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蚂蚱不吃鱼
整个七月份,各国的使者游走天下诸侯。为一场注定惊天动地的大战做各式各样的准备。想要完全避开其他国家的细作是完全不可能的,秦、赵、齐、楚四国明白。自己针对韩国的阴谋韩国不可能不知晓,正如韩国也知道,自己暗中筹备粮草,集结大军的行为也瞒不过有心的各国细作。双方唯一不确定的是这一场大战会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
太多太多的选择,太多太多的可能,愁坏了将军大臣们。只是,当各国的战争机器沉重、缓慢而坚定开动起来的时候,彷徨、犹豫、不安就全被抛之脑后,各国唯一考虑的是如何欺骗对方,占得先机!
七月末的时候,从北方草原和南方百越之地传来了好消息。北方的匈奴同意出兵十万,进犯秦、赵两国,前提是中原确实爆发了大战,匈奴确定有利可图。南方的东越国也表了忠心,当楚国攻打韩国后,东越国的五万大军将出会稽山,越过浙江,攻打鄱、艾两邑(今九江境内,三国时名曰柴桑),做势切断郢都和淮泗流域的联系,乱楚*心。
与此同时,流言乱飞。韩国虽然知晓已经不能断绝秦、赵、齐、楚四国讨伐自己的决心,但总可以给对方添一些堵。这样的事情在九国伐秦的时候秦国也做过,效果证明也还不错。
不同的国家流言自然不同。譬如临淄,韩国散布的流言是愿意和齐国联合瓜分楚国,韩国主动割让砀郡,换得齐国的出兵。当然,为了迷惑楚国,齐、韩两国要先装模作样地打一架。等楚国存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思放松警惕后,齐国出兵攻占淮泗之地直达江东,韩国则是三十万大军从南阳、巴郡顺流而下,攻占郢都。两国合力将楚国赶到岭南不毛之地,绝其祭祀!
为了配合这则流言,丞相张平自然在此之前去了趟临淄,面见了君王后,虽然两人不过是笑呵呵地谈论了下今年的收成,互相转达了问候,但流言却是信誓旦旦地表示张平代表着韩王和君王后敲定了灭亡楚国的“妙计”!
再比如郢都,韩王无缘无故地送了几十名美女和几件价值连城的珠宝给楚王,外加一封书信。然后没过多久,郢都就流传出韩国有意和楚国联盟,瓜分故鲁之地。
邯郸方面散布的消息是秦国已经和韩国秘密达成协议,两国将瓜分赵国。韩国只要邯郸、代郡,太原、云中、雁门则属秦。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韩国会把长安君交给秦国泄愤。有关质子的人选正在紧锣密鼓地筛选。
同样的道理,在咸阳流传甚广的一个消息是韩、赵两国已然联盟,如今长安君在洛阳为质,赵国用事的赵太后宠爱幼子,韩国又厚赂赵国大臣,终于说服赵国联合发兵攻进关内,灭绝秦国!长安君已经在前往上党长平的路上,只要赵国出兵,韩国就会在两天的时间把长安君送到邯郸!
秦国这些年屡战屡败,对于这样的消息极其敏感。尤其是后者,带给关内的震动不是一般的大。如果韩、赵两国发兵伐秦,秦国哪里有获胜的可能?!除非齐、燕、楚三国援救自己,否则,自己必死无疑!对秦国来说,最好的情况就是保住陇郡,希冀再起,重走一遍秦国崛起的老路!
在韩国的推波助澜下,各种流言越传越广,越传越邪乎。所谓三人成虎,虽然各国君臣都知道这是韩国的离间之计,但也不由得开始担心若是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自己该如何应对!似乎看起来,唯有强大才能避免他国的觊觎,像韩国这般被四国打主意也是因为韩国不够真正的强大!
既然想要强大,就必须在这场大战中保存实力,切不可贪图利益让自己损失太大。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可是一个绝对不会错的道理!四国已经暗自下了决心,即使没有变数,在攻城略地的同时绝对要打探其他国家的动向,免得自己的盟友什么时候变成了敌人都不知道!
不过在此之前,秦、赵、齐、楚四国因为韩国的离间面临着一个实际的问题,那就是谁先出兵谁后出兵。看起来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大不了四国秘密约定一个时间一同出兵就是了!但实际上不然!
首先,四国说是相互呼应,实际上是各自为政,当初为了防止相互拆台,信陵君的建议是兵分四路,各自凭借自己的本事去攻打韩国。想要在方圆千里的地盘上同时做一件事,没有人监督,究竟会如何,很难预料!
其次,如今四国已经生出了些许疑心,肯定不愿意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做第一个违反新郑会盟的国家!比如约好了九月初一发兵,结果却只有楚国按照约定发兵,其他国家在发兵之前动摇了,那么楚国就成了天下公敌!到时候,韩国若是许了巨大的好处,让秦、赵、齐三国罢兵或者干脆倒戈,楚国岂不危险了?!同样,这样的道理适用于秦、赵、齐三国!
(作者君今天太累,明日三更可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建议呢???顺便求个推荐啊月票什么的)(未完待续)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二十章 大战伊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信陵君日思夜想,终于想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办法!既然各国都担心其他三国事前突然反悔,那何不合兵一处,互相监视彼此?!当然,各国的目标不同,肯定不可能把主力大军放在一起。但抽调出数千人的军队参与对方的行动还是可行的。本来最好的办法是各国互相派遣质子,但如今时间紧迫,加上像齐国王室人口凋零,也无质子可派,信陵君也只能变着法子促成此事。
这数千人自然起不到质子的作用,也不可能让各国完全放心。但他们打着各自国家的旗号,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其他国家,自己国家是铁了心和韩国对抗了!你们不用顾虑,大胆地进攻韩国吧!就这样,秦、赵、齐、楚四国约定,各派五千人到对方大军。对方一旦和韩国开战,五千大军则返回各自国家。
八月份的时候,天下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原本小心翼翼的各国这个时候也不再隐瞒自己的想法,即使想隐瞒,征召百万大军的声响也隐瞒不住。再傻的人也知道,天下要爆发大战了!就是不知道,这次大战将会是孰胜孰败!
北疆的气氛受此影响,也变得有些扑朔迷离,燕国虽然在一开始受迫于形势,表明了中立的立场。但齐、赵两国不可能不妨。赵国在代郡方向留守了八万大军,意图很明显,那就是燕国只要敢妄动,赵国大军肯定会攻打蓟城。
齐国则在临淄以北两百里设下营寨,驻军五万,以策万全。当然,燕国若是出动二十万以上的大军,齐、赵两国在边境上的大军自然不足为虑。但两国对此早有提防,无数的细作潜入燕国。查探燕国的消息。一旦燕王下令征兵或者调集大军,两国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到消息,从邯郸、临淄出发的后续援军可以很快抵达!在边境上的大军更多的是迟滞燕军的行动!
对于这一切。韩国暗中看在眼里。燕国如今调集了二十万大军,在辽西郡按兵不动。明显是存着其他的想法。
按照往常的经验,中原国家依托长城据守边塞的成功率还是极大的。历来中原国家对游牧民族获得大胜,靠的就是诱敌深入,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包围游牧民族的大军!毕竟,游牧民族俱是来去如风的骑兵,中原国家步兵居多!想要获得大胜,就必须是歼灭战,而不是追逐战!
燕国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守株待兔对燕国来说是最好的办法!而这个时候是秋天,离东胡南下打草谷的时间还有两三个月。燕国若是真的抽调二十万大军北上塞外,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据的情况下,能够活着回来多少,真的难说!
秦开大败东胡,拓土千里那是准备了十多年。像燕国这样,什么准备都没有,就仓促地北上出塞,讨伐东胡,实在是以卵击石。这恐怕也是燕国发兵二十万却迟迟未动的原因!
很有可能的是。燕国想要借此表明,燕国的主力都在边塞上,不会插手中原的混战。但在韩王看来。燕国的心思绝不止于此。
争名逐利是这个时代的特色,尔虞我诈是这个时代的习俗。燕国难道就真的无心插手中原吗?绝非如此!燕国之所以不愿意现在出手,是因为没有瞅准哪一方会占据上风。
如果这个时候燕国就跳出来伐韩,韩国若是大败,燕国能够获得的利益也会比较少。因为这是锦上添花的行为,可有可无。可一旦韩国出人意料地获胜,那燕国就要承受韩国的怒火。这不是燕国乐于见到的!
而且,在燕国君臣看来,虽然即便在四国的围攻下不能久撑。也可以熬过一段时间!甚至在某一段时间,韩国还能和四国打得平分秋色。这个时候。战局最胶着的时候,才是凸显燕国重要性的时候。因为燕国无论站在哪一方。都能影响原本势均力敌的态势。如此一来,燕国可以谋取的好处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韩王写给燕王的书信也透漏出了这一点,韩王在信中告诉燕王,北疆苦寒,远离中原。燕王若想重复燕昭王的荣光,就必须南下中原。而齐、赵两国严严实实地挡住了燕国踏入中原的道路。此次若韩国大败,齐、赵两国将不可阻挡,燕国只能依附齐、赵两国其中的一个生存,但若是如此,另外一个国家将与燕国难堪!相反,若是韩国获胜,齐、赵必然衰弱,燕国交好韩国,则可在韩国的支持下,瓜分代郡、雁门,甚至饮马河水(黄河)。
这次大战对燕国来说,诚所谓一个天赐良机。韩王相信燕国会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和燕国利害冲突最大的不是韩国,而是齐、赵两国。韩国失败了,燕国一定会受到最直接的影响。而韩国若胜了,燕国不但不会损失什么,还能获利!
当然,韩王不可能把获胜的希望寄托在燕国身上。从一开始,韩国就是以最糟糕的形势来准备筹划这场大战!如果燕国敢出兵讨伐自己,那自己一定给燕国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
时间终于进入到九月份,随着越来越多的情报汇集到洛阳,韩国君臣已经可以确定,大战即将来临。如今,边境上的形势可谓一触即发。虽然尚未开战,但细作的活动达到顶点。敌国的道路、粮草、兵力部署,这些都是各国关心的地方。
最先发难的是秦国,九月初三,韩王接到河东郡急报,大约五万人左右的军队出现在风陵渡对岸,看旗号,领军的乃是秦国大将白起。河东郡不确定是否有更多的军队隐藏在更远处,因为秦军在对岸严防死守,完全切断了韩军探听一丝风声的可能。
五万大军自然不可能是秦军的全部,洛阳现在还不知道,在斜褒道,一支人数在五万左右的秦军也打着武安君白起的旗号,开始逼近汉中郡。洛阳目前可以确定的是秦国似乎有意从河东进军,至于是真的还是假的,有待韩国分辨!(未完待续)
ps:怕大家等久了,先上传两千,还有七千!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二十一章 战起河东(上)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河东郡,安邑。
太尉暴鸢自从得知秦国大兵压境,就率领两万大军驰援河东,算上河东原有的五万大军,如今河东能战之兵已经达到七万之数!而这,已经是暴鸢麾下士卒的一半数量!
河东、三川、南阳一线,最易被秦军攻破的非河东郡莫属。守卫南阳,只需守卫武关。哪怕楚国改变主意,逆汉水攻打南阳,韩国也可以凭借邓县的关隘拒敌!守卫三川则更简单,只需守卫函谷关即可。函谷关不破,秦军即使顺流而下也不过是孤军!不足为虑!
河东郡则不同,一者,河东统治秦国数十载,后属魏、再属韩,民心未附;二者,河东郡三面环水,一面环山。表面看起来,表里山河,易守难攻,实则不然。河东郡西面乃是秦国的上郡,北面是赵国的太原,南面一小截则是秦国的内史郡,秦国完全可以从三个方向给韩国施加压力。而且,隔着汹涌的河水,韩国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虚实,只能是分散兵力把守。
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暴鸢才如此重视河东郡。尤其是河对岸的乃是杀神白起,几乎他出现的地方就是秦国主力的所在!所以,暴鸢非常怀疑,秦国的最终目标就是河东郡。当然,用兵之道,虚虚实实,在没有完全见到秦军的攻势之前,一切都是推测。
有太尉暴鸢坐镇,河东的民心显然安定了些。这些年连绵不断的战争对河东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虽然谈不上家家戴孝,但过半数的家庭失去了丈夫、父亲或是儿子。单单看河东的男子多是饥寒交迫的半大男孩、成年的男子多是残疾之人就知道战争的创伤绝不是轻易抹去的。
暴鸢率军前往安邑的时候曾经路过一个村庄,给他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孩子衣着单薄,时值深秋,天已大凉。可孩子身上还穿着单衣。对于自己率领的大军,暴鸢明显可以看出孩子眼中更多的是兴奋而不是畏惧,是羡慕而不是紧张。
暴鸢问他家里如何。孩子回答说他的父亲几年前战死,只靠母亲抚养。暴鸢问他日子可苦。孩子一边抹着鼻涕,一边回答说年年难过年年过,日日难熬日日熬,等他长大就好了!因为等他长大就可以从军立功,像他父亲一样,当一个百人将!韩国的待遇可好了,他不用担心自己战死自己的母亲没人照料!暴鸢问他家中余粮可多,孩子回答说余粮都拿去还债了!今年还会挨饿。但绝不会像前两年那样辛苦!
暴鸢沉思良久,深深叹了口气,将随身携带的些许财帛赠送给了对方!哪料想,对方却是拒绝了!暴鸢不解其意,要知道,自己的财帛虽然不多,但对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总能解决燃眉之急!孩子回答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自己和暴鸢非亲非故。无缘无故接受暴鸢的馈赠是不对的!
但暴鸢分明看出了对方的渴望,因此耍了一个小聪明,不说赠送。而说借!甚至为了让对方相信,把自己的地址、姓名都告诉给了对方,还郑重其事地要了对方的名字,让对方写了一张收据!
孩子这才心满意足地接受了,他很知道分寸,并没有接受可供自己母子两人用度一年的财帛,而是只拿了三十个布币!似乎在三年后,他有信心偿还这笔“债务”!当然,临行前。他盯了暴鸢好一会,确定记住了暴鸢的长相后。才急急地跑走了!
这些都是暴鸢路上的插曲,但这些插曲也告诉暴鸢。河东想要大治绝非两三年之功!而且,此次大战后,河东的元气还不知道会损失多少!到时候,需要的时间就更多了!
郡守府里,暴鸢居首,河东郡郡守魏辙作陪,郡丞、各军校尉各司其位。原本按照韩王的命令,魏辙负责率领十万大军起策应之职!但在暴鸢的建议下,韩王最终同意魏辙改为主要负责河东郡的防守问题,而十万的预备大军则由痊愈的执金吾卫云带领!
今天的会议是暴鸢抵达安邑后第一件要求做的事情,魏辙自然知晓暴鸢是想要了解前线的具体战况,因此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的道来!
暴鸢听后拧着眉毛,纳闷地说道:“魏郡守是说对岸的秦军营寨越来越多,但却迟迟没有发动攻势?”
魏辙苦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暴太尉,至少两日前,本官得到的消息是这样的。若是秦军有行动,李郡尉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告知本官!本官现在担心,对岸的会不会是秦国的疑兵!”
暴鸢不置可否,只是问了一句,“对岸的秦军营寨每日的炊烟可曾正常?”
在暴鸢看来,多大的营寨就有多少的军队!是人就要吃饭!这个时候,十人一灶,而炊烟是衡量一支军队多寡的重要标志!当然,对名将来说,这不过也是一个参考罢了!若是过于迷信,也许就会如庞涓一样,中了孙膑的减灶之计!
魏辙回道:“按照炊烟的数量来衡量,秦军的人数是五万上下!但也不排除这是秦国故意的!”
暴鸢点头承认,秦国若真的要诓骗自己,肯定会注意许多细节!像炊烟的数量,旗帜的多寡,营寨的大小,这些都是细节,不可忽略!用兵作战,最怕的是两种情况,一种是想得太少,结果被敌人牵着鼻子走,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还一种则是想得太多,总觉得对方太过厉害或者自己的计划不够周密,到头来贻误战机,竹篮打水一场空。
“目前在河水上,秦国的战船有多少?”暴鸢又问出了一个问题。
暴鸢想了想,秦国无论是故布疑阵也好,明目张胆地要攻打河东也好,总要过河。如果一艘船也没有,不用说,这肯定是秦国拿自己开玩笑。如果战船太少,秦国每次可以渡河的士卒太少,完全就是给自己送菜,自己也不介意笑纳!如果数目众多,那才是自己需要提防的!
“目前不多,不过三四百搜,都是可以载四五十人的小船。但李郡尉禀报称,每日里都有十多艘船只从上游抵达。想来是秦国从其他地方征召过来的!”魏辙回复道。
暴鸢暗暗判断了下,按照四百艘可渡五十人来计算,秦国一次可以投送的兵力在两万人。最多只需三个波次,五万秦军就能抵达河东这一侧。数量,应该足够了。
“蒲阪关和汾阴可有什么最新的消息?”
“秦国的上郡一侧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动静,但沿着河水,我们布置了不下两万的大军。只要发现对岸的秦军有动静,我们在第一时间可有做出策应。目前李郡尉在风陵渡亲自镇守,和秦军隔河对峙。”
暴鸢细想了一下,自己除了可以命令河水舟师逆流而上,在函谷关一带堵住秦军顺流而下的可能,也没有别的好办法!自己总不能主动渡河攻击秦军,试探秦军的虚实,只能是耐着性子等秦国露出马脚或者破绽!
秦国的真正目标若是河东,那自然是皆大欢喜,自己不会白忙活这一阵子。若河对岸的秦军只是老弱残兵,那自己也只能认栽!不过,在此之前,自己倒是可写一封书信给对方,刺探一下对方。毕竟对方打着的可是武安君白起的旗号,这倒是自己可以利用的!
“那就烦请魏郡守坐镇安邑,本将前往风陵渡会一下秦国的武安君吧!”暴鸢飞快做了决议!(下一章别订阅,明天早上可以订阅!)(未完待续)
ps:下一章别订阅,明天早上可以订阅!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二十二章 战起河东(中)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河东郡,安邑。
太尉暴鸢自从得知秦国大兵压境,就率领两万大军驰援河东,算上河东原有的五万大军,如今河东能战之兵已经达到七万之数!而这,已经是暴鸢麾下士卒的一半数量!
河东、三川、南阳一线,最易被秦军攻破的非河东郡莫属。守卫南阳,只需守卫武关。哪怕楚国改变主意,逆汉水攻打南阳,韩国也可以凭借邓县的关隘拒敌!守卫三川则更简单,只需守卫函谷关即可。函谷关不破,秦军即使顺流而下也不过是孤军!不足为虑!
河东郡则不同,一者,河东统治秦国数十载,后属魏、再属韩,民心未附;二者,河东郡三面环水,一面环山。表面看起来,表里山河,易守难攻,实则不然。河东郡西面乃是秦国的上郡,北面是赵国的太原,南面一小截则是秦国的内史郡,秦国完全可以从三个方向给韩国施加压力。而且,隔着汹涌的河水,韩国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虚实,只能是分散兵力把守。
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暴鸢才如此重视河东郡。尤其是河对岸的乃是杀神白起,几乎他出现的地方就是秦国主力的所在!所以,暴鸢非常怀疑,秦国的最终目标就是河东郡。当然,用兵之道,虚虚实实,在没有完全见到秦军的攻势之前,一切都是推测。
有太尉暴鸢坐镇,河东的民心显然安定了些。这些年连绵不断的战争对河东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虽然谈不上家家戴孝,但过半数的家庭失去了丈夫、父亲或是儿子。单单看河东的男子多是饥寒交迫的半大男孩、成年的男子多是残疾之人就知道战争的创伤绝不是轻易抹去的。
暴鸢率军前往安邑的时候曾经路过一个村庄,给他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孩子衣着单薄,时值深秋,天已大凉。可孩子身上还穿着单衣。对于自己率领的大军,暴鸢明显可以看出孩子眼中更多的是兴奋而不是畏惧,是羡慕而不是紧张。
暴鸢问他家里如何。孩子回答说他的父亲几年前战死,只靠母亲抚养。暴鸢问他日子可苦。孩子一边抹着鼻涕,一边回答说年年难过年年过,日日难熬日日熬,等他长大就好了!因为等他长大就可以从军立功,像他父亲一样,当一个百人将!韩国的待遇可好了,他不用担心自己战死自己的母亲没人照料!暴鸢问他家中余粮可多,孩子回答说余粮都拿去还债了!今年还会挨饿。但绝不会像前两年那样辛苦!
暴鸢沉思良久,深深叹了口气,将随身携带的些许财帛赠送给了对方!哪料想,对方却是拒绝了!暴鸢不解其意,要知道,自己的财帛虽然不多,但对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总能解决燃眉之急!孩子回答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自己和暴鸢非亲非故。无缘无故接受暴鸢的馈赠是不对的!
但暴鸢分明看出了对方的渴望,因此耍了一个小聪明,不说赠送。而说借!甚至为了让对方相信,把自己的地址、姓名都告诉给了对方,还郑重其事地要了对方的名字,让对方写了一张收据!
孩子这才心满意足地接受了,他很知道分寸,并没有接受可供自己母子两人用度一年的财帛,而是只拿了三十个布币!似乎在三年后,他有信心偿还这笔“债务”!当然,临行前。他盯了暴鸢好一会,确定记住了暴鸢的长相后。才急急地跑走了!
这些都是暴鸢路上的插曲,但这些插曲也告诉暴鸢。河东想要大治绝非两三年之功!而且,此次大战后,河东的元气还不知道会损失多少!到时候,需要的时间就更多了!
1...167168169170171...2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