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第一狠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朱由榔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和声道:“朕其实在意的是能够早些抵达京师,也好拜谒历代帝陵。”
“原来陛下是有如此想法,臣惭愧。”
张煌言确实没有考虑到这点,毕竟十三陵在京畿。身为大明天子如果不能在京畿已经光复的情况下前去拜谒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这就和当初天子在南京光复之后急着拜谒孝陵是一个道理。
“不过臣还是有一点担心。毕竟朝廷运转都在南京,如果陛下迁都怕是一时间容易造成百官不适应啊。”
其实张煌言说的已经很委婉了,百官倒在其次,张煌言担心的是没了天子坐镇,这些南京官员会心慌啊。
毕竟大明一直都是两京制,说白了是两套官员班底。
南京的官员基本就是备选,皇帝陛下这么一迁都,那么有多少南京的官员可以跟着去京师?
剩下的是留在南京做备胎还是有其他什么安排?
这些皇帝陛下不挑明了,群臣肯定不能心安啊。
朱由榔也不傻,自然知道他话里有话。
“张阁老放心,朕会留下太子监国。”
朱由榔这一句话也是给张煌言以及朝中百官吃下一颗定心丸。
毕竟太子是皇储,是大明皇位的法定继承人。
有太子坐镇南京这些朝臣心里多少舒服一些。
其实朱由榔也没有要大换血的意思。
毕竟京师刚刚光复,朱由榔又要迁都,维持稳定是首要需要做的事情。
若是连稳定都维持不了,乱象频出还谈什么治世盛世,还谈什么文治武功。
“陛下英明。”
果不其然,张煌言听到天子的话后长松了一口气。
身为内阁首辅他乃是百官之首,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利益,还有百官的利益,百官的想法。
天子能够让太子留在南京监国,完全可以安百官的心。
“既如此就着手去做吧。完全可以并行走起来嘛。”
见终于说通了,朱由榔长松了一口气。
“既如此,臣告退。”
“老臣告退。”
二人相继退下,朱由榔冲身旁的韩淼吩咐道:“去把太子叫来吧。”
“奴婢遵命。”
太子病情已经痊愈,朱由榔也可以放心把南京交给他了。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工夫,太子朱慈煊便来到了乾清宫。
“儿臣给父皇请安。”
朱慈煊依着礼仪给朱由榔请了安,朱由榔便命人给太子赐座。
“煊儿这几日身子可爽利些了。”
“托父皇的福,儿臣这几日觉得好多了。”
“朕叫你来是有个好事情告诉你,京师光复了。”
朱由榔和声说罢,朱慈煊难以掩饰自己的激动,兴奋道:“恭喜父皇,贺喜父皇。这真是天大的喜事啊。皇明果真受到了上天庇佑。”
“朕欲迁都京师,但有担心一下子离开百官心里不踏实,你就留下来监国好了。”
朱慈煊也不是第一次监国了,故而朱由榔不担心会出什么问题。
只要该交待的都给朱慈煊交待了,应该不会出岔子。
“儿臣遵旨。”
朱慈煊连忙答道。
其实他是最喜欢监国的。
能够脱离父皇的监管,自己一人决断国家大事,这是再爽快不过的事情了。
随着年纪的长大,朱慈煊现在迫切的需要朱由榔下放权力来历练。
这次监国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一定要把握好。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六百七十二章 天子北上(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南明第一狠人最新章节!
张煌言和礼部安排好一应事宜后,朱由榔便在虎贲军的护送下起驾北上前往京畿。
护驾的将领乃是虎贲军指挥使赵旭,至于副将李石头则留在了南京保护太子朱慈煊。
老实讲,朱由榔在北伐一开始的时候就想御驾亲征,只是群臣们极力劝阻才没有成行。
毕竟那个时候大明已经是一片大好形势,乃至是盛世。
朱由榔仔细一想确实没有必要以身犯险。
这种时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他真的有什么三长两短,年幼的太子能否担起重担犹未可知。
现在好了,三军用命,诸将勇猛替他打下了这大好江山,朱由榔移驾北上总归是不会有人反对了吧?
天子圣驾先渡江换船,再经运河北上。
一路上见运河两岸渐渐显露出生机,朱由榔的心情很欣慰。
虽然眼下还是萧瑟的很,但总归让人看到了希望。
一个太平稳定的朝廷对于百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驱逐鞑虏之后朱由榔首先要做的就是轻徭役、薄赋税,恢复民生,让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深知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总归得有人尝试去做。
朱由榔愿意做这个先行者,若能开万世之太平,也不枉他这几年的努力。
...
...
却说郑经山海关前饮恨后无奈之下选择和甘辉汇合,折返回京畿。
进入京畿后他发现父王郑成功已经先一步控制了顺天府,如今的京畿地区治安十分有序。
虽然不能说百姓们夜不闭户,但至少不会出现乱兵在街上行凶、贼寇祸害坊市的情况。
郑经拜见了父王之后也得知,天子即将北上进京,大明朝廷也会以最快速度完成迁都。
这总归是个好事情。
能够完成迁都说明王朝的秩序趋于稳定,一旦如此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恢复民生了。
当然,北逃出关的清军绝对不能宽恕。
有道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郑经相信皇帝陛下一定会犁庭扫穴,以绝后患的。
却说这日郑成功把郑经叫到身边来悉心吩咐道:“经儿,为父一直有句话想对你说,但一直没有机会。”
郑经见父王如此郑重,连忙抱拳道:“父王尽管吩咐,儿臣自当聆听教诲。”
郑成功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我儿应该知道皇帝陛下之前说过一句话,不平东虏不祭太庙。”
他稍顿了顿,继而接道:“如今虽然东虏尚未彻底平定,但也算是平了大半。天子既然迁都,必定会找个机会祭太庙。”
郑经直是愣住了。
父王对他说整个做什么?
“父王,陛下祭太庙自然会有礼部的官员去操持,我们担心什么啊。”
“傻孩子!”
郑成功摇了摇头道:“为父手握重兵,虽说在北伐的过程中立下不小的功劳,但天下评定后势必会引起天子的猜忌。这是历朝历代都证明的事情。权臣要想得到善终,要么得学会自污,要么得学会放权。”
“父王的意思是?”
“为父自然会放权,但仅仅如此怕还是不够。只要你在军中天子势必不会心安啊。咱们父子要放权就都放权,离着军队远远的。”
郑成功叹了一声,顿了顿道:“为父可以当个闲散王爷聊度余生,但你毕竟还年轻,为父不忍看你荒废了大好时光。所以这次陛下进京,为父便是豁出去这张老脸,也会为你求一个礼部的官职当当。”
“为什么一定要是礼部?”
“傻孩子,为父就知道你会这么问。若论六部之中的重要性,肯定以吏部为尊。吏部尚书又叫天官,是为百官之首,吏部又掌握官员任免考评,讨好他的人不计其数。可你有没有想过,身处吏部便是等于身处舆论漩涡之中,稍一不留神就会身败名裂。即便谨小慎微,别人背地里也指不定会朝你吐吐沫,戳你的脊梁骨。”
郑成功很认真的讲解道:“所以吏部你是一定不能去的,以你那直肠子去了吏部非得碰的头破血流。”
知子莫若父,郑成功对郑经实在是太了解了,毫不犹豫的点破到。
“除了吏部,就是户部最重要了。户部管钱,是朝廷的钱袋子,非心腹不能居之。为父也想过让你去户部,但你要知道户部也是纷扰最多的一个地方。去了户部,很难保持出淤泥而不染,与其被人浸染同化,还不如根本就不进这个大染缸。”
郑成功毕竟是国子监出身,对于清廉还是看的比较重的。
倒不是他不信任郑经,而是觉得没必要冒这个险。
“除了吏部、户部。其他几个部门都差不多。别看兵部、刑部是实权衙门,但戾气沾的太重,为父不希望你去。剩下的就是工部和礼部了。两者虽然都是清闲衙门,可地位却是大不一样。或者说工部是清闲,礼部是清贵。”
“这个儿子知道,大明有不少阁老都是从礼部出来的。”
郑经找到机会插话道。
“你啊,倒是个鬼机灵。”
郑成功点了点郑经道:“其实呢,为父也是存了这个心思。礼部清贵,但礼部出身的官员将来没有混的差的。以你的资历和为父的影响力,要想保你将来入阁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前提是你得争气考个功名。”
大明官制又分荫官和科举入仕。
前者靠的是老子,后者靠的是才学。
以郑成功的身份,要想给郑经在礼部讨要一个荫蔽官自然是动动嘴皮子就行的。
但要真相混到高位,没有科举出身的不可能的。
郑经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可他疑惑道:“如果父王真的希望我走科举这条路,又何必让我现在就去礼部任职呢。本朝可从未有过先做荫蔽官,再考科举的先例啊。”
郑经这话说的不假,能混荫蔽官的多半是纨绔子弟,有几个愿意再去考科举的?
换句话说能够躺着赚钱,为啥还要努力呢?这不是跟自己找罪受吗?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何况为父觉得这最多只能说是惯例,还不能说是规矩。”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郑成功的态度却似乎很坚决,他稍顿了顿道:“经儿,别的事情你不用去想,只要按照为父说的去做就是。”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六百七十三章 天子抵京(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南明第一狠人最新章节!
大明永历十五年九月十三正午,大明天子乘坐的龙船抵达了通州码头。
顺风顺水的情况下,圣天子从大运河乘船行了半个月这才抵达京师。
忠王郑成功携世子郑经、总兵何守义、甘辉等文臣武将恭迎圣驾。
对大明来说,对永历朝廷来说这都是历史性的一刻,值得被铭记。
朱由榔更是心情激动,若不是顾念着天子威仪,他真的有可能庆祝一番。
但他很清楚以他现在的身份,必须做到威严如神佛,岿然不动。
他清晰的记得永历十二年的那个腊月,北风吹得人脊背发寒,朔风就像冰刀子一样在人的脸上刮。
刚刚抵达这个时代的朱由榔心情一度绝望,因为他也不知道能够在这个时代活到什么时候。
可靠着坚持靠着拼搏,靠着一干忠臣义士的舍生忘死,朱由榔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明不仅光复了江南,还光复了整个北地,光复了京畿!
若是放在以前,这真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但朱由榔却真真切切的做到了,这不是幻想而是事实!
当他的车架步入京师的城门时,他能够看到道路两侧围观的百姓。
京师的百姓们并没有感到惊恐,而是争相要看一看天子长什么样子。
很显然,郑成功把京师的秩序维持的很不错,百姓们并不惧怕明军。
这一点,朱由榔很满意。
朱由榔坐在马车上,掀开车帘朝道路两侧的百姓们招手。
这些都是大明的臣民,都是他朱由榔的子民啊。
就在大半个月前他们还在胡虏的统治下苟延残喘,但现在朱由榔可以张开双臂享受他们的欢呼。
“皇帝陛下万岁!”
“皇帝陛下英明神武!”
“大明万岁!”
不需要人事先组织,不需要一遍遍的排练,朱由榔能够看出这些百姓们都是真心的。
百姓们的心中有一杆秤,谁对他们好他们心中有数。
朱由榔甚至觉得维持秩序的军队没有必要,这样等于分割开了百姓和朱由榔。
但他也知道军队的将士们只是在尽自己的职责。
毕竟对于明军来说,大明天子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大明能有今天可谓殊为不易。天子的安全自然不能出现一丁点的问题。
由于围观的百姓实在太多,天子的车驾速度也变慢了许多。
但朱由榔并没有催促,他十分享受这种身处百姓之中的感觉。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天子车驾才进入皇城。
朱由榔环视着这巍峨的皇城城墙以及不远处的紫禁城,心情可谓百感交集。
与南京紫禁城相比,北边的这座紫禁城不算是大的,但代表的意义非同寻常。
因为大明除了太祖皇帝和建文帝,历代正统帝王都在此定都。
朱由榔能够光复京师,能够来到皇城也说明大明气数未尽,天命仍然在大明这边。
这在封建时代是至关重要的。
有了正统性有了民心就能号令天下。
诚然朱由榔是万历皇帝的亲孙子,属于根正苗红的类型,但他也很看重这方面。
如今京师缺乏的应该是一套文武班底。
尤其是文官,应该是十分缺乏的。
虽然朱由榔从南京带来了一套班子,但也只有几十人,要想在短期内填补这个空缺恐怕是不太可能了。
朱由榔大致已经听说了清军提前跑路出关回到辽东经营的事情,他也不急着命人出关追击。
一来是明军全面北伐了大半年,已经是疲惫不堪。之前将士们一直是靠着一口气吊着,如今光复了京畿,这口气自然也就泄掉了。
疲惫感肯定会猛然之间涌上身来,不让将士们休息是不可能的。
二来天气已经转凉,气候也是入秋。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如今辽东的天气已经有些寒冷,朱由榔可没有把握在入冬之前能够犁庭扫穴,既然如此又何必去赌呢?
大明本就是盛世,不能给对手机会啊。
朱由榔可不想看到又一场萨尔浒惨败上演了。
还是稳扎稳打,稳步推进来的好。
休息个一个冬天,等到来年开春大军体力得到了恢复,春耕之后再出山海关进攻辽东,最快不出半年应该就能把辽东拿下。
这样朱由榔也算是在五年之内平定了东虏。
袁崇焕当年夸下海口五年平辽最终没能做到,但朱由榔却能做到,不知算不算是一种讽刺。
当然,朱由榔也很清楚大明能有今天离不开将士们的浴血奋战。
所以他迁都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封赏群臣。
他准备效仿唐太宗李世民建立凌烟阁,在凌烟阁上命画师绘制二十四功臣像。
这些国之栋梁值得永世纪念,也让子孙后代们瞻仰他们祖先的容光。
郑成功、郑经、李定国、白文选、冯双礼、艾继业、李来亨、刘体纯、刘兴明、袁宗第、郝摇旗、贺珍、甘辉、何守义、于七、王二麻子、赵旭、李石头、王贺年...
一个个名字数过来朱由榔发现立下大功的将士们实在是太多了,或许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得好好挑选一番。
至于普通士兵们当然也得论功奖赏。
死去的将士则按照标准给予家眷抚恤。
他们为大明流了血,这血不能白流。
朱由榔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创立了皇明军校。这样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大明帝国培养将领。
而且这些将领肯定是效忠于天子的,不用担心忠诚的问题。
相信,十年、二十年之后大明的军事实力会有更大的提升,进军西域,下南洋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想到这里朱由榔便觉得热血沸腾。
他这代人没法完成这些壮举也不要紧,他还有儿子。
朱慈煊是朱由榔一手培养的,论能力绝对不会差。
虽然可能达不到朱由榔的高度,但继承朱由榔的衣钵把大明引向昌盛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至于经济、科技、文化自然要齐头并进。
朱由榔希望大明发展成一个强大多元化的大帝国,而不是瘸腿王朝。
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王朝走向末路。
朱由榔千辛万苦才把大明引向了正轨,自然不希望他的大明留有遗憾。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六百七十四章 君臣交心(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南明第一狠人最新章节!
京师这几日民间巷子里议论最多的就要属皇帝陛下抵京这件事了。
抛开迎圣驾本身的排场之大,光是皇帝陛下的亲和力,就足以让百姓们一直念叨乐呵着。
“听说了吗,皇帝陛下坐在马车上一直朝我们招手呢。”
“真的假的?照这么说,你岂不是看到了皇帝陛下真容。”
“那可不,我跟你说啊,皇帝陛下那可是真真正正的龙凤之姿,光是看了一眼,啊我就要死了。”
“龙凤之姿,你这不是废话吗。皇帝陛下是真龙天子,你见哪个真龙天子不是龙凤之姿的。”
“这倒也是,不过皇帝陛下是真的威风啊,那气势旁人真比不了。”
“听说当今天子是当今万历皇帝的亲孙子。”
“万历显皇帝?”
“那可不,万历陛下那可是早就一番盛世的英明雄主,他的子孙可不会差。”
“这还用你说,当今天子以一己之力推动北伐,把鞑子赶到了关外喝冷风去,这等功绩怕是也只有汉光武帝刘秀可以一比了吧。”
“咳咳,也不能说是陛下一己之力吧。毕竟将士们也是流了血的啊,若是没有将士们浴血奋战,大明也不可能走到今天啊。”
饭点之前,一个巷子里的街坊邻里们聚拢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消磨着晚饭前的时光。
等到自家婆娘大喊一声吃饭了,则纷纷起身拍拍屁股上沾染的尘土,各自回家了。
生活于他们而言仿佛一下子多了许多色彩一样。
而与此同时,紫禁城乾清宫东暖阁之中朱由榔与郑成功君臣二人也正自聊着。
“启禀陛下,以犬子的性格不太适合领兵作战,臣希望能够让他去礼部做事,还望陛下恩准。”
朱由榔微微扣着手指,仔细思忖着郑成功的这番话。
他刚刚到京,郑成功就迫不及待的进宫面圣,说的还是关于自家儿子前程的事,着实有点意思。
而且从郑成功的态度来看,是不太希望自己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独自领兵在外的。
礼部,这是彻彻底底的跟军队方面划清界限啊。
看来郑成功是打算主动交出一部分兵权,换取朱由榔的安心。
朱由榔其实并没有生出要夺取郑成功兵权的意思,只是郑成功主动提了,也好过他将来提。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跟聪明人相处总是这么轻松惬意,你完全不需要出面,对方就能把事情办好了,而且办到你的心坎上。
不得不说这次北伐,郑氏父子的功劳可以说是最大的,攻克京畿这可以算是通天的功劳了。
偏偏郑成功没有居功自傲,反而要主动交出兵权。这等觉悟便是比之大唐郭子仪也无予多让。
可以看的出来,郑成功是打算把郑经往文臣的路子上培养。
这一点朱由榔倒是不奇怪。
毕竟郑成功当年自己就是南京国子监的监生,对于儒道以及文官体系这一套东西比谁都清楚。
透过问题看本质的话,郑成功是明白在太平年景,文官的地位是远远高于武将的。
如今他们这批功臣可以靠着功劳身居高位。可等到他们死后呢,他们的子孙难道也能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与其等到那时再被削减兵权弄得灰头土脸,倒不如索性自己主动一些交出兵权来。
这样双方都爽利,不会有丝毫的尴尬。
而且文臣有文臣的优势,以郑经的资质只要肯下功夫努力学习,应该是有机会身处高位的。
能不能入阁朱由榔不敢说,但混个大小九卿问题应该不大。
如今李定国、李来亨等人尚未班师回朝,郑成功卡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表态,确实是有抢先一步的意思。
朱由榔仔细想了想,觉得这倒是一步妙棋。
不管别人怎么样,郑成功先做了,在朱由榔的心目中他的形象就会更好一些。
人都是先入为主的。即便之后李定国、李来亨等人也纷纷效仿,将自家子侄送到朝中为官,那最多也只能算是跟风郑成功。
1...212213214215216...3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