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蚂蚱不吃鱼
韩王然笑意更浓,王后姬淼有孕的消息楚国知道并不奇怪。看来楚王是要拍自己的马屁,不过这次还真拍对了。伸手不打笑脸人,对于楚王的心意韩王然欣然领受了。
“楚王费心了!来人!去取万张纸,作为寡人的回礼!”韩王然先是感谢了一番。对身边的宦者令吩咐道。现在韩王然喜欢用纸张来作为回礼,既“便宜”又能宣传品牌,何乐而不为呢!
黄歇心中却是暗道韩王然真是小气,虽然不清楚汉邑里的那些纸张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但想来应该没有太高的成本。只是。列国怎么打听刺探也不能得其要领。那些被派去潜进汉邑的密探全都是有去无回,几次三番后,就连秦国都断了这个念头。
不过,韩王然如此客气也让黄歇感觉接下来的游说不会顺利。韩王然一副恩怨分明、公私分明的态度摆明了不会因为楚王的心意而改变。
黄歇此行来新郑,穿南阳、三川而过,深切感受到了韩国的勃勃生机。如果说楚国是一个暮气沉沉的老人,那韩国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青壮。自己到过楚国的许多地方,骄奢的上层和麻木不仁的庶民是楚国的鲜明写照。但韩国却是庶民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地方豪族们也是谨守规矩,不敢造次。此时的韩国像极了过去的秦国,但却比秦国多了一丝人情味。
联想到韩国许多村落已经修建起了学堂,声势浩大的舟师,黄歇断言,韩王然的心思肯定不止于此。韩国,不可得罪。这是黄歇得出的结论。
于是黄歇把姿态摆的愈发端正,韩王然似乎很是满意,言道:“左徒大人跋山涉水,一定是有事相商。如今三公九卿皆在,不妨直言。”
对于韩王然的这么直接的态度,黄歇明显有些不适应。为政者,哪个不是三缄其口,顾左右而言他,不把对方逼到一定地步,是绝对不会说出自己的态度。甚至说,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就绝对不会伸出援手的也大有之。
韩王然却是不这么想,韩国现在需要的是时间,重要的是时间,哪次朝会不是将国家大事定好后就各自匆匆返回府邸,操持国事。和楚国磨洋工,耍嘴皮子,空空其谈,这不是韩王然所乐意的。务实而非务虚,这也是韩王然正在全国贯彻的。尸位素餐者在韩国早已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你无法胜任自己的职位,还有许多人在招贤馆眼巴巴地等着呢!
黄歇也是机智之人,他只是一愣就坦言道:“当今天下,秦国连战连败,只得闭关自守,不足为虑。我山东六国本该趁此良机,睦邻友好,合力讨伐暴秦,还这个天下一个朗朗乾坤。然则有齐国不以诛秦为己任,袭扰邻国,夺其地,妄图称霸山东。歇以为,齐国不除,山东不宁。”
对于楚国站在这么高的道德制高点上品论齐国,韩王然并不惊讶。天下熙熙皆为利往,齐国灭掉鲁国,那是鲁国太弱小。进犯楚国,那是楚国不察。这乱世,就是以拳头,以实力来说话。如今楚国屡战屡败,失掉话语权,沦落到只能谴责齐国,这是很无奈的做法。如果自己的韩国也变成这样,那也只能是咎由自取。
心里虽然鄙视楚国的道貌岸然,韩王然面子上却是很是和善,言道:“那贵国的意思就是想联合寡人的韩国讨伐齐国喽?”
“正是!”黄歇回答地急促有利,犹如现在的心境。
“那寡人能有什么好处?”韩王然问得很是直接。
黄歇以为韩王然意动,当即游说道:“只要韩王您同意伐齐,吾王愿意共分齐地,与贵国结为兄弟之邦,合力抗秦!”
面对黄歇画下的大饼,韩王然并不心动,反而饶有兴趣地说道:“寡人听说左徒大人刚刚从邯郸回来!”
黄歇心下一紧,知道对方想要问什么,但也只能点点头承认,言道:“确实!”
“那伐齐一事,赵王是个什么态度?左徒大人知道,眼下我们韩国可是和魏国、燕国一起,以赵国为首。”韩王然笑的很是灿烂,直指要害。(未完待续……)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地一百七十三章 燕国的应对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黄歇回答地滴水不漏,“赵王也认为齐国乃我山东诸国的害群之马,不除之无以安心攻秦!”
韩王然沉吟不语,黄歇的话透露出两点,一是赵王对攻齐很感兴趣,二是灭齐后山东五国当合力攻秦。
韩王然从不怀疑赵国对齐国的打压之心,去年四国会盟的时候,赵王就得意洋洋地勾勒了一副联盟的扩张图。按照当初的约定,赵国取齐,魏国攻楚,韩国取汉中,燕国北略东胡。只是,自己很清楚,燕王、魏王也很清楚,谁都绝对不会傻乎乎地按照赵王的思路来。
齐国无疑是富饶的,而且赵国有能力吃下。楚国却是可以撑死魏国,至于汉中和草原,这是难啃的骨头,燕国、韩国也不会放着肥肉不吃去啃骨头。如今听黄歇的说辞,赵国居然好心地要和楚国瓜分齐国,甚至还拉上韩国。
“阴谋!这里面绝对有猫腻!”韩王然在心里迅速做出了判断。
但表面上,韩王然却装作很感兴趣地样子,说道:“赵王真要联合贵国和寡人的韩国攻齐吗?”。
黄歇心里一颤,暗道韩王然真是狡猾。刚才自己偷换概念,“如实地”表明了赵王的态度,却隐瞒了赵王只想和楚国攻齐的事实。本以为韩王然会在自己的利诱之下爽快地答应,到时候赵国说不得顾及和韩国的情分,同意韩国加入进来。
哪想到韩王然的心思如此缜密,识破了自己的小聪明。这样一来,迫使韩国将错就错的计策已经没用了。自己若是撒谎的话只会惹恼赵国、韩国,得不偿失。
念及于此,黄歇不紧不慢地笑道:“歇去邯郸的时候,赵王倒是表示愿意和楚国一起伐齐。不过。回到郢都后,吾王觉得有秦国掣肘,我国在伐齐一事上能出的力很少。这才命歇来新郑,希望贵国可以援手一二。”
面对黄歇的巧辩,韩王然知道自己差点就着了对方的道。不过他也不着恼,只是点了点头。笑道:“原来赵王是想和贵国伐齐!这样的话,我韩国不好插手了吧!”
韩王然口中的“贵国”两个字咬的很深,黄歇知道对方有些埋怨自己耍小聪明。但身为一个政客,面不改色,或者说脸皮厚是最基本的要求。黄歇装作没有听懂,回道:“贵国与赵国同为盟国,不分彼此嘛!大家都是为了攻秦大业。况且齐国富庶,歇以为伐齐对贵国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韩王然心中默默地叹了口气,楚国的心思自己应该是知道了。无非是怕付出太多的牺牲又捞不到足够的好处。按照实力来说。赵国勉强可以吃下齐国,如果有楚国这个冤大头的话,应该更不费力。对于齐国这块肥肉,赵国怕是不愿和韩、魏、燕三国中的任意一国分享。跟楚国就没关系了,一者楚国还不是赵国的盟友,赵国可是随时翻脸;二者楚国时刻面临秦国的威胁,赵国可以借此让楚国投鼠忌器。
凭心而论,如果不是地理位置的关系。韩王然对齐国也是很动心的。不过嘛,屁股决定位置。位置决定想法。就算赵国主动拉拢自己一起伐齐,自己也是会推诿的。原因很简单,就算灭掉了齐国,自己也不过是分一块飞地。相反,留着齐国的话还可以时不时恶心一下赵国,让他们的手不要伸得太深。
不过。这样的话藏在心里就好。韩王然是绝对不会主动说出来的,这就是政治。韩王然脑海里迅速否决了黄歇的提议,却露出一副为难的表情,说道:“寡人早就听说齐国富庶,只可惜未能一见!如今秦国蠢蠢欲动。寡人的大军都囤聚在武关、宜阳一线,轻易不可调离。对于齐国,寡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说完,韩王然显得很是沮丧。似乎在为错过这个好机会而失望。不过,他的心里却是暗暗讽刺楚王,“想拉我给你们楚国垫背,没门!”
大殿内的韩国众臣也是纷纷附和,如今韩国新法刚刚实施还不到一年,正是深化发展的时候。这个时候伐齐的话,不出动十万以上的大军无以成行。国家的整个计划都被会打乱的。
像张平、范睢、李牧这样的心腹更是清楚,韩王然私下聊天的时候曾经嘱咐过,韩国如今需要的是和平,是发展。能不动刀兵就不动刀兵,如果真要出兵的话,不可超过三万。休养生息方能增强国力!
黄歇一看群臣的反应,就知道拉拢韩国多半是没戏了。韩王然接下来的话也证实了他的猜想。
“寡人认为,魏国和燕国对伐齐应该很有兴趣。左徒大人若是得空,不妨去一下大梁或者蓟城,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韩王然‘无私’地说道。
黄歇点了点头,临行前楚王熊横交代,若是韩国无意伐齐的话,那就游说燕国,燕国不行那就魏国,若是魏国也不同意也只能答应赵国了。
“如此倒是甚为可惜了。歇还以为韩王您会对这个感兴趣呢!”黄歇被拒绝后,很快掩饰了眼中的落寞之情,笑着说道。
“寡人倒是感兴趣!只是秦国对寡人的南阳、三川更感兴趣啊!寡人不得不防!哈哈!”
送走了黄歇,朝会没过多久就结束了,这也说明韩国政府如今的高效。问责制度的实施让每个官员绷紧了弦,往常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再没有发生。
“王上!没想到赵国这么快就安奈不住,要对齐国动手了!”留下来向韩王然汇报一些新法最新进展的范睢笑道。
“是啊!只不过,齐国可不是那么好吃下的。”韩王然说的很有深意。
范睢点了点头,笑的很是得意。
进入十月份的时候,蓟城飘起了第一场雪。虽然是小雪,但也告示着寒冬的正式到来。黄歇的车驾就是踏着十月末的第一场雪来到蓟城的。
燕国今年日子不顺,四个月的大旱多多少少影响了燕国今年的收成。好在农人们辛劳,抢回了不少粮食。年初的时候,东胡衔恨而来。进犯辽东郡。要知道,十多年前辽东可还是东胡的底盘。东胡比往常更有理由来打草谷。韩国在第一时间派军增援,一万人不多不少,但也足够分担燕国的压力。燕王对此是深表感激的,当然,如果燕王知道自己这个“妹夫”是打着练兵的思想那就另当别论了。
对韩国百姓来说。唯一的好消息是由于燕王后怀有身孕,燕王下令租税减半。如果再加上一件的话,那就是韩国的商队在大肆收购良马。燕国别的很少,但论及良马还是很多的。用马匹换来粮食,这让不少燕国百姓看到了一条新的出路。
抵达蓟城后,黄歇先是去拜访了燕国的“三驾马车”——丞相将渠、长大夫剧辛、将军荣蚠,以及燕王的心腹蓟城令栗腹,中郎将王方。然后才向燕王递上了拜帖。
当然,黄歇也不会不识大体地将伐燕的谋划搞的满城风雨。事实上。除了向将渠委婉地透露了自己打来意后,黄歇对于其他人只是礼节性地拜访,于伐齐一事只字未提。不过,黄歇相信,心思娴熟的将渠一定会将这个消息禀报给燕王。
果不其然,燕王跟黄歇一见面就单刀直入,询问黄歇的来意。“左徒大人跋山涉水,一定身负使命!不知所为何事?”
黄歇笑了笑。言道:“为燕国大计而来!”
“哦?”燕王露出感兴趣的模样,问道:“计者何?”
“歇听说。燕国、齐国乃世仇!子之乱燕,齐国肆虐燕国三年而返。后昭王建黄金台,隐忍十数年报得大仇。齐国,当其强盛也,诸侯莫不敢挡,燕国却能杀入齐国。如入无人之境;当其弱小,有须臾亡失社稷之大危,齐国却能以两城之地富国。”
燕王脸色平淡地点了点头,齐国对燕国来说,有三年之辱。不过。燕昭王时,燕国也算报了大仇。只可惜,骑劫的愚蠢或者说先王的大意让齐国的火牛之计生效。燕国唯一一次称霸中原、号令天下的机会算是彻底失去了。这样的大仇似乎比三年之辱更深刻。
黄歇随即问道:“敢问燕王,您愿意灭掉齐国,报仇雪恨吗?”。
“固所愿,未能成行也!”燕王回答地很是干脆。
黄歇满意地点了点头,献策道:“我楚国愿意助贵国一臂之力,狩猎于齐!只要燕王您同意,我大楚数十万精锐自北而上。两路夹击,必然所向披靡!”
面对楚国描绘的美好前景,燕王没有轻易地答应,反而谨慎地问道:“寡人还不知道,原来楚王是如此一个热心肠之人。”当初五国伐齐,只有楚国保持中立。群殴齐国结束后,楚国却又北上抢地盘。楚王在这件事上,给燕王留下的印象可不怎么好!
黄歇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言道:“齐国狼子野心,犯我泗水之地,我楚国早就想消除这个隐患了。只是一直苦于没有良机!如今赵王有意伐齐,贵国和我楚国何不合力伐齐,共分其地呢!”
燕王琢磨了一下,承认这个诱惑对于燕国来说不是一般的大。毕竟,燕国上下都很清楚,在北面建长城固守之后,燕国只有在南面还有威胁。但这个威胁却是很小,毕竟有赵国、魏国撑腰,齐国除非发了疯,否则不会跟自己不对付!不过,燕国对齐国的恨却是刻骨铭深。哪个燕人没有亲朋好友命丧于齐人之手,燕国最想做的是毁其宗庙社稷,以消心头之恨。
去年年初的时候四国会盟,赵国提出燕国的势力不要往南伸,不要往中原方向拓展。潜台词就是往北面东面的酷寒之地发展。对此燕王是嗤之以鼻的。燕国已经够地广人稀的了,要再多的土地又有何用,更何况是那些只能长牧草的草原。
如今燕国已经和赵国联姻,燕王一直想尝试试探下赵国的底线。毕竟有赵国公主这个牵线搭桥的,燕王多多少少有些底线。
所以,燕王没有第一时间答应下来,而是颇具深意地笑了笑,言道:“共分其地?听起来不错。不过,这个地到底怎么分呢?”
黄歇以为燕王很感兴趣,强忍住内心的兴奋,言道:“自然是谁攻下的就归谁!”
燕王呵呵一笑,问道:“赵王也是这么认为的?”
黄歇一愣,委婉地解释道:“贵国和赵国已经联姻。想必燕王您这么提出的话,赵王肯定不会有意见!”
燕王点了点头,心里却是暗骂道:“想让寡人给你们当挡箭牌,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且不说赵国已经明确表示,希望齐国由他们自己一力吞下。自己和赵王是姻亲不假,但这个年头,亲情终究比不上国家利益!”
“燕王,您的意思?”黄歇在逼迫燕王早下决定。
“这件事赵王应该没有同意吧?”燕王语出惊人道。
黄歇心里冒了个大冷汗,分辨道:“赵王说以赵国的国力强攻齐国。即使拿下也是损失惨遭。这才生出联合的念头。只不过,我大楚为防备秦军,大军主力全都在西部,须臾间无法调动!因此,答应联合赵国灭齐,怕是会有些力不从心。贵国和齐国乃生死大敌,又和赵国关系最好!吾王认为,三国合则利。分则害!”
对于对方的狡辩燕王并没有放在心上,位置决定态度。楚国的这个态度实际上是没有错的。自己在思考的是为了这个利益值不值得去争取。
想到这里,燕王笑意更浓,“左徒大人一路辛苦了。不如权且在驿站休息,这件事太过重大,寡人要和大臣们商量商量!”
“那臣先告退了!”尽到自己职责的黄歇退了出去。
黄歇出门以后,燕王环视了群臣。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诸位爱卿皆是寡人的心腹,如今无什么外人,对于楚国的条件,众爱卿以为如何呢?”
丞相将渠率先回道:“臣以为,今山东诸国以赵国为首。我燕国又有盟友之名,当注意赵国的态度。既然赵国一开始希望和楚国合作,那么我们燕国最好不要插手其中。”
燕王心中点了点头,这也是自己的考虑之一。长大夫剧辛却是摇了摇头,说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如今我燕国是与赵国交好,但谁可以保证我们两国日后不会因利益而分道扬镳?加入赵国如愿吞并掉齐国,那么我们燕国与中原各国的联系将彻底断绝!燕国若想发展,只能北上或者东进蛮荒!”
燕王点头称是,这也是自己的担心,正是自己犹豫不决的关键所在。说起军事,燕王自然向军事大家将军荣蚠问道:“荣将军!如果要灭齐,需要多少数量的军队?”
荣蚠心中快速估量了一下,迅速回答道:“至少四十万到四十五万大军!”
“也就是我们燕、赵、楚若要伐齐的话,每国要出十五万左右的大军!怎么会这么多呢?”燕王有些疑惑地问道。如今齐国兵力还不到三十万,为何需要四十万以上的大军才能灭齐呢!
荣蚠解释道:“三国伐齐的话,齐国一定会意识到这是亡国之战!在放宽征兵条件(如降低到15到60岁的男子)的基础上,齐国的兵力应该有三十五万!作为攻城的一方,损失既大,还要分兵守卫拿下的城邑!四十万已经是最保守的估计了!”
燕王点点头,示意清楚了。如此说来,燕、楚两国若要参与其中获利甚多的话,只能是出半数的兵力了!除非每国出兵五六万、七八万,接受赵国占据大份利益的现实,不然只能如此分配兵力!
“栗大夫,你以为呢?”燕王又向上大夫栗腹问道。
“臣以为,如今我燕国和赵国交好,不利用这个良机谋取些利益,太些吃亏了!”栗腹说得很是实际。
燕王却是听后很开心,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如果每个人都淡泊名利,那时代也不用进步了。对于实话时候的这个心腹,燕王表现得很是大度。
“王中郎将,你同意楚国的提议吗?”。自从蓟城事变后,王方被提拔进决策权。负责燕王守卫的中郎将王方的大名谁人不识!
“臣以为,楚国虽有私心,但对我燕国来说,伐齐却是真有意义的。一者为练兵,二者拓展生存空间。齐国不除,我燕国就不得不分心南面。相反,取得齐国一郡甚至半郡土地后,我们退可观天下大势,进可争霸中原!”
其实,这也是燕王的野心。只不过他平时掩藏得很好罢了。燕国毕竟太过弱小,不可低调。不过,这次自己完全可以把楚国推到前面,让后贿赂赵国大臣,让他们抱怨说齐国太大,赵国不可能一口气吞下。
把整个事情的利弊再次分析了一遍,燕王终于是抬起了头,信心满满地说道:“寡人决心已定,派遣使者访问邯郸!赵王若是同意我燕国加入其中最好,若是不能,我燕国大可不必和赵国撕破脸皮!听清楚了吗?”。
“臣等明白!”
燕王满意地哈哈大笑,“散朝!”(未完待续……)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一百七十四章 秦国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赵国,邯郸。
赵王有些郁闷地送走了燕国的使者。赵王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女婿——燕王居然也打起了齐国的主意。这是赵王所不允许的,哪怕燕国的王后是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在赵王看来,当初已经说好了,赵国的目标是拿下齐国,燕国的目标是北上。如今燕王想借着王后的关系,推翻原来默认的条款,这不厚道。
赵王表面面色平静,可平原君赵胜、上卿蔺相如、信平君廉颇、平阳君赵豹、国尉赵奢在第一时间被赵王召集,无疑说明了赵王的气愤。要知道,如果不是什么军国大事,赵王可不会召集这么多的大臣。
在来的路上,众人已经知道了赵王生气的原因。不过,行礼之后,众人默声不语,静等赵王出声。这是礼,而礼不可废!
“刚才燕王的使者来过了,决定接受楚国的提议,想要和我大赵一起伐齐,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众人清楚,赵王的话透露出两个意思,第一个是伐齐这件事被楚国泄漏了,第二个是燕国委婉地表示了下想要参与其中。眼下燕国紧跟着赵国的步伐,两国交好,燕王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倒是不足为奇。
赵胜知道当初会盟时,赵王是希望燕国不要插手齐国的。可如今形势在变,既然赵王愿意让楚国参与其中,燕国未尝不可。关键就在于赵王的心意,在于燕国加进来的话对赵国有没有利,利是否大于弊。
拿捏了下赵王的心思,赵胜觉得赵王应该是不愿意燕国参与的,或者说可以让燕国参与一下,但不会分给燕国太大的利益。做出这个判断后,赵胜率先开口了,毕竟他是丞相。
“王上,臣以为齐国乃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赵国虽然远胜齐国多矣,然则要拿下齐国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况且我赵国西临暴秦,若是因伐齐一事损失太大,秦国说不得举国发兵。到时悔之晚矣。王上之前应允楚国参与伐齐,肯定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不过,楚国毕竟弱小,也临近秦国,与秦国关系更差,怕也是力不从心。燕国则不同,可全力伐齐。结合我三国之力,伐齐可一蹴而就!不过,北方有一个匈奴已经让我们赵国头疼了,燕国可不能和匈奴一样。”
蔺相如心中称是。赵胜所说的不错,赵王对抑制燕、韩、魏三国有着很强的决心。楚国参与伐齐即使得利,代价也会不小。怕是楚国还没来得及消化伐齐的成果,赵国就会拉拢魏国大力伐楚。无论是看在公主的面上还是拉拢燕国的需要,这次可以让燕国参与一下。但绝对不能让燕国把手伸得太长,否则就会坏了赵国的大计。
如果说齐国是赵国的盘中餐,那楚国就是赵国的锅中菜。赵国是不会允许魏国单独吞下楚国的,何况,魏国也吞不下。只要赵国拿下齐国,那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经略楚国。赵王可万万不愿意燕国参与其中。
对赵王来说,能够拒绝燕国。又不惹恼燕国自然是最好的,但万一因被拒绝,燕王表面和气,心中却是因此和赵国生出嫌隙的话,那就非赵国之所愿了。毕竟,假如赵国吞并掉齐国。燕国就将和中原完全失去联系。燕国君臣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怕是都不会在伐齐这个事情上让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