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蚂蚱不吃鱼
因此,在这次短暂的会面中,魏王向信陵君写了一封密函,指示信陵君游说各国,最好促成秦、赵、齐、楚、燕五国伐韩,这样,魏国也有富国的希望。信陵君自然从字里行间中读懂了魏王的难受,实际上,信陵君也盼着早日富国。寄人篱下的日子再风光也不好过,这更多的是对心灵的折磨!既然齐国暂时没有动兵的念头,那临淄也就没有了呆下去的必要。信陵君在收到魏王密函后,很快就下定了主意离开临淄。
但怎么离开临淄,离开临淄后先去哪里,成了信陵君新的烦恼。尤其是后者,信陵君知道,最为重要。目前的形势是秦、赵、齐、楚、燕五国由于各自的原因默认了韩国对魏国的吞并,大家都在观望。新郑会盟结束未久,影响还在。谁都不愿意冒着天下共击之的风险率先打破这个盟约,即使谁都知道,这个盟约脆弱的不堪一击,但谁也不愿意挑头。
信陵君要做的,就是说服一个国家,只要有一个国家首肯了此事,那说服其他国家就变得轻而易举。就如苏秦身挂六国相印,如果没有燕、赵的支持,想要成功游说韩、魏、齐、楚可谓难上加难!
为了这个问题,信陵君辗转反侧,夜不能眠。因为信陵君知道,这是一次冒险。韩王虽然没有向齐国索要自己,但也没有取消对自己的通缉,千金的封赏,封侯的厚利,足以让天下所有人动心。自己在临淄尚有安全保证,但出得临淄城,一切就难说了!如果自己去错了国家,那就万事皆休!
足足想了三日,信陵君才下了最后的决定。在做出这个艰难的选择后,信陵君先去拜访了丞相后胜,表达了自己想要周游列国的希望。客卿不像其他职位,每日有烦劳的政事。而且,客卿的一大职责便是负责外交事宜。信陵君自以为,这个理由足够自己离开临淄。当然,这只是一次试探,毕竟,真正可以做主自己能否离开临淄的,其实是王宫中那个很少露面的君王后。(未完待续)
ps:信陵君会不会离开临淄,离开后又去哪?猜猜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五章 田单来访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信陵君怎么突然要辞行?”后胜望着眼前淡定从容的信陵君,面露疑惑道:“莫非是我们齐国招呼不周?”
信陵君摇了摇头,心中暗道,就因为你们招呼的太周全了!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客人,还是游山玩水的那种,自己才觉得再在临淄待下去已经没有必要。
不过,心中虽然如此想,但信陵君表面还是做出一副感激的模样,解释道:“丞相言重了!如今韩王向天下悬赏无忌,无忌可谓有国难回,有家难归。幸赖齐国庇护,无忌方有容身所在。只是,王兄身困安陵,无忌怎可在临淄独享安逸呢?!韩国愈发咄咄逼人,新郑之盟,不过一纸空文。为齐国计,为魏国计,无忌愿意游说诸侯。”
后胜不置可否,心里在迅速权衡信陵君离去的利弊。好处很明显,自己的地位不会受到威胁,韩国也不会因为信陵君在临淄而那么敌视齐国;坏处嘛,也很明显,齐国不能再拿信陵君做文章。
“兹事体大,信陵君何不随本相面见王上和王太后,再作计较呢?”后胜试探性地说道。
“固所愿,不敢辞!”信陵君心中大定,听后胜的语气,他不反对自己离开临淄。这也说明,至少君王后没有放出风声禁止自己离开临淄,否则,单单是后胜这一关就过不了。
入得王宫,信陵君把自己想要离开临淄的打算告知了齐王和君王后。君王后没有丝毫惊讶的表情,也许在此之前,她就意识到,以齐国目前的状况而言,绝对留不住一心想要光复魏国的信陵君。
君王后只是略微惋惜地叹了口气,说道:“魏国遭此大难。也殊为不幸,不知信陵君离开临淄后,意欲去哪呢?韩王的通缉令还在。路上怕是风波不断!”
君王后一句话直指要害,既暗示了自己出于对韩国的忌惮。认可了信陵君游说天下诸侯合力抗韩的主张,又表明了对信陵君安危的重视。甚至隐隐有考校信陵君的意思!
信陵君眼中精光一闪,恭敬地说道:“有劳太后挂念,无忌此行并不打算大张旗鼓,而是计划只带两三随从,潜出临淄。无忌的姐姐眼下正在邯郸,先去赵国试试运气。”
君王后听后就笑了,信陵君的姐姐乃是平原君的妻子。看来,信陵君打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了。平原君在赵国的位置无可撼动,尤其是如今赵王年幼,赵国的政事实际上由赵太后和平原君把持。只要平原君应准,赵国多半会倒戈了!
“仔细算来,信陵君想来和平原君也好久没见了,是该好好见一下。此去邯郸近千里之遥,道路艰难。老婆子让王上给你一件信物如何?只要信陵君在齐国境内遇到麻烦,可以找当地官员帮忙,他们无有不从!”君王后说完。看向一旁懵懂的齐王。
齐王一听君王后发话,自然无有不从,当即用稚嫩的语气说道:“儿臣谨遵母后吩咐!”
信陵君知道君王后同意了自己的请辞。一时之间也是难掩激动之情,道:“臣多谢王上!多谢太后!”四人又说了一会话,信陵君便借故告辞而去。齐王毕竟年幼,早就不耐烦困在这里。一看信陵君都离开了,便朝着嚷着也走了。
顿时,大殿内只剩下后胜和君王后两人。后胜望着信陵君离去的身影,略带疑惑地对君王后说道:“姐姐,就这么放信陵君离开吗?”
君王后没好气地白了后胜一眼,“要不然呢?他的心不在这里。强留在临淄又有何用?如今魏王尚在,我们扶植信陵君当魏王根本就站不住脚!我观信陵君乃忠义之人。这样的人还是放他离开临淄,去给韩国添乱去吧!”
后胜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信陵君走了更好,省得临淄城的百姓老是谈论信陵君多么贤明!他再贤明又如何?魏国还不是第一个被灭了?!人生苦短,忠义要来又有何用呢?!
只是信陵君尚未来得及离开临淄,便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个中年人口口声声地说有复魏之策,指名道姓要求见信陵君!信陵君自然不敢怠慢,虽然之前有好几拨哗众取宠之人打着复兴魏国的旗号来骗吃骗喝、卖弄学识,但信陵君还是不肯错过每一个可能帮助自己复兴魏国的人!当然,想要见信陵君一面也不简单,信陵君的贴身侍卫会检查四五次求见信陵君的人,哪怕访客看上去多么人畜无害!
不过,在看到这名访客的时候,信陵君惊呆了!因为来的不是旁人,正是名震天下的安平君田单。这也正是信陵君惊讶的原因!田单不是隐居东海,不理政事了吗?哪怕楚国出兵十万攻打故鲁之地,也未见田单露面!怎么在这个时刻,突然来到临淄了呢?!
虽然心中疑惑,但信陵君还是颇为激动地把田单请到了上座,三分埋怨七分感动地说道:“安平君欺无忌好苦!就不怕无忌把安平君当做韩国的细作抓起来吗?”
田单哈哈一笑,说道:“若是你真把(田)单当做韩国的细作抓起来,你就不是名震天下的信陵君魏无忌了!”
信陵君苦涩一笑,摆手道:“什么名震天下?!无忌宁愿不要这虚名,换得魏国强大!”
田单默然不语,也不出言安慰。倒是信陵君先回过神来,故作释怀道:“就不说这些伤心事了!安平君冒险来临淄,肯定是为新郑会盟而来吧?!”
齐王虽然没有下令田单不得出东海一步,但东海监视田单的齐军不减反增,对田单的提防之意显然易见。齐国目前的情况是主少国疑,真论局势,比赵国还要差。毕竟,赵国至少还有平原君。平原君年长,为相二十载,老成持重,素有威望,足以震慑宵小!而齐国呢,丞相后胜乃是外戚,又无威望!君王后和齐王孤儿寡母的,肯定要对有复国之功的田单百倍提防。否则,田氏代齐的一幕说不定就在自己身上上演!所以,在这个时候,田单来临淄可谓担了很大的风险!信陵君实在想不出,能有什么事情比新郑会盟更让田单在东海呆不住。
田单点了点头,说道:“大梁既克,魏国只有百里之地。若是给韩国五年时间,不仅魏国想要复国无望,韩国更是不可阻挡!到时,韩国的下一个目标很有可能就是齐国!信陵君,你我都是明白人,这种情况对魏国对齐国都不好!”
信陵君当然同意这种说法,若是五年之内天下各国都遵守新郑会盟的约定,韩国绝对会变得不可战胜!到时,除非天下诸侯齐心协力,发动举国之兵攻打韩国!可合纵攻秦的教训摆在眼前,在这个利益熏心的时代,天下诸侯哪里会齐心协力呢!所以,最好是在趁着韩国没有变得更加强大之前,各国都消耗些实力,阻挠韩国的变强。
“无忌何尝不知晓其中的道理!无忌已经说服太后同意无忌前往列国游说!如果安平君再晚来一天,也许就见不到无忌了!”信陵君爆出了一个猛料。
“不知信陵君意欲前往何国游说,还是信陵君打算燕、赵、秦、楚都走上一遭?”田单正色道。
信陵君自以为田单不会对自己不利,加上两人私交不错,也就道出了实情,说道:“当然是都走上一遭!这样,机会也会大一些!”
田单听到后就是连番摇头,长叹道:“(田)单就是唯恐这一点才来临淄!秦、赵、楚三国皆可去,唯有燕国,去不得,去不得啊!”
信陵君不解,疑惑道:“虽然韩王后乃是燕王之妹,但燕国不可能不知道,韩国强大了对燕国也没好处吧?!”(未完待续)
ps:最近晚上不正常,很难登陆进来,今天看球赛了,更新的较少。下周忙得差不读,多更一些!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六章 抵达邯郸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田单笑而不语,信陵君突然意识到什么,不确定地说道:“安平君莫非是说若要伐韩,燕国没有利益可言,多半不会应允?”
田单这才点了点头,回道:“西秦北赵东齐南楚,此四国皆与韩国相邻,燕国地处北疆,即使出兵伐韩,所得的也不过是飞地!若是信陵君前往蓟城,(田)单恐怕信陵君有去无回啊!”
信陵君听后惊出了一身冷汗,暗恼自己居然没想到这一点。说起来,还是自己太过一厢情愿了啊!即使天下诸侯对韩国十分忌惮,但却不一定意味着诸侯一定会齐心协力。也许一些国家会打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想法,譬如燕国。联合伐韩自然可以消除潜在的威胁,但却说不定会培养出四个更加可怕的强敌,这绝非燕国想看到的。
“如果赵、齐两国肯和燕国易地,如何?”信陵君提出了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想法。
易地之事在这个时代并不少见,譬如赵、魏易地,韩、楚易地。通过易地,双方各取所需。信陵君觉得,也许可以用易地来游说燕国参与伐韩。只要赵国或者齐国同意用紧邻燕国的土地换取燕国所占得的韩国飞地。
田单依然摇头,苦涩道:“赵国与燕国接壤的乃是巨鹿、代郡。代郡勾连雁门、云中,赵若拱手相让代郡,则赵国一分为二。巨鹿更是距离邯郸咫尺,想要赵国与燕国易地,难矣!和齐国易地也是希望渺茫,济北郡以东百里即是临淄,齐国又有什么地方可以和燕国易地呢?!”
信陵君这才恍然大悟,长叹了口气。赵国、齐国和燕国交接的地方都可谓寸土必争之地。两国绝不会把这么重要的地方拱手相让。如此看来,燕国是不指望可以说服了。只是燕国不加入伐韩联盟的话,齐、赵两国怕是难以安心啊!
听到信陵君如此抱怨。田单微微一笑,安抚道:“如果信陵君可以成功游说秦、赵、楚三国。(田)单愿意上谏齐王,让齐国也加入其中。合四国之力,加上信陵君的威望,燕国即使不肯伐韩,也不会倒戈伐齐、赵两国。若是燕国不识抬举,我齐、赵两国,当合力伐燕,以解除心腹之患。如何?”
信陵君点了点头,也只能接受这个提议。说到底,只要有秦、赵、齐、楚四国给自己撑腰,自己就可以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游说燕王,游说不成就要挟一番。
田单、信陵君二人定计后就各自分道扬镳。田单继续回他的东海隐居,只不过在临行前,他把游说君王后的任务交给了上大夫貂勃。有些事情,田单出面反而会事倍功半。田单相信,凭借貂勃的机智,当可以完成这个任务。信陵君则是称病不出。为次日的潜行做准备。
半个月后,时间已是十一月中旬,一辆毫不起眼的马车驶入了邯郸城。风尘仆仆、疲惫不堪的车夫勉强打着精神。小心翼翼地避免撞到行人。千里的奔波早已耗尽了最初的兴奋、新鲜之感,车夫现在想做的,就是美美地睡一觉,最好是三天三夜。当然,车夫也知道,这只是自己的奢望。自己身后的马车里坐着的是一个闻名天下的贤明公子,他的身上,肩负着复兴魏国的重任,怎可马虎?!
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自己若想跟着信陵君沾光,甚至飞黄腾达。就必须老老实实把自己的差事做好。这次信陵君之所以带自己前来,就是看准了自己自幼在信陵君府上长大。是心腹中的心腹。车夫知道,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好好表现自己。也许一个微小的错误就能铸成大错,失去信陵君的信任!
车左坐着一名老者,似老僧坐禅,一语不发,只有眼中偶尔闪过的精光证明着他没有表面的那么简单。参乘(车夫右面)的位置则是一名青壮,其势含而不发,腰间的长剑从没有离开右手三寸的地方。衣袖中偶尔露出的手臂粗壮结实,掌心的老茧证明着他剑术的不凡。
“老爷,邯郸到了,我们是找家客栈住下还是直接前往小姐府上?”老者恭恭敬敬地转身对车帘后的信陵君说道。
马车里面的信陵君没有立刻做出回应,而是沉吟了片刻,才出言道:“去客栈吧!”说完这句话,就再也没有吭声。
“喏!”老者转过身,给车夫指了前进的方向。
马车吱呀吱呀地在邯郸城绕了大半个时辰,老者在确认身后没有尾巴跟着后,才指挥车夫驾车飞快地穿过一个小巷,七拐八拐后抵达了一所毫不起眼的客栈。
虽然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惊险,但老者以为,像邯郸这样的大城,像来最不缺乏的就是各国的细作,小心一点总是好的。信陵君之所以不直接去找魏国的长公主——平原君的妻子,怕也是打着这样的主意。与其毫无准备地直奔平原君府邸,不如先探察下赵国的风向,如此也能做到万无一失。
付了十日的押金,挑选了三个紧邻借道的雅房,信陵君招来了老者前来议事。这次信陵君前来邯郸,只带了三人。青壮自然是贴身侍卫,车夫则是跑腿办事,老者才是信陵君的左膀右臂、负责出谋划策的军师。
“先生,邯郸城熟识无忌的人不少,为保万全,有劳先生为无忌探听一下市井的消息。”
老者连连作揖,口称自然。老者名叫侯嬴,在没有认识信陵君以前,一直安贫乐道,在大梁做一守门小吏。虽然平日里自诩韬略不下孙武,但却不被世人所知,因此可谓抑郁不得志。信陵君在得知老者的情况后,设下宴席,亲自驾车前往拜见。老者也不客气,怡然自得地坐在车左的尊位,招摇过市。害得信陵君门下的宾客苦苦等待。在发现信陵君奉为上宾的人居然是一名看门小吏,众人皆是不解,深以为恼。信陵君却是安之若素,待之如常。侯嬴在试探出信陵君的贤明不是佯装的后,才心甘情愿地拜入信陵君门下,供信陵君驱驰!
眼看天色已黑,前往市井打探消息已然来不及。信陵君、侯嬴两人聊了下时局,便各自休息去了,一夜无话。
次日一早,四人便分作三路,信陵君、侍卫留在客栈,车夫打探魏国长公主——平原君夫人踪迹,侯嬴打探赵国朝堂的风向。
这个时代的娱乐确实少,如果是朝堂权贵地方豪族尚好,还可以有些歌舞为乐。普通人家除了逢年过节看些杂耍,就再也没有其他的活动了。精神文明的匮乏背后是物资的短缺,劳役的盛行。战国时代,诸国混战不休,大量的青壮战死。虽然土地许多,但劳力却是严重短缺,各国的重税,层层的盘剥更是让百姓们手头上的余粮少之又少。
如果不是这些年兴起的茶馆和说书,想要打探消息除了去街市上还真没有其他的好办法。但现在就简单了,侯嬴相信,在茶馆里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当然,说书自然会夸大,毕竟说书人不可能知道天下大势的内幕,甚至连一场战争的经过他们所说的也都是道听途说后自己加工而成的。一些该避讳的要避讳,否则一个不小心就会祸从口出。
好在这是一个消息闭塞的时代,即使他们道听途说而来的,也对这个时代的人们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甚至会有诸子百家的士子在茶馆里辩论一番,借此抬高自己或者自己所在学派的声望。侯嬴在意的就是这些诸子百家的士子,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精英,有些时候,他们不经意的话都可以透出他们所了解的不被常人所知的内幕!这才是侯嬴真正感兴趣的。(未完待续)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七章 东郡风云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东郡治地,浚仪。
韩王在十一月中旬下令废大梁称呼,改称浚仪。浚河流经大梁,而大梁在春秋时期本名为仪邑,两者结合,故为浚仪。糊涂的百姓只是觉得称呼变了而已,而政治嗅觉灵敏的魏地豪族们却是察觉到,韩国有意淡化魏国的影响力。说到魏国,自然会说到大梁。大梁都不在了,魏国又在哪里?龟缩在安陵的那个魏国早已不能代表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中原强国。所有人都清楚,安陵就是韩王赏赐给魏王圉养老的一个城邑罢了!
和韩国相比,魏国的世族无论是数量还是势力都要大得多。这个战国时期最先变法图强、称霸天下的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勋贵,他们子子孙孙虽然没有先祖英明,甚至落魄了些,但虎死威犹在,在地方上,他们依然是庞然大物的存在。
虽然韩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灭亡了魏国,俘虏了魏国上层的所有勋贵、官员,但依然有数量众多的地方豪族分布在数十个县里面,对在魏地尚没有立足脚跟的韩国抱着忌惮又提防的心思。
这些豪族几乎垄断了地方上的每一个城邑,大到一县之令,小到衙役,大半是他们的人马。虽然韩国以堂堂之兵镇压住了局面,这些豪族表面上也很配合,但这并不意味着,韩国已经让魏国的地方豪族们真正屈服。双方表面上的融洽更多的是为接下来的相互试探做准备。于韩国而言是想求稳,于地方豪族而言是为了避免动荡危及家族。
有心人士已经看出来,只要韩国坚持在魏地施行和韩地一样的变法,那么动荡必然发生。百十年来,这些地方豪族们已经习惯了支配着地方上的话语权,习惯了享受高人一等的特权。韩国的法治会让他们的地位下降到有史以来的最低位置。当他们不能左右县令的人选,当他们不能安插亲信、族人到官衙,他们会倍感失落。
而有关土地的变法更是会让他们失去最为看重的财富。魏国可不像楚国、燕国那样地广人稀。在这个风调雨顺、人口密集的地盘上,土地就是最大的财富!而韩国有关爵位和土地数量挂钩的制度限死了他们的发展!任谁也不会轻易接受一个枷锁。尤其是对一群习惯了养尊处优的人而言。
魏国的地方豪族们想要的是韩国接受自己的主张,他们自然承认韩国的统治,但韩国也不该降低他们的地位,损害他们的利益。最好的办法自然是韩国不在魏地实施新法,或者实施有限度的新法。而韩国在这个占领魏国不过三个月的敏感时间,却不想让步,让地方豪族们得寸进尺。双方因此就存在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当韩王派出的官员、将领陆续接管魏国各个城邑,他们冷眼相看。当韩国的官员带领着手下丈量土地。体察民情,他们冷眼相看。但当变法马上施行的消息传扬开来的时候,他们再也坐不住了。
吴钦乃是吴氏这一族的族长,他的祖上是魏惠王的大将,功勋卓著。吴氏一族的族长历任惠王、襄王、昭王时期的重臣,不过在昭王晚期,因为吴钦的利令智昏,在太子人选上站错了队,导致魏王圉登基后找了个理由罢免了吴钦的官职,吴钦如今在大梁赋闲在家。虽然吴氏一族在中央失了权势。但但在东郡依然有很高的话语权。而且,随着魏国朝中的大臣要么举族搬到新郑,要么跟随魏王圉迁居安陵。论威望,论实力,吴钦已经隐隐成为东郡地方豪族的领军人物。
在听到郡守府放出风声,要在今年冬天大施变法后,东郡的地方豪族们心急火燎地三三两两的商议,最终决定请吴钦代他们出头。这新法,在东郡施展不得!若是施展,就是要他们这些地方豪族的性命啊!
浚仪城外的一处毫不起眼的庄园里,停满了无数奢华的马车。整个东郡大大小小的豪族共计二十一家。尽数在这个隶属于吴氏一族的庄园里聚集,共商大计。而吴钦身为吴氏一族的族长。在大梁更名为浚仪后,就悄悄从城内搬到了这个庄园里。没有人知道。这个庄园里藏着吴氏一族豢养的一千精兵,而像这样的庄园,吴氏一族还有三个。
豢养私兵一直在士大夫们的传统,这些私兵平日里的身份可能是吴氏一族的奴仆或者佃农,但真实的身份却是不下各国正规军的精锐之师。他们会为自家的主人走私一些见不得光的货物,或者对付一些不听话的地方官员,总之,为了自家主人,他们会做任何事情。作为没有户籍的存在,他们除了依附自家主人,也没有别的出路。
庄园大厅里,一名老者愤愤不平地对众人说道:“诸位!若是韩国一意孤行施行变法,我们就反了吧!我们的私兵加在一起也有将近两万人,以有心算无心,即使韩军再厉害,大不了鱼死网破,将东郡搅他个天翻地覆!不然,韩国还真以为他们是刀俎,我们就是鱼肉了!”
1...161162163164165...2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