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小霸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你们当然不会有这样的兄长,可是你们可以有这样的将军啊。魏延趁势挤进两人中间,笑嘻嘻地说道:秦夫人入主木学堂,要招助手,你们有兴趣吗?

    一个小姑娘警惕地说道:魏延,你是不是也要去木学堂,所以骗我们去?

    魏延摸摸鼻子,不屑地哼了一声:我才不去木学堂做匠师呢,从这儿毕业之后我就去讲武堂,我将来要做个将军。




第442章 一切皆有可能(罗格里奥打赏加更)
    一个身着皮甲的年轻卫士悄悄地出现在门口,静静地站在一旁,与旁观者无异,只是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周瑜。周瑜的步伐不变,依然行云流水,挥洒写意,几个漂亮之极的击刺之后,他倒持长剑,隐于身后,一手竖掌立于胸前,向围观的孩子们微微颌首,温润如玉。

    多谢诸君捧场,献丑,献丑。

    彩!孩子们兴奋地拍着巴掌,大声喝彩。

    年轻卫士走了过来,接过周瑜手中的长剑,悄悄地说了一声:孙将军军令。便退了下去。

    周瑜转身,用手绢擦擦汗,环顾四周,朗声说道:诸君,我很快就要出征,恐怕不能参加你们的毕业典礼。于我而言,这是我今年最大的遗憾。为诸君舞剑一曲,以示歉意。身为南阳幼稚园的第一期毕业生,你们的优秀有目共睹。假以数年,你们之中会出现多少名匠,多少名将,多少名医,我暂时还不敢断言,但我相信你们的人生一定会非常精彩,几十年后,当你们垂老之时,也一定会记得今天,记得你们在幼稚园的时光。

    我一辈子都记得。魏延举起拳头,大声说道:周将军,我想随你征战,可以吗?

    当然可以。周瑜微微欠身。等你三年讲武堂毕业,成为优秀毕业生,我的军营大门会向你敞开。

    太好了,太好了。魏延雀跃不已。

    周将军,我们也可以吗?一个小姑娘怯生生地说道,声音发颤,脸蛋红得像桃花。

    都可以,只要你们足够优秀。

    小姑娘转过身,与同伴四目相对,宛如明星。我们也可以唉!另一个小姑娘不敢相信,再一次问道:周将军,女子也可以从军吗?

    可以,为国效力,不分男女,军中也从来不乏女子。孙将军说过,凡事只问能与不能,不问是男是女。只要你们愿意付出努力,达到那个职业的要求,你们就可以做你们想做的事。不管是名医还是名医,名臣或是名将,一切皆有可能。

    哦——女孩子们都兴奋地尖叫起来,互相击掌助兴。

    周瑜静静地站着,等尖叫声慢慢平息,这才接着说道:诸君,这是一件移风易俗的大事,亘古未有,可以想象,将来会遇到很多困难,很多麻烦,甚至会付出鲜血和牺牲,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放眼长远,敢为天下先,立足当下,积跬步而致千里,披荆斩棘,成就一番事业,这是孙将军对你们的殷切希望,愿与诸君共勉。

    周瑜抱拳,环顾施礼。

    孩子们收起笑容,一本正经的拱手施礼,神情肃穆。蔡琰也站了起来,一起行礼,然后将孩子们引了出去。周瑜目送他们离开,这才向卫士点点头。卫士快步走来,从怀里抽出一支铜管。周瑜接过,查看了封泥后,敲碎封泥,取出里面的纸卷,一边走一边看。

    过了一会儿,蔡琰走了进来。什么时候走?

    马上。

    这么急?

    伯符去了洛阳,征讨江夏南郡的事可能要全部交给我,我要提前做些准备。

    交给你一个人?蔡琰黛眉微蹙。兵权这么重,会不会是个试探?

    伯符慷慨,不会有这样的心思。周瑜淡淡地说道:他要在洛阳居中调度,无暇他顾。孙征东要定庐江九江,也忙不过来。荆州的事自然要交给我,与其说是试探,不如说是考试。如果我能担此重任,后面还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我。

    蔡琰嗔道:你啊,就是太信任人了,你欲效管鲍之交,却不知君臣有别,还是谨慎一点的好。孙将军虽然年轻,城府深着呢。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就算他信任你,别人也能信你?你们都这么年轻,想共事一生却无猜忌就要时时谨慎,善始还要善终,别毁了这份情谊。

    周瑜应道:多谢夫人提醒。他想了想,又道:回师之日,我会在襄阳暂留,向大人请婚期,你看行吗?

    蔡琰红了脸,低下头。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能有什么意见。转身进里室去了。

    周瑜站在堂上,痴痴地看着蔡琰的背影,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挠挠头,嘀咕道:我还没说完呢,怎么就生气了。唉,唐突了,唐突了。转过身,踯躅而去。

    室内,蔡琰一脸愕然,几步迈到梳妆台,拿起一面铜镜,仔细端详自己羞红的脸。

    我这是生气吗?

    ——

    一连数日,孙策天天来洛阳城,与朱儁商量事务。

    朱儁性情刚直,有时候还有点不切实际的天真,但他毕竟是战场上厮杀出来的武将,不是喜欢高谈阔论的书生。孙策举止轻佻,又喜欢开玩笑,离他心目的大臣有一定的距离,可是孙策能做事,特别是与出身同样低微的将领很谈得来,短短几天时间就与诸将打成一片,朱儁非常欣赏。

    但朱儁对孙策迟迟不肯出发表示费解,开始还只是不悦,后来便有些生气。孙策见状,热情地提出邀请,我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发,请太尉检阅人马,提升士气。

    朱儁觉得孙策小题大作,准备好了就出发吧,检阅什么啊。

    孙策坚持,这是军中规矩,不能省的。

    朱儁拗不过他,只得同意,召集太尉的掾吏和各部将领,来到城门,观看孙策部操练。

    朱儁是太尉,当然不能让他等人,只能让人等他。他来到大营,在孙策的陪同上走上检阅台时,孙策麾下的四千亲卫营将士们已经顶盔贯甲,在太阳下站了半个时辰。火红的甲胄,雪亮的兵器,反射着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睛。

    虽然已是七月初秋,天气依然炎热,朱儁入座时,坐席已经被晒得发烫。朱儁看着台下横竖成行,纹丝不动的将士,再看看那边不住撑汗灌水的将领,忽然明白了孙策的意思。西行勤王,千里迢迢,每一个人都要耗费无数粮草,如果人马不够精练,等于浪费粮食。可是他麾下能称得上精锐的有几个,台下站着的就是全部,其他各部入夏之后就没有操练过,几个月歇下来,骨头都懒了吧。这样的人哪能出征,能走到长安的都没几个。

    朱儁脸上火辣辣的。



第443章 黑山军来使
    朱儁以军功起家,特别是中平元年征讨黄巾,让他一跃成为大汉帝国最后的名将之一,与皇甫嵩卢植等并肩,名望甚至超过了董卓。出道比孙坚晚,成名却比孙坚快,官职爵位也比孙坚高很多。

    但平心而论,朱儁这个名将的水分有点大。他之前在徐州交州对付一些地方叛军还算得心应手,中平元年征讨黄巾时就有些吃力,如果不是皇甫嵩这个神队友,他能不能完成任务都不好说。后来董卓作乱,他拥兵洛阳,名节当然不亏,可是战绩就有些惨不忍睹,几次被牛辅董越击败,一则逃荆州,再则逃中牟,直到孙坚率部来援,击退牛辅董越,才算在洛阳站稳脚跟。

    他不是将门出身,用兵是自学成才,天赋有一些,但算不上优秀。他的成名既与东汉末叛乱四起的形势有关,又与清议风潮有关。他不是读书人,但他是孝子,加上山东人难得出几个能打的,几个因素一结合,他就脱颍而出了。

    论战功,他既比不上之前的滕抚臧旻,也比不上比他年轻的孙坚。但是他有名啊,符合这个时代的舆论标准,所以他是三公之首的太尉,孙坚只能做他的手下。

    对付这样的老人家,硬顶是不行的,只能让事实说话,让他自己明白。好在他也不是完全不讲理的人,不至于为了面子死扛。真要是那样的话,孙策就不跟他玩了。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一次检阅,不仅打消了朱儁急于勤王的念头,也让其他诸将见识到了孙策这个后起之辈的手段。孙坚在洛阳的时候,他们对孙坚就很羡慕,甚至有些嫉妒,但那毕竟是同龄人,情有可原。现在被孙坚的儿子比了下去,对他们触动不小。他们大多还是校尉中郎将之类,裨将军偏将军都没几个,孙策却已经是讨逆将军了。再不努力,以后说不定就要听孙策指挥了。

    朱儁与诸将一拍即合,就在校阅台上统一了意见,利用秋收之前这段时间抓紧训练,争取早日出征。

    孙策很满意,在营中设宴,招待朱儁等人。大家推杯换盏,正说得开心,文云快步走了进来,附在朱儁耳边说了几句。朱儁脸色一变,放下了酒杯,推说更衣,起身离席。

    众将喝得正开心,没注意朱儁的脸色变化,只当他们有什么话要说话。过了一会儿,庞统走了进来,附在孙策耳边,轻声说道:朱公请你出去一趟,有话要说。

    知道是什么事吗?

    不太清楚,可是帐外来了使者,风尘仆仆,从服饰和口音看,像是从北面来的。

    听说是北面,孙策不敢大意,连忙起身出帐。文云在帐外等着,见孙策出来,连忙伸手相邀。朱儁在隔壁大帐里,对面坐着一个黑瘦中年人,虽然穿着儒衫,却没有戴冠,稀疏的头发扎成一个小髻,用一块黄布包着。孙策一怔,停住了脚步。

    这是黄巾军啊。刘辟龚都等人都这么打扮,他见得太多了。

    伯符,进来吧,这是平难中郎将的使者,五鹿道长。

    孙策进帐,打量了五鹿两眼。这人看起来像个农夫,一点也不像道长,比郤俭可差远了。他在朱儁一旁入座,向五鹿点头致意,还没等他说话,五鹿先说道:孙将军,蒋子翼去过黑山了。

    哦。孙策心中暗喜,脸上却更加冷淡。这个五鹿没见过什么世面,更不通谈判的技巧,要不然不会这么急急忙忙地搬出蒋干。按行程推算,蒋干现在应该在河东和牛辅贾诩等人会谈,然后才去黑山,现在就去过黑山,应该是中途收到邀请,这才改变计划。而他又没有送回什么消息,说明当时并没有谈出什么结果。五鹿突然赶来,自然是黑山军出了状况。

    结合郭嘉陆续收到的消息,应该是侵入兖州的于毒苦酋遇到了麻烦。袁谭在历史上名声不显,实际上水平却不差。他是袁绍的长子,袁绍很多战事他都有参与,不久前的界桥之战,他也是重要将领,现在有兖州士族的支持,有刘备对付东线的青州黄巾,他对付这些黑山军自然手到擒来。

    道长远来辛苦,可曾用餐?

    五鹿还没说话,肚子先不争气的吐噜了两声。孙策笑了,转头对朱儁说道:朱公,你还是先回席吧,诸将都等着你呢,使者也饿了,让他先填饱肚子,然后让文中流与他先谈。

    朱儁不解其意,正准备说话,见孙策冲他挤眼睛,只好把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中流,你安排一下。

    文云应了一声,伸手对五鹿说道:道长,请,我带你去用餐。

    五鹿张口结舌,看看朱儁,又看看孙策。朱儁面无表情,孙策笑容满面,却不说话,只是示意他跟着文云走。五鹿无奈,只得起身跟着文云走了出去。他很沮丧,走路都有些打飘,几次停下来,转身想和孙策说些什么,却还是没能说出口。

    等五鹿出帐,朱儁说道:伯符,这五鹿分明有急事,为何不先谈一谈?

    朱公,我来之前,你已经派家父与黑山军白波军都联系过了吧?

    朱儁点点头。他的确派孙坚联系过,但无功而返。白波军黑山军都无意听从他的命令,虽然张燕有平难中郎将的身份,有举孝廉的权力,但他还是愿与朝廷若即若离,互不干涉。

    前倨而后恭,何也?必是有求于人。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晾晾他?

    朱儁自失一笑。他最近着急勤王,恨不得早一天得到各方的消息,真的有些乱了。一听说张燕的使者来,他就急急忙忙的接见,哪里还有一丝太尉的矜持。在这种情况下谈判,肯定要吃亏啊。

    朱儁起身,轻拍孙策的肩膀。伯符,这件事交给你来谈吧,文中流写文书有些文采,这种讨价还价的事他也做不来。

    喏。孙策起身,送朱儁出帐,随即又去了郭嘉的帐篷。论察颜观色,谁能比郭嘉更擅长。



第444章 此一时,彼一时
    五鹿看着丰盛的酒菜,却一点食欲也没有。他日夜兼程地赶到洛阳来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救命。他每耽搁一天,被朱灵截断退路的苦酋于毒就离全军覆没更近一步。本来以为朱儁急于勤王,会对黑山军大加礼遇,没想到还没来得及说,就被孙策拉走了。

    孙策一定是记恨张燕不给他父亲孙坚面子,拒绝了他们的招揽。当然也可能是他和袁谭有勾结,听说前段时间他有颍川,和袁谭使者来往,很是密切。不过这个可能性并不大,他应该还不知道苦酋于毒被袁谭朱灵包围的事。

    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让他出兵救援?

    五鹿患得患失,食不下咽,他的随从却饿坏了,狼吞虎咽,一会儿功夫就将案上的饭菜吃得精光,连呼好味道。五鹿看看眼前还没动几筷子的食物,推了过去。

    你们吃吧,我没胃口。

    五鹿的随从都出身寒微,不懂温良恭俭让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加入黄巾军就是为了吃饭,生与死都是难以预料的事,吃完这一顿,还不知道下一顿在哪儿,只要有机会,他们就算饱了,也会尽可能的多吃几口。更何况赶了几天路,难得碰到一顿这么丰盛的,不吃都对不起自己。

    几乎在一眨眼间,五鹿的食物就被他们分光了。

    郭嘉迈着方步走了进来,摇着手里的羽扇,笑盈盈地说道:道长还是吃一点的好,空着肚子上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得上饭。

    五鹿吃了一惊,警惕地直起身体,按上了腰间长刀,随从们也吓了一跳,争先恐后的起身。郭嘉笑笑,摆摆羽扇。诸位不必紧张,我这身子骨,一看就没什么武功,哪能对你们不利啊。在下颍川郭嘉,在讨逆将军麾下讨口饭吃。讨逆将军正陪太尉饮宴,我不能喝酒,来陪诸位说说话。

    五鹿上下打量着郭嘉,见他的确不像孔武有力之人,也觉得自己有点小题大作,连忙示意随从放松些。

    敢问先生在讨逆将军麾下任何职?

    军谋。就是出出主意,卖嘴皮子的。哈哈,惭愧,惭愧。

    五鹿哈哈一笑,觉得郭嘉有趣,神情又放松了一些,多少还有点不屑。读过几天书,会说几句子曰诗云,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又做不了官,只能依附于人混生活,这样的人有什么好尊敬的。说是军谋,他知道打仗是什么样子吗?

    刚才先生说空着肚子上路,是什么意思?五鹿努力扮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眼角却不住的抽搐。刚才朱儁是被孙策拉走的,现在孙策的幕僚又来说这句话,这是要赶人吗?

    意思嘛,很清楚,黑山军余日何多,能吃一口是一口。郭嘉摆摆手,吩咐人再上一些酒食。随从很快又端来一些饭菜放在五鹿面前,还有一尊酒。郭嘉拿起一柄素勺,为五鹿添了一些酒。怎么,张大帅以为天下大乱,朝廷播迁,黑山军可以号令天下,连朱太尉都要俯首听命吗?

    五鹿端着酒杯,却一口也喝不下去。他听出了郭嘉的意思。郭嘉连张燕的平难中郎将官职都不提,明摆着要将他们当贼看待,怎么可能还去救他们。不用说,这是孙策怀恨在心,要坚决阻挠朱儁救援黑山军了。事到如今,如果不低头,这可能真是在洛阳吃的最后一段顿饭。

    先生言重了,张将军哪敢如此狂悖,这不是来向朱儁求援嘛。
1...170171172173174...10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