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在朱慈烺领军到达霍山县的时候,只见城中浓烟密布,大部地方变成了散发着热气的废墟瓦砾,不少百姓已丧身火海,火灾中被烧伤烫伤的百姓多达千人,许多人伤势非常严重不治而亡,城中哭号之声不绝于耳,惨不忍睹。

    马守应在抢光了霍山县后,又放火烧了县城,以此吸引官兵的注意,为自己逃跑争取时间。

    好在天武军夜不收发现的早,及时派兵扑灭了火焰,还救出了一批被大火围困的百姓们,不过依然有不少地方被烧毁。

    朱慈烺又惊又怒,一边让人救济受灾百姓,一边下令大军进山追击,死缠不放,一定要将革左五营彻底打残,绝之灭之!

    在霍山县,部分留守的天武军开始搭建帐篷和简易窝棚,让那些被家中房屋被烧毁的百姓居住,好在现在是九月份,天气不冷不热,环境对生存影响不大。

    朱慈烺又将天武军的军用物资拿出救济百姓,同时传令给最近的六安州,再运送一批救济百姓的粮食和药材。

    百姓们对皇太子和天武军非常的感激,他们不仅冒险扑灭大火,还将军粮分给百姓果腹,又让军中医士救治百姓伤者,大明何曾有过这样的军队,因此百姓们对天武军非常的崇敬,皇太子仁义爱民、天武军仁义之师的大名也渐渐在江南地区传开。

    在处理完霍山县的事情后,朱慈烺只在霍山留下一个团的屯田兵以备不测,自己则是亲自领军进入霍山,追击革左五营。

    经过两天的急行军,朱慈烺终于在父子岭一带追上了先行进山的黄得功和孙应元两部人马。

    现在进入霍山的官兵将近五万,天武军一万五千人负责追击老营,三万屯田兵搜捕溃散的流寇,还有一万多辎重兵往负责运粮后勤。

    一些原本准备与老营会合的流贼溃兵,在霍山中被屯田兵到处追杀,东躲西藏的苦不堪言,没过几天,就有很多人饿的不行选择投降了。

    有了龙骧夜不收提供的进山路线和贼兵的逃跑方向标记,天武军对革左五营老营紧追不舍,追上了就是一顿猛烈的砍杀。

    革左五营剩下的大多是老营兵,人人骑马,机动能力很强,好在许多地上山路崎岖不方便跑马,这才让天武军能粘在后面,没有拉开太大的距离。

    天武军的皇家骑兵团和各旅直属骑兵团,在前面与革左五营的老营兵遭遇过几次,也交过几次手,老营兵不敢恋战,每次都是丢下几百具尸体后再次跑路了。

    在方圆数百里的霍山中,上演了一幕气势恢宏的官兵捉贼游戏,将近十来万人在霍山中不是躲,就是追。

    马守应一路上郁闷不已,他还以为官兵点到为止了,刚打算在山里修整一下,顺便想想以后去哪发展,没想到皇帝的儿子居然亲自领兵追来了,这让他极为气愤,老子一路上输了好几场了,也留下不少老营首级,够意思了吧,你们怎么还没玩没了的,非要把人赶尽杀绝吗

    马守应越想越气,决定派人找官兵谈谈。

    在天武军的临时营寨中,朱慈烺正和孙应元和黄得功商讨军情,预测流寇下一




第203章 想要文斗的流寇
    贼将看孙应元的装束和黄得功相似,大概猜出了他的身份,他笑着道:“这位应该就是孙总兵吧,我家总掌盘子对孙总兵亦是敬佩不已,称您为大明第一.......战神!”

    孙应元笑道:“战神不敢当,等灭了革左五营和张献忠之流,或许还能勉强被流贼称为战神。”

    贼将一愣,接着说道:“总兵大人,话不能这么说,正是有了我们这些贼寇,才显得二人有用武之地啊,若是我们这些流贼被大人剿灭了,那大人还能在江南逍遥吗”

    贼将又道:“便是二位上面的那位太子也是,如果江南和中原的贼寇被剿灭了,他还能留在江南吗还能在这里只手遮天,想杀谁就杀谁吗”

    孙应元笑眯眯道:“没看出来你这贼将的见识倒是不凡。”

    贼将赔笑道:“这都是马爷所说,我不过是转述了马爷的话而已。”

    孙应元看了一眼朱慈烺,见他在一旁沉思不语,又对那贼将道:“你的意思是,你们给点好处,让老子放你们一马”

    贼将欣喜道:“孙总兵果然是聪明人,马爷说了,只要两位总兵大人愿意高抬贵手,放咱们一条生路,我们愿意给每位大人白银二十万两,外加五千颗首级,作为大人向朝廷邀功求赏之用。”

    朱慈烺笑了笑,果然啊,明末的流寇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要么诈降,要么就是贿赂官兵,以钱财求一条生路。

    崇祯七年时,流寇诸营被围困在大同,大同总兵王朴就受贿放开一条缺口,让他们逃了。

    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如果没有这些官兵放水,李自成、张献忠等贼首都不知道被抓多少次了。

    这些都是明末流寇惯用的手法,甚至形成了一个特殊规则,双方开打之前,流寇会问一声,文斗还是武斗如果官兵回答文斗,就表示可以谈谈条件,双方互利,你升官发财,我去别的地抢粮抢钱,咱江湖有缘再见。

    如果对方回答武斗,那就说明没得谈了,只能亮兵器了,这是朝廷中很多人都知道的潜规则。

    因此朝廷会派辽东的军队南下平乱,而不用当地官兵,比如现在的三边总督洪承畴那,底下就有曹变蛟等辽东诸将,在西北把李自成揍的叫爸爸各种跑。

    这一招马守应等流寇用了不止一次,而且屡试不爽,现在面对善战的天武军,同样使出了这一招。

    在马守应看来,当官的面对这样的好事有几个不心动的既不损兵折将,又能立功,最主要的还有大量钱财拿,只要是个正常人都应该接受吧!

    孙应元和黄得功二人都看向朱慈烺,想看看他怎么说,二人都知道皇太子想在江南立足,这贼将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

    见两人的目光看向旁边的少年,还面带恭敬之色,这名贼将好奇不已,陡然间,他心中一下子明白了,这少年或许就是皇帝的儿子!

    贼将万万没想到,皇帝的儿子这么小,在他心中,大明的皇帝应该是个整日在后宫睡妃子的老东西,他的儿子们怎么也得三十多岁,最起码二十多岁吧。

    看着这个有些吃惊的贼将,朱慈烺缓缓道:“本宫最大的希望就是这天下太平,大明繁荣昌盛,四方来仪,有你们这些流寇存在,这天下还能太平吗”

    贼将心中一紧,连忙道:“我义军可以撤出殿下的防区,也可以留下一支在霍山上,您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好向朝廷交代。”

    朱慈烺淡淡道:“你这是在教本宫养寇自重吗”

    贼将嘿嘿一笑道:“不瞒殿下,大明这样的官还少吗”

    朱慈烺脸色一冷,说道:“不管大明有多少官员养寇自重,在本宫的管辖范围中,绝不准出现,在天武军中更不许出现,有一个杀一个!有一百个杀一百个,若官官都如此,那我就杀光所有的官!”

    听完这番话,贼将心中发寒,这太子年纪轻轻杀心好重啊,遇到这么一个对手,看来义军的处境很不妙啊。

    孙应元和黄得功二人也在心中谨记,对敌手,对流寇,万万不能放水,只能杀之绝之。

    朱慈烺摆了摆手道:“将这贼将拖下去砍了,大军继续追击!通令全军,杀贼老营兵一人升一级,杀贼首马守应、贺锦、刘希尧者,连升三级,赏银一万两!”

    朱慈烺是想在江南发展,但他不会把百姓的安危当成巩固权利和政治斗争



第204章 献贼的逆袭
    击败了马守应后,朱慈烺下令大军继续追击,自己则是进了英山城。

    在英霍山区赶了七八天的路,朱慈烺只觉得身上都要发霉了,在城中洗了个热水澡后,他忽然想到了一件事,连忙让人将龙骧夜不收团总杨其礼找来。

    见到杨其礼后,朱慈烺忽然问道:“不是说张献忠在英山一带吗他们人呢”

    英山和霍山连成一片,在河南、湖广、南直隶(安徽部分)三省交界处,方圆数百里,史称英霍山区,霍山靠近凤阳府,被革左五营占据,英山靠近武昌府和庐州府,被张献忠占据。

    杨其礼道:“殿下,革左五营一向和张献忠分兵行事,前方的夜不收也不清楚献贼的动向。”

    朱慈烺感觉有些不对劲,他一直以为马守应逃往英山一带是为了会合张献忠,没想到张献忠却不在英山附近,那他们去哪里了张献忠和罗汝才也有十万人马,这么多人都躲起来了

    不多时,徐盛走了进来道:“殿下,锦衣卫急报!”

    朱慈烺打开一看,紧接着脸色微变。

    情报称,张献忠和罗汝才几日前袭击了安庆,史可法防守严密,并没有让张献忠偷袭得手。

    后来副将程龙率苏州兵、参将潘可大率安庆兵分营防守,张献忠又派出三千流寇去劫官兵营地,被官兵伏击败走。

    程龙和潘可大二人因胜轻敌,率军追击,被张献忠率数万大军围困,史可法和总兵许自强驰援,所率兵力不足一千,故而不敢进攻,只在数里外鸣炮声援。

    献贼冒着大雨对程龙和潘可大所部六千官兵发起了总攻,雨战之中,官兵几次突围未果,参将潘可大等四十多名将领战死,副将程龙、游击将军陈于王自杀,六千官兵全军覆没。

    朱慈烺看完情报后久久不语,孙应元和黄得功二人看完后也是大惊。

    特别是黄得功,他还记得刚到凤阳时,程龙和潘可大先和自己斗嘴,接着又开始在酒宴上喝酒划拳,没想到这才短短数月,二人就身死了。

    孙应元安慰朱慈烺道:“殿下,好在安庆没丢。”

    朱慈烺不语,半晌后忽然道:“献贼被困英山一带,他是如何率十万大军下山到安庆的”

    从英山和霍山到安庆,要么走六安州,要么走宿松县和太湖县,六安州是黄得功驻守,在那也和革左五营发生了大战,显然没看到张献忠的人马出现。

    这说明张献忠的人马只能从宿松和太湖一带突围,攻击安庆府,宿松和太湖县是驻守九江府的援剿总兵左良玉防守的,而左良玉自称自己有二十万大军,怎么就守不住呢。

    朱慈烺知道他说自己有二十万大军是吹牛比的,想引起朝廷的重视,但左良玉手中少说也有万人马,能打的也有两三万,现在却让张献忠的人马过境了,看来左良玉是选择了文斗啊。

    第二日,锦衣卫再次传来的情报,张献忠放弃了攻打安庆,转而进攻庐州,十万大军围攻庐州城。

    朱慈烺心中隐隐有些担心,如果庐州被攻破那就麻烦了,庐州府紧挨着凤阳府,而凤阳府献贼只有三万屯田兵防守,即使自己现在回兵去救援也迟了,这里到庐州城最起码要天的路程,而且山路难走.......希望杨御蕃的

    两万人马能顶住吧。

    朱慈烺下令道:“传令杨廷麟领凤阳府的屯田兵救援庐州,在霍山搜寻流贼残部的人马立即返回凤阳府,天武军继续追击革左五营!”

    革左五营现在只能往武昌府一带跑,武昌府又有刘良佐的数万人马驻扎,只要稍稍阻击,革左五营这万余人就走投无路了。

    革左五营十万人马如今只剩下五千老营兵,五个首领也被干掉了三个,在此最后关头,朱慈烺决不允许放虎归山,功亏一篑。

    朱慈烺看了下地图,还有些不放心,又传令让武昌府境内的三镇兵马齐聚浠水县,堵截可能要下山的马守应老营兵。

    庐州城下,浩浩荡荡的流寇人马将庐州城围的水泄不通,在流寇的中军中,斗大的“张”字大旗和“罗”字大旗迎风飘扬,煞是威风。

    在大旗下面,张献忠骑在一匹毛色乌黑发亮的高大战马之上,他黄脸长须,头戴白色毡帽,身穿麻布箭衣,腰悬利剑。

    此时,张献忠坚毅的眼神正凝视着眼前的关城,一阵秋风吹来,鼓起了他身后的大红披风。

    在他身后有四个小将和老营护卫,这四个小将就是他的四个义子,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李定国,当然了,他们现在都姓张,还没改回本姓。

    看了良久,张献忠对着身旁的一个看似儒雅的中年人说道:“曹爷,情况有些不大好啊,咱们都打了两天了,还没拿下庐州。”

    这位曹爷并不姓曹,他叫罗汝才,绰号曹操,为人狡诈多谋,反复无常,当初十三家义军联合作战攻取凤阳就



第205章 援军到来
    在张献忠和罗汝才各部围攻庐州城的时候,一个流寇探子来到了张献忠身边,将霍山上发生的事情仔细的汇报了一遍。

    张献忠等人听闻后大吃一惊,没想到老回回他们这么不经打,这才几天就没了。

    张献忠并不在意马守应等人的死活,他唯一担心的是官兵收拾完革左五营后,开始合兵专门对付自己。

    张献忠一直是流寇主义,专挑软柿子下手,打的过就上,打不过就溜,从来不和能打的明军动真格的。

    这次在安庆团灭官兵六千人马,这是他举兵以来打的最出色的一次歼灭战,这战绩够他吹一辈子的了。

    把官兵揍的这么惨,事后张献忠也害怕了,眼看着各地官兵集结,他连安庆都不敢打了,转头北上改打庐州了。

    张献忠和罗汝才等人的十来万,其实有一定战斗力的只有一万多老营精锐,剩下的大多都是乌合之众,凑人数混口饭吃的,战斗力全靠张献忠这个传销大王打气打出来的。

    在这伙人中,罗汝才是智慧担当,不过罗汝才和张献忠是平等关系,也有自己的人马,是说走就走的那种,刘国能、李万庆等首领就更别提了。

    现在张献忠的手下主要靠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李定国这四个养子撑着。

    这四个人可不得了,历史上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后,四人被分别封为东南西北西四王。

    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张献忠被清军干掉后,他的四个义子在各地反清,除了老大孙可望最后投清了,其他三人都是拒不降清。

    其中最出色的便是李定国,历史上他二十一岁时,乔装成明军差官,仅用二十匹轻骑就攻占了襄阳城,襄阳大捷是张献忠发迹坐大的重要转折点。

    清军南下弄死张献忠后,当了十几年反贼的李定国归顺了南明,提出义军联合官兵一起反清,他出征不到一年,纵横数省,收复湘、桂二地,击败清军数十万,干掉满清两个亲王,天下震动,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

    新局面。

    原本张献忠四个义子反清反的好好的,局面一度大好,可孙可望这个逗比觉得四弟李定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就开始搞内讧派兵进攻李定国,最后输了玩不起转身投清了。

    投清后还被满清在一次打猎时故意射死了,跟山东总兵刘泽清一个德行和下场,当汉奸都被鞑子嫌弃。

    可悲的是,为南明政权续命二十年的李定国病死后,他的儿子和其他俩个义兄的儿子都降清了,真是时代的悲哀。

    流贼的十万大军依然在进攻庐州城,且越发的猛烈了。
1...5455565758...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