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在古代奔小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荆南小六

    武定国很是清闲的喝了口豆腐脑,有蒋昕帮忙解释,他也省了一番口舌了。不过为了加深太子对百姓们的印象,他还准备再找个现成的例子。于是,武定国对卖豆腐脑的老板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

    “老板,我们有个疑问,还请您帮忙解惑。”

    “哟,这位公子,你这么说可就太客气了,您有什么疑问,老朽自然知无不言。”

    “那我就直说了啊,你这豆腐脑摊子一年下来,能收入多少钱我是说,那种去掉你的成本消耗的。”

    “哎哟,这么算起来啊,老朽……一年大概能够攒个20两银子吧。嘿嘿,累死累活,弄点小钱,还是官府体恤咱们百姓,赋税收的比较低,一年到头,也就收个六钱银子。”

    武定国点点头,这小老头基本上和他知道的一样,城里面的小商贩们每年的收入差不多就是这个数,若是买粮食等,也能剩下个12、3两银子左右。这还是大康朝商税比较低的情况下,大约只有百分之三左右。小飞电子书

    众人听了这些对话,也是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看来,这城里面的小商贩们,生活也算是不错嘛。

    武定国却是知道,大康朝的物价水平,的确是比较稳定和低廉的,这与当今圣上对老百姓的政策好分不开。更何况,刚刚统一不过二十多年,土地兼并还不是很严重,朝廷又专门安排屯田、给贫穷老百姓免费分地,发农具的情况下。老百姓的日子,只要不懒,还是能过得好的。

    “哦,定国,如果照你这么说,那么老百姓的日子其实真的还算是可以了,但是为什么老是有些地方的官员上报,当地百姓生活不下去,然后纷纷流亡,甚至沦为盗匪”

    太子这个时候提出了他心中的疑问。这个问题问道了关键点子上了,就连在座的其他几个人都露出了求知的神色。是啊,要是百姓们生活能够这么好,为什么还会有饥荒,盗匪,甚至杀官造反之类的事情发生了呢

    武定国其实也想不太明白这件事情的原因,不过,他能够大概推测,这或许是和天灾有关。

    “其实这件事,我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不过,根据我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查看官府送来的统计资料。老百姓们生活不下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天灾导致的。就像刚刚过去的粮价风波,因为水灾的到来,粮价疯涨,而外地的粮食并不能及时运达,所以造成了老百姓们生活困难。”

    武定国的话,得到了他们的点头认同,的确如武定国所说的,粮价的上涨,也是因为物资流通不畅,当川府的粮食真的到达之后,粮价一下子又回到了当初的水平。蒋昕就十分感慨的说:

    “定国,你这句话说的真是精辟,的确啊,其实天灾并不是太可怕的东西,人们只要提前预警,官府组织得力,很多人能够在天灾中活下来。但是,这之后所带来的物价飞涨,却真的让老百姓有点活不下去了。当初,我家就是没了粮食,若不是得到杨兄的接济,恐怕我也要成为那要饭中间的一员了。”

    杨升笑着拍了拍自己这个老朋友,眼神里面似乎在说,这点小事,不必介怀。

    “唉,要是有办法能够解决这种物资转运不畅的话,老百姓们的生活,岂不是能够更上一个台阶定国,你对于这样的情况,有什么好建议吗”

    太子殿下似乎是对自己将来的执政,来向武定国问策,武定国自然不会错过这么一个好机会,如果能把太子给引上正路,那么这个天下的老百姓就有福气了。

    “曹兄,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

    “哦什么话”

    “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

    武定国把后世对于致富之路,最为经典的一句话说了出来。这句简短的话,在几人中间,炸开了巨大的火花。他们纷纷细细品味这句话里面所蕴含的道理,陷入了沉思。

    最先开口问的是史习焜,史习焜问道:

    “定国,这个修路我能理解,水陆交通便利了,能够极大的利于物资的流转,也就很大可能性降低了这种由于天灾,导致的局部地区物价飞涨。可是这少生孩子多种树这又是什么道理啊”

    其他人也一样,同样对后面一句不太理解。武定国却露出了孺子可教也的笑容。

    接下来,就是展现真正的智(技)慧(术)了。




第163章 带太子逛街(四)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在古代奔小康 ”查找最新章节!

    “其实,少生孩子多种树这方面很好解释。首先我们从少生孩子说起吧。”

    武定国喝了一口茶润润嗓子,顺便吊着这几个好奇宝宝的胃口。

    “少生孩子,其实牵着到了一个关键词,优生优育!”

    武定国继续从嘴里面蹦出一个新词,把这几个听众弄得一愣。

    “优生优育难不成,生孩子还有生好生坏的说法”

    杨升听了这个词,顿时就有点看法了。这生孩子一说,居然还有好坏,这小孩子在肚子里,又不是商品,可以拿出来看的,好坏怎么分辨,难不成武定国要给他们讲接生的学问嗯,有可能,他们家不就是靠着接生起家的嘛。

    “生孩子当然会有好坏,你们想想,如果一个家庭,生了一个病怏怏的孩子,或者生了一个傻子,相比于那些个生了正常孩子的家庭,是不是要困难许多这里面牵扯到了一些近亲结婚的知识,我在这里不重点讲这个,我要讲的是优育!”

    武定国嘴里面蹦出来的词汇更加让人看不懂了,不过,这倒不妨碍这四个人继续听下去。他们好奇的神情,在催促着武定国继续讲下去。

    “说起这优育啊,我们还是用举例子的说法来说明吧。如果一对夫妇,他们生五个孩子,那么这一对夫妇仅靠种田,最多是将这五个孩子哺育长大。然后这五个孩子呢,将来或许可以学点手艺,但是更多的,还是跟他们的父母一样,种田,你们觉得对不对”

    几个人听了武定国的假设,颇有认可的点点头,的确,养育五个孩子,如果不是富贵的家庭,恐怕也只能够保证这几个孩子不饿肚子了。武定国顿了顿,然后继续说:

    “假设,这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然后,他们还有能力送这两个孩子上学堂。其中,如果一个孩子有出息,考上了功名,你们觉得,这一家人是不是就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了”

    武定国这个观点一出,就不在言语,让他们自己去想。其实这很明显的摆在眼前,如今大康朝廷优待读书人,只要你考上了秀才,那你就可以将七大姑八大姨家的田地,纳入到自己名下,免去他们的一些人头税,徭役之类的杂税,而这个秀才还可以每月领到国家的月俸,虽然不多,但是也足够给家里减轻负担了。一来二去之下,生活只会越变越好,甚至能攀上一个富商的亲家也说不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武定国自己了。

    “哦,的确啊,按照定国这么说,少生几个孩子,然后把孩子送去读书,这样一来比起五个孩子来说,花的心思虽然多了,但是改变命运的机会似乎更大了,难怪难怪,定国,你这优育的想法,很有道理!”

    史习焜一下子就听懂了,可不是吗这样算起来,多出来的粮食换了钱,送孩子读书,要是孩子有出息了,岂不是一下子就改变命运了。读书改变命运,可不是一句空话。

    当然,有赞同武定国的,自然也有反对武定国的。比如蒋昕,他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定国,虽然你这么说优育是需要百姓们少生孩子。可是你想过吗如果这两个孩子中间若是一个在成长中夭折了,那之前的投入可就全都打水漂了。再说了,若是老百姓们都听你的,少生优育,那么国家的人口就会增长缓慢,一旦有外族入侵,我们甚至不能召集足够多的兵力来对抗外族。往近了说,少生孩子,培养读书,这样子,家里的劳动力就会减少,这样子会加重这一对夫妇的负担,甚至他们比养育五个孩子要付出更多的辛劳,这样算起来,好像不太划算。”

    蒋昕的观点十分尖锐的指出了武定国观点之中的弊端,其他人听了蒋昕的观点,也是十分赞同的点点头。优育虽然好,风险大,付出的辛劳更多,似乎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武定国自然也有考虑到这一点,这也是他接下来要提出的另一个观点——发展生产力。

    “嗯,蒋兄的观点十分犀利独到,我也赞同他的说法,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于这种情况,我已经想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发展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又是一个新的词汇蹦出来,这段对话里面,出现了太多的新词汇了,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人满头雾水,不知道武定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诸位,这个发展生产力的事情,我们口说无凭,咱们走着吧,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让你们亲眼见见发展生产力之后,带来的进步。”

    说完,武定国就起身,招呼着这几个人,跟着他去一个地方。这几个人将信将疑的跟了上去,他们到要看看武定国怎么解释这个“发展生产力”!

    武定国带着他们,来到了一家布庄的门口。老板正在里面做生意,看见武定国来了,顿时喜上眉梢,立刻安排自己的伙计去招呼客人,自己则是亲切的迎上来。7问小说

    “定国你怎么来了哟,还带着客人呢,你这是给我拉客呢哈哈,快请进请进,我们家的布物美价廉。婷婷啊!定国带客人来了,把那壶给我爸的碧螺春泡上。”

    这个老板自然就是唐行了,武定国带着众人来到这里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武定国给唐行制造了珍妮纺纱机,让唐行的布匹成本和工时都下降了,这段时间,赚得盆满钵满。这不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典型体现吗

    “哈哈,唐哥儿,什么叫我给你带客来了,说的你这里好像是青楼一样,你可别高兴太早,我来你这里可不是买布的。”

    “什么不是来买布的啊,嗨!让我白高兴了!婷婷啊!碧螺春不用泡了,上普通茶就行了,定国这家伙是来蹭饭的!”

    唐行这家伙绝对是属狗脸的,说变就变。自从这家伙自己创业以来,变得真实越来越抠门了,居然敢用普通茶水招待武定国,这家伙也不想想,自己到武定国家,武定国向来都是——额,用井水招待的。

    “哈哈,好啦,别开玩笑了,在客人面前呢。”

    武定国笑着打了唐行一拳,然后转身向这几个人介绍起来。

    “诸位,这就是我的至交好友,唐行,目前是这家布庄的掌柜的。梦想是成为富可敌国的巨商。”

    听着武定国这么介绍,众人也是会心一笑,除了太子不认识唐行,其他几个人都是与唐行有打过交道的。

    “唐行,这几位,有几个你都见过了,不过这一位你没见过,这是来自京城的曹公子,没准曹公子就能给你带来订单也说不准哦。”

    武定国一番有趣的介绍,把气氛和谐了起来,众人都是笑呵呵的。唐行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摊上武定国这么一个损友,他能说啥呢

    “哈哈,几位,里边坐吧,武定国的朋友,那就是我唐行的朋友。你们就当是自己家,不用客气。”

    说着,就领着几个人进了后堂,这里一般是谈大生意的地方。

    “定国,你们来这里是有何贵干啊”

    唐行刚一坐下,给几位倒上了茶,就开口问缘由。

    “哦,我们来这里啊,是让你给他们证明一个事实的。”

    “什么事实”

    “也就是你们家一匹布成本和别的家相比,到底差距在哪里而你,又是怎么做到的。”

    “哦,这个好说啊,其实你自己不就知道哦。你给我制造的那个珍妮纺纱机,让我家生产一匹布,比别家要快一倍,成本却要低一半还多。所以我才能发展这么快啊。”

    两个人一阵谈话,可把其他几个人给惊讶到了。什么概念啊,唐行居然说,他可以做到一匹布比别人快一半时间,成本却只要一半。这岂不是要横扫全国的布匹生意

    “唐兄,你此话当真”

    太子不敢相信的站了起来,他在宫中其实也接触过。自己的母亲曹皇后,每年都会带着嫔妃们织布,所以他见过很多。若是真如唐行这般描述,那么天下女子就能织出更多的布,也就创造了更多的财富。所以,他才惊讶的站了起来。

    武定国却只是淡定的说了一句

    “诸位,这就是我给你们说的解决办法——发展生产力。”



第164章 带太子逛街(五)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在古代奔小康 ”查找最新章节!

    众人对武定国的说法弄得云里雾里。难不成布匹成本降低了,就能够证明发展生产力了话说,这个发展生产力,到底是个什么意思。生产力是个什么力能举起一块石头吗

    史习焜对于武定国的新词汇,其实也算是有点习惯了,当初武定国编写的那个抗洪救灾的小册子,还有对抗瘟疫的小册子,里面也出现了不少新词汇。他都是靠着猜,才能大概理解意思。

    不过,这次武定国说的这个发展生产力,实在是太过生僻了,他读的书还算是挺多的,从没听过这么一个词。简直太生僻了,应该又是武定国自己造的吧。

    “定国,你说了半天,都没给我们解释,到底这个发展生产力,是个什么东西。生产力难不成是生孩子时候用力所以叫,生产,力”

    武定国听了史习焜的提问,差点一口茶水喷了出来,什么叫生产时候用的力你还不如叫做女子力好得多。看来,后现代的词汇对于当下的古人来说,实在是太过于晦涩难懂了,就如同后世人看不懂古代人写的之乎者也一样。

    “这个生产力,其实意思是这样的。我把农民种田用来举例子,农民亩产达到两石以上,那叫生产力高,如果只有一石,那叫生产力低。同理,女子织布,正常水平,一年一百二十绢,高于这个水平,称之为生产力高,低于,则生产力低。所谓生产力,就是人在制作一种产品,或者通过劳动获得一种物品的时候,他们的劳动效率与成果的对比值。”

    武定国苦口婆心的解释了一番,然后看着这些人,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哦……这样啊。”

    “嗯,你们明白了”

    “不明白……”

    这群人一脸懵,气的武定国想要吐血,这群家伙,理解能力怎么就这么差呢简直没救了,放弃治疗!放弃对他们的治疗!

    虽然大家还是有点不理解,但是仔细想想,又有所感悟。如同武定国所说的,对于土地的投入,不仅仅是种子,肥料,还有农民的劳作。在同样的土地,种子,肥料等条件下,有的农民勤劳,聪明,他们获得的就很多,所以可以称生产力高。但是有些人懒惰,或者愚笨,他们获得相对较少,所以生产力低。

    渐渐地,大家都大概明白了,武定国说的这个生产力,是个什么东西了。

    “定国,你说的生产力,我们大概明白了,可是发展生产力,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是要增加大家的劳动量吗或者是奖勤罚懒之类的东西”

    杨升对于“发展”这两个字用在生产力上面,有点不太理解。他此刻所问的,其实也正是其他人疑惑的地方。武定国想了想,说道:

    “所谓发展生产力,这个其实很简单。你们看过史书记载,一百年前,农民们收成是多少一亩呢”

    “这个我知道,北方大约只有半石,而南方最好的时候,也只有一石半左右。哦,我明白了,你是说,农民的收成增加,是因为发展生产力的结果”
1...7778798081...2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