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庶子风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李东阳终究还是理智的,想明白了其中的厉害关系,他徐徐道:“噢,是老夫的主意。”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李东阳感觉自己的心犹如在淌血,心里隐隐开始疼痛起来。
叶春秋的唇边勾出了微笑,郑重其事地朝李东阳行了个礼,发自肺腑的样子道:“李公高风亮节,佩服,佩服。”
是呢,有多少人肯弄出一个新政,然后改革到自己的头上去呢?公推首辅,即刻实施,这等于是让李公从首辅变成了首辅候选啊。
可是在这大殿上,大概也只有李东阳才听出了叶春秋这话里的讽刺意味了!
仇还未报,却是不得不亲口去圈叶春秋这个仇人所撒的谎,大概也只有叶春秋才明白李东阳的心里此时会是多憋屈了!
(未完待续。、,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17-03-0308:24:33





庶子风流 第一千六百零六章:上当了
李东阳的脸上完全没有笑容,他一丁点也笑不出来,可在这里,除了叶春秋,只怕没有一个人发现他那张紧绷的脸的背后的不快。
而这时,百官们终于明白怎么回事了,还真是李公的意思啊,这么说来,这公推的事,已是势在必行了。
到了这个时候,若是不说几句表达一下自己立场,好让读书人们知道,自己是心心念念的在想着维护他们的权利,怎么说得过去?
于是崇文殿里,顿时传出了无数啧啧称奇的声音。
“公推实乃善政啊,此举实所以重视选贤荐能,以为国用,期能贤人在位,能者在职,相与共谋国事之兴隆,而杜佞幸之窃位,李公明鉴,镇国公深谋远虑啊。”
“不错,读书人都是朝廷栋梁,他们便是民心啊,如此甚好。”
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满朝都是交口称赞,显然没有人会跟自己的名声过不去的,连李公都点了头,这既是李公的主意,又必定会受到读书人的支持,你问支持不支持,当然是支持啊。
那些不吝啬于赞美之言的人,都没有发现李东阳的脸色越发的阴沉,那些吹捧的话在他耳里,是那样的刺耳,心头更像是被细针一下下地扎着。
终于,他又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徐徐道:“不过这新政,老夫还在谋划,许多地方还有不完善之处,镇国公现在就提了出来,还是早了一些。”
不得不承认这是他的主意,那现在就只能拖了。
可叶春秋既然谋划了这事,又怎么肯让他拖延呢?
叶春秋道:“既是善政,就不能再迟了,如若不然,难免使人失望,读书人都是明事理的人,我认为实施已经势在必行,万不可拖延。”
李东阳阴着脸道:“那么,既是公推,什么样的人能够公推呢?”
候选人的问题吗?既然叶春秋能将新政抛出来了,又怎么没想过后续?
显然,这个对叶春秋来说早就有了准备:“可先进行廷议,由百官推举出数个候补人选,最后再交生员择定。”
“如何择定?”李东阳是老江湖了,自然想尽办法寻找漏洞了。
叶春秋笑道:“这个好办,可以为期三个月,各地的生员拟出所选的候补首辅,火漆封存之后,再经由急递铺子,送至京师,三月之后,将所有拟定的票子当廷查验,票多者,为首辅。”
方法都是现成的,反正不是普选,只是读书人的选举,读书人本就是得利阶层,也有这个闲心,眼下大明的交通设施和印刷技术,满足生员们的票子传递,却也容易。
李东阳依旧不愿轻易放弃,冷冷地道:“如何验票?”
叶春秋抿了抿嘴,自信满满地道:“临时由都察院设验票御史,主持验票,开票之时,不但御史要在场,司礼监,翰林院,六部九卿,还有各个候选首辅人,都可派人去监督验票,以防有人作假。若有异议,候选首辅,可当场重新开验。”
听到这里,李东阳的心里猛地咯噔了一下。
这叶春秋如此的对答如流,分明是早就做好了腹稿,显然人家压根就是奔着这个来的。只是……
怎么,莫非想用这个办法将他的首辅之位抢了去?
这样一想,李东阳的心情更加沉重了,他冷笑道:“镇国公所说,倒也符合实际,不过……秀才和举人,他们的票都是相同吗?”
叶春秋道:“秀才一人为一票,举人一人为三票,进士亦可投票,而为官者,他们的一票,便以十票计算,如何?”
简直是无懈可击,还不够明白吗?
李东阳的嘴唇嚅嗫了一下,他竟一时之间难以再寻找到毛病,他的心头不免焦躁起来,绞尽脑汁之下,终于又道:“若有生员胡乱推选呢?”
是啊,读书人跟读书人也是有分别的,比如有人暗中给生员好处,好得到读书人的支持。
叶春秋却是从容一笑道:“李公难道忘了,李公一直盛赞读书人都是以天下人为己任的,莫非李公认为,读书人是这样的不堪吗?”
嗡嗡……
李东阳突然感觉自己的脑子发懵了。
这一下,他非常确认了一件事,上当了。
从叶春秋在太白集里吹捧自己的时候,自己就上当了,他吹捧自己关心读书人,对读书人呵护备至,而自己则也深赞扬生员们的大公无私,这本来不过是想用漂亮话来收揽人心而已,现在事后回想起来,才知道原来在太白集里,叶春秋亲自撰下的肉麻吹捧文字,其实都是杀人的利刃,而且杀人不见血,此前种种所为,竟都是围绕着这个公推来的。
可是……用公推就想将自己踢下马去?呵,未免太自以为是了……你让读书人来公推,难道以老夫的声名,你叶春秋真能如愿吗?
不管如何,李东阳的心里可谓是怒到了极点,可是耳边都是溢美之词,使他已经无法拉下脸来争锋相对了。
最可笑的是,自己的亲兄弟被这叶春秋剐了,可满朝的君臣,想必也没心思再去管这件事了。
真要继续算账,至多,叶春秋也不过是一个过失杀人,是被人误导,不是有心的,若是寻常百姓,当然肯定是死无葬身之地的,可是以叶春秋的身份,真能受到什么处罚吗?
想要处罚,那就要查个水落石出!
可是李东溟不经查啊。
李东阳感觉自己的心口堵得慌,却偏偏又是无可奈何,他甚至看到许多人崇拜地看着自己,这想必都是打心底地认为自己高风亮节吧,高风亮节,呵………这实在是一件有够讽刺的事。
而这时,叶春秋已经拜倒道:“陛下,臣弟有罪,恳请陛下责罚。只是臣弟心心念念的,都是为了李公的新政,竟是误以为是有宵小想要破坏新政,这才滋生了误会,人命关天,臣弟甘愿受罚。只是这新政,臣弟以为有益于国家,请陛下恩准,即刻实施,以安天下之人。”(未完待续。,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59:13




庶子风流 第一千六百零七章:心满意足
叶春秋的话音落下,满殿的百官此时也自知到了该表态的时候了。
这种事,是断然无法反对的,何况这是借花献佛,讨好卖乖的事,有的是人肯做。
于是众人纷纷附和道“恳请陛下恩准。”
之前朱厚照还在担惊受怕呢!谁知道事情竟然来了个急转弯,而今见这数百官员纷纷拜倒,乌压压的都跪于地上,朱厚照松了一口气之余,对于这新政,却也说不出什么好坏来。
其实对朱厚照来说,推举内辅大学士,无论是廷推还是公推,都是一样的,非要弄出个不同,无非就是大臣举荐和士人举荐的区别罢了。
可是对于这两者,朱厚照都不喜欢,不过……喜欢和不喜欢又有什么用吗?
内只要能办事就好了,在这上,爱胡闹的朱厚照是拎得清的,他倒也曾想过让自己看得顺眼的人入,不过……且不说没有几个人真让他看得顺眼,自己若是随意让人入,这种内大学士,是不能服众的。
朱厚照只是对朝政懒散罢了,可不傻,怎么不明白一个没有威信的内大学士,是什么都办不好的,反而会给宫中惹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也正因为如此,这内大学士之位,尤其是那内辅,无一不是资历极老,且背景深厚的人,朱厚照也懒得管了,对他来说,他顾着厂卫,掌着军队就可以了。
既然现在叶春秋恳求,又是李东阳的想法,再加上百官的纷纷附议,那么……
朱厚照没有多犹豫,便道“既如此,朕就恩准了,即令翰林院下诏吧,至于春秋,你误伤了人命,实是不该,可是既然此事还有内情,又念及只是误会,死罪自然免了,可活罪难逃,罚俸十年,以儆效尤。”
朱厚照当然是站在叶春秋这边的,只要百官和读书人不给朱厚照压力,朱厚照巴不得网开一面,现在看来,似乎叶春秋的辩护倒也还说得过去,而大家的心思显然也不在这上头了。
但真要理个明白,朱厚照的所谓罚俸十年,看似惩罚是不轻,若是邓健这样的人,怕是真要饿死了,可是对素有财神爷之称的叶春秋来说,简直是不痛不痒。
叶春秋自然是连忙谢恩了。
叶春秋心满意足了,自然是有人难受了!
李东阳此时,真是愤怒到了极,想到自家兄弟受了那般的对待,却不能沉冤得雪,便是怒火中烧,只是这个时候,他却深知眼下已经无力追究,反而是这新政,让他有了警惕,再大的伤害已经不能挽回了,总不能让更多的伤害出现吧,现在的情况看来,还是先稳固了辅之位比较重要。
众人谢恩,便都告退而去。
一场危机,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叶春秋没有留在宫中,却是随着人流一道出了崇文殿。
“春秋。”走在前的王华驻足等着他。
叶春秋徐徐上前,行礼道“让泰山大人受惊了,春秋死罪。”
王华摇头,故意放慢了步子,脱离了人群,方才背着手道“这新政到底是什么意思,老夫怎么看不懂?这士人夸夸其谈者不在少数,你也曾是读书人,年少风流,指江山容易,可真让他们来推选辅,这未必是国家之福啊。”
王华说出了自己的忧虑,显然,他是很不认同叶春秋的想法的,而事实上,庙堂上那么多老成持重之人,只怕也多是对此不以为然的,大家不敢反对,究其原因,还是只因为不想站在十几万生员的对立面,不想身败名裂,甚至将来遗臭万年罢了。
叶春秋则是含笑道“小婿这是要明哲保身。”
“嗯?”王华满脸狐疑地看着他。
叶春秋正色道“敢问泰山大人,李公历经三朝,素来以谋略著称,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又得到了读书人的鼎力支持,若以政争而论,小婿会是他的对手吗?”
王华沉默了一下,才道“李公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他极少会犯错,他每一步都会瞻前顾后,虽是不露声色,很多时候却已是暗藏了杀招。春秋,你未必是他的对手。”
叶春秋浮出浅笑道“这就是了,这庙堂上的规则,本是暗斗,大家各自藏着自己的匕,只要谁露出破绽,猛地一下,一刀子便戳过来,小婿对此倒也精通,可是想到要和李公争长短,小婿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还真未必是他的对手。既然在这个规则之下,我不是李公的对手,那么为什么我还要遵守规则呢?那么小婿的办法就是,重新制定一个规则,一个李公不熟悉,但是小婿却对此颇有几分研究的规则,在这新的规则里,小婿用丰富的经验,将其打败。”
听着叶春秋自信满满地说完这番话,王华哑口无言。
这个女婿,心思还真是越来越深了。
所谓的新政,所谓的公推,你闹得轰轰烈烈的,原来就是为了这个?
王华反而面露愠怒之色“你怎可以一己之私而变国家的法度?这一切,只为了与人争权夺利?这不是君子之道,哎……”
叹了口气,王华算是将叶春秋当做奸贼来看待了。
叶春秋深看王华一眼,便道“其实小婿未必只是为了自己,当然,保身的确是为了小婿的私心,可小婿也有自己的公心,小婿走到今日,小婿的这条路上,还只是小婿一人吗?不,时至今日,小婿的背后已经有太多太多依靠小婿谋生的人了,那么多的商贾,数十万甚至百万之数的匠人,还有………新军的生员,有这麽多的贩夫走卒,他们的身家性命,都维系在了小婿一人的身上,泰山大人,在旧的规则之下,他们地位卑贱,随时可能成为朝中诸公们讨好士人的祭品,前些日子,不就是有许多读书人反商吗?敢问泰山大人,他们为何反商,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圣人的几句话吗?还是……真以为这天底下没有了商贾,没有了匠人,这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看无防盗章节的小说,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庶子风流 第一千六百零八章:争一争
面对王华,叶春秋从来不会敷衍了之,这番话也算是他的真心话。
而王华默不作声,他知道叶春秋还有后话。
镇国府的力量来源于商贾,这是人所共知的事。
可是商贾和士人不容,说是势同水火也不算是夸张,这毕竟是士人作为主导的世界,更有甚者,一个没有士绅背后撑腰的商贾,几乎可以随意被人生杀夺予,当然,前提是找到一个好的借口就可以了,毕竟是官字两张口,说你有罪,你还敢不认?
随着商贾的买卖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大财阀,借助着镇国府完成了最原始的资本积累,他们的钱财已开始如滚雪球一样地增多,更有一些豪商,财富可谓是富可敌国,可正因为如此,反使士人对他们愈增了反感,这种厌恶的情绪经过酝酿,随时都可能爆出来。
这一次,或许还只是背后有人煽风火,可是谁也无法保证,下一次会出现自的反商情绪。
叶春秋叹了口气,便接着道“泰山有没有想过,为何士人对商贾如此仇视?其实小婿倒也有一些想法,这根源倒是未必来自于四书五经,要知道,秦汉之前,商贾的地位并不低,之所以如今日这般,只是因为商贾无用罢了。”
“无用?”王华听到着叶春秋新奇的理论,倒是起心动念起来。
叶春秋头道“不错,就是无用,商贾们需要士人,是他们需要得到士人的保护,只有得到了士人在地方上的影响,商贾们方才能安身立命,所以本质上,商贾们必须巴结着士绅,这种巴结过程之中,却是出现了一个问题,明明这个人财富更多,生活起居更是优渥无比,却偏偏要巴结着一个可能家中只有几百亩地的寻常秀才或是举人,明明一个县令,一年的薪俸也只是勉强地够衣食住行,再无多余的财富,假若他当真清廉,可能还要饿肚子呢,可若是不清廉,这贪赃枉法来的东西,也见不得光,哪里像是那些商贾一般,财富积累起来快捷无比,挥金如土,若是愿意高调,便是仆从如的,也是大有人在。”
“这就不免令人生出了不平之心,你巴结着我,得求着我才能平安,可是凭什么你过得比我殷实呢?”
叶春秋看着王华认真倾听的神情,接着道“于是商贾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仕宦们随意轻视、鄙夷,甚至是随意欺凌的对象。”
“现在要公推辅了,情况却大是不同,辅固然是由读书人来决定,可是要公推,想要让人知道候选辅,击败他的竞争对手,那么就需要银子,而且需要大量的银子,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银子靠读书人来出吗?他们是不肯出的,那么就能是让商贾们来了,如此,商贾们这时才有了利用的价值,你不肯给我好处,我便支持别人,用大把大把的银子将你彻底打倒。”
“银子?还得要很多的银子?”王华皱着眉,觉得很不可以理解。
可叶春秋理解就够了,在这个资讯还不足够达的时代,候选的辅想要增加胜率,就必须让自己的形象深入人心,那如何深入人心呢?
叶春秋倒是没有在这个时候继续过多地去解释,因为叶春秋知道,这老泰山很快就会知道其中的玄妙了。
公推之后,就意味着商贾可以借助自己的财力,在辅的人选之中增加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最重要的是,到了那个时候,谁还敢继续制造反商的情绪?你若是继续反商,财力雄厚的商贾们就可以想尽办法将你拉下马来。
叶春秋旋即轻笑道“当然,眼下小婿却少不得要求到泰山的头上了,泰山大人,而今新政在即,公推辅也只在旦夕之间,小婿希望泰山大人能够出面,与李公争一争,假若李公依旧还在位,那么小婿的所有算盘也就要落空了。”
这话倒是令王华始料未及,王华诧异地道“老夫?不,不可,老夫的名望比之李公远远不如,非是老夫不肯,实是没有可比性,李公的名望太高了,他毕竟是三朝元老,无论是资历,还是人望,都不是老夫可以比的。”
“可以试一试。”叶春秋不得不表现出信心十足的样子,鼓励道“至少泰山大人的名声一向不错,我大抵算过,天下的读书人,支持李公的可能有八成,可至少还有两成是支持泰山大人的,虽然是差了一些,不过未必就没有机会逆流而上,反正真正的公推是在两三月之后才能有结果,这时间上,还能有很多作为呢!泰山大人,小婿走到了这一步,已是破釜沉舟了,若是让那李东阳继任辅之位,小婿将来必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叶春秋又怎么不知道王华一直将他视为亲儿子一样的对待,就冲着这份恩情,不说他与李东阳的恩怨,他都希望能将王华推向更高的成就。
也因为知道王华对他看重,叶春秋故意地说得很严重,一副真让李东阳继续在位,他便要完的样子。
王华听到叶春秋说支持自己的有两成,心里苦笑,八成和两成的区别,相差也过于悬殊了,这基本上就是飞蛾扑火,是自取其辱啊。
可是看叶春秋一脸祈求的样子,王华终是不忍,没有再拒绝,而是道“哎,你自己也说胜算不高,莫非你有什么主意?”
叶春秋见王华的态度有了松动,立即打起了精神,道“主意是有的,而且还有很多,李东阳最大的劣势,其实就在于对于公推的规则并不熟悉,他可以是一个合格的内辅大学士,可是嘛……若论如何赢得人心,一百个李公,怕也及不上我,小婿在这上头有的是经验。”
虽然有一小小的吹牛,可是叶春秋多多少少,还真有几分信心,无论如何,不拼就没有任何的可能,至少拼过,就还是有机会的。
看无防盗章节的小说,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庶子风流 第一千六百零八章:争一争
面对王华,叶春秋从来不会敷衍了之,这番话也算是他的真心话。
而王华默不作声,他知道叶春秋还有后话。
镇国府的力量来源于商贾,这是人所共知的事。
可是商贾和士人不容,说是势同水火也不算是夸张,这毕竟是士人作为主导的世界,更有甚者,一个没有士绅背后撑腰的商贾,几乎可以随意被人生杀夺予,当然,前提是找到一个好的借口就可以了,毕竟是官字两张口,说你有罪,你还敢不认?
随着商贾的买卖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大财阀,借助着镇国府完成了最原始的资本积累,他们的钱财已开始如滚雪球一样地增多,更有一些豪商,财富可谓是富可敌国,可正因为如此,反使士人对他们愈增了反感,这种厌恶的情绪经过酝酿,随时都可能爆发出来。
这一次,或许还只是背后有人煽风点火,可是谁也无法保证,下一次会出现自发的反商情绪。
叶春秋叹了口气,便接着道:“泰山有没有想过,为何士人对商贾如此仇视?其实小婿倒也有一些想法,这根源倒是未必来自于四书五经,要知道,秦汉之前,商贾的地位并不低,之所以如今日这般,只是因为商贾无用罢了。”
“无用?”王华听到着叶春秋新奇的理论,倒是起心动念起来。
叶春秋点头道:“不错,就是无用,商贾们需要士人,是他们需要得到士人的保护,只有得到了士人在地方上的影响,商贾们方才能安身立命,所以本质上,商贾们必须巴结着士绅,这种巴结过程之中,却是出现了一个问题,明明这个人财富更多,生活起居更是优渥无比,却偏偏要巴结着一个可能家中只有几百亩地的寻常秀才或是举人,明明一个县令,一年的薪俸也只是勉强地够衣食住行,再无多余的财富,假若他当真清廉,可能还要饿肚子呢,可若是不清廉,这贪赃枉法来的东西,也见不得光,哪里像是那些商贾一般,财富积累起来快捷无比,挥金如土,若是愿意高调,便是仆从如云的,也是大有人在。”
“这就不免令人生出了不平之心,你巴结着我,得求着我才能平安,可是凭什么你过得比我殷实呢?”
叶春秋看着王华认真倾听的神情,接着道:“于是商贾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仕宦们随意轻视鄙夷,甚至是随意欺凌的对象。”
“现在要公推首辅了,情况却大是不同,首辅固然是由读书人来决定,可是要公推,想要让人知道候选首辅,击败他的竞争对手,那么就需要银子,而且需要大量的银子,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银子靠读书人来出吗?他们是不肯出的,那么就能是让商贾们来了,如此,商贾们这时才有了利用的价值,你不肯给我好处,我便支持别人,用大把大把的银子将你彻底打倒。”
“银子?还得要很多的银子?”王华皱着眉,觉得很不可以理解。
可叶春秋理解就够了,在这个资讯还不足够发达的时代,候选的首辅想要增加胜率,就必须让自己的形象深入人心,那如何深入人心呢?
1...452453454455456...5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