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半只青蛙
轰炸过后,后方的炮击停止,前沿阵地的炮击却还在继续。战线前方。狙击手压制对方的火力点,堡垒进行近距离直瞄射击,在轰击虹口租界的建筑时。前线的攻击的部队,甚至将150毫米的重炮推到距目标一千米到两千米处,压低炮口,以直瞄平射法直接轰击残余的建筑和火力点。
针对火炮平射的死角,红军使用的另外一种曲射武器:通过林汉从法国大量进口的58毫米堑壕炮。这种堑壕炮虽然只有58毫米口径,使用和迫击炮相同的曲线射击法,但使用的炮弹却是极其凶残的超口径120毫米炮弹,与其说是迫击炮。不如说是臼炮。
该炮的威力极其凶残,炮弹的装药远远超过了105毫米的榴弹炮,和150毫米的步兵炮相当。唯一的缺点仅仅是射程太近,只有三百米左右,不过在地形复杂城市巷战中,拥有大量的遮蔽物,这个缺点并不是缺点。这款堑壕炮本就是一战时为应付西线堑壕而设计的。当时林汉向法国人购买时只出了比买废铁高不了多少的价格,唯一让他不满的地方是该炮的炮弹奇贵无比,甚至比炮还贵。
现在的红军在武汉的兵工厂,已经能自产该炮的炮弹。不过由于技术限制,红军填装的是威力较弱的硝铵火乍药。
当前线的58毫米堑壕炮还在发射超口径炮弹时,进入前沿攻击阵地的红军战士在坦克的掩护下。已由各处掩体涌出,跟在坦克后面向租界发动全面进攻。
红军并没有直接使用暴力覆盖式轰击,而是虹口租界区在地图上画成无数个区域小块,然后集中炮火,挨个挨个的集中兵力和火力,一一解决。
攻击部队部队并不是毫无战术性地蚁聚攻入,而是事先分配好目标,划分好区域,在坦克的掩护下。以连、排为单位从西、北两个方向同时攻入虹口租界区。
炮兵用“火墙”在前面开路,坦克突击。步兵跟随掩护,巩固阵地。来自两个攻击方向的红军。很快就撕破虹桥租界的外围防线,进入租界内部。
五点进攻,六点时战火就烧到以海军司令部大楼为主体的防御心区附近,围边全是密集的建筑,守军加上武装侨民和组织起来的平民辅助人员,日本在这小小的不到四平方公里的区域里,猬集了三千人。
在六点十五分傍晚时,红军空军又一次出动,波2配合霍克ii,在这狭小的区域里投下十几吨的燃烧汽油弹将整个日租界烧成一片火海。相对于tn(蟹)t火乍弹,汽油弹成本低廉,制造简单,是林汉强烈向红军推荐的武器。日租界这儿砖木结构的建筑不少,使用效果极佳。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硝烟气息和人肉烧焦的气味,维克斯坦克轰隆隆地碾过冒着热气甚至还在燃烧的街道。接近拐角处时,坦克的速度慢了下来,炮塔也随之转向拐角方向。
当当当的声音响起,那是拐角处远处街垒和废墟中残存的日本人在朝坦克进行徒劳的射击。
“板载!”
街道死角处,猛冲地冲出一个身上挂满火乍药,手持燃烧瓶的日本人,只是他才刚刚露头,就被边护翼的步兵手中缴获的“国产mp18冲锋枪”直接扫倒。整个人烧成一个火人倒在地上,几秒后,手中的爆炸物被引爆,轰地一声发出惊天巨响。
(注:mp18当时的中国除了进口外,中国自己也能自造,当时中国的上海、南京巩县、汉阳以及广东、山东等各地的兵工厂都生产过这种冲锋枪,不过炮党奇葩的“造不如买”的所谓“黄金十年”的折腾后,到抗战时反而制造能力大大下降了)
红军的手中的mp18都是战场上的缴获,汉阳、南京的兵工厂虽然也可以自产mp18,但制造工艺复杂,材料浪费大,红军占领后就已全部停产这种费工时和材料的武器,现有的mp18都是各路军阀手中获得的缴获。
坦克在日租界的巷战中。最大的敌人有两个,一个是布置在租界里少量的20毫米速射炮,不过这些速射炮大都在前面的火炮覆盖中被摧毁。残余下来的少许一旦开火暴露了位置。很快也就会后方重火力或伴随的步兵摧毁。另一个威胁就是这种身背炸药包从隐藏处冲出来的日本“人弹”。
日本人在上海驻扎的,毕竟只是殖民部队而不是正规军。受制于诸多因素制约,重火力极少,绝大部分都是步枪类的轻兵器。
维克斯坦克安然无恙地转过街道拐角,车身上叮叮当当地中枪声响个不停,街道处显然存在一个机枪点,子弹打在坦克的装甲上不断地反弹开来,随行护翼的士兵纷纷地避到另一侧以躲避跳弹。
跟随坦克前进的王铁锤,以坦克为掩护探头朝对面瞄了一眼。又缩了回来,然后跑到坦克后面,拿起外挂的电话话筒吼道:“对面的二层房子,有大招牌的那座,二楼窗口!”
坦克的视角有限,在城市战尤其如此,经常是被对手打了半天,坦克中的乘员还找不到打他的目标的确切位置。车长若是露出炮塔探头指挥,又往往成为对方重点集火的对象。不过坦克边上若加挂一个外部有线通讯设备,由伴随的步兵充当眼睛。用其和车长联系,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坦克在行进时噪音极大,甚至连内人员相互间都很难听到对方的声音。二战时坦克更是如此。所以坦克内为了提高乘员相互间的联系效率,往往都要装备车内通讯系统用于相互交流,要和外面的步兵联系更不容易。德国的二号坦克是最早使用这种车内通讯系统,美军坦克也有我上面说的这种外挂有线通讯装置用于坦克和步兵交流配合,这种设备在城市巷战中极为重要。
英国人卖给炮党的维克斯坦克上并没有这套通讯设备,这套通讯设备同样也是林汉从德国进口引进的。大半个白天,红军在租界外围和英国人对峙的时候,所有的坦克都在为城市巷战做各种改装和加挂。这辆原重六吨的维克斯坦克,现在车身表面就打补丁一般地嵌满各种乱七八糟临时焊上的钢板铁板以以增加防御力。虽然模样难看了一些。但在实战中效果很好。
其实带头的维克斯坦克身上,还差了一样对巷战很有意义的东西。那就是架在坦克上的12.7毫米高射机枪,可惜无论是现在的德国还是苏联。都无法提供这件武器。德国是因为受制于凡尔赛和约的影响,现在才刚刚恢复过来,新式的13毫米坦克用高射机枪生产线还在准备过程中,苏联的捷格加廖夫高射机枪要等到1938年才能开发出来,同样也无法提供。所以现在这辆维克坦克上只能架着一挺刘易斯轻机枪充数,该机枪进行过特别的改造,提高了枪架以抬高射击仰角。需要时由车长探头操纵或由边上的步兵跳上坦克使用。
在接到伴随步兵的指视后,维克斯坦克的车长很快锁定目标,十几秒后,维克斯坦克发出一声怒吼,一炮打进对面隐藏的机枪火力点,直接将其打哑。
在打哑那个火力点后,维克斯坦克并没有高速突击,而是等着两翼的步兵跟进,清楚两边的建筑。这条两百多米长的街道两旁房子,每间都可能藏有伏兵,需要士兵一一清理。
就巷战经验来说,攻入上海的红军要比日本人丰富得多。在过去三年的战争中,红军和南京国民政府打过多次的城市巷战,这方面的经验已很丰富。而红军中的许多参加过十一月革命的德共成员,他们也拥有极丰富的巷战经验。这几年在德共援*的过程中,也一并交流给了中国。
而租界之战前,林汉和李华梅绞尽脑汁,从后世得得到的各种巷战需要注意的事项,适合的巷战战术,各种脑洞大开的想法,全部整理成书发了一份给红军上层参考,甚至还在德国拍了一部类似的军事题材电影科教片,然后送到红军这边给打上海的红军战士观看,以减少他们巷战中的伤亡。
而就单兵素质来说,急剧扩大的红军虽然士兵的综合素质有所下降,但都是经历过战火的老兵。相比之下,对面的日本人,只有一千出头的经过训练的海军陆战队士兵,虽然他们个人作战技术不输红军,但实战经验却差了很多。在红军士气上不输对手,武器更有碾压优势的情况下,加上战前准备充份。虹侨、杨浦一带的日租界,从开战开始,就以一种令人绝望的“稳定速度”一处一处地落入红军之手。(未完待续)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第162章我们早就在战争中了!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最新章节!
攻入日租界的红军,攻得不急,打得却极稳且极有规划性。模拟“帝国主义国家进攻的方式”,天上一道火墙推过,地上一道火墙碾过,不给日本人半点机会。用令人绝望的稳定和气势,硬生生地将日租界的守军碾得粉碎。
护翼在坦克两翼的步兵,挨个地朝街道两旁的房子里扔榴弹,不管有人没人,每一间都不能放过先扔一枚再进屋检查。这是多年战争积蓄下来的经验,也是攻入日租界后得到的血的教训,同时也是战前林汉和上级的一再提醒。日本人毕竟不比炮党军的那些草包部队,尽管红军占据了极大优势的火力优势,但每个据点守军几乎都死战到最后一人,战斗到现在打了两个多小时,俘虏极少。
两旁的建筑,不停地发出轰轰的爆炸声,遇上两层的高楼时,步兵还要冲到楼上去检查和占领,冲进去前都是先一顿手榴弹招呼,不是每间屋子都能“炸出东西”来,随着一阵阵黑烟的冒出,偶尔被“蒙”到时,就可以听到躲在里的伏兵被炸到的惨叫声,这时跟进的步兵会扔进更多的手榴弹,然后再冲进去对任何可疑的物体猛扫一梭子。
这种沿街走挨个扔手榴弹清房只是租界之战中最“温和”处理手法。更多的时候,两翼的步兵是直接这些相连的屋子里暴力炸开墙壁,用墙上开洞的办法进入下一个房间,以此打通整条街。
其实对于两侧的房屋,最省事的做法是往里面扔土制的汽油爆破燃烧弓单,丢进去一炸,整个屋子都直接烧起来,什么人都藏不住。连冲进检查去都可以省了。这种丧心病狂的武器是林汉提出来脑洞大开的巷战兵器,但爆炸燃烧弓单整个二战都没被发明来,土法制造的那种对投手自己都极危险的武器。并不受红军欢迎。所以没有机会登场。
而火焰喷焰射器这种高大上的东西,还有喷火坦克这种对步兵利器。由于还在开发过程中,现有的产品还不是太安全,也没有出现在日租界,否则林汉和汉娜都会把他们送到日租界里进行实战检验。
今天的红军,已经不再是1931年时子弹都配不齐的穷光蛋。1935年开战之前,红军拥有湖南、江西、湖北、福建四省之地,林汉四年的援共下来,已经做到子弹管足。手榴弹管够,加上以宋子文为首炮党慷慨地卖肝卖肾背外债援助红军大批进口的飞机、大炮、坦克,早已“洋气”十足。租界之战前,前线的政委就一再交待前线战士,租界里的日本鬼子凶残无比,扔手榴弹时绝对不要节约。
在上海华界区,从前孙元的司令部的地下室里,负责攻击上海租界的林帅和一干参谋长,正对着会议厅里一个巨大租界地图模型指指点点。
为了顺利拿下租界,红军事前可是足足用了两年的时间做准备。除了通过德国人精细地测绘地图外。更将租界里的建筑、街道布局,用等比例的模型一一制造出来。模型的材料全部用软木而成。每座建筑都贴着有自己独立的编号标签。
实际上,红军所做的模型准备。比摆在会议室里的这个模型更大,当时整个上海都这样“模型化”了。只不过1935年的战争顺利得出乎所有人的想象之外,攻入上海前,红军军方按最坏的打算做了最充分的准备,谁知道林汉出了区区不到五十万美元,就轻松地用银弹给了南京国民政府最后的一击。进入上海市的战斗,完全就成了“接收”作战。事先准备好的大部分的模型最后都没有用上,最后要用上的,也剩下租界这一小块地方的模型。
红军攻入日租界后。前线的部队不断地将进展情况回馈指挥部,日租界区域的街区模型。不断地被插上一面面的小红旗。
位于前线指挥部的林帅,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得到前线的最新消息。最得益于林汉提供的步兵用无线电步话机。
陈御是跟随突击队前进的步兵通讯员,他身上的背着无线电通讯器是林汉提供的第一代晶体管跳频步话机,全重不到十公斤,虽然通讯半径只有十二公里,却是进攻的红军中最受欢迎的装备。一旦发现前方残存的日军火力点,只要拿起步话机,给总部报上坐标,几分钟后,后方的火炮支援很快就到达,瞬间将前方的“硬骨头”直接砸碎。
在进入租界的战斗中,前线的红军已经开始使用上这种充满后世“美帝范”的呼叫后方火炮支援的战术手段。除此之外,他们还可以通过这套步话机和周围其他方向攻击的友军进行通讯联络以便互相交叉支援。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1934年年底,德国人终于在实验室里制造出了合格的锗半导体晶体管——也只是试验室生产,离工业化大规模量产还有极大的距离。本着实战检验的心态,这批试验室生产出来的少量晶体管全部被用于制造无线电设备,然后送到中国来进行实战测试,上海是他们第一次登场使用。
汉娜并不怕晶体管的技术泄露给苏联人,在这个时代,晶体管的制造难度,要点亮这一科技树,就好象后世制造航空喷气式发动机一般,需要的是整个科技树体系的完整完善才能做到。德国这边有汉娜带来的制造理论知识的支撑,又有非人类的超能力做辅助,也是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才勉强在试验室里制造出了合格的晶体管,但离大规模的工业化量产的距离,仍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历史上,晶体管从贝尔试验室诞生到安装了四支晶体管的晶体管收音机大规模上市,中间也间隔了近五年的时间。
正在租界里做大规模穿插做战的红军各个突击队,每个突击队里都背着这样一台轻巧的无线电步话机。除了可以和总部随时联系外,突击部队之间也可以相互联系。
这套设备今年三月才刚刚研制出来,由于晶体管目前只能通过试验小批量生产,第一批产品只造了三十六台。刚造好在就在林汉的要求下,全部通过空运的手段运到中国交给林帅试用。第二批生出来产品中有十二台在战前也被送到中国,不过全交给在上海秘密活动的嘲风除奸团使用。而现在这批设备全被布置在公共租界之中。
地下指挥中心里,来自前线的战斗信息进展不段地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回指挥中心。这让前线指军官能够随时随地知道一线部队的进展。
“九连在十三号地区进攻受阻!日本人在那儿布置了战防炮,他们的坦克被击中了,已经无法再前进。日本人在那儿布置了三个交叉火力点,分别在147,151和160三个区域,战防炮在位置在151,九连要求我们重炮支援!”
正在不停地往嘴里塞炒黄豆的林帅瞄了一眼面前的租界地形模型,那三个交叉火力点是三座三层高的建筑。呈品字形排列。他们的位置很好,九连无论从哪条线路突击,都会遭受三个方向的火力交叉射击。
“用上了高科技,就不会打仗了,这可是坏毛病!”
林帅露出不满的表情,往嘴里扔了一颗黄豆,然后下令道:“准许支援!”
一旁的一位参谋指着地图模型插嘴道:“这三个地点在先前已多次炮击过了,但很快都会恢复火力。我们的炮兵阵地位置不好,打击的效果不佳,尤其是151号目标。那里背靠一座小山丘,正好形成死角区。日本人在这儿应当是使用添油打法,我们炮击时。主力藏于地下室躲避炮击,进攻时才冒出头反击,所以每次炮击杀伤效果都不佳。”
“上甘岭上用的添油战术?”
林帅心里嘀咕了一声,又往嘴里投入一颗黄豆。苏区的时候,林汉和他谈论解放军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对手使用的不同战术打法时,提到过类似的战术。
参模又指着地图模拟上另外一个地点道:“这里,127号区的4层高楼已经被六连拿下,只要把九二式步兵炮拆了,运上楼。就可以直接在这儿直瞄轰击这三个区域,而且没有射击死角。我建议这儿的楼上架设数个临时炮兵阵地。让六连的人暂停进攻修整,运几门炮上去。用他们的通讯器和九连直接联系,由他们根据需要随时提供炮火支援。”
十五分钟后,在地图模型上编号为127,实物为“日产”大楼的四楼的数个窗户处,
四门九二式轻步兵炮的炮口窗户里伸了出来。九二式步兵炮不过重二百多公斤,当年日本奸商为了钱偷卖给林汉,林汉拿了一门送到德国,汉娜很仿制了一批并大量用于援助红军,是红军中极受欢迎的轻步兵火炮。拆御后几个人扛着就可以送上高楼然后迅速地组装起来。(注:电影平津战役里有过这样的场景)
“九连的谷连长吗?我是六连的张小山,我这边已经到位了,就等你的话开炮了!”
胡子扎拉的张小张连长,正拿着林汉提供的西门子跳频步话机和七百多米外的谷子地连长战场交流。
谷子地:“开炮,干他日本老娘们的!”
一分钟后,四楼的四门轻步兵炮开始依次开火。
半个小时后,指挥部里的参谋人员,将三面小红旗替换掉了那三个火力点上的白旗。
晶体管步兵用无线电步话机,是林汉这穿越者提供给红军最“凶残”的超时空装备。装备部队后,前线部队无一不叫好,是最被示为心肝宝贝的装备。此战过后,武汉总部向他索要的最多的装备,就是这款西门子步话机。
在坦克的掩护下,步话机的居中调节调度,红军攻入租界的部队,以令人绝望的稳定速度穿插着,在天黑之前就将整个日租界分割成互不相连的几个小块。并将其和公共租界分离开来。公共租界里的英军在“友军”的强烈要求下,曾胆战心惊地派出三个连进入日租界支援。谁知这三个连刚刚踏进日租界区,立刻被远处的红军炮兵阵地打来的炮弹覆盖,直接被炮兵歼灭在街道上。
城市防守战。租界一方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自己的租界里,潜伏着不知多少林汉预先布置好的眼线。驻军前往支援的驻军躲在建筑中还好。一旦出现在马路上的无遮拦地段,立刻就被这些人通过无线电步话机直接引导红军这边的炮兵阵地开炮进行火力覆盖。
而引导红军火炮阵地射击的。同样也是同一型号的无线步话机。当时潜伏在公共租界的*地下党成手,一手拿着望远镜,一手步话机,直接指挥调度远处的炮兵阵地引导射击。英国人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派出去援的三个连近五百号人,就这么被炮火完全覆盖,连半个人毛都没有逃回来。
“胜利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
两年前的德国人在上海的大测绘,早就将整个租界区位置预先在地图上标记得清清楚楚。各种射击数据都归列成表,只要报上相关的地点编号。后方的严阵以待的火炮阵地照着图表选择射击数据调速炮口,最快只要三十秒内就可以打出第一波炮弹。
这种后世才出能出现在的,侦察兵直接引导后方火炮射击的数字化时代的战斗方式,在这个时代也被林汉山寨重现了一次。
英*队的素质,也是高低差距极大。位于欧洲欧洲的本土军,在战争中的作战意志和素质都极高,而海外由印度阿三为基干的殖民部队,那也是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和死道友不死贫道,为了自己的活路卖队友不遗余力的奇葩存在。在两次派出增援的部队被红军炮友和黄浦江上的舰炮直接炸垮在路上后,尽管日租界里的日军多次哭着求英国人“拉拉兄弟一把”。但公共租界里的驻军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发兵支援。
到晚上十点整,从下午一直响到晚上的枪炮声基本停了下来,这时红旗已经插上日租界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大楼。红军经过五个小时的苦战,全歼租界里三千五百名日军(一千为正规军,一千五百为武装侨民,余下是动员起来的辅助人员),但自己也付出伤亡一千二百余人的代价。
拿下日租界后,红军没有顺势进攻英租界,林帅下令用预备部队生力军替换了苦战了大半天前线部队,然后下令全军修整等待天明。
上海租界中最难啃的日租界已经被拿下,余下的公共租界也不过是囊中之物。公共租界中有太多重要的设施。能逼降的方式解决公共租界的问题最好。
战斗虽然暂时停止了,但红军和公共租界的谈判再在进行。以英国人为道这帮洋人代表。妄想继续通过谈判拖延时间,以待台湾的第三舰队赶到上海外滩创造奇迹。
厌烦了和英国人没完没了演戏的红军谈判代表。当场拿无线步话机和黄浦江上的林汉联系。
几秒钟后,好不容易清静下来的黄浦江上一阵炮响,平海号上三座炮台分别朝三个不同目标开火,公共巡捕房、汇丰银行大楼、上海邮电大楼,各吃了两炮。
除了公共巡捕房这儿使用的是爆破弹外,余下的两座建筑填充的都是实心教练弹,但就是这样,被教练弹打在墙体上产生出的飞溅砖块还是击伤了少躲在里面的英军。也只有林汉和李华梅这样的舰魂控制的军舰,才做到精准操纵火炮直瞄射击,避免对公共租界造成更多的伤害。
至于落在公共巡捕房的那两发炮弹,则一下子炸死炸伤了两百名印度阿三兵和几名英*官,林汉是挑人最多的目标打的炮。
用武力示威后,红军代表拍着桌子,对面前一脸色吓得惨白洋人道:
“租界的历史在中国必须结束!关于这一点,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请务必记住一点,英国和日本离中国都很远,而我们红军离你们最近。明天六点之前,你们可以决定自己是用尸体的方式离开中国,还是活着离开中国。”
公共租界里,在闻着日租界不断漂过来的人肉香味,渡过了一个不安不眠的夜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