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七流
“教授级高工65岁退休,我今年64了。我退休后,除非再从外招聘,或者学院内部有人能被选为院士,那全院就只剩你一个院士。以你这样的肚量,怎么撑起整个生科院?”
李东伟和叶勤学明争暗斗数年,难得这么推心置腹的讲话。
他觉得自己看到的是一匹老狼,曾经凶猛过,但现在牙齿都掉光了,还夹着尾巴摇尾乞怜。
虽然觉得可笑,但未免有些兔死狐悲。
“只是给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一点教训而已。”李东伟硬着嘴回答,“您还是担心一下自己的退休金吧。”
虽然如此,但是那一百万的确也没继续卡着了。
没意义,纯粹只能用来恶心人。
科研经费申请流程还算规范,但是怎么用,那就是一笔烂糊涂账了。
到年末才来强行凑账,找发票应付学校检查的,也不在少数。而实验室的负责人则拥有对此的绝对处置权。
乔御是不会嫌钱多烫手的,领了钱一块存进卡里,上千万的科研经费放银行,一天利息(约833元)都能给科研员们加几个肉菜了。
两千万的科研投资,在整个学术界,其实算不上什么;但如果这个投资是投给一名本科生的,就算得上新闻了。
更别提这本科生还是孪生素数猜想证明人,柯尔奖史上最年轻的得主,上过《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种种荣誉加于一身,想不让人注意都难。
在现在这个人人都用智能手机的时代,流量就是金钱;知名度决定韭菜们的投资方向。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89节
这事意外在网上发酵后,营销号又跟进蹭了波热度,#别人家的大学生#这个话题一时之间风头无俩,连带者出场的寰宇集团也狠狠打了波广告。
当天股价就窜到了涨停板,全体股东乐得合不拢嘴。
宋译文特地打电话给了自己儿子一趟,直夸这2000万花的值。
“没想到我儿这么有商业头脑,以后爸爸把公司交给你也可以放心了。”宋译文摸着自己的大肚子,欣慰无比。
宋天宇抱着电话使劲摇头:“……我不是,我没有。”
第148章
一个实验室里, 其实并不需要项目负责人时时刻刻都在场的,甚至也不需要他或者她亲自动手做实验。
实验室负责人的任务是设计实验, 并且想办法让它完成。
就像是年纪大了的老医生,并不会亲手动刀, 而是在手术室指挥其他人操作。
因此,在做完最新阶段的实验布置后,乔御暂时停止了天天泡实验室的行为, 使用虚拟实验室的时间也大幅度下降。
毕竟自己已经答应王小明, 在他毕业答辩前都不发论文。
不过,乔御已经想好了接下来几个实验阶段要发的论文标题和大纲。就等着王小明毕业,再一股脑的拿去投稿。
就在学校各界对乔御充满关注的时候。
他报考了雅思托福, 看了眼时间表,发现还有空闲,于是又报了个英语四级。
要去国外留学的话, 托福是永远过不去的坎。
不过乔御甚至都没打算做几套模拟题。
英语是他的第二语言, 他用的比家乡的方言还要熟。
乔御还用图书馆内部账号,到网上下载了一块橡皮那么厚的论文, 都是他过去没有涉及的领域,
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第一版初稿;有克莱纳曼在《普林斯顿数学随笔》中的记录;挪威数学家阿贝尔和阿贝尔积分方程的推导过程。
这些论文,大多都是几十年前的学术成果了。
人如果只专注自己眼前的领域,思维是会变得越来越狭隘的。
乔御想学习的, 是前辈们的思维方式。
哪怕是在人类群星闪耀时,这些人也是同时代最耀眼的星辰。
他在学校里过的悠闲,另一边, 李院士的造血干细胞扩增实验室,却忙碌无比,热火朝天。
许宣翻着这个月的账单,不禁有些骂骂咧咧:“做这个分泌蛋白阻断,怎么这么烧钱!”
他算是知道为什么乔御会突然问学校要钱了。哪怕是家里有矿,也禁不起这么烧啊!
为了继续下一阶段的实验,许宣只好给李东伟打了个电话:“李老,两个月前拨的两百万用的差不多了,您看……”
李东伟忍不住笑了:“又用完了?许老板,您这是在燕京买了套房啊!”
他的话一半是调侃,一半却隐约有了责怪的意味,显然意有所指。
实验室经费流向一向说不清楚。
但许宣发誓,他真的没中饱私囊,吞一分钱。
许宣身上勉强还有点文人脾性,脸色赤红道:“我这里记了账,买了什么,都记得很清楚!”
李东伟却大有不想计较的意思:“算了,没什么。这样吧,我再给你拨150万,不过烧钱也要烧出个名堂来,你这个项目,我前前后后也花了一千来万了,cns就不强求了,sci一区的论文,你总该发一个吧?”
“好了,也不跟你多说了。这周五我来实验室看看,顺便把小王也带上,正好他那里项目刚跑完。来长长见识。”
说完,李东伟挂掉电话。
虽然要到了钱,许宣却窝了一肚子火。
很明显,他和李东伟岌岌可危的信任,马上就要经不起实验经费的折腾。
李东伟带什么小王,哪里是让他长见识,分明是想派个钦差大臣过来监督!
“算了……先把论文弄出来吧。”许宣喃喃自语,“分泌蛋白的含量确对造血干细胞的形成有极大影响。在gpi-80浓度为100ng/ml时,第6周,形成的造血干细胞与正常外周血有30%的嵌合度……已经是个很大的进步了。”
许宣的心重重地跳了起来。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李东伟虽然对实验项目有所指导,但是大多时候,还是他在亲力亲为,设计和操刀实验进程。
李东伟是通讯作者的话,那他就是论文的一作。
如果实验真的成功,对他的名气、江湖地位都是一种质的提升。
毕竟这是“干细胞领域的圣杯”,也就比诺奖水平的成果稍逊一筹。
许宣很难不心动。
如果真的做出来了……
“要怪就怪乔御自己,识人不清吧。社会就该给他上一课。”许宣想。
他幻想了一下未来功成名就的场景,这才觉得心中舒坦起来,又有精神继续搬砖了。
-
第一个实验成果,出现在第6周。
造血干细胞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周期甚至长达两个月。
基因实验室成功将这个速度提升到6周,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夏天不知何时已经悄然到来,科研员们一个个在冷气里泡着也汗流浃背,但是眼里却涵盖不住兴奋的光芒。
“在培养液中加入地塞米松,可以抑制祖细胞的形成。”
“聚乙烯醇替代血清,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质量。”
“比原本周期缩短了两周。”
实验员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起来。
许茹不禁感叹了一声:“乔御脑子怎么长的,他是怎么发现这些材料的?”
那当然是寻找相似分子结构的化学原料,然后一个个在虚拟实验室里试。
因为可以调节时间流速,再加上积分便宜,四舍五入基本不要钱。
任何伟大成果的背后,除了灵光一闪外,还有无数次重复实验的累加。
乔御知道这个消息后,心情瞬间+5,当场决定给实验室所有成员加一千块的餐饮补助。
目前的情况,离最终成果还有一小段距离,不过发篇sci一区的论文却绰绰有余。
只不过张开伟刚提出这个建议,就被乔御驳回了。
“不急,等后一阶段的实验做出来后,我们一起发。”
下一个阶段,是把时间从6周压缩到4周。
张开伟顿时急了:“不发论文,谁知道你做出了成果?要是被其他实验室捷足先登,那我们岂不是白干了?”
乔御拿出了准备许久的名册,挨个跟张开伟分析:“现在,全世界做hscs体外扩增、并且活跃,持续发论文的实验室我都整理出来了。”
“比较有威胁性的,就是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伯克利大学和燕京大学李东伟的这四间实验室。”
这四家大学旗下实验室,论文发表列出的名单都长长一串,已经被乔御整理妥当,分门别类归纳在一起。
“我对比过了,他们的研究方向和我们都不一样。斯坦福大学更是上周才发了新论文,论证促血小板生成素和干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条件差异对hscs增殖的影响。所以我们完全不用担心被截胡。”
“而我们如果发太早,那其他实验室看见论文后,就很可能直接调转实验方向。我们必须承认,他们的团队要比我们的优秀。到时候我们的优势反而会荡然无存。”
那都是世界顶尖大学的一流人才,不像是乔御这种,直接从外界招聘,最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乔御继续道:“我们至少拉开一个月到两个月实验周期的差距,这才有底气发表论文。而且到时候拿出来的数据也会更加好看,上cns不是问题。”
张开伟一听,好像的确是这个理,心里的石头落了地:“那行,我都听你的。”
发现张开伟被劝住了,乔御这才松了口气。
虽然他说的话有一定道理,但是真实原因只有乔御清楚。
那就是他还没看见许教授新发的论文呢……
钱还没烧够,被对方反应过来了,那就很尴尬了。
乔御估摸着时间,感觉最多再等两周就知道结果了。
结果一:许宣成功把实验做了出来,并且发表了论文替他迷惑完对手。
结果二:许宣烧钱失败,后续无力,再加上自己太菜,没能把论文写出来。
不管是哪种结果,乔御都觉得挺快乐的。
保住了王小明的毕业证;坑了李院士的经费;还帮张开伟评正教授职称前解决一个竞争对手。
血赚不亏。
第149章
在李东伟的催促之下, 许宣终于赶在这学期结束前,完成并发表了论文。
这篇论文刊登于aps美国生理学会旗下期刊上, 《生物化学杂志》影响因子足足有12.3!是当之无愧的sci一区期刊。
自从论文过稿后,许宣感觉在学校里走路都带风。
李东伟对他的态度, 也顿时好转不少。
花钱多没关系,就怕拿不出成绩;但如果有成绩了,花钱多就多吧。
果然人都是需要压力才能蜕变, 若不是乔御在后面刀剑霜寒严相逼, 他还真没办法梅花香自苦寒来呢!
许宣觉得,自己一定要去感谢乔御一番。
所以在学校图书馆内不期而遇的时候,乔御被他叫住了。
这个“不期而遇”是一定要打引号的。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90节
大学图书馆的主要受众, 还是大学生。
等升级成为研究生,主要任务就会从学习知识变成创造知识。
文史类研究生还会常来逛逛,但理工科, 就很难说了——毕竟图书馆的期刊获取速度相对落后不少, 而做科研,比其他任何行业都在乎时效性和创新性。
更重要的是, 各个实验室内完全有自己获取论文的渠道,不需要来图书馆淘金。
由此可见,学校图书馆连研究生都吸引不了,更别说许教授了。
反倒是乔御,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后,七点二十到八点雷打不动,准时到图书馆呆着, 从入校开始,出勤率常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许宣拿着两本厚重的专业书,在乔御面前入座,面带微笑询问:“乔御同学,好巧。”
乔御附近的作为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被许教授强行征用位置的某化学专业大三考研狗敢怒不敢言,只能愤然离去。
乔御抬起眼皮子,扫了他一眼,也挂上了笑容:“您好。”
许宣脸上的笑容掩盖不住:“说来惭愧,从上学期开始,就听说了你的实验,然而大家同在一个学校,也没机会交流一二。”
“确实如此,”乔御轻飘飘地把太极打了回去,表情十分诚挚,“早闻许教授一年多以前就开始在李院士的带领下做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我们都是同一个课题,又在同一所大学,自然该多沟通,共同为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做贡献。”
“……”
妈的,怎么这么伟光正?他是来看这个的吗?
许宣:“说起来,我们实验室这个月才发表了新论文,被《生物化学杂志》收录。”
他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了论文册,递到了乔御的手上。
乔御看了眼标题,果然是和gpi-80分泌蛋白对hscs的阻断作用有关的学术论文。
为了怕乔御不了解,许宣还特地补充:“这是影响因子超过12的aps期刊,在sci内位于一区。大概也就相当于三篇sci二区论文吧。要是早个十年,多发几篇sci一区论文,还能进院士候选呢。”
当初,李东伟就是这么评上院士的。
基因实验室发表过两篇sci二区论文。
在短短一学期内,能做到如此地步,已经是成绩斐然。
如今,许宣和张开伟都在评正教授职称。
这篇论文无疑像是及时雨,给许宣加重了晋升的筹码。
他脸上的骄傲如此显而易见,若非乔御经过专业训练,这种情况下可能已经开始笑了。
乔御的唇抿起,声音压低了几度:“许教授,这好像是我们实验室的课题。”
许教授的笑容不禁愈发灿烂。
“谁先做出来,那就是谁的实验。你呀,还是太年轻。说起来,王小明也毕业答辩了,正好我马上要升正教授,到时候可以当博导,借给你们用这么久,也差不多了。”
许宣理了理自己的衣服,起身:“我呢,还要去实验室,只能先失陪一下。有空常联系,我毕竟是你的老师,能帮忙一定会帮的。”
说完,他扬长而去。连背影都透露着欢喜的气息。
乔御坐在原地没动,一目十行地看完了他的论文,然后微微一笑,丢进了垃圾桶。
正是因为王小明快毕业,因此,乔御琢磨好时间,在一周前,就给学术期刊投了稿……
“算算时间,应该进入了同行匿名审核阶段了吧。”
*
基因实验室忍辱负重两个月,终于熬到了王小明快毕业,而许宣又发表了论文。
论文是早就写好的,为了精益求精,特地修改了许多回,凝聚了乔御无数心血。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cns其中的一个。
就像国内top2不分上下一样,cns的排名,也没什么先后顺序。
这种顶级期刊,不仅要求学术成果领先全世界;还要求论文作者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能让稍显枯燥的论文变的简单有趣。这是csn面向大众的科普性质决定的。
十几年前,在cns正刊上发表一篇论文,都能直接进入院士候选。
在现在,有些985、211院校,从成立以来,也没有一篇cns能让自己贴金。
乔御思考了许久,用商量的语气说:“我们的论文就投《science》,吧?”
在实验室内工作久了,大家其实都清楚,乔总虽然用商量的语气说话,但实际上根本就是通知。
他是彻头彻尾的科研暴君,有能力的同时也喜欢专断独权。
论文的一作和通讯作者都是乔御。
等日后他成了泰斗级人物,不需要cns的论文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时候,他不介意让旗下科研狗跟着沾光,但是现在说,他离泰山北斗还差一个华北平原的距离,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座小丘陵,只能稍微吝啬一下了。
不过实验室内的其他人,是不会有意见的。
要不是乔御,他们这辈子都摸不到cns的门槛。
乔御扫视一圈,满意地点点头。
很好,没有人反对。
其实这篇论文,能投稿《cell》更合适。
造血干细胞,名字就带着cell这个词。
《细胞》成立于1974年,比《科学》和《自然》晚了接近一百年。
上个世纪,生物领域异军突起,让《细胞》成为了世界顶级的学术期刊。
乔御投《科学》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科学》是周刊。其他要么是月刊,要么是半月刊。周期太长。
一想到隔壁实验室晚上睡觉都要笑醒,让乔御很不爽。
生物科学也是科学,乔御觉得投稿《science》非常合适。
没有人反驳,但是王小明却十分忐忑:“能过吗?”
cns正刊论文,是所有科研狗的梦想,
如果没有国外实验室的帮助,其实对于国内大多数学者来说,在cns上发表论文,难度不亚于坐上飞船去月球。
乔御的回答掷地有声:“能。”
-
查理·米歇尔选择用手磨咖啡开启自己美好的一天。
身为伯克利大学生物系主任、世界顶尖学者,学校给了他很多特权。比如允许周一早上不参加周会。
苦咖啡配上来自俄国的大列巴,味道很难吃,但是能让米歇尔提醒自己不要耽于享乐。
他来到了电脑前,决定列出这周的工作计划。
米歇尔刚打开笔记本,就发现屏幕右下角弹出了邮箱提醒。
“《science》编辑部?”
这种期刊编辑部给他发消息,显然不是为了约稿。
那就只剩审稿了。
这样的话,米歇尔可就不困了。
他摩拳擦掌地打开邮箱,下载邮箱里的附件。
标题:长期稳定的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方式。
米歇尔下意识地啜起咖啡。
伯克利大学内部也有位威尔逊教授,在做相同的研究。
他是学校生物系主任,在研究过程中,米歇尔没少给威尔逊提供学术上的帮助。
“如果是威尔逊,他们应该不会拿给我审稿。”米歇尔在屏幕面前自言自语,“更何况威尔逊的实验,我多少也知道一些……”
他的目光变得专注,为了方便,直接选择了打印。
米歇尔上了年纪,眼睛一直对着屏幕会稍显吃力。
“大体上看,好像没什么问题……”
生物论文的审核不同于数学,只要数据不造假,那就不可能骗人。
一目了然,清晰无比。
因此,生化类论文对实验的可重复性,要求是最高的。
下午,米歇尔到了实验室内,尝试做重复实验。
虽然上面给出的周期是4周,但是只做前置步骤和论文上的数据相映照,也能判定真伪。
第三天,在观察完培养皿内细胞的情况后,米歇尔不禁叹了口气。
他的语气充满怜爱:“可怜的威尔逊。”
这篇论文数据翔实,实验过程清晰,就连遣词造句都无可挑剔,明显是大佬出手。
米歇尔一边写着审核意见,一边思考:“会是谁呢?”
“态度严谨,可能是岛国那个实验室。”
“但是论文写的挺好,母语应该是英语。难不成是斯坦福大学那边那个?”
……
猜来猜去,米歇尔觉得都有可能。
“算了,反正只要过稿,就能知道了。”
而米歇尔的确很快就知道了。
在看见名字的时候,米歇尔震惊的无以复加。
这人他认识。
在去年的世界生物技术大会上,也是他首肯了乔御的实验,拆穿了安维萨的学术造假。
说起来,安维萨到现在都还在蹲局子呢。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91节
也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出来。
*
期末考试第一天,乔御得到了编辑部的回复,审稿意见是小修。
根据学术界不成文的规定,小修=过稿。
铁板钉钉的。
就算不是小修,而是从结构上大改,乔御咬咬牙,也会改的。
顶级期刊就这么几家。修改至少还有机会,换家期刊,直接被拒稿了怎么办?
乔御把审稿人提出的问题仔细看了一遍,完成修改后传了回去,在三天内得到了回复。
论文过稿了,被排在下一期。
换句话说,下周他就能和自己的论文见面了。
作为顶尖期刊,《科学》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不收版面费。当然,也没有稿费。
它的稿费,是承载在这本期刊背后的荣耀,是来自行业内顶级大佬的认可。
世界顶级学者的殿堂,在这一刻终于朝乔御展开了一条缝。
他收到邮件的时候刚考完试,拿着手机在太阳底下,晒的有些晕。
乔御想了想,截图发了个朋友圈。
配文:“幸不辱命。”
1...8081828384...1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