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892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酸奶酪
林大鑫进入北京城之后,在王宏军等人的陪同下,一直来到了紫禁城,站在外。林大鑫看着气势磅礴的紫禁城,不禁感慨说道:“这还是我第一次进紫禁城,以前我可不敢来这里,来了可能就再也出不来了。”
王宏军在旁边笑着说道:“校长,虽然您是第一次来,但是以后您就是这座紫禁城的主人了。以后我们这些学生也该改口了。”
林大鑫笑着说道:“万万没有想到,我还有成为这里主人的一天,就是我登基称帝,我永远还是你们的校长,以后我们军校的名称。都要加上皇家两个字,我也一直会兼任军校的校长”
王宏军开玩笑说道:“那以后军校出来的学员,不都是天子门生了吗”
林大鑫点头说道:“这样我才能对军队放心啊”
紫禁城其名称系借喻紫微星坛而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
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中央,位置永恒不变,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宫谓之紫宫,皇帝自称是天帝的儿子,紫禁城的名字由此而来。
紫禁城作为满清朝廷的宫城。全部宫殿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由端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的中轴线,和中轴线两旁的殿阁廊庑组成。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前面有太和门,两侧又有文华、武英两组宫殿。从建筑的功能来看,外朝是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地方,举凡国家的重大活动和各种礼仪。都在外朝举行。
内廷是皇帝后妃生活的地方,包括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和两旁的东西六宫等宫殿群组成。
林大鑫在王宏军等人的陪同下穿过了紫禁城的外朝。一直来到了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的养心殿西暖阁,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和恭亲王奕欣,这3位满清朝廷的掌权者就被软禁在这里。
整个西暖阁足足有一个营的定北军官兵把这里团团围住,林大鑫看到这样,摇头对王宏军说道:“用不着这样的架势,朝廷已经日落西山,我们又来了一个落井下石,这里就慈禧、光绪和恭亲王3个人,翻不出什么大浪的。”
王宏军点头说道:“学生也是害怕这3位出了什么意外,另外学生准备把这3位迁出紫禁城来安置,毕竟这里以后会成为校长住的地方。”
林大鑫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等林大鑫进入西暖阁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和恭亲王奕欣已经接到了通知,知道林大鑫要来看他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在了西暖阁正面的暖炕上,恭亲王奕欣就坐在了下首的椅子上,看到林大鑫等人进来,3个人都没有动,保持着大清皇家最后的尊严。
王宏军看到慈禧3人的样子,刚要说什么,被林大鑫一摆手给打断了。
林大鑫对身边的人说道:“除了王宏军、吕铭鑫、黄永祥,其他人都出去吧别都挤在这里”
等跟着来到西暖阁的其他军官都出去了,林大鑫示意吕铭鑫把西暖阁的门关上,然后林大鑫往前走了2步,犹豫了一下,对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和恭亲王奕欣行了一个军礼说道:“大清定北王林大鑫,见过太后、皇上、恭亲王”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是第一次见到林大鑫,他们打量着林大鑫,林大鑫也是第一次见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本人,也打量着这2位大清朝廷的统治者。
慈禧太后声音沙哑的说道:“你就是林大鑫没有想到最后你还是反了”眼前这个人,就是让慈禧太后近些年来一直恨不得千刀万剐的林大鑫,慈禧太后没有想到第一次见面,竟然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己已经成为了阶下囚。
光绪皇帝跟着用更加嘶哑的声音说道:“看来朝廷给你的定北王,你是看不上眼了,直接瞄向了朕的位置。”
说实话,光绪皇帝对林大鑫的恨意可谓比天还高,可惜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光绪皇帝曾经在梦中多少次,把林大鑫用千万种方法弄死,而今面临的境地却是自己的小命掌握在林大鑫手中。
林大鑫苦笑说道:“说实话,我还真没有下决心把朝廷推翻,虽然整个朝廷已经成为了无能的代名词,但是我们福州林家毕竟世代为朝廷效力,可有些事情依然是避免不了的,我也多说无益,现在已经成为了这个局面,大清朝是不可能存在的了。”
听了林大鑫的话,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和恭亲王奕欣脸色不禁更黯然,恭亲王奕欣叹气说道:“定北王,你准备怎么安排太后和皇上,希望你看在多年君臣的情分上,不要伤了太后和皇上的性命。”
恭亲王其实心中一直预感着这一天,毕竟他算是对林大鑫麾下势力了解比较透彻的一个人,有了那泼天一样大的势力,还不想当皇帝的人,绝对是圣人,可林大鑫是圣人吗显然不是,不但不是圣人,反而是一个以贪婪闻名于世界的人。
这样的一个人,能容忍他的上面有一个满清朝廷多久终归会取而代之的,现在果然应验了恭亲王的预感。
林大鑫马上说道:“恭亲王放心,我根本没有加害太后和皇上的意思,不过太后、皇上和恭亲王以后可能不会有自由了,我会在北京城内给3位安排一个舒适的住处,另外在生活上,一定会尽量照顾好3位的,让3位能安然度过以后的日子。”
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和恭亲王奕欣这时不禁松了一口气,林大鑫好歹也是马上要登基称帝的人,也不需要用假话来骗他们3人,这样一来,至少3人的性命保住了。
ps:感谢难倒没昵称了的打赏,这一章是定时发的,没有感谢到的兄弟,以后补上,近期实在事情太多太多,再次抱歉。。。
...
.
崛起1892 第五百三十章 宅心仁厚的林大鑫
.
在紫禁城西暖阁内,刚刚进入北京城的林大鑫,就来到了这里,见到了满清朝廷的掌控者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以及恭亲王奕欣。
听到林大鑫承诺不会要了他们的性命,让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和恭亲王奕欣不禁松了一口气,这几天被软禁在西暖阁内,3人表面上都还算正常,其实心中一直惊恐不安,深怕林大鑫会要了他们的小命,毕竟改朝换代,基本上不会留下前朝皇室的人,大清当年入关之后,对明朝的皇室和宗室,可是绝对没有客气的。
事情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满清是没有可能再继续存在下去了,不过林大鑫倒是不准备对满清的统治者赶尽杀绝,一是念及朝廷与福州林家多年的君臣关系,二是林大鑫不认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等人,对自己会有什么威胁,能翻出什么浪花。
在从沈阳城出发之前,军情局的局长李昆向林大鑫建议过,由军情局的人动手,制造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自杀的假象,永绝后患,不过被林大鑫严词拒绝了,同时警告李昆,没有他的命令,绝对不能把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弄死,不然这次林大鑫一定不会轻饶了李昆的。
李昆也考虑就是留着慈禧和光绪,应该也没有什么危险,毕竟以后他们会一直生活在军情局的监控之,下,有什么情况,自己也来得及处理,也就没有再坚持,招惹林大鑫的不愉快。
在西暖阁中,林大鑫对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和恭亲王奕欣继续说道:“3位暂时还需要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等我在北京城内给3位找到了合适的住处,3位再离开这里吧我林大鑫保证的事情一定会做到。所以3位不用担心会有人对你们不利。”
慈禧太后沉声说道:“哀家已经是入土大半个身子的人了,能不能留下哀家的性命并不重要。哀家希望定北王在登基之后,不要对我们大清朝的宗室进行清洗,让爱新觉罗的子孙,以后能做一个普通人。”
林大鑫看了一眼这个统治了中国快半个世纪的女人,点了点头说道:“太后放心,我林大鑫不是弑杀之人,并没有对大清宗室清洗的意思,只要你们爱新觉罗的子孙老老实实的,我是不会轻易害了任何人的性命。当然要是有不识时务的,也怨不得我心狠手辣。”
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和恭亲王奕欣对林大鑫说自己不是弑杀之人,心中都撇了撇嘴,你林大鑫要不是弑杀之人,那就奇怪了,不说别的,就说林大鑫弄的满世界皆知的南洋土著政策,已经让数以百万计的南洋土著失去了性命,这还不算弑杀吗
恭亲王奕欣说道:“定北王宅心仁厚。老夫代表宗室的子孙,谢过定北王了”
奕欣在林大鑫说出不会为难宗室之后,马上一个马屁拍了过去,绝对是违心之言。就林大鑫那个熊样,能用宅心仁厚来形容吗果然林大鑫下面的话,让奕欣恨不得把刚才的马屁咽回去。
林大鑫一本正经的说道:“没有办法。我这个人就是出了名的宅心仁厚,为了爱新觉罗的子孙能在以后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我会派人把他们的财产充公之后,给他们留下一些钱财。只要他们以后像普通人一样,找份工作,一定会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咳咳咳”恭亲王奕欣被林大鑫的话,弄的一顿咳嗽,什么宅心仁厚,应该是贪婪至极,看来林大鑫是准备没收整个宗室的财产了。
林大鑫和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恭亲王奕欣3人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就离开了西暖阁,在定北军第一野战军军长王宏军的引导下,去了乾清宫,林大鑫准备在紫禁城内,暂时就住在乾清宫中。
等林大鑫离开之后,光绪皇帝愤愤不平的说道:“这个林大鑫果然贪婪,并且还很无耻,就他那个样子,还自称什么宅心仁厚,简直是”
光绪皇帝还没有说完,就被慈禧太后打断了,“行了,我们和宗室的子弟们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皇上还是小一点声音吧,外面可都是林大鑫的人,别再节外生枝,我们已经不比以前了,哀家和皇上以后的身份,只是阶下囚而已。”
光绪皇帝顿时神色萎靡了下来,苦笑说道:“是啊我们大清已经完了,从今之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林大鑫想怎么样,我们这些人都得受着了。”
恭亲王奕欣叹气说道:“还是往好处想想吧,至少林大鑫没有斩尽杀绝,给我们留下了一条性命。”
光绪皇帝不甘心的小声说道:“不过后半生,朕只能生活在囚禁之中,真不如直接把朕杀了。”
不过光绪皇帝也就抱怨一下而已,他对自己的性命也是很珍惜的,不然如今这样的情况,他完全可以学习一下明末的崇祯皇帝。
乾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在紫禁城中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它是后三宫之首,位于乾清门内。
“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乾清宫的名字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象征国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为像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没有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
林大鑫走进乾清宫正殿之中,就看到正殿宝座上方悬着由清朝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 。
林大鑫听说过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清朝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
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朝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皇帝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林大鑫看着“正大光明”匾 ,不禁想到自己如果登基称帝,自己以后是不是也得像清朝的那几位皇帝那样办。林大鑫现在的儿子就有好几个了。
林大鑫摇了摇头,把这个想法抛出脑后,现在想继承人的问题还有些早,还是接下来准备接管整个大清地盘,计划登基称帝的事情吧
接管整个大清地盘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大清战斗力最强的13镇新军,4个镇的武威军已经都归顺自己了,6个镇的北洋军,李鸿章也表示将会并入定北军。在山西省内的定武军3个镇,也在自己便宜岳父袁世凯的带领下,选择归顺定北军。
这样一来大清就剩下各省总督手里的一些新军了,可这些各省自己组建起来的新军。在训练和装备上,照比大清朝廷直属的13镇新军,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至于和战斗力冠绝全球的定北军相比,就更不用说什么了。
那些大清的总督识时务最好。如果敢选择逆流而上,林大鑫也不介意多一些大清的殉道者。
林大鑫走到了乾清宫正殿宝座的前面。毫不客气的坐了下来,然后对着正殿内的王宏军说道:“怪不得那么多人想要坐这个位置,坐下来果然很舒服。”
王宏军笑着说道:“校长,看来我们可以准备您登基称帝的事情了。”
林大鑫摆了一下手说道:“不着急,等我表哥带着人进京之后,登基的事情自有他帮着忙活,我们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把大清各个省份彻底控制了。这样吧,给各省的总督发一封电报,署名就用定北王的名义,让他们迎接定北军接管各省的防务和军队,再让这些总督都来北京城一趟,我要和他们商量一下国体的事情。另外给吴佩孚发个电报,让定北军总参谋部派遣部队,接管大清各省。”
王宏军点头说道:“是,校长我马上派人去办,不过那些总督会老实的让我们定北军接管他们的地盘和军队吗另外要是那些总督不来北京城怎么办”
林大鑫冷笑了一下说道:“有不识时务的,那就不用客气了,告诉吴佩孚直接用武力解决,发电报让那些总督来北京城,别忘了在电报后面加上一句话,如果这次不来,以后就没有机会来了”
林大鑫给各省总督的电报很快就到了各省总督的手中,在南京的两江总督刘坤一,接到了林大鑫发来的电报,就召集了自己的幕僚进行商讨。
此时的刘坤一已经身染重病,根本无法下床行走,要不是有林大鑫麾下药厂生产的西药,可能刘坤一连公务都办不了,不过现在刘坤一只能把幕僚们召集到自己的病床前。
刘坤一在太平天国动乱期间参加乡勇团练,加入江忠源系湘军征讨太平军,其后因带领湘军立下战功,而由廪生逐级升为教谕、知县、知州、知府、广东按察使及广西布政使,后又晋升为江西巡抚,直至两江总督。
刘坤一的出仕过程和很多其他汉族督抚,如曾国藩、李鸿章等类似,都是身作儒生不满太平天国之乱而参与地方乡勇,进而因战功而被擢升为地方大员的典型例子,是大清除了林大鑫和李鸿章,最有威望的一位总督。
刘坤一倚在床头,一边咳嗽一边对幕僚们说道:“咳咳咳林大鑫在北京城发来的咳咳咳发来的电报,诸位先生有何意见”
刘坤一最为信任的幕僚易顺鼎苦笑说道:“大人,现在北京城已经在林大鑫的控制之中,太后和皇上也已经成为了林大鑫的阶下囚,李鸿章李大人已经公开支持林大鑫登基称帝,加上山西省的袁世凯也投靠了林大鑫,朝廷最有战斗力的13镇新军等于全部归顺了林大鑫。现在大清朝基本上就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属下认为我们两江,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吧”
刘坤一咳嗽了几下,接着问道:“咳咳咳其他几位先生有什么意见”
其他几名刘坤一的幕僚互相看了看,都表示目前的形势,还是别和林大鑫硬抗了,毕竟整个两江只有大清新军第14镇、第15镇、第16镇,这3个镇的新军,加起来不过6万人,就算把两江各地的近10万巡防营都加上,面对强大的定北军,也就是一点小麻烦而已。
刘坤一又急促的咳嗽了几下,叹气说道:“事已至此,老夫也无力回天,给林大鑫发电报吧,我们两江三省,我刘坤一愿意归顺他,咳咳咳不过老夫已经没有几天可活,就不去北京城了,请他谅解。”
刘坤一他自己心里清楚,自己的病已经时日无多,但是他还有一大家族的人,目前的形势太明显了,大清已经彻底完蛋,林大鑫登基称帝已经避免不了,这个时候还不赶快向林大鑫靠拢,绝对是找死的节奏,刘坤一得为他整个家族的以后考虑。
在林大鑫给各省总督发了电报之后,除了两江总督刘坤一马上回复了归顺的电报之外,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闽浙总督许应骙,也接连给林大鑫发来类似的电报,而且这3位总督身体无恙,都准备前往北京城,和林大鑫商议国体之事。
世界上聪明的人、识时务的人很多,但是依然存在死心眼的人,林大鑫的电报发给各省总督之后,真有不要命的,而且还不止一人,四川总督锡良、云贵总督王文韶、陕西总督升允,都断然拒绝了定北军进入其辖区,并且还在电报上骂林大鑫为乱臣贼子之类的话。未完待续。。
ps: 感谢石头kk的打赏,谢谢投月票和推荐票的兄弟们,拜谢了。。。
.
崛起1892 第五百三十一章 一统全国啦
.
readx;虽然北京城呈现如此的局面,并非林大鑫的本意,但是事已至此,林大鑫也放下了矫情,开始筹划自己登基称帝的事情了。.
林大鑫抵达北京城之后,就命令定北军向大清朝廷原来控制的各省份进军,接管这些地盘,完成中国的大一统,为自己的登基奠定基础。
同时也给那些大清各省的总督,发了一封语气颇具威胁的电报,希望尽可能不流血的完成整个中国的统一。
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闽浙总督许应骙,这4位南方的总督倒是非常识相,时间不久就给林大鑫回了电报,愿意定北军进入各自的管辖区,同意他们各省的部队,接受定北军的改编。
除了身体抱恙的两江总督刘坤一之外,其他3位总督答应近期就启程赶往北京城,和林大鑫商讨国体之事。
至于四川总督锡良、云贵总督王文韶、陕西总督升允,这3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总督,林大鑫毫不客气的命令定北军对他们管辖的省份发动进攻。
和八国联盟的战争结束之后,定北军的第九野战军和第十野战军,一直在法国原来的殖民地,越南、老挝和柬埔寨这些地方休整,也就是林大鑫麾下的2个新省越南省和扶南省。
四川总督锡良和云贵总督王文韶拒绝了林大鑫抛来的橄榄枝,第九野战军和第十野战军各派遣了1个师的部队,直接从越南省、扶南省,杀入了相邻的云南省内,第九野战军的1个师准备解决云贵两省,第十野战军的1个师则准备借路云南省,向四川省前进,解决四川省的问题。
云贵总督王文韶管辖云南、贵州两省,但是这2个省都穷省,地方财政困难,虽然也编练了大清新军第24镇和第25镇。但是2镇加起来不足万人,而且武器陈旧,大部分还装备着单发步枪,算上实力更弱的两省巡防营的3、4万人。虽然人数和第九野战军1个师的人数相近,但是双方的战斗力绝对差了十万八千里。
第九野战军的1个师于9月16日进入云南省后,完全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抵抗,9月20日上午就来到了云贵总督府的所在地。云南省的昆明。
第九野战军的1个师兵临昆明城下之时,云贵总督王文韶已经在昆明集中了第24镇和第25镇的主力,以及昆明城周边大量的巡防营,兵力加起来有2.5万人,但是在第九野战军攻击部队强大的火力下,昆明城的清朝守军几乎一触即溃,一顿炮火下去,守城的清军就土崩瓦解了,第九野战军这个师的攻击部队没有费什么力气,在20日下午就占领了整个昆明城。云贵总督王文韶在城内的总督府被生擒活捉。
第十野战军的1个师在云南省内的行军路线,选择的是大理、丽江一线,这一路几乎是遇城即降,虽然云贵总督王文韶一副榆木脑瓜,形势已经很明显了,还要死抱着大清不放,但是他麾下各府县的官员们,可不愿意做大清的殉道者,识时务的人还是非常非常多的。
第十野战军的这个师在丽江城离开之后,沿着玉龙山以西。最终于9月23日进入了四川省的境内。本来林大鑫麾下的省、青海省和甘肃省,都与四川省接壤,但是上述3个省份都是林大鑫在与八国联盟开战前,从满清朝廷那里讹过来的。3个省内的守备军还没有建立起来,林大鑫就没有在这3个省抽调部队进入四川省,有第十野战军1个师的兵力,已经足够解决四川省的问题了。
四川总督锡良在四川省境内只编练了1个镇的大清新军,也就是是第23镇,兵力有1.5万人。加上6、7万四川省各地的巡防营,在人数上倒是比第十野战军的1个师要多出一些,但是双方实力的对比,差的可就太远了。
第十野战军这个师进入四川省后,一路同样势如破竹,直奔四川省的省会成都杀过去,结果第十野战军还距离成都好几百里的时候,可能四川总督锡良也知道凭借成都乃至整个四川省的清军,根本无力抵抗强大的定北军,于是这位以正直清廉、勤政务实而著称的四川总督,神秘的失踪了。
四川总督锡良失踪之后,他的下属们一合计,领头的都没有了,这个时候还继续坚持,那就是傻瓜才干的事情,于是四川总督府给整个四川省各地的军队下达命令,停止对定北军的抵抗,配合定北军接收整个四川省的防务。
陕西总督升允原来可是陕甘总督的,可惜甘肃省已经被林大鑫早就抢了过去,升允也只好从陕甘总督变成了陕西总督。
升允在陕西和甘肃建立了大清新军第26镇和第27镇,不过陕甘两省的财政更加困难,结果升允卯足了力气,才把2镇新军弄起来1.5万人,而且装备非常差,甚至很多士兵还装备着鸟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