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香港1968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汪公子在年

    他看了看腕表,已经6.40了,想了想摇头道:“算了,时间有点来不及了,我出门的时候看看有没有卖早点的,随便对付一顿就好。”

    说完,霍耀文就拿着车钥匙出了门。

    先开车去九龙贵州街接了张老师后,他俩没有急着去“香港大酒店”,而是到了附近一家丧礼店拿走了昨天订购的两个花圈。

    等到了地方,已经八点了,殡仪馆门口早已堆放大量前来吊唁宾客们送的花圈。

    看情形,好像马上要开始了,霍耀文也是立马打开车门正准备下去的时候,只听副驾驶的张承颐道:“黑纱缠上。”

    “哦哦。”霍耀文愣了几秒,随即想起之前在丧礼店拿的黑纱布,连忙从口袋里掏出,在左腕围上缠上以后,才到后车厢把两个大花圈给拿了出来。

    到了殡仪馆门口,跟接待的人登记好,就有专人把花圈送了进去,一边走进去,一边高喊前来吊唁人的姓名。

    ...




484【我余光中都是你】
    “今天是林语堂先生往生极乐的日子,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共聚于此,来送林先生最后一程!”

    “林语堂先生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福建龙溪人,其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京城大学、厦门大学任教,可谓是学贯中西……”

    台上的中文大学创始校长李卓敏,以低沉的声音悼念着林语堂的生平事迹,现场除了跪在地上的家属痛声哭泣外,几乎所有人都面露悲痛之色,安静的聆听。

    随后与林语堂关系亲近的一些亲朋好友纷纷上台追悼往昔。

    坐在台上的霍耀文,看着前方的遗像,也是微微叹了口气,这位林先生的成就,的确可以算得上是一代文学大师,更难得可贵的,是其还发明了很多对汉语汉字传播有用的东西。

    除了几年前编篆的《当代汉英词典》外,现在流行的中文打字机就是他发明的,这个打字机采用了他独创的“上下形检字法”设计键盘字码,每分钟最快能打50个字,且不用训练即能操作。

    要知道最早的中文打字机操作极为困难,几百个常用汉字在轮转上,一般人看着都眼花,要是不经过长期训练,是很难独立完成打印的。

    可以这个中文打字机的诞生,为当时从业者提供了不小的便利,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林语堂一生发明的东西有很多,除了知名的打字机外,还发明了可以挤出牙膏的牙刷。

    后世的时候,霍耀文也曾经在网上买过这种可以自动填充牙膏的“自来牙刷”,当时他还觉得发明这种牙刷的人,实在太无聊了。

    这种“自来牙刷”无非就是把牙膏安在了牙刷底部,之后挤一下“握把”,然后连通牙刷头的中间空隙,就会冒出一团白色的牙膏。

    买来之后,用了几次也没觉得有多么方便,反而因为时不时手劲用大了,挤的牙膏比较多,导致他满嘴的泡沫,之后就弃之不用了。

    过了很长时间,霍耀文才在网上的一篇文章中看到,原来“自来牙刷”最早的创意是林语堂发明的!

    那篇文章中还提到林语堂搞过很多小发明,但几乎除了打字机外的所有发明,都是无用之功,作者还说了一个比较新奇的观点,那就是让林语堂晚节不保的源头,就是他搞的这些小发明。

    因为发明出中文打字机后,林语堂在美国拿到了专利权,就开始办厂来制造他发明的打字机,可因为造价昂贵,一般的报社和公司根本买不起。林语堂为此投了大量的钱,却压根儿推广不开这台机器,赔得血本无归。

    作为文坛知名的大师,林语堂赚钱能力肯定是有的,但他一次又一次对这些耗费周章、却收效甚微的新奇发明投入巨款,就算是马老板都顶不住啊!

    当时看到这个新奇观点的时候,霍耀文还琢磨了一下可能性,可能他晚年贪财未必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可也难以掩盖其行为。

    ……

    一个多小时过去。

    当追悼会结束以后,霍耀文跟在张承颐的后面慰问了一下家属,就退到了人群之中。

    不久,便有人抬着棺材出了门,登上一辆出殡车朝着港口而去,送到港口,那是因为林家人为其安排的安葬地,是林语堂在台湾的故居。

    前来的宾客们纷纷出门相送。

    目送着出殡车远去,一些人跟家属简单的说了一下安慰的话,就相继离开了。

    “唉,林先生的《京华烟云》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看着离去的车,张承颐微微叹了口气,他虽然与林语堂不熟,但早年在中文大学的时候,也打过几次交道,对于这位的评价,也不好多说什么,此次过来参加出殡也算是缅怀一下曾经写出过巨著《京华烟云》的大师吧。

    “是啊,这本书写的的确很好。”

    霍耀文点了点头,他可以说是现在除了评委会外,全球唯一知道林语堂获得过两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人。

    有人可能不了解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除了和平奖是把提名人和获选人同时公布外,其余的奖项都设置了一个提名人员名单50年保密条例。

    想要知道每年那些人获得提名,需要等到五十年后才会被公布!而林语堂获选提名的两次,分别是1940年和1950年。

    感叹了一会儿,张承颐是知道霍耀文下午要坐飞机去英国,也是准备进去跟家属道别时,突然有人在后面喊道:“张先生!”

    张承颐回头一看,见来人是余光中,顿时笑道:“光中你也来了。”

    余光中叹息道:“是啊,林先生去世,我作为后生晚辈自然要过来送他最后一程的。”

    说着,他的目光看向了霍耀文,笑了笑说:“张先生,这位想必就是你的得意学生霍耀文吧。”

    “不错。”张承颐点点头,介绍道:“耀文啊,这位是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余光中余先生。”

    余光中!

    霍耀文没想到面前这位戴着眼镜,梳着油头一身文气十足的中年男子,居然是写出《乡愁》的余光中!

    笑着与他握手道:“原来是余先生,您前几年写的那首《乡愁》,写的实在太好了!”

    如今才40多岁的余光中还没有后世那么大的名气,但在港台两地的文坛中早已成名,72年写的那首《乡愁》更是被诸多文人作家赞誉。

    余光中微微一笑,谦虚道:“霍先生客气了,我也非常喜欢你在《大公报》发表的那首《故乡》,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却也是道尽了乡愁。”

    “哪里哪里,拙作罢了,拙作罢了。”虽然当魔改公这么多年,霍耀文的脸皮越来越厚,但这首《故乡》还真是一字没改。

    “好了好了,你俩就别谦虚了,我觉得你们俩写的都非常好。”

    张承颐哈哈一笑,他是学哲学的,对文学鉴赏能力有,可写不出好文章来,笑着道:“光中,最近听说你又新写了一篇散文。”

    余光中道:“还在修改当中,等到时候改好了,我再拿给张先生您过目。”

    “好。”张承颐一口应下来,又说道:“对了,这次交流会你也参加吧。”

    “当然,校长已经嘱咐我了。”

    “……”

    看着老师和余光中聊天,霍耀文也没有插话,只是默默的听着二人的交谈。

    说起来,霍耀文对余光中的作品是非常非常喜欢,特别是上大学学习编剧的时候,最是喜欢余光中写的散文和诗句。

    可以说是满足了当时患有过度文青病的霍耀文,对文学的一切幻想和美好。

    “我记得你爱我,或许是我记反了。”

    “人总有一天会长大,何必成熟太早,失去太早。”

    “掉头——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

    诸如此类的短句短诗,实在太多太多。

    最打动霍耀文的,是余光中写给他妻子范我存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不要问我心里有没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寥寥十几个字的情诗,一语双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放过,简直浪漫得可怕!

    这些浪漫诗句让正犯病的霍耀文,犹如久逢甘露一般饥渴!

    经常不愧是被人称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文,浪漫诗人,乡愁作家。

    ...



485【大型青春励志节目】
    上午十一点多,九龙贵州街。

    “阿文不上去坐坐?”

    “不了老师,时间有点来不及了,等我回来后再来看望您和师母。”霍耀文看了看腕表,下午两点的飞机,虽然还有三个小时,但回家收拾行李,再整理整理时间未必够。

    闻言,张承颐点了点头道:“行,那你早点回去吧,记得5月3日的交流会。”

    交流会的具体时间,之前张承颐并不确定,但刚刚与余光中这位半个负责人聊了几句,知道了是在5月3日左右。

    霍耀文道:“要不了那么久,我估计这个月底前就会回来。”

    这次去英国看望丈母娘,估计也就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就回来了。

    “嗯”张承颐应了一句,打开车门就下去了,临走前嘱咐他开车慢点。

    霍耀文笑着点点头,挥手与老师告别后,就开着车从九龙一路回了港岛半山区,等到家里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半了。

    安娜早已经把行李箱收拾好,两个小家伙穿着新衣服,似乎很期待这次回英国看望外婆。

    陪着家人吃了中饭,霍耀文先行扛着行李箱出了屋子,把两个大箱子一一放到车厢后。

    正准备回屋子继续拿东西的时候,只见阿嫲凑近道:“阿文你这次去英国,跟亲家说一声,要是想孩子了,完全可以来香港住一段时间,她一个人在那边恐怕平日也很寂寞。”

    “我知道的阿嫲,不过我这丈母娘似乎在香港待的并不是很习惯。”霍耀文耸了耸肩道。

    去年米歇尔夫人来香港待了几个月,本来安娜的意思,是希望母亲能够在香港长住下去的,毕竟英国那边除了一些亲戚朋友外,家里面就米歇尔夫人和玛丽两个人,难免会冷清无聊。

    只不过或许是米歇尔夫人习惯了英国的气候和环境,最终还是没答应安娜在香港长住下去的打算。

    “那你就和安娜在英国多陪陪她。”

    “好。”

    霍耀文应了下来,他已经跟各个公司的总经理、总编提前打了招呼,除了重要事情发电报到英国交给利脱通知他外,平日一些小事大家自行处理就好。

    安娜此时抱着小宝走到门口问道:“好了没有。”

    “行了,还有没有东西要拿的?没有的话,我们就上车走吧,时间差不多了。”霍耀文看了眼手表上的时间,已经一点多了。

    “没了,我们走吧。”

    很快,一行人收拾好,霍耀文与阿嫲、母亲、细妹告别后,就开车前往了九龙启德机场,随行的还有父亲霍成才,他主要是把车开回来。

    ……

    下午三点,凤凰电视台的会议室内。

    何佐芝抬头看向人力部经理冯静娴问道:“冯经理,艺人部筹备的如何?”

    冯静娴道:“已经筹备好了,这几天我招聘了一些舞蹈老师和声乐老师,该添置的人员和相应的场地都没有问题。”

    何佐芝道:“嗯,那节目部那边准备的怎么样?”

    节目部经理孙郁标说道:“准备的差不多了总经理。二号演播厅我们重新装修了一遍,舞台的面积扩大了一圈,足够容纳五十多个人,同时宣传方面我们也做了详细的计划方案,只等台里面启动新星偶像项目。”

    “那好。”

    何佐芝听两个最重要的部门都已经准备就绪,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看向在座的诸位,笑着道:“既然都准备好了,那么我宣布从明天起,“少女时代”新星偶像计划正式启动,台里面会拨款五百万港币用作推广和宣传,我希望诸位尽心尽力,把少女时代项目推广出去!”

    “是!”

    瞬时,会议室内的众人齐齐点头。

    ……

    第二天,凤凰电视台请了上百个临时工们,拿着厚厚一大叠宣传单,就在港岛、九龙、新界三地开始在街头发放“少女时代”新星偶像计划。

    中午,尖沙咀街头。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站在街头,手上拿着一叠传单,碰到一个人发一张宣传单。

    “少女时代?”其中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好奇的看着手中的传单,望向年轻人问道:“这是什么?”

    年轻人重复着之前说了n多遍的话语:“这是凤凰电视台新推出的一档青春励志节目,此次是为了海选合适的主持人。”

    “15-20岁?这么年轻能当主持人?”看着宣传单上年龄要求,中年男子疑惑不解。在他印象中,主持人应该都是三十岁左右稳重的人士。

    “这是一档青春节目,面相的是年轻群体,就跟凤凰台少儿节目差不多,只不过一个是面对少儿,一个是青年。”

    “是这样啊,倒是挺有意思的。你确定是凤凰电视台?”中年男子笑了笑,没想到电视台还制作青少年节目的。

    “当然是了,你要不相信的话,回去看凤凰台就知道了,电视台有播出海选活动的。”

    年轻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跟中年人聊着,忽然他的目光被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吸引,这个女孩皮肤虽然有点黑,但外貌还是很精致的,梳着马尾辫,看起来很可爱的样子。

    “姑娘,姑娘……”

    “你是?”

    那少女听到动静,停下脚步回头一望,只见喊住自己的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由心里警惕起来。
1...231232233234235...3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