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巅峰雄才陈曦顾晓妍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卷帘西风1
“时间这么晚了,你就别客气了,所谓闻道不分先后,既然胡介民那么赏识你,想必有过人之处的,你就直说吧。”陈曦听得出来,康铭辉的语气中,还是带有一丝居高临下的味道,于是心里冷笑了一声,不急不慢地继续道:“据我掌握的情况,二环路改造工程目前还在审批之中,总造价在15-20个亿之间,这么大的工程,至少要分成10个左右标段进行招标,而且是面向全国,以市政二公司的实力,在省内都未必能坐得上头把交椅,想一口全吃进去,好像有点不太现实吧”
“嗯有点意思,你掌握的情况蛮具体的嘛,接着说,我洗耳恭听。”康铭辉饶有兴趣地道。
果然老奸巨猾、滴水不漏,看来,不点到痛处,这位老哥是不会亮出底牌的,想到这里,他轻声笑了下道:“康总,再说得话,就是些不怎么中听的了,我看就算了吧。”
“别啊,我大半夜的打电话给你,就是想听点心里话,别说一半留一半的呀!”康铭辉笑着道。
陈曦也笑,笑过之后,突然正色道:“康总,我知道您的本事大,也许真有可能说服业主,直接采用整体招标的方式,但恕我直言,15-20亿的造价,两年内竣工,不论是资金还是技术,市政二公司都没这个实力,您心里当然也有数,否则,也不会想联合华阳集团一起干。我看您是想中标之后,自己挑上几段最轻松的,将剩下的分包或者转包出去,直接挣十几个点的管理费,可这么坐,业主能同意吗”
第415章 力不从心
按照招投标管理办法,中标后,是不允许将工程肢解分包或者转包的,即便是将项目中非主体、非关键性的部分分包出去,也需要事先约定或者征得业主同意才行。只不过,规定是规定,在实际工作中,中标后的分包和转包是屡禁不止的,甚至有的时候,连业主方也清楚,但由于各种原因,只能睁一眼闭一眼。陈曦对此当然清楚的很,之所以要问这么一句,无非是敲打下康铭辉,看看他的反应罢了。
不料,康铭辉听罢却笑着道:“不错呀小伙子,你还真有两下子,我突然有个想法,干脆来我们市政二公司吧,华阳集团有啥意思啊,到现在还吃大锅饭,干多干少都挣一样的钱,来我们这儿,我保你年薪过百万!”
陈曦淡淡一笑:“康总,您别拿我寻开心了,我根本不值年薪百万,有啥指示,你就直说吧。”
康铭辉略微沉吟了片刻,这才说道:“小陈啊,我这人说话,一贯直来直去,不喜欢兜圈子,我不清楚你和华阳集团到底是怎么打算的,但实话告诉你,二环路这个项目,我志在必得,至于你刚刚提到整体招标的问题嘛,我是这样想的,目前项目还在审批之中,具体以什么形式招标还没定下来,假如工程整体招标的话,我们之间能有点深度合作吗实不相瞒,我非常需要你这样一个帮手。”
所谓深度合作,其实就是指“围标”。在招投标中,多家投标企业联合串通,采用一定策略,将其他投标者挤出局,从而保证其中一家企业中标,这就叫做“围标”,当然,围标是一种违规操作的行为,为了避嫌,发起人会尽量选择一些关联性不大的企业参与,参与的企业越多,级别越高,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
然而,15个亿的大工程,招投标信息肯定是要在政府的网站公开发布的,但公开发布,不一定等于能保证公平竞争。
有些工程,其实业主方早就内定了,为了走下过场,也会指定一些企业前来竞标,业内称之为“陪标”。如果没有内定,围标倒是提高中标几率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
但是,在低价中标盛行的时代,围标也经常不管用,只要出现一个搅局者,一切努力就都白费了。
其实,省内就有几家公司,这几年频繁以低于成本价中标,其中以省城的北方建设集团最甚。北方建设集团,是一家近些年异军突起的施工企业,经营范围涵盖了建筑、市政、工业安装等行业,被胡介民戏称为流氓加无赖型的企业,在投标中,这家公司经常报出低于标底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超低价格,甚至在某市的路灯升级改造工程中,竟然以100元的价格,中标造价200余万的项目,令所有竞争对手瞠目结舌。
也许有人要问,难道这是一家慈善机构呀,专门赔本赚吆喝当然不是,北方建设集团的背景非常强大,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版本,陈曦也曾听说过,只不过无法验证,也不知真假,不过,有关北方建设集团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传说,在业内早就算不上新闻了。
不出意外的话,北方建设集团肯定会是二环路工程的竞标企业之一,有这样一家搅局公司参与,围标似乎没什么意义。
“康总,你的这个想法,征求过北方建设集团的意见吗他们会同意嘛”他笑着问了句:“在我看来,分段招标,大家还可能有一口饭吃,要是整体招标的话,你就不怕一碗肉,都被人家给端走嘛”
“端走他也吃不下啊,何况,北方建设集团搞得那套,在安川未必好使!”康铭辉满不在乎的道:“这些事你都不用考虑,一切由我来搞定,你就告诉我,是否想合作吧我提醒你下,我的等待是有时间限制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哦!”
他略微思忖了片刻,还是决定先稳住康铭辉再说,于是很客气的道:“康总,这么大的事,你得给我点时间考虑和请示下,毕竟还来得及,项目还没批下来,按照正常程序,正式招标,怎么也得明年年初,你不至于这么着急吧”
康铭辉听罢,呵呵一笑:“倒不急在一时,但是你的考虑时间也不要太长哦,否则,有缺乏诚意之嫌啊。”
“放心吧,康总,我很快答复您。”陈曦答道。
放下电话,他被康铭辉的这番话搞得睡意全无,点上一根烟,忽然产生了个近乎疯狂的想法。
其实,市政二公司的实力比华阳集团稍弱,按照去年的统计,华阳集团实现产值74亿元人民币,市政二公司估计还达不到这个数额,按照这个数字,如果康铭辉把全公司的人员和资金都集中在二环路工程上,是有能力完成的。既然如此,如果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依托华阳集团的技术力量和施工队伍,我们安川分公司,也是有可能一口吃下的呀!
现在不都说,梦想得有,万一实现了呢至于资金,可以找李长江啊,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不利用下,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这样一想,索性披衣而起,打开电脑,找出安川市的卫星地图,仔细研究了起来。
从图上看,二环路的总里程并不长,大概也就在五十公里左右,但百分之七十在群山之中,施工难度很大,绝对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研究了半天,最后还是觉得,如果由一家公司承建,风险还是很大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整个工程的延误,尤其是资金方面的压力更大,几百台车辆设备,好几千人的施工队伍,别说还得干活,光是在这里停一天,费用也是相当惊人的啊。
这个康总,不仅胃口大,胆子也真大,他不由得感慨道。这么大的工程,就算是胡总也未必敢一口吞下啊。是真具备了这个实力,还是另有什么打算呢
此时此刻,他深感自己的经验不足,别看在施工现场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但毕竟是在基层工作,很少有机会能参与企业的决策,真面对这种比较复杂棘手的问题时,明显有些力不从心。
不成,这么大的事,绝对不能脑袋一热,必须得找个人商量下。可是,找谁商量呢顾晓妍或者老刘估计没什么用,他俩也没经历过类似的局面,估计听了也发懵,可找胡总还是算了吧,可别再挨顿骂。
可以咨询下总工程师林俊雄或者刘汉英,他们都是参与企业决策的人,有全局观念,尤其是刘汉英,不仅见多识广,而且还很有可能继任总经理,问问他,也算提前请示工作了。
看了眼时间,已经是十一点半了,倦意渐浓,正打算上床休息,手机却又响了。
这么晚了,谁还会来电话,他想,拿起来一看,竟然是孙培彰的来电,于是连忙接了起来。
“老同学,有时间没,出来坐会儿呗”电话一接通,孙培彰便笑着说道。
“大半夜的,你疯了呀”他道。
“这还没到十二点呢,不算大半夜,出来吧,我有事想和你聊聊。”孙培彰平静的说道。
第416章 深夜撸串
陈曦本不愿意再出去了,可毕竟是十多年没见面的老同学,第一次相邀便拒绝,有点不给面子,再说,他也想进一步了解下康铭辉在饭局上究竟谈了什么,毕竟杨琴出来得早,很多关键性的话没听到,于是略微犹豫了下,还是答应了。
孙培彰约的地方,是一家烧烤店。
在东北,烧烤店是闭店时间最晚的餐饮服务行业,夏季基本是通宵营业,现在虽然已是深秋,但丝毫不影响食客们的兴致,迎着秋夜微凉的寒风,闻着那焦糊的香味,啃着鸡爪子,撸着羊肉串,要上一碟花生米和毛豆,三五个好友坐在路边,开怀畅饮,吆五喝六,实乃人生一大乐趣。
由于喝了酒,陈曦并没有开车,在单位大门前站了十五分钟,才终于打上了一台出租车,等赶到地方的时候,已经是夜里十二点半了。
这个时间段,正是烧烤店的营业高峰。东北人喝酒,一晚上要转场好几次才算尽兴,不少人在酒店喝完了,一定要出来再吃点烧烤,不为了吃东西,就为了找个由头继续喝。
烧烤店里面已经坐满了顾客,门外的十多张桌子也是座无虚席。陈曦下了车,正打算往屋子里走,却发现在门外靠近烧烤炉子的地方有人冲他招手,定睛一瞧,正是孙培彰。
他快步走过去,上下打量了孙培彰几眼,笑着道:“兄弟,你挑这个地方挺不错呀,不用吃东西,光闻着香味就能喝三瓶啤酒。”
孙培彰尴尬的笑了下:“他们家生意实在太好了,里面根本没位置了,只能在外面吃了,要不,咱俩换个清静点的地方”说着,起身就要走,却被陈曦一把扯住了。
“我没那么多说道,再说,吃烧烤,就得在路边,真要在屋子里,就没那种味道了。”他笑着道:“这里就挺好,挨着火,还暖和。”
孙培彰听罢,哈哈一笑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是这么想的,在屋子里撸串,就是感觉少了点什么,吃这口,必须光着膀子,趿拉个鞋,在路边吵吵闹闹的才对。”
二人坐定,孙培彰跟服务员打了个招呼,不大一会,菜便端了上来,陈曦一瞧,除了一大捧肉串之外,还有两只烤鸽子以及蚬子、虾等海鲜,最后还端上来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麻辣烫,啤酒更是直接上了一箱。
“干嘛你晚上没吃饱啊,这么多酒,咱俩还不得喝到天亮呀”他笑着问道。
孙培彰则一本正经的道:“十多年没见面了,喝个通宵又有何妨”
一句话也把陈曦的豪情激了起来,于是点了点头的道:“好吧,既然这样,咱俩就说到做到,这箱酒喝不完就不回家。”
“说得就跟你有家似的,两个光棍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来吧,废话少说,先透一个!”孙培彰说完,打开一瓶啤酒,也不用酒杯,直接咕咚咕咚的喝了起来,一口气就是大半瓶,把陈曦都给看傻眼了。
十多年前,两个人还都是十六七岁的高中生,虽然交情不错,但却从来没在一起喝过酒,没想道外表儒雅的孙培彰,喝起酒来却如此豪爽,陈曦见状,当然不甘示弱,抄起酒瓶来了个依样画葫芦,也一口气灌下大半瓶。
将酒瓶往餐桌上一放,抹了下嘴,二人对视一眼,都哈哈的笑出了声。
“你一点都没变,还是那么倔,啥事都不肯服输。”孙培彰看着他道。陈曦却摇了摇头:“别的事我都肯服输,唯独喝酒,宁肯喝死也不认输。”说完,拿起个肉串递给孙培彰,笑着问道:“也别光喝酒,快跟我说说,是真打算在安川落户了吗你可是省城人,又是海归博士,在这六线城市,岂不是委屈了。”
孙培彰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很认真的吃着肉串,半晌才抬起头来,用一种奇怪的口吻问道:“先别问我,你呢你打算在安川发展吗”
“我还真没想过,应该不能吧,再说,咱俩的工作性质不同啊,我这十多年,一直是天南海北的跑,哪有项目就在哪里。”他笑呵呵的道:“对了,我把咱们俩是同学的事告诉晓妍了,她听了非常高兴,还说抽时间要过来聚一聚呢。”
“是吗那太欢迎了。”孙培彰道:“我和她也很久没见面了,应该感谢下她啊,给我介绍了杨琴这么好的女朋友。”
“必须得好好谢谢啊,说真的,我看你和杨琴挺般配的,怎么样,发展到什么程度了”他问。
孙培彰却把嘴一撇:“你想啥呢满打满算才三天多的时间,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我可不是你那种不正经的货,我是非常认真的,感情的事一定要慢慢来。”
“我操,我咋不正经了”他瞪着眼睛问道。
“你正经个屁,上学那会儿,你就跟我同座眉来眼去的,当我看不出来呀,说实话,后来你们俩是不是在一块了”孙培彰则反唇相讥。
所谓揭底怕老乡,一句话把陈曦怼了个哑口无言,学生时代,他确实对几个女同学产生过朦朦胧胧的爱慕之情,只不过那个时候比较青涩,也没敢做什么越轨的事。孙培彰的同座叫刘梅,是个很瘦弱的女孩子,和陈曦算是接触得最多的了,也不过是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偷摸亲了几回嘴而已。
已经被尘封了多年的往事,一经提及,却瞬间变得鲜活起来,一丝一缕的记忆很快便汇聚成片,如同电影般的在脑海中闪现着。
这些带着青涩味道的记忆,令陈曦的心久久难以平复,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无奈笑道:“想不到我和梅子这点事,你也知道。”
“什么叫我也知道,我们班同学就没有不知道的,你当大家都傻呀”孙培彰愤愤不平的道:“你小子,最他妈的不是东西了,知道吗,当时有好多男生喜欢梅子,其实也包括我,谁曾想,她偏偏就对你情有独钟,要不是打不过你,当时我真想揍一顿。”
陈曦被这句话给逗乐了:“你也喜欢梅子我怎么没看出来”
“你能看出个屁!我的喜欢是那种藏在心底,真挚而深沉的,哪像你油嘴滑舌,一眨巴眼一个鬼主意。”孙培彰苦笑着道:“去年春节,我回过一次黄县,找了几个高中同学聚了聚,其中就有梅子,她结婚了,爱人在县文化馆,她没正式工作,在县里开了个小卖部,日子过得挺紧巴的,对了,梅子可对你念念不忘,吃饭的时候还打听你呢!”
自从参加工作,陈曦便很少回黄县了,与同学基本失去了联系,听孙培彰这么一说,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也不说话,只是拿起啤酒,咕咚咕咚的将剩下的多半瓶都喝了进去。
孙培彰见状,也拿起自己面前的一瓶,可还没等喝,手机却响了,低头看了眼,淡淡一笑道:“杨琴来电话了。”
第417章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孙培彰说完,便将电话接了起来,喊了声小琴,随后抬头看了陈曦一眼,他则连忙道:“是不是需要我回避下呀省得耽误你们俩说悄悄话。”孙培彰也不理睬他,直接说道:“没啥事,你休息吧,我和陈曦在一起喝酒呢。”
周围很喧闹,陈曦也听不清楚电话里杨琴说什么,只是听孙培彰说了一些虚寒问暖的话,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聊了一会,这才挂断了电话。
放下电话,孙培彰像是不经意的道:“今天吃饭的时候,她念叨说有点头疼,还没吃完就回去了,好像和你们那边结束是脚前脚后的事,对了,你们俩没碰上吧”
陈曦略微迟疑了下,一边撸着肉串,一边若无其事的道:“是吗没碰上呀,好端端的怎么会头痛呢她没什么大问题吧”
孙培彰摇了摇头,随即把身子往前凑了凑道:“应该问题不大,不过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晓妍怎么会跟杨琴认识的呢这一个平阳,一个安川,相距200多公里,她们俩也不会有啥交集呀”
陈曦愣了下,眼珠微微转了下道:“这个我也不太清楚,那晓妍怎么跟你说的呢”
“你怎么会不清楚呢,晓妍跟我介绍的时候说,是她同事在安川的朋友,难道那个同事不是你吗”孙培彰追问了一句。
顾晓妍到底怎么跟孙培彰说的,陈曦还真就没打听过,当时听顾晓妍说这个事的时候,感觉是在开玩笑,所以并没有多问,等后来发现是真的了,却碍于三个人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就更加不方便刨根问底儿了,所以被孙培彰一问,不免有点措手不及,略微愣了下,这才含糊的说道:“哦也许是你听错了吧,杨琴的表姐,是咱们集团公司的工会主席,她们可能是这么认识的。”
猜你喜欢