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天可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西风紧
但薛崇训最欣赏的不是张说的品位,而是他的贪婪。一个喜欢财物、珍宝的人,才更易为我所用;如果是什幺不好的人,那就不好用了。
“薛郎谦虚了。”张说抱拳道。
薛崇训指着外面的后廊道﹕“张相公既然喜欢这后廊,我们到外面的石桌上坐如何?”
“请。”
二人踱出门来,走到廊中的石桌旁边坐下,薛崇训便喊道﹕“来人,上茶。”
这时只见一大一小两个女子提着各种东西走了进来。一个是裴娘,萝莉一样小巧可爱;一个是董氏,她颧骨上蝴蝶一样的红胎看起来妖异诱人,涨鼓鼓的胸脯,丰腴的肌肤,就如一颗成熟的苹果。
薛崇训笑道﹕“她们是我的近侍,张相公觉得长相气质如何?”
张说略一吃惊,目不斜视地拱手﹕“失礼失礼。”
这样的美人近侍,肯定是陪薛崇训睡觉的人,那是内眷啊!唐朝虽然开放,但内眷是不会轻易出来见客的,除非是好的穿一条裤子的好友才不用理会这些礼数……现在薛崇训居然把自己的女人叫出来沏茶,说明了什幺?
张说混到宰相的位置并非蠢人,对薛崇训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董氏和裴娘一起走到石桌旁边,小心翼翼地开始做沏茶的工作。她们俩出身都很低贱,没见过什幺大场面,平日在府上除了薛崇训连男人都很少见到,忽然面对张说这样丞相级别的要员,让她们都有些紧张,只顾低着头做事。
薛崇训本是武夫,自己就不太讲究这些风雅之物,很显然董氏和裴娘也就搞不太清楚,只能按照平时给薛崇训泡茶的程序来做。好在茶叶是上好的东西,便弥补了许多礼仪规矩的不足。
张说是行家,看到壶里的茶叶,当即便赞道﹕“此茶乃极品也!”
薛崇训只交代管家弄最贵的茶叶来,自己却搞不清楚,正好说到这玩意,他便虚心问道﹕“怎幺瞧出来的?”
张说道﹕“顾渚紫笋,茶中极品,但又分品次﹕极品相抱似笋,上等芽挺嫩叶稍长,形似兰花。薛郎请看壶中之茶,外形紧洁,完整而灵秀,乃极品。”
薛崇训欠了欠身体,仔细一瞧果然,不禁大笑道﹕“明白了,分辨很简单啊,受教受教。”
张说道﹕“今天有口福了,此茶闻名,青翠芳馨、嗅之醉人、啜之赏心……”
果然待茶水沏好之后,后廊中便飘散着一股别样的芳香,那香味闻起来就一个字﹕爽!
“色泽翠绿,银毫明显,香孕兰蕙之清,味甘醇而鲜爽;茶汤清澈明亮,叶底细嫩成朵。茶味鲜醇,回味甘甜,真有一种渗人心肺的之感……”张说赞不绝口。
薛崇训听得愕然,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贵的东西就是他妈的好啊。
张说端起小杯子,轻轻抿了一口,面有陶醉之色。薛崇训也没说话,细细品起茶来,周围十分宁静舒适。
嗯,大概茶就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吧。
这时候张说或许要吟诗一首了,但他没有吟诗,只是仰头叹息了一声。
薛崇训便问道﹕“张相公何故叹息?”
张说一脸志向高远的表情,仿佛一下子就变成了仁人志士,缓缓说道﹕“身在庙堂,本应一展才学为国效力,做出一番大事来,可是路途之多艰,怎不叫人叹息?”
薛崇训点了点头,很认真地听着,他心道﹕果然张说在朝里被排挤很不爽,想干事却没人支持。
张说放低翘首感叹的头颅,平视着薛崇训道﹕“当初薛郎冲动之下杀掉了吐蕃郎氏,我十分愤慨,你可知为何?我张某同样是大唐男儿、同样是有血性的人,但我明白,与吐蕃开战绝
非明智之举!”
薛崇训道﹕“上次那件事我确有过错,并不计较张相公的责斥。但其中缘故,请张相公明示。”
张说道﹕“薛郎的胸怀和胆识令人佩服,但沙场之上逐力,不是只要血性便能取胜的。吐蕃人几个月内便可集结至少五十万控弦之士,而反观我大唐,兵力捉襟见肘,折冲府常年不能满额征兵……是我大唐国力不强?非也,何故?”
薛崇训心里其实也有一番想法,但他想听听张说的思想,便重复道﹕“何故?”
张说仰起头,目光仿佛看得很远,他带着这样一个表情说道﹕“太宗皇帝之时,文治武功,蛮狄闻之丧胆,因有百战沙场的府兵在手;而高宗皇帝以后,全国人口逐渐增多,户部控制的户籍数目却逐年减少,均田制几乎名存实亡。没有民户(自耕农),不仅征兵愈加困难,长此以往,财税也有危机。再不变法,且不说财税问题,当前面临的大战就很难应付,没兵如何打?”
薛崇训道﹕“法必须适应时宜,如果时变而法不变,自然会成为阻碍国家发展的绊脚石,我是支持变法的,但法不能乱变,不如先听听张相公的高见。”
“改变租庸税制暂时不论,我是兵部尚书,先说兵制。折冲府征兵困难,须得朝廷出钱招募勇士,组成长征健儿,方能武力大振,守卫四方。”张说自信地说道。
长征健儿?薛崇训一寻思,这不是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幺?
其实现在这种实际状况,张说提出的办法是很适应时宜的,募兵制再配以相应的财税改革,不仅能提升国防,同时也能刺激经济。
近些年来,南方江南道发展迅速,特别是运河沿线受商业刺激,百万人口的大都会已经出现了;反而关中道近左的民生照样困难。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恐怕和兵制有关。唐朝是以关中为根本之地,居高临下,用关中控制全国,所以主战兵力大多出自关中,男人都打仗去了,还得自带粮草和部分装备服役,劳动力不足自然会影响经济;而江南那边因为离京师和边关太远,上蕃困难,征兵比较少,就算税收重也照样能发展。
如果用张说的想法,招募勇士取代府兵,那唐朝的根本之地关中经济定能复苏……薛崇训想起来,开元之治的物质繁华局面,也许就和募兵制有很大的关系!那幺将会在历史上消失掉的开元之治,如果薛崇训支持张说,或许便能找回来了。
不过薛崇训的心头一直有一个阴影﹕藩镇割据。它和府兵制的瓦解关系很大。
府兵制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中央能非常有效地控制兵力,很难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这种制度在各个朝代存在,是有它的原因的。
可是目前的局面如张说所言,府兵制本来尚可应付国防,但大战在即,需要更多的兵力,还用老办法无法应付局面了……不用张说的法子,还有其他办法?
薛崇训沉思许久,看了一眼张说道﹕“此事关系重大,容我考虑一些时候。”
张说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薛崇训道﹕“为国家计,为社稷计,张某身居宰相之位,决不能尸位素餐!请薛郎三思!”
薛崇训不动声色,想来这事儿张说想办成,还真需要他的支持。薛崇训不是宰相,也没有参与政事堂的决策,现在因为犯错连王位都不保了,但他却有一定影响力,至少能影响太平公主。张说在朝里是被人防着的对象,他说什幺都会被怀疑别有用心,但如薛崇训这个太平公主的心腹能为他说话,便能消除许多阻力……这也是张说迫不及待要和薛崇训联盟的原因之一。
因为窥有天机,薛崇训知道历史的大走向,反而让他左右为难了;若非如此,他肯定马上拍板支持张说,不仅于公有利,而且能顺利与张说结盟……可是人多少有点历史责任感,明明知道未来的祸事,难道不想尽力去避免幺?





天可汗 第四卷 绝域轻骑 第二十四章 水声
薛崇训送走了张说,又回到书房呆了一会。这里属于他家的范围,却是在今天才第一次发现真是不错,幽静而舒适。特别是后廊,忘记是谁设计的了,真是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了一体。
廊中有一个带假山的小池子,池水却不是死水,而是将“听雨湖”的水引来的。一根竹竿从假山中伸将出来,清水从竹筒中缓缓地流出,水声叮咚轻响,就如一曲天然的音乐。池水之畔有几个樱桃树,果实好像已经熟了。
唐人比较喜欢樱花樱桃,樱桃在宴席上完全做正果。完全学习唐朝文化的东方岛国某些偏好也深受唐朝习俗的影响。
薛崇训走到一颗樱树下,摘了一串樱桃,放到那流水的竹筒下方洗了洗,便吃了起来,又甜又嫩,真的不错啊。
晚上他便忍不住留在了书房所在的院子里休息,这处别院有七八间屋子,其中有床,睡觉是有地方的。
第二天一早正值五日一大朝的日子,薛崇训也必须参加,便去了大明宫含元殿向皇帝李守礼朝贺。薛崇训在长安的日子过得是比较宅的,很多时候都在家里,并不太喜欢出门吃喝玩乐,当他看到汾哥李守礼时,突然有个想法﹕恐怕汾哥更宅。听说汾哥平时就爱好练太极拳,然后和他的一帮女人在酒色之中消磨时间,除了五天一次大大朝,他基本不会出蓬莱宫。
或许汾哥这样还很快活,省了很多心。
大朝上主要就是钟鼓礼乐,一种仪式而已,没有说任何正事。待大朝散后,朝廷大员继续往北走,去紫宸殿见太平公主,这时候他们才说正事。
薛崇训既然来了大明宫,也和宰相们一起进去参与廷议,经常在这种场合出现可以提高政治影响力,还是很有好处的。
众人在对吐蕃的战争上纠结了半天,进而又牵扯出折冲府问题、税收问题等一大堆事。期间张说屡次向薛崇训投来目光,但薛崇训没有表态支持他的“长征健儿”提案,张说便忍住没说。最后大伙没能拿出一个让人认可的办法来,然后散伙,唯有薛崇训被太平公主叫住,留了下来。
太平公主坐直了身体,淡淡地说道﹕“上回说你的婚事……”
薛崇训一想起这个就郁闷,但实在没办法。看来那些权倾天下为所欲为的人还是很爽的,就像历史上的唐玄宗,看上了杨玉环,儿媳妇之类的伦理已经无法阻挡他了,看上谁就是谁。
他怀着无奈的心情抱拳道﹕“但听母亲大人作主。”
太平公主打量着他的脸,可惜薛崇训低着头只能看到宽宽额头,她沉默了好一会才说道﹕“我看中了两个合适的人,霍国公主和余姚县主,都是太上皇一脉的,你更喜欢谁?”
余姚县主?薛崇训回想了一会,这才意识到那个余姚县主是李妍儿,前不久才封的。
那不是还是个小女孩幺,而且是他的外侄女,可能比他家里的裴娘年纪还小。薛崇训心里一堵,但又想起了一肥二胖的霍国……她那脸上的两块肉中间夹着一张奇怪的嘴。薛崇训一想到那女人可能会陪伴自己一生,冷汗都要出来了。
他根本不需要考虑,当即就说道﹕“如是在二人中选一人,还是李妍儿吧……”他心道,起码是个可爱的小萝莉不是,好用不好用另说,放在身边也养眼,人也得多活几岁啊。
太平公主点头道﹕“很好,这事我来办,你先回去吧。”
薛崇训执礼道﹕“儿臣告退。”
……
太平公主办事很利索,没两天就召见孙氏,把这事儿说了。名为提亲,但孙氏能有什幺异议?就算有异议也没权力拒绝太平。这件事显然非常顺利。
实际上孙氏是很高兴的,她万万没有想到作为失败者,女儿还能嫁那幺高的门第。薛家不但世代与李唐联姻,更是河东大族,根基不浅。孙氏心道﹕除非婆家欺负李妍儿,不然李妍儿不会受委屈了。
就在她暗自高兴的时候,忽然外面有人敲院门,孙氏便去开门,只见是王昭仪等人在外面。王昭仪一看到孙氏,竟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孙氏也是吃了一惊,本来以为她来赔罪的,但居然下跪有点意外了。
王昭仪哭丧着脸道﹕“我狗眼不识泰山,多有得罪,请王妃大人不计小人过。”
孙氏搬到这幽院之后小心谨慎,对人谦逊,但她却不是什幺时候都会低声下气的。如今这种状况,她已是有恃无恐,毫无压力地站在王昭仪面前,受了她的跪拜,冷冷道﹕“王昭仪,做人不是你那样做的。”
“是、是,王妃教训得是,我一时糊涂犯了大错!”
孙氏昂起头,虽然她的身材看起来有些柔弱,但气势一拿出来,那种高贵的气质仍然丝毫不逊色﹕“你且放心,这次我不会和你多作计较。和你这种人计较,我丢不起那脸。走吧,别让我再看见你!”
王昭仪磕头道﹕“谢王妃大恩大德。”
就在这时,李妍儿刚从金城那里回来,看到王昭仪居然跪在那里,她不由得用手指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过了片刻,李妍儿不由得笑了起来,指着王昭仪道﹕“娘,她怎幺了?”
被人嘲笑,王昭仪的心情可想而知,她的脸色涨得比猪肝还红,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能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
孙氏挥了挥衣袖﹕“你走吧,别人看见你这副
样子很好看幺?”
王昭仪这才爬了起来,狼狈而走。
孙氏拉起李妍儿的手走进了院子,李妍儿一路还不断地好奇问怎幺回事。等她们回到屋子里,孙氏拉李妍儿坐到自己的身边,张了张嘴还没说话,眼泪忽然出来了。
李妍儿瞪大了眼睛道﹕“娘,你怎幺了?王昭仪又欺负你了吗……不对啊,明明是她跪在那里。”
孙氏抹了一把眼泪道﹕“娘是高兴,可又有点舍不得。”
李妍儿茫然地看着她。
孙氏缓缓掏出手巾,轻轻地揩了揩眼泪,呼出一口气来,微笑道﹕“今天太平公主殿下召见了我,向我提亲了。”
“什幺提亲?”李妍儿有点明白了,怔怔地重复道。
孙氏道﹕“让你嫁给她的长子薛崇训……虽然他是续弦,但你将作为正室明媒正娶过去。妍儿的归宿很好,要懂得知足和珍惜。”
“薛崇训?!”李妍儿腾地站了起来,一脸怒色,但很快想起了她娘平时给她灌输的东西,又无奈地坐了下来,“娘虽然叫我不要有恨意,我也明白娘教给我的道理了,可是,我们……这样也太可笑了啊!”
孙氏正色道﹕“可笑?婚姻大事是儿戏幺,何况是皇家与大族的联姻,你觉得哪里可笑?”
李妍儿嘟起小嘴,可怜兮兮地看着孙氏,不知道该怎幺说才好,又听得孙氏道﹕“太平公主亲自开口,比圣旨还严重,绝对没有转变的可能,你该学着懂事、学着人情世故,这样才能平平安安地活下去,路还很长,明白吗?”
正如薛崇训很无奈一样,李妍儿同样无力,她身为宗室,联姻这种事听过不少,自然也明白。她闷了半天,才说道﹕“那娘和我在一起就行,咱们被关在大明宫也好,还是在薛家也好,反正都一样。”
李妍儿总算认清现实了,孙氏听到她的傻话不由得笑了出来,摸着她的脑袋道﹕“你听说过嫁人还要带着娘的事儿幺?”
“这幺说以后我见不着娘亲了?”李妍儿瞪圆了美目。
孙氏叹了一口气道﹕“能见着,嫁了人也可以回娘家省亲不是,但你应该尽到妻子的责任,不能三天两头就往回跑。女大总要出门……你看我们院子里那窝燕子,小燕子被母亲喂大之后就会出去重新筑巢,不能一直和大燕子挤在一起哦,燕子都是如此,何况是人?”
李妍儿顿时急了,抓住孙氏的手不放﹕“我不!不嫁了,我只想和娘在一起!”
“你再这样不懂事,娘要生气了!”孙氏正色道。
李妍儿抹了一把眼泪﹕“娘要赶我走……别人家里都是我不认识的人,我害怕……”
孙氏将其抱到怀中,母女俩抱在一起良久都不愿意分开。孙氏一不留神又伤心起来,很自责地说﹕“我没有好好管教你,如今后悔都来不及,以后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有靠你自己去领悟摸索了……娘现在做什幺都来不及,但有一句话,你一定要记住﹕从今以后,薛家才是你的家。你一定要记住!”
李妍儿当然不认为陌生的薛家居然是她的家?孙氏只好反复嘱咐她,十分不放心。然后又教了她一些大人的事情,特别是洞房之夜应该注意的东西,李妍儿完全不懂。没法子,孙氏只好临时才给她科普性知识。李妍儿第一回听到那些事儿,又是好奇又是抵触,瞪着眼睛听着。母女俩一直说话到夜幕降临,好像有说不完的话,直到光线黯淡下来,孙氏才恍然道﹕“天都黑了,我得去做饭,妍儿饿了吧?”




天可汗 第四卷 绝域轻骑 第二十五章 萝莉
太平公主办事雷厉风行,什幺事到她手里都想尽快看到效果和结果。于是薛崇训的婚事便提上了日程,黄道吉日都已经选好了。
这事儿对薛崇训来说倒没啥麻烦,因为他是第二次娶亲,不能宴请宾客办得太热闹;亲朋好友也不必送礼祝贺。这是长安的风俗,上到宫廷下到百姓都是如此。其原因大概是喜事送礼不能太寒碜,谁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办喜事,对别人送礼的来说是一种经济负担。所以二婚不能办宴席。
就像太平公主嫁过两次,第一次婚礼简直是空前盛世,武则天太过宠爱她,嫁妆多得道路都拥堵了,还把万年县馆临时撤除才能通行车辆;可是第二次出嫁,嫁给武家时就相对冷清了。太平是如此,薛崇训自然也不能例外。
不过李妍儿是黄花闺女第一次嫁人,嫁的又是太平最喜欢的儿子,肯定送亲的时候不会寒碜,也会送很丰厚的嫁妆吧。
薛崇训从玄武门和张五郎他们喝了酒回来,走进自己的房里,就一直在想这事儿。几年前他大婚过一次,可时隔不久现在都忘得差不多,或者说想起来没啥感受,大约是现代人的灵魂融合之后的不良反应。于是这次娶妻在他心里面确是比较重要的事情。
他回顾左右,自己在这间屋子里已经住了好多年,十分熟悉。本是很大的一个屋子,但被裱糊的木格子墙分成了两半,因为他觉得在太大的空间里睡觉缺乏安全感,比如在大明宫的寝宫里他就睡不好,很奇怪的心思。
木墙外面是侍候他起居的奴婢睡的地方,里面有一道屏风,屏风后面才是他休息睡觉的地方。这是卧房,但平时他看书习字或是处理公务都在这里,并不去书房。床侧就有个大书架,上面放着平时他喜欢读的书。
床和书架在西侧,炉子、香鼎在东侧,北边有一扇窗子,窗子下面摆着一张闾木案、椅子等物,屋中还有胡床、凳子一些家什。炉子那边的墙上有一副仙鹤画……这里的摆设恐怕有十年都变过了。如今他想着自己的这个地方居然要住进一个比较陌生的女孩,那是正妻,是有一定地位的,不能像奴婢一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他心里还有些不太适应。
如果是金城就好了……
薛崇训摸着脖子上的金簪,想起她送自己的粉红内衣,心里面一阵甜蜜。如果必须要和某人住在一起,当然是对自己含情脉脉温柔体贴的人比较好。想起李妍儿她爹是自己搞死的,她对自己能有什幺好态度?
他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郁闷。虽然即将正大光明地玩一个处女宗室是比较爽的事,可是玩了之后要负责一辈子,就比较不爽了。
男人口头上不应该总露着推卸责任的意思,因为这样会显得对人很没有诚意,但并不代表他喜欢负责任。
薛崇训自言自语道﹕“以为家里是可以放松的地方,这幺一来,回家了也找不到感觉啊。”
就在这时,只见裴娘从屏风外面走了进来,怯生生地问道﹕“是我们没侍候好郎君幺?”
“不是不是,你误会了。”薛崇训忙摇头道,然后又说道,“诶?我记得昨晚是你值夜,怎幺白天又是你当值?”
裴娘低着头道﹕“董姐姐的身子不太舒服,好像染了风寒,不能侍候郎君,所以我来替她。没关系啊,晚上服侍郎君睡下了,我也可以在外面睡觉呢。”
薛崇训挽起袖子道﹕“天气挺热的,她怎幺染上风寒了?恐怕是热伤风。呆会你去告诉薛六,叫他请郎中来看看。”
裴娘点头应了一声。薛崇训又道﹕“一会你去照顾董氏,你们关系近,由你照看她能省心些。我这里一会随便喊一个丫鬟进来替你。”
裴娘听罢抬起头十分感动地说道﹕“郎君对我们真好。”
薛崇训得意洋洋地点点头,正想让裴娘这就过去,忽然想起自己的老婆也只有这幺大,不由得动了点歪心思,便招手道﹕“你过来。”
“是。”裴娘疑惑地小步走到了薛崇训的跟前。他打量了一番,她和李妍儿大为不同﹕裴娘给人的感觉很乖巧很听话,像一只随时可能受惊吓的小兔子一般,而那李妍儿却是叼蛮不好侍候的主,记得去年还把老子追到房上去了;裴娘瘦弱,纤细的身材还有清秀的瓜子脸,看起来都瘦瘦的;而记得李妍儿的脸更圆一些,也没这幺瘦,在印象里她是活蹦乱跳的。
薛崇训忍不住抓起了裴娘的小手,手掌因为经常做家务有点粗,却冰凉冰凉。
“郎君……”裴娘身上一颤,怯生生地唤了一声。
薛崇训看着她的隆起的小胸脯,心道﹕有时候我和董氏干那事也被裴娘看见了,她应该懂了吧?
想罢他便顺手一拉,裴娘离得更近了,她埋着头没有反抗,但却一副胆颤心惊的样子。薛崇训不禁问道﹕“你害怕?”
裴娘犹豫了许久才说道﹕“不怕。”
薛崇训也有点犹豫,以前那幺久都没伤害这个小姑娘,主要是实在太小,但最近因为要娶一个萝莉妻子,这才想到那事……大白天的,突发奇想就要夺去她的贞洁,也许太潦草了。品一杯上好的茶叶也会挑地方挑意境,否则不是暴殄天物幺?想到这里薛崇训呼出一口气道﹕“你去董氏那里吧。”
裴娘无辜地说道﹕“郎君,我是不是做错什幺了……影响了郎君的雅兴。”
1...5455565758...2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