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夫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特别白
赵松抬头,看了看门后面。门后很深,所以黑漆漆地看不清多少行状来,只觉得神秘莫测。虽然他见过皇上不少次,但是他对皇上的畏惧之心从没有消退过,甚至近几年来,随着本朝新立,这种畏惧反而越加深厚了。
天威难测,古人说得太有道理了。平常的皇帝就已经是天威难测了,更何况是这种开天辟地的雄主?由不得人不畏惧啊。
虽然是皇上的堂弟,但是赵松早已经不把自己当成是和皇家平起平坐的亲戚了,他知道他自己到底是什么位置,他只是皇上的臣子,不是什么亲戚。他也知道,只有懂得事理,他才可以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
“多谢。”赵松轻轻点了点头,然后昂然和侍卫一起走了进去。
虽然这座屋子很大,但是里面的陈设却十分简朴,因而显得有些空荡荡的,寒风在其中四处荡,并没有给人带来多少暖意。
无论从任何方面来看,这间坐落于重重军营当中的屋子,是和皇帝的身份完全不相配相配的,一个已经建立了新的朝代,统御四方万邦的皇帝,原本应该是端坐在高华明堂当中,享受着文武朝臣的朝拜才对然而,哪怕已经击溃了几乎所有敌对势力,基本上平定了整个天下,皇上还是和之前一样,经常身居在军营当中,并没有搬到京城当中那座恢弘得超出了绝大多数人想象的宫殿里面,就连他的那些妻妾子女,也并没有住进京中的皇宫或者密布各处的豪宅巨室里面,只是找了一些靠近军营的简朴院落作为行在安顿下来了而已。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皇上说为君者重在进取,不能太沾安逸富贵气,所以刻意要保持起家时的那种沉稳质朴气。
仅仅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皇上的气度是何等高于凡人,至少赵松知道自己是做不到的。
并没有绕多少路,赵松就被人带到了一座大门前,每走上几步,两边就会有。
“皇上就在里面。”侍从小声提醒。
赵松心里突然升腾起了一种无比紧张的感觉,脚下一软,几乎就要站不稳了。好不容易他才重新找了神,然后低下了头,打量了自己。一身黑色棉布的军装,裁剪十分得体,并且被收拾得一尘不染,将他衬托得虎虎生威。
哪怕是见皇上,也不算失礼了吧带着一丝忐忑,他昂首挺胸,站在了门口。
两位在门口站岗的侍从,也同时将手放到了门把上面,然后同时用力拉开了门。
扑面而来的热气,直直地袭向了门口的赵松,让他感觉自己好像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精选的木炭在两边的支架上面的火盆当中燃烧着,火苗摇动却没有发出青烟,将热力也毫无保留地在空气当中弥散,隔绝了外面的寒气,让里面温暖如春。
而在大堂的深处,有一个高于平地的小平台,台上站着一个人。空气因为充满了热风而稍微有些模糊不清,他看不清台上的具体情状,只能看到他背对着自己,面对着台上的墙壁上的地图。
大明武夫 第1446章 中枢机要
然而,有这个伟岸的背影就够了,他看到了他的君。
他屏息凝视,踏着地毯一步步地完全挪动着脚步,等到走到离台阶只剩下几步路的时候,他骤然弯腰,然后沉沉地跪了下来,脑袋也贴在了地毯上。
“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个在外面带兵打仗,横行千里的大丈夫,到了这里之后,却只能恭恭敬敬地俯首帖耳,再也不敢有任何造次,帝王之威,就是如此让人无从抗拒。
在他叩拜了之后,在台上背对着他的人,慢慢地转过身来,将视线从地图转移到了赵松的身上。
这是一个年逾三十的中年人,脸型方正透着一股刚毅,虽然因为年纪的缘故眼角和额头上已经出现了一点点皱纹,但是并没有显得老迈,反而让他更加增添了几分沉稳。,尽管身上只穿着一件黑色棉布的军服,没有穿戴或者佩戴任何装饰性的物品,但是那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然后巨细无遗地传递到了大堂的每一个角落。
“起来,不用那么拘礼。”他的声音很低,但是在跪着的赵松听来,却犹如雷鸣。
“谢陛下!”赵松慢慢地站了起来,然后仍旧低着自己的头,不敢昂首挺胸。
皇上没有再说话,一步步走下了平台,然后走到了赵松的旁边,打量了一下他。
“一两年没见了,倒是又结实了不少啊。”好一会儿之后,他轻声说。“不错,不错,越来越有重臣的样子了。”
“臣最近一直都在辽东作战,时时刻刻都要随着部队行军打仗,所以身形倒是结实了不少,”听到皇上这么夸自己,赵松的心里十分欢喜,“托皇上的洪福,臣等的战事一切顺利,也没有受过什么伤……”
“你们百战百胜,是你们做得好,跟我有什么关系?战事瞬息万变,你们在千里之外,我从不给你们掣肘,那又能给你们带来什么?”皇上看似有些不悦呵斥了一句,“看你这浓眉大眼的,怎么学会别人来奉承我了?”
“臣是出于真心,陛下明鉴!”赵松脸色一僵,连忙躬身告罪。
虽然赵松心里知道皇上并没有真的生气,但是当皇上板着脸呵斥的时候,赵松心里还是禁不住惊慌了起来,连连跟他道罪。
皇上不喜欢故作威严,也不爱和过去的皇帝那样自称朕来摆谱,但是他那种似乎天生而成的威势并没有为此减色半分,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越积越重,就连赵松这种能征惯战的宿将也感觉承受不起。
“好了,别弓着身子道罪了,一个大将怎么能没点威风。”眼见他这连连告罪的样子有些好笑,皇上禁不住微微笑了出来,然后也挥了挥手。“你平日里就是这样跟手下的儿郎说话的吗?”
“臣跟手下的儿郎当然不是这样说话的,他们都是臣的部下,臣带着他们出生入死,恨不得天天拿马鞭抽着他们走,哪里会和颜悦色!”赵松连忙为自己辩解,“只是……臣一走到陛下面前,就能感受到陛下的天威,哪里还敢强项!陛下之威,震动天地,臣实在难以承受。”
虽然这看上去是谄媚之词,但是赵松却是发自内心说的,他确实就是这么看待自己的君上的。
“你倒是越来越会说话了。”皇上摇了摇头,不置可否,“没错,像个重臣了。”
“赵松只知道为皇上尽心办事,重臣不重臣倒是没有放在心里。”赵松挺直了腰,“只要能为皇上鞍前马后效劳,赵松就算执马牵鞍也是乐意之极!”
“你想为我当马夫就能当吗?你好歹也是军中元老宿将,要是给我当了马夫,外面的人怎么看我?谁还给我打天下?”皇上仍旧板着脸呵斥着他,然后突然话锋一转,“赵松,你这两年在辽东剿灭女真残贼非常得力,该赏你的,我不会少一分……旨意明天就会发出去了,你从明天起就是我大汉的荥阳伯。”
一股狂喜,瞬间就涌上了赵松的心头。这一次……终于成为朝廷的封君了……爹,儿子出人в地了,你九泉之下也能开心了吧!
在无比的感激和欣喜的催动下,他不假思索地再次跪了下去。
“臣谢皇上!”
在数年之前,皇上鼎定天下,然后自然就要赏封功臣,大汉的爵禄制度沿用了前明的一些制度,但是也有了自己的较大创新。爵位分作公侯伯子男五等,把大明废掉的子爵和男爵也重新拿了出来。
这些爵位的定名是遵循一套体例的:公都是用春秋古国名来命名,比如赵松的上级,统领辽东以及更北地方大军的陈昇,就被封为了纪国公;侯爵则是用秦汉的古郡名来命名,比如在南方作战的黎大津黎将军,就被朝廷封为了颍川侯;而伯爵则是用古城的名字来命名。
而子爵和男爵,则没有特别的命名规则,而是用“勇毅”“恪勤”“忠顺”之类的名号来封了。于是,公侯伯这种高级的爵位,在下面人的口口相传当中,被称作了“封君”——当然,大汉并没有对功臣封疆姴土,所以叫做封君也只是戏言而已。
作为追随皇上打天下许久的赵松,原本就被皇上封为勇勤子爵,这次,今天,在皇上的金口玉言下,因为多年积功被皇上封为“荥阳伯”,就代表着皇上提拔了他,让他成为大汉最顶尖的一群人之一了。皇上从徐州起家时,对部下就赏罚分明,如今也还是没有改掉本色,这种豪迈气度,如何不是人主!
这种荣耀,他又如何能够不感恩戴德?
“皇上对臣的大恩,臣粉身碎骨都难以回报,臣一定会将恩泽铭记在心,时时刻刻为皇上效死力,皇上但有吩咐,就算是……就算是赴汤蹈火,臣也万死不辞!”
“说得这么厉害干什么?”皇上又摇了摇头,“你是我的堂弟,看到你这么奋不顾身,忠勇勤勉,为我们赵家争了光,我心里也是很高兴啊,你做得好,我就该封赏你,拿个伯爵又怎么样?好了,别跪了,起来吧。”
说实话,皇上并不喜欢部下们对自己跪拜,反而喜欢他们对自己行军礼,但是随着他的势力越来越大,部下们就越来越难以保持对他行军礼,等到他鼎定天下之后,不管是功勋如何卓著的重臣大将,见到皇上的时候也都是恭恭敬敬,跪拜见礼。他为了礼数的问题还曾和重臣们说过几次,但是在重臣的坚持之下,他也只好听任这些文武大臣跪拜行礼。
赵松也是这群重臣的一员,也和重臣们拥有同样的想法。
皇上说得很亲热很亲切,而且还一直很关照他,记得两个人之间的亲戚关系,但是他完全不敢把这种亲热当真。他无数次告诫了自己,君父就是君父,这种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容不得他有半点僭越,他不敢以皇亲自居,也知道自己必须用百倍的忠诚和努力来回报这些恩惠。正因为懂得这些道理,所以他活得很好,以后还可以活得更好。
“谢皇上。”赵松再叩首,然后重新站了起来。
他知道皇上今天特意召见他,肯定不会只是为了告诉他要封他为伯爵而已,所以继续站在皇上的身边,等待着皇上将心中所想说给他听。
“我说过,你给我赵家争了光,是个能打仗的将才……”沉默了片刻之后,皇上终于慢慢地开了口,“不过,我想问问你,你想不想再让封赏升一层?”
封赏再升一层?那岂不是说……封侯?赵松心里一惊。
因为资历和身份的关系,封国公他是绝对不敢想象的,但是男子汉大丈夫心里自有意气在,所以在南征北战的时候,眼见同僚们一个个得到了朝廷的封赏,他自然也有心气。
追随陛下打天下,最后封侯功业圆满,就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如果真的能够实现的话……
“陛下但有所命,臣万死不辞!”赵松大声回答,将自己内心当中的渴望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出来。
“很好。”看到对方如此积极,皇上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我没看错你。”
虽然贵为皇帝,但是赵进知道,自己终究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只靠自己一个人来打下、来统治这个越来越庞大的帝国。他需要一群人来辅佐自己,为自己治理国家、开疆拓土。
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地来为他效忠,为了得到这些人的忠心辅佐,他必须拿出足以驱动这些人的恩赏来,只有这样,他的体系才会充满向上的渴望、才会奋不顾身地去为他出生入死,实现他的每一个计划。
既然已经富有天下四海了,那么他就没有必要吝啬分一点东西,来将天下英雄都网罗到自己的手中。
他转身,然后重新走到了平台之上,走到了那面挂着地图的墙壁之前。
“上来!”
“这……”赵松心里有些犹豫,他不敢作出这种有些僭越的行为。
“叫你上来就上来,磨蹭什么!”皇上稍微提高了一下声调,显得不容置疑。
“是!”赵松下意识地应了一下,然后迟疑踌躇地走了上去,躬身站到了皇上的旁边。
皇上还是在凝视着墙壁上的地图,不置一言。
*********
感谢“段逸尘、用户飞鸽、乔梵、风中龙王、哈欠飞飞”五位老友的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和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手机用户请访问otian
大明武夫 第1447章 日本
这幅地图很大,几乎铺满了整个墙壁,它是皇上命令一群教士帮自己绘制的,据那个传教士说,这是地球上目前最为精确的世界地图之一。
地球——这个词也是最近才流行起来的新词,不知道是哪个传教士先说的,反正就流行了开来,这些西洋人认为大地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实心球,而万物包括人类则生活在它的表面上,就像大石头上面的苔藓一样。这种新鲜的学说极大地冲击了赵松原本固有的世界观,不过看上去皇上却不太反感这种说法。
皇上说大地是平的,那就是平的,皇上说大地是个球,那么它就一定是个球,所以赵松倒也没有为这个问题伤过神。
皇上的视线此时正放在北方,不过赵松却不觉得北方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自从数年前他在皮岛上协助当时的大明东江镇,一起抵抗皇太极的女真大军开始,这些年他一直都在辽东作战,先是皇上直属,然后归于纪国公陈昇的麾下,几年间他带着自己的部队从皮岛、金州,一路向女真人的势力范围内突击而入,将本来已经独立成国、经营了两代人并且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建州女真人打得望风而逃,整个国家都被打得支离破碎,只剩下了一些残余的势力向北逃窜躲入了风雪连天的深山老林里面,在不停的清剿当中惶惶不可终日。
现在辽东已经基本上平定了,所以大量的部队已经从辽东抽调,纪国公现在坐镇沈阳,其实也没有了多少活计,现在反而管民政的事情管得比较多,而赵松和他的部队最近也一直驻扎在沈阳郊外,已经多日没有打仗了,俨然有了些马放南山的味道。
蒙古那边其实也不用太担心,自从也先在土木堡一战击溃了前明大军并且攻到了北京城下、震动天下之后,蒙古已经分裂了两百年了,彼此分了无数个部落互相攻伐残杀,中间虽然出了一些强人,但是谁也没有能够把整个蒙古统一起来。
前阵子蒙古出了一个林丹汗,他各处攻伐,吞并了不少蒙古部落,实力一直在扩张,俨然有了些蒙古共主的架势,但是在进入了北京,灭掉了大明朝之后,皇上派大军挥师北进,大军深入蒙古腹地,击溃了林丹汗的大军,俘虏杀死了无数蒙古士兵,就连林丹汗也死于战阵之中。自从这一战之后,蒙古各部落都对大汉心中恐惧之极,绝少再有人胆敢对大汉不敬。
现在曹国公吉香就带领一支大军驻扎在林丹汗当时的都城归化城,随时监视各处蒙古部落的行动,并没有听说现在边境有什么祸乱。
女真,蒙古,这两支之前让大明头痛了不知道多少年、花费了多少金钱心力的外患,在大汉刚刚建立不久就已经被战无不胜的大汉军队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两位国公也分别坐镇东西,将这两支异族的残余势力打压摧残,让他们再也难成气候。
这个结果,比任何证据都更有说服力地证明了,大汉确实是奉天承运的王朝气象,而且皇上确实是天降圣人,注定要带领汉人披荆斩棘,横扫天下。
既然如此,赵松也不太明白皇上为什么还要对北方的事情心有疑虑,以至于一直都要在地图上注目。
“赵松,你还记得当年在皮岛上的那一战吗?”良久之后,背对着赵松的皇上低声问。
“臣一日都不敢忘。”赵松恭敬地回答。
确实,他没办法忘。那次他带着一支船队来到皮岛,原本只是想要在那里建立一块立脚点,然后和皮岛上的人做些贸易而已,谁能够想到正好就碰上了女真大军前来袭击?
女真人的将领说只要交出皮岛就放他走,他们不想得罪赵家军,但是他拒绝了,他不忍心看着岛上的生灵毁于残暴至极的女真人手里,所以他选择跟着岛上的守军——不,倒不如说是他带着岛上的守军,硬生生地抵抗了这群女真大军二十几天的围攻,保住了皮岛。
他身边的很多兄弟都死在那里,有些是他最为交心的兄弟。甚至,如果再差一两天来援军的话,他自己都有可能葬身在那里楸重重艰难,种种困苦,险死还生的那些经历,他这些年又何曾有片刻胆敢忘记?
“没忘了就好,没忘了危险的人才能打仗。”皇上稍微有些感慨地说,“差不多有十年了吧。”
“是的,差不多十年了。”赵松低声回答,心里则在揣测皇上提这件事到底有什么用意。
“十年啊……想来真是快。”皇上微微笑了笑,然后重新抬头看了看墙上的地图,“你既然没有忘记当时的艰难困苦,那自然也还记得怎么靠着船队在海岸边打仗吧?”
这个问题,让赵松真正的吃了一惊。
难道皇上是想要将自己派到某个有海的地方打仗吗?
“臣有个习惯,每次打完仗之后,都是回忆起当时打仗时的种种情景,然后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且时刻牢记这些经验教训,以便未来不时之需。那次皮岛之战,是臣有生以来打得最为艰难的一战,所以臣也多次回忆总结过,想来对此有些心得。”赵松先展示了一下豪气之后,又开始表现出一些谨慎来,“不过,臣也知道,战场千变万化,一个地方的经验绝对不能完全套用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只能稍微借鉴经验而已,所以臣也不敢妄称自己对靠海陆战了然于胸。”
“这回答……真是四平八稳滴水不漏,看来赵松你不仅有勇,而且颇为有谋啊。”皇上转过头来,微微朝赵松笑了笑,“也好,也只有这样,真才能安心真的把大事托付给你。”
“大事?”这下赵松心里越发惊诧了,难道皇上想要让自己单独领一支军队出去征伐?
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就实在太好了……
“赵松,对日本了解吗?”还没有等赵松回过神来,皇上的催问又接踵而至。
“日本!”赵松又是一惊,然后很快镇定了下来。“倒是听说过一些。”
他在海上和辽东都呆过,当然知道日本的一些事,不过说很了解也不至于,所以只能说得含混虲。
“哦?知道一些?那就说吧,知道哪些。”皇上马上追问了。
“臣也只是道听途说而已,并非特别了解,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皇上不要介意……”赵松先小心地给自己铺垫了一下,然后继续说了下去,“日本悬于外海的岛国,过去他们被称作倭国,后来因为不忿这个名字所以才被自己改为了日本。其国生产金银与铜,多年来一直与陆上多有来往,现在还在和我国进行贸易。另外,听说他们的君王被称作天皇,不过被掌兵的将军给架空了,日本的将军自己建立了幕府,执掌了全国的治权,天皇被他们逼迫得形同傀儡。而且,臣还听说,日本各地还有不少藩主,在领地里面也有封建之权,所以其国令出多门,多有不同。”
“还真知道不少,不错。”皇上轻轻点了点头,然后从自己旁边的桌子上拿起了一根细细的木棒,指向了墙上的地图,木棒在图上轻轻滑动,一点一点的向右上方移动了过去,经过了京师,经过了辽东、高丽,经过了一片汪洋大海,最后留到了海中的几个岛屿上。
“没错,就是日本。如果我叫你去领兵征伐日本,你去不去?”
当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赵松的心中又如同是轰雷作响。皇上原来真的是想要让自己领兵征伐一方!只要领兵打仗,就有可能夺取军功,而军功中最大的,自然莫过于作为主将领兵一方,去征伐敌军了。
“只要陛下一句话,臣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没有经过什么犹豫,赵松大声地喊了出来。
“很好,要的就是这股气势。”皇上严峻的表情慢慢缓和了下来,“不过你放心吧,日本算不上什么龙潭虎穴,用不着你万死不辞,我还等着你早点把仗打完回来跟我领赏。”
领赏……赵松的心里微微一热。
皇上刚才已经承诺了,打算让自己封侯,也就是说,这次领兵攻打日本,只要能胜,那就一定可以封侯。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他不想问皇上为什么要打日本,这不是他应该关心的问题。
“皇上想要怎么去征伐日本呢?是尽点大军发动攻伐吗?”他恳切地问,“要臣做什么准备?”
“这个你倒来问我了?”皇上淡然一笑,“我是准备让你做主帅的,所以这次要你来分析一下,我们要怎么打日本才好。”
赵松为难地低下了头,开始思索,而皇上倒是也不着急,冷静地看着他,等待着他的回答。
赵松不敢让皇上多等,于是拼命催动了自己的脑筋,开始寻思起来。手机用户请访问.
大明武夫 第1448章 谋划
关于日本,他所知道的情况实在太少,所以当然难以很快做出准确的判断来,只能根据自己所知的一鳞半爪来考虑。所幸最近几年来他一直都在作为高级将领领军作战,所以多年的战争生涯也给他培养出了一些战略思维,这让他可以站在全局高度开始考虑征伐日本的军事问题。
“如今天下只是初定而已,女真和蒙古虽然被打得狼狈逃窜,但是总归还没有彻底倒下,四川和广西虽然已经拿下了,云南还有桂王和沐家领衔的朱明残党在作乱,另外,日本孤悬海外,保证军士的粮秣也耗资巨大,所以,以臣之愚见,最好不要是用倾全国之力来征伐……”考虑了许久之后,赵松低声开始说了起来,同时小心翼翼地偷瞟着皇上,生怕自己惹得皇上生气,“最好是精选精锐士卒,然后依靠海军,水路并进,尽快同日本之大军进行决战,击溃其大军,然后结束战事。不过,不知道……不知道皇上是想要灭国,还是只想要攻伐其国呢?”
这里面的区别就很大了,如果只是想要攻伐其国、昭示大汉天威的话,那么只需要精选陆海大军,打垮敢于反抗的势力即可。
而以赵松的经验,如果想要灭国的话,就要起大军击灭日本的每一个有反抗能力的势力,然后还要让大军留驻在那里,经过多年的占领之后,才能慢慢地将占领地消化下来,这其中所需要耗费的兵力、财力和物力,简直难以计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