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要离刺荆轲
此时,在他身边的正是两位服侍他十几年的太子舍人。
其中一人,正是尚书令张安世的长兄张贺。
听说侍中领新丰令张子重也随长孙殿下在外等候张贺笑着拜道:大约是有要事吧
刘据听了,点点头,说道:既是有要事,那就让进儿来见孤吧
诺!张贺立刻欠身一拜。
张贺刚刚出门,迎头就撞上了急匆匆赶来的李禹。
李校尉张贺微微欠身,以示尊崇。
但实则在心里面却很是讨厌此人。
当初李陵兵败浚稽山,天子案李陵三族,上至陵母,下至陵女,统统被处死。
许多人都看不过眼。
李陵的好友,太史令司马迁仗义执言,为李陵求情,也被下狱判死罪,最后选择腐刑才得以活命。
中大夫黄宣,不过是因为提出了想要天子等一等的请求,也被下狱。
但,作为李氏的族人,李陵的堂兄。
李禹却像一只被吓坏了的小鹿,一头躲进太子的博望苑,连一句话也不敢说。
李陵三族的遗体,最后居然还是已经与李氏分家很久的李蔡族人领回去安葬的。
所以,张贺对李禹其实很看不起。
但,奈何人家命好,有个妹妹深得储君宠爱。
爱屋及乌,太子也对李禹非常照顾。
只是可惜了,飞将军李广一世英名,与匈奴人打了一辈子的仗,结果到头来,却出了李禹这样的‘呼吁和平’的子孙。
听说长孙殿下与侍中领新丰令张子重要求见家上?李禹一见张贺,就问道。
然!张贺轻声问道:校尉有何吩咐?
吩咐不敢当,只是望舍人为我尽量拖延些时间李禹拱手说道:来日必有厚报!
下官知道了张贺不动声色的欠身:校尉自去即可!
但等李禹走了,张贺就摇摇头:虎父犬子啊!
当初,李禹的父亲李敢,也属于有名的虎将了。
只是奈何因为李广之事,侮辱了大将军,结果就捅了马蜂窝。
大将军卫青为人和善,但骠骑将军霍去病却是睚眦必报。
于是,一箭射之,李敢命陨。
张贺想着这个事情,就快步疾行。
他很清楚,李禹这人对太子的影响力。
而他特地要求自己拖延长孙去见太子,恐怕,没有安什么好心。
若是以往,他是不会管的。
但,最近几日,他的昆弟张安世却特地派人来告诉他,若是与侍中领新丰令有关的事情,让他帮忙照看一些。
长孙殿下张侍中张贺见了刘进与张越,马上就道:快快随臣来吧,晚了可能就要有事了
刘进听了很奇怪,但还是马上跟上对方的脚步。
张越悄悄的问道:殿下,此乃何人?
故御史大夫张汤长子,太子舍人张贺!刘进悄声回答。
哦张越立刻秒懂了。
这是自己人啊!
于是,带着赵过马上跟了上去。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张贺不会害自己。
一刻钟后,张贺就带着刘进张越和赵过,来到了博望苑的太子寝居之前,立刻让人礼赞:长孙殿下侍中领新丰令张子重等觐见储君!
而这时,李禹才刚刚见到了刘据,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组织语言。
闻言,李禹的脸立刻就堆满了阴霾。
竖子安敢欺我!他立刻就对张贺充满了仇恨。
这次事情要是搞砸了,他可是少赚五百金!
那可是五百金啊!
足可在长安城外买一个庄子了!
刘据也注意到了李禹的神色,关心的问道:李禹,你怎么了?
没什么李禹连忙强颜欢笑道:臣忽然想起一个事情,请家上恕臣先行告退!
因为刘进等人来的太快,他的图谋破产。
所以,他现在要马上去处理手尾了。
至少也要通知李循——你的事情,不是哥不给力,而是有人搞鬼,让李循做好准备。
这样,至少可以避免将来事发后被李循咬出自己来。
于是,当张越跟着刘进,带着赵过,走进太子寝居时,恰好迎面与李禹碰了个面。
长孙殿下李禹在刘进面前还是很谦恭的。
然后,他就看着在一旁站立的张贺,对他微微一笑,拱了拱手,但意思却是很明白了。
最后,他将视线落在张越身上,微笑着道:这位就是张侍中了吧在下李禹,久仰侍中大名了!
张越闻言,微微欠身,拜道:不敢,不敢
李禹的名声,张越在建章宫里也有耳闻。
据说,这人是太子刘据的心腹亲信,受重视程度堪比太宗时的邓通先帝时的周仁。
而李禹与那两位前辈一般,都是爱财如命,号称拿钱办事,童叟无欺。
去年天子出幸雍县,巡视北地,太子受命监国之时,就有许多人送钱给他,将自己的亲人从牢狱里解救了出来。
而且,张越还听到了一些消息。
据说,李禹与在匈奴的李陵,仿佛还有着联系
这个事情,难说真假。
可能是有人在造谣生事,就要是对刘据不利。
也可能是真的
李陵在匈奴,是匈奴单于的东床快婿,独立掌握了一个部族。
势高权重,远胜当年在汉室时的威风。
虽然史书上说李陵在匈奴,不肯为匈奴人谋划任何与汉室的战争,也不给匈奴人出力。
但
作为匈奴的右校王,想要跟汉朝的亲人通信,轻而易举。
而且
张越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太史公用了无数证据和美化的言辞来妆点李陵。
然而,张越却知道,再过四年,李广利最后一次出征的时候,李陵所部就遇到了商丘成率领的汉军。
而他没有像太史公说的那样‘不与汉为敌’,而是与汉军交战。
更重要的是,历史上,武帝死后,李陵的好朋友们,譬如上官桀霍光张安世苏武,都写信去请李陵回来。
但他终究没有回来。
张越不敢去妄议和裁断,李陵的内心。
也无法指责李陵,毕竟,他全家都被冤杀了。
最孝顺的母亲,也惨死刑场。
换了任何人,内心都必然充满愤懑和怒火。
以汉人的性格和个性来说,李陵有一万个理由帮助匈奴人与汉军为敌。
但他却没有主动参与和谋划任何对汉作战计划。
在这个方面来说,李陵还是值得尊敬的。
但
我是穿越者啊张越在内心呢喃着。
在穿越者眼中,李陵的行为,已经是形同卖国。
虽然他并未主动的做对汉室不利之事,但他在匈奴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祸患。
李陵是谁?
李广的孙子,大汉帝国最杰出的年轻将领。
浚稽山一战,五千步卒打八万匈奴骑兵,还能坚持数日,甚至差点突围。
更夸张的是——事实上,李陵所部根本不是步卒。
他们是骑兵!
李陵的部队,一直就是骑兵,只是因为战马大部分被李广利所部弄走了,而长安又催促甚急,李陵不得已,才在没有战马的情况下,全军步行出塞。
是故,李陵的存在,极有可能泄露汉军的组织技战术和武器特点等情况。
哪怕他不说,也不主动这么做。
但他能不教自己的儿子吗?
能不去为了自己的部族的生存而去想办法吗?
只要他这么做了,就等于让匈奴学到了汉军的先进战术,学到了汉室的先进技术。
唐太宗李世民,送了一堆工匠和书籍给吐蕃,换来一时安宁,结果就是吐蕃迅速强盛,成为盛唐时期唐军的最大对手!
所以
李陵未来若不愿归来,我就只能除之!张越在心里想着。
留着他在匈奴,隐患太大了!
哪怕他果真如史书上记载的那样,不参与匈奴对汉谋略,不主动建言。
但
假如匈奴面临生死存亡,倘若他的部族陷入绝境,他的妻儿苦苦哀求。
李陵还能无动于衷?
安能坐看匈奴灭亡?他的妻儿与部众陷入绝望?
而未来,张越是一定要灭亡匈奴的。
此事无关道德,只有国家民族的利益。
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张越别无选择。
当然,李陵若愿意归来,那是最好。
到时候,给他平反,为他冤死的家人平反,再杀几个当初在朝堂上跳的最欢的家伙,差不多就能把事情了结了。
史书之上,也能留下一段佳话。
这样想着,张越就跟着刘进,带着赵过,走上了太子据寝居的高台。
殿堂之内,刘据已经高坐上首,正微笑着看过来。
张越连忙跟着刘进,走了进去。
第一百四十八章 厚颜无耻【中秋快乐】
儿臣见过父亲大人
臣张毅拜见家上
臣郁夷护粟校尉赵过,恭问家上万福!
一入寝居,刘进就带着张越赵过上前见礼。
都起来吧刘据的酒量一直是一个问题,到现在他都还有些头疼难忍,意识模糊,勉强收束了心神,刘据就问道:进儿来见孤,可有事?
回禀父亲刘进上前拜道:儿臣奉皇祖父之命,受邑新丰,于是与张侍中征辟了几个官员
其中,从郁夷县征辟了郁夷护粟校尉赵过
赵过连忙匍匐上前,再次深拜。
嗯刘据点点头,郁夷县是他的食邑县,儿子从他治下征辟官吏,还知道来跟自己说一声,很不错!
于是他道:赵校尉,尔等尽心辅佐吾儿,来日,吾将不吝重赏!
赵过听了,赶忙拜道:臣谨遵家上教诲,夙兴夜寐,不敢忘之!
刘据点点头道:那就这样吧
父亲刘进连忙顿首:儿臣此来,是有关郁夷县的事情,要向父亲禀报!
哦刘据听了,沉吟道:郁夷之事,进儿应该去找家令郑全啊!
刘据自做了这个太子后,就一直深信一个事情。
君王只需要垂拱而治,而天下必安。
所以,近年来他几乎将所有食邑县的大小事务,尽数委托给左右心腹。
特别是家令郑全等人。
他每日只需与人讨论经义,游山玩水就可以了。
诸县每年报告给他的报告,也让他深信不疑。
每岁各县,都说‘县邑皆丰,风调雨顺,民皆感念家上恩德’。
虽然诸县每岁上缴的税赋,都在不断下降。
但那是地方官轻徭薄赋,劝民生息的缘故。
当然,他也不傻。
每年正月,都会召集各县父老和乡绅,问一问地方的情况。
正是这些父老和乡绅,让他深信了,地方的情况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所有人都说‘自家上选贤任能,轻徭薄赋,各乡皆风调雨顺,无有灾厄,民皆安康’
那这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不是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