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枪手1号
在他出堡寻找之后,果不其然,在一片枯败发黄的野草之中,打到了一些零零星星顽强生长的像萝卜菜这样的东西。
只不过量太少,有时候找上半天,也不够大家一顿吃的。
不过这已经很好了。
从最开始只敢在堡寨周围找,现在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往外的范围愈来愈广。
看了看背篓之中的野菜,再看看天色,崔大郎决定结束今天的寻找工作,正要招呼同伴们回去,身边的大黑却突然弓起了脊背,向着东方,露出了森森的獠牙,低低地呜咽着。
崔大郎立时便警觉起来。
大黑的感觉可比人类要强得太多。
视野之中陡然出现了一大队骑兵,来不及回堡寨了,崔大郎嘴里有些发苦,一声招呼,大家立刻便伏倒在草从之中,尽量地将自己掩藏好。将大黑按倒在自己身边,崔大郎轻轻地抚着大黑的脊背,安抚着它的情绪。同时心里也不禁自责起来,是自己太过于大意了,不该离堡寨如此之远,在这样的地形之下,要是被敌人发现,他们几个人断无生理。
现在只能指望这支骑兵,只不过是一支巡逻的或者是意外路过的骑兵而已。
可是已经有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有任何辽军抵达这个区域了。
骑兵愈奔愈近,草丛之中的崔大郎用力地揉了揉眼睛,大唐的旗帜?自己没有看花眼吧?揉得太用力了,再抬眼时,眼前反而更模糊了一些。
骑兵来得极快,转眼之间,耳边已经响起了雷鸣般的蹄声。
“大唐骑兵,咱们的人打回来了!”身后传来了惊喜的呼叫之声,崔大郎没有来得及阻止,一个同伴已是从草丛里窜了出来,大声地吆喝着挥舞着双臂。崔大郎一惊,一边做了几个手势让剩下的兄弟做好战斗的准备,他自己也是站了起来,走到了那名同伴的身边,大黑紧紧地挨着他的大腿,睁着大眼,炯炯地瞪视着奔驰到近前的骑兵。
百余骑兵戛然停了下来。
真还有活着的人!看他们身上的服装,随身依带着的装备,范建大喜过望。一跃下马,大步向着崔大郎走来。
大黑向前窜出一步,前足蹬地,头伏低,眼睛死死地盯着范建,嘴里发出低低的威胁的呜咽之声。
范建停下了脚步,笑着从怀里掏出一面腰牌,扔给了崔大郎:“兄弟,认得这个吗?”
范建给崔大郎的并不是他的内卫腰牌,而是义兴社的牌子。看着那面铜牌之上刻着的号码,崔大郎心中顿时释然。他自己也是义兴社成员,而眼前的这个人,在义兴社中的级别比他可要高多了。
“崔大郎,平州五道河人,现为平州五道河预备役振威校尉!”
“范建,辽州威武山,宁远将军。”
“原来是威虎山的兄弟!”崔大郎顿时释然,威武山在辽东一带威名赫赫,他可也是听说过的。
“我们的军队打回来了?”崔大郎兴奋之极地问道。
“不是,现在前线鏖战之烈,我们这支队伍不过是一支偏师而已。”范建笑着,简单地将自己现在的情况向崔大郎介绍了一下:“你们现在还怎么样?瘟疫是怎么一回事?”
“瘟疫应当已经过去了!”崔大郎笑道:“你们来了,我们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走,去我们堡寨看一看,那里还有三十几个兄弟呢!”
众人缓缓前行,眼前出现了堡寨的影子,同时却也听到了堡塞之上传来了示警的铜锣之声。“你们的警觉性很高嘛!”范建笑道。
“都是百死余生的人,既然活下来了,当然还想活得更长一点!”崔大郎一拍大黑的后背,大黑立刻箭一般的窜了出去,向着堡寨方向急奔而去。
距离堡塞愈近,地上的累累白骨便愈多,待整个堡寨清晰的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的时候,众人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地上的骨头架子,一层叠着一层,让人触目惊心。
“太多了,没法子,只能寻了些野菜大略地烧了烧,也没心思和力气挖坑埋了他们,就这样吧!”崔大郎自嘲地道:“以前大家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太多,自然也就懒得处理这些。”
“我们自己的弟兄呢?”范建心情有些沉重。
“死了一百多。”崔大郎道:“他们的遗体,我都封存在堡内呢!等到战事完全结束了,再给他们隆重下葬吧!”
踏进堡内,看到那一个个密封得死死的房间,看到墙上刻着的这些死难者的名字,所有的骑兵们都沉默了。
他们右手抚左胸,深深地弯下腰去。
“跟我们一起走吧!”范建看着崔大郎:“我们现在需要你们,我们的队伍的人越来越多了,我需要更多的对大唐忠心耿耿的人,我需要更多的义兴社员来帮助我控制这支队伍。崔大郎,胜利离我们已经不远了,我们需要再往这堆烈火之添上几把干柴。”
寻唐 第九百七十一章:后院起火(4)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集安县位处于辽东与高丽的边境地带,与高丽隔鸭绿江相望,因为有着老岭山脉自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境,造成了其岭南岭北两种不同的气候。岭南春风早度,秋霜晚至,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降雨充沛,农业发展得极其不错。而自从张仲武占据辽东,兵出高丽之后,集安的地位更是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因为集安成了张仲武从高丽往回运财货的重要的通道。
所有辽军从高丽压榨而来的财物,都是先运到集安,然后再从集安运回辽东。络驿不绝的人,货源源不断地涌进集安,再从这里离开,造就了集安一时无两的繁荣景象。
集安县令毫无疑问的是一个很热门的职位。在辽东,也是多人觊觎的位置,但应勤却在这个位置之上一坐六年,无人能够撼动他的位置。
这当然不是因为应勤的后台足够硬,事实上,他压根儿就没有后台。能够在这个位置上巍然不动,得益于他两袖清风,占据着最好的位置,却从不多拿多占。这在辽军官僚体系之中,是一个绝对与其它人不一样的异类。
按理说,在集安,做好这一件事,就足以让他得到一个优胜的考绩了,但应勤并不满足于做好这个搬运工。在他的治理之下,集安从他们最初抵达之时的一片荒芜,到现在成为了辽东最富有的县治。在册百姓,多达十余万人,这才人丁稀少的辽东,是一个极其了不起的成就。
除了组织做好运输事宜之外,应勤大力发展农业,在岭南开垦了大批的良田,现在的集安,不但做到了粮食自给知足,还有余力向外输送一部分。
应勤组织当地百姓大力种植山参、细辛、五味子等,养鹿采集鹿茸,使得集安成为了辽东最为重要的药材供应地。
正是因为这一项项的让人目不遐接的政绩,使得不管是张仲武和张仲文都对他欣赏有加,虽然一直没有升他的官,但那是因为集安这个地方对于辽东实在太过于重要,所谓做熟不做生,换一个人来,不见得能有应勤这样的能干,干脆就让应勤一直呆在这个位置之上。
而对于应勤来说,却也不愿意换窝儿了。
在这里,他做得很快活,换一个地方,他自认为不见得能够适应。
因为最初之时,没有人愿意到这个地方来,他来了。
现在这个地方好了,很多人想要挤进来,应勤却已经站稳了脚跟,又有了张氏兄弟的支持,什么事情都由应勤自己说了算,那些没本事想来捞油水的人,却也是无法插进手来了。
眼下应勤正在忙着另一件大事,那就是葡萄酒。
集安有大量的山葡萄,以前最大的出项,就是采集这些山葡萄晒成葡萄干,费时费力,赚的钱也不多。当应勤看到从唐地过来的葡萄酒价格高昂之后,不由得也动了心。他这里葡萄是现成的,只需要能酿成酒好就了。
当然,想是一回事,能做成又是另一回事了。他召集了好些酿酒的老师傅,已经实验了近一年了,但是口味仍然差强人意。
今天新出了一批,但是仍然酸涩味极强,看着那些失望之极的大师傅,应勤却是先出声安慰了:“不要紧,咱们慢慢来,这一次就比前几次的强多了。即便是前几次出的酒,我拿去分给那些大兵们,他们都觉得如同仙浆一般呢!”
“谢县尊宽仁!”几个负责这件事情的大师傅感激地叩头向应勤道谢,辽地可不是唐地,这里的匠人地位远远不如唐地匠人,在辽地,一件事情做不好,完不成,挨板子扣钱粮甚至掉脑袋并不是稀奇事,也就是在集安,他们在能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出了酒坊,应勤不由长叹一口气,赚钱,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县尊,县尊,主薄请您马上回去!”一马奔来,一名衙役在马上大声叫道。
“出了什么事了?”应勤有些不满,“出来的时候不是跟他说了吗?看过了酒坊,我还要去看看那些药材基地呢!”
“县尊,驻高丽的大军回来了。”衙役道:“信使已经到了县城。”
“这么快就回来了?打头的是谁?张承佑将军回来了吗?”应勤问道。
“不是,先回来的是契丹骑兵,耶律元将军率领!”衙役道。“已经快要抵达县城了。”
应勤吃了一惊:“耶律元,契丹兵?来人,备马,回城!”
由不得应勤不急,要是其它的辽兵还好一些,但耶律元的契丹骑兵,军纪可着实糟糕,当然,说来这也不全是耶律元的错,在辽军的体系之中,像耶律元这样的契丹骑兵,本来就是小妈生的,最苦最累的活儿由着他们去干,但军饷粮草,却一直是不能按时按量发放下去的。
这也就造成了契丹兵军纪焕散的主因,烧杀抢掠的事情,他们没少干。
前一段时间,邸报之上说张承佑将军已经要对高丽叛军发起决定性攻击了,但从哪之后,就再敢没有新的消息传过来。现在耶律元的骑兵突然率先返回,不知是高丽的战事彻底结束了呢?还是因为辽地现在的情形而特地先将耶律调了回去。
应勤猜是后者。
辽王率辽地大军倾巢而出攻击唐人,但没有想到后院却起了火,威虎山的刘岩突破了封锁,一举攻占了柳河粮草中转大营,然后在辽东大地之上肆意劫掠,辽王府派出大军围剿,却连对方的影子都没有摸着。
对付那些悍匪,现在留守的那些二线部队,完全不能发挥作用。
十天之前,张仲文的信使自集安赴高丽,就是要坐镇高丽的张承佑调集一起兵马回去,现在看起来,定然是耶律元这支契丹骑兵被张承佑派回去追剿刘岩了。
他必须得赶回去,县城里其他人是压不住耶律元的。
而耶律元承自己的人情,却也是因为当年他从这里进入高丽的时候,自己是全额的一次性的给他补足了粮草棉衣药材等物资。很显然的是,耶律元是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的,所以后来两人倒是颇有了几份交情,耶律元每一次从高丽弄到了一些稀罕玩意儿,都会送给他一份儿。
自己可以请耶律元进城去喝一顿大酒,他的部下,自己也可以为他们补足粮草物资,但他的部属,却是绝对不能进城,要不然这些契丹人野性一发,烧杀抢掠起来,别说是他了,便是耶律元也不见得能控制得住。
应勤上了马,一路狂奔回县城,远远地看见了县城的城墙,却也并不进去,反而一拐马上了大道之上,然后就勒马而停在路中间了。
没过多长时间,远处便传来了密集的马蹄声,视野尽头,黑压压的骑兵正自远而近地向着集安县城而来。
片刻之后,应勤看到了打头的耶律元。
“应勤兄弟,你居然出城来迎接我了,真是折煞我了。”看到应勤,耶律元大笑着两腿一夹马匹,快步奔了过来,临到跟前,翻身上马,张开双臂便想要拥抱应勤。
应勤却是有些不适应耶律元的热情,后退一步,双手抱拳为礼:“耶律将军,一路上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若,要说辛苦,这些年在高丽,我们兄弟,的确是吃了些大苦头,不过这不是回来了吗?”耶律元大笑道。
瞟了一眼耶律元身后的大票骑兵,应勤眉毛一耸道:“看你部下的穿首打扮和精神头儿,可不像是吃了苦头的。”
回头看了看衣着整齐,红光满面的部下,耶律元嘿嘿一笑:“前几年是真吃了苦头,不过这不是打了大胜仗了吗?既然是打了大胜仗,兄弟们自然是收获颇丰嘛!”
“这么说来,高丽事了了?”应勤一喜道。
“高丽事了啦!”耶律元大手一挥,拉着应勤便走到了一边道:“我与你细细地说一说。”
应勤被拉到了一边,耶律元的部属便策马向着县城方向而去。
“耶律将军,你的部队不能进城!”见到这份光景,应勤一惊,想要甩脱耶律元的手,但他哪里是耶律元的对手,被耶律元攀着了肩膀,竟是动弹不得。
“应勤兄弟,你不让我进城,不就是怕我的部下在城内不守规纪吗?放心,我向你保证,他们一定会规规矩矩的。”
“你的保证有个屁用!”应勤勃然大怒:“耶律将军,你要是还念我们两个过去有几份交情,你就不应该让你的部下进城,驻扎城外,我应某人还会少了你一颗粮食一文铜钱吗?”
耶律元淡淡一笑道:“我知道应勤兄弟不会,但这一次,无关这些,而是我的部下必须进城!”
应勤一惊,看着逐渐加速的契丹骑兵,看着城头之上那些无所适从的兵丁,一股极不好的感觉浮上了心头。
“耶律将军,你想要干什么?”他沉声问道。
耶律元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应勤兄弟,不瞒你说,张承佑已经死了。”
寻唐 第九百七十二章:后院起火(5)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犹如晴天霹雳。
应勤的身体一下子便僵硬起来,两眼睁得大大的死死地盯着耶律元,半晌才一字一顿地道:“你杀了他?”
耶律元摇了摇头,松开了搂着应勤肩膀的手。
应勤也没有再做什么无意义的事情,他看到,耶律元的骑兵已经这个当口儿里,急速驰进了县城内,城楼之上,已经出现了契丹兵的身影。
再作什么抵抗只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反倒有可能激起契丹兵的凶性,当真来一场烧杀劫掠,既然已经无力改变什么,倒不如凭着过去与耶律元的那一点点交情,尽量保这集安县不受荼毒。
“怎么可能?”耶律元叹道:“应勤兄弟,我在张承佑的眼中,不过是一条狗而已,就算我想反咬他一口,他也不会给我这个机会的。”
“高丽人不可能伤害到他!”应勤冷然道:“你与高丽人联手了?”
“不是我与高丽人联手了,而是我,大唐,高丽人三家一起联手了。”耶律元道。
“唐人?”应勤一惊。
耶律元点了点头:“应勤兄弟,大唐右领军卫在大将军文福的率领之下,在高丽大规模登陆,如今已经有足足两万大军抵达了高丽。我,只不过是顺应大势而已。”
“那些人可都是你并肩作战多年的战友,袍泽!”应勤咬牙低吼道。
耶律元冷笑起来:“战友,袍泽?我倒想这样认为呢,可是张承佑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吗?从张仲武还是卢龙节度使的时候,我耶律元便为他东征西讨,什么功劳啥的咱都不提,单是苦劳也够了吧?十几年了呢!可是我得到了什么?我的部族仍然衣难御寒,食不裹腹,我的兄弟手足依然拿不到足够的武器,盔甲。更可气的是,我悉万丹一族,居然是第二等人,跟那些战败之后投降辽王的本地大族一样,甚至还不如。这便是我十几年来为辽王东征西讨的报酬吗?”
应勤无语。
“应勤兄弟,我只是先锋,此刻在我身后,二万唐军,二万高丽联军,正在向辽东进发,想来你也知道,现在整个辽东,都是一片空虚,大军主力被张仲武尽数带走,如今被唐军拖在了莫州,这四万余大军出现在辽东大地之上意味着什么,你很清楚。辽王完了,张氏兄弟也完了。”耶律元道。
应勤颓然,两腿一软,要不是耶律元一把抓住他,就要跌在地上了。
“应勤兄弟对我的情分我是一直记挂在心里的。也就是你,没把我耶律元当外人,所以在文大将军和顾参军面前,我是一力担保你应勤兄弟的,而他们在听说了你在集安的所作所为之后,也对你相当地看重,只要应勤兄弟你弃暗投明,前途必然远大,将来,可不是我这样一介武夫能比的。”耶律元继续道。
沉寂了半晌,应勤苦笑着看着耶律元:“我有的选择吗?”
耶律元笑了起来。
应勤在集安有着崇高的声望,这里的百姓对他是相当支持的,如果他能投向大唐,那便会少了很多的麻烦,而唐军也可以在集安得到更好的补充。
三天之后,唐军主力出现在了集安。
文福亲率两万唐军主力,檀道真、朴自成两人则率领两万高丽联军。
因为有着早前达成的协议,在扑灭了张承佑的辽军之后,高丽国主李载道与国相檀道济达成了和解,在被李泽任命为高丽总督的顾寒的调和之下,高丽终归平静,李载道国主地位不可动摇,而檀道济则临时组织执政内阁,为期一年。一年之后,高丽将召集所有州府道的官员进行国相的选举,从而确定下一个五年任期的真正的国相。
如今临时内阁的主要任务,还是为这支出击的大军组织后勤供应,哪怕现在高丽一穷二白,但即便是咬紧牙关,也得要挤出这些军粮来供应军队。只有彻底打赢了这一场战争,击败了张仲武,高丽才有可能在李泽规划的这一张蓝图之下进行政治经济军事的改革。
当应勤看到全副武装,雄纠纠气昂昂的大唐右领军卫的时候,最后一丝侥幸也完全消失了。辽王府对辽东近八年的统治,终于要走上终结了。
辽王在高丽征战了近七年,始终没有让高丽彻底臣服,反而是唐军一出手,高丽便不战而降,成了唐军麾下任意驱策的棋子。唐人手段的高明,应勤叹为观止。
当第一片雪花飘然落下的时候,耶律元率领的五千骑兵率先扑向了辽东的中枢之地,位于营州的辽王城。
随后数天内,四万联军也从集安开拔,分成数路,扑向了他们各自的目标。
站在城头之上,看着片片飘落的雪花,应勤长叹了一声。
下雪了!
辽王的主力却还在莫州。
辽王一旦得知老巢被唐人所袭击,摆在他面前的,将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是继续向前,还是回兵撤退先救老巢?
继续向前,士气何在?即便士气旺盛,就能获得胜利吗?
不见得。
可是撤退又可行吗?雪一旦开始下,就会没完没了的,直到将整个辽东大地完全覆盖上。一支缺失了后勤的大军在这样的雪地之中行军,无异于是行走在九幽地狱之间。最大的可能便是老巢救不了,他们也会毁在撤军的道路之上。
不管辽军主力在莫州的战况如何,总之营州吉州算是没得救了。就算辽王在莫州击败了唐军,又能如何呢?
无源之水终回枯竭。
无根之木总会死亡。
伸手接住了一片飘飞的雪花,看着美丽的雪花在自己的手迅速地消融,应勤用力地晃了晃脑袋,将这些思绪抛到了脑外。现在自己是大唐的集安县令了,用不着替辽王担心了。自己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乡间巡视一番,看看那些穷乡僻壤之间的百姓有没有作好过这个冬天的准备。
柴炭可否充足?
米面可否裹腹?
房屋是否安全?
该做的事情太多了,想做的事情更多。
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那些军国大事轮不到自己来操心。
且沉下心来管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内的事情吧。
无数的信使冒着飘飞的大雪策马冲进了辽王城中。不少的马匹,更是在抵达辽王府前便纷纷倒毙于地,马上的骑士却是顾不得马匹了,从地上一跃而起,便冲向了辽王府。
大批敌军突然出现在了吉州,然后一分为二,其中一部主力,直接杀奔营州而来。而此时,吉州,营州基本上都成为了一个空壳。即便是坐镇辽王城的五千主力,也被张仲武分出了一半,去追剿威虎山的叛贼了。
大唐和高丽联军在吉州营州势如破竹。
卟嗵一声,张仲文跌坐在椅子之上,脸如死灰。
他们是怎么也同有想到,致命的一击,会来自后方,来自他们认为早已经压服了的高丽。而张承佑的数万主力,无声无息地倾覆在高丽,他们竟是一点消息也没有收到。
如今,一切已成定局。
大势已去。
“召集所有地方豪强进入辽王城,召集所有我们能集结的兵马至辽王城!”不知过去多长时间,张仲文幽幽的声音在大厅之中响起。“放弃其他地方的卫戍,将所有的力量,全都集结到辽王城。大雪将至,我们不见得就没有守住辽王城的机会。只要坚持到辽王大胜归来。”
虽然如同五雷轰顶,但张仲文依然保持了最基本的清醒。
将所有的豪强大户召集到辽王城中,杜绝这些风吹两面倒的家伙见势不妙便投奔了唐军,反而成了带路党,把他们圈禁在一起,与辽王城绑定,要死大家一起死,要活,大家一起活,这些豪强大户的亲兵卫队,战斗力都是不可小觑的。
辽东的雪,唐军不见得就见识过,只要能挺更长的时间,在大雪彻底覆盖了这片天地之后,再强的军队在这样的天威之前,战斗力也会降到一个低得不能再低的水平,有坚城卫护的辽军,必然能比对手更能坚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