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1628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茶头
王海洋他们接过李明手中的文件,仔细的看了起来。首先是山西游击支队的编制,李明他们给出的建议是,五个五十人的小队,组成二百五十人的中队。再由六个中队组成一千五百人的大队。每个支队下辖三个大队,其中两个长矛手大队,一个混编了火枪手和刀盾手的大队,其中包括四个火枪中队和两个刀盾中队。
另外,还有山西游击支队司令部和直属队,其中直属队包括一个火炮中队一个辎重中队一个掷弹兵小队一个工兵小队,以及若干其他支援单位。支队司令部除了各种指挥机构以外,还编制了一个警卫中队。
这样一来,山西支队总人数就控制在五千五百人左右,配备三千名长矛手一千名火枪手五百名刀盾手。以及若干门虎尊炮弗朗机炮。还有通信工兵辎重等装备。
未来的山西游击支队还会编制一支千人左右的骑兵大队,当然,这支骑兵大队的战斗力当然无法和蒙古铁骑后金马队相比,也就是骑马步兵的水平,主要是为了提高山西游击支队的机动能力,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充当骑兵,在野战的时候进行冲击敌方阵列。
其实就是吓唬人,反正以目前大明地方军队和地主武装的战斗力,一千多骑兵呼啸着冲上来,崩溃的可能性更大。骑兵支队更多的是追击作战。
王海洋看了一会儿,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司令员,据说大明军队的火器比例很高,是不是适当的给我们支队增加一些火枪和几门重型火炮啊。部队目前这样的配置。应付大部分常规战斗应该没问题,若是大明调集大军,对我们进行大规模围剿,真要是遭遇上进行野战,那目前的火器配置就有些勉强了。”
旁边的周比利笑着道:“这你不用担心,目前我们情报部在河南山陕地区的情报力量。绝对不会让你们部队陷入明军大部队的包围。必要的时候,我们甚至会调动飞艇对你们进行空中警戒侦查等支援。而且这只是山西游击支队的精锐主力,你们还可以收拢大批的流民青壮,组成若干装备冷兵器的民兵部队,定期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训练。
一旦与大明军队遭遇野战的时候,你们要充分利用他们的人数优势,吸引明军的火力和弹药,你们主力精锐部队,在关键的时刻出击,一举扭转战场上的局势。而且明军虽然装备大量的火器,但如今除了九边军镇的边军还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大明其他的部队已经从上到下都烂掉了。
如果山西游击支队以这样的装备配置,再按照远东的训练标准进行训练,在大明已经可以战胜几乎所有的明军部队。就算对上边军,也能和他们硬碰硬的来上一场。但这几年大明的边军绝对不会南下,因为我们会在北方布置大量的蒙古民兵部队。死死的把大明九边军镇的精锐边军拖住的。”
李明也补充道:“山西游击支队组建以后,明年春天以前,公司基本不会接到什么作战。你们主要的任务就是,全员拉进吕梁山进行大练兵。公司军工厂正在为你们研制一批装备,包括半身板甲马尾手雷等适合你们使用的装备。另外,我们还会给你们装备两挺水冷重机枪两门70毫米步兵炮,平时拆散封存,在部队遇到危机的时候,可以使用它们进行战斗。”
王海洋他们听了李明和周比利的话,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其实来蒲州的路上,王海洋就和王波张铁锤这帮原大明东江镇关宁军的兵痞坐在一起,就明军的战斗力问题,进行过广泛的研究和探讨。
结果出身辽镇明军的官兵,直言不讳的说出了他们的想法。就算大明目前最强大的关宁铁骑,遇到远东军也是覆灭的结果。哪怕是远东的火枪民兵部队,都能和他们死磕一番。所以当他们看到李明他们给出的编制和装备配置方案,心里就基本有底了。未完待续。
...
.
远东1628 第六百九十一章 饿殍遍地
.
接下来的几天,山西游击支队的官兵们在蒲州修整了几天,主要是对部队重新整编,对支队进行了人事安排,确立了支队各个分队的主官、政工干部。.
整编后的山西游击支队,任命王海洋为支队长,政委是来自野战师的某营教导员何洪磊,还有副支队长、参谋长都是教导队的第一批老兵。
王波和张铁锤、赵四等海外旅资深军官,成为了各个大队的大队长和副大队长,政委则是来自野战师、守备师等部队,其他基层分队的主官和政工干部,也都有了人选。
李明和宋涛、周比利等人,趁着部队整编的几天,专门抽出时间组织官兵们开会,进行了交流讨论,大家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会议气氛极为热烈。
军委会这次从远东军各部队抽调的都是资深的干部士官,可以说都是精兵强将,而且都参加过多次战斗,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军事素质优良,带兵经验也都非常丰富。
山西游击支队这才算是搭起了架子,各个分队的骨干都已经到位。整编完毕之后,部队开始分配物资装备,然后在李明的带领下,伪装成商队一路北上而去。
与此同时,周比利则是率领着一个船队,沿着黄河北上,然后进入汾水前往晋中盆地。船队装满了山西游击支队所需的各种物资和装备,随时准备对部队进行后勤保障支援。
几十辆马车出了蒲州,就沿着山西的官道,向晋中平原挺进。车队一进入山西腹地,马上就变了个样子,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到处都是肌饿的流民,那场景宛如末世。
蒲州那里有远东中原情报站的流民收拢点,流民还能基本得到安置。可是山西腹地的流民根本没有人管,路边到处都是一具具尸骸。就像木乃伊似的层层叠叠的堆在路边。
每个城镇的周围都聚集着大批已经饿得走不动的流民,天天等在这里,乞求着城镇里善良的富户偶尔施一次粥,这里的流民大部分都熬不过这个冬天。
此时的江南还是一派纸醉金迷的繁华的景象,而在这里则是一人饿殍遍地的人间地狱。
宋涛看不下去了,想拿出些粮食接济一下这些流民,可是刚把粮食拿出来,车队就被更多的流民围得水泄不通。一个个疯狂的扑过来,直到被远东军官兵杀了几十个,才算把流民驱散,而且在争执的过程中,远东军官兵被疯狂的流民伤了十几个。
有了这次经历,宋涛就算再不忍心,也不敢接济他们了。但他还是不死心,只要看到流民就冲着流民大喊:“你们沿着官道往南走,只要走到黄河岸边就有人帮你们”
可是那些流民依然无动于衷,依然双眼无神的坐在那里。呆滞的看着宋涛。宋涛还以为流民听不懂,就把几十个山西籍的官兵找来帮着他劝那些流民。
可是依然没人理他们,宋涛气得冲过去拽起几个流民。连踢带踹的想让他们继续朝南走,告诉他们沿着官道去蒲州,可是任凭他如何踢打喝骂,流民依然麻木的无动于衷。
旁边的秦二狗拉住了宋涛,无奈的劝道:“首长,你这么说没用的,他们都是从晋北一路上逃荒过来的,各地的官府都让他们往南走,可一路逃荒到晋南还是没人管。能走到公司在黄河收拢点的都是青壮。这里都是老弱,他们哪还能走得动啊。
我逃荒的那一年。当时晋南根本没遭灾,根本没有这么多流民。可我们一大家子,还是在路上饿死了,只剩下我一个,仗着身体好,才逃到了河南活了下来。今年整个山西都遭了灾,流民实在是太多了,青壮还好些,这些老弱只能坐在这里等死。”
李明走了过来,一把拉住宋涛,沉声道:“你还有完没完,马上归队,这是命令。”
宋涛猛的一下挣脱了李明,大声喊道:“别特么拉我,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饿死不行把他们都编进部队,领着他们造反抢他娘的去”
李明松开了宋涛,满脸阴沉的说道:“宋涛,我再说一遍,马上归队,这是命令”
宋涛转过头,死死的瞪着李明,大声喊道:“你特么少跟我来这套,今天谁拦着我都不行,你们要是不管,老子就领着他们闹革命”
“嘭”的一声。
李明猛的一拳,狠狠的打在了宋涛的脸上,把他打得摔出去好几米。宋涛被李明打得有些懵,但也被这一拳打得有些清醒了。
他慢慢的坐起来,抹了把嘴角的血,然后转过头呆呆的看着远处那密密麻麻的流民。过了好一会儿,才从地上爬起来,然后阴着脸从李明的身边走过去,几步登上一辆装满物资的马车,坐在一堆粮食包上,默默的拿出烟抽了起来。
李明冲着王海洋大喊一声道:“继续前进”
随着他的一声命令,车队又开始缓缓的启动,路边的流民敬畏的看着他们,瞪着通红的眼睛,死死的盯着车上的粮食。若不是几百名凶悍的远东军,他们早就扑上来了。
车队过了临沂,情况也变得越来越糟,一路的景象简直惨不忍睹。作为现代人李明和宋涛根本没见过这样的情景。当年在海洋岛,他们面对的那十几万东江辽民,和这里的流民相比简直是小儿科。
仅仅临沂一地,周围就聚集了不止十万流民。若是把今年大明北方的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数省的流民都加在一起,数量根本无法统计。
而这还只是开始,今年秋天,大明北方将面临着一次更大规模的流民潮,到时候远东在河南的流民收拢点,都会被蜂拥而来的北方流民挤爆。
远东设在黄河两岸的流民收拢点,今年为了应对已经想尽了一切的办法,疯狂的收拢流民。不但从辽东派来了大批的人手,还把几乎所有的船只,都调集到了大明。
不光是河南,情报部还在大明河北、山东和江苏沿海地区,开设了很多流民收拢点,派出了大批的人员,深入大明境内收拢流民。
而且今年收拢流民的过程也是一切从简,能多运走一个是一个。公司还耗费了巨资,雇佣了大批船只,帮着远东运送流民出海,每艘船装载流民的人数,都照以往超载了几倍。
可是李明进了山西以后,才发现崇祯大旱的灾情,已经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远东收拢的流民,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ps:感谢让开.、夜小粤、输名字烦、凌子睿、兔子哥哥0的月票支持。
...
.
远东1628 第六百九十二章 流民武装
.
宋涛这几天一直在煎熬中度过,他也知道前几天自己有些无理取闹,可他就是拗不过来这个劲儿,难道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老弱的流民活活饿死。.
可是车队一过临沂,他心里就更堵得慌了。面对遍地密密麻麻的流民,他心里顿时生出一股无力感,远东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拼命的收拢流民,可是仅仅山西这一个地方的流民,就能把远东公司活活拖垮。
崇祯大旱可不是闹着玩的,北方数省连续几年的持续旱灾,这还仅仅是第一年。今后几年,还不知道饿死多少人。
他刚进山西闹得那一出,发的是无名火,就像个半大小子的孩子气。面对如此灾情,远东鞭长莫及。每年劳师动众的把流民千里迢迢的运回辽东,已经是达到极限了。
只有动员大明王朝所有的力量,才能救活这些灾民。可是这个时候,大明各地那些家资数万、富可敌国的士绅地主、官僚阶层,他们到处兼并土地,千方百计搜刮聚集财富,富甲天下,过着纸醉金迷,穷奢极欲的生活,宁可让粮食糜烂在粮仓中,宁可眼睁睁地看着成千上万的饥民活活饿死,也不肯拿出一粒赈济贫苦百姓。
每当宋涛想到这里,他的心里就像点燃了一团火似的,都快把他憋爆了。
他天天坐在马车的粮包上,郁闷的抽着烟,一根接一根,可越是这样,他的心里就越是堵得慌。他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李自成、张献忠他们数次被击溃,可是几年功夫又能裹挟数十万流民,继续祸乱中原了。
大明不亡。那真是没有天理了,就算没有满清入关,大明还是会灭亡。
他以前一直对公司的大明政策耿耿于怀。可是当他亲眼看到遍地的山西流民,无助的坐在那里默默等死。他才明白公司为什么不急着进入大明。
如果不把大明的士绅阶级和官僚集团一扫而光,就算公司进了大明,几百年以后,还会出现一个丧权辱国的封建王朝。只有把目前的封建结构统统打碎,才能真正的让我们的民族继续走在这个世界的最前面。
中原王朝每次更迭,都会伴随着惨绝人寰的阵痛。每到这个时候,无数人都会无助的相扶死去,无数尸骸枯骨见证了一个个强盛的王朝诞生和衰落。就像永远无法改变的宿命。
一朝崛起,势不可挡,如潮水般涌来。一旦倾颓,轰然坍塌,如潮水般退去。崛起的时候,纵兵四略,屠戮异族。衰败的时候,扶老携幼,四处逃亡。
生命在此刻是如此坚强,又如此脆弱。乱世在兴亡之间。咫尺之近。人性变得不可揣测,贪婪暴虐。老弱相扶死去,人人相互啖食。终日在血泊中逃生,在杀戮中苟活。
几天下来,面对越来越多的流民,宋涛已经有些麻木了,心也变得硬了起来,其实更多的是无奈。就算他从几百年以后穿越而来,面对如此情景,依然无力改变这一切。
李明这几天同样不好过,任何一个来自现代社会的人。面对如此场景,都无法平静的面对这一切。他理解宋涛。也不怪他,他那样的性子难免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可是现在除了漠视。你还能怎么样。只有尽快在大明各地开设根据地,建立起一个又一个远东自己的流民武装,劫掠大明士绅官僚阶级的资源,只有从他们身上放血,才能救活更多的人。
大明各地的藩王,哪一个不是富可敌国,如果打下河南洛阳,也许一个福王府的财富,就能救活河南一省的灾民。
所以现在心软只能算是妇人之仁,他们就算把手中所有的粮食都赈济给灾民,能救活几个人。崇祯大旱还要持续几年,哪怕是把远东战备仓库里存放的粮食都拿出来,也改变不了目前的状况。
正在李明胡思乱想的时候,宋涛来到了他的身边,满脸阴沉的说道:“什么时候招兵我特么都等不及了,等山西游击支队招了兵,我们就领着他们去那些大户家去抢粮。麻痹的,这几天可特么憋屈死我了。”
李明转过头看了他一眼,笑着道:“先别说那么多没用的,你违抗命令,这一条怎么算”
宋涛一瞪眼,不服气的说道:“我是违抗了命令,我认罚。但不能现在执行,我还想领着部队去大户家抢粮呢。”
“那好,就按照你说的办,等这次任务结束,自己主动到宪兵队领三天禁闭。而且必须写一份深刻的检查,在山西游击支队全体指战员的面前,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也就是你,换个人敢违抗我的命令,我特么毙了他。”
宋涛听了李明的话,顿时一缩脖子。
其实这几天他心里还是满忐忑的,他一直希望李明先找他说话,可是几天下来,李明愣是没搭理他,所以他今天才硬着头皮主动搭茬。
他知道这次李明真的怒了,但上来就说软话承认错误,他又抹不开面子,所以才装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可是李明还是提出了对他的处理意见。
关他禁闭这个不算什么,但若是让他在全体指战员的面前做检查,那可比杀了他都难受,他以后脸可往哪放啊。
宋涛再也绷不住了,连忙嬉皮笑脸的道:“哥们,关我禁闭我认了,可让我在大伙面前做检查,就不要了吧。”
“你想的倒美,你要是不信就试试看,若是你不做这个检查,我特么把你发配到库页岛站岗去,这两年是别回来了。”
宋涛听了差点儿哭出来,这也太尼玛狠了吧,把他调到库页岛站岗,还不如杀了他呢。
突然,旁边的通讯员大喊道:“司令员,侦察小队发现一股不明武装,怀疑是附近的流民武装”
李明转过头对旁边的王海洋喊道:“海洋,接下来的战斗,由你来指挥。战后多抓一些俘虏,这些流民军可都是好兵源,但一定要注意甄别,尽量把那些嘎杂流痞都踢出去。”
ps:感谢风踪影的月票支持。感谢娼哥的打赏。
...
.
远东1628 第六百九十三章 伏击
.
ds_d_x();
ds_d2_x();
王海洋听了李明的话,了下头,然后转身对旁边的各个大队长和中队长们喊道“各分队注意,准备战斗……”
车队顿时忙碌了起来,各个分队的官兵分别从一辆辆马车上拿下装备穿戴了起来,然后端起火枪,在敌人进攻的方向组成了战斗队形。
近百人还骑上了战马,随时准备突击。两辆改装马车也掀开了伪装网,把两挺水冷重机枪组装了起来,然后架在了特质的支架上,随时准备开火。
不一会儿,几匹战马奔驰了过来,一名侦查小队的战士跳下马,几步跑到了李明的面前,立正敬礼后大声喊道“司令员,车队九钟方向,发现不明武装人员,武器装备非常简陋,人数大约三千多,正埋伏在前方道路两边,等待车队的到来。我们队长正在前方继续监视。”
李明回了个礼,然后笑道“辛苦了,你回去无-错告诉你们队长,让他不要轻举妄动,继续监视敌人的动向。”
他说完转过头对旁边的远东军官兵笑着说道“看来他们把我们当成一块肥肉了,想吃了我们也不怕把牙崩掉。”
大家听了李明的话,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海洋,你指挥战斗吧,争取多俘虏一些流贼。”
王海洋接到李明的命令,连忙着急大家聚在一起研究作战计划。李明和宋涛则是爬到了马车上,两人坐在粮食袋子上悠闲的抽着烟。
宋涛抽了一口烟,然后笑道“今天我们也见识一下流民军的战斗力,哥们,你说我们不会碰到李闯王的部下吧。我还真想见这个家伙一面。”
李明摇了摇头,李自成现在应该在陕西吧。据说去年他的队伍被大明的官军击溃了,他带着仅剩的几十名骑兵逃跑了。反正自从我们灭了后金政权,现在大明的历史已经彻底乱套了,管他呢,碰到了该打还得打。”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骑兵小队已经率先离开了。车队也缓缓的向前方流民军设定的包围圈驶去。
前方不远处官道两边的灌木丛里。正趴满了衣衫褴褛的流民,他们拿着简陋的兵器,甚至还有很多人手里拿着的一根削尖的木棒。
一个十五六岁半大的孩子,紧张的瑟瑟发抖,他身边那个二十七八岁的粗壮汉子,回头看了他一眼,小声说道“三娃,一会儿车队过来了,你在后面紧跟着我。千万别特么逞能。”
李三娃弱弱的了头,紧张的说道“二叔,我怕……”
“跟着二叔打几次就不怕了。听大王说这次的买卖大着呢,足足一百多辆马车,装的都是粮食,才几百人守着,我们几千人还拿不下吗?”。
李三娃听二叔说是一百多车粮食,眼睛顿时也红了。他这几天就喝了一碗粥,若不是二叔每天给他半块饼子。他早饿死了。这是他第一次打仗,就为了像二叔那样,每天能分到两个饼子。
他们一大家子十几口,如今就剩下他们爷俩了,直到他和二叔跟了大王,才算是活了下来。他二叔一直不让他打仗。寻思着给他们家留个种。可是前几天他们遭遇了官军,几万的队伍被打散了,如今剩下还不到万人。
这次有兄弟传回消息,说有一百多辆装粮的大车从官道过来,大王就带着所有的“精锐”埋伏在官道这里。准备干一票。如今运粮的商队已经很少能看到了,想要抢粮只能打围子。那样伤亡大不说,能不能打下来两说呢。
所以这帮流民心里都很兴奋,觉得这次的买卖肯定能成。毕竟他们是伏击,而且几个打一个,就算是遇到大明的官军,这一仗也能拿得下来。
但是李三娃依然很紧张,长这么大他连鸡都没杀过,以前在村子里也是总被那些半大小子欺负。这次若不是闹灾荒,饿得太狠了,打死他也不会来这里拼命。
突然,他二叔回头说了一句“三娃,来了……”
李三娃顿时打了一个激灵,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嘴里也口干舌燥的,手里握着的那根他二叔刚刚帮他削尖的木棍上全是汗。
他就听远处有人大喊了一声“杀啊……”
官道两遍的几千流民一听,全都站了起来,拿着手中简陋的武器,冲向了官道。一个个等着通红的双眼,一边跑还一边扯着嗓子大声嘶吼。
李三娃被他二叔一把拽了起来,也昏头昏脑的跟在他二叔的后面,大声的吼着给自己壮胆。他前面都是人,官道上的有什么他都不知道,只是低着头跟着跑。
几千名流民看到官道上的一百多辆马车,都一包包摞得老高,一看就是粮食,而且守在车队两边的护卫才四五百人,顿时都兴奋了起来,挥舞着手中简陋的武器,疯了似的嘶吼着冲向了车队。
突然,一阵密集的闷响传来,冲在最前面的流民就感觉自己的身体,好像被一柄大锤狠狠的砸了一下似的,短暂的剧痛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守卫在车队两边的远东军战士,端着枪不断的射击,28式步枪、双管猎枪打出一枚枚炙热的子弹,面对密集的流民军,每一枪都能有一个战果。
尤其是士官手里装备的四十毫米榴弹发射器,发射的霰弹和镖弹,更是一扫一大片。流民军队伍为首的一名三十多岁的大汉,在第一轮就被一发子弹打碎了脑袋。他就是这支流民军的首领,本来觉得有把握的拿下的买卖,没成想连命都搭了进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