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赤州、厄沙、帝山,这三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指挥接替制度。”
唐斩,说到。
所谓指挥接替制度,是指在战斗中,最高指挥官阵亡之后,部队指挥权利的自动变更。
赤州军的指挥接替制度,唐斩最为清楚。
赤州军在进攻中,若作战单位最高指挥官阵亡,部队会自动服从所存最高军阶的指挥。
若是有多名同等军阶的军官存活,就按编号顺位移交指挥权。
比如,进攻中千人长阵亡,指挥权便自动移交给百人长。
若,有多名百人长存活,部队则听命于番号靠前者。
这样的制度,让赤州军在进攻中不会因长官阵亡,而变得群龙无首。
所以,即便是暗爪刺杀了赤州军统帅,也未必能让他们乱阵脚。
还有一种情况,在防守时。
防线溃散,指挥官阵亡,那部队后撤到第二条防线,部队则无条件听命于第二条防线指挥官。
这,是提升防线巩固能力的制度。
夺下一城,不可能不留守军队。
有军队,就会有指挥。
有这样的防守指挥权移交制度,即便是这赤州军被打回了卫城,却也只是加强了卫城的防御力量而已。
如此一来,即便是趁机攻城,中部势力也拿不下卫城。
就像唐斩所说,只把阿拉褐周围的五**队击退,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只有夺回了卫城,才有机会回到以前,制衡的局面。
战场指挥权接替制度,各大**队都有。
只是,各国在制度细则上,有些许的差别。
有这种指挥权接替制度在,暗杀五**队统帅,并不能改变局势。
“那,你打算怎么做?”
约瑟夫,第一时间想到的暗爪优势,便是暗杀。
可,没想到唐斩,却没打算好好利用这优势。
“如果统帅没有阵亡,指挥权移交制度便不会自动生效。”
“赤州军,有这么一条。”
“不知道其他几国,有没有这种制度?”
唐斩,又问了一句。
“帝山国是有的。”
陀利军起于南境,曾经与帝山争锋。
所以,阿巴努是了解帝山军的。
“厄沙军,有所谓的信仰训练。”
“他们的信仰就是忠诚。”
“在统帅阵亡前,他们不会放弃对指挥官的忠诚。”
德库拉,说到。
法热教,是被厄沙军赶到中部区域的北境势力。
因此,他们也了解厄沙军。
“西境两国的军队,也有信仰。”
“不过,他们都是信仰的宗教,不是忠诚。”
“一般来说,只要统帅没死,他们就不会放弃听命于他。”
“因为,他们所信仰的宗教中,只有死亡才是被神抛弃的象征。”
“如果指挥官不死,便是有神庇佑的,是不能违背的。”
约瑟夫和他的南十字军,是来自西境的。
西境的舟镰国和梅林间国。本是同根同源。
所以,在很多制度和习俗都是一样的。
比如,这种用宗教巩固统治权的做法,两国都是相同的。
“很好!”
“中部区域的斗奴竞技,是不是最近要在阿拉褐举行?”
唐斩,又换了个问题。
“没错。”
“四座卫城选拔出的斗奴坊,都已经到了,场地也都准备了妥当。”
“只是,这突然起了变故,竞技暂停了。”
“你问这个干什么?”
德库拉,疑惑的问到。
唐斩,所问的前一个问题,虽然也很奇怪,但至少是和眼下情形有些关系的。
可,这第二个问题,就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斗奴竞技,和五大**队有什么关系?
“五大**队服着,你们能不能搞到?”
唐斩,没有回答,只又问了个问题。
“衣服,这个可以想办法搞到。”
约瑟夫,接话到。
“每**服,各一百套。”
“能在今晚之前搞到的话,我们即刻就能行动了。”
唐斩,口气中,略带一丝兴奋。
可,在场所有人,却都不知他要做什么……
……
第二百四十六章:袭营
五大**队,没有冒进。
因为,他们的指挥,都清楚第一个进攻,会有什么结果。
对于五国精锐来说,三十万中部势力军队,并不难对付。
难对付的,是除自己之外的其他几国。
但是,在这样耗下去,也不是办法。
虽然,卫城到手,直插中部的道路打通,补给不成问题。
可,自己按兵不动,却不能肯定,其他四国也是如此。
先动手,必然是有巨大的弊端。
但,没人敢保证,先动手就一定吃亏。
目前,五大国都能从本土续补兵力。
如若拖下去,先补上兵力的大国,必定会占先手。
攻有弊,等也有风险。
……
是夜。
赤州铁枪营,中军大帐之内。
卫然风,未眠。
他手下的偏将们,也立于帐中。
“如今局势,进退两难。”
“你们,有没有应对之策?”
卫然风面前,是一张阿拉褐的城塞图。
图上,根据白天的侦查,标出了阿拉褐周围中部军队的布防。
偏将们,互看了一眼,又看了看那张城防图,都没有开口。
这些偏将,个个都是身经百战,对如今的情势,也了如指掌。
几人都知道,进退皆会吃亏。
“末将以为,中部势力的军队,不足为惧。”
“我铁枪营五万,足以破之。”
“但,要破中部军队,便不能防下其他几国的袭扰。”
“如今最为稳妥的方法,便是急调部队前来,以做策应。”
偏将中,有人说到。
“根据探子的回报,五**队之中,只有我们军力最少。”
“等待援军的做法,确实比较稳妥一些。”
另一名偏将,也拱手说到。
卫然风听罢,却没有做声。
这两名偏将的想法,他早已经想到。
下午,他便发了调兵文函。
援军,从赤州关外六百里集结,再赶赴这阿拉褐城郊,需要时间。
而,对于这阿拉褐周遭的五大**队来说,时间都不充裕。
因为,谁都的不敢保证,自己的后续部队,能最先到达。
卫然风正想着,忽然帐外喊杀声四起。
“出了什么事?”
卫然风,大声对帐外问到。
“禀将军,有人袭营!”
帐外一小校,急忙报到。
“何人袭营?”
“多少人马?”
卫然风,马上问到。
“看装扮是帝山军。”
“袭营人数不明!”
小校回报到。
“这帝山军,是仗着自己人多,想先吞掉我们!”
偏将之中,有人愤愤到。
“速领部众迎敌!”
卫然风,对偏将下令到。
以人数优势,吞掉竞争对手,这也确实是个办法。
但,这样做的风险,却比直接攻城更大。
铁枪营,可不是软柿子……
……
阿拉褐以北,厄沙军,也扎起了营帐。
而统帅大帐之中,灯火通明。
大军团长切尔诺,是厄沙军本次行动的统帅。
此刻,切尔诺正坐在帐中,身旁十个军团长,一筹莫展。
安德烈,也在其中。
他们,在思考。
思考,是进还是退的问题。
“你们是要这样,一直等到天亮吗?”
见军团长们,都一时给不出意见,切尔诺有些急躁了。
厄沙中部军,分为东线和西线两个部分。
东线主要负责的,是应对赤州国。
西线军,则主要负责与梅林间军对峙。
赤州军受厄沙军与帝山军的夹势,兵力南北分散。
而梅林间军,因为有盟友照应身后。
所以,缓冲带军力,大多集中在与厄沙国接壤的边界。
加之,两国敌视已久,因此厄沙西线,成了防御重心。
切尔诺,是东线统帅。
相比西线,东线的军力、物资以及受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及。
切尔诺,渴望被上峰关注。
奈何,自己在应对赤州军之时,并没有太突出的表现。
赤州军,也没有给他太多表现的机会。
而这次,却是个难得的机会。
至少,切尔诺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他急着取得成绩。
但,眼下的情势,却并不允许他急功。
这十名军团长,也十分清楚,贸然行动的后果,所以也都没有说话。
大帐之中,一片安静。
“不如,我们先发制人,先灭几个大国的军队,然后再图阿拉褐。”
军团长中,有人提议到。
这,个建议也非常符合厄沙军的风格。
“这个时候,与大**队对战,可能会有不小的损失。”
“毕竟,他们不是中部那些乌合之众。”
安德烈,十分的清醒。
与其他几个大国开战,可能引起混战。
自身会有损失不说,也会给阿拉褐的中部势力,制造机会。
“那就这么僵着?”
“这要等到什么时候?”
那军团长,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