河上游就交给末将了。”
安排好之后,李九带着余下的三千人马,沿着襄河西岸继续向南面的全椒县狂奔而去。
一路上他们又灭了两股过河抢掠的鞑子游骑,并尽毁襄河上的浮桥,隔断襄河东西两岸。
从黎塘镇到南面的全椒县城只有四五十里距离,县城中原有三千驻守,正在西岸阻击清军过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