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子
徐俌打了个哈欠:“沈之厚不过就是来一趟南京城,本公如履薄冰,做得是否太过了?”
徐程道:“公爷还是小心为上,沈大人做事不拘一格,现在连钱宁都说他是针对公爷而来,能不做防备?”
徐俌黑着脸道:“若沈之厚真领了皇命,就算躲得一时,也躲不了一世。难道本公还能公然除掉沈之厚不成?”
这问题徐程回答不出来。
正如徐俌所言,若要让朝廷不追究,近乎不可能,不是说现在恐吓沈溪一下,令其放手,后续朝廷就不会有别的动作,反而他现在的举动会遭致朝廷更加严厉的处罚。
徐俌见徐程不答,立即追问:“你觉得陛下会如何决断?”
徐程为难地摇摇头:“这正是小人不解之处,照理说陛下已在完成江西之战后,决定不再追究责任,怎会突然派人来翻旧账?是否跟当初咱与那些人……“
徐俌突然瞪了徐程一眼,徐程也就缄口不言。
“有些事,担忧过甚了,就算沈之厚来又如何?之前本公没机会好好跟他过过招,这次来,正好让他知道本公的厉害。”徐俌发起了狠话。
徐程见此状况越发担忧,很多事他想提醒,但又不敢。
徐程心想:“公爷就算在南京经营多年,但要跟沈大人正面相斗,怕是落不得好处,其实不如低调处理,反而可能有奇效。就怕最后决断权不在陛下身上,而在沈大人身上。”
……
……
沈溪次日一早便上路,宋西铭同行。
“沈大人,您准备在日落前抵达南京城?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着急。”宋西铭道。
沈溪笑而不语,旁边朱鸿过来:“宋大人见谅,此番我家大人重任在身,不得不抓紧时间赶路。”
宋西铭脸色略显尴尬,最后不敢质疑什么,两边人合在一处,浩浩荡荡往南京城而去。
队伍一行走出不到二里,对面又有马队过来。
沈溪麾下侍卫高度警惕,开始结阵防备。
“来人止步!”
马九带着大队骑兵上前,把来人拦住。
有人从马背上下来,隔着老远,一路步行靠拢,没等其近前,马九打马回来禀告:“大人,乃是魏国公派来护送的队伍。”
“哦?”
沈溪脸上露出讳莫如深的神色。
宋西铭驱马过来,笑道:“看来魏国公很关心沈大人的安危。”
沈溪摇头道:“江南之地果真如此危险,需要大老远派人来护送?本官倒觉得,低调行路比招摇过市更好。”
马九请示道:“大人,是否让来人靠前问话?”
沈溪一摆手:“既是奉命前来护送,不必交谈,让他们在队伍前面开路……今天要抓紧时间赶路,不然天黑前恐无法抵达南京城。”
第二五九五章 风平浪静
日落前,沈溪一行顺利抵达南京。
跟之前一次受到隆重接待不同,这次沈溪来南京没有任何官员和将领出迎,城门处跟寻常一般,人来人往,值守官兵没有任何扰民之举……所有人都达成默契,既然沈溪早就表明态度,不收受礼物,不搞特殊化,那最好就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另外便是此番沈溪来意不明,谁都怕自己成为目标,哪怕清者自清,也担心出来迎接沈溪会被其盯上。
面对沈溪这样的煞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进城后宋西铭回礼部复命,沈溪则住进秦淮河畔的客栈。
客栈是熙儿先一步派人包下的,不允许外人进入,后院有专人把守……这里就像沈溪私宅,戒备森严,安全性比官驿高多了。
“大人,已把客栈内客人妥善安置,给了足够赔偿,最长五天内不会有不相干之人前来打扰。”
安顿好后,熙儿亲自来跟沈溪奏报。
客栈内安全由沈溪亲随负责,外围安保措施则由熙儿手下斥候把控,此外城里还有大量密探分布,南京内外的情报沈溪尽在掌握。
“嗯。”
沈溪微微点头,此时外边还有侍卫往里面搬箱子,箱子里都是沈溪看的书以及文房四宝,还有他撰写的部分手稿。
此时马九进来:“大人,南京兵部派人前来,说已为您安排好住所……请移步。”
沈溪道:“不管谁来请我换地方,一概回绝。我住在这里挺自在的,这次来办差,有什么事我自会发布命令,不需他们来献殷勤。”
“是,大人。”马九领命而去。
熙儿好奇地望着沈溪:“大人,此行是要捉拿什么人吗?若涉及贪赃枉法的官员,卑职随时可以集结人手……”
沈溪看了熙儿一眼:“拘捕之事不由你负责,你只管把城内消息调查清楚,各方势力有什么反应,我需要第一时间知晓。”
……
……
沈溪入南京城当夜,谢迁听说沈溪即将动身前往南京的消息。
这次消息传递得很快,毕竟沈溪从新城到南京一共才走了两天,而消息他是提前一天宣布的,因此整个情报的传递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可谓神速。
给谢迁带来消息之人是杨廷和。
谢迁在府中书房赐见。
杨廷和连夜前来拜访,本来谢迁以为内阁那边有什么大事,却未料竟跟江南有关。
谢迁皱眉不已:“之厚去南京作何?或只是回京途中,路过南京城?”
杨廷和道:“应天府八百里加急,说陛下发密旨给沈之厚……或许事情跟东南的倭人或宁王余孽有关……陛下要秋后算账!”
“呵呵。”
谢迁脸上露出不解的神色,“陛下在江南时不拿人,离开月余才让之厚去南京处置,老夫怎么看不懂这中间的关节?”
杨廷和目光热切:“所以在下才前来探寻,之厚是否提前给京城来过信?”
谢迁脸色稍微有些不悦:“你当之厚做事前会跟老夫打招呼?老夫只知道他准备奉召回京,其余事情一概不知,这几天老夫并未收到他的信函……介夫,你这消息从何而来?”
杨廷和回道:“乃是应天府急报。”
谢迁摇头不已:“又非紧急军情,应天府会以八百里加急送信?难道做此事的官员不怕朝廷降罪?不会是你派去的人,走了内阁的特殊渠道吧?”
杨廷和不知该如何回答,他这边刚把沈溪的事说出来,便引起谢迁怀疑,这让他意识到其实谢迁并不是他表现出来的那般反感沈溪,很多事上,谢迁和沈溪利益相通。
杨廷和诚恳地道:“的确是地方来报,说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南京官将人心惶惶,无心朝事,所以才发来急件询问……”
面对杨廷和的回答,谢迁挑不出毛病,迟疑良久后才道:“因为知道之厚要回京城,所以老夫并未留心他在江南的行止……不过,既是陛下下旨,就可能跟你说的那样,跟此前平海疆和江西战后安置有关,但你说他还未至南京事情便传得沸沸扬扬……这跟之厚一贯的做事风格不像啊……难道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杨廷和道:“阁老,若之厚真的在江南官场掀起一场狂风巨浪,该当如何?”
谢迁瞥了杨廷和一眼,没好气地道:“就算兴起风浪,责任也不该归到他身上,最多是遵旨而为。不过老夫坚信,事情闹不大,之厚少年老成,明事理,知进退,不会不知轻重。”
“老夫怀疑事情之所以提前泄露,在于之厚觉得事关重大,所以故意放出风声来,让一些牵扯进去的人有所警惕,算是敲山震虎。”
尽管谢迁以往对沈溪表现得很不屑,但此时此刻,杨廷和依然能从对方的话语中感受到浓浓的回护之意,一阵无语。
谢迁是内阁首辅,皇帝外出时,手头权力不小,现在谢迁不想牵扯进江南之事,光靠杨廷和自己,并不足以对江南事态形成影响。
而且最让杨廷和纠结的是,朝中有人想从中硬插一杠子,就算他不想管,也会有人逼着他行动。
谢迁道:“介夫,有些事不能事前就以好恶来论对错,之厚行事,前因后果咱都不清楚,不能轻言阻止……”
“你想想啊,这么多年来他有做过什么错事吗?倒是反对非议声比比皆是……今时不同往日,朝廷需要他的闯劲,激浊扬清,兴利除弊……先由得他去吧。”
杨廷和脸色有些难看,显然不支持谢迁对沈溪的评价,更不认为沈溪是朝中“清流”。
但他很识相,明知谢迁对沈溪态度暧昧,便不强求谢迁支持自己,随便说了一些公事便起身告辞。
杨廷和离开后,谢迁脸上显露担忧之色,自言自语:“之厚去南京还没做什么呢,京城这边便有人找麻烦,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难道真不该让他回京城?”
……
……
沈溪进城的第一天晚上,一切都很平静。
没有任何动作,城内安安稳稳,很多人心里有鬼,担惊受怕一晚上,期间不断地派人外出打探消息。
魏国公府上也是彻夜不宁,天亮后徐俌才知晓,沈溪在客栈安睡一宿,没有派人出来,城内一切如旧。
“这小子,吓唬谁呢?”
徐俌早晨起来很不忿,因为沈溪突然来南京,他已两天没睡好,眼袋漆黑,脸上增添了许多老年斑,看起来非常憔悴。
徐程道:“公爷,这是大战前的宁静,切可不能掉以轻心哪。”
徐俌没好气地道:“这是让本公时刻绷紧精神,见招拆招吗?该吓唬也吓唬了,该送礼也送了,这小子油盐不进怎么办?谁能一再忍受他的挑衅?不行,不行,本公这就去见他,必须问清楚,他来南京到底为何。”
说话间,徐俌站起来,大有去客栈兴师问罪的意思。
却被徐程拦了下来。
徐程道:“公爷切莫着急,之前张永张公公在,您二人间好歹有个传话的,现在连缓冲的余地都没了,这么去不等于公开摊牌么?”
徐俌板着脸道:“或许那小子正等着本公去呢?”
“那就更不能去了。”
徐程坚定地说道,“您越着急越容易中圈套……您想想啊,他到江南不是一天两天,咱该尽的礼数早尽到了,平定宁王之乱中,九华一战虽落败,但后来也算是将功补过了,要说计较,无非是以前跟倭人交易那点破事……但话又说回来,咱并未向倭人提供枪械弹药,没当逆贼,怕他作何?”
徐俌恼火地道:“既如此,本公就该去找他。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既然不怕,为何要躲躲闪闪?”
徐程叹道:“就怕公爷您去了,会招惹祸端……现在陛下在很多事上态度不明,最好是先摸清楚北方来使的底牌,再决定下一步棋该如何走……”
徐俌这才记起来从北边还有皇帝特使,按理说这位特使的话语权比沈溪要高,毕竟这是皇帝亲自派来的钦差。
“确定是魏彬吗?”徐俌问道。
徐程摇摇头道:“暂且没查清楚,不过再有个三两天人就到了……或许沈大人也在等候钦差前来……现在咱们切不可自乱阵脚。”
徐俌道:“那就任由这小子把弓拉满,到处吓唬人?”
徐程想了想道:“不如安排南京兵部的人去见他,试探一下口风,看看他意欲何为。就算他不肯直言相告,旁敲侧击下还是可以看出一丝端倪的……这好过于咱在这里胡乱猜测,您看……”
“好!”
徐俌点头道,“马上安排人去会会这小子。”
……
……
一大清早,南京兵部的人尚未到客栈,钱宁已高调来见,却被沈溪拒之门外。
钱宁想让人知道他跟沈溪的关系,以换得他在南京城的安稳,未曾想此行非但没能如愿,还把自己置于险地。
“沈大人不见,这可如何是好?”钱宁如丧考妣,回去路上不断地窥视左右,生怕被人盯上,直到见到前来接应的韩洛才松了口气。
韩洛惊讶地问道:“钱大人,您不是说沈大人会庇护您吗?”
钱宁没好气地道:“不知有些事需要避讳么?沈大人现在是众矢之的,我去请见,可能他觉得不妥,才没应允。我投靠他,得他承诺相助乃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你就放心办事,等着将来升官发财吧。”
韩洛目光里有些促狭的意味,对钱宁的话持怀疑态度。
钱宁边走边问:“我交待你的事情安排妥当了吗?沈大人不住驿馆,也没到镇守衙门和南京六部走动,说明沈大人现在需要个相对清静的环境,最好是那种独门独院。现在是你我表达忠诚的时候,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是当狗,也要表现出看家护院的能力,否则没谁把你当回事。”
……
……
南京兵部尚书王倬前来客栈请见。
对此王倬很为难,但他是通过魏国公徐俌在朝中疏通人脉,这才临老混了个兵部尚书的差事,但其实依然是给人打下手,一旦遇到事情需要他忙里忙外。
上午客栈内很安静,王倬到门口后仔细打量一番,不明白为何沈溪有好端端的官驿不住,非要住在眼前这不起眼的小旅店。
“尚书大人,我家大人恭候多时。”
王倬来之前投过拜帖。
虽然王倬跟沈溪官品一样,但地位截然不同,王倬也知自己在沈溪面前就是个下官,从未指望对方出迎。
在马九引路下,王倬进入客栈来到二楼,在最里面那间房间见到坐在临窗书桌前看书的沈溪。
“王尚书,久违了。”
沈溪起身相迎,王倬连称不敢,二人在窗边坐下后寒暄一番,所言都是有关荡平倭寇的海战和此前宁王之战种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