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闲人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梦的风雪
其实古代和现代不一样,古时候并不像现代这么人性化。审案判决之类的还要通知家属,让家属到场。
一般犯了案子,就直接审,审完了之后该怎么判就怎么判。比方说判决死刑的那种。
古代的死刑一般都是砍头,只有一些特殊的案子,才会被判什么腰斩,车裂,千刀万剐等等。好一点的就是一杯毒酒,或者一条白绫,也算是留个全尸。
到了行刑那天,也会给一顿好吃的饭菜,最后一顿嘛。但在行刑之后,若是家属在场,是可以为这尸体收尸的。
但很多都是家属不在场的,直接拉到乱葬岗处理掉。所以,古代是不会主动通知或者寻找家属的。
可能是由于白中南之前毕竟也算的上是个朝廷官员吧,虽然只是七品官。但若是丢在乱葬岗,也有损朝廷威严,加上家属并不难找,就在五莲县,所以便通知了白一弦这个家属。
白一弦是穿越过来,其实他并不知白中南是犯得什么案子。
他只知道有这么一个爹,犯了事,被革职投入了大牢。可能是因为苏奎等人一直说白中南在牢中关着。
让白一弦有了一种误解,下意识的就认为,白中南的案子已经判决了,就是要坐牢狱而已。
没想到原来这案子没有判决,如今才要审理,而且竟然还有可能会被判死刑
对于白中南这个爹,可能因为他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白一弦穿越过来之后也从来没有见过他,只是从别人口中听过而已,所以他对白中南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而且因为他前世父母早亡,他已经习惯了没有父母的日子。所以大部分时候,他根本就想不起来这个人。因此,白一弦从未产生过,要去看望一下他的想法。
如今想想,白一弦觉得有些汗颜。不管白中南是不是自己的父亲,但自己毕竟占据了人家儿子的身体,那自然也要替人尽孝。
他是这具身体的父亲,那如今自然也算是自己的爹了。自己居然从未想过去看望一下,是不是有点太不孝了
 
第三百九十章 必需品
苏止溪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之前的时候由于担心白一弦想起他父亲的事情忧心,所以苏止溪也一直没有提过。
而白一弦这边,虽然接受了原主部分的记忆,但这份记忆似乎并不全面。
而在这份记忆之中,白中南被抓走,虽然只是这大半年之内的事情,但他却是模模糊糊,不甚清晰的。
似乎这份记忆里,只记得京城来人抓走了白中南,但别的事情,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白一弦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便点了点头,脸色无悲无喜,并未做什么表示。
就算是他想替白中南查找证据伸冤,也得先知道他犯了什么罪才行。如今他什么都不了解,就算是想做些什么,都无从下手。
既然如此,那现在想再多也没有用,一切都还要等到了京城再说。
白一弦已经打算承担起这具身体原主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白中南是这具身体的爹,那以后就是他的父亲。
父亲有难,做儿子的,自然要去。
苏止溪看着白一弦问道:“一弦,你打算什么时候动身”她并未劝说白一弦不要去,因为她知道这是作为人子应尽的孝道。
白一弦说道:“明天。”今天来不及,他不能什么都不准备就急匆匆的上路。今天将东西准备好,明天一早就上路。
苏止溪点了点头,刚要说话,白一弦却说道:“止溪,你不要去。还有小暖,元儿,捡子,我都不会带,你们在家中,等我回来便是。”
苏奎倒是很满意,因为他原本就没打算让苏止溪跟着去。京城那地方,不比五莲县这种小城市。苏止溪跟去,他也不会放心。
苏止溪却急了,说道:“这怎么可以,一弦,我是一定要陪你一起的。”她是他的未婚妻,此番不仅仅是因为陪着白一弦,还因为白中南是她未来的公公。
京城传来的消息上说,白中南说不定会背叛死刑,她自然更要跟着了。
倒不是说她想的太晦气,不盼白中南好。而是她觉得为了预防万一,她有必要见见未来的公公,让他知道,以后一弦会有自己照顾,请他放心,也省的以后有什么遗憾。
同时也是害怕白一弦到时候看到亲生父亲被判死刑,受不了打击。所以,这个时候,她怎么可能不陪在他的身边
白一弦说道:“京城那边太复杂,这次去也不是什么好事。你若是去了,我还要分心,担心你,照顾你,很多事,便不能放开了去做了。”
苏止溪说道:“可是……”
白一弦直接打断说道:“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你放心,我去了那边,会随时跟你通信的。
而且,你也不用担心什么。若是当真事不可违,我父亲当真要被判死刑,从判决到行刑,也要一段时间。
到时候,我会来信通知你,让你过去的。而且,你还要在家帮我照看着元儿,小暖毕竟是个丫头,一些事情也做不了主,还是你最能让我放心。”
苏止溪咬着牙,也不说话,神情有些倔强,白一弦最后说道:“止溪,听话,你总不能让苏伯父在家时时刻刻担心你吧他毕竟年纪大了……”
白一弦不让苏止溪去,其实是因为心中有些担心,因为听苏止溪的说法,白中南被抓,这件事有些蹊跷。
他只不过是一个知县,到底什么案子,能让京城来人抓他而且还所有人都不知道罪名
既然是未知,白一弦担心到时候会有什么麻烦,甚至是危险。所以他自然不肯让苏止溪跟着,以免陷入危险之中。
苏止溪看了看旁边的苏奎,心中实在难以取舍。两边都是她无法割舍的,一边是父亲,一边是她爱的人。
加之白一弦又坚持不让她去,无奈之下,只好点头同意了下来,说道:“那你不让我去,总得让
第三百九十一章 就当是投资了
随后,他才看着苏止溪,说道:“止溪,我知道你担心我。你放心,我会好好的。到了那里,我找到客栈之后,第一时间就给你写信。
这些东西,都不必带,京城繁华的很,要什么没有只要有银子,什么都不会缺了我,我不会受委屈的。”
苏止溪只好点了点头,白一弦又叮嘱道:“还有,我不在的时候,你不许私自去找我。
这一路到京城,路途遥远,不比五莲县和杭州之间。我可不希望像上次那样的事情发生。
万一你去找我,我却又回来了,那我岂不是还得再回去找你吗京城那么大,找来找去,很有可能就找不着了。
所以,你乖乖在家等我就行,知道了吗要听苏伯父的话,不许自作主张,这是命令。”
白一弦心中实在担心,这一次去了,还不知道要耽误多久,万一苏止溪等不及去找他,白一弦实在是害怕又会出现像是上次那样的情形。
毕竟,京城可比杭州要远的多,也比杭州要大的多了。
苏止溪只好点了点头,其实要是白一弦不说,她还真有一点要偷偷去找白一弦的心思。
最后,苏止溪取出一叠银票,交给白一弦道:“这些银票你收着,到了京城,说不定还要打点一下。”
苏奎看着那一大叠银票,心中实在是有些肉疼。苏止溪这小妮子,还未出嫁,就胳膊肘往外拐。
这些银子,可是他辛辛苦苦一辈子,为苏家赚得的一大半的家财。要不是拼命留下了一点做生意需要周转的银子,苏止溪怕是全都得是送出去。
真是心生外向,女大不中留啊,苏奎觉得自己的心都在滴血。
他只好不住的安慰自己,一定要看淡一些,只要白一弦当了大官,这些都能赚回来,这就当是前期的投资了。
苏奎想着想着,都忍不住想哭,他这前期投资也太多了。白一弦去学院花一大笔,租房子花一大笔,如今又是苏家大部分的财产。
做生意,投资进去,起码还能看到一点回报。可他投资到现在,可一文钱的回头钱都没看着。
白一弦拒绝道:“不必了,我这里有银子。”之前柳天赐派人送来的银子,他又没动。
苏止溪劝说道:“就先备着吧,去了京城,不比在家里,万一缺银子,你也没处去筹集。
若是能用着就用,用不着,等你回来,再换回来就是。再说,说不定,多花些银子,就能将白伯父救出来了,到时候总不能因为银子就放弃吧。”
其实白一弦若是想赚银子,他有的是办法。就像之前说的,不弄别的,光卖几个秘方都能发家致富。
但这些银子,却是一个女人对自己的心意,让他心中不得不感动,就看苏奎那心疼的表情就知道,能拿出这一笔银子,对苏府来说也绝对是伤筋动骨了。
一个女人,能为自己做到这份上,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白一弦轻轻地抱住苏止溪,在她的发间吻了吻,说道:“止溪,等我回来。”
苏止溪在他怀中点了点头,白一弦接着说道:“等我回来,我就娶你。”
苏止溪又点了点头,苏奎在旁边干咳了一声。他还在这呢,这小子就这么明目张胆的抱自己闺女。偏偏苏止溪这个没出息的,竟然毫不反抗。
苏止溪这才想起来父亲还在,顿时闹了一个大红脸,但随即她就想起来什么一般,惊呼道:“一弦,你的毒,快发作了……到时候在路上,万一你毒发,这可如何是好”
白一弦说道:“放心吧,柳天赐送银子的时候给了我一颗丹药,说是可以抑制毒发,不用担心了。”
&
第三百九十三章 要不要在路上把白一弦咔嚓掉?
一路到了杭州府,很顺利就进入了知府衙门,毕竟如今的白一弦在杭州也算得上是个名人,他要见知府,自然很容易。
可当白一弦询问了顾杭生之后,才发现连顾杭生都不知道此事的具体情况。
白中南算是他辖下的官员,按理就算是上面来抓人,也应该告知他一声。
但当时,将白中南抓走之后,来人拿着令牌,只说了一句五莲县知县犯了案子,要去京部提审,就将他打发了。
顾杭生为官多年,深谙为官之道,也明白不该问的不能多问的道理。再说白中南又不是他什么人,没必要为了他就去质问对方什么,所以此事就这么过去了。
顾杭生将事情的经过简单一提,当然,那最后一句是心里想的,自然不会说出来。
说完之后,他有些审视的目光看着白一弦。他当初就觉得白中南的案子可能不简单,白一弦处心积虑的搭上靖康王府,莫非是想为了救出自己的父亲
这倒是很有可能,不过不管如何,他都不打算掺和这件事。
白一弦皱皱眉,没想到连顾杭生都不知道此事,难道那案子当真很大而且还涉及一些隐秘之事
可白中南不过是五莲县的一个七品县令,他能犯什么事呢
白一弦摇摇头,不去多想,只是拜托顾杭生,给他开了一份路引。
其实路引这事用不着顾杭生,县衙就能办理,哪用得着知府衙门呢
但顾杭生笑眯眯的,满口答应,直接吩咐了下去。很快,师爷便拿着一份路引证明过来,顾杭生盖上大印,交给了白一弦。
白一弦道谢之后,离开了知府衙门,又来到了常夫子住的地方。
自己这一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来回光路上就得一个多月。
而三四月份的时候便要参加府试,如果这一趟顺利还好,到时候能赶回来,若是赶不回来,岂不是辜负了人家为了自己担保的一番心意
所以白一弦自然要跟常夫子说一声。
在白一弦的记忆里,前世的历史之中,隋唐之前无科举制度。直到隋朝的时候,才形成了科举制,但那时候并不完善。
唐朝的时候,继续开科取士,并使之定型。而直到武则天的时候,才有了状元这个词。
唐代没有榜眼,却有探花郎。以最年少者为探花郎,原意只是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
宋初才有了榜眼,南宋后期,第三名才改为了探花郎。所以说,状元,榜眼,探花,作为前三甲的专称,是合成于南宋。
明代的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所以,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经过了几个朝代,才是我们后来所熟悉的那一套科举制度。
但奇怪的是,在他如今所在的这个发生了偏差的历史之中,科举同样是隋朝开始建立的。
但科举制度,竟然从建立之初,就非常的完善了。听说是隋初的一名官员,向隋朝的皇帝推荐的这种制度。
隋朝皇帝取用了这个建议,并在全国推广。
白一弦认为,一项制度诞生之初,往往都不是完善的。而这个时代的隋朝,建立的科举制度如此完善,据白一弦猜测,说不定很有可能,是当时的隋初,也出现了一名穿越者
毕竟他都能穿越到这里来,说不定别人也可以穿越到隋朝啊。不然不能解释这一切。
而隋朝之后的唐朝虽然没有了,但燕朝的太祖皇帝却觉得这科举制度,利国利民,所以便沿用了下来。
燕朝的科举,只有一些微小的地方不一样。
比方同样是由县试、府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五部分,考过县试之
第三百九十三章 要不要在路上把白一弦咔嚓掉?
至于其他的皇子,未成年的那些自然不算。而成年的那些,要么只能选择一方阵营加进去,要么就是根本没资格参与到这种争斗之中。
只是随着时间的过去,三皇子也有些奇怪了起来。
五皇子着手对付于世聪,想把他从刑部拔出这件事,是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的。
但按理说,白一弦指使言风救下黄昕,和白一弦是七皇子的人这件事。他们已经暗中透漏给了五皇子慕容夏了。
按照慕容夏那不肯吃亏的性格,应该早就派人去杀白一弦了才对。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传来五皇子动手的动静呢。
直到过完了年,都没见五皇子动手,莫非是他改性子了还是他看出来什么不对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