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枪手1号
“这件事情做得不错。”李泽道:“但凡生出这种心思,想要摆脱我们的想法,其实已在他的心中滋生了。礼部也在准备一项计划,接下来会有大批的人手进入高丽,这些人主要的就是去高丽开办私塾,教高丽人学习我们的文字,我们的礼仪,我们的传统,我们的历史。同时,各大书院也会拨出一定的名额来招收高丽的权贵子弟甚至于那些乡野之间的优秀俊才,务必要将他们培养成大唐的铁杆拥护者,过上一些年后,这些人便可以归国,慢慢地取代现在高丽国内的掌权者。我们不贪恋他们的国土,但他们必须成为我们最忠实的伙伴。一样的文字,一样的价值观。”
“这是釜底抽薪之策,不过这里头,只怕总会有些异见者的。”顾寒提醒道。
“当然。不过只要是大势所趋,些许的杂音,并不能改变大局。”李泽道:“重要的是,我们要让高丽的百姓感受到只有依靠我们大唐,他们才有好日子过,一旦离开了我们,他们立马就会重温旧日的噩梦。为此,他们的经济命脉,必须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顾寒道:“这件事情,我们一直在做。现在的高丽,资金极其匮乏,便是那些所谓的权贵,说句实话,过得也不如我们大唐境内的一些富家翁。商务司组织的大批商人往高丽注入了大笔资金,而这些资金的去向,都是高丽国内的支柱产业,盐,铁,大宗粮食,矿藏等。一些厂坊陆续开业,招收了大量的当地工人,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质量。”
“我们的商人一旦走出了国门,绝大部分的脾气就变得有些不好了。为了追逐利润,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但高丽不同于海外的那些番夷,所以在这件事情之上你得盯紧了。”李泽叮嘱道:“如果有必要,逮几个出头冒尖的杀一儆百,务必要让高丽的普通百姓明白,我们大唐是文明之邦,是去帮助他们的,不是去吸他们的血的。”
“是!”顾寒凛然道。“高丽人学我们文字,说我们唐语,自然是兄弟之邦,我们自然不能容忍有人对他们行过分之举。”
“高丽人的军队如何?”
“檀道济大规模地栽减了军队。如今整个高丽只剩下了五万正规军,其中在都城有一万,剩下的四万,分驻各地,最主要的就是剿匪。多年战争,高丽境内,匪徒也是多如牛毛。对地方经济的危害极大。军权,基本上都掌控在檀道济手中,即便在都城,忠于皇帝的部众,也不过只有数千人而已。”顾寒道:“不过我们在其都城驻扎了五千军队,港口还停有战舰,这便是定海神针。”
“军队的战斗力如何?”
“应当说这剩下来的几万军队,战斗力都还是很可观的。”顾寒道:“毕竟都是打了多年仗的老兵,能活到现在,都还是有一点能耐的,在接受了我们的大批装备之后,战斗力提升更加显著。如今我正在游说他们的兵部,推广我们大唐的军事操典,这件事情,已经有眉目了,如果不出意外,今年下半年,这件事便会落实。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派遣大批军官以教官的名义进入他们的军队之中。”
“你倒是啥都没有漏下!”李泽赞赏的点了点头:“有两件事,是你接下来要去办的。”
“请李相吩咐!”顾寒道。
“其一,高丽国内的匪患,基本上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了,而作为大唐的兄弟之邦,我觉得高丽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大唐出一份力,所以我希望他们能派出一支兵马前来大唐,助我们进攻南方。”
顾寒微微一怔,但马上便明白了过来,当下连连点头。
“第二,我听说高丽沿海地区倭寇相当的猖獗?可让檀道济另出一支人马,与我们的水师相配合,一来是打击倭寇,二来嘛,更是要去打击倭寇的老巢。”
听到这里,顾寒笑道:“不知李相又看上了哪里?”
李泽微笑着转动着大案之上的地球仪,点了点一个地方:“我觉得琉球这地方不错。拿下来,握在手中。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完成。话说在头里,我们能支持你的,就是水师船只了。”
“必不负李相之望!”顾寒颔首道。
寻唐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聚首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李存忠捏着手里的请贴犹豫难决。
因为发请贴的人是韩琦。
曾经的老长官宴请于他,按理说他必须要去,更何况,多年不见,对于这个简拔他于微末的老上级,他心里是一直心存感激的。
不过问题在于,正因为有这层关系在,他反而不敢去了。
如今韩琦是一省总督,而他却执掌一卫的大将军,想想以往,李存忠心中就更忐忑了。拿着这张烫手的贴子,心里也不禁有些埋怨韩琦,这什么时候啊?还这么大张旗鼓地来请自己?这不是让自己为难吗?
想了好半晌,他还是去了自己的隔壁,那里住着甘肃总督戴琳。
“什么意思?”正在看着一份简报的戴琳,盯着桌上的请贴看了半晌,这才抬头看着李存忠。
“戴督,能否劳驾陪我一起去赴宴?”李存忠有些不好意思地道。
戴琳看了他半晌,卟哧一声笑:“这贴子上可没有请我,我要是去了,那才是失礼。李大将军,你在想什么呢?”
李存忠有些无可奈何地坐了下来:“戴督,我是一个武人,肚子里也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我就直说了,我好不容易才与韩公撇清了关系,如今韩公来这一手,我是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
“过去的老上级请你,大大方方的去便好了!”戴琳失笑道。
“可是我们过去……”
“过往已矣,多想作甚!”戴琳淡然道:“你如此作态,反而显得心中有鬼,始终没有放下过去的往事了。你觉得李相是那样小鸡肚肠的人吗?如果是,你能执掌一卫?薛平能总督西域都护府,韩琦能督黑龙江?李相既然敢用你们,就说明根本就不担心你们。你扭捏作态,反而真会让有些人多想的。”
“您的意思是,我去得?”李存忠道。
“当然去得。大大方方地去。”戴琳拿起了请贴,看了看地方,笑道:“领鲜!哈哈,这酒楼是李相开的。韩琦聪明着呢!”
出了戴琳的房间,李存忠还是多了一个心眼,以不熟悉长安道路为由,寻了专门接待他们这一行人的礼宾司郎官,让他带着自己去领鲜酒楼,他相信,这位郎官一定会把自己的行踪汇报上去的,这也算是自己变相的报备了。
李存忠小心翼翼也不是没有来由的。他是一个武人,而且还是一个胡人。哪里有韩琦薛平他们这两人的根基深厚?能有今日之地位,实是侥天之幸。但他也很清楚,别看他手掌大权,一呼百应,威风八面,但这些威风,却是这个职位给他的。抛开这个职位,他就什么也不是,真要论起来,他现在的威权,还远远不如过去在河东为将的时候,那个时候,至少还有数千亲兵唯他之命是从。
但现在,所有的军队,效忠的是朝廷,是李相。要换掉他这个大将军,一纸文书,他就得乖乖地离开军队。
这些年,他一直憋着劲想要立下一份泼天的功劳,为自己的地位再加上一层重重的砝码。那就是彻底拿下吐蕃。有了这份功劳,他这一辈子,甚至到他的儿孙之一辈,也足够吃得了。辛苦多年,筹备多年,眼见着朝廷马上就要动手了,要是因为自己的行为不检点而让李相不快将自己换了下来,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在领鲜酒数的门口,李存忠却意外的碰到了李泌。
李泌刚刚被擢升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她的背景就不是李存忠能比得了。不说她的公公是吏部尚书曹信,男人是义兴社的第三号人物,她本身,更是秘营的大姐,这可是李泽真正的嫡系部队。
“李大将军,恭喜啊,我还是在邸报之上看到的消息,一直没有机会当面向李大将军贺喜!”李存忠谦虚的率先打招呼。
“大将军客气了!”李泌笑着还礼:“您今日也是在这里赴宴?”
“是,韩公请客!”李存忠故作毫不在意地随意道:“老上级相召,不敢不来。”
“大将军不忘旧,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李泌一笑:“那我就不打扰大将军了,我们一般老兄弟这些年来一直五湖四海,难得相聚,好不容易这一次聚齐了一部分,那我就告辞了。”
“请便,请便!”李存忠伸手相让,李泌也不客气,三步并作两步,咚咚地便跨上了楼梯。看着李泌的背影,李存忠却是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若有所思地站了一会儿,这才举步上楼。
推开二楼一个包间的门,一眼便看到了韩琦,而在韩琦的身边,赫然坐着另一个老熟人,薛平。
“见过韩公,见过薛督!”虽然现在三人在地位之上已经持平,但李存忠却仍然老老实实地向二人见礼。
“存忠,我们就不用这么客气了,快快来坐,酒已经斟好了。”韩琦笑道。
“真是得罪了。”李存忠连连告罪,“刚刚在楼下碰上了右千牛卫李泌,跟她聊了几句。”
“看到了。”韩琦笑道:“李泌,李德,李浩,李瀚,李睿,燕九,还有朱一等一帮人,就在我们楼上,那上面可是领鲜专门给李相预留的房间,除了他们这些人,却是谁也上不去的。”
李存忠嘿嘿一笑,坐了下来,道:“他们都是李相的子弟兵嘛!听说这几个人,可是进了李相的家庙,给李相的祖宗叩过头的,算是李氏的旁枝。”
“如今更是皇族了!”薛平微笑着道。
李存忠微惊,但旋即又反应了过来,李相不是秦王后裔吗,这么算起来,楼上的这一批人,还真就是皇族了。
一批皇族中人,个个者掌握着兵权,却是极为罕见的。
“薛督还担心你不会来呢!”韩琦举起了酒杯,“我说存忠是厚道人,绝不至于不来。”
“怎敢不来?”李存忠心里却是有些惭愧,“韩公于存忠的大恩,没齿难忘,要是没有韩公,多半我现在便在草原之上放羊牧马呢!”
韩琦大笑:“有本事的人,迟早会脱颖而出,锥处囊中,总有锋芒毕露的时候。”
“可不敢这么说!”李存忠道:“千里马常有,伯乐可不常有。李相也曾说过,金子多得很,能擦去上面的土坷垃,那才是金子,要不然,他就只能是一块土坷垃,大唐千万子民,有才能者未知凡凡。”
韩琦先是一楞,接着却是大笑起来:“薛督,瞧瞧,存忠一看就是这些年读了不少书啊!典故这是张嘴就来啊!”
“以前在韩公麾下,不用我带脑子,只需要做事就好了。现在,存忠执掌一卫之兵马,有担负着西北之重担,一刻也不敢怠慢。起初是一读书就头疼的,但强忍着撑下来,最后却也觉得书里当真有不少的乐趣。”李存忠道:“二位都是学富五车的人,不要笑我便好。”
薛平与韩琦二人却是相视而笑。
“来来来,先为我们久别重逢,干一杯。存忠,我们有多少年没有见过面了?”韩琦端起酒杯,问道。
“差不多八年了!”李存忠道。
三人举杯,一饮而尽。
“八年啊,人生能有几个八年!”韩琦一声轻叹:“西北那边,你准备得如何呢?”
“从我驻扎甘州的那一天,我便开始准备了。”李存忠道:“这是我能立下大功业的唯一的机会,八年来,从不敢有一日懈怠,现在只等朝廷一声令下,左武卫四万大军,便可倾巢而出。”
韩琦点了点头:“吐蕃地处高原,普通军队去了哪里,多有不适,战斗力会急剧下降,所以对吐蕃之战,主力只可能是你。但以四万之众,面对吐蕃数十万大军,你当真做好准备了吗?”
“不敢说对方是土鸡瓦狗,但对方经过上一次的大败,却是实力下降得厉害,再加上这些年来朝廷策略得当,对方早已不是昔日那个威凌我大唐的吐蕃了。”李存忠笑道。“只看一个阿不都拉便让德里赤南束手无策,便可以看出,吐蕃现在已经是外强中干了。”
“你在甘州驻扎了八年,练兵八年,而朝廷也在吐蕃经营了八年,现在是到了收获的时候了,等到这一次义兴社代表大会结束,一切尘埃落定之后,肯定便要收获果实了,到时候可不止你一路人马。张嘉的右武卫,以及西域都护府的一部分兵马,都会进入吐蕃的。你能不能拿到头筹,可还得两说。”
李存忠一笑道:“对于这一点,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薛均现在如何?”韩琦突然问道。
李存忠道:“他被德里赤南扣在了拉萨,我们两国正式开战之日,只怕就是他被德里赤南祭旗之时。”
“他早就存了必死之心。也罢,他用一死换取河东薛氏重新拥有出头的机会,也算是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了。”韩琦叹了一口气,默默地举起了酒杯,三人轻轻一碰,这一次却是谁都没有说话,只是一口将杯中酒喝干。
寻唐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争夺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曾经对整个大唐时局有着重大影响的河东军事集团,早已经烟消云散了。
薛氏被发配到了吐蕃,如今为了再次进入大唐主流社会而在吐蕃辛苦耕耘,司马氏去了西域,所幸得到了薛平的照顾,总算是在那一片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站稳了脚跟,但比起早年在河东时的威风,早就不可同日而语,成为了一个地方普普通通的富豪罢了。
河东两大豪门,彻底沦落。
而像柳氏这样当年次了一级的豪绅,却因此而得以窜升,在付出了无数金钱和无数次的向李泽表达忠心之后,以柳氏为代表的新一代河东豪门得以崛起,如今,柳氏已经成了河东商人的代表,他们成功地进入到了大唐最顶层的那一批商人之列。
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当真将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
政治斗争就是这样,赢家通知,输家,就只能自认失败。
回顾往事,怎么不由得韩琦感叹呢!
可感叹归感叹,当真仔细审看如今的大唐时,韩琦却也不得不承认,李泽做到了他韩琦做梦也不曾想到过的事情。
如今的大唐,虽然还没有彻底拿下南方,但一个煌煌帝国的威势,已经向世人展露无疑了。而正是这种大国气象,才让韩琦,薛平这些人不得不服气,不得不低头,不得不成为李泽门下走狗,为其心目之中的中央帝国而效犬马之劳。
因为,这样的一个帝国,也是他们朝思暮想的。
“薛督,西域现在也还算不上风平浪静,边境地区与大食人势力已经全面接触了,这个时候,西域都护府能大量抽调兵力进攻吐蕃吗?”李存忠有些担心。
“西域都护府现在拥有常规军五万人,如果需要,我们可以再临时征调一到两万人的预备役。这些年来,往西域去的大唐人,不管是移民的,还是做生意的商人,甚至是伙计,九成以上都是曾经的退役军人。”薛平道:“维护地方平安,基本没有什么问题。至于你说的大食人,嘿嘿,大家已经交过手了,对于彼此之间的实力,都有了一个很切实的认知。虽然我们很想收拾了他们,他们也很想收拾了我们,但可惜,双方的实力目前来看,是在伯仲之间,谁也奈何不得谁。所以嘛,大家便只有忍耐。小规模的冲突是少不了的,但大规模的战争,几乎没有可能。现在大家更多的是在商业之上,宗教之上,甚至于文化之上的争夺。”
李存忠皱眉道:“宗教上的争夺,我们可占不了上风。在吐蕃,我们还是想尽办法取得了红教的支持,这才算慢慢地有了根基。”
“这倒是没有说错,大食人信奉的宗教的确有其可怖之处。”薛平摇头道:“既然在这个上面竞争不过,我们就只能另开一条路了。他谈精神,谈奉献,谈往生,谈来世,我们则告诉那里的人,没有人是生来就该受穷的,没有人天生就该高高在上,没有人可以随意欺凌别方,幸福的生活靠我们用双手去争取,只争今生,勿看来世。我们帮助他们些信奉我们道理的人,迅速地致富,迅速地享受美好的生活。”
韩琦抿了一口酒,笑道:“你不会告诉那里的人,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吧?”
“为什么不告诉他们?”薛平淡淡地道:“韩公你出身寒门,存忠出身比你还要差上许多,但现在你们如何?”
“有效果吗?”李存忠感兴趣地问道。
“效果当然是有的。对神再虔诚,但神可不会给饭他们吃,不会给钱他们花,相反神却在不断地向他们索取,要他们奉献,要他们牺牲。”薛平咯咯一笑:“老一批的信仰很是坚定,但年轻的,却很有改造的余地。我们做得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准备,倒也并不想现在就能收获多少的果实。”
“如此下去,只怕终究会酿成冲突,爆发战争。”韩琦摇头道。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大唐,还会怕谁吗?”薛平眼神一下子凌厉了起来:“李相念念不忘当年恒罗斯一战几万唐军喋血,我又何尝忘记?等到了那个时候,就该是我们报仇雪恨,一战而奠定我大唐世界巅峰位置的时候了。”
“李相雄才大略,百年难遇。”李存忠叹道:“可惜,我们大唐没有一种本土宗教能助一臂之力,道教虽是本土宗教,但他们宣扬的教义,委实与我们大唐砥砺前行的国家战略不符。”
薛平与韩琦对视了一眼,薛平笑道:“存忠,义兴社,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宗教!只不过义兴社宣扬的,践行的,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功利罢了。”
李存忠眨巴着眼睛,楞在了哪里。
义兴社是一种另类的宗教吗?
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统辖下的左武卫。
他是左武卫的最高军事长官,但左武卫的义兴社总负责人,却并不是他,而是朝廷派遣的监察官。
每一个月,左武卫都会集中所有的义兴社员进行宣讲活动,即便是他,也不能例外,这样的宣讲会是必须参加的。
如今的左武卫,军官九成以上,都是义兴社员,普通的士卒之中,义兴会员,亦占有相当的比例。
军营之中,到处都张贴着义兴社的宗旨之类的标语。
这与那些宗教到处宣传教义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同的地方在于,一个是虚幻的,另一个却是扎扎实实的在人世间践行着。义兴社不要百姓奉献,相反,他们在努力地为百姓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到春耕秋收的时候,义兴社会组织人手去帮着百姓伺弄庄稼,水涝旱灾的时候,义兴社会组织人手去抗洪抗旱。
当了几十年军人的李存忠,很清楚早年军人与百姓,似乎天生就是对头,百姓怕当兵的,有时候比怕匪徒还要多一些,但现在,这种情况再也不复存在了,至少,在他驻扎的甘州,这种情况完全被颠覆了。当地百姓信任军队,信任官府。
甘州百姓原本也是信奉宗教的,但现在,却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信服了,义兴社在与宗教争夺民心的无声战斗之中,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而这,不得不说是义兴社数年如一日的苦功。
似乎薛平说得还真有道理呢?
说到了义兴社,李存忠突然想起来他们代表团低达长安之后,筹委会给他们下发的一些简报中的内容。
这些内空是供所有代表团先期熟悉,讨论的。里面的很多事情,在李存忠看来,简直就是翻天覆地的,对他这一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根本性的冲击。
“薛督,韩公,你们说说,李相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不解地看着两人:“到了李相这种地位,在我看来,当然是集大权于一身,一言九鼎,言出法随,可李相如今的做法,实在是让人看不懂啊?他居然要放权,要将自身的权力下发给义兴社?这是一种试探吗?我们要不要上书给李相,表明我们坚决支持李相的决心?”
听了李存忠的话,薛平忍不住笑了起来。
“存忠,你又想多了,据我对李相的了解,这不是什么试探,而是李相根本就准备这么做。”
李存忠惴惴不安:“我见过想法设法为自己加权的,没见过迫不及待地往外推权力的。这个什么义兴社常委会,委员会是些什么东西?我至今也没有搞懂。”
韩琦喝了一口酒,沉默了片刻才道:“这也正是我最佩服李相的地方。李相认为,一个人再英明,再睿智,也及不上一个团体的英明和睿智,所以他认为,用一个团体来共同执政,比起一个人大权在握,一言九鼎,对大唐这个国家会更加的有利。他谋的是大唐的万世之利,而非一时一刻之利。一个皇帝有可能变成一个昏君,但这样的一个委员会,全体昏庸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
“六名常委加上皇帝共同执掌大局,三十二名委员参与重大决策,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需要在义兴社全体大会之上得到三分之二以上人的同意才能实施。”薛平缓缓地道:“这些治国方略,的确是闻所未闻,前无古人,开了治国之先河,但我在仔细研读之后,却觉得当真是奇妙之极。”
“经济发展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纪律监察委员会,情报委员会,文教卫生委员会……李相将手中的权力一个个地分割到了这些委员会中,各个常委每个人手中都握有实权部门,这的确是对其形成了实际上的制衡。”
李存忠道:“以李相的威望,我不觉得这些人到时候有勇气对抗李相。”
“倒也有道理。但李相有这样的威望可以让所有人服气,再往后呢?”薛平笑道:“当一个制度成形并且稳固之后,越往后,他的威力便会愈加显现的。李相能够凭借自己的威望压制所有人,但下一个人呢?”
“李相的继任者,绝对没有这样的能力再一呼百应了,那个时候,便只能商量着办,妥协着办了。皇帝一言,抄家灭族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存忠,这对于我们这些身份有些尴尬的人来说,是不是很重要?”韩琦笑道。“这本身便是李相设计这套制度的初衷所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