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寻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枪手1号
斗争,从来都是存在的。
哪么把斗争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风险反而会更小。
从下到上,每一级都会出现激烈的竞争,而每一级竞争的胜利者,便会有资格再向上攀爬,一轮轮的下来,能力不足者,早就被淘汰了。最后集中到中枢这一层级的时候,哪一个不是人中龙凤?
由这些人来掌控这个国家的命运,比皇帝一个人说了算,那可要强多了。
因为皇帝没有多少可以选择的余地。
就像自己,如果以后再没有儿子出生了,那么就只有一个李澹可以上位,根本就没有其它选择,李澹的才能如何?能够掌控这个国家吗?
李泽不知道。
就算李澹才能出众,再往后呢?
平庸甚至昏庸出现的可能性太大了。
至于让自己的女儿也加入到竞争当中,到现在为止李泽还没有产生过这个念头,虽然现在的大唐朝廷之中,女子为官已经算不得什么稀奇事,特别是要像夏荷掌控的户部从上到下中,已经有不少的女子出仕为官,但如果说让女子也有可能登上皇位,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还是太惊世骇俗了。
让一个平庸的家伙驾驭一群人中龙凤,而这个平庸的家伙,偏偏还能出口成宪,一言九鼎,那不出事儿才怪呢!
人家肯定会想,这么没用的一个家伙都可以坐到这个位置上,我为什么不行呢?
凡事就怕比较,一比较,就容易产生不平,一有不平,便想试着来改变一下子。
但如果自己把皇帝的权力搞得没有那么有吸引力了,坐在这个位置上没有多少利益可图的时候,觊觎这个位置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事实上,李泽一直以为,但凡能坐到位高权重的位置之上的人,就没有一个傻子。谁不想自己的治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呢?就算他是一个贪官,只怕他也是希望将这个饼子做得越大才越好吧?
也只有饼大了,这个家伙也才能攫取更多的利益。
而且,真正坐到了这个位置上的人,钱财对他的吸引力,已经不会有那么大了。他还缺什么呢?这个时候,他想要的,恐怕更多的是青史留名之类的东西了。
有时候李泽也在思考一个问题。
那就是该怎样用人。
假设有一个贪官,他让自己治下的百姓,由过去每年收入十贯变成了收入一百贯,而他却也在这个过程之中,替自己弄到了巨额的财富。而另一个是清官,道德方面绝对无可指摘,清正廉明,但他的治下,老百姓却一直只有十贯的收入。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普通的老百姓,是会想要这样的一个贪官呢?还是想要另一个清官呢?
这个问题让李泽有些头痛。
潜意识里,每个人都是喜欢清官的。
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或者他们不会这么想。
一个清正廉明而且又能力出众,能带着老百姓由贫向富自己却又分文不取,这样的官儿有吗?
肯定是有的。
多吗?
绝对不多。
而且肯定是凤毛麟角。
人活在世上,都是有欲望的,或名或利,大家都在这欲望的大海里扑腾,有的功成名就,有的尸骨无存。
无欲无望的人当然也是有的,但这些人对一个国家有利吗?
肯定是无利的。
人类进取的源头,实则上就是人类本身那无休止的欲望。没有了欲望,那人类就会裹足不前,永远停留在当下了。
李泽认为,所谓的隐士,要么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么就是一个待价而沽的机会主义者。
有御史言官上书李泽建议发布一个招贤榜,认为因为以前大唐的颓败,而使得许多有识之士隐居不出,而这些人有学识,有名望,一旦来归,对于新朝廷必然有着大大的好处。李泽对此却是哧之以鼻,根本就懒得理会。
真要是有识之士,早就来投奔自己了,还用得着自己招揽?真要是忠心大唐之士,只怕大概率会直奔南方向训而去,现在这天下,谁都知道想干什么。
所谓司马诏之心,路人皆知也。
再者了,这些所谓的贤士,他们的学识,只怕也与现在大唐的新学,国策,格格不入吧。与其把这些人弄进来与自己打擂台,还不如把心力放在培养真正属于自己的人才上去。
十余年前不遗途力地普及学堂,开办新学,如今,已经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候了。自己好不容易才让新学在新朝廷之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岂能让那些旧人来吱吱歪歪?
现在不是自己去适应这些人的问题,而是那些人如何改变来适应新的时代的问题了。所谓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要么改变以适应新时代,要被被新时代的车轮辗成齑粉。
现在的李泽,其实在军事之上考虑的事情已经很少了。
他不认为南方向训集团会给自己造成多大的困挠,哪怕现在从局面上看,的确是有些麻烦。不过双方的实力摆在哪里,现在的李泽,就像是一个刚刚跑了一万米的选手,正累得气喘吁吁的,于是一个只善长于跑一千米的家伙趁机开始起跑,超到了前头。但等一万米的选择缓过了这口气,回过头来教训这个投机取巧的家伙,也就是喘那么几口气儿的功夫。
且让你先得意几天,回头再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现在的李泽,脑子里想得更多的是未来的路要怎么做?未来的国体,政体要怎么建设?怎样才能让人民更加的富裕。
统治一个国家,往简单了说也很简单,就是如何让老百姓的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好。你只要做到了这一点,老百姓能不支持你吗?但说复杂,又是一个繁杂到无以复加的问题,单是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地域差异,文化差异,民族差异,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层出不穷。
好在现在的大唐即便像是一个大病初愈的病人,虽然有气无力,但对于周边来说,仍然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巨人,曾经的一个能威胁到大唐统治的国家,吐蕃,这几年已经被李泽弄得奄奄一息了,而李泽还在不断地往里头加码,期待着把这个家伙彻底弄翻之后趁机吞并。
不把吐蕃弄到自己的治下,李泽是不会放心的。这样一个占据着地利的存在会让李泽食不知味的。
没有了外部的威胁,一心只用关注内部问题的李泽,觉得自己还是很幸福的。至少不用一心挂两肠。
想想自己曾经呆过的那个世界,自己生活的那个国家,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之下还能一路挺过来,越来越强大,直至睥睨四方,他就又觉得一切都是可以的。
“是要这样的一个贪官还是要一个那样的清官?”陈文亮被李泽问的这个问题给惊得目瞪口呆。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啊。
他也不能轻易地回答。
在他这个位置之上,有时候一些不经意的问题,只怕就是李泽对他的为政经验的考验。秘书监少监的这个位置,是真正的位高权重。只要外放,就是一方总督,要是回答错了,只怕就会失去这个机会了。
看着陈文亮蹰躇难言,李泽笑了笑,道:“这个问题不用急着回答我,你可以慢慢地去思考。考虑成熟了再跟我说。”
陈文亮带着一脑门儿的问题离去了,而刚好进来的章回却也是听到了这个问题。等到陈文亮离去,章回叹了一口气:“这个问题,牵涉的范围实在是太大了,我也觉得不好回答。”
李泽哈哈一笑:“章循回答了,所以他现在主政山东。”
“那小子怎么说?”章回问道,看李泽的神色,章回便知道自己儿子的回答,应当是符合李泽心意的。
“不可说。”李泽笑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章循的看法,不见得就能获得您的认同。”
章回呆了半晌,才道:“就我个人而言,我更认可清廉的官员。”
“所以这辈子你只能教书!”门口,传来了公孙长明的声音。“绝不能为政一方。”
章回怒目而视,公孙长明毫不示弱地瞪了回来。





寻唐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我们的角度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完全荒废了啊!”站在国子监的大门口,看着破损倒塌的牌坊,满是窟窿的大门,李泽摇了摇头。
今天的雪特别大,风也大,风穿过那些窟窿,发出呜呜的怪叫之声。
“早就荒废了。”章回苦笑着道:“我走的时候,每年好歹还有一些拨款,后来只怕是连仅有的一点拨款也没有了,监里的师生四散。后来朱温入了长安,战事一直不断,即便朱温想要重建国子监来收拢人心,又哪里有这个时间和这些钱?”
“重回故地,睹物伤情吧?”李泽笑问道。
“那倒不!”章回却是振奋精神:“如今我回来了,自然会将他恢复到最为鼎盛的时候,让这里重新成为天下学子们最为向往的地方。”
“可其再也不是国子监了!”
“大唐政经大学嘛!”章回一笑道。
“走,进去瞧瞧!”李泽道:“看看你的那些学生们将里面收拾得如何了?”
这是第一批抵达的武威书院政经学院的学生。
在拿下长安之后,这些人便收拾了行囊,从武邑向着长安而来。因为在攻打长安之前,武威书院分校便已经形成了决议。像政经学院便会搬到长安来,而原来的国子监就是他们新的校址。
一行人不停地绕过一片片的废墟向着内里行走,地方的确是大,在长安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地方,能有这么大的一块地方做为做学问的地方,不能不说大唐过去的统治者们,对于教育,知识,还是相当重视的。
但有一点却不得不说,只有当国泰民安的时候,教育才会成为一个国家特别看重的一个行业,而当战乱来临的时候,教育却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当人命如草芥,连饭都吃不饱怕时候,才奢谈知识,那就是不切实际了。
“不管怎么说,汪书最后还算是做了一点事情的。”章回道:“至少,他保证了皇城和宫城的完整,也使得这里面的浩如烟海的藏书得以保存了下来。不至于被当成一文不值的东西给毁掉。”
“嗯,这一点,他倒是做得不错,不管怎么说,毕竟是当过多年宰执的人,这点见识还是有的。”李泽道。
“所以李相,我还是想给他讨个情的,在您这里撞个木钟。”章回站住了脚步,道。
“他求到你的门上去了!”
“他慌了!”章回道:“昨天去了我府上。完全失去了他应有的仪态,痛哭流涕,丑态百出,让人厌恶,却也让人唏嘘。”
“寿春候被砍头,吓着他了!”李泽笑了笑。
“能不吓着吗?”章回道:“他毕竟比那些愚蠢的勋贵们要高明得太多了。他愿意献出所有的财产,只求一家人的性命。”
“他还有什么财产?我可是听高象升说了,他家到最后,连吃饱肚子都难。”
“土地!”章回道:“您不是一直在想着怎么把这些土地收回来吗?他在关中各地,有上千顷土地,而且这些土地都分执在不同的人手中。只有他,才有这个名单。而且,他还有价值数百万贯的家财也愿意敬献给李相。”
“上千顷土地,数百万贯的财富!”李泽一下子站住了脚步。
“他当了多年的宰执啊!从先皇那时就开始了。”章回道:“最后他的那些食不裹腹,衣难御寒的作为,只怕更多的是一种姿态,一种表演。现在看到形式不对,以他的政治经验不会猜不到我们会秋后算帐的,所以想拿这些东西来保一条命了。”
“这些东西分执在不同的人手中,他就不怕要不回来?”李泽感兴趣地问道。
“这就是他能要胁我们的所在了。”章回道:“我们不知道这些人是谁,也许在表面之上,这些人都是一些良善人家,我们根本拿不到多少把柄,这些土地自然也就无法收回来。”
“真是可恶啊!”李泽咬牙道。
“他猜到了我们现在缺钱,也猜到了我们需要这些土地来安置百姓,奖励士兵,甚至于用土地来获取钱财。他的一条命值不得什么,杀与不杀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了。但这上千顷的土地以及他这些年来藏下来的财富,我们如果拿到手中,却是能做更多的事情的。”
李泽想了想,却是笑了起来:“你说得也对,他的一条命,的确不值这些东西。告诉他,交出这些东西,他这一条命,我放过了。不过汪氏一族,全都给我离开长安,去辽州吧,交给王温舒看管吧!”
章回点了点头。
“李相,这些天,我一直都在想您那天跟陈文亮所说的话,才德真不能兼得吗?”章回有些郁闷地道。“如果无德,何以立身,立言?何以为人表率?您看看汪书这样的,他没才吗?他有才,他有德吗?他无德。”
李泽伸手接住了几片飘落的雪花,沉思片刻道:“章公,做人,是要有德的,但做官,却不见得了。就比方说,您做人的道德,这天下没有人可以指摘您,但做官呢?您觉得您做到了无可指摘了吗?”
“我……”
章回正想开言辩驳,但李泽却竖起了手掌,制止了他想说的话,而是轻笑道:“就比如,我现在这个秦王的事情……”
章回一惊,回望两人身后,眼见李澎等人落在身后十余步处,才舒了一口气:“李相,这是为了天下计才不得已而为之。”
“人生有太多不得已。做官也是一样。”李泽道:“有时候,也是太多不得已。对个人来说,道德自然是追求的,但有时候,面对着大多数人的利益而要牺牲你个人的道德的时候,您会怎么选呢?是选择退避三舍,全了自己的道德名声,保证自己洁白无遐,还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名声?让自己这块白壁沾染上瑕疵?”
章回再一次落入到了两难的境地当中,过了好一会儿,才道:“我想,我会选择大多数人的利益。”
“这就是了!”李泽叹道:“我们教育书人,教化世人,自然是要求大家都要才德兼具,但真正地开始踏入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的时候,就不得不面临选择了。”
看着前方那些在寒风大雪之中忙碌的学生,李泽道:“他们现在饱含热情,每个人都想着要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来。但当他们真正成为了一个官员之后,他们就会体会到这个社会的残酷了。可以想象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会在这些坎坷之中,有的沉沦,有的坠落,有的一生碌碌无为,有的青云直上。甚至有一天,成为执掌这个帝国的魁首之一。而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要不停地面临这种选择。”
“有道德洁癖的人,是做不了一个好官的。”李泽接着道:“普通的百姓,可以非黑即白,可以是非分明,但官员却不行。他们一辈子大部分的时候,其实都游走在这两者之间。能把握好其中的这个度的,那就是一个好官了。”
“您问章循的那个问题,他到底是怎么回答的?”章回的情绪有些低落地问道。
李泽笑了笑,道:“章循说,对于那些有德无才的人,可以让他们去做监察的官员,可以去做教书育人的学官之类的,但绝不能让他们去执政一方,却做亲民官。而对于那些才能卓著,但节操上却有问题的人呢?不用吗?那太可惜了,他会给这些人设一道红线,在红线之上,他便可以容忍这些人。但突破了这道底线,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将这样的人拿下。”
章回脸色有些不豫:“您认同他的这种说法吗?”
李泽哈哈一笑道:“章公,人活在这个世上,都是有欲望的,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有才无德之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他们只不过是在人生的过程之中,没有把握住内心的贪欲而已。章循作为总督一方的官员,他这么说,并没有错,他要一方平安,他要发展地方经济,自然就要什么人都能,什么人也敢用,只要能驾驭得住。但站在我们的角度之上,却并不能这么想。”
“那我们该怎么想呢?”章回叹道:“这是一个难两全的问题。”
“站在我们的角度,该想的是,如何用制度来束缚住人内心的贪欲!要让那些有可能犯事的人因为畏惧而不敢将贪欲的那只小手伸出来。您教书育人,是从个人休养上来教育他们,淳于越修订完善律法,是从后果之上来威吓他们。而我要做的,就是将这两件事都落到实处,不能让教育跑偏,不能让律法成为一纸空文。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落到实处,却是最难的!”章回感叹地道。
“慢慢来。当制度越来越完善的时候,畏惧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李泽笑道:“但我们也永远不能想着这世界上所有的人当真都变得大公无私,那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治下的官员们,大多数人在遵守这个规则,那这个世界,就会越来越好的。”




寻唐 第一千零三十章:活过来的长安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长安城中,终于是恢复了些许生气。
人总是要生活的。在渡过了最初的惶恐和不安之后,老百姓终于恢复到了平静当中。
还是刮着风。
还是下着雪。
天气仍然是那样的寒冷。
肚子还是一如既往的饿。
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却又切切实实地感到了变化。
管着他们的大部分都是原来管着他们的那些官儿,也有一些不见了踪影,换上一个个的生面孔。
大梁被打跑了,大唐又回来了。
对这些,他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
唯一担心的就是,他们已经把该交的税赋都交到后年去了,现在收他们税的大梁没有了,大唐的官员们会不会又来找他们收税。
可是担心归担心,对于他们而言,却又是那样的无可奈何。如果真要交的话,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想千方设万计也是要交的,不然如狼似虎的差役们,立刻就会被拒交税赋的人逮进大牢里,那可就惨了。
不过这样的担心,却一直没有发生。
坊里先是设起了粥铺,没吃的人,每天都可以去领上一碗粥。在哪里分发粥的都是穿着军服的士兵。
人饿得急了,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慢慢的,大家发现,这些士兵其实没有那么可怕,看到那些瘦得跟柴棒似的小孩子,还会特意地把勺子往下面捞一捞,尽量地往他们的碗里舀一些干稠的。
虽然是不经意的小动作,但却能让人看出他们的善意。
百姓的眼光终究是雪亮的。
接下来有了一些活儿干。都是官府组织的,原本以为是白干,毕竟吃了人家好几天的粥了,但没有想到,一天下来,居然还收获了十余枚黄澄澄的铜元。
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大家的热情便高涨了起来。
清扫城中积雪,给钱。
整修翻新房屋,街道,给钱。
有些有门路的坊正们,甚至接到了给军人们浆洗缝补军服的活计。
当所有人在干完活儿之后,都能收获那让他们无比心安的黄澄澄的铜元的时候,每个人的心,也都大体地落进了肚子里。
街上的一些小铺子,慢慢地开业了。
哪怕就是在铺子里烧上几大壶开水,往里面丢一些陈年的茶沫子,一天下来,也能有一些收获,总会有一些人愿意在寒冷的天气里,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茶汤。
慢慢的,街上的粥棚没有了,但却又一个个的粮店开业了。
粮食很少,主粮更少,更多的是一些豆子,糜子之类磨成的杂面,而且还限购,每家每户需要持着坊正开具的证明文书才能一天购买一斤,但这却让老百姓们看到了希望。
接下来,有了新的吃食。
那种叫红薯的玩意儿,价格比豆子糜子要便宜,但吃起来味道却要好很多,甜甜的,而且还顶饿,立时便成了长安百姓们的新宠,每每粮店里出现红薯,总是最先售完的。
麦面渐渐的多了起来,大米也开始出现了。价格比起前一年还要便宜了许多。
当然,抢购是不可能的,即便大唐回归了一个月有余,粮食的供应已经渐渐地开始稳定了下来,限购却仍然在继续,只不过每一天可以购买不超过五斤的粮食,比以前却是大大的提高了。
老百姓们自然有他们的一本帐。随着这些条件的放宽,大家也能敏锐地感觉到,时局似乎是越来越好了。
既然越来越好,那明天,说不定就会有更多的粮食会运进城来,价格就会往下跌一跌。自然就没有必要在这上面多花钱了。现在挣得不多,自然是瓣着指头计算着把每一文钱都要用到刀刃之上才好。
在节省这样的事情之上,没有人会比我们这个民族做得更好的了。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酣茶,那样不要钱呢?
李泽与柳如烟在逛街。
换上了平民服装的他,走在人烟渐密的街道之上,并不引人注目。不会有什么王八之气侧漏,更不会有人会认出他。
即便是在武邑,见过他的人也并不多。
随着地位越来越高,他所见到的,看到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每日环绕在他身边的,除了秘书监的那些人外,便是大唐位高权重的文臣武将们。
像这样每一次的微服出行,成了李泽人生的乐趣之一。不是他不想出来,而是他实在是没有时间出来。
俯首案边处理堆集如山的奏折,不停地召集官员们会议商讨国事,已经将他的时间占得满满的,即便偶尔挤出来一点时间,也还有排队等着他召见的官员。
1...417418419420421...5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