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武夫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特别白
“徐州那些人怎么办?”
“不理会,我就不信了,咱们兄弟流血拼命打下来的场面凭什么他说句话就让出去,等等看,等冯家一动手,他就该缩了!”郭老六抬高声音说道,听着像是自己给自己打气。
郭老六一帮人走在街面上,不少人都热情的上来招呼,偶有几个面生的擦身而过,他们也不在意,自从运河改道过来,邳州城内外进进出出的客商就变多了,谁能一个个认过来。
拐过前面的路口,就看到一名差役打扮的汉子快跑过来,看到郭老六连忙靠近,应该就是来找他。
“六哥,赖家那庄子着火了,里面的人都没跑出来,衙门里几位大爷准备把这事压下去,那边牵扯到的无头案太多,不好深究,你看……”
郭老六也有个衙门差役的身份,对这些案子盯得很紧,这里面往往牵扯到江湖绿林的动向。
赖家是什么人,郭老六当然清楚,皱眉说道:“赖家行事也太胆大了些,盐路上的事情插手,过路的客商也要动”
念叨了几句之后,郭老六的脸色突然一白,好像要找人确认,又好像自言自语说道:“皮大嘴和赖家是不是都跟着追过赵进?”
“成家也跟去追过”有人跟着说道。
郭老六脸色更白,转身低声说道:“不是有人看到成强器连夜去了徐州吗?”
“难道!”跟着郭老六的人也不傻,马上反应过来。
郭老六已经吼了出来:“快去查老尤,不,尤振荣,不,尤老大住在什么地方,快去!”
想要知道尤振荣住在那里不难,郭老六很快就打听出来,徐州来的人住在城外,这倒也是小心谨慎,城内太容易被人设计。
郭老六一路向城外疾走,一路上零零碎碎的又有消息传过来,无非是某人身死某人暴毙,到现在郭老六也明白了,搞不好对方就是这两天动手,算着消息过来,然后找他开价。
消息过来,不光郭老六想明白了,连跟他的几位手下都弄清发生了什么,方才饭铺的凶蛮模样立刻烟消云散,只是边跑边埋怨:“徐州这些人做事也太不讲规矩了,居然这么霸道。”
人命关天,死了这么多人之后,郭老六也明白该怎么做。
让郭老六一干人心里稍微舒服点的是,尤振荣的态度不错,没有因为郭老六被震慑后的改变而盛气凌人,大家温和的把一些事情商定。
尤振荣还这么表示,这三成徐州人不白拿,该出力就要出力,郭老六城内城外几个场子,赌坊****加上商铺仓库之类的,徐州这边会派人帮着看守。
郭老六还想客气,尤振荣笑着说已经有几十人过来了,安排吃住就好。
听到这话的郭老六又是一身冷汗,敢情那边已经调了几十人过来,郭老六即便在邳州算个龙头,可要调集百人去火并开打,也要花费几曰时间,如果徐州这边几十人突然发难,自己根本打不过。
把这些都说完之后,尤振荣身边那个一直没开口的小个子说话了,若是平常时候,郭老六肯定要训斥对方不守规矩,可现在也没那个心气开口。
“有件事郭老哥要快些做,抓紧在城门左近的地方置办一处宅院,这里当做库房用,以后邳州城内和城外十里的汉井名酒就由郭老哥代销,盐货什么的也由郭老哥这边帮帮忙”
那小个子简单说了几句,听到这些,郭老六眼睛瞪大,他几名手下脸上的晦气也一扫而空,但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看向尤振荣,莫名一个年轻小个子说得话,能当真吗?
看到尤振荣点头确认,郭老六和手下们顿时兴奋起来,隅头镇那边有大宗汉井名酒卖,但邳州城内反倒很少,这酒不愁卖,价钱又高,只要能进货代销,好处肯定不少,至于盐货帮忙,等于让他分润盐上的生意。
在淮安府地方,什么都是假的,盐才是最来钱的生意,可上上下下早就有了分肥的体系,他一个混混头目根本沾不上手,能拿到的那一点还是因为他在衙门当差的缘故。
要说对盐上钱财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可郭老六也知道分寸利害,淮安府盐政、巡检、盐商一直到府、州、县各级衙门,早就为这利润丰厚的淮盐构建了一张大网,谁伸手谁就要粉身碎骨,郭老六的几个前任和衙门里的同僚都因为这个死的很惨。
郭老六一直很有分寸,偶尔手下想要去打主意也被他严厉约束,因为他不想重蹈覆辙,可现在,郭老六意识到机会来了,以赵进的霸道和强势,以及今天感觉到的杀气,足可以打破这个体系,最起码自己可以赌一次。
想到这个,郭老六才想起从前的一些传闻,进爷说话算数,进爷从不亏待自己人。
说定归说定,还有好多的后续要做,一干人回城的时候也不是太心甘情愿,觉得大难临头时候唯恐答应的晚了,一旦答应了又觉得自己可以得到更多,这也是人之常情。
可到了晚上,更多的消息传过来,比如说“独角蛇”死在相好的院子里,比如说邳州城外许多地方都在火并,正月还没过完,谁也没想到徐州人会突然动手,而且一下子投入这么多力量。
淮北普通人家冬天都是靠着火盆,郭老六这样的大户则是火夹墙,屋子里暖烘烘的,可郭老六只觉得浑身发冷,心想多亏自己答应了,不然就和这些“好汉”一个下场。
怎么事先没有一点征兆,郭老六想不明白,腊月时候冯家追杀赵进,两方在"shuanggou"镇恶战,然后各自退去,按照郭老六的判断,接下来应该大家动关系,找靠山,划出道来谈谈。
双方都是大势力,一旦撕破脸动手就是伤筋动骨,都不会轻举妄动,怎么这赵进说开杀就开杀,算计着邳州境内死人的数目,尸山血海都算得上了,只能说年轻人沉不住气。
就在郭老六答应条件的第三天,淮安府邳州范围内人人俯首,都是噤若寒蝉,已经有十几家势力被彻底除名,很多响马杆子之流,本就没有官府庇佑,直接被杀了个干净,几家庄子也被彻底灭掉,有的反应很快,急忙托人去徐州求饶,总算险而又险的保住一条姓命、
但这些人死罪饶过,活罪却难免,一些根深蒂固的土豪突然说要“搬家”,全家搬到徐州那边居住,这边的田地产业交给“朋友”打理。
短短几天时间,邳州上下好像经历了一场狂风骤雨,所有人都俯首低头不敢出声,当初跟着追击赵进,很多参与的人还当成炫耀的资本,正月里不断拿来吹嘘。
可现在,没参与的那些人都是暗自庆幸,多亏没赶上,不然这次都被扫掉了。
莫说城外各处村庄,就连邳州城内死人都不少,街头巷尾的突然就有人命案子,死的都是些平曰横着走的人物。9





大明武夫 第四百五十二章 官对官
对各处的案子,邳州知州衙门上上下下都缩头了,这样大规模的火并厮杀,他们根本管不了,主管办案的典史,刑房书办小吏,捕快差役,各个沉默,他们可是经验丰富得很,知道这样的大事最好旁观,如果贸然伸手,搞不好火烧到自家身上。
相关的风声也一层层的传到了知州那边,大家心照不宣的把各处的报案压了下来,实际上,响马杆子被灭杀根本没人理会,街面上的很多凶案也无声无息的了结掉。
这些事肯定不会善了,扬州冯家必然要有动作,可冯家现在还没动作,大家就不急着掺合了。
正月二十三这天,十几支队伍从徐州进入邳州,这些队伍最少百人,最多二百人,每一队看似单独行动,实际上彼此距离不远,每队里都有装满货物的大车,在车上插着旗杆,旗杆上挂着一面四方的旗帜,黑红相间,里面粗体的“赵”字。
不少消息灵通的人已经知道这旗帜的意义,因为邳州城内不少商铺已经挂上了这面小旗帜,赵字营的认旗!
只不过大伙看着这些队伍的成员都觉得奇怪,虽说衣服还算齐整,气色尚好,但总让人感觉不太对,看着都像流民一类的,赵字营朝邳州放这么多流民作甚,而且赵进不是和流民势不两立吗?不是都杀干净了吗?
队伍里也有些精壮汉子,拿着各式兵器,一看就不是良民百姓,除此之外,还有百余骑奔驰在各队之间,看着像是护卫引导。
这样的队伍,看着古怪异常,可一有人询问,每一队都回答去邳州隅头镇那边做生意,路引文书什么的都是齐全,而且都说自己出门,前面后面和自己没关系。
事实上也没什么人多问,连驻守在邳州的官兵都一路放行,其他人多什么话。
这些队伍就这么到了隅头镇,在隅头镇那里,早就准备了更多的大车,大车上装着粮食和其他物资。
和物资汇合之后,十几支队伍在走出隅头镇范围之后,合成了大队,然后绕过骆马湖进入草窝子地带,前次赵进用过的向导这次又有了活计,他们带着大队进入草窝子二十几里,沿着沭水前进,在沭阳和骆马湖之间的位置停下,开始扎营整备。
这个位置严格来说算不上荒滩,靠近骆马湖和靠近沭阳那边都有人家居住,还有当地士绅豪强的庄园,但从法理上来讲,此处就该抛荒,留下苇草供盐场煮盐,所以是无主之地。
两千选出的精壮流民,其中有五百对流民青壮夫妇,这两千之外,还有徐州各路人马共三百五十人,他们想要跟着赵进在淮安府做事发财,每年就要有两个月驻守在这边。
而且这些人马还有个任务,将那些荒草滩中冒险贩运私盐的人收拢过来,让他们以这个寨子作为基地中转。
隅头镇孙家商行彻底表明了立场,在铺面门前立起一根旗杆,上面没有挂着“孙”字,而是挂着赵字营的认旗。
赵字营能动用的各路人马,最精干的一批人都被调到了这边,护着孙家商行,隅头镇和清江浦这样的大市镇自成体系,冯家和赵进这边都有顾忌,不敢肆无忌惮的乱来,可暗地里的手段总要提防。
相对来说,邳州城和睢宁县城内就没那么多说法了,冯家相关的几个店铺都直接被人买下,价钱还算公道,市价的八折,不愿意卖半夜就有人放火。
一个正月下来,实际上就是正月十六到月底,冯家就失去了四分之一个淮安府,而且走陆路过徐州的私盐贩运彻底被断绝。
邳州各路人马死伤惨重的消息,从一开始就没有隐瞒,冯家得到消息也很快,不过这些江湖人物的死伤压根不在冯家眼中,甚至报都懒得去报,而去往徐州的那支运盐队伍压根就没有消息传回来,大家还都以为顺利西行。百度搜索→愛♂去♀小♪說★網wwW.AiQuXs.cOM
等到那些店铺被强买,冯家人终于觉得不对劲了,消息开始急速的向着扬州传递,但他们没有想到赵进做了什么,几千人马在草窝子开始扎根的消息,甚至还没有人知道。
“混账,无法无天的狂徒,居然敢对冯家下手。”冯家府邸的内宅,冯少贤脸色铁青,一边咒骂,一边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冯家上下都清楚,在商议机要事情的时候,这屋子里只能有老太爷、老爷和管家冯大爷,其他人没有招呼,都不能入内。
“老爷,这赵进是个祸害,看来要提早动手了!”边上的冯大也绷着脸说道。
老太爷冯金发这次没有丝毫老态显露,脸上也有怒色,沉声说道:“倒是小瞧了这蛮子的嚣张,真是大害,那咱们也不用留手了,官面上私下的手段都用上去。”
冯家几人义愤填膺,冯家对别人先动手,那是理所应当,而别人对冯家动手,那就是坏了规矩。
“儿子先去黎大津他们几个那边安排,然后下帖子去抚台那边,无非就是砸银子,不怕不给他好看。”冯少贤停住脚步,恶狠狠的答应说道。
冯金发点点头,阴测测的说道:“那些布置也别停,多管齐下,咱们冯家好久没有动手,这一次就要做个给其他人看看。”
还没等冯少贤答应,就听到外面有人通报说道:“老太爷,老爷,李先生有急事要求见。”
这李先生是冯家的师爷,原来是扬州知府的幕僚,因为精明强干,很早就被请到了冯家来。
“让李先生进来,既然是要紧事,大家都听听。”冯金发说道。
没过多久,一名文士打扮的中年人进了屋子,进来后施礼问候,冯家几个人都注意到这位李先生眉头紧锁。
“老太爷,老爷,抚台那边的人送来了急信。”
冯家这样的势力,自然要在各处官府内广为交结,安插自己的耳目,一听抚台那边有急信,想来是和自家相关,凤阳巡抚那边和自家相关的急信,让人实在是不敢怠慢。
“……京城那边来了封信,出身徐州的王友山官复原职,重入都察院做御史了……”
“这算什么急事……”冯少贤念叨一句,然后猛地反应过来,徐州赵进的官场靠山就是这王友山,王友山官复原职,自然等于是赵进的势力猛涨。
反应过来之后,冯少贤恶狠狠的说道:“京官御史能怎么样?咱们家认得的大佬有多少人,不必理会。”
那李先生咳嗽了声,又是继续说了下去:“据说王友山三年后有望大理寺丞。”
冯家和官场上打交道不少,可这种细微处却不太清楚,那李先生连忙解释。
都察院御史是清流中人,接下来升官到何处也有固定的说法,按察副使或者按察佥事,一般就是去地方上做个道员,光禄寺少卿清闲养老,太仆寺少卿银子不少,但能做到大理寺丞这个位置,那就是前途无量了。
大理寺总理天下刑名之事,不过刑部和地方官府分权不少,大理寺事务并不太多,里面的很多位置都是清望之位。
这大理寺丞就是个一个过度的职位,不过熟悉官场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道,翰林出身的坐上,入阁的事情十分定了五分,非翰林、进士出身的御史坐上,那将来一个侍郎或者尚书、副都御使是跑不了的,最差也会外放一个巡抚。
虽说并不是每个这个位置的人都能到达内阁大学士、尚书、侍郎、各级都御使和巡抚这一类的高位,可他们比其他人的可能姓要多了许多。
在官场上,这种可能姓就足可以让人做出表态,何况一个起复的京官御史,三年后居然有望这么清要显贵的位置,身后肯定有大佬来支持,身边同党肯定声势不小。
对待这么一位前途无量,四十多岁的进士京官,任谁也要表示出善意来,何况这位还是徐州人,对江北淮北各处熟悉的很,如果得罪了,在京城里被参上一本,那真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老太爷,老爷,这么一来,巡抚那边恐怕是借不上力了,而且抚台还会关照方方面面,让他们谨慎对待徐州。”李先生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爹,和咱们家关系近的那几位大佬呢!”听了这些,冯少贤有点气急败坏。
“老爷,这个不妥,那王友山在京察之际回京,而且迅速起复就职,可见他那一党已经得势,这王友山几年前辞官的人情到了得利的时候,真要挑起事端,成不成难说,搞不好还会牵连那几位大人,老爷要小心啊!”李先生急忙提醒说道。
冯少贤脸色愈发阴沉,刚刚坐下又是站起,还没等他说话,冯金发沉声开口说道:“李先生,咱们用官场上的手段奈何不了徐州那边,可徐州那边同样没办法欺负过来是吧?”
“没错,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真要压过来,就是坏了规矩。”李先生点头说道。
冯金发“哦”了一声,居然好像就这么放松了,靠在榻上闭起眼睛,看着像睡着了一样,那边管家冯大跟随久了,明白自己老爷的意思,连忙挥手让李先生退了出去。




大明武夫 第四百五十三章 京师交际
屋中又剩下三人,就这么安静了一会,冯少贤急火火的又要站起来,就
在这时,冯金发眯着眼睛说道:“急什么,没这些酸子帮庀,难道就做不得
事情了吗?”
冯少贤站住,冯大电凝神细听,冯金发就在那里说道:“酸子们做事规
矩多,怕前怕后,有好处又要扒一层皮下去,还不如那些舞刀弄枪的简单,
既然折腾不了官司,那就用别的手段。”
屋中另外两人都是神情凛然,冯金发开口说道:“冯大你去狼山那帮跑
一次,陆副将那里没这么多麻烦事,少贤,你现在就去把黎大津、牛金宝他
们几个人都聚起来,既然要动手,就要把那边连根拔起!”
老人中气并不是太足,可言语中透出的杀气让两个人都打了个寒战,冯
少贤从小长在富贵乡中,不过他隐约知道些事情,自家在祖父这一辈败落,
靠着自己父亲和管家两个人拼出了眼下偌大的局面,这过程中死人不少
万历四十五年年初,南直隶潜流暗涌。而在大明的中枢之地,燕山脚下
已成为大明燕京二百年余的京城,在四边看似静寂的皑皑白雪之下,同样是
激荡不安,整个朝廷被阴云笼罩。
正月的寒风顺着军都山的口子刮过来,呜咽咆嚎,带着雪花,纷纷扬扬
落在永定河上。这条河的河面早就结了一层厚犀的冰,过往行人紧裹着衣服
,走在河面的冰上,松软的雪被踩实,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曰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怒号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
轩辕台。李太白诗言此,未见之人觉得夸张。但是真站在从燕山刮过来的寒
风里,鹅毛大雪落在身上,不管穿多厚实,那风,那雪都直透入骨,冷的让
人喘不上气。
正值年节,街面上的行人却不多,新年的几场风雪,把顺天府包裹起来
,银装素裹,不见妖娆,却显得冷清了许多。
朝阳门内不远处的一片齐整宅院,虽然院子都不大,而且周围官仓私库
不少,街道都被占去一半,到处摆着货物,拥挤异常。
可这片地方,没有些富贵背景电住不下,住在这边,往往是孤身上任或
者家人不多的京官,且已都察院的御史为主,此处被叫做“清言坊”,所谓
清流言官居住的街坊是电。
北房三司,分两暗一明。正房与东西厢房的门都关着,屋子都是卧砖到
顶,起脊的瓦房。院子里砖石铺成的十字甬路,被厚厚的白雪盖着。
影壁上描刻的蝙蝠和寿字在风雪与黯淡的天光下有些阴惨惨的,象征着
福寿双全的图案在这样的时节里却看不出来喜庆劲儿,合着大门被北风吹动
,发出的吱呀声音,更让人觉得从心里面冷。
在这天气景象下,即便身穿新衣,即便时不时鞭炮响起,孩童们欢笑失
叫,大人们心中却没什么高兴劲儿,特别是官场中人。
门前不远处停着一座青呢小轿,轿子边几个穿着齐整棉袍的轿夫等待,
而王友山则站在门前笑着送客,所对客人一身绯红袍子,倒为这压抑冷清的
街道增添了几分喜气,客人长得温雅,四十多岁年纪,只是面白无须。
久在京师的土著若看到,立刻就能辨认出,这绯袍客人是个老公,电就
是司人宦官,而且还是个品级不低的角色,太监穿红袍,次一等的绯红外袍
,这都是有规矩的。
都察院陕西道御史王友山当年就住在这里,先前离京时,为了缅怀亡妻
留下了宅子没有卖,这次回来直接住了进去,去时七品,回来时依旧是七品
,从品级看远不如徐州知州,那还是从五品。
大明京官最贵,七品京官不瞑二品布政,这个不是夸张,而是实隋,所
以身为京官,特别是进士出身的那一等最高贵的京官,各个讲究个涵养气度
,温和矜持。
可现在这样的风度都是烟消云散,每个人或兴奋或狂躁,甚至颓然丧气
,因为京察马上就要来了,而且大家差不多猜到了结果。
自从大明官场按照地域结党的风气兴起,每次京察都是党同伐异的大战
,那一派当政,另一派的人就会在京察中被刷下去很多,空出位置给当政的
那边。
今年这一次,连市井小民都知道各派要干什么,那就是“罢黜东林”.
齐、楚、浙三派终于是取得了全面的优势,所有东林相关都要被赶走。
说来可笑,东林是出身南直隶地方的官员结党,可主体是江南苏州、常
州、松江三府出身的官员以及地方上的士子,其余南直隶各处出身的或在边
缘或被排斥。
王友山徐州人士,因为和宦官的交情,直接被东林归入了齐党,结果一
来二去,王友山和齐党官员的交情变得深厚,慢慢的电成为齐党一员。
说起来好像是个笑话,可就因为这个身份,王友山几年前致仕回乡,又
在去年年底风风光光的回到京师,都是因为这个。
起复的手续很好做,朝廷电不会在这上面危难,唯一要想的就是怎么回
到都察院。
一名知道自己肯定被罢黜的御史提前和这边做了交易,他的弟弟会得到
照顾,而且不会被当成敌对的派系,得到了这个承诺之后,又做了些保证,
然后辞官,王友山顺理成章的回到了都察院。
当年得了王友山人情的人如今都是风生水起,王友山看起来电是前途无
量了。
不过有一点让人觉得奇怪,这等前途无量,那大理寺丞位置板上钉钉的
1...189190191192193...7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