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小霸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乱世之中,粮食就是硬通货,比金银珠宝还要值钱。秋后必须拿下南郡江夏,如果有可能,最好将庐江九江也收入囊中,为下一步争奔扬州做准备。没有稳固的后方,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还争什么霸。

    孙策很无奈。他占了豫州,却只能满足于世家豪强们收敛一点,把该交的粮赋交上来,整天为钱粮犯愁。袁绍只占了半个冀州,却兵精粮足,世家豪强们争着奉献,这待遇差距还真是大啊。郭嘉说袁家有两次发横财的机会,他带到冀州的钱有多少?三十亿,还是五十亿一百亿?

    人比人,气死人啊。

    这个困难只是眼前的,只是手头紧一点而已,很快就能缓解。可要是河北全归了袁绍,这苦日子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尽头了。郭嘉笑嘻嘻地说道:先生,你还是好好想想怎么让那个贾文和感受到将军的一片真心吧。说实话,我还真想见见这个人。嘿嘿,有鱼上钩了

    鱼杆忽然抖起来,郭嘉连忙奔了过去,一手将酸梅汤倒进嘴里,一手拿起鱼杆,用力一提,一条巴掌大的鱼被提出水面,在阳光下闪着光,用力的扭动身体,水珠四溅。郭嘉乐得合不拢嘴。他和张纮钓过几次鱼,每次收获都不如张纮,今天算是第一次赢了张纮。

    哈哈,先生,今天我拔头筹了。

    张纮含笑不语,手中钓杆纹丝不动。过了片刻,水面泛起了波纹,张纮手腕轻轻一抖,鱼杆绷成弓一般,瞬间又纵直,一条两尺多长的鱼破水而出,落在案边的草地上。蒋钦奔了过去,一把按住。

    好大的鱼!

    郭嘉挑起大拇指。还是先生沉得住气,钓的都是大鱼。

    张纮站了起来,拍拍手。笔墨侍候。郭奉孝,给你一个机会,如果我写完书信,你还没有扳回一城,可就不能怪我了。

    郭嘉大笑,连连摇手。算了吧,谁不知道你张子纲落笔成文,字字珠玑,只怕我鱼饵还没装好,你文章就写好了。我不和你比钓鱼,我和你比喝汤。你要是写慢了,我就连一口汤都不给你留。

    张纮忍不住哈哈大笑,伸手指指郭嘉,向准备好的书案走去。郭奉孝,难怪你在河北呆不住,天下能容忍你这无赖子的,也只有将军了。

    郭嘉促狭地说道:先生说得不错,我是的确无赖,不能见容于袁绍,那先生呢?

    张纮笑而不语,在案前坐下,铺开纸,提起笔,蘸饱浓墨,唰唰几笔,在淡黄的新纸上落下一行字。这时,孙策忽然回头道:先生,你对贾诩说,八月十五之前,若洛阳形势稳定,我会赶到黾池与他见面。

    张纮停住手中笔,抬起头看了孙策片刻,微微颌首,应了一声好,接着写了起来。




第458章 身后名
    安邑,蒋干与贾诩对面而坐,把玩着手中的棋子,面带微笑。

    形势一片大好,贾诩棋艺真的一般,输多赢少,但他心态很好,棋品极佳,再输也不急,总是不紧不慢地落子,不慌不忙的思考,甚至看不出有一点着急的意思。

    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随从出现在门口,手里拿着一根铜管。蒋干接过铜管,查验了封泥,打开铜管,取出里面的纸卷。纸卷有两枚,蒋干分别看了一眼,将其中一枚递给贾诩。

    给你的。

    贾诩放下棋子,接过纸卷。这就是南阳纸坊的产品?

    是啊,不错吧?如果能合作,以后可以给你们供货,多了不敢说,一年几万枚肯定没问题。

    那我就先谢过了。不过,西凉人粗鄙,没几个识文断字,所有对新纸的要求不迫切。贾诩一边看信一边说道:我们缺粮,孙将军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蒋干抬起手,用尾指挠挠鼻翼。实话说吧,有点困难。

    贾诩瞅了他一眼,默不作声地继续看信。他的眼神很平静,像一潭死水,一点变化也没有。看完信,他将信缓缓卷起,轻轻地搁在一旁,双手拢在袖子里,看着案上的棋局。

    继续?

    蒋干看看他,又看看案上的信。信上说什么?

    你可以看看。

    蒋干迟疑了片刻,还是拿了过去。他本想从贾诩的脸上看出一点征兆,但贾诩的反应太少了,即使是他也看不出多少,只好看看孙策写的信再说。看完信,他眉头微挑,思索片刻,无声地笑了。他将信卷了起来,晃了晃。贾文和,你是不是觉得孙将军对你太客气了?

    客气又不能当饭吃。我宁愿他对我不客气,只要他能给我粮食。贾诩拈起棋子,轻轻落在棋枰上。几万人等着吃饭,随时可能把刀架在我的脖子上,我还怕孙将军对我不客气?

    蒋干笑笑,信手落下一子,站起身,撞撞衣袖。人必自助,而后天助之。行了,我的任务完成了,你慢慢思量,希望我回来的时候能听到我想听到的消息,这样我们也许还有得谈。说完,他拱拱手,向贾诩施礼。就此告辞。

    贾诩起身还礼,准备下堂相送。蒋干摆摆手,指指棋局,也指着棋局旁的信,无声而笑,穿上鞋,下了堂,迈着大步走了。看着蒋干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贾诩这才轻叹一声,重新落座,将信展开,仔细再读,古井无波的眼神中终于有了几丝异样的波纹。

    过了一会儿,门外响起沉重的脚步声,牛辅董越并肩走了进来,看着案上的残局,又看看贾诩手中的信,异口同声的说道:文和,听说孙策有信来,都说了些什么?

    他正在洛阳作战,接应黑山军突围,如果八月十五之前能够稳住洛阳形势,他会赶来黾池与二位将军见面。

    哦,这可太好了。牛辅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董越却皱起眉头。孙策要接应黑山军突围?文和,这对我们好吗,会不会是骗我们?

    是不是骗你,八月十五不就知道了吗?贾诩瞟了一眼手中的信。你们要不要看看?

    这不合适吧?董越嘴里说着不合适,眼里却一直盯着信。孙策给贾诩写信,而不是给他们写信,这难免让他生疑,如果能看一眼,当然再好不过。

    看看吧,正好我也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一起参详参详。

    董越求之不得,连忙坐在贾诩对面,拿起信看了起来,刚看了一点,就皱起了眉头,瞅瞅贾诩,怯怯地伸了过来,未语先笑。文和,这这是什么意思,杜邮之痛是什么痛?

    贾诩瞟了一眼。杜邮之痛是指白起被赐死在杜邮,是将段太尉比为白起,用兵如神,却死得冤枉。

    董越恍然大悟。没错,没错,这比喻还真是贴切,我怎么没想到呢。再看了一会,又卡住了,抓耳挠腮,不得已,只得又向贾诩请教。文和,他说的这鹿台又是什么典故?

    鹿台典故是说商纣王。

    董越顿时大怒。岂有此量,他怎么能将董公比作纣王那昏君?

    贾诩不吭声。牛辅也急了,作色道:这怎么能行,董公为国尽忠,却被王允等人所害,他是被冤枉的,怎么能比作纣王?这孙策是以为我们可欺吧?

    贾诩叹了一口气。二位将军,如果袁绍王允那些党人得了天下,将来写史,董公是何等样人?

    那牛辅和董越互相看看,咽了几口唾沫,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算他们读书少也知道没有好话说啊。董卓杀了那么多人,又和袁绍是死对头,硬生生坏了袁绍的好事,袁绍怎么可能给他说好话。不仅是董卓,他们这些人同样没什么好名声,绝对要遗臭万年。

    这些山东人,果然没一个好东西。牛辅急了,眼神惶急,嘴角堆起白色的泡沫。用笔杀人吗?这也太欺负人了,老子跟他们拼了。

    贾诩摆摆手,示意牛辅稍安勿躁。党人看不起我们。董公入朝,礼贤下士,礼辟无数党人名士入朝为官,恩宠至极,但党人转眼就出卖了他。如果我们死了,袁绍王允等人成了胜利者,他们绝不会对我们笔下留情。段太尉会和白起一样成为人屠,董公会成桀纣一样成为暴君,我们都会成为大汉崩溃的罪魁祸首,遗臭万年,就像陇西李氏一样被人唾弃。

    牛辅董越的脸色变了又变,眼神也变得越来越凶狠。过了片刻,牛辅拔出腰间长刀,一刀砍在柱子上,嘶吼道:袁绍想做皇帝?老子不答应!

    对,我们不答应。董越也跳了起来,拉着贾诩的手。可是文和,我们没有粮啊,孙策能给我们粮吗?

    就算孙策有粮,千里转输也来不及,我们可以去抢,解燃眉之急。

    抢抢谁?

    贾诩慢吞吞地说道:张杨。

    董越眼珠转了转,一拍大腿。对啊,这个叛徒,明明答应和我们做盟友的,结果袁绍一来,他又去抱袁绍的大腿,还派人攻击我们。我早就看他不顺眼了,收拾他。

    等等。牛辅很担心。我们攻击张杨,万一袁绍要帮张杨打我们怎么办?

    我们去洛阳,依托朱太尉,请朝廷赦免我们。



第459章 李儒(周一,求推荐!)
    董越磕磕绊绊的看完信,又心生疑惑。文和,这孙策怎么对你这么了解,居然知道你曾在宫中为郎?

    贾诩抚着胡须,瞅瞅董越,眉心微蹙。这正是我不理解的地方,将军可能帮我解惑?

    董越挠着下巴,冥思苦想。牛辅哈哈一笑,拍拍董越的肩膀。这什么不懂的,肯定是去年他抓的俘虏告诉他的呗。俘虏二字一出口,他的脸色就有些难看,兴奋也一扫而空。文和啊,你说我们要是和孙策讲和了,以后见到李蒙樊稠他们可怎么说?

    贾诩也是一声轻叹:我们没法说,还是让王允吕布去和他们说吧。如果不是王允把我们调离长安,去攻击南阳,董公何至于被吕布刺杀。唉,董公一世精明,没想到最后却栽在这两人手上。

    董越也说道:正是,牛兄,你怎么糊涂了?我们和孙策的仇是在战场上结下的,有机会,将来在战场上再分高下就是了。可王允吕布不同,他们深受董公信任,却背叛了董公,这是逆臣,势不两立,没什么好商量的,抓住了就是剥皮抽筋,为董公报仇。我们凉州人恩怨分明,可不能变成糊涂账。董公和孙坚打成那样,不是一样夸孙坚善战?

    牛辅沉思半晌,无奈苦笑。如果要依托朝廷,与孙策同朝为臣,以后再想刀兵相见就难了。他有荆州豫州,我们有什么啊?就算拿下并州,还没有一个南阳人口多呢。

    我们有马。一个中年文士缓缓走了进来,正是李儒。李儒身形消瘦,脸色灰暗,颧骨高高耸起,脸上的皮肤都松驰了,看起来像是一个垂暮之人。他走得很慢,说话也有气无力。他上了堂,在门口停住,弯腰脱鞋,再直起身来时,已经有些气息急促。我们有马,孙策身处东南,最缺的就是战马。我们可以用战马和他换粮食,换军械。

    牛辅连连点头,董越也觉得有理,顿时觉得有底气了很多。

    李儒在蒋干之前的座位上坐下,看了一眼未下完的棋局,强笑道:文和好高明的手段,明明是必杀之局,为什么却锋芒尽掩,难道你怕了蒋干不成?

    贾诩回到座位上,将棋子一颗颗的收起。既然想结盟,何必杀得你死我活,原本就是消遣而已。文优先生,身体怎么样,能战吗?

    不行,我不是你的对手。李儒摇摇头。我听说蒋干走了,还以为谈崩了。这么说,是谈成了?

    成了。贾诩将书信从董越手中取出,递给李儒。李儒只看了两行,眼中露出惊讶。这是张子纲的文章,他居然到了孙策帐下?

    贾诩很意外。这张子纲是什么人,很有名吗?

    李儒瞅瞅贾诩,嘿嘿笑了两声,脸上露出异样的红晕。文和,你真不知道张子纲?

    真不知道。贾诩很诚恳地拱拱手。还请先生指教。

    好吧,我就当你不知道,和你说说这张子纲。李儒回头瞅瞅站在一旁的牛辅董越,皱了皱眉。你们还傻站着干什么,赶紧去安排部署啊,等着断粮啊?你们也想听文章,听得懂吗?

    牛辅董越正准备听李儒讲讲这张子纲是何等样人,被李儒糗了一顿,不免讪讪,转身就准备走,又被李儒叫住了。既然结盟,总不能一点礼物都没有,你们准备几匹好马给孙策送去,然后才好向孙策开口要东西啊。

    牛辅董越如梦初醒,连连点头,匆匆去了。贾诩看在眼里,不禁轻声笑道:还是先生你有威信,言听计从,令行禁止。你来了之后,我轻松多了。

    李儒苦笑着摇摇头。迟了,文和,现在说什么都迟了。你我其实一样,因为出身太低,纵有才智也无法施展。董公用我而不能信我,若非如此,又怎么会落到今天这一步。

    贾诩将棋子一颗颗的收拾好。先生,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说说这张子纲吧,你和你相识?

    我可没这名望。李儒一边说一边看手中的信,看完一遍,想了想,又看了一遍,连声赞道:好书法,好文章,不愧是当年名闻京师的名士。用典贴切,直指人心,难怪连你贾文和都心动了。

    贾诩拿过信,又读了一遍,沉吟片刻。先生心动吗?

    因人设计,这封信是专门针对你贾文和的,我虽然喜欢,却没有你这般心动,只有有些同感而已。李儒拈起一颗棋子,在手心里摩挲着很久,棋子发出沙沙的声音,像李儒干涩的嗓子。李儒慢吞吞地说道:听说蔡邕在南阳著史?

    是的,蒋干亲口承认的。

    孙策是为了收买人心,还是早有预谋?

    说不好,不过孙策志向很大,他对朝局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有些想法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先生,我学识浅薄,不知其学问来历。你如果有机会和蒋干见见面,也许能搞清孙策的师承。

    他有什么师承。李儒冷笑一声:我虽然听得不多,但是就你言及的那些想法,在我知道的各家学说中都找不到。这个人应该是悟性奇高,自学成才。

    有这样的人?

    这就是所谓的生而知之。李儒将棋子放回棋盒。文和,我想去一趟南阳。听说南阳有个本草堂,有很多名学医坐堂,也许能治好我的伤。

    这当然好。先生不如做我们的使者

    不,我要悄悄地去。只有如此,才能看到真相。李儒迟疑了片刻,又道:我鸩杀弘农王,罪孽深重,臭名昭著,无颜见天下人,特别是去南阳,还是悄悄地去好。

    贾诩没有再说什么,眼中却多了几分忧色。虽然孙策愿意与他结盟,对他多有同情之意,但他很清楚,不管怎么说,董卓及西凉人的确做了不少恶,孙策就算友好,最多不给他们添加罪名,能不能为他们有所避讳,现在还不好说。从孙策去年全歼两万西凉兵来看,他对西凉人也没什么好感。结盟只是暂时的形势所迫,能维持到什么时候,又能维持到什么地步,他心里一点把握也没有。

    让李儒去南阳看一看也好。他不是凉州人,但是他和凉州人联系太深,已经无法自清了。



第460章 馊主意
    孙策翻身下马,将缰绳扔给义从,带着典韦直奔中军大帐。前两天刚刚下了一场雨,地上泥泞不堪,不少士卒将长矛扎成架子,将衣甲挂在上面晒。有些士卒穿着牛鼻裈蹲在大帐门口聊天,见孙策全副武装的走过,有人笑出声来,大声和孙策打招呼。

    孙郎,不嫌热啊?

    孙策哈哈一笑,扬了扬手。热啊,哪有你们自在。

    那是,孙郎你是精锐吧,和我们不一样。那士卒开着玩笑,眼神却有些羡慕,又压低了声音和同伴嘀咕道:你看人家孙郎部下,哪个不是衣甲齐全,吃饱喝足,咱们倒好,说起来还是朱太尉的亲卫营,连个肉腥都闻不着。
1...176177178179180...10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