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影帝重回十八岁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纵马昆仑

    王基明这时候才苦涩道:“反罪难赦啊……”

    而这个张文远,就是当初跟阎婆惜勾到一起的人,因为宋江杀了阎婆惜,对宋江恨之入骨,又知道了宋江跟晁盖的书信,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李雪刀暴怒之后,呆呆的望着眼前成群的人走出牢房,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些无神的转向王基明:

    “难道我就没有出头之日了?”

    这个时候,李雪刀的声音不仅带着哭腔,连他的眼睛里,都有晶莹闪烁。

    王基明又说道:“哥哥勿恼,我再去打问。”

    而李雪刀已经没再理会他,心里早就知道,再问也是徒劳。

    随后,他失魂落魄的朝前走去,踉踉跄跄的孤寂背影,跟周围兴高采烈的人群形成鲜明的对比。

    走了没几步,他又回头看了一眼王基明,那眼里的苦涩,别说跟他对视的王基明,就连在不远处看的宁远,都心里有些不忍。

    这一幕,让他演得太难受了。

    而这还没完,苦涩的面容,绝望的眼神之后,李雪刀突然又笑了起来。

    有点像人大起大落后精神反常的失心疯,李雪刀不仅没演得突兀,反而跟前面那苦涩的神色承转的非常自然。

    朝王基明挥了挥手,笑着笑着,就转身再次走了。

    别说宁远,其他在不远处围观的人,也都心里感觉特别难受。

    这时候还是粗拍,没有经过后期的色调处理,更没有配乐,已经把那种悲怆表演的淋漓尽致,而在宁远前世,他对这一幕就印象挺深,又有配乐的渲染,看得人心里发酸。

    这一幕戏当然不止如此,因为这是宋江人生的转折点。

    正因为大赦无望,后来无期跟梁山反贼牵扯上了,这辈子就不用想着大赦,因为谋反位列十恶不赦之首。

    经过这一次打击后,宋江才意识到,正着走根本实现不了。

    所以接下来,又接着拍李雪刀从人群中挤过去。

    之前是他背面,人群正面,而现在,他正面,人群背面,主要刻画他此时的状态。

    而这一幕,李雪刀虽然经过短暂的休息,但跟之前的表演没有丝毫断节,表情、神态一般无二。

    不过在休息的时候,也没人打扰他,包括宁远也没去,因为看出他在保持状态,那种游离的、失魂落魄状态。

    下午的戏,就是大转折的开始浔阳楼题反诗。

    在这之前还有一段跟街头相师的戏份。

    李雪刀走在浔阳楼跟前,看到一个算命瞎子,说:“天色已晚,街上没人了。”

    而那瞎子却颤声道:“来来来。”

    李雪刀蹲了下去,递出去一点碎银子道:“风凉了,回家歇息去吧。”

    可瞎子执意要给他摸骨,于是就随了他。

    而这瞎子一边摸一边说:“手上无茧,是个读书人。”

    “双臂奇长,日后啊,必有大富大贵呀。”瞎子继续说道。

    而李雪刀显然是不信,敷衍的挤出一丝苦笑:“多谢老人家吉言。”

    这当然都是算命的套路,先是通过一些细节判断一些情况,然后要么说吉利话让你高兴赏钱,要么说凶险让你解乏掏钱。

    随后,这瞎子要往李雪刀的脸上摸,突然就被他伸手抓住。

    不仅如此,李雪刀的眼神和脸色,立刻阴沉了下来。

    因为,他脸上有发配时刺下的金印。

    这突然间的转变,宁远在旁边看得当时就想叫好,太流畅了,尤其是那阴森的眼神,整个人的气质也突变!

    而这瞎子继续道:“相官莫躲,相官眼下时运不佳,暂时还会受些磨难,不过,自会苦尽甘来。”

    李雪刀那一刹那的凶狠和阴沉,也随着这番话消散开了,随后默默道:“多谢老人家指点。”

    而这瞎子就慢慢站了起来,一边杵着竹棍往前走,一边道:“相官乃奇人也,没有山重水复,哪有柳暗花明啊。”

    这个瞎子的设计,半真半假,假是因为他的话,作为这个时代的人,哪会不知道金印,宋江的反应就会猜到这点,所以也说了暂时磨难,未来前程的话。

    但真,就是为后面的浔阳楼提反诗,然后遭遇杀头之祸,最后被晁盖他们救上梁山,最后完chengren生之路的转折。




287、这才是精湛!(二合一)
    逼上梁山。

    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原因,有的是为生活所迫,有的是在现实社会走投无路,有的,则是被梁山上的人设计,同样让他们走投无路。

    当然,也有一些浑水摸鱼的,或者想着来梁上谋求更大的富贵,但这些人还是少数。

    大部分,都是被逼上去的不管是自己作的还是别人作的。

    宋江也是这样。

    大赦榜上无名之前,无论是宋江自己的想法,还是宋太公的期望,都不是落草为寇,所以即使晁盖他们盛情相邀,宋江也只能‘十动然拒’。

    只要等上几个月就行了,干嘛还要跟他们过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

    毕竟宋江跟他们不一样,刀头舔血的日子,别人有高强的身手,他可没有。

    每一次被抓,别人都是打出来,像武松到了孙二娘的地头,反而是他反客为主让对方求饶,而宋江……如果不报名号的话,估计就要被王英这样的山大王“拿心肝做醒酒汤”多少次了,这种经历也让他害怕。

    浔阳楼题反诗,是一个大转折,而这一段,也是李雪刀在水浒里演技的巅峰之一。

    当年看剧的时候,宁远就感觉这段特别有感觉那时候他只是看个热闹,而后当了演员,开始琢磨这些东西后,越发觉得这里太厉害了。

    张寒予演技是未来公认的,但即使他,在拍新水浒这段的时候,如果拿这部分来对比,也依然要被李雪刀吊打。

    当然,这不仅仅是演员个人的问题,也有编剧和置景,导演安排,以及后期处理的问题……等等很多方面,不能全算在张寒予身上。

    虽然很多观众觉得张寒予演的比李雪刀有英雄气概多了,但关键是,原著中……宋江有英雄气概么?

    宁远个人觉得,张寒予的形象,演林冲,甚至武松都更恰当,但演宋江,形象上就不符合面黑身矮。

    黑好办,但矮……在水浒中,估计也就比王英高点了。

    而张寒予,在大众的心里一直是硬汉的正面形象,最不济演林冲那样豹头圆眼内心怯懦的也行,但偏偏宋江……有忠义的正面,也有虚伪的负面,那种小吏的姿态,张寒予也没演出来这个同样不怪他,新版本就是这么改的,让宋江高大了。

    毕竟到了那个时候,作为收视基础的观众的审美,也发生了改变,比如轻松,比如俊男美女,压力都那么大了,阴谋伪善就少点吧。

    真要按老版选角来演,对于收视方面就有风险。

    事实上,单看收视来说,新水浒的确比其他三部名著的翻拍成功多了。

    至于内涵神马的,并不是翻拍的目的,不像央视当年,之所以策划拍四大名著,只是因为看到国外诸如莎士比亚名著人尽皆知,而国内却丝毫没有相关影视作品,所以才立项。

    绝大多数影视翻拍,都是为了利,只要看电视那批人喜欢就行。

    在张寒予饰演的浔阳楼题反诗这段,主要通过他个人内心旁白的方式,来诠释心理过程。

    甚至在处理上,张寒予这版还在镜头中穿插着回忆画面,比如跟老父的对话、刺配金印这些过程,来彰显他内心的变化。

    除此之外,还配了个乐。

    可这玩意儿……不仅没能锦上添花,反而还显得累赘,分散观众的注意力,甚至还有不少观众觉得……这配乐有点吵,都听不太清张寒予那沙哑的旁白了。

    所以,宋江的情绪、心理变化,都是通过旁白、回忆画面和配乐……这些演员之外的内容来呈现。

    而这,本身就比李雪刀的台词表演,和肢体语言的诠释落了下乘。

    更何况,想要霸气,李雪刀的《横空出世》里可丝毫不差,只不过这里的宋江并不是那样的人,他只是忠于原著还原而已。

    当然,在表演上也有差距,张寒予喝多了越喝越愁,而李雪刀喝多了,越喝越狂。

    酒壮怂人胆,而这正好跟他后来上梁山前后呼应,否则愁了哪还有野心?

    但新版蒙太奇的手法来回切换,到最后张寒予忽然又开始狂了,猖狂大笑,如果单看还没觉得什么,但要跟李雪刀的版本对比,就会觉得跳跃得突兀,缺少一个递进过程。

    其实新版导演鞠觉亮,跟老版水浒的制片张记中很熟,两人合作了射雕、天龙等多部剧,而锅就出在编剧温豪杰身上,因为他自己就说了,不让宋江那么窝囊,要把他塑造成大英雄。

    宁远想说的是,既然这样那你拍个毛线水浒,自己去写一部不就行了,你那么能,怎么不让宋江不接受诏安,最后杀到赵家脚下然后战死,不更英雄?

    宁远看到他们在布景,以及调动外面的水车准备降雨,就赶紧来到楼上抢占有利位置,晚了就挤不上了。

    这种学习观摩的机会,可不多。

    楼上的陈列很简单,而且在架设的摄像机画面里,李雪刀个人就能占据将近一半,很突出。

    而新版水浒里,楼上摆了几张桌子不说,每张上面还摆满了酒碟饭菜,虽然看起来真实,但却显得凌乱,算是画蛇添足。

    这几天,李雪刀都很少跟宁远说话,似乎从那时候起,他就开始往人物身上靠,就为了今天这场戏。

    开拍前,李雪刀就跟导演探讨过很多次,从说词,到表现,再到置景和取景,以及拍摄方式,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正因为此,这场戏不仅陆涛,总导演张绍林,总制片任大惠和主任张记中都来了。

    虽然也有很多人想上来,但都被导演制止,怕有点响动干扰李雪刀表演,也影响收音。

    就连宁远,要不是李雪刀出声,也得下去。

    楼上布置了两间,以竹制镂空门帘相隔,李雪刀坐在门帘那头,而摄像机就架在门帘这头。

    光线,就是李雪刀那边、窗框外昏暗的天空透进来的。

    门帘那边的布置,除了李雪刀外,就是一张四方桌和两张太师椅,干净利落不喧宾夺主。

    李雪刀站在门帘外的左手边,这边看过去就是他的一个侧影。

    从画面上看,就像是剪影,人和桌椅成了黑乎乎的轮廓,看不分明,但正因为这样,李雪刀的动作却更明显了。

    这场戏,有一半要进行长镜头拍摄,不仅是长镜头,画面也不会挪动,所以摄像师很省事,把机器架在那儿,他在一旁看着就行了。

    在宁远曾经看过的这版中,这个地方就是李雪刀一个人的独角戏,而且没有配乐,只有外面沙沙的雨声,不仅不吵,反而在李雪刀说词的时候,有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更显悲凉。

    李雪刀微微佝着腰,举着杯,当他咳嗽一声后,场记打板,摄像师开拍。

    这边所有人都不吭声,连呼吸都慢了下来。

    长镜头,尤其是这种像话剧表演般的长镜头很难得,台词、节奏和表演都要面面俱到。

    一旦出了瑕疵,再拍一遍的话,‘一鼓作气再而衰’……绝大时候都达不到第一次的精气神,需要再次休息很久,再酝酿才可以。

    所以他们都不想出现任何差错,否则也不会清场。

    李雪刀微颤的声音铿锵响起:“谁能懂我宋江的心?”

    说完,他带着一种决绝般的气势,仰头,将手里的杯中酒一饮而尽!

    喝完后,还带着砸吧嘴的语气词,然后,转头走到桌边,嘴里还‘呵呵’的醉腔笑了两声。

    “嗯~”嘴里示意了一声,才从侧边走过来酒保斟酒。

    刚刚宁远知道,原来是真酒,还是李雪刀自己要求的。

    再次端起酒杯,李雪刀转身走到窗边,背对着镜头,依然是那种微醺的语气:

    “赵王君呐赵王君,哼!”

    一声冷哼,李雪刀再次转过身侧对着镜头,身形后仰再次开腔:“今日我也敬你一杯!”

    拖着长音的语气,还有精湛的台词功底,瞬间那种悲怆的感觉扑面而来,何况是这种剪影的效果,脸上的表情看不分明,注意力就更在声音上。

    “你忠奸不分,黑白不辨,枉费我宋江满腹经纶,一腔忠心赤胆!”

    声音语气不断铿锵起来,手还挥舞着,也越发的癫狂,如果不是癫狂,以宋江谨小慎微的性格,又哪敢高声说出这样大不敬的话。

    所以,按照演出来的效果,这会儿他已经喝高了。

    而在新版的里面,张寒予在这里主要是他面部特写,虽然表情阴郁,但眼神里,并没有那种迷离的醉酒状态,正因为这样,后面突然发狂起来,才显得突兀。

    叹了口气,身体还微微晃了一下,李雪刀再次道:

    “今日,我要让你睁眼看看,山东宋江是何许人!”

    一句话,就从前面的低沉到最后‘何许人’的高亢,举着酒盅的手也高高举起,然后送到嘴边,再次一饮而尽。

    这声音,这词,这剪影下头戴帽冠胡须微颤的景象,就像是古人的画面活过来了。

    这一幕,也让宁远看得眼睛都不带眨的,呼吸也悠长起来。

    而与此同时,一声雷响‘咔嚓’炸响。

    这当然不是真的,连雨都是水枪浇的,又哪来的雷,不过是拟音师随手晃动一下薄铁皮,就能发出这样的声音。

    不仅如此,这时雨声更大了,砸在屋顶的瓦上‘噼里啪啦’作响。
1...116117118119120...1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