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老白牛
相对的,晋西北一带火石源还是丰富的,在五寨堡军工厂中采火石通常是在cháo湿的天气里进行,干燥后熟练工人粉碎、整形后使用。
而隧火铳制造成功后,来福营的军规斗前,火石是必检的项目之一。在战斗前夜的军将们都会提醒士兵们,更换一块新的火石,明天会有大用场!
士兵们早己是展开阵,全部人的枪管上都套着刺刀,明晃晃的一片寒光!当然了,由于时间紧迫,军工厂还没造出足够的刺刀,所以一部分士兵们以尖物代替。
现在有了隧发火铳,此时来福营军士们排列的阵形己是更为紧密。而为了避免影响射击,来福营将士们的军服己是越来越紧身,现在更是脱去了盔甲,军将们只戴着一顶八瓣帽儿铁尖盔,身上少了几十斤,人人大感轻松。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的军士们心下不安,虽说各人认为自己的隧发火铙犀利,更是有了纸壳弹筒,射击的威力及速度大大加强,但出于惯性,各人认为,没有了盔甲的掩护,将来博战时,会不会有些不必要的伤亡?
只有杨小驴等人是对此充满信心。有了隧发火铳及纸壳弹筒,再装备盔甲,己无必要。
早在先前时,远远在外的骑兵中的探马队早己急摇黄旗,说是有贼人大部到来,人数在万骑之上。中军大旗下的杨小驴用千里镜看得明白,他心中暗赞,有了这千里镜,己方应对的时间就充足多了。
再从千里镜看得明白,贼人大军己是开始进攻,一路骑兵主攻,数路攻击己方两侧及后路,
中军一声令下,众将士们准备作战,眼下来福营中早己不使用拒马,只有四边每司的战阵旁,都摆着几门战车火炮。
由于此次设定是在空旷远方地带作战,所以来福营军中带的都是轻型的战车火炮,威力及射程都不是很大。
黄来福在千里镜内看得明白,心想万历帝己经许可山西镇造炮,相关的火炮制造,要提上议程了。而且车阵的机动性也是差了一点。
军中的无敌大将军及大佛狼机威力倒足,射程也不错,每每达到一里,就是重了些,每每达到千斤,运送不易。看来自己要设法搞一些那种西式的六磅炮、四磅炮、三磅炮等,这样随军出击时就方便多了。
五寨营扮演的入寇蒙古人骑兵冲到约二百步时,他们开始加速,此时几面的战车火炮开始射击,当然了,这只是象征性的,并不是真的射击。不论是火炮还是隧发火铙内,内中都只有火药没有弹丸。
依实际情况时,一部分五寨营扮演的入寇蒙古人骑兵认为被火炮打中,而退出战斗。不过损伤不大,很快,余者数路蒙古骑兵还是继续冲击。
中军声响后,阵形四面此起彼落的号令声,隧发火铳兵们立时准备战斗。
每面中,士兵们都己是排成三列横队。原先他们都是站着,此时号令声响后,立时前两列跪了下去,第三列还是站着,同时第三列中一整排装了刺刀的隧发火铳对准了冲上前来的想象敌人骑兵!
很快的,敌人骑兵冲进了百步之内,中军一声铳响,一声长喇叭响起,立时这列火铳兵一齐开火,接下来是第二列站起来开火,最后是第一列开火射击。
如此周而复始,依隧发火铳的威力及使用纸壳弹筒的装填速度,虽是演习,众人也可以看得很清楚,那些冲上前来的蒙古骑兵根本也没有靠近的机会,以他们的战斗意志,每面一司五百人的火铳手三列射击后,大多就会溃败逃散。
就算有一些悍敌冒死冲上前来,四面军阵明晃晃的刺刀立起后,那些马匹也根本不敢靠近,而在这里,中军阵内的骑兵们己是冲了出来,夹击冲阵的蒙古骑兵,到了这里,不崩溃的敌人己是没有。
通过这个演习,高坡上的黄来福是看得满脸笑容,身旁众将也是个个兴高采烈,纸壳弹筒及刺刀阵的使用,隧发火铳手们己经完全可以**作战,不再需要刀盾兵们的护卫了。
而且这个完全使用隧发火铳,加上刺刀阵的威力,也是让众人看得目瞪口呆。
最新全本:、、、、、、、、、、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258章 火铳兵与长矛手
? 后,依黄来福与众将的总结,这种隧发火铳加刺刀大,f="target=
>不过也不是没有毛病。
首先是便是隧发火铳的低命中率。由于战斗时燃烧的是黑火药,射击后会在枪管内留下残留物。在激烈的战斗中这种残留物是没时间清除的。
为了不妨碍射击,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较小的弹丸。这使弹丸与枪管之间的缝隙加大,保证了射击顺畅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命中率。
虽说五寨堡隧发火铙手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在射击八十步远的人形木牌时,很多人都可以达到三弹一中的jīng锐程度,但在实际的战斗中,考虑到战场环境,还有烟雾,恐惧,噪音等因素对士兵心里的影响,命中率要比这种理想的平时训练时低得多。
而且在激烈的战斗时,火铳手们在装填开火时同样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击发火门内的火药没有引燃主装药,火石用旧忘记更换,枪口的残留物淤积过多等,如经过长时间的交战,军士们手中的隧发火铳不能击发率估计会达到五分之一左右。
由于隧发火铙低中率,其单发射击时的威力可以忽视,所以作战时,必须依赖密集严整的队形来提高射击的火力效果,这样就对作战的环境有很大的要求。
平时防御时还好,可以从不迫地组成三列横队迎战,如果在进攻时,要保证有效的队形就比较困难了,毕竟再整齐的队形算经过一些坑洼地,一些石子泥土阻拦后,也足以打乱整齐的队形,让队形变得混乱起来。
没有严整密的队形发火铙阵形不成威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队形练更为的严酷了。
最,在作战时,战事一激烈起来,将官们能不能有效地控制军士们依三列阵形从容不迫地射击,这也是个问题。
这些只能靠平时非常严格训练上多多实战来完善了。
不怎么说。隧发火铳加刺刀阵虽然有这样那样地毛病不可否认地。他地横空出世。在这个时代。他还是非常先进。具有极为强大地威力地。
……
隧发火铳阵演习后。众将官们震惊地同时对来福营将士非常羡慕。特别是带领来福营地杨小驴是眉欢眼笑。看得众人暗暗嫉妒不己。
不过来福营是自己总督大人地标兵营。内中全是黄来福地家丁主将给自己亲卫营以最好地待遇及装备。这也是理所当然地人都不会说什么。各人只得期盼五寨堡地隧发火铙快快生产了。
接下来便是江大忠领地五寨营地演习。黄来福地嫡系营有三营。来福营。五寨营。镇虏营!来福营己经全部装备了隧发火铳。花了库存地三千只。余者两营。只能每营分到一千五百只隧发火铳了。
至于在宁武关的宁武营,只能算是半嫡系了,他们的营中,现在还装备不了隧发火铙,只能看将来五寨堡军工厂的隧发火铳生产进度了。
隧发火铳的生产进度跟不上,就算黄来福嫡系的五寨营及镇虏营都只能装备一半的隧发火铳,而现在黄来福总督两镇,两镇中的各堡各营军将都是归他管理。不过可以预见的,在很远的将来,就算黄来福较为亲近的山西镇各军中,最后只能装备一半的隧发火铳。
眼下山西大同两镇全部兵马加起来有近十五万人左右,黄来福的盘算是,在十年之内,为两镇兵马中的一半军士们配上隧发火铳。
这样与来福营全隧发鸟嘴铙加刺刀阵不同,如果一营的军马中,有一半的军士们配上隧发火铳,这样的作战阵形,自然便需要另一套的作战训练方法了。
此时便是以装备了一半隧发火铳的五寨营为例子,又举行了另一次演习!
原先各军中训练作战多是使用戚家军传下来的鸳鸯战阵,鸟铳,弓箭,长矛,长刀,藤牌,狼筅等,层层而立。
由于现在火器手的规模扩大,物别是五寨堡隧发火铳的质量好,威力大,射速快,而且又有了刺刀,所以相关的训练战阵,相关的兵种,可以经过一些适当的tiáo整了。
首先的,战阵中的弓箭手己经没了,五寨堡隧发火铳加上纸壳弹筒威力巨大,装填快,射得远,特别是五寨堡生产的火器质量完全没有问题,不会存在炸膛的危险。所以费力,训练难,而且昂贵的弓箭手己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其次的,狼筅手也撤了,狼筅实在是太笨重了,而且与长矛手有重叠的样子。况且狼筅以前主要是在江南对付倭寇,现在对付草原上的游骑,狼筅实在不方便了些。
双手长刀也没了,原先是鸟铳手配双手长刀,在他们的鸟铳射击后拨刀迎战。不过现在他们有刺刀,就没必要配双手长刀了。
短刀手也没了。经过这些年的实战,黄来福与众将发现,短兵相接时,在作战中用长枪反而比短刀更有威力,更为实用。
最后考虑到九
大多面对的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来去如风,擅火铙弹丸射来的路线大家看不到,但利箭射来时,将士们可是眼睁睁地看得着的,没个东西遮一下,将士们的心理压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每队中的藤牌手还是保留着,他们仍是装备锋利腰刀一把,锐利的标枪几根。作火铙手或是长矛手的掩护,还可以作为短兵相接时的战斗手。
如此下来,现在的五寨营的步队中,就只有隧发火铳手,长矛手,藤牌手三个兵种了。当然了边同样有炮兵及骑兵的配合。
此时在杨小驴领着来福营扮演“蒙古骑兵”进攻,江大忠领着五寨营防御演习时,他们阵中的布置便是,每局112人中长矛兵与隧发火铙兵有藤牌兵混合编成一局,每局除了军官外,便有五十六个隧发火铙兵,余者便是长矛兵与藤牌兵。
同时间,在每一局中长矛兵与藤牌兵都是居于中央,火枪兵居于两侧。如此下来发火铙手们在这个位置上,两侧有长矛兵与与藤牌的保护,即使在近战中,仍能进行有效射击,从容不迫地杀伤敌人。
在战阵中,纵深列不多是战线宽度很大,最大达到两百步同时间,营中的骑兵布置在两翼炮战车则是配置在正面横队中间,此外还有一些重量级些的火炮配置在两翼。
如此的战阵布置以有发挥五寨营中火器数量多的优势,最大发挥隧发火铙配纸壳弹筒及火炮的威力。
当然,在黄来等人的商议中,这样的战阵也不是没有毛病,主要是因为纵深较浅,所以较容易被突破,而且如果侧翼受到攻击时不易相互救助。
不过黄来福等人认为,样的战阵,能最大效果地发挥隧发火铳的威力,而且自己的对手是游牧民族,没有几人能击破这个阵形,还是利大于弊的。
当了,黄来福还有了一些新思路,他除了将一部分骑兵置于步兵两翼外,还将一部分骑兵摆在步兵阵线的后面,与火枪兵们混杂在一起。
在炮兵及隧发火铙轰击时起的烟尘作为掩护下,骑兵便可以借着硝烟掩护冲向敌阵。如此数次冲击,给敌军的中央及两翼造成混乱。
……
演开始后,杨小驴领着来福营扮演的“蒙古骑兵”进攻,江大忠领着五寨营防守,与来福营不同,他们仍是全体披甲。
双方“战事”激烈,虽然没有拒马与车阵,但“敌方”还是对五寨营无可奈何。最后激战后,“蒙古骑兵”败逃,己方胜利追击,与来福营一样,五寨营也是全体配马的,这样的追击更是无情。
演习结束后,黄来福与杨小驴,江大忠等众军官们总结。
总体下来,这样的武器兵种战阵配置,比原先的战阵兵种犀利了许多,虽然威力比不上来福营的全隧发火铳兵,但己经是非常强悍了。
最后黄来福决定下来,以后隧发火铳产量出来后,除了黄来福的嫡系来福营,五寨营,镇虏营,宁武营外,余者的山西大同两镇的军队们,都采用这样的兵种与战阵。
当然了,隧发火铳的生产不是一时半会就会上去的,在很长的一些时间内,五寨营与镇虏营将士们都要采用隧发火铳兵与长矛手的联合作战方法。
……
此次演习后,众将见识了隧发火铙配纸壳弹筒配刺刀的威力后,个个都是兴高采烈,他们除了催促刘天禄加大隧发火铳与刺刀等的生产外,就是盘算着如何训练自己的部下了。
眼下各营中步队的装备及训练都有条规文册,只需依其严格训练就行,至于各营中的骑兵,他们的装备及战术队形相对简单,没有步兵那么多的变化。骑兵冲锋时,基本上就是两列横队,或许只有行军或是等待作战时,排成数排的小纵队。
至于骑兵的装备,由于九边的对手,各游牧骑兵们没有重骑兵,他们也不会列什么重步兵方阵,所以没必要使用重骑兵,平时的轻骑便行了。
所以各营中骑兵的装备,他们除了一些轻甲外——少量的马装甲,骑士半身甲等。不过依后世的骑兵趋势,黄来福决定都给他们配上隧发火铙,还有两只手铳,此外就是一些冷兵器,如马刀与长矛等。
不过由于将来要经营塞外,要将来的草原攻略中,对于相关的战术,黄来福决定学习一些后世的哥萨克及苏军骑兵的战法。
特别是哥萨克骑兵,剽悍,野蛮,灵活,当年欧亚草原,横扫千军如卷席,以区区数百人征服了整个西伯利亚,特别是经常数百人追得数万的蒙古人狼狈而逃,他们的战术战力,很值得自己学习。
关于现在嫡系各营中的步兵与骑兵,都不用自己怎么cào心,就是火炮的威力及使用,拖了自己军队的后退,这是需要改进的问题。
最新全本:、、、、、、、、、、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259章 火炮、军校
? 初时,大明的火器火炮多由内府统领的兵仗局制造,~卫所只能造一些“降”字号手把铳口,而威力大一些的“胜”字号、“天威”号、“列”字号等大威力火铳俱由兵仗局制造,更不要说让他们造火炮了。/。//
这种火器的严格控制,一直到了嘉靖三十六年时,朝廷才题准蓟镇置造快枪、铅弹和火药给主客官兵,随后又批准保定等地造车营,这样各边镇卫所造火器的风气才弥漫起来。
蓟镇是北边重镇,其所造火器相比九边余镇,算是先进的了,其边镇卫所只是生产一些一般性的火器。当然,相比兵仗局,他们造的火器都算粗陋,也没有多少军匠有造大炮的技能。
山西镇当然也是如此,一直到几年前,五寨堡才准造鸟铳,至于火炮等,想都不用想。而且现在大明的造炮人才多由内府的兵仗局与工部的军器局垄断,各镇就是想造炮,也没有这个工匠。
黄来福总督山西大同两镇军务粮饷后,山西镇被许可造炮,黄来福振奋之余,也禀明万历皇帝,希望内府能拨给一些造炮的匠工,经过协tiáo,兵仗局拨了几百个工匠给黄来福,此次黄来福从京师回五寨堡时,便一起带回。
这些造炮的匠被带回五寨堡军工厂后,享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这让他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各人是摩拳擦掌,准备干出一些成绩,让总督大人好好看看。
……
造炮工匠们热火朝天,造了一些样品,恭敬地请黄来福过目。
不过黄来福发现很多问题,首先是火炮的造价不菲,由于铁炮的材质很难过关,笨重易炸膛等以眼下造炮多用青铜与黄铜,以铜为材质虽然不易炸膛,但是费用可是很高的。
这一点黄来福倒是没说什么,毕就算到了历史上的十九世纪初使用青铜炮都是各国的趋势,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军使用的百分之六十的火炮就是青铜炮,甲午战争时日军还是大量的使用青铜炮。
一般来说铁地材料过关时。铁只能用来做一些小口径地火炮。
要;大量地使用铁炮。只能以后炼出合格地钢材再说了。
这首先成本问题。再次是制造问题。
眼下不论大明与西方都是使用翻砂制模方法过这时可没多少标准化生产。火炮地级别只是粗略地按照其发射炮弹地重量划分。不过往往这套粗陋地标准也受重视。铸炮工匠经常随心所欲。想怎么造就怎么造。各人有各人地标准。
而且这些造炮工匠中。他们地造炮工艺都是视为私人技艺决不外传地。更是给标准化生产造成困难。
黄来福看着造出来地几门样品炮由皱了皱眉。这些炮中有两尊炮是造得完全一样地。质量也不知道怎么样。
炮手试射时也是皱眉的内径不一样,给炮手的瞄准带来很多麻烦,炮弹不能沿理论上的直线飞行,差率极大,可以说每一门炮都有它的脾气,很难侍候。
材料的成本就不说了,看来火炮的质量与标准化生产迫在眉睫啊。
这些时日,这些从内府兵工厂来的造炮工匠们大多在造一些虎蹲炮与佛狼机的样炮,毕竟这两类炮是眼下大明最流行的,也是他们拿手的。
不过在黄来福的盘算中,他认为将来山西镇只需要三类炮就行了,虎蹲炮,还有发射六斤重实心炮弹的大炮(类似西式的六磅炮),发射三斤重实心炮弹的中炮(类似西式的三磅炮)。
虎蹲炮有利于近战,在二十步威力强大,重量低,携带轻便,全重不过几十斤,用一匹马就可以带走。而且其制作容易,造价低廉,很容易形成规模。
至于六磅炮与三磅炮,六磅炮约重千斤,三磅炮约重五百斤,二者有效杀伤力都在到600米之间,拉上炮架到野外作战时,威力较大,适合远击,只要数量足用,足以形成非常大的杀伤力。
其实在黄来福的概念中,这种六磅炮与三磅炮,己经与明末引进的红夷大炮差不多,都是属于前膛装弹炮。现大明各军中虽有佛狼机火炮,遗憾的是由于后膛装弹,火药气体密封不好,射程总是提不上去,如要加大射程,只有加大体重,行军非常困难。
现大明很多地方使用的大佛狼机,射程超过一里的,炮身都达到七尺,也是快两米长,重量更达到八、九百斤,非常沉重,威力也与前膛装弹的三磅炮相当。
如那种炮身五尺长与三尺长的中小型
火炮,虽然会轻一些,遗憾的又是射程近了点,威力形不成多大的战力。
不过眼下军工厂中那些造炮军匠们,现在还没有造前膛装弹的六磅炮与三磅炮的经验,只能以后慢慢摸索了。不过黄来福也不是太着急,眼下军中的轻中重型佛狼机火炮,至少在对上那些草原骑兵时,威力还是很大的。
当务之急是建立标准化生产,还有对己有的火炮进行一些优化,比如减轻火炮的重量,缩短了炮身,减轻炮架,减少火炮种类等。
黄来福的要求是,这种使用子铳,后膛装弹的大佛狼机火炮,最好能缩短到12米长,连同炮架重五百斤左右,这样,就能增加火炮的机动性,达到很快随军作战的目的了。
如能达到内膛口径标准化后,炮弹的使用,也是个问题。
眼下在大明各中,由于火药很贵,所以很少有机会拿来开炮测试或者用于训练,这个问题,在当时的东西方都是非常突出。
而且由于火药成分的不与易受cháo的缺点也是个大问题,没有任何一个炮手能真正知道加多少火药开炮的效果最理想。
这个问题,黄福由不久前使用的纸壳弹筒想到了整装式炮弹。
这种炮弹,它的发射装药都是装药筒里,通过药筒与弹丸连接在一起。其炮弹结构紧凑,弹体强度高,整个弹药部分的装填可以一次完成,效率较高。
历史上的古斯塔夫也使用这种炮弹,由于简化了装弹程序,提高了发射速度,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有利有弊,整装式炮弹,由于使用的火药固定,所以弹丸要达到不同的炮口初速,实现不同射程有些难。
不来福认为整装式炮弹利大于弊,还是值得使用的。
还有火的保养也是个问题,对于火炮,大明向来是敬若神明的,各地军队对火炮的保养也非常勤奋,不过眼下最多只能用布将炮身试干净,并清理炮管内残留的黑火药燃烧后的遗留物。
不过黄来福认为这样的保养实际上效用不大,最好的保养,应该是用~床对炮膛进行校核,校核以后才重新使用,而且再用镗床对火炮炮管进行重新的~制与抛光,这样炮管内径一致,炮弹出膛阻力小,可以承受更大的膛压,提高火炮性命的同时,可以射得更远。
至于那些没有用镗床校核过的火炮,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过,内膛便会扭曲,景响射速射程。
不过说起~床,黄来福只能表示遗憾了,历史上一直到了19纪,英国人为了蒸汽机等工业革命的需要才发明了镗床、刨床,铣床等。黄来福现在想使用~床,依现在科技的发展,实在是很难办到。
最多以后只能吩咐工匠们用手工多对炮膛进行打磨了。
……
对于以上的问题,黄来福吩咐刘天禄去办,制定相关的条例,狠抓火炮的生产质量,同时要加紧前膛装弹的六磅炮与三磅炮的研制。对于这些从京师来的造炮工匠们,与以前一样,勤者奖,懒者罚,造出优良的火炮者奖,造出不合格的产品者,严厉处罚。
最后黄来福盘算是对于炮兵的训练,此时不论东西方的炮手都不专业,很多还是军中的工匠们。黄来福认为炮兵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兵种,火炮也是一种技术极为复杂的武器,必须建立一种正规的炮兵体制。将炮兵作为一种**的兵种来使用。
想到这个问题,黄来福越想越多,不但是炮兵人才,以后工兵人才,各样的参谋人才等,测绘人才,后勤人才等等,都是需要培养,看来相关的军事学校,应该开设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