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愤怒的香蕉
众人愣了愣,宁毅理所当然地在本子上记下几个字,说道:大家出来混的,外号响亮很重要,这就是招牌啊。看起来北边的都有这个意识,你们以前在南边就差多了。圣公方腊还不错,一看就知道是个穷凶极恶的老大,霸刀简单了一点,不过也很霸气了。但总是缺少了一点艺术感。方七佛你们一直叫他佛帅,不过我查过一下,他以前在江湖上有个外号叫‘云龙九现’。你们齐家的索魂枪一听就有点烂大街我这么说你们还不高兴,不肯承认错误还有,闻人,你没有外号吧,以前你整天跑堂子,将来的外号恐怕要变成店小二闻人不二
众人也已经有些奇怪宁毅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这时候齐家三兄弟齐齐地垮下了脸,实际上却是有些好笑。闻人不二道:立恒,我是奸细,要是太多人知道我的名字,那可就全砸了
话也不是那么说,有时候给人家一个响亮的名字,偏偏找不到人,很有威慑力的。以后给你老师,秦相取个代号,叫老鬼,你可以叫老枪什么的看我就不一样,血手人屠宁立恒,说出来就很霸气,迟早所有人都会怕我
天阴,河风吹来阵阵凉爽,宁毅坐在草地上说话,偏偏并不轻佻,虽是轻描淡写的倒也有一股理所当然的味道在其中,草地上便很有闲聊的气氛。随后宁毅问起谁谁谁的武功比较高,譬如陈凡能不能打得过卢俊义,齐家三兄弟表示陈凡恐怕还要高出这位卢员外一筹。卢俊义在那边听了,却有些不明白陈凡到底是谁。方七佛纵然名闻天下,陈凡一直还没有太高的知名度。
随后说起霸刀来,他还是听说过的。
刘西瓜要是跟陈凡打起来,根据立恒说起的他对上包道乙那一架的情景。刘西瓜应该还是要稍逊的。这是齐新翰的说法,对于刘西瓜,他们三兄弟是有深仇大恨的,但此时闲聊说起来,倒也不算什么。
刘西瓜当初打你们可是一打三呐陈凡更厉害?
佛帅一直护着他,不想让他太早出名,陈凡的武艺我们都是知道的。只是战场之上他用的是一身力气,说单打独斗。他的辈分不高。当初在方腊那边,长辈是不会跟他过招的,能跟他放对的也就是刘西瓜。我们与他算不得熟络,就很少切磋当时也知道并肩子上也未必干得过他。我们几兄弟中,新翰最有天分,但跟陈凡刘西瓜这两个变态比,还是不够的
在他们的杀父之仇上。三兄弟对方腊的憎恨尤甚刘西瓜,此时说起方腊的名字,便没什么尊敬可言。齐新勇摇了摇头,随后道:当初在军中,方腊的武艺其实是最厉害的,佛帅与他也相差无几。接下来,才是邓元觉石宝司行方家父这一批人,陈凡与刘西瓜,在我们看来也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了,包道乙便要再下一层。卢员外估计比陈凡稍逊,但若对上包道乙,当有足够的胜算
这样一说就明白了,包道乙是死在我手上的。所以血手人屠应该就在这个位置了
宁毅自得其乐地记名字。
闻人不二探头望去。有些奇怪:你这是在写些什么?
武林风云榜之类的编纂人宁立恒。宁毅把那小册的封面折过来给众人看了看,我要将搜集过来的高手名字整理成册。列出江湖百大高手。现在的话你们看,能列入天下第一的几个名字,首先是大魔头圣公方腊,云龙九现方七佛,这两个名字都知道了。汴梁原本御拳馆的第一高手‘铁臂膀’周侗,卢员外林冲岳家小弟都是他的弟子,他虽然现在不在汴梁了,但恐怕还是公认的天下第一,就是外号挫了点另外我在杭州听过两个名字,一个叫做‘红颜白首’崔小绿,据说是个青楼出身的妖女什么的,很厉害。另外方腊接魔教之前的圣女司空南,据说死了,但我跟刘西瓜打听过,她是被方腊籍着人多势众赶跑了,武艺也是非常厉害,不过现在估计是个老婆婆天下第一暂时就从这五个人里面选吧,虽然河山铁剑陆红提肯定也有这么厉害,不过不打算让她参这档子浑水
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这个有什么用?
编纂成册发行天下啊,这五个人以下,就能轮到霸刀刘大彪邓元觉石宝这一批了从杭州开始我就在打听这些武林秘闻,不过当时没什么时间。现在就可以开始做,但是田虎王庆那边的资料还没归纳过来我准备列出天下一百大高手的座次,生平事迹大家都喜欢看这种东西
齐新勇等人呆了半晌,都有些为之神往,他们毕竟也是乡民出身,又是武者,对这类八卦还是热衷的,但又觉得宁毅来弄这个事未免太不靠谱。果然,只听得宁毅笑道:等到列完了,大家传扬出去,那可就轮到他们头痛了。铁臂膀周侗这些家伙没人敢惹,石宝邓元觉他们也是在军队里。可那些走单帮的就不同了,整天都有人要挑战他们出名。你看,梁山上的人出来作案,黑道的知道了,半夜三更有人跑到他们客栈里拿把大刀:‘李逵你给我出来,老子今天要挑战你,证明我才是天下第八十’我保证他们寸步难行
他有些自得其乐:混绿林的,打一辈子,为的是个名气和面子,这个册子,咱们通过官方发出去,每年考武状元,也能配合一下。可以弄什么宗师榜高手榜新秀榜,有些人不在意,但普通的人是很热衷的,我正好打算组织一批人专门说书,这些江湖轶闻也可以说一说嘛。要是有人想要上榜造势,没问题啊,给钱就行了你们想不想上?大家自己人,名次不要太离谱,我可以给你们打八折
免了。齐新勇等人脸都绿了。世界上的事情,有时候说起来是胡闹,但如果宁毅真心想要这样推行下去,恐怕就真有可能成功。上榜的名头如果流传到普通人眼里,诱人是很诱人,但随之而来的肯定就是一番腥风血雨。宁毅说着说着,自己也吐了口气,看着那小册子摇头。
每年选个一次左右,如果闹得声势大了,还可以像选花魁一样嘛,给人投票,投票要银子我知道汴梁经常就有这类才子比试排名次的,规模都小了一点。真发展下去,别说武功天下第一文采天下第一花魁天下第一嗯,我开个天下第一的专业评比公司,就连道德先锋模范都每年评个一次,普通人要投一票,我就收一两银子!没多久就发财了
宁毅跟众人聊着这些,有时候说着,语气倒是有些怅然,看来不全是玩笑,到得后来,大伙儿倒也有些分不清他哪句是真哪句是假,便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接下去。凉风一阵阵地吹过来,待到众人休息够了,方才陆陆续续地上船,一路向北。
这天晚上船队停泊一夜,到得第二天上午,船队便进入了开封地界,下午时分,下起雨来,船队驶入汴梁城
第三六四章 古都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绵延流淌,在漫长的数千年的岁月里,时而温柔,时而狂暴。数度决堤改道的黄河带来过无数次的灾难,但水流冲刷沉积,每次改道过后,泛滥的区域却又留下了无比肥沃的土壤,人类因此得以孕育,依附着水流的狂暴或是安静,在此代代繁衍,并且建筑起繁华的文明。
中华民族是以此为中心最终辐射出去,围绕着黄河,一处处的聚居地到最后发展成城市,有的延绵数千载,有的则在时间的长河里渐渐淹没,只是留下了名字和记忆,这其中,开封府汴梁城,是最为璀璨的名字之一。
位于黄河下游巨大冲积平原的尖端,开封府自古繁华,这里有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关键的地理位置与衔接南北便利的水陆交通。自公元前两千年起的夏朝,便已在此第一次建起一个王朝的首都,然后在延延绵绵四千余年,共有十个王朝定都于此。黄河孕育了这座城市,也不断地摧毁着它,每一次大的改道,旧的城池便被淹没,水流过后,新的城池再捡起来。公元两千年的开封府仍旧是无比繁荣的大城,但过往的城池与回忆则被一层一层的掩埋在黄河的淤泥之下,无法再见了。
武朝,开封府汴梁城还是六朝古都,这是宁毅没有记忆的城市,千年后的开封比如今这片城池要高出许多了。这座理论上在许多年后会被掩埋在地底的城市此时显得既古老又年轻,铅青色的雨幕下,城市古老的与新颖的建筑群混杂在一起,如同每一座高速发展的城市一般,带着它匆忙的不曾协调的新旧记忆与矛盾,带着能令人怀念又能令人厌恶的气息。在时间的河流里,留下人们活过的痕迹。
在这座城池之下,许有夏朝古老的痕迹,有战国大梁的城郭,有唐时汴州的残垣。如此想来,倒也不自觉地令人心中兴起一股奇妙的感觉。从船上下来时,宁毅在地上跺了两脚。
雨中的码头混乱而嘈杂。
自江宁过来,同行一路,到得此时。终于是分道扬镳的时候了。生辰纲自有皇家的人过来交接,一路北上的皇亲权贵们,也各有自己的关系要找,有亲戚要会。这时候的消息流通算不得灵活,众人一路北上。各种耽搁,到达的准确时辰,京城里的人是不好估算的。有些身份比较高,也比较自持身份和面子的,早在昨晚就已让下人快马加鞭赶来京城报信,这时候,便有些看起来就很有身份的人在码头迎接。也有的人——如同小郡主这样——身份不低。如康贤等人又担心她安全的,早已让人报信到京城来,每日里都会叫人在码头等着,这样的待遇是最为殷切的。也最能证明身份。
密侦司的各种事物如今并不像完全正规运行时那般严谨,闻人不二等人上京,主要还是拜会秦嗣源。他原本就对秦嗣源执弟子礼,这时候已经靠了岸。下午便是要去相府拜见的。至于宁毅,他去相府原本也是应当。然而这一路过来还有小婵,有苏文昱苏燕平,有云竹有锦儿,有四五个苏府比较信得过的下人和护院,带着的东西也不少,就不可能将一帮人全带过去,于是下午就得先找客栈住下。至于齐家三兄弟卢俊义等人,反正也已经很熟了,就不妨同住客栈。
初来汴梁,其实算得上人生地不熟,好在苏家之中随行的也有一个有经验的,是那位在皇商事件中跑来汴梁落井下石的廖掌柜。这人名叫廖三花,在苏家的掌柜中算是很信得过的,又有在京城做生意跑门路的经验,这次便让他跟着过来打前站。
众人在码头专做迎接贵宾之用的大厅里商议着去哪里住下时,周佩领着几个人过来打了招呼,这是京城崇王府的人,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大概要在崇王府里住下,一直到太后寿宴过后,因此过来询问宁毅住在哪里。
这一路上的事情过后,她对于宁毅已经相当崇拜了,几天里缠着宁毅问这问那的时间多了,如往常一般非要不服气的顶上一两句的情况却大大减少,就连宁毅明显玩闹地编什么天下百大高手榜,她都要抄上一份,思考其中的奥妙。如果可能,恐怕她会比较情愿跟在这样的老师身边学东西,但当然,大部分的时候,她是识大体的,也知道这事情根本不可能。
这时候宁毅等人是准备按照廖掌柜介绍的住到据说汴梁最大最贵的福祥客栈去,这名字说出来,一位跟着周佩的王府管事也道:福祥楼,那里是挺大了,只是担心没有空房。到时候若不能住下,公子不妨去太庙街那边的文汇楼,那客栈里,王府是有些关系的。这位管事看来是个太监,但态度温和恭谨,说着递上一份名帖。看来崇王府与康王府关系不错,对方这样做,小郡主便也感到面上有光。
老师住的地方,明日我再去问问秦爷爷。若是有什么事情,老师便来崇王府找我。周佩说完,双手合在胸前微微屈膝福了一礼方才离去,十五岁的少女显得高贵而大方。
周佩离开之后,陈金规便也过来与宁毅说了几句话,是感谢他一路之上的援手的,又道自己在京城也认识些人,若有需要,便尽管开口云云。陈金规之后,过来找宁毅的却是李师师。
这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与众人依依惜别之后,李师师是要回矾楼了,便也过来询问了宁毅的住处。事实上,或许开始的一两天宁毅会住客栈,此后还是要在京城买几个院子的。
若是有空,宁大哥不妨来矾楼逛逛,京师之地,才子众多,周邦彦周美成宁大哥还记得把,他就一直对你的词作念念不忘呢。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小妹希望能与宁大哥于大哥陈大哥一起聚一聚。
她的态度殷切诚恳,宁毅都感到不好拒绝,当然,这等事情他也是没必要拒绝的,点头应下了。李师师便也是微微福身,笑着离开。身影之中蕴着的虽然不是周佩那般的高贵,但聘婷婀娜又大方得体,像是少女的清纯与女人的妩媚结合在一起,又不失纯净之感。如果说云竹像是淡雅素净的百合,她大概像是纯净却带着些许自然张扬的水仙。或许也是因此,云竹融不入青楼那样的环境里,她却能游刃有余,怡然自得。
这个李姑娘好厉害啊此时一身布衣荆钗素净打扮的云竹看着李师师告别了所有人后远去的背景,也不由得偏了头感叹一声,这大概是纯粹的崇拜了,她偏头之间也自有一股迷人的气质,宁毅看着笑了笑。元锦儿这时候做着男装打扮,坐在行李上吃东西,不以为然地轻哼。
雨还在下,一行人租了马车离开。过了两条街后,码头边特有的脏乱便渐渐的消退,但掀开帘子往外看,街景依旧显得拥挤,高高低低的建筑挤在一起,七歪八拐的宽窄巷道,雨幕之下,眼前的景象时而古旧时而新颖,新的酒馆旧的茶楼,高高低低的屋檐交叠在一起,有时经过古旧的院子,院墙上爬满青苔,有时经过新建的小楼,红漆在雨里被冲刷得亮堂。威严的府邸前陈着大大的石狮子,镖局院落里高高的旗杆,武人背着兵器,在檐下避雨,青楼上好看的灯笼,有些楼上还挂着衣服彩绸,眼里蕴着憧憬的女子在楼上心不在焉地望着过往的行人,有些窗户里传出来歌声笑声笑骂声,声音在雨里被淹没了。古老的树或长在院落一隅,或长在桥头街角,在这古老的城池中撑起繁茂的叶子,远远的,有巍峨的宫墙。
一路自码头到福祥客栈,想要住下时才发现那福祥客栈果然满了,随后宁毅一行人转向那崇王府管事所说的文汇楼,那边果然也是贵气堂皇的大客栈。宁毅等人拿出名帖,租了两个院子住下后,已近傍晚时分。雨还未停,客栈中点起灯盏挂起灯笼,亮堂堂的一片,不少人都在大厅里高声说话,聊的是从昨天才传出的一件事:辽国常胜军统帅郭药师在这边的努力争取下,挟涿易二州,降了武朝了。
一如后世,京师之地,大伙儿都喜欢谈政治,这件事情宁毅也只是前两天才知道,但毕竟是好消息,上面也没有遮遮掩掩。此时金攻辽已经取得连番大胜,但武朝这边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先前十万人打不赢一万人已经令人很没有信心,哪怕童贯如今已经率军北上,但没有胜绩之前,武朝军队也已经很难给人信心。倒是常胜军本就是由辽东人组成,原本是为了对抗女真人,名叫怨军,虽然对上女真人不见得能赢,但战力还是极强的,朝廷这边,显然就是这样宣传了。
有关于郭药师的怨军,武朝这边一开始就在争取,特别是秦嗣源,他知道武朝军队正面实力不够,让密侦司在背后费了极大力气,各种能让此消彼长的方法都在用,这次对于密侦司来说,当也是一场大胜(未完待续)
第三六五章 心之所愿 天下大同(上)
关于郭药师常胜军投诚的消息传遍全城,在这一两日内成为众人茶余饭后谈资焦点的同时,汴梁城中,作为推动了此事落实的位于武朝金字塔顶端的那些人们,也正在胜利的余韵中感受着喜悦的成果。
最近一年的时间以来,金人攻势凶猛,已下辽国土地近半。此消彼长之下,几乎已经可以说是敲响了辽国的丧钟。武朝朝廷当中,多有信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理的,此时将常胜军拉拢过来,便恰好是这个道理的最好佐证。
自开战之初,朝廷中主战主和的势力已经倾斜得相当严重,但主和派仍旧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的。而主战派中也并非团结一块,在后来战局连败的微妙形势中,渐渐分成两股,一股要求前方军队奋战得胜,展现自己的实力,在此后与金人的谈判中便更好说话,另一派则因为败绩连连,开始鼓吹己方保存实力,以兵法运筹,坐山观虎斗,待金辽皆伤,再顺势得利。
这两种说法一开始就是都有的,只是战局变化后,才明确地割裂开。但无论如何,主战派的底线还是要收复幽燕,至少不能让主和派占了上风。当常胜军投诚的消息确定,众人当中,还是后者的声浪占了上风。此时北方按兵不动,童贯率禁军北上,还未再度开战,郭药师便投了诚,正符合天朝上国王道之师的风范,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就是武朝中兴之机到来的标志了。
呼声热烈,众志成城,在此时来说,庆祝的方式当然就是各种宴席聚会。这两天里,汴梁城中承办各种聚会的商家发了大财,各家青楼楚馆也是收入不菲,几个文会办得有声有色,一位名叫于少元的才子在静思园中作《王道赋。被评为近百年来少有的大气之作。有唐时遗风,文章骈四俪六洋洋洒洒地说明了武朝再逢盛世的必然性,文采横溢令人叹为观止。
文道昌,自然也能算是世运兴隆的表现,大家是不会对此有什么异议的。作出《王道赋以后,这位于少元又得京城花魁姬晚晴的青睐,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成为京城传扬的佳话,隐约便要与此时被称为京师四大才子的周邦彦郑叔和王元世谢道三比肩。
这些事情,是这个时代最为流行的风气,不管在哪里,都是绕不过的。这天下午的右相府中,便也有几个人拿着那《王道赋在传阅议论。这是右相府的东院。与秦嗣源一向办公的书房是很近的,房间里书籍案牍众多,也证明了这几人乃是秦嗣源信任的幕僚或师爷。其中一人乃是样貌俊逸的中年和尚,另外三人则分别是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的样子,三人气质都成熟稳重,但年龄则像是写在了脸上,一望即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来。
洋洋洒洒,沛然大气。这于少元称得上文采天纵了今年才二十出头吧。倒是让我想起了王子安看了赋文后说话的乃是那五十来岁的老者,一面摇头赞叹。他口中的王子安,则是初唐四杰中写出《滕王阁序的王勃。能在右相府当幕僚的,都是文采斐然之辈,这位老人能将于少元比王子安,足以证明对方的成就。
不过他这样说了之后,随即也就迎来了不怎么赞同的反驳。说话的乃是不远处正在伏案书写的三十多岁的男子,挑了挑眉:文采是好,却只是空口感叹,立论不足呐,若只是王道正气便可兴国安邦嗯,虽然也非毫无道理,但这样一来,年公,我们又在做什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