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武夫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特别白
士兵们因为昨晚的激战,现在都已经十分疲劳,大部分人坐在地上休息,有些人甚至不顾浓烈的血腥味,拄在武器的旁边睡觉。马同济也不想吵醒他们,只是吩咐军官让士兵们轮流休息,清醒的人则被安排放哨或者清理战场上的尸体。
在他的注视下,战场上的大汉士兵的遗尸慢慢地被清理好了,然后被堆成了一个尸堆。
马同济和自己部下的军官们走到了这个尸堆前,然后默默敬礼,等到敬礼完毕之后,这个尸堆被直接点火火化。
为了免除将士们在异国他乡作战、死后只能埋骨他乡的恐惧,陆军内部之前作出了决定,规定在战场上阵亡的大汉士兵,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都要火化。而在火化了之后,这些大汉官兵的骨灰将会被专门收集起来,然后送到国内安葬,这也是一种维持士气的手段。
至于那些幕府士兵的遗体,那他就暂时管不着了,到时候就让当地的民夫来负责埋葬吧。
而就在这个时候,长崎城内还残存的市区,突然也冒出了火光,这是那些在长崎城内残存的幕府军,在得到了老中内藤忠重大人的命令后而进行的放火。这些人当中有一些人比较死硬,原本就打算和汉寇血战到底,以死报国,现在得到命令之后当然不会客气了反正他们自知必死,所以也不在乎给自己留什么住的地方。
然而长崎城内现在还有不少残存的平民妇孺,在最后的栖身之处被烧毁的时候,原本就已经经历过莫大恐怖的他们再度呼喊了起来,这哭喊声配合燃起的火光,让人闻之不禁心存恻隐。
这凄厉的哭喊,直冲云霄,也越过了海面,传到了远处的舰队当中。
“赵帅,征调日本民夫的事情得提上日程了,至少这满地的尸首得早点处理啊。”在长崎外海的大汉舰队当中,一位参议军官皱着眉头,满面忧虑地看着赵松,“现在这里的烂摊子,如果不尽快处理的话,到时候怕会有一场瘟疫,严重阻碍我军的调动。”
这位参议军官身材魁梧,不过五官倒是颇为柔和,他穿着特别的青色制服,鼻梁上夹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倒有些文质彬彬来到大汉的西洋匠人将西洋眼镜的制作方法传过来之后,大汉工匠很快进行了仿制,经过多年的制造之后,品质已经十分优秀。
他叫严广,字高泽,是如今征日军的首席参议官。
和大多数在大汉军中身居高位的高级军官一样,他也出身于徐淮。他出身于举人家庭,从小聪颖,读习字都远比同龄人要强,家里人原本想要着力培养他,让他变成家族当中第一个进士,父亲也对他给予了厚望。然而,他从小却对读那些跟中举有关的毫无兴趣,反而喜欢一些杂学,尤其是兵和地理方面的籍,而且他还喜欢舞枪弄棒,从小就淬炼出了一副好身体。
父亲对他原本忧心忡忡,但是在屡次劝阻甚至责打都无果之后,也只好放弃了让他进学的想法,由着他自己去学感兴趣的东西,只是暗自叹息自家不走运,有了一个读种子都培养不起来。
然而,正当族中长辈都觉得严广已经这辈子都没什么出息的时候,时势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赵进的崛起,在徐淮之地很快兴起了一股庞大的军事集团,早已经有心要干下一番大事业的严广,没有经过什么犹豫就老早投入到了军中。
最初他只是赵字营的小兵,然后通过历次大战当中奋勇拼杀而成为了军官,然后随着陈昇一起来到了辽东作战。在这期间,他不仅作战的勇敢被上峰赏识,就连智谋也颇得上峰的欣赏,最后被当时已经被封为纪国公的陈昇陈大帅调到了身边,充任参议军官。
大汉立国之后,因为四处征伐的大汉军团需要协调指挥,于是成立了军议府,并且从各军当中征召富有才智和作战经验的军官来充入军议府当中,辅佐皇上掌控全军,而深得陈昇信任的严广就这样被他推荐到了京城的军议府当中,并且成为了其中仅有的几位一等参议之一,负责作战事宜。
虽然军议府的级别看上去不高,而且只是一个咨询机关,但是因为负责给皇上出谋划策的缘故,所以一向是被看作是军中最重要的机关之一,寻常一个军官就已经是不得了了,更何况是一等的参议?而且他还在这几年当中多次给陛下赞画军机,立下了很多功勋,几次加封之后爵位已经到了子爵,成为了大汉勋贵的一员。
当这次大军开始准备进军日本之后,他也被军议府派到了赵松身边,负责筹划整个大汉征日军的作战规划。
他的军阶比赵松低,职位是赵松的辅佐官,连爵位都不如他,但是他是军议府的代表,也是皇上派过来亲自辅佐自己的人,所以不管怎么样赵松对他都会十分客气。而且,这位参议官人如其名,真的是一个很“严”的人,平时不苟言笑,见谁都板着脸,对自己的意见十分坚持,碰到长官出错的时候也经常毫不留情地指出来,当年在纪国公跟前都几次直言进谏,赵松甚至听说在军议府的时候,严广还曾经几次当面反驳过皇上的意见,这个传言当时让他十分震惊要知道就连他自己,在皇上面前也是不敢多说半个不字的。
有这样的资历,有这样的性格,所以尽管两个人已经有了多年的交情了,但是两个人两个多月来都没有说过说过什么叙旧的话,都是公事公办。
“日本的平民当然要想办法征调,不然以我军的人手,实在是难以在九州岛上全面铺开。”赵松点了点头,“不过,我军想要征调平民,期间倒有不少难度,不说我们现在的形象问题,就是语言方面也是个难处。”
“语言方面只能依靠从高丽搜罗会说日本话的翻译了。”严广颇为严肃地答,“至于形象倒不是什么大问题,日本的平民饱受藩主和幕府的压榨,平常的生活就已经苦不堪言了,他们的心里能有什么国仇家恨?只要能得到几口饱饭吃、苟活下来就足够簡幸了。现在您看,幕府军在长崎已经是丧心病狂,他们把长崎烧成一片白地,这些平民已经是没有栖身之处、更加没有衣食可养了,到时候只要我们给些衣食给他们,难道还怕用不了他们吗?”
“这些幕府兵倒行逆施,确实是对我们有利不过,我们到时候也没办法把这些流离失所的日本平民都养起来吧?”赵松反问,“长崎港现在已经变成了废地,我们的运输船没办法大量把粮食运过来,毕竟大军在前,优先还是要运输军火军器还有兵员的。”
“我们宝贵的粮食,本来就不是用来养这些日本平民的,不然我们打过来做什么!”严广直接了当地答,“我们大军都上了岸之后,就马上征募平民,愿意的要招进来,不愿意的也要抓进来,收敛尸首、修复港口还有重建居所,哪样不要大量的人力?到时候能干活的,我们发点口粮让他们不至于饿死,不能干活的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我们大汉跑过来可不是为了做善事的。”
“严参议你有时候就是话太直了,有些话我们私下里说说就行了,千万别说出去。”赵松冷笑了一下,“你也知道,我们打过来是打着匡扶正义的旗号的,可不能做得太绝,把所有人都推到幕府那边去,不然那不是平白无故地给我们增加麻烦吗?”
“大人的深意,我自然也懂,可是我们打仗也讲究不了那么多。”严广还是十分冷峻,“粮食我们是不能把自己的分给他们的,我们也分不起,要用只能用这里的豪族的。这里的豪族都是几代人经营,虽说未必有多少财富,但是积储的粮食可多得很,只要把他们压服,养活一些民夫当然不在话下。”
“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啊!”赵松颔首同意。“可是九州豪族众多,我们也没办法一个个都引以为敌,还是要区别对待的,拉一派打一派,把敌对的一派全部铲草除根,用他们的财富土地去收买其他豪族和平民的人心。”
“这一点下官当然也想到了,只是我们之前只在国内打过仗,实在不懂应该如何与这些日本豪族打交道。”严广摇了摇头,然后微微叹了口气,“只盼着那位周大人能够把事情办好一点,让九州豪族尽早归心吧,否则我们接下来的麻烦事还多得很!”





大明武夫 第1621章 战争就是政治
“周大人天资聪颖,行事果决,想必一定是能够把事情办好的,只是现在一直都没有传过消息来,倒是让人有些着急。”赵松有些遗憾地说。
就在这时,门突然被敲响了,然后一位军官快步走了进来,接着向两位长官恭敬地行了礼,然后将几页公文呈递了上来,然后在沉默中离开了房间。
赵松随手拿起了这份报告看了起来,然后表情骤然变得十分古怪。
“发生了什么大事了吗?”看到他神情异常,严广连忙问。
赵松没有答,只是将自己手中的文随手递了过来,严广拿过了这封文,然后马上看完了。
“这个毕肃!他在搞什么!”一看完他就十分生气地将文拍到了桌子上,“给了他命令在那里待命,他倒好,自顾自地打了一仗,现在还写封信来表功!?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这是独断专行!眼里还有没有上峰了?”
大汉军进攻九州的作战计划是他主导下完成的,可以说是寄托了他莫大的心血,在他的计划当中,博多湾的大汉军队是首攻、但是也是佯攻,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幕府军前来抵挡,分散他们在其他地方的实力,然后再以主力于长崎附近登陆。
现在看来这个计划执行地十分顺利,大汉军队已经在博多湾和长崎两处都顺利登陆站稳了脚跟,在长崎更加是长驱直入,一路打到了内陆,隔绝了长崎城和外界的交通,眼看现在长崎已经是风中浮萍,随时都可以被拿下了。
看到自己的计划如此顺利地实施了下来,说实话曾广内心还是十分高兴和自得的。正因为如此,看到毕肃违反了自己的计划擅自行动的时候,他才会那么生气。
“别急别急。”赵松笑了笑,为毕肃说起好话来,“毕团正战意高昂这也不是坏事,他说了啊,之前只是想要试探试探对面的幕府军,所以冲击了一下,没想到这些幕府军这么孱弱,居然一触即溃,然后四处逃窜既然天上掉下来这么大的胜利,毕团正想要扩大战果一路追击也是情有可原。”
“赵帅可不要看错了地方。现在的问题不是毕团正打没有打赢,而是他擅自行动,违反了我们先前制定的计划,然后将手下的部队还调去追击了!”严广马上打断了赵松的话,“将那么多兵放在博多湾,本来就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现在他大部分拿去追击了,等下若是我们这边出了岔子需要援兵的话,援兵还能从哪儿调?再者说来,这样私自行动,原本就是违反军律的,现在他赢了就放过的话,那以后要是没赢怎么办?我们不能放任!”
“严参议还真是还真一点没变啊。”看到对方如此勃然大怒,赵松也不好再笑了。“你说得没错,我们确实要维持军纪,不能让下面胡来,可是毕团正身为团正,是当地的最高指挥官,他理应有临机专断的权力,我也认可他有这样的权力,从现在的效果来看,他也做得不错。”
“可是他违反了事前的计划,这些计划事关全军的安危,是一点都轻忽不得的。”严广还是在坚持,“有一就有二,到时候大家都把上面的军令当做耳边风那又该怎么办?我们必须防微杜渐才能约束下面的人赵帅,你可是主将啊!”
“他没有违反军令,离开博多湾的时候,我给他的命令就是守住博多湾,接下来相机行事,从现在来看,博多湾并没有失陷,反而已经被我军牢牢地掌握住了,他就算趁胜追击,也并不为过。”赵松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反正我是同意他的做法的。”
“赵帅也不用这么维护下属吧?”严广皱了皱眉头,“大汉有军律在,可不是做人情的地方。就算就算他打垮了敌人有功,至少也要申斥几句,免得他日后再犯。”
虽然他的话如此严厉,但是赵松反倒是松了口气。严广此言显然是给毕肃留了余地,没有要求严厉惩罚毕肃的独断专行,只是要求申斥几句以免他以后再做出类似行为来。
“严参议的意思我明白,我现在就复他,申斥他几句,让他知道个好歹。”赵松重新笑了起来,“看来严参议还是存了几分香火情啊”
“赵帅,这种话以后请不要再说了。”哪知道,严广突然又打断了赵松的话,“我做出这样的建议,只是因为我职责所在,跟我或者毕肃是哪里出身毫无关系,我也绝对没有偏私。再说了,我现在是陛下从军议府当中派过来辅佐赵帅的,之前的什么交情,早就没放在心上了。”
如此直截了当的拒绝,让赵松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了起来。“好,严参议铁面无私,确实是我们大汉之福,好!”
严广继续伏案看着桌上的地图,不时地用手比划着,好像没有听到其中的恼怒一样。而吃了钉子的赵松也不再多说,只是拿起笔来写给毕肃那边的复。
在这令人不快的沉默当中,赵松很快就写完了给毕肃的信,正当他打算把自己的随从叫进来的时候,突然严广的声音又从耳边响起。
“赵帅,事到如今难道你还没明白陛下的意思吗?以后让大家还是收敛点吧,免得大家难做人。”
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让赵松完全不可理解。
“你这是什么意思?”他停下了脚步,看向了仍旧看着地图比划来的严广。
“赵帅,纪国公现在已经被皇上调京城了,而你现在带着大军征伐日本,你觉得你现在有必要看护辽东军,不让大家吃亏,对吧?”严广低声问,“辽东军内现在上下人心浮动,都憋着劲要再打出功勋来,再压过其他各军,我知道。”
“绝没有此事”赵松马上否认。
“赵帅,我也是辽东军出来的,难道我不想为旧日的袍泽做点什么吗?现在这里就我们两个人,也不用藏着掖着,这些心思说出来又不丢人。”严广还是没有将视线从地图上移开,好像是在自言自语似的,“是人都会有私心,赵帅现在发达显贵了,不忘旧日的老兄弟,这本来就不值得羞愧,何必还矢口否认?”
“嗨,既然说到这份上了,那我也没必要再藏着了。没错,我是有些让小的们趁这个机会多立点功的想法。”赵松终于笑了出来,“我是辽东军出来的,这些人都说我的后辈,你说我有机会能不提携他们一下吗?不过你放心,我只是暗示几下而已,他们心里都有数,不会做得太过的,也绝不会因为自己的小利,坏了大事,大汉的军法还摆在那里呢。”
“我真的不是在怪你,这是人之常情可是赵帅,你有没有想过,辽东军内的鼓噪,是不是太响亮了一些?”严广的声音变得更加低沉了,“我刚才说过,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什么话都可以说,所以有些心里话我就跟你讲吧,以前我在军中,老是听到什么天下第一军的,当时并不觉得有多么过分,毕竟给大汉打天下,我们是头功,可是到了京城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旁边的人并不是那么服我们,好在我平日里收敛,所以倒也没有和同僚搞坏关系”
“我们本来就是天下第一军,有什么不能说的?”赵松有些不悦。“我们的功绩都摆在那里,我昂首挺胸说,谁敢来反驳我?”
“当年是这样,可是现在却未必如此了,赵帅你扪心自问,这几年我们还有多少东西可以摆出来吹嘘?平日里就四处看看,打打蒙古人,然后呢?还有什么?”严广突然抬起头来看着赵松,“以前要是在别军的人面前显摆,他们纵使心里不服也还是要唯唯诺诺,可是现在要再这么来,只怕人家要当面耻笑我们了。”
“就是为了不让他们耻笑,我们才要这么努力,不是吗?”赵松反问,“我们现在就是要和当年一样拼了老命为国家打仗,为陛下立功,这样才能堵住那些不服气的人的口!”
“赵帅这个想法看上去有理,可是如果我们一直这样抱成团打不散打不断,这到底还是不是人臣?”虽然赵松已经脸色十分严峻了,但是严广却没有任何的退缩,“我们辽东军在冦东打仗的时候,抱成团互相扶持这很正常,可是如今都已经这个时候了,还要纠集起来寸步不让,你要让朝廷怎么想,让陛下怎么想?”
“你你这是什么意思?”赵松呆住了,一时间竟然说不出话来,“难道难道陛下已经对我们辽东军有意见了吗?”
身为大将,最忌讳的就是君主所忌,现在自己领兵在外,要真有人给自己进什么谗言,又有谁人能帮自己辩驳?平时天不怕地不怕的赵松,一听到从京城、而且是陛下亲自派过来的严参议居然这么说的时候,真的慌神了。
别看他现在是一方统兵大将,带着一直大军远征一国,但是这不过是借着皇帝的权势和任命而已,如果天子真的对自己不满,随便一个小兵就能将自己就地拿下。
“哎,赵帅,别多想!要真是天子对你有所不满,又怎么会让你来当这个大将,又怎么会把我派到你的身边当辅佐官?”看到赵松勃然色变的样子,严广连忙解释,“你要相信,陛下对我们是十分信任的,也绝不打算对我们,对辽东军做什么。”
“那那就好。”赵松总算松了口气。“那你大白天的说这些干什么?平白无故影响大家的心情。”
“这可不是平白无故,有些话自从来到这里之后我就一直想说了,不过只有我们私下里才能说。”严广摇了摇头,“赵帅,我也是辽东军出来的,论对辽东军的感情,我绝对不下于你,但就是因为爱它,所以我才不能胡来。你要想想,我们辽东军现在的位置已经很尴尬了辽东已经没敌人了,还要辽东军做什么?现在辽东已经开始建省了,很快驻军就会被削减,到时候恐怕辽东军就会式微下去了一部分人大概会被裁撤,另外一部分就会被调到其他边疆去继续打仗吧。”
赵松喉头一动,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却又说不出口,因为他知道对方说的是现实,其实他也有所预料。
“你说的我都明白,可我在军中纵横半生,生死见过多少了,早就看淡了,就是放不下这些弟兄,他们也为国效劳了半辈子,如果被裁撤退役,纵使能领笔钱老家,也实在太过于可惜。如果如果被调到了其他军的帐下,那也是极为憋屈,人家肯定是想要先照顾一下自己的老部下。”赵松长叹了口气,“我们自己是爬上来了,可是你说我们以后怎么忍心让下面的人就这样碌碌无为?所以所以我就想要趁着现在的机会,能多提携几个就多提携几个。”
“赵帅,辽东军改编,这势在必行,可这绝不是说我们辽东军的人以后就要被人踩在脚下了,别的不说,天子还是十分信任和倚赖我们的,你看,陈大帅不已经被调到了京城去,成为陆军大臣,统管天下陆军了吗?这是多大的信任?就算是军议府,现在也有多少人是辽东军出来的所以以后哪怕辽东军被打散,以后大家还是有得照应,我们辽东军的人,终归还是可以继续为国效力。”严广摇了摇头,“陛下念旧,而且他对大家有有感情,不会让大家吃这么大亏的。虽然我没办法全部摸透陛下的心思,但是我在军议府这么多年,也算是知道了不少东西,陈大帅入京当个陆军大臣只是个开始而已,今后陆军要变个模样了。”
“变成什么模样?”赵松马上追问。
“具体的我也说不上来,不过大概内阁的陆军部和我们军议府可能会齐头并进,成为整个统管陆军的部署。陆军部是内阁里面的机构,说得好听是参与到内阁当中,帮助内阁和辅政大臣掌控军队,说得不好听就是专门在内阁压人的,陈大帅统管人事升迁和财务分配,我们军议府就管制定谋划和下达指令,如此把军政和军令分开。说实话,陛下的这个意思我是十分支持的,以前陆军的管辖实在是权责不清,而且和内阁和下面的沟通都很麻烦,就连我都要在很多和打仗无关的事情上面扯皮,现在若这么搞,倒是让大家轻松多了,以后我就专门负责研究打仗了。”
“军政、军令?”赵松复念了一下这两个词,虽然听上去十分陌生和模糊,但是他隐隐约约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意味,“那严参议,你们这不是发达了吗?以前你们虽然显贵,但是说出来只是陛下身边的秘,现在倒是名正言顺可以统管各地军队了。等等”
赵松突然想到了什么,抬起头来看着严广,“那陛下把你调过来,岂不是说?”
“没错,就是把我调过来镀金的,当然这得我们有出息,把仗打好、打得让陛下满意。如果我们打好了,赵帅借着这次的功劳封侯自然是轻轻松松,我去大概能够借助这次的功劳再升一步,说不定能够成为军议府里面的首席参议。”虽然表情还是十分平静,但是严广的语气里面已经多了几分掩饰不住的得意,“原本按出身,我是徐淮人、按资历,我打了这么多年仗,什么大场面都经历过,资历不在任何人之下,若是能够再打上这一仗,恐怕军议府内的同仁们,功勋就没人能够盖过我了,那时候我当首席参议官,岂不是名正言顺?”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赵松喃喃自语,“那岂不是说,未来未来的陆军大臣和军议府首席参议官都是我们辽东军的人?”
“是啊,就是这样,我说了,陛下没有忘记我们辽东军。”严广点了点头,“打完这一仗,你能高升,陈大帅有了面子,我也立了功,到时候陛下让我们出掌陆军各个要害职位,绝对是名正言顺,其他地方的元帅将军们纵使心里有什么意见,也绝说不出口。而那时候要害都在我们手上,难道辽东军的老兄弟们,还有谁会被亏待吗?”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赵松终于恍然大悟,“难怪你一路上都对我那么冷。”
“能不对不你冷吗?我们出掌要害,本身就十分敏感,要是天天攀交情那让上峰怎么看?更加不用说了你还刻意要继续抱团了怎么,又出掌要害,又要暗地里一直抱团,你打算让陛下怎么想?”严广突然又板起了脸来,“赵帅,要照顾老兄弟也不用急在一时!”
“你说得很对,是我没有想清楚。”赵松低声自语,“现在经过你这样一说,我倒是明白了许多圣上对我们,那还真是念了旧情。我们辽东军以后就算四散了,至少大家都还有前程可保。”




1...670671672673674...7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