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神厨系统万石黄萌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封侯书生
“额……,那是因为他还没娶媳妇儿,等他娶了个管家婆,就也会藏私房钱了。”
“你说什么”
“没……没什么。”
陪了个笑,万国富赶忙把七十万转给了叶子,跟着拿着手机就溜了,生怕叶子反悔。
毕竟三十万也是很多的啊,对于媳妇儿这个铁公鸡来说,鬼知道她会不会突然又变卦,想要把这些钱又薅回去。
回家取了藏在大衣柜下的三万多块现金,万国富开着五菱宏光、直奔早就逛了不知道多少次的沿江路大众4s店。
他看中的这辆车早就被他来来回回看了很多次了,到地方了直接付款就可以提车,根本就不带再多看看一说。
当他把三万现金和三十万转账先后付给收银台,营业员马上就带他去取车了。
这款车的裸车价二十八万,加上购置税、车险等等,刚好是三十二万多,而万国富和这家店的销售经理很熟,所以争取了一些优惠,一共出了三十三万后,愣是让人家给他安了个相当好性能的行车记录仪,以及赠送了太阳膜、方向盘套等等。
而五菱宏光上的牌照,自然也是能取过来用的,不需要额外去拍号。
当4s店里的人帮着把牌照上好,并在网上备注后,万国富一脚油门踩下,开着新车直接就上路了。
至于这辆五菱宏光,没有牌照的车而已,已经不能开上路了。
万国富准备找个卖二手车的朋友过来估个价,卖掉当做新车的油钱。
花了半个多小时,万国富开着车上了长江大桥,又从江对岸的另一路上饶了回来。
一路之上,他整个人感觉神气极了,从未有过的舒爽感让他都快飘起来了。
将车停在自己超市门口的停车位上后,他更是连忙拿出手机,打给了平时的几个好朋友,告诉了他们买车的喜讯,嘚瑟的样子,和刚被万石买了新衣服的奶奶一模一样。
爽过后,自然就该空虚了,这是人的状态定律。
一个个电话打完,该嘚瑟的都嘚瑟完了后,坐在驾驶位上,万国富突然觉得有点索然无味。
“唉,本来是有八十三万来买车的,最后却只花了三十三万,还真是让我觉得意犹未尽呢。
要不是怕先斩后奏的话,会被媳妇儿赶去睡沙发,我就不会把儿子的信息给她看了。
本以为她会良心发现,一百万最起码也会给我留五十万吧,谁知道她这么狠,只给我留了三十万,唉,失策啊!
好男人还真是难啊!
要是换了个坏男人,才不会去在乎媳妇儿的看法呢。
渍渍,帅叔叔我可是个好男人呢!”
想到最后,心态超好的万国富又恢复了开心的样子,毕竟他可是个好男人呢,所以宠媳妇儿是必须的。
而且就好像万石小时候没什么钱花,所以现在不怎么花钱一样,万国富又何尝不是呢
作为一个自从结婚后,就被卡着零花钱的男人,能花三十三万买车,已经很让他满足了!
关好车门,万国富吹着口哨就回到了自家超市,因为心情太开心,所以走路之时一摇一摆的,就跟个鸭子似的。
第303章 蛮不讲理
万石从师父吴美华那里回来后,时间已经来到了上午十点,眼看着万客来又该营业了。
万石便又开始准备中午这顿饭了。
等到了中午营业时间,万客来自然又是座无虚席,生意好到爆。
等他忙完了,老爸万国富过来了,一脸嘚瑟的要带着他去看新买的车,就仿佛给他生了个弟弟或妹妹,邀请他去好好看看一样。
由此可见,买了车的老爸是有多高兴,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既视感有木有
来到停车位,万石跟着老爸上了车,却见到爷爷和老妈都在车上,万石一问才知道,他们也是被老爸拉过来看新车的。
老爸随后也上了车,哈哈一笑,发动车子,一脚油门踩下,车子便启动了,沿着沿江路开了起来。
这会儿是一点多,街上车辆不多,所以万国富把车子开得有些快,好让万石他们好好感受这辆车的性能。
少倾,车子停在了一个江边的停车位上,万国富把车窗按了下去,让江风吹进来,笑着问道:“怎么样,三十多万买的车就是好吧,一点都不颠簸,而且各项性能都好到爆呢。
就连这座椅的材质,音响的音质,都不是五菱宏光那种车能比的。”
“确实不错。”万石附和着点头,这车的性能确实不是五菱宏光能比的,体验感还挺不错。
看来出钱让老爸买辆车,是买对了。
“又不是你自己出的钱,这还是儿子给你买的,你在他面前嘚瑟个屁。”叶子在一旁看不下去了,把我们拉出来坐一段路,就为了让我们坐着玩儿
无聊不无聊
知不知道这样会耽误我绣十字绣啊。
万有福也是没好气的嗤笑道:“就是,这都是我的大孙子用自己的厨艺挣的钱,不像你,混了这么多年都没挣到一辆买车的钱,现在知道当年我让你学厨的好处了吧
要是你当年就学了厨,说不定会像我大孙子一样挣更多钱,可惜你现在只能看着我大孙子挣钱了。”
万国富:“……。”
万石诧异的看了爷爷一眼,这熟悉的既视感是怎么回事
话说我读大二那年,有一次下雪,老妈曾经提醒过我多穿衣服,但我没听,然后等我大四的时候,有一次感冒了,老妈也开始翻旧账奚落我了,说我这次感冒是因为两年前没听她的话的缘故。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就算我两年前冻了一次,这感冒的潜伏期也太长了吧
两年后才发作
爷爷你这种严肃的老头,也有这么蛮不讲理的一面
学厨就能买车
不学厨就买不起车
这逻辑成立吗
更何况,老爸他不是买不起车,是老妈不舍得给钱好吗
还真是找到了一个攻击点,就开始不顾逻辑的证明自己是对的。
难道全天下的家长都是这样
当孩子也太难了!
……
系统沉睡升级后的第二天下午,期待不已的万石来到了师父吴美华的店里。
每天下午,便是他跟师父约定的学习吴家糕点的时间。
因为下午的空闲时间比上午多,可以多学一会儿。
本来万石在空闲时间还要继续开垦荒地的,但比起学厨的事儿,明显学厨更重要,地则随时都能开垦,也不用急于一时。
所以在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万石应该是只能在上午的空闲时间开垦荒地了。
之所以说是几个月时间,是因为师父吴美华预计万石得学习几个月才能掌握吴家糕点的精华。
据说她当时跟着另一个人学的时候,足足打了一年的下手,然后又学了一年才上道呢。
也就是看在万石天赋很高,又提前自学过的情况下,吴美华才预估他几个月就能掌握精华,换了其他人,花一辈子时间都未必能入门。
而就算是掌握了精华,能不能把东西完全做好,还是需要时间练习的,这段时间可能会更加长。
只有让大脑和肌肉有了记忆,让双手有了手感,才能做出最完美的糕点。
关上门,吴美华从二楼搬了一个箱子下来。
跟着她从箱子里往外拿出了很多东西,其中有一部分万石从来都没有见过。
一边往外拿东西,吴美华一边讲解道:“我国的传统糕点具体有多少,连我都不知道,也没有人做过详细的统计。
毕竟糕点的涵盖面太大,很可能某个穷乡僻壤的某个小老百姓家里,就发明出了一种没人见过的糕点,所以统计难度太大。
总之就是,我国的糕点种类繁多,从南道北各有不同。
哪怕是最厉害的白案师傅,也未必认得清全部的,更别提全部会做了,那样难度太大。
哪怕是中式糕点分支之一的苏式糕点,也没有一个人敢说全部擅长,就算是一些老白案师傅,能精通几十种糕点做法的,都算不上多,更别提全部了。
在传统苏式糕点的基础上,我们吴家糕点改良了一部分的糕点做法和配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分支,我所擅长的也只是这一部分糕点的做法,以及我自学的一些其它派系或是国外的糕点做法,再多的话,我也就是能大概做出来,但是不精通,算不上多好吃。
在这段时间里,我会尽可能的把我会的都交给你,至于能学会多少,就看你自己的了。
我拿出来的这些东西很多都是日常的工具,五花八门,分别有镊子、筛子、剪子和梳子等,但到了我们厨师的厨房里,它们都属于厨具,就看怎么用了。
还有一些就是做糕点的模子,没有它们,很多糕点根本就做不出来,我这里的这些模子都是特别设计过得,更契合吴家糕点的做法。
这个小店就我一个人,很多糕点太费时间,我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所以这里的大部分模子,我也很多年没用了。
这些东西你都要弄一套,早晚用得着。这些工具类别的厨具,你应该都能在外头买到,你自己找地方买一下,至于这些做糕点的特定模子,你就得花心思了。
可以上农村找那种过去的老木匠师傅帮你雕刻,要么就找那种工厂用机器雕刻。
不过我估计就几套模子的话,工厂估计不会给做,所以你还是找个老木匠雕刻吧。”
万石点头表示明白,他很清楚,除了糕点的具体做法外,这些模子和它们的使用方法,也是重中之重,要是放在门户之见很重的古代,这些东西都是各大派系压箱底的宝贝,一般人根本都不可能见得到。
第304章 开始教授
万石随后拿出手机,把师父吴美华拿出来的一堆模子都进行了拍照,准备回去找爷爷问问,看看老家那边还有没有会做这种模子的木匠师傅。
吴美华讲解完,所有白案厨师要用到的厨具也都拿了出来。
她随即开始清洗它们,每一次清洗都显得小心翼翼,就仿佛给刚出生的婴儿洗澡似得。
一边洗这些厨具,她一边又道:“今天我先教你一种糕点的做法,以后每天我也会教你一种糕点做法,你可以把过程录下来回去慢慢看,要是你能记住,不录也行。”
“今天师父你准备教我什么糕点”万石点头表示明白,随即感兴趣的问道。
“薄荷糕。”
“薄荷糕吗现在天气已经热了,清凉解火的薄荷糕确实很适合。
我听说在苏杭那边,每个月份都有对应的要吃的糕点,似乎五月就是吃薄荷糕吧
就是不知道师父会做哪一种薄荷糕”万石点头表示明白,跟着就看见洗完了各种厨具的师父,开始准备相应材料了。
薄荷糕,据万石所知,有好几种糕点都会叫这个名字,它们的主材当然都是薄荷,但用的配料和做出来的成品都不同,有的是类似饼一样的,有的是类似果冻一样的,有的是类似雪糕一样的,而且它们有的软,有的硬,外形和颜色都不一样。
慢慢的,万石看出门道来了,师父似乎是要用蒸的办法来做这个薄荷糕。
而且似乎这个薄荷糕用到的材料并不多,除了粳(jg)米、糯米和薄荷外,还有一些白糖和牛奶。
把所有食材拿了出来,吴美华又介绍道:“因为以前各种糕点本来就多,现在各种新式糕点又层出不穷,所以很多地方的某些糕点的名字难免会重复,比如这薄荷糕,很多地方都有这种叫法,但是却不是一种糕点。
而我要做的这种薄荷糕,属于以前的老法子,对于厨艺要求很高,更要求厨师细心。”
拿起一个小木桶,吴美华示意万石看过去:“这里头是粳米和糯米的混合,比例为五比一,做薄荷糕少不了它们,而我已经提前把它们泡了两个小时。
现在天气热了,米不能泡的太久,否则会发酸,你要记住这一点。
如果是冬天的话,因为水的温度低,则要泡的时间长一点,最起码得三个小时,甚至四个小时,不然不容易磨开。”
见到万石点头后,吴美华从旁边拿过来了一个小石磨。
把泡好的米捞了出来,沥干后,一点点倒进了石磨中。
一边倒,她一边开始转动石磨,一粒粒粳米和糯米混合的颗粒米粉便相继被磨了出来。
等所有泡好的米都磨成了颗粒米粉,吴美华拿过一个筛子,开始筛米粉。
筛过之后,这些米粉就都变成了小粒的,大粒的则被她倒掉了。
这个筛子并不大,还没有一般的脸盆大,和工地上筛沙的那种自然是不能比的。
而且这个筛子也不仅仅是一块纱布随意固定在木头上,而是把纱布做成了一个木盒子的底。
这个木盒子是个长方形,长约三十公分,宽约二十五公分,厚度则在五公分左右。
据万石估计,这种筛子也就是做几个人吃的糕点还行,要是像万客来那样的客流量,拿着它筛粉,怕是客人们饿死了,也没做出东西来。
实在是太小了,效率忒低。
不过这倒是给了万石一个启发。
因为在平时做发糕或是包子什么的时候,不管是大米粉还是面粉,他都从来没有筛过,都是倒出来就直接那么用的。
“回去后我是不是也该试试这个办法
筛过之后的原材料做出来的美食,会不会更加精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