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霸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关西朝廷在哪儿?谁是天子?”
“这……”刘宠打断了刘浩,叹息道:“杨使君打算如何安抚关西?”
“这就是我来拜见刘公的目的所在。刘公,能坐下说吗?”刘宠连忙请杨修入座,杨修在火塘边坐下,伸出双手烤火,轻描淡写的说道:“刘公,就在刚才,蜀王曹操率兵突入未央宫,劫走了伏贵人和皇长子,将未央宫洗劫一空,就差放火烧了。”
“咣当!”刘宠怀里的手炉摔落在地,滚出好远,炉里的炭灰撒了一些。
杨修早有准备,无动于衷,刘浩、刘洪兄弟却被吓了一跳,刘洪的衣服上沾了些发红的炭块,烫出一个大洞,吓得一声尖叫,连忙滚到一旁。
刘宠也被吓坏了。蜀王曹操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他为什么要劫走伏贵人和皇长子,为什么要洗劫未央宫?
一连串的问题搞得他方寸大乱,不复镇定。杨修也不着急。他知道这个消息太惊人,要给刘宠一个考虑的时间。
刘宠命人收拾,借此机会整顿了一下情绪,重新入座,仔细询问详情。
杨修也不隐瞒,将曹操率兵入未央宫,贾诩率秦谊、李肃等吕布旧部趁机将他救出,他们惊走了曹操,但无法抢回伏贵人和皇长子的事说了一遍,大致情节都属实,只有曹操洗劫未央宫属于信口开河的发挥。
其实未央宫里什么也没有,曹操既没有洗劫的时间,也没有洗劫的兴趣。
不过双方为敌,顺便抹点黑也是很正常的事,举手之劳而已。刘宠听完,明白了杨修的意思。
既然贾诩在城中,又救出了杨修,自然是得到了凉州人的支持。曹操被惊走,关中还能对杨修产生威胁的只有两类人,一是宗室,二是老臣。
杨家四世三公,杨奇等人还在朝中为官,天下形势如此,还敢跳出来与杨修为敌的应该不对。
如此一来,剩下的只剩下宗室。杨修来找他,自然是希望他出面安抚宗室。
刘宠有些犹豫。他虽然是宗正,但他在宗室中的影响有限,宗室对孙策取缔他们封国的事又非常恼火,这件事能不能协调成功,他没把握。
“刘公,这件事不宜拖延太久。”杨修烤着火,不紧不慢地说道:“你也知道的,凉州人不怎么讲理,杀心又重,万一他们急了,不知道又会搞出什么事来,再把长安的搞得和洛阳一样,你我可就无法向世人交待了。”刘宠打了个激零,脖颈上的汗毛根根竖起,后背冷汗涔涔。
如今宗室齐聚关中,若凉州人大开杀戒,刘氏子孙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
——离开了陈王府,杨修又先后来到太尉府、司徒府、司空府,向太尉士孙瑞、司徒周忠、司空韩融拜年。
和陈王相似,听杨修说完,士孙瑞、周忠、韩融就傻了。他们万万没想到昨天夜里长安竟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不过和已经发生的事相比,眼前的现状才是他们最需要关心的,遍布关中的凉州人就是一堆干柴,尤其是在蓝田附近的胡轸部,只要一点火星就有可能引发一场大火,将长安甚至整个关中都化为灰烬。
没有人希望长安步洛阳后尘。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几个人迅速出动,联络相关人员,劝说他们接受杨修的指挥,向孙策称臣。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不肯向现实低头的人,或者辞官返乡,或者隐而不发,等待时机,司徒掾刘巴就是其中之一。
得知皇长子去了益州,他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行囊,带着两个仆从,离开长安,向子午谷追去。
裴潜、卫觊也不例外,得知伏贵人与皇长子随曹操离开,他们立刻带着家眷出城,返回河东。
王允子侄王盖、王凌等人也离开了长安,星夜赶往太原。短短半天时间,长安朝廷的官署就空了大半。
赵云本来也打算离开长安,去河内投奔刘备,但他得到消息比较慢,还没收拾好,就被杨修堵住了。
“将军是我今天拜访的第四个人。”杨修开门见山。
“其他三个分别是太尉士孙君荣,司徒周嘉谋,司空韩元长。”赵云知道这三个名字的份量,也很意外。
他根本没想到杨修会来找他。他只是一个长水校尉,影响不了关中的形势,北军五校的其他四校尉有两个凉州人,一个宗室,一个关中人。
“兖州之战后,陈到、阎行联名向吴王推荐将军,吴王有令来,命我与将军面谈。只是我身不自由,这才延滞至今。”杨修笑笑。
“希望不太晚。”赵云越发惊讶。他与陈到、阎行都交过手,知道这两人的实力不在自己之下。
吴王孙策麾下还有很多这样的勇士,他似乎没有必要专门为了自己下一道命令,还特地要求杨修亲自与他面谈。
“不知吴王有何指教?”
“吴王想问将军,是愿为一姓而战,还是愿为天下百姓、华夏衣冠而战。”赵云皱起了剑眉,沉吟片刻。
“吴王的天下,难道就不是一姓之天下?”杨修微微一笑。
“敢问将军,三代以来,有哪位帝王能如吴王一般,为了普通百姓不惜得罪世族的?”赵云打量着杨修,撇了撇嘴。
“弘农杨氏、汝南袁氏也是世族,杨君这么说,实在令人难以信服。”
“将军此言差矣。放眼天下,我是最有资格这么说的,因为我不仅出身弘农杨氏,更亲历吴王新政,深知新政不仅对普通百姓有利,对世族同样有利。世族、庶民并行不悖,才能本固而道生,华夏衣冠才能万年不衰。我愿为将军解说其详,将军愿意拨冗一听吗?”赵云沉默了片刻,侧过身,伸手相邀。
“请。”
第2297章 绝处逢生
裴潜笑而不语。他打量着司马懿,笑容淡然。
司马懿心中忐忑,脸上却不露分毫,平静地回望着裴潜。他相信自己的判断,裴潜这么年轻,绝不可能甘心隐居不仕,就此终老。既然他们不肯留在长安,又没有去追蜀王曹操,剩下的选择只有中山王刘备。
至于卫觊,那就更不用说了。卫家是如何对待蔡琰的,不仅河东人清楚,他也有所耳闻。如今蔡琰是吴王孙策的文胆,器重不亚于其父蔡邕、其夫周瑜,一旦吴军进入河东,卫家的下场可想而知。为了卫家自己,卫觊也会全力以赴。
“中山王是百折不挠,可是他能不能百炼成钢,我们实在有些担心。”裴潜不紧不慢地说道:“仲达深通兵法,想必也知道仅凭河内一郡是不足以对抗整个关东的,即使加上河东也不够。”
“的确如此。”司马懿点点头。“只有加上并州,才有一线生机。”
“如何取并州?并州刺史阎温是凉州人,在并州这几年很得人心。再往前,并州刺史是贾诩,贾诩现在人在长安,唯杨修马首是瞻。”
司马懿笑了。“并州是并州人的并州,不是贾诩、阎温的并州。如果并州世家不答应,贾诩、阎温又能奈何?”他顿了顿,又道:“从董卓开始,最近二十年的河东太守都是凉州人,河东就是凉州人的河东了?若是如此,二位就算回到河东又有什么意义?”
“河东不是并州,河东可以,不代表并州就可以。”卫觊咳嗽一声,打断了司马懿。“阎温手中有兵,又有坚城可据,不是那么容易攻的。”
司马懿笑笑。“若阎温根本不想守呢?”
“阎温不想守?这是什么意思?”
“二位,凉州很大,比河内、河东加起来都要大得多,不是所有的凉州人都是一条心,也不是所有的凉州人都和孙策交好。贾诩和孙策早有勾结,韩遂、马腾和孙策就更不用说了,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阎行、马超皆为孙策部将,他们依附孙策都情有可原,可是阎温、赵昂呢,他们和孙策有什么交情?他们所倚仗的不过是关中的凉州籍士家罢了。没有了这些,他们什么都不是。”
裴潜点点头。“仲达的意思是说,阎温、赵昂会挟兵自重?”
“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天下迅速平定,对他们不利。”
裴潜略作思索,同意了司马懿的观点。他和卫觊也有类似的计划,只是还没想到如何与刘备接洽,现在司马懿主动来找,他们自然求之不得。吴国势大,据说正在筹备登基事宜,用不了多久,孙策就会再次出兵,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王氏兄弟就有前面不远,如果你走得快,也许能在到达蒲坂津之前追上他。行,那我就在蒲坂津等二位,共商大计。”
“喏。”
司马懿很快就追上了王盖等人,没费多少口舌,王盖等人就答应了司马懿的建议。他们清楚,孙策对王允的印象极差,一旦孙策得势,王允不仅保不住身后哀荣,甚至可能被剖棺戮尸,祁县王家休想有出头之日。要想避免这个结局,只有和刘备联手,将并州、河东、河内联成一片,再与蜀王曹操结盟,夹击孙策。
不久,裴潜、卫觊也追了上来。与他们一直来的还有一些河东人,他们就在蒲坂津的驿舍里合议,反复讨论,商讨方案,最后决定派使者随司马懿去见刘备,其他人各回本郡准备,招集人马,筹集粮草。如果阎温、赵昂配合,那当然再好不过,如果他们不配合,那就杀掉他们,配合刘备取轵关、天井关,打通进入河东和太原的道路。
王凌、卫觊分别作为并州和河东的代表,跟着司马懿赶往河内,面见刘备。
城,刘备背着手,在城墙上来回踱步,如同宠中困兽。
城北巍巍太行沉默无语,远处的黄河奔流不息。刘备一会儿看看山,一会儿看看黄河。看山,山像压在他心头,沉甸甸的,让人喘不过气来。看水,黄河滔滔,一去不回,让人心生绝望。
刘备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记事以来,从来没经历过如此令人沮丧的局面。
长安落入杨修之手,河内四面受敌,他想逃都没地方逃。并州控制在凉州人手里,张飞、张到达河内后,阎温就加强了天井关的防守,至于轵关,那就更不用说了,赵昂根本没让他迈入一步。
除了跳黄河,他无路可去。
逢纪和华歆并肩站在远处,遥望远处的黄河,各自想着心思。逢纪眉心紧蹙,神情不安。他虽然不像刘备这么慌乱,但他也想不到解困之法,只能加强戒备,准备迎接战斗。相比之下,华歆更平静,看不出有什么异样。
“元图,你想过这一天吗?”
逢纪没吭声。他想过这一天,却没想到成了真,而且这么快,让他措手不及。他叹了一口气。“子鱼,我是自己选的,自作自受。你呢,你后悔了吗?如果现在走,还来得及,过了黄河就是鲁肃的战区。以子鱼的学问和名望,与管幼安、邴根矩的交情,想来不至于有生命危险。若是应对得体,那翰林院学士也是有机会。”
华歆转头看了逢纪一眼,不置可否。他当然不能告诉逢纪,不久前,他收到蒋干传来的消息,他已经是翰林院的一名学士了,只是为了他的安全,他的名字暂时不会出现在名单上。他虽然身在黑暗,前途却一片光明,充满了干劲。
此时此刻,逢纪和刘备山穷水尽,也许是劝降的好机会。“若是元图觉得这是一个好选择,我倒是愿意陪着元图。”
逢纪很勉强地笑了笑,却没再说什么。他听得懂华歆的意思,华歆希望他劝刘备投降,他虽然也有这个心思,但他知道刘备的脾气,劝他投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在大军压境之前是不太可能的,不如再等一等,等刘备自己觉得无路可走了再提投降的事。
常言道:不见黄河心不死。刘备是见了黄河心也不死,不到最后一刻,他是不会放弃的。
华歆正打算再劝,忽然有人惊叫,伸手指着远处。华歆向远处的官道看去,只见奔来一骑,骑士高高举起手中的令旗,表明自己的身份。看守城门的士卒见状,连忙打开城门。正在踱步的刘备停住了脚步,左顾右盼,神情不安。逢纪也皱了皱眉,向华歆打了招呼,快步下了城。
华歆也有点紧张,拢在袖子里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时间不长,骑士奔进了城,勒住坐骑,纵身从马背上跳了下来,紧赶几步,在逢纪面前单膝跪倒,双手奉上一封书信。逢纪用有些发抖的手接过来,打开一看,“哈”了一声,转身就往城上跑,跑了两步,又意识到什么,连忙放慢脚步,刚刚绽放的笑容也强行收了回去,不紧不慢地上了城,来到刘备面前,躬身一拜。
“贺喜大王。”
刘备的眼睛一直盯着逢纪,连呼吸都忘了,生怕逢纪说出什么不好的消息,此刻听到“贺喜”二字,心里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抬手拍了拍胸口,笑容绽放。
“逢相,何喜之有?快说来听听,这么久了,总算有好消息了。”
“司马懿联络了河东裴氏、卫氏,太原王氏,愿意支持大王,全取并州、河东,与蜀王联盟,共抗霸吴……”
逢纪还没说完,刘备就仰天大笑。这可真是因祸得福,原本法正为了让曹操独霸关中,连河东都不准他踏足一步,结果现在曹操丢了关中,他却有机会将河东、并州收入囊中,无疑是意外之喜。
“天不绝我大汉啊。”刘备双手合什,举过头顶,向着苍天连连作揖,转身又拉着逢纪的手,泪水夺眶而出。“逢相,天不绝我,天不绝我啊。”
“是啊,是啊,天不绝大汉,天不绝大王。”逢纪的鼻子也有些酸。虽说联合了河东人、并州人不代表就能全取河东、并州,更不代表就能击败孙策,中兴大汉,但他们已经太久没有收到好消息了,这个消息就足以振奋人心。
君臣执手相看泪眼,一旁的将士兴奋【 .】的交头接耳。闻讯赶来的臣僚听了,同样欣喜莫名,很快整个城就陷入一种无以名状的亢奋之中。
刘备随即宣布了消息,命张飞等人整顿军备,做好接管河东、并州的准备,同时让逢纪出面,热情款待即将到来的使者。
逢纪很兴奋,私下里对华歆说,看来中山王还真是有天命在身,连这种困境都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华歆也有些无语,这种时候居然还有转机,这刘备还真是命大。不过他不着急。他不觉得刘备能因此反败为胜,沈友已经进驻幽州,正准备对代郡、上谷作战,之所以还没有大举进攻,是因为孙坚去世,孙策又将登基,暂时腾不出手。一旦孙策登基称帝,必然出击。
对刘备君臣的狂喜,华歆冷眼旁观,不动声色的将消息传了出去。
第2298章 救兵如救火
安邑,太守府后堂。
赵昂背着手,在廊下来回踱步,脚步又快又急。
他刚刚送走裴潜。裴潜从长安赶来,带来的消息惊得他六神无主。他既不知真假,也不知该怎么办。杨阜没有消息来,是被控制了,送不出消息,还是另有原因,他说不清。
但裴潜的威胁却是实实在在的。作为河东大族,裴潜很坦然地告诉他,他们已经决定支持中山王刘备,卫觊已经赶去河内,与刘备面谈,河东各县的大族也都赞同他们的决定,现在就等赵昂一句话。
赵昂能说什么?如果真如裴潜所说,河东大族已经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他要么同意,要么离开,要么死,除此三者,别无他策。
可万一裴潜要是说谎呢?不管是丢了河东,还是丢了命,都是不可原谅的错误。杨阜将他安排在这里可是花了力气的,不知道多少人在暗中等着看他的笑话,尤其是贾诩。
一想到贾诩,赵昂心里就更是忐忑。河东、并州都是从贾诩手里夺来的,这次贾诩卷土重来,祸福难料。若是贾诩想借杨修的手,将他们这些后生小子连根拔起,他一点也不奇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