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刘备率领主力南下,河间、中山的郡兵也被抽调了不少,剩下的兵力根本挡不住来势汹汹的吴军。步卒不是往来冲突的骑兵对手,在河上设置的障碍也被前锋迅速清除,孙策没有遇到任何麻烦,一路坦途,仅仅用了三天时间,他就到达中山国都——卢奴。

    奉命留守中山的关靖大惊失色。他兵力有限,不敢出城,只能一面加强防守,一面派快马送信给刘备,请他立刻回援。考虑到刘备正在围攻邺城,未必能及时撤军,关靖又给关羽送了一封信。关羽不久前刚刚经过中山,回涿郡去了,眼下应该还不远。只不过他走的是陆路,与孙策走的水路相距一百余里,否则很可能迎面相撞。

    关羽很快就收到了孙策入境的消息,来不及回涿郡,火速回援卢奴。

    孙策在城东北的滱水东岸的立阵,迎战关羽。关羽只有一万人马,不敢与孙策正面决战,第一时间抢占高地,立营自守。

    两营遥遥相望,鼓角之声相闻。

    ——

    关羽站在高岗之上,看着夹滱水而列的吴军大营,一声长叹。

    千算万算,没算到孙策会亲自出击,而且将主攻的方向定在了冀北,来得又这么快,转眼间就包围了中山国都。刘备应该已经收到了消息,但他能不能及时赶回来,赶回来又能不能击退孙策,解中山之围,关羽心里一点把握也没有。

    “鲰生误国!”关羽捻着胡须,又一次叹息。他觉得这个局面都是逢纪造成的,当初就不应该南下,即使南下取了廮陶之后,也不该贪得无厌,再取邺城,而是应该采纳他的建议,先取雁门。有了雁门作退路,才有机会长期对峙。

    如今可好,邺城未下,卢奴反倒被孙策包围了。若不能击败孙策,刘备连立足之地都没有,面临着亡国的窘境。

    “君侯,你看。”周仓忽然提醒了一句。关羽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不远处有两骑一先一后,缓缓而来。前面一骑是己方的斥候,只穿了皮质轻甲,带着武器,后面一骑却是另一副模样,一身长衫,除了腰间长刀,没有其他的武器,看起来像是出行游览的士子。

    关羽哼了一声,知道这是孙策派来的使者,也不知是劝降的还是下战书的。不管是哪一样,他都不打算理会。投降是不可能的,下战书也没意义,他只有一万步骑,不可能是孙策的对手,主动进攻与寻死无异。他只想牵制孙策的兵力,让他不能全力攻城,为刘备回援争取一些机会。

    不一会儿,两名骑士来到坡前,翻身下马。使者是一个中年士子,相貌清瘦,两眼有神,气度也自是不凡。关羽打量了他一眼,忽然觉得眼熟,仿佛在哪里见过。

    来者是刘晔,见关羽打量他,他笑了起来。“将军还记得淮水津口吗当日若非将军力遏惊马,晔怕是无缘再见将军了。”

    关羽猛然惊醒,抬起手,正准备抚掌而笑,忽然想起刘晔现在的身份,脸上刚刚绽放的笑容随即消失了,抬起的手也滞了一下,改为抚着胡须,哼了一声:“原来是刘令君,久仰,久仰。这半年来,羽一直很后悔,当初不应该多事。”

    刘晔放声大笑。关羽被他笑得莫名其妙,又不愿意轻易发问,只好保持着冷漠脸,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刘晔笑了一会,背着手,打量着关羽。“将军是应该后悔。不瞒你说,吴王今日长驱直入,直捣中山,亡中山于覆掌之间,也是我的计策。”

    关羽的卧蚕眉挑起,眼中杀气迸现。

    刘晔打量着他,虽然心中骇然,脸上却无一丝惧色,反倒多了几分不屑。关羽看了,也有些惊讶,想起刘晔的那些故事,多了几分好感。这也是一个杀伐果断的狠人,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令君今日来见我,又有何指教”

    见关羽缓了口气,刘晔也拱拱手。“今日来见,一是面谢将军当日出手之恩,二是传吴王口诏。吴王念及与将军的旧交,愿与将军阵前一晤。不知将军可敢去”

    关羽惊讶不已,不禁心中一动。“吴王要与我阵前相见”

    “正是。”

    “如何见”关羽的语气有些急迫起来。

    “一人一骑,各带随从一人。”

    关羽几乎没有犹豫,一口答应。刘晔见使命达成,也没有多说什么,躬身而退。在转身之间,他已经将关羽的大营尽收眼底,不禁微微一笑。关羽的大营扎得很标准,很出色,也很眼熟,和他每天看到的大营一模一样。

    关羽没看到刘晔的眼神。他本以为刘晔会来劝降的,没想到刘晔根本没有劲降的意思,心里有一丝莫名的失落。不过一想到很快就要与孙策见面,他又兴奋起来。

    也许,这是我力挽狂澜的好机会。

    ——

    刘晔回到大营,径直来到中军大帐。孙策正在练拳,一招一式神完气足,颇有宗师风范。

    刘晔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孙策练拳,直到孙策收式,才上前拱手行礼。“大王的武艺已臻化境,可为百人敌。”

    孙策从步练师手中接过布巾,拭了拭额头的微汗,笑道:“子扬担心我和关羽决斗”

    “臣岂敢。大王乃是千金之躯,负天下之望,怎么会和关羽一般逞匹夫之勇”

    孙策哈哈一笑,将布巾递还给步练师,示意刘晔入座。“关羽欲逞匹夫之勇乎”

    刘晔点点头。关羽答应得太痛快,而且眼神中有行险时的冲动,刘晔对这样的眼神很熟悉,一眼就看破了关羽的心思。“他也许会先礼后兵,但大王不可有丝毫大意。关羽正当壮年,力大刀沉,如今又有了大宛马,武艺不在吕布之下。”

    孙策点点头。他理解刘晔的担心。有天子的覆辙在前,刘晔对冒险投机这种事非常排斥。“子扬放心,孤与关羽见面,并无逞匹夫之勇的兴趣,只是想看看他这几年有没有长进,是不是还那么目空一切。子扬,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关羽是一员猛将,唯一的缺憾就是傲气太重了。”他顿了顿,又笑道:“都说孤是小霸王,是项羽重生,依我看,关羽更像项羽。项羽英年早逝,他若是不改了这脾气,也难善终。”

    见孙策这么说,刘晔放心了。“大王所言甚是。臣刚才与关羽见面,观其形容气度,与当年在淮水津口时相比,他虽然沉稳了不少,傲气却依旧。臣当初在中山时也曾听说了一些他的事,此人自视甚高,不遭几番挫折,伐骨洗髓,怕是难堪大任。”

    孙策微微颌首,赞同刘晔的意见。这些年,他虽然没见过关羽,却时常收到与关羽有关的消息,尤其是太史慈,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来报告,让他及时了解关羽的情况。太史慈与关羽惺惺相惜,希望关羽能为吴国效力,孙策也有此心,却没有太史慈那么强烈。

    他很清楚,关羽太傲气,如果不能真正折服他,不仅不能大用,反而会引起内部矛盾。他麾下不缺大将,没必要为了关羽一个人影响全局。相比之下,他倒是希望收服张飞。

    “子扬,你有何妙计,说来听听。”孙策收回心神,对刘晔说道。刘晔主动请缨去见关羽,当然不仅是为了看看关羽的大营,更是为了看关羽这个人。他说关羽难收服,并没有说关羽不能收服,应该是已经有了主意,只等他开口请计。

    刘晔笑笑。“大王,欲折服关羽,必挫其锐气,使其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臣有一计,可破其兵,夺其旗,折其刀,使其自缚于大王马前,甘为大王驱驰。”




第2245章 张辽战关羽
    关羽考虑了很久,还是脱下了那套太史慈赠送的南阳产新式甲胄,只穿了一身绿色战袍,着绿帻,让自己看起来像是外出会友,而不是与人战斗。

    他本来打算连青龙偃月刀都不带,毕竟这也是孙策所赠,拿着这口刀与孙策交手实在别扭。可是想来想去,他又实在找不出趁手的兵器。这些年来,这口刀已经与他融为一体,难以割舍。没了这口刀,武艺至少要折三成,对付普通人也许足矣,与孙策交手却远远不够。无奈之下,他只得安慰了自己一句,反正要带兵器,刻意不带青龙偃月刀反倒显得自己心虚,便让周仓带上了。

    上了赤菟马,带着周仓和青龙偃月刀,关羽出了大营,向西而来。

    两营之间相距三里左右,遥遥相望,望楼上的士卒能将对面的动静看得清清楚楚。关羽一边策马缓行,一边打量着对面。他本以为孙策会同时出营,两人在两营中间的位置相遇,与各自的大营保持五百步,以示公平。可他一直走到预定的位置,也没看到孙策的影子,心中微恼,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勒住坐骑,耐心等待。

    好在孙策没让他等多久,很快,远处的营门就开了,两骑轻驰而来。关羽心中一喜,本想从周仓手中取过青龙偃月刀,想了想,又放弃了。不管是不是要战,总得先叙几句旧,一见面就提着刀,显得急迫,有失气度。

    关羽一手挽缰,一手抚着马鞍,身体微微前倾,准备与孙策见礼,心里想着待会儿该如何打招呼,是称大王好,还是称孙郎好。听说江东百姓好称孙策为孙郎,以示亲近,自己如果这么称呼,会不会比称大王更妥贴一些

    正当关羽权衡之际,两骑来到面前。关羽刚准备开口打招呼,又觉不对,凝神一看,来的却不是孙策,甚至不是他认识的某人,而是两个生面孔。从甲胄上的徽识来看,似乎是义从骑的一员。正当他疑惑之际,走在前面的一个少壮汉子勒住坐骑,拱手施礼。

    “雁门张辽,见过关侯。”

    “你是张辽张文远”关羽颇有些吃惊。他知道张辽是谁,刘备、张飞初游长安时,张飞与张辽交过手,对张辽的武艺很是佩服。听说张辽还和孙策阵前决斗过,不分胜负。张辽之前曾随天子来冀州,但关羽镇守涿郡,未能觐见天子,自然也没机会见过张辽。此刻听到张辽名字,很是意外,随即又想起张辽和刘晔一样,都是降将,心情随即低落。

    天子有刘晔这样的谋士,吕布、张辽这样的将领,都败在了孙策手下,刘备还有什么机会逢纪能和刘晔相提并论吗虽说他对刘晔投降孙策不屑,但昨日一见,刘晔的气度可比逢纪强太多了,不失为豪杰。

    “不意关侯亦知微名。”张辽拱手再拜。“关侯来得好早。大王正在营中处理公务,尚须片刻,还请关侯稍侯。”

    关羽心中的不快不翼而飞。他抚须笑道:“吴王百忙之中拨冗相见,羽甚是感激,岂能吹毛求疵,苛责大人。”他打量了张飞一眼,随即心中一动。“久闻文远武艺精湛,曾与吾弟益德大战数合,不分胜负。今日得见,不知关某可有幸与文远切磋数合”

    张辽微微一笑。“关侯言重了。久闻关侯斩颜良,诛高览,勇冠三军,就算是吴王也对关侯赞誉有加,辽武艺微浅,岂能是关侯对手。不过最近追随吴王左右,有幸受吴王点拨,自觉有所寸进,若能求教于关侯一二,亦是人生幸事。”

    关羽听了,心中既是得意,又不禁回想起当年追随孙策左右的往事。那时候经常与许褚、典韦较量武艺,时有胜负,有时还能与孙策放对几合,真是快意人生。离开孙策之后,也就是太史慈能谈得来,堪作对手,现在就连太史慈也见不着了,着实寂寞。今天有机会与张辽战上几合,既能热身,也能找回几分当年的感觉,一举两得。

    两人客套了几句,关羽从周仓手中接过青龙偃月刀,提在手中,笑道:“文远,我这口刀可是吴王所赠,长度虽与千军破相当,重量却要超出七八斤,你要留意些。”

    “好刀!”张辽单手握矛,矛尾夹在腋下,雪亮的矛头斜指前方。“我这柄矛不能与关侯的宝刀相提并论,只是普通的百折矛,长一丈八尺,唯一的好处就是用了黄大匠最近研制的炼金术,破甲能力更强。”

    关羽已经注意到了张辽的长矛,这柄长矛有两个特点:一是长,一丈八尺。这么长的矛一般不称为矛,而称为矟或槊,威力要比普通的矛强很大,尤其是这一丈八的尺寸比他手中的青龙偃月刀长出一半。二是矛头小,只有常见矛头的一半左右。矛头小,重心后移,更易于操控,能使出更精妙的招法。

    矛头大小和破甲能力息息相关,能做出这么小的矛头,还能保证破甲能力,看来黄承彦打造兵器的技艺又有了不小的进步,自己这口刀有些过时了,就像自己与张辽的年纪有差距一般。

    关羽莫名的有些焦躁,没有再与张辽搭话,拨转马头,向右走去。张辽也拨转马头,向左而行。两人各走了五十步左右,同时停住,转身,遥遥相对,举起武器示意,然后开始踢马冲锋。

    张辽双脚踩在马镫上,臀部与马鞍保持半接触,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握矛,直指关羽。他奉命来见关羽,并非只是为了传个话,而是按照刘晔的计划,要折关羽锐气。他知道关羽武艺绝伦,力大刀沉马快,若有丝毫大意,非死即伤。但他也不示弱,追随孙策大半年,天天与庞德、陈到等人比武较技,有时候还能与孙策身边的郭武等人切磋几合,他觉得自己就像回炉重炼了一般,脱胎换骨,就算吕布重生,他也有底气与吕布大战数十合。

    义从营习武的时候,郭武等人时常说起关羽,将他作为一个典型的对手来分析,张辽参与其中,受益良多,对关羽并不陌生。关羽的优势很明显,但他的劣势也很明显,只要把握住机会,完全可以让关羽的优势无从发挥。

    关羽的坐骑赤菟是大宛良驹,张辽的坐骑虽然不如赤菟,也是上等战马,速度很快,不过数息,两人便已相遇,张辽挺矛直刺关羽胸腹,同时用脚轻带马镫,使战马向右侧斜行,保持与关羽的距离。这匹战马随他一年多,每天都练习,早已心意相通,不须他用力便知执行命令,向斜前方窜出。

    关羽见张辽挺矛刺来,不敢大意。他没有披甲,一旦被张辽刺中,不死也要重伤,是以顾不得伤人,先求自保。好在他对付用矛的高手多了,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见,张飞的长矛就是一丈八,两人交手多次,他一样能克制张飞的蛇矛,笑到最后。

    青龙偃月刀划出一道凌厉的弧光,斩向张辽的矛头。关羽的动作很大,并不以磕头或斩断矛头为目的,后面还跟着他独创的一招:拖刀。刀头磕开对方的矛头,顺势横拖,借着马速,能轻易斩开对方的甲胄,即使对方用兵器格挡,双方相撞的力量也足以让对方坐不稳马背。

    在没有马镫的时候,这一招几乎所向披靡,连太史慈、张飞都觉得头疼。如今有了马镫,直接撞下马的可能性小了,他也稍作改进,多了一个贴着对方矛柄滑行,斩杀对方手指的招法。即使是比武较技,不需要下那么重的手,改刀刃为刀背,也足以让对方失去战斗力。

    青龙偃月刀即将斩上张辽矛头的刹那间,张辽的战马向右前方窜出,两人之间的距离突然拉开,增大了两三尺。这两三尺看似不起眼,却让关羽的招数都落了空,他的长刀没能磕着张辽的矛头,张辽的矛头继续向前挺刺。关羽吃了一惊,来不及多想,顺势变招,扭身,抬刀,刀头下沉,刀尾抬起,青龙偃月刀倒提,向外猛推,险而又险的推开了张辽的长矛。

    即便如此,张辽的矛头还是贴着关羽的左臂滑了过去,在绿色的战袍上挑开一个口子。

    关羽心头一沉,有种不祥的预感。张飞说张辽和他武艺相当,现在看来,就算张飞没有说谎,如今的张辽也不是当初的张辽可比,武艺怕是又上了一个境界。想来也是,当初的张辽虽然跟着吕布这样的高手,却有公务缠身,哪能和现在一样天天在军营里,什么事也不管,只管练兵习武。更何况孙策的身边还有那么多高手,随时可以和他切磋。如果他没有进步,恐怕也不能在孙策身边立足。

    稍有疏忽,一世英名怕是要毁于一旦。

    关羽不敢大意,打起精神,全力以赴,与张辽战在一起。



第2246章 骑 虎难下
    营门楼上,孙策打量着远处正在鏖战的二人,轻笑了两声。

    “子扬,你对武艺的见解远在关羽之上。孤甚是好奇,你若与人动手,又能到何等境界。”

    刘晔心中喜悦,微微欠身,笑道:“臣眼高手低,练习太少,只能对付中人以下,遇到真正的高手没什么胜算。正如关羽,对付普通将领,或是强攻,或是突袭,都能手到擒来,与真正的高手对阵,阵而后战,必败无疑。”

    孙策笑着点点头。刘晔与郭嘉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刘晔有武艺在身,而且水平不低。他一眼看出关羽手中青龙偃月刀的短处,这种武器更适合混战时以强欺弱,不适合高手之间的一对一决斗。枪为百兵之王,不管是战场还是游场,枪矛类兵器都是,长度就要短一大截,要想对付用枪高手,首先要近身才行。

    可是真正的高手岂能让对手轻易近身,更何况是骑战。这不仅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更需要精湛的骑术。战马就是骑士的双脚,骑术就相当于步法,骑术不精,就等于步法不活,如何近身
1...526527528529530...7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