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江湖做女侠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弓诚
不过刘渊也不能开口,他一开口,就是得自己派人来送死了,匈奴人命虽然不值钱,但是也不想无故浪费!
不过,他不说,却可以示意别人说!
看着自己的儿子刘聪,刘渊果断示意他出头!
匈奴人和中原王朝不一样,中原王朝在父子继位之前,帝王是不可能让自己儿子掌握太大势力的,匈奴人却不是如此,每个儿子只要成年就分封给部族,刘渊也是如此,刘聪带的前军实际上就是他自己的部族军队了!
历史上,刘聪也是和中原人交过手的,自然也瞧不起中原人的战力,所以才敢为先锋,不过碰的头破血流之后,也就清醒了!
看着大帐中的尔虞我诈的大戏,他看的自然是有趣,但是一场大戏在近处看的确有趣,但把自己的命也搭进去,刘渊却敬谢不敏。闪舞
因为刘渊的缘故,自大军抵达之后,刘聪已经不能掌控军事了,但眼下的情况,却是给了他一个机会。
“父亲啊父亲,你千不该,万不该,就不该让我等到这个机会啊!”在危局之前,刘聪私心中却是有些兴奋。
刘渊想要他牺牲,但是却也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一众部族能看到他的魄力和能力!
而这也就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想要展现能力的机会可不多,如今却是刘渊给他的,“天下岂能有百年的太子”,刘聪野心也是很大的,他可不甘心只做一个左贤王,他想成为整个匈奴人的大单于!
而这,就需要其余部族的支持,其余部族为什么要支持他,就需要他表现出自己的能力!
刘渊既然给他这个机会,刘聪自然会把握住了,这时立刻站了出来,道:“诸位,刘聪有一事想说。”
这是刘聪第一次在大军议上插话,帐中众人纷纷侧目,等待着他的说辞
没人阻止,刘聪按说也是一个部族的首领,自然是有资格在大会议上说话的,只是以往刘渊压着不让他说话而已!
刘聪朗声道:“今日还请大军照常邀战,不论接下来是走是留,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都不是能让中原人知道的。”
带着一点炫耀味道的眼神,在众人脸上一划而过,他用重音强调着:“必须要一切如常!”
刘聪的口气稍显强硬,不顾尊卑之别,但因刘聪的话而沉思起来的刘渊却没有为此而恼火,他的话就像当头棒喝,一下提醒了刘渊。
这两天的邀战,由于中原人不算配合,都是应付故事一般,两边偶尔才打上一回,以兵法来说,围城也忌讳闷围,为士气之故而已,两边又都不肯放弃,而都是在等待时机,所以才会如此滑稽的场面。
没有攻城能力,面对着城池,久打不下,军中的士气可是会一点点的降低的,就算有足够的粮草供应也是如此!
而被攻打的城池实际上也是很困难的,一旦被围困,那么内外通道被断绝,哪怕是有着足够的粮草供应
第七十二章 进退两难(2)
进无可进,左右两难之下,在得到前不久好不容易攻下的那座军城已经再度被隋军夺回的消息之后,刘渊知道自己肯定要退兵了!
这一点毋庸置疑,刘渊向左右各瞟了一眼,视线在帐中转了一圈,在场每一个头领的脸上明明白白的都写着退兵两个字。
必须退兵了,朔方城的现状,已经比鸡肋都不如,如果是之前的局势能继续拖下去,占据那座军城之后,左右扩展,截断隋军补给线,大军进入隋境腹心之内,那么隋军那里多半会先一步溃退,但城池丢失却完完全全是个死结,不是将之再度占领就能了事的。
当增山得而复失,匈奴人的命运已经注定,这不仅仅是一个城池得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今匈奴人已经不可能再有时间攻打另一座城池了!
而在朔方郡中,各地的棱堡、大小城池接连,不打下城池没有立足之地,也不可能就粮于敌,那么还能何去何从
军中的粮草已经不多了,匈奴人本来就没有带多少粮草,按照估计,他们以为是能势如破竹一般,能在中原大肆抢掠!
这是刘渊以当年的西晋作为对比下定的军策,匈奴人久居于漠北,根本不知道如今的隋国和那个晋国有什么区别!
这也是蒙古人的计策,匈奴人成不成与他们并没有什么损失大碍,若是成了,了不起匈奴人占据隋人的几个郡城,杀一些中原人就是了;若是不成,那也削弱了匈奴人的力量,这一石二鸟之计,匈奴人是瞧不透的!
而这计策,本来是匈奴和突厥两族都要承受的,可是突厥人乖觉的很,听话的到了漠南草原,但是就是不出兵攻打隋国郡城,倒是闹了一场千里追杀的好戏,据说高手折了几个,突厥的武尊毕玄都受伤而归!
如此蒙古人也不能说突厥人没发力了,突厥人知道隋人的强大,根本就不敢打隋人城池的主意,这是当年“大唐双龙传”副本中,杨伊给突厥人的教训!
“这些人一个个都存着保存实力,看着我们的人死命拼打”刘渊又看向各位部族的首领,比如月氏人的那个首领一对看起来很和气的眼睛半眯着,看不出有什么不对。
安静得落针可闻的主帐中,只有沉重的呼吸声,每个人仿佛都把沉默是金当作了座右铭,但他们的心理都在转着同样的念头,“还是早点退兵吧!”
现在的关键是怎么才能顺利的离开,如今的情势,也不是想走就能走的,一旦退了,谁知道隋人会不会出城追击,自己一方会不会一哄而散。闪舞
不同于中原人的军队,草原上的部族是非战既民的,一旦宣布撤退,那么就说明战争结束了,那么这十万的联军立刻就会一哄而散!
他们可不会管有没有隋人的追击,可刘渊却不能不考虑,匈奴如今虽然控弦之士过百万,但是对他来说,如今召集来的这七万精锐若是损失了也是够他心痛许久的,他已经知道了,别看如今隋人不再出城溺战,但不代表隋人在得到他们撤退的消息后,依然采取现在的消极态势。
中原人的聪慧,他早就知道了,说不定就布下什么阴谋陷阱在等着他的,如果不能在这之前离开,再想走,难度就要大上十倍。
按照草原上的兵法,三日攻打不下城池就不能再打了,这证明中原人有所防备,甚至可能布下了阴谋诡计等着把他们全部杀了!
在场的可都是聪明人,想通这么简单的道理并不困难,但不是每人都能想出顺利退兵的主意,你瞥一眼我,我瞟一眼你,皆希望别人先出头。
谁敢说退兵,那么众人肯定会让这人留守断后的,几千人的损失,在座的部族首领都损失得起,但是也不会甘愿就这么损失掉的!
更何况,占据不了中原人的地方,还不能去漠南草原占据一块地盘
这也是蒙古人许诺过的,就是为了打压契丹人!
只是这些部族首领谁也不肯先开口,都不想会成为众矢之的,都不想空着手跑一趟的。
刘渊自然也想走,粮草后备不多,也没有抢到中原人的粮草,那么等着粮草消耗一空,整个联军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他可没有与之偕亡的想法。
不过刘渊也不能开口,他一开口,就是得自己派人来送死了,匈奴人命虽然不值钱,但是也不想无故浪费!
不过,他不说,却可以示意别人说!
看着自己的儿子刘聪,刘渊果断示意他出头!
匈奴人和中原王朝不一样,中原王朝在父子继位之前,帝王是不可能让自己儿子掌握太大势力的,匈奴人却不是如此,每个儿子只要成年就分封给部族,刘渊也是如此,刘聪带的前军实际上就是他自己的部族军队了!
历史上,刘聪也是和中原人交过手的,自然也瞧不起中原人的战力,所以才敢为先锋,不过碰的头破血流之后,也就清醒了!
看着大帐中的尔虞我诈的大戏,他看的自然是有趣,但是一场大戏在近处看的确有趣,但把自己的小命也搭进去,刘渊却敬谢不敏。
因为刘渊的缘故,自大军抵达之后,刘聪已经不能掌控军事了,但眼下的情况,却是给了他一个机会。
“父亲啊父亲,你千不该,万不该,就不该让我等到这个机会啊!”在危局之前,刘聪私心中却是有些兴奋。
刘渊想要他牺牲,但是却也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一众部族能看到他的魄力和能力!
而这也就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想要展现能力的机会可不多,如今却是刘渊给他的,“天下岂能有百年的太子”,刘聪野心也是很大的,他可不甘心只做一个左贤王,他想成为整个匈奴人的大单于!
而这,就需要其余部族的支持,其余部族为什么要支持他,就需要他表现出自己的能力!
刘渊既然给他这个机会,刘聪自然会把握住了,这时立刻站了出来,道:“诸位,刘聪有一事想说。”
这是刘聪第一次在大军议上插话,帐中众人纷纷侧目,等待着他的说辞
没人阻止,刘聪按说也是一个部族的首领,自然是有资格在大会议上说话的,只是以往刘渊压着不让他说话而已!
刘聪朗声道:“今日还请大军照常邀战,不论接下来是走是留,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都不是能让中原人知道的。”
带着一点炫耀味道的眼神,在众人脸上一划而过,他用重音强调着:“必须要一切如常!”
刘聪的口气稍显强硬,不顾尊卑之别,但因刘聪的话而沉思起来的刘渊却没有为此而恼火,他的话就像当头棒喝,一下提醒了刘渊。
这两天的邀战,由于中原人不算配合,都是应付故事一般,两边偶尔才打上一回,以兵法来说,围城也忌讳闷围,为士气之故而已,两边又都不肯放弃,而都是在等待时机,所以才会如此滑稽的场面。
没有攻城能力,面对着城池,久打不下,军中的士气可是会一点点的降低的,就算有足够的粮草供应也是如此!
而被攻打的城池实际上也是很困难的,一旦被围困,那么内外通道被断绝,哪怕是有着足够的粮草供应,也免不
第七十三章 丰城
自当日出塞之后,白起率领着隋军中的精锐骑兵直接北上!
白起走后一日之后,匈奴大军就南下了,刚好和白起率领的大军错开!
而且这一路上,契丹人和突厥南下来的部落,都被白起驱赶而行,匈奴人也因此少获得了一些补给!
哪怕同样是草原上的人,匈奴人也不会放过契丹人和突厥人的,若是遇到了,肯定要把他们一同驱赶上路的,匈奴人不会在乎突厥人和契丹人的反应的!
而白起,当然也更不在乎了,大军驱赶之下,俘虏无数,牛马羊更是数不胜数,大军北上携带的粮草本来就很少,反而是携带了大量的精盐,就粮于敌,这是白起早就规划好的策略!
甚至白起也不需要耗费自身的什么力量,遇到的所有部族,都贬为奴隶,这些奴隶就是攻打契丹城池的主力!
小城池不用说,一举淹没,然后城中的人口再度转化为奴隶,被白起挟持着一路东进,进入漠南草原的腹心!
一路驱赶,半月之后,白起将下的奴隶军已经超过了二十万,如今已经是到了契丹族的腹心之城——丰城!
在白起的亲自押阵下,奴隶军的这一次进攻,就如同冲破堤坝的洪流汹涌而来,而丰城城头上射下去的长箭,仅仅是绝望下投入洪水中柴草,非但不能堵上缺口,反而是浪费宝贵的资材。
城墙防线的脆弱,守城物资的匮乏,使得城头上缺乏任何一种行之有效的反制手段,城中的士兵不得不与与攻上城头的奴隶军,展开了面对面的厮杀。
奴隶军是白起一路的俘虏,有南下的突厥人,有地位高贵的蒙古人,但是最多的还是居住在此地的契丹人,同室操戈。二三十万的奴隶军席卷而来,这是契丹人根本没有预料到的!
契丹的贵族们还在担忧着蒙古人的惩罚,还在想着商量着计策,还在为匈奴人和突厥人的趁火打劫而怒骂,此时,忽然几十万的敌军就到了城下!
契丹人的贵族只有惊慌的份,耶律大石、耶律休哥等名将仓促组织军队迎战!
可是契丹人的丰城对草原人来说,算是名城大城,但是对于中原的城池来说,最多也就是一个县城罢了!
一名契丹族的战士大喝着挺枪直刺,一声闷响之后,枪尖没入了心口,搠死了正要冲上城头的奴隶军,但下一刻,刀光自下飞起,一刀便斩断了尚未来得及收回的长枪,契丹战士连忙后退,随即翻上了城墙的奴隶军战士却蹂身而上,弯刀挥舞,顿时划断了他的颈项。
可紧接着,这名上得城头的奴隶军战士还没来得及炫耀一番、寻找下一个对手,便被一支呼啸而来的大枪,轻易的抽碎了脑壳。
这样的场面,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城头上出现,一刀一剑的搏杀,是血淋淋的生命交换,奴隶军在白起带着无数的大隋精锐骑士的催逼下,拼了命往城墙上冲,而守城的契丹人这一边何尝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在拼死抵抗。
城墙之上,契丹人的王旗仍在猎猎飞扬,大旗之下,王耶律大石深深吸了口气,吸气声绵长不绝,如巨鲸吸水一般,把九月山中的凉意随着空气一起压进了着了火一般的肺中。
因常年使用而被磨得发亮的黑色牛角扳指,牢牢卡着长箭,稳定的搭在了弓弦上,紧握弓臂的左手向前推开,右手同时向后扯动弓弦,上百斤的力道灌注于弓身,一张三尺长弓张开如满月。
吐气开身,右手松开弓弦,嗡嗡的一声弦响,长箭闪电般的飞了出去,弓弦仍在剧烈的振颤,一声变调的惨叫,就从数丈外破空响起。
一名高达六尺近半的匈奴战士,本来正挥舞着一柄如轮巨斧,独立对抗着五名契丹人守军,过人的武艺和超乎想象的神力,不但让他在对战中丝毫不落下风,甚至还能狂吼着箭步冲前,将一名闪避不及的对手劈头砍成两截,但在一道流光闪来之后,这名持斧高手便捂着右眼栽倒在地上,他一阵阵的抽搐着,白色的箭翎在指缝中颤动,露在外面的一尺箭杆证明了那支射出的长箭,有三分之一以上透过眼窝,扎进了他的头颅中。
这名匈奴勇士还没来得及发威呢
他本来是匈奴人的前锋部族,勇力自然非凡,可是被白起带着大军席卷而过,白起军中是何等人物,一个个传奇名将带队,岂能是他这般无名小卒所能抵抗的!
他也被强迫着加入了奴隶军,当然,因为有着非同一般的武力,自然也是得到了一些“重用”!
这“重用”就是身先士卒的前锋之位,一般来说,这般厉害的前锋,在这惨烈的攻城战中,来个两三次就会死于非命了!
但是这人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运气,竟然大小十余战,如今还没死,这一战若是不死,白起也没办法压制他了,还得给他高位,允诺他加入隋军战军之中!
这也是如今奴隶军的一个希望了,这些奴隶军的战士,只要立下大功,就可以加入隋军之中,如今已经有一万余人脱颖而出了!
耶律大石一箭射翻了一名应当有着豪勇之名的匈奴战士,这一击之后他面无得色,连自满的时间都没有,也无暇去确认战果;吃力的喘了口气,右手从腰间一抹,又是一只长箭跳出腰间箭囊,出现在他的掌心中,用着右手大拇指上的牛角扳指扣箭搭弓,他视线移转,又瞄准上下一个目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