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美利坚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落寞的蚂蚁
这就是这位大名鼎鼎的画家李迪的生平,按照他的生平来看,其实他当画家不过就是个兼职,他主要的工作,其实是个政客。
但是他这一生,可以说是非常的成功,不光是宦海沉浮,几经起落,不过最后的结局还算不错,而且在民间的口碑也非常好,最后还落得个忠臣良相的好口采。
这样的生平,就给他的画作加成了不少。
再加上他这副红白芙蓉图质量确实上乘,所画红白芙蓉各一幅,线描技巧方面,非常有有黄筌的画风精神。
而且画图造像描写极为写实,在中国历史上属于非常罕见的风格,在用笔方面也非常讲究,笔锋纤细且色彩层次微妙,这样就让这红白芙蓉富有情趣,对余白的画面空间完美的利用,也让征服作品显得更加的自然而静谧。
这样风骨和独具特色的花鸟画,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都不算多见,更何况还是如此这般的精品?
再加上历代名人,和圆明园的收藏,就更是让这幅画的身家提升了不少,所以日本鬼子把这幅画评为日本国宝,倒也算他们有眼光的。
只不过今天,这幅日本国宝,就要家了,到他原本所属于的地方,不在飘零在这异国他乡,被这些日本鬼子来亵渎了。
这幅画的防守可以说非常的严密,厚重的玻璃罩,还有钛合金的铁丝,外加上多个各种类型的探测器,摄像头什么的。
不过被掐断了电源,这些电子监控设备,就难不住金沐晨了,砸碎玻璃罩,剪断金属丝,很快这件名家画作就被他收入了囊中。
金沐晨没有过多的停留,而是继续向前,接下来这幅,也是被日本人评为是日本国宝的一件名画。
这幅画就是李生的潇湘卧游图卷了,展出在这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潇湘卧游图卷,其实只不过是原画卷中的一部分,大概也就是三十公分长,三十三公分宽而已。
这幅画的作者,其实并不是叫做李生,而原本应该是一个姓李的书生而已,但是因为他画这幅画的时候,名气不大,所以并没有人记录下他的真实姓名。
而且和那些悲催的西方画家一样,这个李氏书生在创作了这幅画作之后,他的作品,并没有立即引起当时人们的重视。
直到后来,他已经死了不知道多少年之后,他的画作被历代文人骚客收藏,最后辗转流入到了清朝的宫廷之后,这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很多人把这幅潇湘卧游图卷视为鸿篇巨制的佳作,艺术价值奇高,可是在想查证当初这幅画的作者具体是谁的时候,却已经根本就无从考证了。
而且就算再想找这个李氏还有没有其他的作品的时候才发现,那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很有可能当年这位李氏书生,当年原本创作这幅画卷的时候是自信满满,觉得这幅画卷完成之后,自己很可能会一举成名天下知的。
可那想到,在画完成了之后,才发现,根本就没引起别人的重视,所以后来也就郁郁而终,没有在留下其他的作品了。(未完待续。)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百度搜索一下来,或手机访问..》
.
寻宝美利坚 第851章 国宝回家
.
ds_d_x();
ds_d2_x();
当人们意识到这李氏书生的画作的价值之后,再度仔细的查询这李氏书生的名号的时候,却始终找不到太多关于这李氏书生的资料。
只能查到的就是,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同乡,而后来人们评价这幅画的时候,对它的评价就是,在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方面,甚至在溪山行旅图和富春山居图之上,由此可见这幅画作的珍惜程度。
到了清朝的时候,这幅画同样也是被那个古董收集狂皇帝,乾隆给搜刮到了清廷,后来乾隆挂了之后,很多他生平的喜爱之物,都被他儿子嘉庆皇帝一股脑的给扫到了圆明园去招灰去了。
但只有这幅潇湘卧游图卷和其他一些为数不多的艺术品,被留在了紫禁城。
清朝末年的时候,这幅画是被收藏在建福宫静怡轩中,清朝末年流出了宫廷。
后来被日本菊池惺堂氏通过不光彩的手段,弄到了手,辗转运到了日本。
不过一九二三年东京发生大地震,菊池家里因为地震房倒屋塌不算,还发生了大火。
这个菊池也是个要钱不要命的主,几次冲进从大火中想要抢夺出财物,不过他最先抢出来的就是这幅潇湘卧游图卷了,后来这菊池就把这幅画交给了东京国立博物馆代为展出。
再后来这幅画,更是被日本人恬不知耻的评为了日本国宝。
但是从今天开始,这幅画就将不再是日本的国宝了,而降会归他的本色,成为中国人的国宝。
金沐晨手起锤落,在一阵玻璃破碎的声音过后,就把这幅画给收入了囊中。
将来等到风波平息之后,他打算自己建成一家博物馆,把这些中国国宝,全都放到里面去展示,而这家博物馆。将来他是打算成立在中国的。
中国人的宝贝,今后自然应当在中国展示出来,成为咱们中国人自己随便看的宝贝,而不是挂在异国他乡,仇人的博物馆里,被仇家的狗崽子们亵渎。
收藏了这幅潇湘卧游图卷,金沐晨继续向前。接下来这幅画作,同样是被日本人评为国宝的名家画作。
这幅画正是南宋时期大画家梁楷的雪景山水图。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很多位画家,特别喜欢画雪,也都留下了很多以雪为主题的名画,比如唐朝王维的雪溪图,五代时期荆浩的雪景山水图、巨然的雪图,北宋李成的群峰霁雪图、范宽的雪景寒林图、郭熙的幽谷图等等。
这些都是中国绘画史上,闻名遐迩的以雪为主题的名画,但是真正别具一格,独树一派。后来被各个时期的文人骚客所追捧的以雪为主题的名画,却只有梁楷的雪景山水图口碑最高。
在北宋后期,一些画家已开始尝试另辟蹊径,开创新一代的绘画技巧。
比如当时的李唐,将北宋风尚的密皴和卷皴简化为一笔横扫、意蕴万象的斧劈皴,迫使后来者将北宋崇尚“高远”法的全景山水画简化为近景细致、远景隐约的“深远”法的“一角”、“半边”山水画,这也就形成了南宋山水画的新风尚。
而梁楷则是将这些创新绘画技巧发挥到了极致。雪景山水画的构图极其简括图下画一水岸,右边岸坡画三株大树,一直两偃,枝桠枯槎,左边雪色苍茫的山谷中两人骑马而行;图上是雪山,左边前后两座山岗。上枝杈密布,后面山峦向右上高耸,唯余茫茫一片。山只画半边,画面上大片的空白,只有山岗上的树丛与岸畔的大树相呼应,构图极其简练,却寒气逼人。
但在笔墨上。这幅画却有异于梁楷首创的“减笔”画法,人物、鞍马、大树,都画得十分细致、逼真、生动。
梁楷师从贾师古学画,宋宁宗嘉泰时曾当过画院待诏,受过严格的写生训练,所以能精确地刻画马的动态,人的神态以及大树的姿态,能“减笔”,也擅“细笔”。
勾画的线条凝练、刚劲,大树与山的树丛,遥相呼应,形态有些酷似范宽溪山行旅图的绘画技巧。
画中山石的勾、皴,为雪所掩,十分简约,仅在山岗的阴面及水岸的交界处略施形似斧劈的短线皴。
全图的雪景渲染,极具特色,先以宋以来新兴的“留白”法用淡墨在水、天、山的阴面层层积染,以烘托出白雪覆盖,然后在山、树丛和岸上敷白粉,在大树枝干上方加画白粉,以显示积雪。
这样的数法并用,在存世的古画中很少见,增益其雪景的寒凝洁净,而在通幅的水墨和白粉营造出的冷漠空寂中,两个骑马行者身披的暖色大氅和枣色的马,光彩夺目,给观者带来生命的暖意。这也是此图在用色上匠心独运之处。这也是此图在用色上匠心独运之处。此图的左下坡岸边以极小的字署“梁楷”。
文徵明曾经在这幅画上题字说“古之高人逸士多为雪景,盖欲假此以寄岁寒明洁之意耳。”
用大白话就是说这幅画以中国画特有的黑、白、灰水墨色营造的雪山寒林,映射出清澈空寂、出尘脱俗的气息,刚好契合了古代画家所神往的“天人合一”、“澄怀观道”的禅意。
正是因为这是一幅无论构图还是笔墨都极具时代特却又极具个性魅力的经典之作,所以这幅画在后来,也被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所追捧。
到了清朝时期,这幅画同样也没能逃得出那个古董收集狂皇帝的搜刮,被搜刮进了清宫。
后来在清王朝退位之后,爱新觉罗家被赶出了紫禁城,这幅画也被带出了紫禁城,后来被清朝的那些遗老遗少给带到了津门。
在后来日本的文物搜刮机构知道这幅画的下落之后,就专门派人过来强取豪夺,后来把这幅画给弄倒了日本。
不过今天这幅画,就要家了。
金沐晨复制了前面的动作,砸碎了玻璃罩,剪断了金属丝,把这幅画给收入了紫玉空间,然后脚步不停,继续向前。
在往前走一,就是另外一件被日本人封为国宝的中国名画,因陀罗所作的寒山拾得图了。
因陀罗是元代著名的画僧,一生留下了许多著名的禅画,画作的内容,大多与佛教的典故,机锋有关。
他的作品,在中国大陆的评价比较一般,毕竟这种佛教题材的画作,在中国有很多,而且各种禅画也多,因陀罗的画虽然很有特,但也并不是非常出众的那种。
但是因陀罗的画,在中国风评中等偏上,但在日本却特别的受欢迎。
这主要也是因为,他做的画,应该是第一批流入到日本的佛教禅画,这种带有非常深刻佛教禅意的画,在当时的日本,还是第一次出现,算是给日本人开了眼界,所以日本人特别的喜欢。
因陀罗的这幅寒山拾得图为纸本、墨画,在画面最左边,题有楚石梵琦写的赞“寒山拾得两头陀,或赋新诗或唱歌。试问丰干何处去,无言无语笑呵呵。”
这幅画,描写寒山与拾得两位仙人席地坐于一株古树下,背依石丘,相对谈天说地,一副逍遥自在的样子。画中的寒山拾得蓬头光脚笑颜,一人双手相握,一人俟身向前。画面线条玲珑,浓淡衬托有力。
因为这画中的寒山和拾得,是民间祈佑和谐美满的“合和二仙”的历史原形,所以这幅画在十四世纪传入日本的时候,立刻就引起了轰动。
要知道那时候,可正好是日本国内佛教兴旺鼎盛的时候。
按照佛教历史的记载,寒山、拾得是唐代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佛教传统中,寒山头陀被视为有德高僧,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而拾得头陀则是普贤菩萨的化身,与弥陀头陀化身的丰干菩萨,并称为佛教的“三隐”或“三圣”。
所以当寒山和拾的同时出现在一副画里的时候,在配上这样一副禅诗,这幅画的b格,在日本人的眼里,立刻就变得高大上了起来。
刚到日本没多久,就被松平番主松平不昧给收入了囊中,奉为传家之宝。
一直到1956年,这幅画被日本文化鉴定机构评为日本国宝之后,这幅画才被松平家给寄送到了东京国立博物馆代为展览。
其实,这寒山拾得图只是因陀罗所作的一整卷禅机图中的一部分,在日本,还有另外4幅因陀罗画的禅机图。
因为日本人喜欢把长画卷裁成多个部分,然后裱制成画轴分别欣赏,所以这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的这寒山拾得图,其实只不过是因陀罗画作的一部分而已。
因陀罗所画的,禅机图另外几个部分,则是被放在日本其他的几家著名博物馆里作为镇馆之宝展出,而那几部分当然也被日本人评为了他们的国宝。(未完待续。)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百度搜索一下来,或手机访问..》
.
寻宝美利坚 第852章 国宝回家(2)
.
ds_d_x();
ds_d2_x();
这四幅被日本人评为国宝的中国名画,终于是家了。,
金沐晨也算是完成了今天最重要的任务的一部分,不过接下来这展厅里,可还有很多好东西等待着他去发掘,拯救呢。
相信如果咱们中国老祖宗在天上有灵,也不希望他们的传世佳作,就这样沦落在日本这个和中国一衣带血的仇家的博物馆里,供这些畜生的后人观赏亵渎吧。
这中国古代法绘画的展厅里,可不光是只有这四幅中国名画,其他的知名画家和法家的作品,还有很多。
比如南宋马远的洞山渡水图,明代朱端的寒江独钓图,清代赵之谦的花卉图,丁野夫的幽溪听泉图,宋徽宗的鸭图,李迪的蜻蜓花狸图等等名家名作。
这些画可都是中国历朝历代,有名有姓有记载的名家所做,之所以没有被日本人评为国宝,只不过是因为这些名家的传世佳作,非常多,流通的也非常广。
而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这些名画,并不能算是这些名家传世作品中的级佳作,所以才没有被评为日本国宝。
但是如果说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话,这些名家名作的价值,也都非常高。
另外还有很多,中国古代没有留下姓名的画家的作品,这样的画作,往往只标注了年代,但是在作者姓名方面,却只能标注上佚名的字样。
这样的画作,金沐晨在洗劫波士顿美术馆的时候,也曾经见过很多。
这些画虽然作者没什么名气,但是他们的艺术造诣,却并不能被忽略。能够被这些国际级的博物馆收藏,展出,这就足以说明了这些画作的艺术功底。
所以这样的画作,金沐晨也是没有放过,统统收入了囊中。
很快这绘画展馆里,但凡是金沐晨看得上的绘画。几乎全都被他收入了囊中。
其实金沐晨是想把这里所有的画,全都带走的。
上次在波士顿美术馆的时候,看到那么多中国古代名家的画作,金沐晨就都想带走的,可惜因为波士顿美术馆展出的中国名家画作,实在是太多,他们收藏的就有两万多件,而展出的就有两千多件。
金沐晨虽然是想全都带走,可惜他的紫玉空间容量实在是有限。所以他只能是挑出一些精品带走,而这次在这东京国立博物馆,他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上次在波士顿美术馆,虽然有一些绘画佳作,他没能带走,心里虽然有些遗憾,但也并不算特别强烈。
毕竟他已经带走了哪里最精华的绘画展品,而且美国人和中国人。在历史上并没有太直接的冲突和恩怨,虽然美国人是间接的通过日本侵华战争攫取了不少利益。
可毕竟他们没有像日本人这样。给中国人留下太深刻的伤害,所以金沐晨对美国那帮强盗的观感尚算可以。
而对于日本人,金沐晨可是从始至终都心怀着刻骨的仇恨的,毕竟当年这帮日本王八蛋,在中国造的孽实在是太深,太多了。绝对可以用罄竹难来形容。
而且到了现在,他们居然还死不认错,而且还带头到处给中国添堵,就冲着日本人现在这操行,金沐晨就不想给日本人留下太多的好东西。
只可惜他的紫玉空间容量有限。想要把这展馆里所有的展品全都带走,实在是不太可能,金沐晨不得不依依不舍的舍弃了一些画作,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让这些画作,继续留在日本,给那些王八蛋的子孙亵渎观赏。
小日本你们给我等着,我还会来的!
金沐晨不甘的看了那被他剩下的画作几眼,然后继续向前,今次是他第一次‘光顾’这东京国立博物馆,这次的主要目的是把这里的最精华的中国文物,全都带走。
绘画方面,他已经带走了最精华的几幅名画,剩下的就该是法了。
这东京国立博物馆里收藏的中国历史名人的法,可也不在少数。
就比如明晚期著名法家,王译的草诗卷,明代倪元璐的草五言律诗卷轴,清代郑板桥的怀素自叙贴,明代祝允明的前后出师表,元代赵孟頫的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卷,等等名家字帖。
而这其中最为珍贵的,当然就是那副元代赵孟頫临摹的王羲之的兰亭十三跋残片!
这赵孟頫,但凡是学过中国画的人,就没有不知道这个名字的,这家伙可是元代有名的画大家。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生于吴兴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湖州。
而且他的身份,可远远不止画大家那么简单,他还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
他的人生也比较悲剧,经历了南宋末年,然后又经历了元朝,后来还曾经一度入了元朝为官,由此可见中国儒生的血性。
说实话他在画上面的艺术成就,金沐晨觉得那绝对是无可辩驳的,但是在他的为人品性方面,金沐晨却觉得实在是值得商榷。
虽然中国古代的儒生,一贯都是以无节操而著称的,他们对于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是无下限的跪舔,哪怕是异族,他们都能同样跪舔的心安理得,从而获得统治阶级,哪怕是异族的青睐,之后就和这些异族统治者一起共天下,他们都毫无半心理障碍。
这一在唐朝之后,尤其是宋朝扬文抑武,阉割了中华民族的尚武之风之后,更是体现的尤为明显。
后来的明朝,其实就是亡于这帮恬不知耻的儒生之手的。
而那些其他的儒生,可以去跪舔蒙元的统治者,这都可以理解,毕竟他们的属性就是一贯的无节操,无下限的。
可是作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玄孙,你赵孟頫最后居然也恬不知耻的入了蒙元的朝廷为官,这就让人感觉有说不过去了。
要知道这蒙元,可是杀了你家几代祖宗的大仇家了,和你们家有着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可是半不假。
人家可不光是把你们家的老婆给抢去了,就连你们家的国都给抢了,可你还能心安理得的入蒙元当官,这底限绝对可以说是突破天际了
所以对于这赵孟頫的人品,金沐晨就不做过多的评价了,反正他觉得这人是非常的没骨气。
不过撇开他的人品不谈,他在画方面的成就还是蛮高的,画作就不说了,独创一派,而在法方面,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数得上号的大家。
今天这幅他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十三跋,就是他传世作品中数得上号的佳作。
这幅字帖,原来是这赵孟頫在把玩定武兰亭原石拓本之后,自己所写的十三段跋文,外加临摹的兰亭序的全文。
在他创作出来之后,这幅作品就轰动一时,曾经被很多文人骚客争相收藏。
到了明朝时代,甚至一度流入了皇宫,被明朝的皇帝收为宫廷御藏,只可惜在后来明末战乱时期,又流入了民间。
之后到了清朝,就一直被清朝的各位文人骚客们所收藏,到了那位古董收集狂的皇帝乾隆的时候,乾隆曾经多次派人到民间去寻找这幅作品,可是却一直都没有找到。
后来终于是有了线索,原来这幅作品,居然是被当时的名儒谭祖绶收藏着,于是那些宫廷的鹰抓就找上了门,逼他交出这件宝贝。
可这谭祖绶倒也算是个有骨气的儒生,这幅作品在他们家当时已经收藏了几代人了,他对这幅字帖非常的珍惜,虽然是皇帝现在想要,可他也不想就这么轻松的交出去。
但是朝廷的鹰抓逼的太紧,最后左右为难的他,只能是选择了饮恨自尽,免得亲眼看到自己把这幅字帖交给那满鞑的皇帝。
可是他的后人,倒也非常有骨气,这头见老爹居然被朝廷的鹰抓给逼死了,转头就把那副字帖给烧了,然后朝廷的鹰抓来的时候,就告诉他们,很不幸那幅字帖糟了天灾,被雷劈之后起了火,现在就剩下一残片了,你们要是愿意要就拿去。
那帮鹰抓一看那些残片,顿时就没了兴趣,只能是败兴而去,而乾隆也对失去这么个收藏赵孟頫佳作的机会,而感到万分的遗憾。
要知道自王羲之往后,曾经有无数的法名家临摹过他的兰亭序,但是能够达到赵孟頫那样高度的,可是从来都没有过的。
乾隆虽然对这些残片没了兴趣,可是另外一个人却依旧很重视这些残片,这个人就是清代著名的法家翁方纲了。
这翁方纲可是那时候朝廷里的有名的文人,曾经是粤东,赣省,鲁省的学政,相当于现在某省的教育厅的厅长,属于副部级干部。
他在得知了这些赵孟頫兰亭十三跋被天灾所毁之后也是非常惋惜,不过他还是坚持到那谭家收下了这批残片。(未完待续。)
.
寻宝美利坚 第853章 臭名昭著的探险队
. 这样的字帖残片,虽然是赵孟頫的手笔,可是乾隆皇帝也看不上,就这样这翁方纲才能把这字帖残片给收了下来。.shuotxts.
在之后这字帖又不知怎么落到了那高岛菊次郎的手上,这个家伙在日本的名气可是大的不得了,他可是日本二战之前就大名鼎鼎的造纸王。
他旗下的王子纸业,现在也是日本数得上号的日化公司,现在大家所熟知的花王纸尿片什么的,就都是这家公司的产品。
这个高岛在发迹之前,曾经当过一段时间船员,经常去那时候的中国,后来二战爆发的时候,他已经成了日本数得上号的名流上层。
当时他和汪伪政府里的几个权贵关系非常好,比如汪精卫,周佛海就都是他的好朋友,所以从那帮家伙手里,他是淘弄了不少好东西到日本。
后来二战后,东京国立博物馆正是成立之后,这家伙捐献了不少好东西给东京国立博物馆,据说有三百多件,其中最为珍贵的,就要数这赵孟頫字帖残片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