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唐当奶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华光映雪
事后没几天,几个蔫坏的伙计如法炮制,给大猫吃羊肉,也加了料的,好家伙,这样一整,大猫直接改吃素了,肉都不吃了,就连经常送烤羊的汉王李元昌都巴结不上了。
三虎得意道:“天天有肉吃的宠物老虎,多好的生活?有时大家都感觉活得还不如一只虎,现在好了,吃素,嗯,吃素挺好的,减肥!”
一个月后,天下发生了一件大事,河南道大旱,田里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
大唐时期的河南道就是自洛阳以东,黄河南岸疆域,包括后世的河南、半个安徽、山东都属于河南道。
皇宫议政殿里,皇帝李二紧急召集了群臣,大发雷霆,河南道大旱,为何等到了现在颗粒无收才上报?之前的官员对旱情就视若罔闻吗?
长孙无忌站起来劝解道:“陛下,现在不是追究官员失察的……”
李二拍案而起大喝道:“失察?他们那是渎职!
查,立刻派人去查,河南道从上到下各级官员,几百上千人,难道就没有一个看到田里大旱吗?
倘若如此,日后恐怕这天下换了主人我们都不知道吧。”
“陛下息怒,臣这就亲自带人去查。”魏征站起来恭敬道,“不过辅机说的对,现在当务之急还是赈灾,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沿路乞讨会将灾情带到别的州道的,若是赈灾不及时,再发生了瘟疫……”
李二平静了一下,点头道:“好,如此,那就从其他各州道调集赈灾粮食,玄成,你做赈灾大臣。
不,这件事不止赈灾这么简单,你一个文官恐怕压不住。
敬德,你带五千兵马,随玄成去赈灾。
名义上你是赈灾大臣,玄成为副,但实际上你要多听玄成的,你主要负责的,就是防止有人趁乱生事。”
二人刚刚领命,房玄龄站了起来,“陛下,大唐立国时间短,加之近几年又时常打仗,所以底子太薄,各州道报备上来的存粮着实不多。
现在只是河南道大旱现灾情,如果我们挪用了各州道的存粮,万一别的地方也在这时候出事,恐怕……”
“怎么?各地连个救灾活命的粮食都没有吗?”李二眉头一皱。
“除了南方的州道富裕些,北方个州道多是自给自足,存粮如果拿来赈灾,支撑不了一个月,倘若运去河南道,算上路上的损耗,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了。”
这个情况,想必除了掌管财政的户部尚书,也就宰相房玄龄最清楚了。
李二沉默了,他知道大唐底子薄,但没想到连个天灾都挡不住?前两年还打灭国战呢?那消耗也不小呀。
仔细一想,也是,灭国战争不过是十万二十万士卒吃喝几个月的,现在河南道多少人?一两百万人口,全部饿肚子,比得上大唐打十个灭国战争了。
“哎……天灾啊,倘若给我大唐十年、不、五年风调雨顺的休养生息,何惧天灾?
罢了!打开国库,从关内道、京兆府两地出五成存粮先去应急,一边赈灾一边想办法吧。”李二有些无力道。
长孙无忌劝解道:“陛下,国库存粮和京兆地区乃是拱卫京畿所用,轻易不敢动用,万一……”
“辅机,倘若失了天下民心,京畿也就不是京畿了,先保百姓,京兆府和关内道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会不会出事,朕心里有数。”
闻言众人也不再多劝,毕竟火烧眉毛了,现在只是灾情刚开始,百姓出现流民,尚未有什么死伤,但大唐国力弱,田里新粮颗粒无收,百姓家里的存粮十不存一,支撑不了多久了。
就在众人议事散去的时候,内侍老高一脸着急的来报,出事了。
“河南道传来急报,近十万百姓全都朝着洛阳聚拢而去,这些人声称今年的旱灾皆因前段时间会昌寺冤案而起,罪魁祸首就是神医杜驸马,要求杀神医祭天,平息老头怒火才能解决这次旱灾。”
李二气得一脚踹翻了面前的桌案,大骂道:“胡说八道,会昌寺案件何来的冤情?开门十日公审,百姓拍手称快,要喊冤为何当时不喊,偏偏现在有了旱灾才喊?
大唐立国以来,经历过的旱灾还少吗?杀一人祭天就能解决灾情?
这分明就是有人在后面推波助澜,想要杜少清的命呢,去,派百骑司的人去查,到底是谁这么大的胆子?”
老高没有动,直接答道:“斥候探明,这十万百姓,几乎全都是信佛的,应当是佛门所为。”
“当真?”
“千真万确,不过老奴已经让得力之人亲自去查明了,三天之后必有回信。”
李二脸色阴沉道:“好你个佛门,朕自打立国以来,为了保我大唐安稳,不愿跟这些超然物外的教派和世家结怨,没想到他们不识好歹,真的敢跳出来?
十万百姓?就这么被煽动起来了?
倘若要是朕正在跟他国征战,如前隋杨广一样,他们拿着这十万人在背后捅一刀……
去,告诉尉迟敬德,带兵两万,沿途但凡有人不遵号令聚众闹事的,杀无赦!无须上奏!”
这……
老高直接跪倒:“陛下三思,这些万万杀不得呀。”
“杀不得?一群百姓?被光头和尚一煽动,摇身一变就敢胁迫朕,这不是叛贼是什么?为何杀不得?
去传令!你莫要忘了你的本分。”李二怒斥道。
老高伏地磕头恳求着:“陛下,如果杀了这些人,正中敌人下怀。
我们知道他们是被人煽动的反贼,但其他百姓不知道呀,河南道二百万百姓,如果陛下杀了这十万,势必会激起其余百姓的恐惧和愤恨,到时恐怕……”
嘶……
李二倒吸了口凉气,脸色苍白的跌坐在椅子上,良久之后抬手道:“起来吧,朕受教了,以后,若朕再有这般冲动过失,卿进谏,有功无罪。”
老高感激涕零,这个年代内侍宦官是没人权的,不得干政议事,不准有自己的思想,敢多参与一句论证,就能被赐罪。
他这次死谏皇帝,也是拼了性命的,好在李二是个明君,知道自己这个心腹的忠心,这才开恩给了这么一个特权,可以说是极为荣宠了。
“派人召杜少清进宫来,他惹的祸事,也该让他来想办法。”李二吩咐道。
杜少清也得知了河南道大旱的事情,正在召集杜家商会紧急议事呢,虽说河南道的事情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杜家商会快顶半个国库了,自然是要出力的。
听到皇帝召见,将一应事务叮嘱好武照,杜少清匆忙赶来,没想到却听到了这么一个坏消息。
第四百四十五章 恩怨分明(二合一)
愤怒的杜少清当着老岳父的面破口大骂:“好一帮秃驴,我还想着让杜家商会砸锅卖铁支援救灾的,他们倒好,直接想要我的命?
还有那十万百姓,我杜少清跟他们无冤无仇,去无端遭他们愤恨?
杀我就能救灾了吗?恐怕杀了我,河南道要饿死一半!”
李二上前温和的劝解道:“行了,你骂骂一群不安分的和尚就行了,自古百姓皆愚民,更何况这次还是被恶人煽动的,你何必与他们计较?”
注意到杜少清最后一句话,李二警觉的问道:“朕正在发愁救灾的事情,你是不是有什么好主意了?”
“来之前我已经知会杜家商会了,全力救灾,各种渠道尽可能多的收集粮食送过去。”杜少清开口道。
李二满脸的失望:“哎,朕举国之力都觉得困难,你就算压上整个杜家商会,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算了吧,杜家商会可是未来大唐富裕的基石,刚刚兴建起来的,不值得断送,让他们停下了吧,这次朝廷来解决。”
杜少清有些错愕,但随即大笑了起来,这老岳父也太好骗了吧,不会算账吗?怪不得以前他不知道重视商业。
“岳父不会以为我靠着杜家商会就能救活整个河南道吧?
怎么可能?整个河南道我可养不起,估计就算国库也养不起,因为谁也没那么大的本事,能把钱财转眼变成粮食。”
李二佯怒道:“朕知道大唐穷困,要你提醒?”
“咱们没有,别的地方有呀,其他州道调集过去不就行了?”杜少清提醒道。
“如果其他地方有存粮拿去救灾,朕会想不到?
算了算了,你回去吧,最近不要出门了,让长乐和萱萱也别出门,这帮人乱起来,真的有人敢把你杀了泄愤,其他的事情,朝廷有人去办。”李二不耐道。
嘶……杜少清也被吓了一跳,起先浑不在意,现在怎么感觉汗毛炸立呢?
说的没错啊,那是快要饿死的灾民,为了活命什么都干得出来的,虽说是受了佛门的蛊惑,但这帮人可从不缺死忠信徒,万一真的有那些个不要命的跑过来刺杀自己,来求雨解旱灾,那自己恐怕得冤死。
一通腹议,杜少清收敛了许多,不再绕弯子,直接点破道:“几个月前,岭南耿国公冯盎一行人回去,他的二儿子冯智戴娶了武照的姐姐武顺。
作为陪嫁的嫁妆,我让武顺带给冯盎一个消息,现在看来,不偏不倚,正好能用得上。”
李二不解道:“你小子到底想说什么?”
“大唐国内各州道都缺粮的事情我知道,可是大唐缺粮,别的地方不一定缺粮。
那岭南之南有一片广袤的土地,汉时称为安南,那里人口不多,但土地极为盛产粮食,一年稻米能收三季,最重要的是,当地人却丝毫不知价值,种地都是随手洒下一片种子,不用劳作等着收获就行。”
你说什么???
李二神色激动,一把抓住了杜少清的双臂。
“之前我告诉了耿国公冯盎,让他带兵过去,或是建立交易多多购买粮食,或是打下一地我们自己生产粮食,总之目的就是让他把那里吃都吃不完的粮食用海船运到北面。”杜少清解释道。
一脚将杜少清踹翻在地,李二骂道:“你个混账东西,这么重要的地方,当然要全部打下来归我大唐所有,什么交易?一群不开化的深山野民,和他们做什么交易?
等我大唐过去教化成为我们的百姓,教他们好好劳作生活,一举两得。
你小子平素里挺聪明的,可就是读书读傻了,什么人都要以礼相待。”
杜少清揉了揉摔得生疼的屁股,有些埋怨道:“好端端的,怎么说动手就动手呢?”
李二笑骂道:“揍你是为你好,教你小子个道理。
行了,回去吧,朕会派人跟冯盎接洽,想必他也能很快收到河南道大旱的消息,这边的运粮,只要坚持最多两个月,南方的粮食就能运来了。
虽然你没出力,但算你小子大功一件,以后朕会告诉百官的。”
杜少清却没走,抬头问道:“岳父,那佛门该如何?”
李二想了一下,叹息道:“朕素来不喜这不事生产的佛门,这次他们竟然还敢煽风点火,实在不可饶恕,朕会让敬德和玄成联手惩治他们的,你放心吧。”
“不能灭之?”
“你小子还挺记仇?朕也想灭之,但前面两位帝王都曾举国灭佛而不可得,几乎不可能的。”李二叹息道。
杜少清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小婿求您一件事,我自行出手报仇,试一试能否灭佛,您当做灭看见别拦着我,如何?”
“哈哈哈哈,好小子,口气牛大,佛门不是五姓七望,手段不一样的。
行,试试就试试好了,如果真的能成,别说装作没看见,就是摆明了助你一臂之力都行。”李二大笑道。
杜少清抚掌狂傲道:“一言为定,我可不是个有仇不报的人,本来没想过跟他们结仇,他们却因为一个会昌寺就置我于死地,既然如此,那就不死不休!”
回到了杜家商会,武照已经交代好一起,手下人都去忙着办事了。
看到丈夫一脸的阴沉,武照关切道:“怎么了夫君?是不是出事了?陛下发怒了?”
“不是,是我把世道想简单了。”杜少清自嘲了一句,看着武照满脸的关心,接着道:“我本无意跟佛门对上,毕竟跟他们没什么交集,和尚也不全是坏人。
会昌寺案件也是个意外,之前的两个和尚找我问凶手是谁,被我打发了。
呵呵,你猜怎么着?今天陛下告诉我,说河南道十万百姓将洛阳围住了,声称杀我祭天就可以解了河南道大旱的问题。”
武照睁大了眼睛惊呼道:“什么?这怎么可能?咱们跟那河南道百姓无冤无仇的,他们为什么这么恨你?
不对,肯定是有人故意借机想要害死你,夫君,告诉我是谁?我一定不放过他。”
“陛下说了,这十万百姓都是佛门信徒,呵呵,幕后黑手再明显不过了。
什么慈悲为怀?找不到凶手就将一切都安在我身上?好一个佛门。”
武照听完一甩袖子就要出门:“我立刻去叫停所有人,咱们想着救他们,他们却想着整死你,一群白眼狼,饿死算了。”
杜少清一把拉住,笑着劝解道:“不用这样,两码事。
仅仅是和尚和十万信徒罢了,河南道至少两百万百姓,咱们还有九成多要救呢,恩怨分明,报仇不关其他受灾百姓的事。
而且回来的路上我也反思了一下,对方用心极其险恶,杀人反倒是中计了,想要破局,恐怕得费些心思的。”
“夫君要亲自去河南道吗?”武照有些担忧道。
“不是,那里有十万百姓加上不知道多少的僧众想要我的命,我可不会去送死。
不仅如此,杜家的人这些时间都要深居简出,免得遭了暗算。”杜少清拉住武照的手安慰道。
武照摇了摇头:“让妾身代夫君走一遭,会一会那帮阴险歹毒的和尚。”
杜少清断然道:“不行,你去我更不放心。
你安心在长安待着,这次我已经想好了,派个弟子出其不意,也算是考验吧。
不管怎样,陛下派去了魏征和尉迟恭,外带大军上万,最后肯定不会放过这群煽风点火的和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